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5145A - 一种陆稻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陆稻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85145A CN103385145A CN2013103250678A CN201310325067A CN103385145A CN 103385145 A CN103385145 A CN 103385145A CN 2013103250678 A CN2013103250678 A CN 2013103250678A CN 201310325067 A CN201310325067 A CN 201310325067A CN 103385145 A CN103385145 A CN 1033851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yland rice
- rice
- dryland
- fertilizer
- furr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陆稻的保护性栽培方法,属农业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彻底改变了现有陆稻的生产方式,采用免耕、覆盖、直播、合理布局间作、植物篱建设或坡地梯田化、合理施肥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供水能力,提高了土壤温度的调节缓冲能力,抑制了杂草生长,提高了陆稻单产,还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增加了农田生物多样性,减少了养分的流失和对环境的污染,减轻了农村劳动力的投入,节省了水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可持续地提高了土壤的质量和生产能力,达到了保护性栽培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耕作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陆稻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陆稻(Oryza.sativa L.)又称旱稻,是一种适合于旱地、山坡脊地等干旱生态环境下生产稻米的旱稻品种,是一种适应旱地生态环境的特殊稻类。它具有耐旱、耐瘠、抗逆性强和米质优等特点。在我国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日趋减少的情况下,适度扩大陆稻种植面积,既可调整旱田、丘陵山区的粮食结构,增加经济收人,又可推进节水农业的发展。对于发展节水农业和解决贫困山区缺水、缺粮问题,保障食物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然而陆稻生产观念、生产方式还相当落后,管理粗放,生产上存在很多问题:
1、陆稻种植区域绝大多数为坡耕地,主要靠自然肥力和天然降水,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加上土质贫瘠,培肥措施跟不上,耕地质量退化,肥力下降,用地和养地没有有机结合在一起,广种薄收的现象较为普遍。平均产量仅约1吨/hm2,约为水稻产量的l/2~1/3。
2、虽然陆稻耐旱性强,但是没有一定的水源保证,则会导致低产,米质变劣,甚至绝收。陆稻全生育期长,很容易遇上干旱,旱得太久了,也会干枯死苗,即使灌水抗旱,花期受高温影响,砒谷多,产量不高,因此,如何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供水能力十分重要。
3、劳动力投入较高,陆稻的生长期主要靠人工或者机械翻地栽培方式,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能耗。
4、现有陆稻的种植方式植物种类单一,而且是集中连片,田间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导致陆稻减产,过量使用农药,影响食品安全等问题。
5、现有的陆稻栽培方式中,耕地土壤表面往往是裸露的,没有任何保护,遇到雨水冲刷很容易造成水土肥的流失,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和耕地质量下降。同时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波动很大,不具有较好水分和温度的缓冲能力,因此很难提供陆稻良好的生长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陆稻栽培方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土壤保水供水能力及温度的缓冲能力差,对土壤造成很大的伤害,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质量,广种薄收单产低,高劳动力投入,田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缺陷和不足,其目的是提出一种保护性的栽培措施,提高土壤的对水分和温度有较好的缓冲能力,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尽量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保护土壤,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还提高作物的产量,从而可持续地提高土壤的质量、生产能力,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陆稻的保护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地块
