CN103389567A - 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及其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及其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9567A
CN103389567A CN2012101466194A CN201210146619A CN103389567A CN 103389567 A CN103389567 A CN 103389567A CN 2012101466194 A CN2012101466194 A CN 2012101466194A CN 201210146619 A CN201210146619 A CN 201210146619A CN 103389567 A CN103389567 A CN 103389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e
image capturing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66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9567B (zh
Inventor
周祥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466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89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89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9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9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95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及其摄像装置,该镜头中,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其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凸面;一孔径光阑;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度,其凸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其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凸面;一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其凹面朝向物侧且凸面朝向像侧;及一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度,其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且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其物侧面的近轴处为一凸面,而像侧面的近轴处为一凹面。其中,光学取像镜头需满足特定条件,以达到全长短且视角广的效果。

Description

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及其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光学取像镜头及其摄像装置,尤指一种针对小型装置而提供一种由五个透镜构成的全长短且视角广的光学取像镜头及其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不断地朝向轻薄短小以及多功能的方向发展,而电子产品中如:数字相机(Digital Still Camera)、电脑相机(PC camera)、网络相机(Network camera)、行动电话(手机)等常配备有取像装置(镜头)之外,甚至个人数字辅助器(PDA)等可携式电子装置也有加上取像装置(镜头)的需求。在现今取像装置的改良中,为了携带方便及符合人性化的需求,业者在制作取像装置时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同时亦需要考量如何将其体积(长度)与成本降低。
于现有技术中,关于应用于小型电子产品的取像镜头,有二镜片式、三镜片式、四镜片式及五镜片式以上的不同设计,然而以成像品质考量,多镜片式光学镜头在像差修正、光学传递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性能上较具优势,可使用于高画素(pixel)要求的电子产品。为了改良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如缩小系统长度、增加像差修正效果、降低制作成本等,在现有的五镜片式的光学取像镜头的结构设计之间的差异处或技术特征,往往决定于以下各种因素的变化或组合:五个透镜之间对应配合的形状设计不同,如新月型(meniscusshape)、双凸(bi-convex)、双凹(bi-concave)等不同形状透镜,以达不同正负屈光度(positive or 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效果;或五透镜之间对应配合的凸面/凹面方向不同,以调整光线入射与出射的角度;或使五透镜之间对应配合的屈光度(正/负)组合不同,以适当分配光束降低鬼影;或提出具有最佳范围的五透镜之间的相关光学数据,如fs(取像镜头系统的有效焦距)、di(各光学面i间距离)、Ri(各光学面i曲率半径)等,通过分别满足不同的条件,以改善成像品质、调整系统长度或其他特殊功能与目的。例如,日本专利JPA2007-298572、JPA2010-152042、JPA 2010-107606、JPA 2009-294527、JPA 2000-241701、美国专利US2010254029、US8035723、世界专利WO2011129319、中国专利CN102317834、CN102047165、CN101819315等。其中,多篇前案皆提出其取像装置的第五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使得第五透镜的像侧光学面上近光轴为凹面,向透镜边缘转成凸面,以缩短镜头长度及修正像差。
由上可知,就五镜片式的光学取像镜头的设计而论,该等现有技术在设计光学取像镜头技术领域,是针对各种不同光学目的的应用,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或组合,因其使用透镜形状、组合、作用或功效不同,即可视为具有新颖性(novelty)或进步性(inventive step)。
近年为应用于较高阶的小型相机、照像手机、PDA等产品,具有较短镜长、且像差修正良好、符合高画素且低成本的取像镜头,为使用者迫切的需求。然而,现有技术所揭露的光学取像镜头,其镜头长仍应可再进一步缩小,且其视角亦可再增为更广。为有效缩小系统长度与提高视角,本发明遂提出更实用性的设计,以应用于高阶的小型相机、照像手机等可携式电子产品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以适用于各电子装置中,通过本发明所提出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的各镜片的面形结构与光学参数的最佳化范围的组合,可在维持高成像品质的情况下有效地缩短系统长度并提升镜头视角,以提供需配备有高阶成像品质的小型(薄型)可携式装置(例如手机等)使用。另外,更提出了一种具备本发明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的摄像装置,由此提供一种小型且高性能的摄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其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孔径光阑、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均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度,其凸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其凹面朝向物侧且凸面朝向像侧。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度,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均为非球面且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其物侧光学面的近轴处为凸面,而像侧光学面的近轴处为凹面。本发明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至少满足下列式(1)至式(3)的条件:
85°≧2ω≧60°……式(1)
- 6 ≤ L 3 R 2 × L 4 R 1 ( 1 - Nd 3 ) × L 4 R 1 + ( Nd 4 - 1 ) × L 3 R 2 - D 7 × ( 1 - Nd 3 ) × ( Nd 4 - 1 ) ≤ - 3.8 ……式(2)
L 3 R 1 - L 3 R 2 L 3 R 1 + L 3 R 2 > 1 ……式(3)
其中,L3R1为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L3R2为第三透镜的像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L4R1为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Nd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d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D7为光轴上第三透镜的像侧光学面至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距离;2ω为取像镜头的最大场视角。
