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6245A -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6245A
CN103386245A CN2012101458696A CN201210145869A CN103386245A CN 103386245 A CN103386245 A CN 103386245A CN 2012101458696 A CN2012101458696 A CN 2012101458696A CN 201210145869 A CN201210145869 A CN 201210145869A CN 103386245 A CN103386245 A CN 103386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oil
plant
container
purify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58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咸才军
张华北
王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B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OUCHUANG NANO TECH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OUCHUANG NANO TECH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OUCHUANG NANO TECH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458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862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86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62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在植物种植的同时,利用植物种植用的土壤作为过滤器,使空气经过土壤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空气再经过空气净化模块进行深度处理,最后通过出风口排出干净空气。本发明将天然植物及空气净化技术结合起来,吸收来两方面的优点。天然植物提供了新鲜的氧气,保持了室内空气的清新;空气净化模块去除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及固体颗粒物。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更多地转入室内进行,一些"城市病"、"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却在逐渐上升,其中室内空气质量差是一个主要因素,而人体、室内装饰、厨房油烟、家用电器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四个主要方面。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各种各样的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
空气净化器的净化从其工作原理上应该分为两大类:被动式净化类和主动式净化类。
第一大类:被动式净化类
主要原理是:用风机将空气抽入机器,通过内置的滤网、多孔性颗粒过滤空气,主要能够起到过滤粉尘、异味、有毒气体和杀灭部分细菌的作用。滤网又分:集尘滤网、去甲醛滤网、除臭滤网、HEPA滤网等。多孔性颗粒分为:活性炭、陶粒、多孔性有机颗粒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风机功能以及滤网、多孔性颗粒的质量决定净化效果,机器的放置以及室内布局影响净化是否完全,室内净化效果不均衡,也难以完全,滤网、多孔性颗粒需要经常更换,更换费用较高。
第二大类:主动式净化类
根据这些产品的原理可分为银离子技术、负离子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光触媒技术和净离子群离子技术等。
要达到良好的空气净化效果需要将被动式净化和主动式净化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分别选取其中的几种技术进行结合。其中被动式净化滤网、多孔性颗粒需用定期更换,否则由于其饱和吸附了大量有害物质,反而形成了二次污染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植物种植和空气净化技术相结合的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通过天然植物的种植提供新鲜的氧气,保持了室内空气的清新;主动式与被动式相结合的空气净化技术则用于去除空气中有害气体及固体颗粒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该方法在植物种植的同时,利用植物种植用的土壤作为过滤器,使空气经过土壤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空气再经过空气净化模块进行深度处理,最后通过出风口排出干净空气。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方法,其中,所述的土壤为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包括多腐殖质的土壤、沙土、胶性颗粒土或其它透气性好的土壤。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方法,其中,所述的空气经过土壤进行预处理是指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空气进行预处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转化、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的作用。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方法,其中,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进行的深度处理包括利用纳米光催化技术、负离子技术、银离子技术、紫外杀菌技术、以及化学反应络合技术中的一种或几种技术组合进行的空气净化处理。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用于盛装土壤的植物养植容器,所述的植物养植容器通过通风结构与空气净化模块连接,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口处设有风机;植物养植容器中的土壤作为过滤器,空气经过土壤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空气再经过通风结构进入空气净化模块进行深度处理,最后通过出风口排出干净空气。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中,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的植物养植容器内部,空气净化模块的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口连接出风管,出风管伸向植物养植容器的外部;或者,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的植物养植容器外部,植物养植容器与空气净化模块之间通过通风管连接。
更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中,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直接设置在所述植物养植容器的土壤中;或者,所述的植物养植容器分为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第二容器盛装土壤并设置在第一容器内,所述的第二容器的器壁上设有通气孔,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之间。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中,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内设有光催化材料、负离子发生器、银离子材料、紫外杀菌灯、化学反应络合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将天然植物及空气净化技术结合起来,吸收来两方面的优点。天然植物提供了新鲜的氧气,保持了室内空气的清新;空气净化模块去除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及固体颗粒物。
2.本发明用土壤作为天然过滤器,材料易得、廉价,且不用定期更换过滤材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3.由于土壤中含有微生物,过滤的有害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作为植物肥料被植物吸收,真正自然环保,无二次污染。
4.空气经过土壤后,携带土壤中的水分,可以调节室内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植物养殖和空气净化技术结合起来;在植物养植的同时,利用植物养植用的土壤作为天然过滤器,使空气经过土壤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空气再经过空气净化模块进行深度处理,最后通过出风口排出干净空气。其中土壤过滤要求土壤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如多腐殖质的土壤、沙土、胶性颗粒土或其它透气性好的土壤。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空气进行预处理。在种植过程中,土壤中细菌和水的作用下,可以对土壤过滤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并作为植物的肥料被植物吸收。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包含纳米光催化技术、负离子技术、银离子技术、紫外杀菌技术、以及化学反应络合技术中的一种或几种技术组合。