选择pH值为5.0-6.5的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的坡地或者平地;
B、整地作畦
单元畦1的畦宽W为2.2m,畦长L为5m-10m,畦深10cm,每块单元畦1的四周开挖灌排水沟2,灌排水沟的宽C为20cm,由八块单元畦1连成一片构成一块陆稻农田,每块陆稻农田内相邻两块单元畦1共有一条灌排水沟2,每块陆稻农田四周的灌排水沟2与该陆稻农田内所有灌排水沟2均相通,该陆稻农田内的所有灌排水沟2也均相通;
C、植物篱建设或坡地梯田化建设
①陆稻种植在平地时,在其陆稻农田四周的灌排水沟2外侧种植印度木豆5构建成陆稻农田植物篱;
②陆稻种植在坡地时,在其陆稻农田四周的灌排水沟2外侧垒土埂或垒石埂或种植印度木豆5形成坡地梯田化;
D、陆稻与间作作物的间作布局
在每块单元畦1的畦面上布局陆稻种植条带3和间作作物种植条带4,陆稻种植条带3的带宽A为40cm,间作作物种植条带4的带宽B为20cm;
E、播种
①6月上旬播种陆稻,播种前利用晴天晒种1-2d,然后用清水浸种24h,洗净后再用300倍液三氯异氰脲酸浸种消毒12h,(通用名:三氯异氰脲酸),消毒后,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后即可播种,播种量每亩3~4kg,采用条播或点播的方式将陆稻种子播于陆稻种植条带(3)上,基本苗10~12万株/亩,株行距10cm×20cm,播种后覆土2cm―3cm;
②间作作物为大豆、花生或饭豆,选择大豆、花生、饭豆中的一种与陆稻间作,用根瘤菌菌剂与间作作物种子拌种后,播种在间作作物种植条带(4)上,播种量以8~10g/m2,播种方式采用穴播,行距30cm,穴距30cm,播种后覆土2cm―3cm;
F、施肥
①施底肥:底肥由有机肥、磷肥、钾肥和氮肥组成,整地作畦时撒施底肥,然后将肥土拌匀,有机肥用量为300kg/亩,氮肥以N计用量为3kg/亩,磷肥以P2O5计用量为4kg/亩,钾肥以K2O计用量为4kg/亩;
②追肥:分别在陆稻的幼苗生长后期和旺长期进行追肥,追肥施用氮肥,以N计,每次用量为2kg/亩,将氮肥溶解于水中后进行浇施;
G、免耕
除播种和施肥外,不再搅动土壤,不进行机械除草和中耕,收获后作物残留物留在地表;
H、秸秆覆盖
在作物播种后,将前茬作物秸秆粉碎5cm长以下后,覆盖在土壤表面。
为进一步减少对土壤的搅动,步骤E所述的播种还可采用免耕播种施肥镐进行播种,考虑到坡地大型机械作业困难,推荐使用2BS-C型手持式免耕播种施肥镐,联系生产厂能购置。
陆稻第一年种植收获后,可以采用陆稻与绿肥、陆稻与小麦或陆稻与蔬菜的轮作模式类型进行栽培,每周年替换一种轮作模式类型;所述的绿肥为苕子或肥田萝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彻底改变了现有陆稻的生产方式,通过尽量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免耕、覆盖、直播、合理布局间作、植物篱建设或坡地梯田化、合理施肥等适宜陆稻的保护性栽培综合措施,各步骤产生了显著的相互协同增效作用,与对照相比,本发明方法使土壤含水量提高36%,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供水能力,减少草害22.2%,大幅度地抑制了杂草生长,陆稻单产提高了16.7%,在大幅度提高了陆稻单产的情况下,还减少了化肥总施用量27%,以化肥费用、人工费和浇水费合计节约了成本106元/亩,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方法提高了土壤温度的调节缓冲能力,增加了农田生物多样性,减少了养分的流失和对环境的污染,减轻了农村劳动力的投入,节省了水资源,可持续地提高了土壤的质量和生产能力,并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达到了保护性栽培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单元畦的示意图。
图2是单元畦内陆稻与间作作物的间作布局示意图。
图3是陆稻农田及植物篱的布局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依次表示:1—单元畦,2—灌排水沟,3—陆稻种植条带,4—间作作物种植条带,5—印度木豆,W表示单元畦的畦宽,L表示单元畦的畦长,C表示灌排水沟的宽,A表示陆稻种植条带3的带宽,B表示间作作物种植条带4的带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所用的各种农资:肥料、三氯异氰脲酸、根瘤菌菌剂、陆稻、大豆、花生、饭豆,印度木豆(Cajanus cajan)苕子、肥田萝卜等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购买。
