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4403A - 处理分时双工系统中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分时双工系统中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4403A
CN103384403A CN2013101595467A CN201310159546A CN103384403A CN 103384403 A CN103384403 A CN 103384403A CN 2013101595467 A CN2013101595467 A CN 2013101595467A CN 201310159546 A CN201310159546 A CN 201310159546A CN 103384403 A CN103384403 A CN 103384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subframe
frame
isl configuration
lower is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595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4403B (zh
Inventor
李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3384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4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资源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中,该方法包括在一第一帧中,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及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中与该通信系统中一通信装置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Description

处理分时双工系统中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分时双工系统中处理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为了改善通用行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较佳效能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其支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八版本(3GPP Rel-8)标准及/或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九版本(3GPP Rel-9)标准,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长期演进系统被视为提供高传送率、低潜伏时间、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的一种新无线接口及无线网络架构,包括由多个演进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s,eNBs)所组成的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与客户端(user equipment,UE)进行通信,另一方面与处理非存取层(Non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网路进行通信,而核心网络包括伺服网关器(serving gateway)及行动管理单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实体。
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由长期演进系统进化而成,其包括载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协调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传送/接收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等先进技术,以延展频宽、提供快速转换功率状态及提升细胞边缘效能。为了使先进长期演进系统中的客户端及演进式基地台能相互通信,客户端及演进式基地台必须支持为了先进长期演进系统所制定的标准,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十版本(3GPP Rel-10)标准或较新版本的标准。
不同于分频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的长期演进系统/先进长期演进系统,在分时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的长期演进系统/先进长期演进系统中,同一频带中子帧(subframes)的传输方向可不相同。也就是说,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所规范的上链路(uplink,UL)/下链路(downlink,DL)组态(UL/DL configuration),子帧可分为上链路子帧、下链路子帧及特殊子帧。
请参考图1,其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子帧及其所对应的方向的对应表10。图1绘示有7个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其中每个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指示分别用于10个子帧的传输方向。详细来说,“U”表示该子帧是一上链路子帧,其用来传送上链路数据。“D”表示该子帧是一下链路子帧,其用来传送下链路数据。“S”表示该子帧是一特殊子帧,其用来传送控制信息及可能的数据(根据特殊子帧组态而定),特殊子帧也可被视为下链路子帧。
除此之外,演进式基地台所传送的系统信息区块型态1(SystemInformation Block Type1,SIB1)可用来改变传统客户端(legacy UE)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例如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改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由于用来传送系统信息区块型态1的最小周期性通常较大(例如640毫秒),传统客户端仅能以大于640毫秒的周期来改变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由于此种半静态配置(semi-static allocation)难以匹配快速变化的数据流(traffic)特性及环境,产生了改善系统效能的空间。因此,以更小的周期性(例如小于640毫秒)来改变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是目前讨论中的议题。
一般而言,根据系统信息区块型态1,传统客户端会被设定有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此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也为一先进客户端(advanced UE)所知悉,该先进客户端则被设定有另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该另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是演进式基地台所运作的真实组态,演进式基地台会根据该另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提供服务(即执行传送及/或接收)予传统客户端及先进客户端。
然而,当一先进客户端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为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演进式基地台所运作的真实组态)时,先进客户端可能会在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下链路子帧中进行传送,或是在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上链路子帧中进行接收。由于先进客户端应该在上链路子帧中进行传送且在下链路子帧中进行数据接收,冲突从而产生。此外,由于传统客户端并不知悉真实组态且演进式基地台需要提供向后兼容性,传统客户端可能会失去一子帧中的排程机会。具体而言,当根据传统客户端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子帧的方向与根据真实组态所判断的子帧的方向不同时,演进式基地台可能不会安排传统客户端在此子帧中进行传送或接收,从而产生冲突,进而影响传统客户端与网络端的运作且浪费无线资源。