通过上述的镜片面形结构与式(1),以限制本发明的取像镜头的最大场视角,从而在缩小系统全长的条件下仍获得良好成像品质。其中,当2ω低于60°时,镜头的场视角将变窄同时系统焦距变长,从而导致系统全长加大而不适用于小型(薄型)化的电子装置中;而当2ω高于85°时,镜头的场视角将变得过宽而难以补偿像散和畸变。
通过式(2),可适当地限制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间形成的空气透镜的焦距,从而改良像平面的修正及透镜加工性的条件。由于在负焦距中,此值愈大其发散曲折能力愈大,当式(2)的值大于等于-6时,因为能维持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间形成的空气透镜具有足够的负折射力,而能控制系统的珀兹伐总和(Petzvalsum)不过大而维持像平面的平坦性。另一方面,当式(2)的值小于等于-3.8时,能使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间形成的空气透镜的负折射力不致过大,亦即控制第三透镜的像侧光学面与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不会过小,以提高透镜的加工性。
式(3)则表示了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的弯曲形状,由此,以修正球差与降低像散并可在缩短全长的条件下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
较佳地,本发明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的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可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该至少一反曲点的其中之一是符合式(4)的条件:
0 < H - H t &le; 0.6 ……式(4)
其中,H-为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其中一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而Ht为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最大光学有效点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至光轴的距离。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的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除了具有符合式(4)条件的反曲点之外,更具有一第二反曲点,该第二反曲点是符合式(5)的条件:
0.8 < H 2 P H t < 1 ……式(5)
其中,H2P为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第二反曲点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至光轴的距离;Ht为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最大光学有效点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至光轴的距离。
通过于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设置反曲点,使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上具有与近轴处的凸面相接的凹面,以改变光束的屈折方向而修正像差。进一步地,更可利用式(4)或式(4)与式(5)的组合来限制反曲点的位置,从而得到较佳的成像品质。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可选择性地符合式(6)至式(11)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1 6 &le; D 2 + D 3 + D 5 + D 7 + D 9 f &le; 1 4 ……式(6)
-3.3≦f23/f≦-2.6……式(7)
1 &le; L 4 R 2 &times; L 5 R 1 ( 1 - Nd 4 ) &times; L 5 R 1 + ( Nd 5 - 1 ) &times; L 4 R 2 - D 9 &times; ( 1 - Nd 4 ) &times; ( Nd 5 - 1 ) &le; 1.5 ……式(8)
0.5≦f/f345<1……式(9)
1 4 &le; fB / f < 5 12 ……式(10)
TTL≦5mm……式(11)
其中,D2为光轴上自第一透镜的像侧光学面至孔径光阑的距离;D3为光轴上自孔径光阑至第二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距离;D5为光轴上自第二透镜的像侧光学面至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距离;D7为光轴上自第三透镜的像侧光学面至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距离;D9为光轴上自第四透镜的像侧光学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距离;f为镜头的系统焦距;fB为镜头的系统后焦距;f23为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L5R1为第五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L4R2为第四透镜的像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Nd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d5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f345为第三透镜至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TTL为光轴上自第一透镜的物侧光学面至取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
其中,通过式(6)可进一步地在维持成像品质的条件下,有效地降低各透镜间的空气间隔,进而使镜头系统的全长更短。通过式(7)可进一步地控制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与系统焦距的比例,从而使第二透镜配合第三透镜提供适当的负屈折力以发散来自第一透镜的聚焦光束并修正像差。通过式(8)可适当地限制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间形成的空气透镜的焦距,从而改良像平面的修正及透镜加工性的条件。当式(8)的值大于等于1时,既可维持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间形成的空气透镜具有足够的正折射力以将成像聚焦于感光元件上,亦能控制系统的珀兹伐总和(Petzval sum)不过大而维持像平面的平坦性。另一方面,当式(8)的值小于等于1.5时,能使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间形成的空气透镜的正折射力不致过大,亦即控制第四透镜的像侧光学面与第五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不会过小,以提高透镜的加工性。
通过式(9),可进一步地控制系统焦距与第三至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的比例,从而使第三透镜至第五透镜的设置合成地提供适当的正屈折力以聚焦光束并修正像差。通过式(10),可进一步地限定镜头系统的后焦距与焦距的比值,使镜头系统具有足够的后焦距以供容纳其他光学元件(例如红外线滤光片或表玻璃等)。通过式(11),可进一步地提供具有较小系统全长的镜头,以利装设在小型或薄型化的电子装置中。
较佳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可皆为非球面。从广义上来说,除了球面和平面以外的表面都可以称为非球面,包括非对称性的空间曲面(或称自由曲面)。由此,以减小系统的尺寸和重量与提高成像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前述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与光电转换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取像镜头的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光轴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光路与光轴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4(a)、4(b)、4(c)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像差示意图(成像的(a)球面像差、(b)场曲与(c)畸变图);