实施时设计了2个处理:习惯种植(现有技术)、陆稻保护性栽培(本发明方法),以习惯种植的方式种植陆稻作物对照区,习惯种植区按习惯(常规方法)土壤进行翻耕,地表不进行秸秆覆盖,不进行间作和植物篱建设。其它施肥、播种等管理页是按照习惯(常规方法)种植进行。
本发明方法:
第一步:适宜地块的选择
选择pH值为5.0-6.5的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的坡地,周年排灌方便(田边配有小水窖)的山地作为本发明专利的实施地块。所述坡地是指坡度大于10°的土地;
第二步:前茬作物收获及覆盖材料准备
本实施地块的前茬作物为冬小麦,在冬小麦收获后,小麦秸秆利用秸秆粉碎机直接粉碎后覆盖在土壤表面。
第三步:整地作畦
单元畦1的畦宽W为2.2m,畦长L为5m-10m,畦深10cm,每块单元畦1的四周开挖灌排水沟2,灌排水沟2的宽C为20cm,由八块单元畦1连成一片构成一块陆稻农田,每块陆稻农田内相邻两块单元畦1共有一条灌排水沟2,每块陆稻农田外侧的四周设置的灌排水沟2与该陆稻农田内所有灌排水沟2均相通,该陆稻农田内的所有灌排水沟2也均相通。
第四步:植物篱建设
在每块陆稻农田四周的灌排水沟2外侧种植印度木豆5既建设了植物篱,在坡地也形成了坡地梯田化;
第五步:施底肥
底肥由有机肥、磷肥、钾肥和氮肥组成,整地作畦时,将底肥撒施在畦面上,然后将肥土拌匀,有机肥采用干牛粪,其用量为300kg/亩,氮肥采用尿素,以N计,用量为3kg/亩,磷肥采用过磷酸钙,以P2O5计,用量为3.6kg/亩,钾肥采用硫酸钾,以K2O计用量为4kg/亩,所有肥料均匀撒施在畦面上后覆盖土壤。所述的干牛粪的有机质含量≥30%质量分数水分含量<20%质量分数。
第六步:陆稻与间作作物的间作布局
在每块单元畦1的畦面上布局陆稻种植条带3和间作作物种植条带4,陆稻种植条带3的带宽A为40cm,间作作物种植条带4的带宽B为20cm;用细绳标示不同条带所处的位置。
第七步:陆稻的种植
6月上旬播种陆稻,播种前进行了晒种2天,用清水浸种24h,洗净后再用300倍三氯异氰脲酸浸种消毒12h,消毒后,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利用免耕播种施肥镐点播,行距20cm,穴距10cm,播沟深5cm,基本苗10万株/亩,播后覆细土2cm―3cm,厚薄均匀,不见露籽。
第八步:间作作物大豆的种植
播种时间6月7日,利用免耕播种施肥镐点播,大豆与陆稻间作,用根瘤菌菌剂与大豆拌种后播种在间作作物种植条带(4)上,播种量9g/m2,播种方式采用穴播,播种深度为2cm—3cm,行距30cm,穴距30cm,播种后覆土2cm―3cm;根瘤菌菌剂的活性成分是根瘤杆菌,有效活菌数为20亿个/ml,与大豆拌种配比的质量比例为大豆种:根瘤菌菌剂=10:1。
第九步:补苗田播种
在田间一角,人工播种了2平方米补苗田,出苗后对缺苗的地段趁雨后进行补苗,避免了缺塘。
第十步:施追肥
追肥:分别在陆稻的幼苗生长后期和旺长期进行追肥,追肥施用尿素,以N计,每次用量为2kg/亩,将氮肥溶解于水中后进行浇施;所述的陆稻的幼苗生长后期是指陆稻出苗后开始分蘖的时期,所述的陆稻的旺长期是指开花和灌浆期。将氮肥溶解于水中后进行浇施;
以上步骤除播种和施肥外,不再搅动土壤,不进行机械除草和中耕,收获后作物残留物留在地表;在作物播种后,将前茬作物秸秆粉碎5cm长以下后,覆盖在土壤表面。
陆稻第一年种植收获后,可以采用陆稻与绿肥、陆稻与小麦或陆稻与蔬菜的轮作模式类型进行栽培,每周年替换一种轮作模式类型;所述的绿肥为苕子或肥田萝卜。
所述的有机肥、磷肥、氮肥、钾肥、根瘤菌菌剂均为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肥料。
实施效果详见表1。
表1本发明方法与现有习惯种植的效果比较
表1中: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采集0-20cm表层土壤样品,用封口塑料袋密封,带回实验室采用常规的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
陆稻产量、千粒重、杂草采用田间实测方法获得。
陆稻生长中后期采用地温计测定5cm深土壤的温度。
人工费用、浇水费用按实际支出计算。
表1表明,与对照相比:本发明方法①使陆稻种植地的土壤保水供水能力增强,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供水能力,比习惯种植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36%的;②观察5厘米土地温,日均温度低于习惯种植土壤的日均温2.5℃,使陆稻在夏季有了更适宜的生长气候,提高了土壤温度的调节缓冲能力,有利于其生长;③抑制了杂草萌发,减轻了草害:使田间的禾本科草和阔叶草比习惯种植减少了22.2%。④大幅度提高了陆稻单产,本发明方法能够适期早播,有利齐苗,较习惯种植提早5天,而且出苗整齐,苗期生长繁茂,分蘖成穗率高,每穗的总颖花数和穗粒数比习惯种植多13.4%,植株整齐度高,千粒重较习惯种植高1.4克。比习惯种植增产幅度提高16.7%。提高了经济效益。⑤在大幅度增产的情况下,同时还减少了化肥的用量,化肥总用量比对照减少27%,平均节约化肥成本36元/亩,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⑥节省了劳动力投入和水资源,同习惯种植比较,每亩可节省人工费用(翻地、除草)43元,节省浇水费用21元。本发明以化肥费用、人工费和浇水费合计节约成本106元/亩。⑦合理的间作布局及植物篱建设或坡地梯田化,有效地增加了农田生物多样性,减少了养分的流失和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各步骤产生了显著的相互协同增效作用,与对照相比,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Claims (3)
