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6747B - 脱模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脱模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6747B
CN103386747B CN201210142529.8A CN201210142529A CN103386747B CN 103386747 B CN103386747 B CN 103386747B CN 201210142529 A CN201210142529 A CN 201210142529A CN 103386747 B CN103386747 B CN 103386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control system
connecting rod
dynamic mode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25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6747A (zh
Inventor
叶茂
刘荣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INNO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NNO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NNO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NNO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425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86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86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6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6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6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模控制系统,其包括动模、与所述动模相配合的定模、及若干提取装置,所述动模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为圆盘形,其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提取装置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提取装置通过穿过所述通槽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连接杆安装于所述动模上,且所述连接杆可沿所述通槽滑动;所述若干提取装置的连接杆的排列轨迹为圆形,所述通槽与圆形轨迹呈一夹角α。本发明的脱模控制系统能够同时驱动提取装置,同步性好,效率高,且制造的汽车零件精密度高。

Description

脱模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造汽车零件的脱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当前许多新材料的某些物理性能已经接近或超过金属,同时,在耐酸碱、耐腐蚀等方面更远远超过了金属,前述新材料中,常见的塑料由于可塑性强、耐化学腐蚀能力强、并且绝缘性好等诸多优点在某些方面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汽车领域中,常常需要利用脱模机械来制造塑料材质的零件,在制造塑料材质的零件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提取装置来从待加工的熔融塑料液中拉出一部分塑料液,现有的拉出操作过程往往要分别驱动每个提取装置,每个提取装置独立地完成拉出操作,这样不但效率较低,每个提取装置不能保持同步,而且驱动装置也较为复杂,增加了制造汽车零件的成本。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脱模控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模控制系统,其克服了现有的脱模机脱模过程中,提取装置要分别驱动,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脱模控制系统,其包括动模、与所述动模相配合的定模、及若干提取装置,所述动模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为圆盘形,其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提取装置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提取装置通过穿过所述通槽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连接杆安装于所述动模上,且所述连接杆可沿所述通槽滑动;所述若干提取装置的连接杆的排列轨迹为圆形,所述通槽与圆形轨迹呈一夹角α,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若干定位件和安装部,所述若干定位件呈环形均匀排列,并分布于安装部的两侧,所述提取装置位于所述定位件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的圆形排列轨迹的圆心与所述圆盘形的动模的圆心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槽的两端的内壁面为能够与所述连接杆相配合的圆弧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取装置包括本体、自所述本体凸设出的提取头、及自所述本体与所述提取头相对侧凸伸出的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安装座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主体部上设置有与第二安装孔相配合的圆柱形的安装柱,所述第一主体部通过安装柱与第二安装孔的配合与第二主体部安装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设置有收容并配合所述定模的空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脱模控制系统能够同时驱动提取装置,同步性好,效率高,且制造的汽车零件精密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脱模控制系统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为连接杆与通槽的内壁接触处的受力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脱模控制系统的动模和提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脱模控制系统的俯视图。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上述脱模控制系统100包括动模10、与动模10相配合的定模20、及若干提取装置30。定模20用于放置待加工的熔融的塑料液,并保持位置固定。动模10在动力驱动装置(未图示)的带动下,对熔融的塑料液进行加工。
动模10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其中,第二主体部12为圆盘形,且其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提取装置30的通槽121;提取装置3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331,提起装置30通过穿过通槽121和第一安装孔331的连接杆40与动模10的第二主体部12固定连接在一起,且连接杆40可在通槽121内滑动。具体地,通槽121两端与连接杆40相接触处的内壁面为可与连接杆40相配合的圆弧面。
进一步地,若干提取装置30的连接杆40在圆盘形的第二主体部12上的排列轨迹为圆形,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圆形的轨迹的圆心与圆盘形的第二主体部12的圆心重合。且通槽121与圆形的轨迹呈一夹角α,该夹角α的范围为:0~180°。
上述第一主体部11包括若干定位件111和两个安装部112,其中,定位件111呈环形均匀分布于安装部112的两侧。安装部11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121,相应地,第二主体部12上设置有与第二安装孔1121相配合的圆柱形的安装柱122,则第一主体部11通过安装柱122与第二安装孔1121的配合与第二主体部12安装配合在一起。进一步地,上述提取装置30位于定位件111的两侧。
配合参照图2所示,图2为连接杆40与通槽121的内壁接触处的受力示意图,其中F代表通槽121的内壁对连接杆40施加的作用力,F1、F2代表F的分力;α即为如上所述的夹角α。本实施方式中的提取装置30的驱动过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首先,动模10的圆盘形的第二主体部12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以自身的圆心为转轴作旋转运动,在动模10旋转的过程中,与连接杆40接触的通槽121的内壁会对连接杆40施加一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作用力F,作用力F的方向是由夹角α和通槽121和连接杆40的接触面的形状共同决定的。连接杆40会在此作用力下带动提取装置30发生运动。根据力的合成分解原理,F可分解为分力F1与F2。
提取装置30位于定位件111的两侧,故由于定位件111的阻挡作用,提取装置30不会沿分力F2的方向发生移动,而只能沿分力F1的方向发生运动,进而提取装置30拉出一部分塑料液,完成一次提取操作。同时,每一通槽121对连接杆40施加的作用力是同时的,故可以实现每一提取装置30的同步驱动。
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方式简单高效,同步性好,制造的汽车零件精密度高。
如图3所示,为图1所示脱模控制系统的动模的第二主体部和提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上述提取装置30包括本体31、自该本体31一侧凸设出的提取头32,及自本体31上与所述提取头32相对侧凸伸出的安装座33。上述安装孔331位于安装座33上。
同时,上述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还设置有收容并配合定模20的空腔5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脱模控制系统,其包括动模、与所述动模相配合的定模、及若干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为圆盘形,其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提取装置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提取装置通过穿过所述通槽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连接杆安装于所述动模上,且所述连接杆可沿所述通槽滑动;所述若干提取装置的连接杆的排列轨迹为圆形,所述通槽与圆形轨迹呈一夹角α,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若干定位件和安装部,所述若干定位件呈环形均匀排列,并分布于安装部的两侧,所述提取装置位于所述定位件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圆形排列轨迹的圆心与所述圆盘形的动模的圆心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两端的内壁面为能够与所述连接杆相配合的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装置包括本体、自所述本体凸设出的提取头、及自所述本体与所述提取头相对侧凸伸出的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安装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主体部上设置有与第二安装孔相配合的圆柱形的安装柱,所述第一主体部通过安装柱与第二安装孔的配合与第二主体部安装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设置有收容并配合所述定模的空腔。
CN201210142529.8A 2012-05-10 2012-05-10 脱模控制系统 Active CN103386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2529.8A CN103386747B (zh) 2012-05-10 2012-05-10 脱模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2529.8A CN103386747B (zh) 2012-05-10 2012-05-10 脱模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6747A CN103386747A (zh) 2013-11-13
CN103386747B true CN103386747B (zh) 2015-11-18