因此,如何解决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或是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不同所造成的冲突是亟待讨论及解决的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来在分时双工系统中处理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处理资源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中,该方法包括在一第一帧(frame)中,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UL/DLconfiguration)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及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subframe)中与该通信系统中一通信装置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处理资源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中一通信装置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由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所传送的一通知,其用来指示该通信装置在一第一帧(frame)内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UL/DL configuration)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及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subframe)内与该网络端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处理资源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通信装置中,该方法包括由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接收一通知,其用来指示该通信装置在一第一帧(frame)内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UL/DLconfiguration)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及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内与该网络端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处理资源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由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传送的一通知,其用来指示该通信装置在一第一帧(frame)内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UL/DLconfiguration)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内,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设定排程时序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时序;以及在该第二帧之后的一第三帧内,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采用资源定义,以由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附图说明
图1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子帧及其所对应的方向的对应表1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图。
图5及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子帧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图。
图8~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子帧配置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图。
图14、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子帧配置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子帧配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表
20                              无线通信系统
30                              通信装置
300                             处理装置
310                             储存单元
314                             程序代码
320                             通信接口单元
40、70、130、160                流程
400、402、404、406、408、700、  步骤
702、704、706、1300、1302、
1304、1306、1600、1602、1604、
1606、1608
500、502、600、602、800、802、  区域
804、900、902、904、1000、
1002、1004、1100、1102、1104、
1200、1202、1400、1402、1404、
1500、1502、1504、1700、1702、
1704
AUE1、AUE2                 先进客户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20的示意图,其简略地由一网络端、先进(advanced)客户端(user equipment,UE)及传统客户端(legacy UE)所组成。无线通信系统20支持分时双工(time-divisionduplexing,TDD)模式。也就是说,网络端及客户端之间可根据一或多种上链路/下链路组态,通过上链路子帧以及下链路子帧进行通信。用来改变先进客户端的上链路(uplink,UL)/下链路(downlink,DL)组态(UL/DLconfiguration)的最小周期性小于用来改变传统客户端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最小周期性。也就是说,根据快速变化的数据流(traffic)特性及环境,先进客户端可快速地改变其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此外,先进客户端知悉传统客户端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例如根据网络端所传送的系统信息区块型态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1,SIB1)。通常而言,先进客户端为支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第十一版本(3GPP Rel-11)或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十一版本以后版本的通信装置,但不限于此。并且,传统客户端可通过更新,取得类似于先进客户端所支持的功能,但不限于此。
在图2中,网络端及客户端是用来说明无线通信系统20的架构。在通用行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中,网络端可为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UTRAN),其包括多个基地台(Node-Bs,NBs),在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中,网络端可为一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可包括多个演进式基地台(evolved NBs,eNBs)及/或中继站(relays)。