1.一种陆稻的保护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地块
选择pH值为5.0-6.5的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的坡地或者平地;
B、整地作畦
单元畦(1)的畦宽W为2.2m,畦长L为5m-10m,畦深10cm,每块单元畦(1)的四周开挖灌排水沟(2),灌排水沟(2)的宽C为20cm,由八块单元畦(1)连成一片构成一块陆稻农田,每块陆稻农田内相邻两块单元畦(1)共有一条灌排水沟(2),每块陆稻农田四周的灌排水沟(2)与该陆稻农田内所有灌排水沟(2)均相通,该陆稻农田内所有灌排水沟(2)也均相通;
C、植物篱建设或坡地梯田化建设
①陆稻种植在平地时,在其陆稻农田四周的灌排水沟(2)外侧种植印度木豆(5)构建成陆稻农田植物篱;
②陆稻种植在坡地时,在其陆稻农田四周的灌排水沟(2)外侧垒土埂或垒石埂或种植印度木豆(5)形成坡地梯田化;
D、陆稻与间作作物的间作布局
在每块单元畦(1)的畦面上布局陆稻种植条带(3)和间作作物种植条带(4),陆稻种植条带(3)的带宽A为40cm,间作作物种植条带(4)的带宽B为20cm;
E、播种
①6月上旬播种陆稻,播种前利用晴天晒种1-2d,然后用清水浸种24h,洗净后再用300倍液三氯异氰脲酸浸种消毒12h后,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后采用条播或点播的方式将陆稻种子播于陆稻种植条带(3)上,播种量每亩3~4kg,基本苗10~12万株/亩,株行距10cm×20cm,播种后覆土2cm―3cm;
②间作作物为大豆、花生或饭豆,选择大豆、花生、饭豆中的一种与陆稻间作,用根瘤菌菌剂与间作作物种子拌种后播种在间作作物种植条带(4)上,播种量以8~10g/m2,播种方式采用穴播,行距30cm,穴距30cm,播种后覆土2cm―3cm;
F、施肥
①施底肥:底肥由有机肥、磷肥、钾肥和氮肥组成,整地作畦时撒施底肥,然后将肥土拌匀,有机肥用量为300kg/亩,氮肥以N计用量为3kg/亩,磷肥以P2O5计用量为4kg/亩,钾肥以K2O计用量为4kg/亩;
②追肥:分别在陆稻的幼苗生长后期和旺长期进行追肥,追肥施用氮肥,以N计,每次用量为2kg/亩,将氮肥溶解于水中后进行浇施;
G、免耕
除播种和施肥外,不再搅动土壤,不进行机械除草和中耕,收获后作物残留物留在地表;
H、秸秆覆盖
在作物播种后,将前茬作物秸秆粉碎5cm长以下后,覆盖在土壤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稻的保护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所述的播种采用免耕播种施肥镐进行播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陆稻的保护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陆稻第一年种植收获后,采用陆稻与绿肥、陆稻与小麦或陆稻与蔬菜的轮作模式类型进行栽培,每周年替换一种轮作模式类型;所述的绿肥为苕子或肥田萝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250678A CN103385145A (zh) | 2013-07-30 | 2013-07-30 | 一种陆稻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250678A CN103385145A (zh) | 2013-07-30 | 2013-07-30 | 一种陆稻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85145A true CN103385145A (zh) | 2013-11-13 |
Family
ID=49529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250678A Pending CN103385145A (zh) | 2013-07-30 | 2013-07-30 | 一种陆稻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85145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47490A (zh) * | 2014-04-07 | 2014-07-30 | 黄宝林 | 一种与播种同步实施的稻田除草方法 |
CN104452654A (zh) * | 2014-11-17 | 2015-03-25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生态理念下的灌溉梯田设计 |
CN105325156A (zh) * | 2015-11-13 | 2016-02-17 | 杭州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香榧林坡地水土保持方法 |