相应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用于盛装土壤的植物养植容器,所述的植物养植容器通过通风结构与空气净化模块连接,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口处设有风机。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可以设置在所述的植物养植容器内部,空气净化模块的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口连接出风管,出风管伸向植物养植容器的外部;或者,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的植物养植容器外部,植物养植容器与空气净化模块之间通过通风管连接。
当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的植物养植容器内部时,还可以有不同的结构设计。例如,空气净化模块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植物养植容器的土壤中;或者,所述的植物养植容器分为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第二容器盛装土壤并设置在第一容器内,所述的第二容器的器壁上设有通气孔,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之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空气净化模块内可以任意的设置光催化材料、负离子发生器、银离子材料、紫外杀菌灯、化学反应络合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当设置单一的净化材料或装置时,其净化效果相对较弱,如果将多种净化手段组合使用时,会达到更加理想的净化效果。同时,在使用一些电子设备时,空气净化模块还要设置相应的电源连接装置。
本发明用植物养植的土壤作为过滤器,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空气进行预处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转化、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的作用。空气经过土壤后,有害物质被土壤吸收,由于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可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分解后的物质作为植物的肥料被植物吸收,真正自然环保,无二次污染。利用土壤进行过滤,由于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有害物质的吸附不会饱和,不像其它净化器需定期更换过滤材料,且土壤材料易得、廉价。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实施例是将空气净化模块直接安装于植物养植花盆内的土壤中,制成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植物养植花盆,如图1所示,包括花盆1(植物养植容器),花盆为桶形结构,花盆中间安装空气净化模块,空气净化模块下端为进风口7,上端连接出风管6,空气净化模块中安装两块光催化材料3,光催化材料基材为金属丝网、蜂窝状金属、蜂窝状塑料、多孔陶瓷中的一种,表面涂覆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氧化锡(SnO2)中的任意一种。光催化材料中间安装有紫外灯4及相应电源连接装置,风机5安装在出风口处,空气净化模块周围空间2填充土壤种植植物,在空气净化模块的进风口7处还可以设置过滤网8,防止土壤颗粒、灰尘进入空气净化模块。空气流通时先经过种植植物的土壤过滤,在风机5的作用下,由进风口7进入,流经光催化材料3,紫外灯4,最后由出风管6向外排出干净空气。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模块组合运用了光催化技术和紫外杀菌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空气净化模块如果运用其它净化技术,例如负离子技术或银离子技术或其组合等,同样能够作为可采用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2
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模块并不直接置于土壤中,而是安装于植物养植花盆内与土壤分离的独立空间中。如图2所示,花盆1(第一容器)内设一套盆9(第二容器),套盆9用来填充疏松透气的土壤10并种植植物,套盆壁上打多个孔18。空气净化模块安装在花盆1底部套盆8的下面,并连接一出风管6向外排出干净空气,管口设有海绵状过滤网12,过滤网12浸渍化学反应络合剂,络合吸附空气中有害物质,化学反应络合剂可以采用乙烯脲,碳酸肼、酰肼类物质、季铵复合物、氨基化合物、鹿蹄草桉树油等。进风口7处还可以设有过滤网8,防止土壤颗粒、灰尘进入空气净化模块。空气净化模块内设有银离子材料13,负离子发生器11及相应电源连接装置,风机5。银离子材料基材为金属丝网、蜂窝状金属、蜂窝状塑料、多孔陶瓷中的一种,表面涂覆纳米银。空气经套盆9内土壤过滤,经过套盆壁上的孔,再经过空气净化模块处理,最后通过出风管6向外排出干净空气。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模块组合运用了负离子技术、银离子技术和化学反应络合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空气净化模块如果运用其它净化技术,例如光催化技术或紫外杀菌技术或其组合等,同样能够作为可采用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3
该实施例是将空气净化模块做成单独的空气净化设备,与植物养植容器分开,中间通过管道连通。如图3所示,在花盆1(植物养植容器)内填充疏松透气的土壤10并种植植物,花盆壁上开个通风孔,通过通风管14连接在空气净化设备的设有过滤网的进气口15上。空气净化设备中设有光催化材料3,紫外灯4,负离子发生器11,银离子材料13,风机11,及各设备相应的电源连接装置。空气经过土壤10过滤后,再经过通风管14进入空气净化设备16,最后通过排气口17排出干净空气。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模块组合运用了负离子技术、银离子技术、光催化技术以及紫外杀菌技术的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如果空气净化模块运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同样能够作为可采用的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形式上的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植物种植的同时,利用植物种植用的土壤作为过滤器,使空气经过土壤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空气再经过空气净化模块进行深度处理,最后通过出风口排出干净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壤为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包括多腐殖质的土壤、沙土、胶性颗粒土或其它透气性好的土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经过土壤进行预处理是指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空气进行预处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转化、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的作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进行的深度处理包括利用纳米光催化技术、负离子技术、银离子技术、紫外杀菌技术、以及化学反应络合技术中的一种或几种技术组合进行的空气净化处理。
5.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用于盛装土壤的植物养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养植容器通过通风结构与空气净化模块连接,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口处设有风机;植物养植容器中的土壤作为过滤器,空气经过土壤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空气再经过通风结构进入空气净化模块进行深度处理,最后通过出风口排出干净空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的植物养植容器内部,空气净化模块的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口连接出风管,出风管伸向植物养植容器的外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直接设置在所述植物养植容器的土壤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养植容器分为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第二容器盛装土壤并设置在第一容器内,所述的第二容器的器壁上设有通气孔,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之间。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的植物养植容器外部,植物养植容器与空气净化模块之间通过通风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5-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内设有光催化材料、负离子发生器、银离子材料、紫外杀菌灯、化学反应络合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12101458696A 2012-05-11 2012-05-11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33862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58696A CN103386245A (zh) 2012-05-11 2012-05-11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58696A CN103386245A (zh) 2012-05-11 2012-05-11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6245A true CN103386245A (zh) 2013-11-13