除此之外,网络端也可同时包括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及核心网络(如演进式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core,EPC)网络),其中核心网络可包括伺服网关器(serving gateway)、行动管理单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封包数据网络(packet datanetwork,PDN)网关器(PDN gateway,P-GW)、本地网关器(local gateway,L-GW)、自我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及/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等实体。换句话说,在网络端接收通信装置所传送的信息后,可由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来处理信息及产生对应于该信息的决策。或者,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可将信息转发至核心网络,由核心网络来产生对应于该信息的决策。此外,也可在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及核心网络在合作及协调后,共同处理该信息,以产生决策。客户端可为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电子书及可携式计算机系统等装置。此外,根据传输方向,可将网络端及客户端分别视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对于一上链路而言,客户端为传送端而网络端为接收端;对于一下链路而言,网络端为传送端而客户端为接收端。更具体来说,对于一网络端而言,传送的方向为下链路而接收的方向为上链路;对于一客户端而言,传送的方向为上链路而接收的方向为下链路。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3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30可为图2中的先进客户端、传统客户端或网络端,包括一处理装置300、一储存单元310以及一通信接口单元320。处理装置300可为一微处理器或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储存单元310可为任一数据储存装置,用来储存一程序代码314,处理装置300可通过储存单元310读取及执行程序代码314。举例来说,储存单元310可为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式内存(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内存(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DVD-ROM)、磁带(magnetic tape)、硬盘(hard disk)及光学数据储存装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等,而不限于此。通信接口单元320可为一无线收发器,其是根据处理装置300的处理结果,用来传送及接收信息(如讯息或封包)。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40的流程图。流程40用于图2的网络端中,用来在分时双工模式中处理资源配置。流程4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314,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0:开始。
步骤402:在一第一帧(frame)中,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步骤404: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subframe)中与通信系统中一通信装置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步骤406:结束。
根据流程40,在网络端在一第一帧中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之后,网络端仍然会根据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中与一通信装置(如图2所示的先进客户端或传统客户端)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若存在有触发的传送或接收)。也就是说,即使网络端已经在第一帧中转换至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网络端仍会根据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第二帧的子帧中执行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其中,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可包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回传(feedback)及/或一上链路允量(UL grant),其是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由在至少一先前帧的至少一先前子帧中被执行的至少一先前传送或接收所触发。因此,在转换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期间,通信装置将不会遗漏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而仍可正常地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流程40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以上所述。举例来说,第一帧以及第二帧可为相同的帧或是相异的帧。此外,若不会产生冲突,网络端可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真实组态),在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被执行的子帧中进行一或多个新的传送或接收。进一步地,网络端也可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真实组态),在没有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被执行的子帧中进行一或多个新的传送或接收。另一方面,网络端可在根据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子帧的方向与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子帧的方向相异时,根据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第二帧的子帧中与通信装置进行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端可在根据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子帧的方向为上链路时,根据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第二帧的子帧中与通信装置进行触发的传送与接收。