图5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光路与光轴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6(a)、6(b)、6(c)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像差示意图(成像的(a)球面像差、(b)场曲与(c)畸变图);
图7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光路与光轴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8(a)、8(b)、8(c)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像差示意图(成像的(a)球面像差、(b)场曲与(c)畸变图);
图9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光路与光轴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10(a)、10(b)、10(c)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像差示意图(成像的(a)球面像差、(b)场曲与(c)畸变图);
图11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光路与光轴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12(a)、12(b)、12(c)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像差示意图(成像的(a)球面像差、(b)场曲与(c)畸变图);
图13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六实施例的光路与光轴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14(a)、14(b)、14(c)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六实施例的像差示意图(成像的(a)球面像差、(b)场曲与(c)畸变图);
图15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光路与光轴方向剖面示意图;及
图16(a)、16(b)、16(c)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像差示意图(成像的(a)球面像差、(b)场曲与(c)畸变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加明确详实,兹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将本发明的结构及技术特征详述如后。
参照图1所示,其是本发明的摄像装置2的结构示意图,摄像装置2包括本发明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1、影像感测器21、由遮光部件构成以作为镜筒的框体22及与影像感测器21电性连接的电路板23。于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2还可具有例如表玻璃或红外线滤光片等的光学元件,其中表玻璃可选择性地设置在光学取像镜头1的物侧或光学取像镜头1与影像感测器21之间,可用以保护光学取像镜头1或影像感测器21,而红外线滤光片可设置在光学取像镜头1与影像感测器21之间。于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1中,包括:沿着光轴Z由物侧(object side)至像侧(image side)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镜11、一孔径光阑S、一第二透镜12、一第三透镜13、一第四透镜14及一第五透镜15。透镜与透镜或透镜与光阑S间可具有如图1中的间隔片17,使透镜与透镜或透镜与光阑S间具有一预定间距,然而,使透镜与透镜或透镜与光阑S间具有预定间距的机构设计不为所限。图1中,摄像装置2包括一红外线滤光片16设置于光学取像镜头1与影像感测器21之间。亦即,于取像时,物(object)的光线是先经过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后,再经过红外线滤光片16而成像于影像感测器21的成像面I上。
第一透镜11为具有正屈光度的双凸型透镜,亦即,其物侧光学面L1R1的曲率半径为正,且其像侧光学面L1R2的曲率半径为负。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像侧光学面L1R2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可大于其物侧光学面L1R1的曲率半径,由此,使球差的修正效果更好并有利于缩短光学取像镜头1的全长。
第二透镜12为具有负屈光度的新月型透镜,其凸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亦即,第二透镜12的物侧光学面L2R1与像侧光学面L2R2的曲率均为正。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透镜12可由折射率介于1.6至2.1的玻璃或塑胶材质所制成,又其物侧光学面L2R1及像侧光学面L2R2均为非球面,以有效地修正像差而提供较佳的成像品质,并且进一步地使镜头1的全长缩小化。再者,本发明将孔径光阑S设置于第一透镜11与第二透镜12之间,如此一来,即使减小了第一透镜11的物侧光学面L1R1的曲率半径以利于镜头1全长的缩短时,通过第一透镜11物侧光学面L1R1的远轴光束的折射角将得以控制而可优化成像品质。
第三透镜13为具有正屈光度的双凸型透镜,亦即,其物侧光学面L3R1的曲率为正,且其像侧光学面L3R2的曲率为负。如此一来,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11、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12与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13即成为所谓的三合(Triplet)类型的镜头结构,因此本发明的第一透镜11至第三透镜13可提供良好的像差修正。为修正球差与降低像散并可在缩短全长的条件下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第三透镜13须符合式(3)的条件,由此定义其物侧光学面L3R1与像侧光学面L3R2的弯曲形状,以适当地收敛来自第二透镜12的光束并射至第四透镜14。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可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为求更佳的成像品质,所述的至少一反曲点的其中之一是符合式(4)的条件。如图2所示,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为非球面,其自透镜中心向透镜边缘的光学有效区域内具有一反曲点Pi,从而形成中央凸起而边缘下凹的光学面。其中,将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自反曲点Pi至光轴的距离,记为H-;而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的最大光学有效点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至光轴的距离(简称为光学有效半径),记为Ht。进一步地,为更有效的修正场曲,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可具有二个反曲点,且其中一反曲点符合式(4),而第二反曲点则符合式(5),亦即,使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自光轴至边缘依序为凸-凹-凸的曲面,以提供不同离轴高度的光束适当的屈折力而修正像差。
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透镜12与第三透镜13的合成焦距f23与系统焦距f的比例可通过式(7)而进一步地优化,从而使第二透镜12配合第三透镜13提供适当的负屈折力以发散来自第一透镜11的聚焦光束并修正像差。
第四透镜14为具有正屈光度的新月型透镜,其凹面朝向物侧且凸面朝向像侧,亦即,第四透镜14的物侧光学面L4R1与像侧光学面L4R2的曲率均为负。为控制系统的珀兹伐总和(Petzval sum)不过大而维持像平面的平坦性、使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间形成的空气透镜具有适当的负折射力,并避免控制第三透镜的像侧光学面与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过小所导致的透镜加工困难,第三透镜13与第四透镜14须符合式(2)的条件,以获得成像品质良好且容易加工的透镜。
第五透镜15为具有负屈光度的非球面透镜,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其物侧光学面的近轴处为凸面,而像侧光学面的近轴处为凹面。于较佳的实施例中,为适当地限制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间形成的空气透镜的焦距,从而改良像平面的修正及透镜加工性的条件,第四透镜14与第五透镜15可进一步满足式(8)的条件。由此,使第四透镜14与第五透镜15间所形成的空气透镜具有足够的正折射力以将成像聚焦于影像感测器21上,并使系统的珀兹伐总和(Petzval sum)较小而维持像平面的平坦性。另一方面,更可由式(8)以提高透镜的加工性。于另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与第五透镜15的合成焦距可符合式(9)的条件,从而使第三透镜13至第五透镜15组合地提供了适当的正屈折力以聚焦光束并修正像差。