CN106069017A (zh) * | 2016-06-15 | 2016-11-09 |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 一种防控地下病虫害改善花生产量构成的绿色轮作方法 |
CN106577073A (zh) * | 2016-12-12 | 2017-04-26 | 陈培党 | 一种酸化土改良综合种植水稻技术方法 |
CN107173007A (zh) * | 2017-05-12 | 2017-09-19 | 攸县科种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一种油茶幼林套种山稻的栽培方法 |
CN108293733A (zh) * | 2016-08-30 | 2018-07-20 | 麦天鹏 |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0614A (zh) * | 2009-11-11 | 2010-06-09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一种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 |
CN101940115A (zh) * | 2010-07-21 | 2011-01-12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饲草植物篱保土种植技术 |
CN101982056A (zh) * | 2010-10-10 | 2011-03-02 | 扬州大学 | 水稻直播旱种秸秆覆盖高产栽培方法 |
CN101999264A (zh) * | 2010-09-16 | 2011-04-06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大横坡加小顺坡型坡式梯田构造及其建造方法 |
CN102090175A (zh) * | 2011-01-10 | 2011-06-15 | 重庆师范大学 | 一种调控侵蚀的坡耕地有限顺坡耕作方法 |
CN102138470A (zh) * | 2010-12-31 | 2011-08-03 | 上海交通大学 | 水稻免耕直播覆盖栽培方法 |
CN102498901A (zh) * | 2011-11-03 | 2012-06-20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 一种农田生物篱网的营建方法 |
CN102498835A (zh) * | 2011-09-08 | 2012-06-20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一种大蒜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
CN103081707A (zh) * | 2013-02-22 | 2013-05-08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一种茶园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
-
2013
- 2013-07-30 CN CN2013103250678A patent/CN10338514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0614A (zh) * | 2009-11-11 | 2010-06-09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一种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 |
CN101940115A (zh) * | 2010-07-21 | 2011-01-12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饲草植物篱保土种植技术 |
CN101999264A (zh) * | 2010-09-16 | 2011-04-06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大横坡加小顺坡型坡式梯田构造及其建造方法 |
CN101982056A (zh) * | 2010-10-10 | 2011-03-02 | 扬州大学 | 水稻直播旱种秸秆覆盖高产栽培方法 |
CN102138470A (zh) * | 2010-12-31 | 2011-08-03 | 上海交通大学 | 水稻免耕直播覆盖栽培方法 |
CN102090175A (zh) * | 2011-01-10 | 2011-06-15 | 重庆师范大学 | 一种调控侵蚀的坡耕地有限顺坡耕作方法 |
CN102498835A (zh) * | 2011-09-08 | 2012-06-20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一种大蒜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
CN102498901A (zh) * | 2011-11-03 | 2012-06-20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 一种农田生物篱网的营建方法 |