请参考图5,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子帧配置的示意图。详细来说,“U”表示该子帧是一上链路子帧,其用来传送上链路数据。“D”表示该子帧是一下链路子帧,其用来传送下链路数据。“S”表示该子帧是一特殊子帧,其用来传送控制信息及可能的数据(根据特殊子帧组态而定),特殊子帧也可被视为下链路子帧。在图5中,在帧n+1的子帧中执行触发的接收的规则(例如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及/或上链路允量)是以区域500中相对应的线段表示之。如图5中区域502所示,网络端是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网络端可能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的下链路子帧1、5~9其中的一或多个子帧中执行一或多个传送。在帧n+1中,由于帧n+1的子帧2是为上链路子帧,若网络端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执行一触发的接收(即由帧n的子帧1、子帧5及/或子帧6中被执行的传送所触发的接收),其对应于帧n的子帧1、子帧5及/或子帧6中被执行的传送时,此触发的接收将不会产生冲突。据此,网络端可在帧n+1的子帧2中,正常执行触发的接收。然而,由于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所判断的帧n+1的子帧3为下链路帧,网络端将无法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接收,其对应于在帧n的子帧7及/或子帧8中执行的传送。在此状况下,网络端可根据本发明,将帧n+1的子帧3视为上链路子帧,以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接收。也就是说,网络端将会把帧n+1的子帧3设定为上链路子帧,使网络端可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接收。相似地,由于网络端可根据本发明将帧n+1的子帧4视为上链路子帧,网络端可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执行对应于在帧n的子帧9中被执行的传送所触发的接收。如此一来,因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而产生的冲突可获得解决,从而让网络端及客户端可正常运作。
请参考图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资源配置的示意图。在图6中,在帧n+1的子帧中执行触发的传送(例如传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规则是以区域600中相对应的线段表示之。如图6中区域602所示,网络端是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网络端可能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帧n的上链路子帧2及/或上链路子帧7中执行一或多个接收。在帧n中,由于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所判断的子帧8为下链路子帧,若网络端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执行一触发的传送(即由帧n的子帧2中执行的接收所触发的传送),其对应于帧n的子帧2中被执行的接收,此触发的传送将不会产生冲突。据此,网络端可在帧n的子帧8中,正确地执行触发的传送。然而,由于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所判断的帧n+1的子帧3是上链路帧,网络端将无法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传送,其对应于在帧n的子帧7中被执行的接收。在此状况下,网络端可根据本发明,将帧n+1的子帧3视为下链路子帧,以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传送。也就是说,网络端将会把帧n+1的子帧3设定为下链路子帧,使网络端可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传送。如此一来,因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而产生的冲突可获得解决,从而让网络端及客户端可正常运作。
需注意的是,对网络端而言,触发的传送可包括实体下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及/或实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而触发的接收可包括实体上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L shared channel,PUSCH)及/或实体上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L control channel,PUCCH),且不限于此。此外,当网络端根据本发明改变子帧的方向时,由于通信装置知悉子帧方向的改变,此改变可被视为非透明(non-transparent)的改变,但不限于此。例如,当网络端改变子帧的方向时,网络端可能不需要将此改变告知通信装置。也就是说,对通信装置而言,子帧方向的改变可为透明(transparent)的。举例来说,当下链路子帧被设定为上链路子帧时,通信装置仅是不会接收到任何信息,因此网络端可能不需要将此改变告知通信装置。
请参考图7,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70的流程图。流程70用于图2的先进客户端中,用来处理分时双工模式中的资源配置。较佳地,流程70可视为对应于流程40的一流程,使先进客户端可与实施流程40的网络端进行通信。流程7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314,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0:开始。
步骤702:接收由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所传送的一通知,其用来指示该通信装置在一第一帧中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步骤704: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内与该网络端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步骤706:结束。
根据流程70,在先进客户端接收到由网络端传送的通知后,此通知用来指示先进客户端在一第一帧内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先进客户端会根据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中与网络端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若存在有触发的传送或接收)。也就是说,即使先进客户端已经接收到用来指示先进客户端在第一帧中由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通知,先进客户端不一定会立即转换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而仍根据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第二帧的子帧中执行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其中,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可包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及/或一上链路允量,其是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由在至少一先前帧的至少一先前子帧中被执行的至少一先前传送或接收所触发。因此,在转换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期间,先进客户端将不会遗漏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进而能够正常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流程70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以上所述。举例来说,第一帧以及第二帧可为相同或是相异的帧。也就是说,先进客户端可在第一帧中,由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根据指示执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此外,若不会产生冲突,先进客户端可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真实组态),在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被执行的子帧中执行一或多个新的传送或接收。进一步地,先进客户端也可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真实组态),在没有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被执行的子帧中进行一或多个新的传送或接收。