通过具有正屈光度的双凸透镜(即第一透镜11)、具有负屈光度的物侧凸像侧凹的第二透镜12、具有正屈光度的双凸透镜(即第三透镜13)、具有正屈光度的物侧凹像侧凸的第四透镜14与具有负屈光度与两侧皆有反曲点的非球面透镜(即第五透镜15),并至少符合式(1)至(3)的条件,使本发明的光学取像镜头1在缩小系统全长的条件下,仍能具有较广的视角并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
另外,于较佳的实施例中,光学取像镜头1更可通过式(6)以进一步地在维持成像品质的条件下,有效地降低各透镜间的空气间隔,进而使镜头系统的全长更短。又,于另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光学取像镜头1更可通过式(11),以进一步地提供具有较小系统全长的镜头,以利装设在小型或薄型化的电子装置中。
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与第五透镜15可通过折射率低于1.63的玻璃或塑胶材质所制成,又可使各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及像侧光学面均为非球面,以有效地修正像差而提供较佳的成像品质,并且进一步地缩小光学取像镜头1的全长。
红外线滤光片(IR cut-off filter)16可为一镜片,或利用镀膜技术形成一具有红外线滤光功能的薄膜并贴附于表玻璃上。于较佳的实施例中,光学取像镜头1更可通过式(10),以限定镜头系统的后焦距与焦距的比值,使镜头系统具有足够的后焦距以供容纳其他光学元件(例如红外线滤光片或表玻璃等)。影像感测器21可为CCD(电荷藕合装置)或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用以将影像转变成电子信号。
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是采用下列式(11)的非球面方程式(asphericalsurface formula)来表示非球面的形状:
Z ( h ) = ch 2 1 + ( 1 - ( 1 + K ) c 2 h 2 ) + A 4 h 4 + A 6 h 6 + A 8 h 8 + A 10 h 10 + A 12 h 12 + A 14 h 14
其中,Z(h)为镜片的光学面上任一点以光轴方向至镜片中心点切平面的距离(SAG值),c是非球面顶点的曲率,h为镜片的光学面上任一点沿垂直光轴的方向至光轴的距离,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4、A6、A8、A10、A12、A14分别四、六、八、十、十二、十四阶的非球面修正系数(Nth Order AsphericalCoefficient)。需注意的是,这里所列的非球面方程式仅为非球面形状表现的一种方式,任何可表示轴对称的非球面方程式应当皆可利用以制作出本发明的光学取像镜头1中的任一透镜的非球面光学面,而不应当为此所限。
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所衍生的各实施例,以下将列出共7种态样的光学取像镜头1,然而本发明的光学取像镜头1的尺寸、各项系数及各组成的数据皆应不为所限。另外,于各实施例中,各光学面于光轴上的曲率半径Ri、光轴上各面的间距Di、光学取像镜头1的系统全长(TTL)、各焦距的单位皆为mm。各实施例中,各面编号后附有[*]的面为具有非球面形状的光学面。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3及图4(a)、4(b)、4(c)所示,其分别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1的第一实施例的光路与结构示意图与像差示意图。于像差示意图中包括(a)成像的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b)场曲(field curvature)与(c)成像的畸变(distortion)图,而实线表示矢形像面,虚线表示子午像面。
下列表(一)中分别列有光学取像镜头1中由物侧至像侧依序编号的光学面编号(i)、各光学面于光轴上的曲率半径Ri、光轴上各面的间距Di,各透镜的折射率Ndi、各透镜的阿贝数(Abbe’s number)νdi、光学取像镜头1的系统焦距f、最大场视角2ω、后焦距fB、系统全长TTL、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f23与第三透镜至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f345
表(一)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111
下列表(二)列有各光学面的非球面式(11)的各项系数,其中E表示10的幂乘数:
表(二)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112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121
于本实施例中,最大场视角2ω为73.1°,符合式(1);系统全长TTL为4.88mm,符合式(11)。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与第五透镜15皆由光学塑料所制成;而红外线滤光片16是使用玻璃材质制成。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无反曲点,而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与像侧光学面L5R2均各有一反曲点。其中,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为1.94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0i除以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的结果为0.272。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为2.41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1i除以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的结果为0.568。
于本实施例中,光学取像镜头1是符合式(1)~(3)与式(6)~(11)的条件,而各式的结果如下列表(三)所示。
表(三)
式(2) L 3 R 2 &times; L 4 R 1 ( 1 - Nd 3 ) &times; L 4 R 1 + ( Nd 4 - 1 ) &times; L 3 R 2 - D 7 &times; ( 1 - Nd 3 ) &times; ( Nd 4 - 1 ) = - 4.426
式(3) L 3 R 1 - L 3 R 2 L 3 R 1 + L 3 R 2 = 6.934
式(6) D 2 + D 3 + D 5 + D 7 + D 9 f = 0.2336
式(7) f23/f=                            -2.664
式(8) L 4 R 2 &times; L 5 R 1 ( 1 - Nd 4 ) &times; L 5 R 1 + ( Nd 5 - 1 ) &times; L 4 R 2 - D 9 &times; ( 1 - Nd 4 ) &times; ( Nd 5 - 1 ) = 1.452
式(9)f/f345=                           0.538
式(10)fB/f=                            0.357
<第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5及图6(a)、6(b)、6(c)所示,其分别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1的
第二实施例的光路与结构示意图与像差示意图。于像差示意图中包括(a)成像的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b)场曲(field curvature)与(c)成像的畸变5(distortion)图,而实线表示矢形像面,虚线表示子午像面。
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镜头1的各项数值载于下列表(四)中。其中,各
数值的符号说明与表(一)相同,于此便不再赘述。
表(四)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131
下列表(五)列有各光学面的非球面式(11)的各项系数:
表(五)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141
于本实施例中,最大场视角2ω为73.1°,符合式(1);系统全长TTL为4.89mm,符合式(11)。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与第五透镜15皆由光学塑料所制成;而红外线滤光片16是使用玻璃材质制成。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的最大光学有效点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至光轴的距离Ht为0.95mm,且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具有一反曲点。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与像侧光学面L5R2均各有一反曲点。其中,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为1.93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0i除以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的结果为0.222。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为2.38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1i除以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的结果为0.575。