CN103081707A (zh) * | 2013-02-22 | 2013-05-08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一种茶园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47490A (zh) * | 2014-04-07 | 2014-07-30 | 黄宝林 | 一种与播种同步实施的稻田除草方法 |
CN104452654A (zh) * | 2014-11-17 | 2015-03-25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生态理念下的灌溉梯田设计 |
CN105325156A (zh) * | 2015-11-13 | 2016-02-17 | 杭州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香榧林坡地水土保持方法 |
CN106069017A (zh) * | 2016-06-15 | 2016-11-09 |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 一种防控地下病虫害改善花生产量构成的绿色轮作方法 |
CN106069017B (zh) * | 2016-06-15 | 2019-05-31 |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 一种防控地下病虫害改善花生产量构成的绿色轮作方法 |
CN108293733A (zh) * | 2016-08-30 | 2018-07-20 | 麦天鹏 |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 |
CN106577073A (zh) * | 2016-12-12 | 2017-04-26 | 陈培党 | 一种酸化土改良综合种植水稻技术方法 |
CN107173007A (zh) * | 2017-05-12 | 2017-09-19 | 攸县科种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一种油茶幼林套种山稻的栽培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98835B (zh) | 一种大蒜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 |
CN102498890B (zh) | 一种柠檬果园的少免耕覆盖栽培方法 | |
CN103299817B (zh) | 一种鱼腥草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 |
CN104221665B (zh) | 盐渍土滴灌控盐栽培方法 | |
CN103314764B (zh) | 一种农作物沟膜垄秸复合式覆盖栽培方法 | |
CN105191654A (zh) | 一种玉米与饭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 |
CN102246646B (zh) | 低硝酸盐含量叶菜类蔬菜的栽培方法 | |
CN103385145A (zh) | 一种陆稻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 |
CN103650855A (zh) | 一种野生半夏的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3947494B (zh) | 潜育化稻田增氧排灌栽培法 | |
CN104686186A (zh) | 一种盐碱地栽培玉米的方法 | |
CN102986398A (zh) | 一种全膜覆盖玉米的种植方法 | |
CN103081707A (zh) | 一种茶园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 |
CN103583198A (zh) | 全膜双垄沟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方法 | |
CN106489636A (zh) | 一种寒地水稻直播滴灌栽培方法 | |
CN103704083A (zh) | 水稻膜上精准附种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 |
CN104186056B (zh) | 一种沟秆垄作的栽培方法 | |
CN107155626A (zh) | 一种提高沿海滩涂盐碱地播种玉米发芽率的方法 | |
CN101233805B (zh) | 一种蓝茎冰草种子的生产方法 | |
CN107223443A (zh) | 一种黄瓜栽培方法 | |
CN1136764C (zh) | 水稻移栽旱作栽培方法 | |
CN107231935A (zh) | 一种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栽培方法 | |
CN106613294A (zh) | 旱地春玉米一膜两用的种植方法 | |
CN109906898A (zh) | 适用于盐渍化中低产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6233848A (zh) | 一种盐碱地甘薯与地肤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