在另一实施例中,先进客户端可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先在第二帧中设定排程时序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时序。然后,先进客户端会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第二帧之后的一第三帧中采用资源定义(如图1所示的子帧样式),从而在第三帧中由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也就是说,先进客户端先在第二帧中执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的第一部分,再在第三帧中完成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简言之,先进客户端延后了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进一步地,当根据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子帧的方向与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子帧的方向相异时,先进客户端也可能会延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换言之,当发生冲突时,先进客户端会延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704时,当根据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子帧的方向与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子帧的方向相同时,先进客户端可根据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第二帧的子帧中与网络端进行触发的传送或接收。此外,当根据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子帧的方向与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子帧的方向相异时,客户端会丢弃触发的传送或接收。也就是说,当未发生冲突时,先进客户端会执行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而当发生冲突时,先进客户端则会丢弃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在此状况下,若被先进客户端丢弃的传送为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时,网络端会将此传送视为一收讫确认(acknowledgement,ACK)。
请参考图8,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子帧配置的示意图。图8是以先进客户端AUE1、先进客户端AUE2以及网络端的子帧配置为例。详细来说,“U”表示该子帧是一上链路子帧,其用来传送上链路数据。“D”表示该子帧是一下链路子帧,其用来传送下链路数据。“S”表示该子帧是一特殊子帧,其用来传送控制信息及可能的数据(根据特殊子帧组态而定),特殊子帧也可被视为下链路子帧。在图8中,在帧n+1的子帧内执行触发的传送(例如传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及/或上链路允量)的规则是以相对应的线段表示。如图8中区域800所示,网络端是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此状况下,先进客户端AUE1及先进客户端AUE2可能会从网络端接收到通知,以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
此外,先进客户端AUE1可能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的下链路子帧7及/或下链路子帧8中执行一或多个接收,且先进客户端AUE2可能也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的下链路子帧1、下链路子帧5及/或下链路子帧6中执行一或多个接收。由于帧n+1的子帧2为上链路子帧(如图8区域804所示),若先进客户端AUE2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执行一触发的传送(即由帧n的子帧1、子帧5及/或子帧6中进行的接收所触发的传送),其对应于帧n的子帧1、子帧5及/或子帧6中进行的接收,此触发的传送将不会产生冲突。据此,先进客户端AUE2可在帧n+1的子帧2中正常执行触发的传送。换言之,先进客户端AUE2可根据通知在帧n+1中进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而不会产生问题。然而,由于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所判断的帧n+1的子帧3为下链路子帧(如图8中区域802所示),先进客户端AUE1将无法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传送,其对应于在帧n的子帧7及/或子帧8中执行的接收。在此状况下,先进客户端AUE1可根据本发明,将帧n+1的子帧3视为上链路子帧,以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传送。因此,除了将帧n+1的子帧3视为上链路子帧以外,先进客户端AUE1仍可根据通知,在帧n+1中进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相对应地,网络端也可根据本发明,将帧n+1的子帧3视为上链路子帧,并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接收,从而与先进客户端AUE1正常地进行通信。如此一来,因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而产生的冲突可获得解决,从而让网络端及客户端可正常运作。
请参考图9,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子帧配置的示意图。图9是以先进客户端AUE1、先进客户端AUE2以及网络端的子帧配置为例。如图9中区域900所示,网络端是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此状况下,先进客户端AUE1及先进客户端AUE2可能会从网络端接收到通知,以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此外,先进客户端AUE1可能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的下链路子帧7及/或下链路子帧8中执行一或多个接收,且先进客户端AUE2可能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的下链路子帧1、下链路子帧5及/或下链路子帧6中执行一或多个接收。由于帧n+1的子帧2为上链路子帧(如图9区域904所示),若先进客户端AUE2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执行一触发的传送(即由帧n的子帧1、子帧5及/或子帧6中进行的接收所触发的传送),其对应于帧n的子帧1、子帧5及/或子帧6中进行的接收,此触发的传送将不会产生冲突。据此,先进客户端AUE2可在帧n+1的子帧2中正常地执行触发的传送。进一步地,由于未有冲突产生,先进客户端AUE2可根据指示,在帧n+1中进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
然而,由于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所判断的帧n+1的子帧3为下链路帧(如图9中区域902所示),先进客户端AUE1将无法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传送,此传送对应于在帧n的子帧7及/或子帧8中被执行的接收。在此状况下,先进客户端AUE1可根据本发明,将帧n+1的子帧3视为上链路子帧,以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传送。进一步地,由于发生冲突,先进客户端AUE1仅在帧n+1中,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设定排程时序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时序,并同时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维持相同的资源定义(如图1所示的子帧样式)。在帧n+1中执行完触发的传送后,先进客户端AUE1在帧n+2中采用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的资源定义,来完成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相对应地,网络端可根据本发明,将帧n+1的子帧3视为上链路子帧,以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接收,从而与先进客户端AUE1正常地进行通信。如此一来,因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而产生的冲突可获得解决,从而让网络端及客户端可正常运作。