于本实施例中,光学取像镜头1是符合式(1)~(4)与式(6)~(11)的条件,而下列表(六)则列有各条件式的运算结果。
表(六)
式(2) L 3 R 2 &times; L 4 R 1 ( 1 - Nd 3 ) &times; L 4 R 1 + ( Nd 4 - 1 ) &times; L 3 R 2 - D 7 &times; ( 1 - Nd 3 ) &times; ( Nd 4 - 1 ) = - 5.074
式(3) L 3 R 1 - L 3 R 2 L 3 R 1 + L 3 R 2 = 6.605
式(4) H - H t 0.474
式(6) D 2 + D 3 + D 5 + D 7 + D 9 f = 0.236
式(7)f23/f=                            -2.637
式(8) L 4 R 2 &times; L 5 R 1 ( 1 - Nd 4 ) &times; L 5 R 1 + ( Nd 5 - 1 ) &times; L 4 R 2 - D 9 &times; ( 1 - Nd 4 ) &times; ( Nd 5 - 1 ) = 1.454
式(9)f/f345=                           0.556
式(10)fB/f=                            0.36
<第三实施例>
请参考图7及图8(a)、8(b)、8(c)所示,其分别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1的第三实施例的光路与结构示意图与像差示意图。于像差示意图中包括(a)成像的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b)场曲(field curvature)与(c)成像的畸变(distortion)图,而实线表示矢形像面,虚线表示子午像面。
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镜头1的各项数值载于下列表(七)中。其中,各数值的符号说明与表(一)相同,于此便不再赘述。
表(七)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154
下列表(八)列有各光学面的非球面式(11)的各项系数:
表(八)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162
于本实施例中,最大场视角2ω为73.8°,符合式(1);系统全长TTL为4.78mm,符合式(11)。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与第五透镜15皆由光学塑料所制成;而红外线滤光片16是使用玻璃材质制成。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的最大光学有效点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至光轴的距离Ht为0.9mm,且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具有一反曲点。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与像侧光学面L5R2均各有一反曲点。其中,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为1.85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0i除以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的结果为0.224。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为2.31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1i除以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的结果为0.583。
于本实施例中,光学取像镜头1是符合式(1)~(4)与式(6)~(11)的条件,而下列表(九)则列有本实施例中各条件式的运算结果。
表(九)
式(2) L 3 R 2 &times; L 4 R 1 ( 1 - Nd 3 ) &times; L 4 R 1 + ( Nd 4 - 1 ) &times; L 3 R 2 - D 7 &times; ( 1 - Nd 3 ) &times; ( Nd 4 - 1 ) = - 5.649
式(3) L 3 R 1 - L 3 R 2 L 3 R 1 + L 3 R 2 = 5.358
式(4) H - H t 0.454
式(6) D 2 + D 3 + D 5 + D 7 + D 9 f = 0.235
式(7)f23/f=                            -2.97
式(8) L 4 R 2 &times; L 5 R 1 ( 1 - Nd 4 ) &times; L 5 R 1 + ( Nd 5 - 1 ) &times; L 4 R 2 - D 9 &times; ( 1 - Nd 4 ) &times; ( Nd 5 - 1 ) = 1.418
式(9)f/f345=                           0.57
式(10)fB/f=                            0.365
<第四实施例>
请参考图9及图10(a)、10(b)、10(c)所示,其分别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1的第四实施例的光路与结构示意图与像差示意图。于像差示意图中包括(a)成像的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b)场曲(field curvature)与(c)成像的畸变(distortion)图,而实线表示矢形像面,虚线表示子午像面。
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镜头1的各项数值载于下列表(十)中。其中,各数值的符号说明与表(一)相同,于此便不再赘述。
表(十)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181
下列表(十一)列有各光学面的非球面式(11)的各项系数:
表(十一)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182
于本实施例中,最大场视角2ω为73.8°,符合式(1);系统全长TTL为4.79mm,符合式(11)。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与第五透镜15皆由光学塑料所制成;而红外线滤光片16是使用玻璃材质制成。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无反曲点。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与像侧光学面L5R2均各有一反曲点。其中,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为1.92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0i除以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的结果为0.267。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为2.36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1i除以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的结果为0.596。
于本实施例中,光学取像镜头1是符合式(1)~(3)与式(6)~(11)的条件,而下列表(十二)则列有本实施例中各条件式的运算结果。
表(十二)
式(2) L 3 R 2 &times; L 4 R 1 ( 1 - Nd 3 ) &times; L 4 R 1 + ( Nd 4 - 1 ) &times; L 3 R 2 - D 7 &times; ( 1 - Nd 3 ) &times; ( Nd 4 - 1 ) = - 4 . 869
式(3) L 3 R 1 - L 3 R 2 L 3 R 1 + L 3 R 2 = 5.343
式(6) D 2 + D 3 + D 5 + D 7 + D 9 f = 0.236
式(7)f23/f=                            -3.07
式(8) L 4 R 2 &times; L 5 R 1 ( 1 - Nd 4 ) &times; L 5 R 1 + ( Nd 5 - 1 ) &times; L 4 R 2 - D 9 &times; ( 1 - Nd 4 ) &times; ( Nd 5 - 1 ) = 1 . 335
式(9)f/f345=                           0.535
式(10)fB/f=                            0.366
<第五实施例>