Family

ID=49530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58696A Pending CN103386245A (zh) 2012-05-11 2012-05-11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8624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9574A (zh) * 2016-11-17 2018-05-25 上海启菲特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除臭剂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0552A (en) * 1988-04-22 1993-01-19 Affiliated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c. Room air purification
CN2460900Y (zh) * 2001-01-09 2001-11-21 潍坊市凯利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增氧加湿器
US20020104436A1 (en) * 2000-12-29 2002-08-08 Transform Af 1994 Aps Biological filter system and a housing for a biological filter system
CN2859316Y (zh) * 2005-11-09 2007-01-17 周宏伟 植物支持生物过滤空气净化器
CN101451751A (zh) * 2008-12-12 2009-06-10 杜震 生态空气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US20110094156A1 (en) * 2007-10-10 2011-04-28 Le Labogroup S.A.S. Biological air filt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0552A (en) * 1988-04-22 1993-01-19 Affiliated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c. Room air purification
US20020104436A1 (en) * 2000-12-29 2002-08-08 Transform Af 1994 Aps Biological filter system and a housing for a biological filter system
CN2460900Y (zh) * 2001-01-09 2001-11-21 潍坊市凯利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增氧加湿器
CN2859316Y (zh) * 2005-11-09 2007-01-17 周宏伟 植物支持生物过滤空气净化器
US20110094156A1 (en) * 2007-10-10 2011-04-28 Le Labogroup S.A.S. Biological air filter
CN101451751A (zh) * 2008-12-12 2009-06-10 杜震 生态空气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 "《室内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应用》", 31 August 2005,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关文吉等: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指南》", 30 September 201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姜安玺: "《空气污染控制第二版》", 31 May 2010,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王萌等: "《绿色建筑空气环境技术与实例》", 31 August 2012,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税永红: "《居家室内环境保护》", 30 September 2011, 科学出版社 *
贺泓等: "《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 31 October 2008, 科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9574A (zh) * 2016-11-17 2018-05-25 上海启菲特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除臭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64348B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US8707619B2 (en) Biological air filter
KR101042489B1 (ko) 친환경적 악취 및 휘발성 유기화합물 정화장치
CN204656251U (zh) 一种流体光敏式空气净化器
CN204840387U (zh) 一种带缓释吸附二氧化氯装置的新型空气消毒净化装置
CN201195077Y (zh) 一种复合式室内空气净化交换系统
CN203564577U (zh) 一种空气循环净化装置
CN103272445A (zh)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CN2907852Y (zh) 光触媒与活性炭协同空气净化装置
CN113501625A (zh) 一种城市污水厂恶臭和微生物气溶胶集成去除系统与方法
CN208075167U (zh) 智能控制型空气净化器
CN208161307U (zh) 一种有机肥厂空气净化装置
CN101590265A (zh) 卧式室内空气紫外线灭菌和过滤净化器
CN107174946A (zh) 一种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4296258A (zh) 室内空气净化器及基于该净化器的室内空气净化方法
CN105561705A (zh) 一种空气污染物的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CN104633778A (zh) 一种基于微藻去除pm2.5的空气净化器
CN205435466U (zh) 利用植物实现的室内气体净化装置
JP6216617B2 (ja) 有害物含有ガス処理装置
CN103386245A (zh)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
CN205717647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11974502U (zh) 医疗废物暂存间
CN210485933U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负离子空气净化系统
CN212403866U (zh) 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
CN107198941A (zh) 立式紫外线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ECO-BAO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SHOUCHUANG NANO TECHN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6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603

Address after: 100085, D building 205D, 2 information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ECO-BAO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room 701, building D, Pioneer Park, 2 information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houchuang Nano Techn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