请参考图10,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子帧配置的示意图。图10是以先进客户端AUE1、先进客户端AUE2以及网络端的子帧配置为例。如图10中区域1000所示,网络端是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此状况下,先进客户端AUE1及先进客户端AUE2可能会由网络端接收到通知,以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此外,先进客户端AUE1可能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的下链路子帧1、下链路子帧5及/或下链路子帧6中执行一或多个接收,而先进客户端AUE2则未在帧n中执行任何接收。由于先进客户端AUE2无须执行任何触发的传送,因此先进客户端AUE2可根据指示,而在帧n+1中进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如图10的区域1004所示)。
此外,由于帧n+1的子帧2为上链路子帧(如图10区域1002所示),若先进客户端AUE1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执行一触发的传送(即由帧n的子帧1、子帧5及/或子帧6中进行的接收所触发的传送),其对应于帧n的子帧1、子帧5及/或子帧6中进行的接收,此触发的传送将不会产生冲突。据此,先进客户端AUE1可在帧n+1的子帧2中,正常地执行触发的传送。然而,即使未有冲突产生,只要存在有触发的传送,先进客户端AUE1仍可延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换言之,先进客户端AUE1仅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帧n+1中设定排程时序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时序,并同时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维持相同的资源定义(即图1所示的子帧样式)。在在帧n+1中执行完触发的传送后,先进客户端AUE1会在帧n+2中采用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的资源定义,完成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如此一来,因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而产生的冲突可获得解决,从而让网络端及客户端可正常运作。
需注意的是,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帧n+1中设定排程时序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时序代表若先进客户端AUE1在帧n+1的子帧中执行一传送或接收(如新的传送或接收),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将会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帧n+1或是下一帧的子帧中被执行。此外,虽然图8~图10中仅绘示对应于先前帧的一或多个接收的触发的传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轻易地加以修饰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从而将本发明应用在对应于先前帧的一或多个传送之一或多个触发的接收的状况。
请参考图1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子帧配置的示意图。图11是以先进客户端AUE1、先进客户端AUE2以及网络端的子帧配置为例。如图11中区域1100所示,网络端是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此状况下,先进客户端AUE1及先进客户端AUE2可能会由网络端接收到通知,以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此外,先进客户端AUE1可能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的下链路子帧7及/或下链路子帧8中执行一或多个接收,且先进客户端AUE2可能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的下链路子帧1、下链路子帧5及/或下链路子帧6中执行一或多个接收。由于帧n+1的子帧2为上链路子帧(如图11区域1104所示),若先进客户端AUE2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执行一触发的传送(即由帧n的子帧1、子帧5及/或子帧6中被执行的接收所触发的传送),其对应于帧n的子帧1、子帧5及/或子帧6中被执行的接收,此触发的传送将不会产生冲突。据此,先进客户端AUE2可在帧n+1的子帧2中正常执行触发的传送。因此,若先进客户端AUE2根据指示,在帧n+1中进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将不会发生矛盾。
然而,由于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所判断的帧n+1的子帧3为下链路子帧(如图11中的区域1102所示),先进客户端AUE1将无法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传送,其对应于在帧n的子帧7及/或子帧8中执行的接收。在此状况下,先进客户端AUE1会根据本发明,丢弃触发的传送。相对应地,根据本发明,若被丢弃的传送为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时,网络端会将被先进客户端AUE1所丢弃的传送视为一收讫确认。如此一来,因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而产生的冲突可获得解决,从而让网络端及客户端可正常运作。
请参考图1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子帧配置的示意图。图12是以先进客户端以及网络端间的子帧配置为例。在图12中,在帧n及帧n+1的子帧内执行触发的接收(例如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及/或上链路允量)的规则是以区域1200中相对应的线段表示。如图12中区域1202所示,网络端是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在此状况下,先进客户端可能会由网络端接收到通知,以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此外,先进客户端可能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帧n的下链路子帧2及/或下链路子帧7中执行一或多个传送。然而,由于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所判断的帧n+1的子帧3为上链路子帧(如图12中的区域1202所示),先进客户端将无法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帧n+1的子帧3中执行触发的接收,其对应于在帧n的子帧7中执行的传送。在此状况下,网络端会根据本发明,丢弃针对先进客户端所触发的接收。相对应地,根据本发明,先进客户端将不会尝试执行触发的接收,且若触发的接收为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先进客户端会将被网络端所丢弃的接收视为一收讫确认。如此一来,因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而产生的冲突可获得解决,从而让网络端及客户端可正常运作。
需注意的是,对于先进客户端而言,触发的接收可包括实体下链路共享信道及/或实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而触发的传送可包括实体上链路共享信道及/或实体上链路控制信道,且不限于此。