请参考图11及图12(a)、12(b)、12(c)所示,其分别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1的第五实施例的光路与结构示意图与像差示意图。于像差示意图中包括(a)成像的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b)场曲(field curvature)与(c)成像的畸变(distortion)图,而实线表示矢形像面,虚线表示子午像面。
第五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镜头1的各项数值载于下列表(十三)中。其中,
各数值的符号说明与表(一)相同,于此便不再赘述。
表(十三)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201
下列表(十四)列有各光学面的非球面式(11)的各项系数:
表(十四)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202
于本实施例中,最大场视角2ω为73.8°,符合式(1);系统全长TTL为4.83mm,符合式(11)。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与第五透镜15皆由光学塑料所制成;而红外线滤光片16是使用玻璃材质制成。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无反曲点。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与像侧光学面L5R2均各有一反曲点。其中,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为1.84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0i除以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的结果为0.277。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为2.29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1i除以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的结果为0.606。
于本实施例中,光学取像镜头1是符合式(1)~(3)与式(6)~(11)的条件,而下列表(十五)则列有本实施例中各条件式的运算结果。
表(十五)
式(2) L 3 R 2 &times; L 4 R 1 ( 1 - Nd 3 ) &times; L 4 R 1 + ( Nd 4 - 1 ) &times; L 3 R 2 - D 7 &times; ( 1 - Nd 3 ) &times; ( Nd 4 - 1 ) = - 4 . 961
式(3) L 3 R 1 - L 3 R 2 L 3 R 1 + L 3 R 2 = 6 . 334
式(6) D 2 + D 3 + D 5 + D 7 + D 9 f = 0.246
式(7)f23/f=                           -2.781
式(8) L 4 R 2 &times; L 5 R 1 ( 1 - Nd 4 ) &times; L 5 R 1 + ( Nd 5 - 1 ) &times; L 4 R 2 - D 9 &times; ( 1 - Nd 4 ) &times; ( Nd 5 - 1 ) = 1.4
式(9)f/f345=                          0.575
式(10)fB/f=                           0.368
<第六实施例>
请参考图13及图14(a)、14(b)、14(c)所示,其分别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1的第六实施例的光路与结构示意图与像差示意图。于像差示意图中包括(a)成像的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b)场曲(field curvature)与(c)成像的畸变(distortion)图,而实线表示矢形像面,虚线表示子午像面。
第六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镜头1的各项数值载于下列表(十六)中。其中,各数值的符号说明与表(一)相同,于此便不再赘述。
表(十六)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221
下列表(十七)列有各光学面的非球面式(11)的各项系数:
表(十七)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231
于本实施例中,最大场视角2ω为73.8°,符合式(1);系统全长TTL为4.81mm,符合式(11)。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与第五透镜15皆由光学塑料所制成;而红外线滤光片16是使用玻璃材质制成。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无反曲点。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与像侧光学面L5R2均各有一反曲点。其中,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为1.88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0i除以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的结果为0.2997。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为2.29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1i除以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的结果为0.601。
于本实施例中,光学取像镜头1是符合式(1)~(3)与式(7)~(11)的条件,而下列表(十八)则列有本实施例中各条件式的运算结果。
表(十八)
式(2) L 3 R 2 &times; L 4 R 1 ( 1 - Nd 3 ) &times; L 4 R 1 + ( Nd 4 - 1 ) &times; L 3 R 2 - D 7 &times; ( 1 - Nd 3 ) &times; ( Nd 4 - 1 ) = - 4 . 934
式(3) L 3 R 1 - L 3 R 2 L 3 R 1 + L 3 R 2 = 5.614
式(6) D 2 + D 3 + D 5 + D 7 + D 9 f = 0.255
式(7)f23/f=                           -2.784
式(8) L 4 R 2 &times; L 5 R 1 ( 1 - Nd 4 ) &times; L 5 R 1 + ( Nd 5 - 1 ) &times; L 4 R 2 - D 9 &times; ( 1 - Nd 4 ) &times; ( Nd 5 - 1 ) = 1 . 393
式(9)f/f345=                           0.570
式(10)fB/f=                            0.368
<第七实施例>
请参考图15及图16(a)、16(b)、16(c)所示,其分别是本发明光学取像镜头1的第七实施例的光路与结构示意图与像差示意图。于像差示意图中包括(a)成像的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b)场曲(field curvature)与(c)成像的畸变(distortion)图,而实线表示矢形像面,虚线表示子午像面。
第七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镜头1的各项数值载于下列表(十九)中。其中,各数值的符号说明与表(一)相同,于此便不再赘述。
表(十九)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241
下列表(二十)列有各光学面的非球面式(11)的各项系数:
表(二十)
Figure BDA00001629424900251
于本实施例中,最大场视角2ω为73.06°,符合式(1);系统全长TTL为4.91mm,符合式(11)。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与第五透镜15皆由光学塑料所制成;而红外线滤光片16是使用玻璃材质制成。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的最大光学有效点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至光轴的距离Ht为0.95mm,且第三透镜13的物侧光学面L3R1具有二反曲点。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与像侧光学面L5R2均各有一反曲点。其中,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为1.81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0i除以第五透镜15的物侧光学面L5R1的光学有效半径H10T的结果为0.208。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为2.29mm;而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反曲点至光轴的距离H11i除以第五透镜15的像侧光学面L5R2的光学有效半径H11T的结果为0.588。
于本实施例中,光学取像镜头1是符合式(1)~(5)与式(7)~(10)的条件,而下列表(二十一)则列有本实施例中各条件式的运算结果。
表(二十一)