Family

ID=49531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2529.8A Active CN103386747B (zh) 2012-05-10 2012-05-10 脱模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8674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8161A (zh) * 2009-04-03 2009-08-19 宁海县德科模塑有限公司 螺杆驱动的放射式抽芯脱模机构
CN202572889U (zh) * 2012-05-10 2012-12-05 苏州星诺奇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脱模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8161A (zh) * 2009-04-03 2009-08-19 宁海县德科模塑有限公司 螺杆驱动的放射式抽芯脱模机构
CN202572889U (zh) * 2012-05-10 2012-12-05 苏州星诺奇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脱模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6747A (zh)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11647U (zh) 可调式冲压模具坯料定位装置
CN205702118U (zh) 一种钢板冲压成型用模具装置
CN103386747B (zh) 脱模控制系统
CN203495822U (zh) 多功能套筒
CN202572889U (zh) 脱模控制系统
CN202572890U (zh) 脱模控制系统
CN204414332U (zh) 一种发泡砖脱模装置的专用卡爪
CN203456429U (zh) 盖板自动定位装置
CN103386746B (zh) 脱模控制系统
CN203031969U (zh) 一种复合驱动压力机
CN103537522B (zh) 冲压机
CN202475076U (zh) 一种齿轮电机安装架
CN204220869U (zh) 钢筋镦粗机
CN203003743U (zh) 一种可调旋转治具底座
CN204205734U (zh) 一种改进型电机定子及电动泵泵体总成
CN205571880U (zh) 一种高效及可靠的密封游动自锁螺母拆分工装
CN205226183U (zh) 具有风冷散热装置的制动器
CN203660761U (zh) 电机及电机散热装置
CN203805261U (zh) 斜顶动滑块结构及应用其的模具
CN203635792U (zh) 管端限位夹持装置
CN204366934U (zh) 检修工具车
CN203390807U (zh) 一种双顶置凸轮轴正时定位工装
CN203933286U (zh) 电子膨胀阀线圈定子极板的生产装置
CN202215738U (zh) 端头盖
CN202861116U (zh) 一种冲孔模具的下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Suzhou Road Industrial Park, No. 1 in the new industrial square E2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SUZHOU SINNO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Suzhou Road Industrial Park, No. 1 in the new industrial square E2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Suzhou Sinno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