请参考图13,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130的流程图。流程130用于图2的先进客户端中,用来处理分时双工模式中的资源配置。流程13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314,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00:开始。
步骤1302:由一网络端接收一通知,其用来指示该通信装置在一第一帧内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步骤1302: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内与该网络端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步骤1306:结束。
根据流程130,先进客户端在接收到由网络端传送的通知后,此通知用来指示先进客户端在一第一帧内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先进客户端会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中与网络端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若存在有触发的传送或接收)。也就是说,先进客户端根据指示执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并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执行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其中,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可包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及/或一上链路允量,其是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由在至少一先前帧的至少一先前子帧中被执行的至少一先前传送或接收所触发。因此,在转换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期间,先进客户端将不会遗漏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进而能够正常地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流程130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以上所述。举例来说,第一帧以及第二帧可为相同或是相异的帧。也就是说,先进客户端可在第一帧内,由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根据指示执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此外,若不会产生冲突,先进客户端可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真实组态),在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被执行的子帧内执行一或多个新的传送或接收。进一步地,先进客户端也可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真实组态),在没有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被执行的子帧中进行一或多个新的传送或接收。另一方面,在执行步骤1304时,若至少一先前子帧中一第一集合是被子帧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映射时,其中触发的传送或接收的一第一部份是由执行在至少一先前子帧中第一集合内的至少一先前传送或接收的一第一集合所触发,先进客户端可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第二帧的子帧中与网络端执行触发的传送或接收的第一部分。此外,当至少一先前子帧内一第二集合未被子帧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映射时,其中触发的传送或接收的一第二部份是由执行在至少一先前子帧中第二集合内的该至少一先前传送或接收的一第二集合所触发,先进客户端可丢弃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的第二部份。
请参考图14,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子帧配置的示意图。图14是以先进客户端以及网络端间的子帧配置为例。在图14中,在帧n+1的子帧内执行触发的传送的规则(例如传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及/或上链路允量)是以相对应的线段表示,其中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的规则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的规则分别绘示在区域1400及区域1402之中。如图14中区域1404所示,网络端是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此状况下,先进客户端可能会由网络端接收到通知,以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此外,先进客户端可能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的下链路子帧1、下链路子帧5、下链路子帧6、下链路子帧7、下链路子帧8及/或下链路子帧9中执行一或多个接收。然而,由于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所判断的帧n+1的子帧3、4为下链路子帧(如图14中的区域1402所示),先进客户端将无法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1的子帧3、4中执行触发的传送,此触发的传送对应于在帧n的子帧7、子帧8及/或子帧9中执行的接收。在此状况下,由于帧n的子帧5、6、8是被帧n+1的子帧2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所映射,先进客户端可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帧n+1的子帧2中执行一第一触发的传送,其中第一触发的传送是由帧n的子帧5、6及/或子帧8中被执行的接收所触发。
此外,由于帧n的子帧9是由帧n+1的子帧7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所映射,先进客户端可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帧n+1的子帧7中执行一第二触发的传送,此第二触发的传送是由帧n的子帧9中被执行的接收所触发。进一步地,由于帧n的子帧1及子帧7中被执行的接收未被帧n+1的上链路帧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所映射,对应于帧n的子帧1及/或子帧7中被执行的接收的传送将会被丢弃。因此,即使丢弃部份触发的传送,先进客户端仍可根据指示,在帧n+1中进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相对应地,若被先进客户端丢弃的触发的传送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网络端可将被先进客户端丢弃的触发的传送视为一收讫确认。因此,由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所产生的冲突可获得解决,网络端及客户端可正常地运作。