式(2) L 3 R 2 &times; L 4 R 1 ( 1 - Nd 3 ) &times; L 4 R 1 + ( Nd 4 - 1 ) &times; L 3 R 2 - D 7 &times; ( 1 - Nd 3 ) &times; ( Nd 4 - 1 ) = - 5.531
式(3) L 3 R 1 - L 3 R 2 L 3 R 1 + L 3 R 2 = 2.775
式(4) H - H t = 0.530
式(5) H 2 P H t = 0 . 951
式(6) D 2 + D 3 + D 5 + D 7 + D 9 f = 0.254
式(7)f23/f=                            -2.941
式(8) L 4 R 2 &times; L 5 R 1 ( 1 - Nd 4 ) &times; L 5 R 1 + ( Nd 5 - 1 ) &times; L 4 R 2 - D 9 &times; ( 1 - Nd 4 ) &times; ( Nd 5 - 1 ) = 1.428
式(9)f/f345=                           0.563
式(10)fB/f=                            0.357
以上的七个实施例的共同技术特征为:本发明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1包含:沿着光轴Z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11、孔径光阑S、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及第五透镜15。第一透镜11具有正屈光度,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均为凸面;第二透镜12具有负屈光度,其凸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第三透镜13具有正屈光度,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14具有正屈光度,其凹面朝向物侧且凸面朝向像侧;第五透镜15具有负屈光度,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均为非球面且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其物侧光学面的近轴处为一凸面,而像侧光学面的近轴处为一凹面。其中,本发明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1至少满足式(1)至(3)的条件。根据以上所列的七个实施例与其像差示意图,可得知根据本发明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1,可在较短镜头全长的条件下,优选地,镜头全长小于5mm,仍可具有较广的视角与良好的成像品质,使得光学取像镜头1更有利于应用在小型的电子装置中。
以上所示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技术领域具通常知识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变更,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均为凸面;
一孔径光阑;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度,其凸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
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均为凸面;
一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其凹面朝向物侧且凸面朝向像侧;以及
一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度,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均为非球面且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其物侧光学面的近轴处为一凸面,而像侧光学面的近轴处为一凹面;
其中,该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满足下列条件:
85°≧2ω≧60°;
- 6 &le; L 3 R 2 &times; L 4 R 1 ( 1 - Nd 3 ) &times; L 4 R 1 + ( Nd 4 - 1 ) &times; L 3 R 2 - D 7 &times; ( 1 - Nd 3 ) &times; ( Nd 4 - 1 ) &le; - 3.8 ; 以及
L 3 R 1 - L 3 R 2 L 3 R 1 + L 3 R 2 > 1 ;
其中,L3R1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L3R2为该第三透镜的像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L4R1为该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Nd3为该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d4为该第四透镜的折射率;D7为光轴上该第三透镜的像侧光学面至该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距离;2ω为该取像镜头的最大场视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该至少一反曲点的其中之一满足以下条件:
0 < H - H t &le; 0.6
其中,H-为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该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该至少一反曲点的其中之一至光轴的距离;而Ht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最大光学有效点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至光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更具有一第二反曲点,且该第二反曲点满足以下条件:
0.8 < H 2 P H t < 1
其中,H2P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该第二反曲点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至光轴的距离;Ht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最大光学有效点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至光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符合以下条件:
1 6 &le; D 2 + D 3 + D 5 + D 7 + D 9 f &le; 1 4
其中,D2为光轴上自该第一透镜的像侧光学面至该孔径光阑的距离;D3为光轴上自该孔径光阑至该第二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距离;D5为光轴上自该第二透镜的像侧光学面至该第三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距离;D7为光轴上自该第三透镜的像侧光学面至该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距离;D9为光轴上自该第四透镜的像侧光学面至该第五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距离;f为该光学取像镜头的系统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符合以下条件:
-3.3≦f23/f≦-2.6
其中,f23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f为该光学取像镜头的系统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更符合以下条件:
1 &le; L 4 R 2 &times; L 5 R 1 ( 1 - Nd 4 ) &times; L 5 R 1 + ( Nd 5 - 1 ) &times; L 4 R 2 - D 9 &times; ( 1 - Nd 4 ) &times; ( Nd 5 - 1 ) &le; 1.5
其中,L5R1为该第五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L4R2为该第四透镜的像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Nd4为该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d5为该第五透镜的折射率;D9为光轴上该第四透镜的像侧光学面至该第五透镜的物侧光学面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符合以下条件:
0.5≦f/f345<1
其中,f345为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至该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f为该光学取像镜头的系统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符合以下条件:
1 4 &le; fB / f < 5 12
其中,f为该光学取像镜头的系统焦距;fB为该光学取像镜头的后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符合以下条件:
TTL≦5mm;
其中,TTL为光轴上自该第一透镜的物侧光学面至该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皆为非球面。
1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光电转换元件,用以对被摄物进行光电转换;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
CN201210146619.4A 2012-05-11 2012-05-11 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及其摄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9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6619.4A CN103389567B (zh) 2012-05-11 2012-05-11 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及其摄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6619.4A CN103389567B (zh) 2012-05-11 2012-05-11 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及其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9567A true CN103389567A (zh) 2013-11-13
CN103389567B CN103389567B (zh) 2015-05-13

Family

ID=49533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661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9567B (zh) 2012-05-11 2012-05-11 五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及其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8956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284A (zh) * 2018-12-26 2019-03-0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725407A (zh) * 2019-03-05 2019-05-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123482A (zh) * 2020-01-19 2020-05-08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
WO2021102749A1 (zh) * 2019-11-27 2021-06-03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1701A (ja) * 1999-02-23 2000-09-08 Canon Inc 画像読取用レンズ
CN101819315A (zh) * 2009-02-27 2010-09-0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摄像装置以及便携终端
US20100254029A1 (en) * 2009-04-07 2010-10-07 Yoshikazu Shinohara Imaging lens, imaging apparatus and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CN102047165A (zh) * 2009-07-08 2011-05-04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摄像装置以及便携终端
CN102132188A (zh) * 2008-08-25 2011-07-20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摄影透镜、摄影装置和便携式终端
WO2011129319A1 (ja) * 2010-04-13 2011-10-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02317834A (zh) * 2009-10-30 2012-01-11 株式会社光学逻辑 摄像镜头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1701A (ja) * 1999-02-23 2000-09-08 Canon Inc 画像読取用レンズ
CN102132188A (zh) * 2008-08-25 2011-07-20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摄影透镜、摄影装置和便携式终端
CN101819315A (zh) * 2009-02-27 2010-09-0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摄像装置以及便携终端
US20100254029A1 (en) * 2009-04-07 2010-10-07 Yoshikazu Shinohara Imaging lens, imaging apparatus and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CN102047165A (zh) * 2009-07-08 2011-05-04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摄像装置以及便携终端
CN102317834A (zh) * 2009-10-30 2012-01-11 株式会社光学逻辑 摄像镜头
WO2011129319A1 (ja) * 2010-04-13 2011-10-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284A (zh) * 2018-12-26 2019-03-0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407284B (zh) * 2018-12-26 2023-11-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725407A (zh) * 2019-03-05 2019-05-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20177310A1 (zh) * 2019-03-05 2020-09-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21102749A1 (zh) * 2019-11-27 2021-06-03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123482A (zh) * 2020-01-19 2020-05-08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9567B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59999U (zh) 摄像镜头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TWI400506B (zh) 攝像光學鏡片組
TWI431315B (zh) 光學成像鏡片系統
TWI401485B (zh) 成像光學鏡片組
CN202110325U (zh) 光学取像镜头组
CN202119965U (zh) 摄影用光学镜片组
CN203630433U (zh) 摄像镜头
TWI434096B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
CN202393963U (zh) 光学影像撷取镜片组
CN202126530U (zh) 摄像用光学透镜组
CN201984203U (zh) 摄像用光学镜头组
TWI435136B (zh) 光學成像鏡頭組
TWI418876B (zh) 光學攝像系統
JP5800438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TWI418842B (zh) 攝像用光學鏡頭
TWI467221B (zh) 拾像光學透鏡組
CN204241750U (zh) 摄像镜头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CN203745712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该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CN204188872U (zh) 摄像镜头
CN204166189U (zh) 摄像镜头
CN102736214B (zh) 取像摄影镜头组
CN204422847U (zh) 摄像透镜及包括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CN102692694A (zh) 摄影用光学镜头组
CN102540425B (zh) 摄像透镜
US20070279767A1 (en) Imaging l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