请参考图15,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子帧配置的示意图。图15是以先进客户端以及网络端间的子帧配置为例。在图15中,在帧n及帧n+1的子帧内执行触发的接收的规则(例如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及/或上链路允量)是以相对应的线段表示,其中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的规则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的规则分别绘示在区域1500及区域1502中。如图15中区域1504所示,网络端是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在此状况下,先进客户端可能会由网络端接收到通知,以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此外,先进客户端可能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帧n的上链路子帧2及/或上链路子帧7中执行一或多个传送。在此状况下,由于帧n的子帧7是被帧n+1的子帧1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所映射,先进客户端可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在帧n+1的子帧1中执行一触发的接收,此触发的接收是由帧n的子帧7中被执行的传送所触发。因此,由于此实施例未丢弃任何触发的接收,先进客户端仍可根据指示,在帧n+1中进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然而,若一先前的传送是在帧n的一子帧中被执行,且此子帧未被帧n+1的子帧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所映像,网络端则会丢弃一触发的传送(对先进客户端而言为触发的接收)。相对应地,根据上述实施例,先进客户端将不会尝试执行触发的接收,且若被网络端丢弃的触发的接收为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先进客户端会将被网络端所丢弃触发的的接收视为一收讫确认。如此一来,因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而产生的冲突可获得解决,从而让网络端及客户端可正常工作。
请参考图1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160的流程图。流程160用于图2的先进客户端中,用来处理分时双工模式中的资源配置。流程16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314,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600:开始。
步骤1602:接收由该网络端传送的一通知,其用来指示该通信装置在一第一帧内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步骤1604:在一第二帧内,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设定排程时序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时序。
步骤1606:在该第二帧之后的一第三帧内,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采用资源定义,以由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步骤1608:结束。
根据流程160,先进客户端在接收到由网络端传送的通知后,此通知用来指示先进客户端在一第一帧内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先进客户端会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中设定排程时序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时序。然后,先进客户端会在第二帧之后的一第三帧内,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采用资源定义,以由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换言之,无论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与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间是否存在冲突,先进客户端都会延迟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如此一来,先进客户端可根据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中与网络端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若存在有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而不会在转换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期间内遗漏触发的传送或接收。需注意的是,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可能包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及/或一上链路允量,其是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由在至少一先前帧的至少一先前子帧中被执行的至少一先前传送或接收所触发。
值得注意的是,流程160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以上所述。举例来说,第一帧以及第二帧可为相同或是相异的帧。此外,若不会产生冲突,先进客户端可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真实组态),在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被执行的子帧中执行一或多个新的传送或接收。进一步地,先进客户端也可根据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真实组态),在未有触发的传送或接收被执行的子帧中进行一或多个新的传送或接收。
请参考图17,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的子帧配置的示意图。图17是以先进客户端AUE1、先进客户端AUE2以及网络端的子帧配置为例。如图17中区域1700所示,网络端是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此状况下,先进客户端AUE1及先进客户端AUE2可能会由网络端接收到通知,以在帧n+1中由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转换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先进客户端AUE1可能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的下链路子帧1、下链路子帧5及/或下链路子帧6中执行一或多个接收,而先进客户端AUE2则未在帧n中执行任何接收。如图17的区域1702所示,在帧n+1中,先进客户端AUE1仅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设定排程时序,并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维持相同的资源定义。若先进客户端AUE1欲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执行一触发的传送(即由帧n的子帧1、子帧5及/或子帧6中进行的接收所触发的传送),其对应于帧n的子帧1、子帧5及/或子帧6中进行的接收,先进客户端AUE1可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在帧n+1的子帧2中执行触发的传送,而不会产生冲突。在帧n+1中执行完触发的传送后,先进客户端AUE1会在帧n+2中,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采用资源定义,以完成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相似地,如图17的区域1704所示,在帧n+1中,先进客户端AUE2仅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设定排程时序,并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维持相同的资源定义(如图1所示的子帧样式)。然后,先进客户端AUE2在帧n+2中,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采用资源定义,从而完成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如此一来,因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而产生的冲突可获得解决,从而让网络端及客户端可正常工作。
需注意的是,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帧n+1中设定排程时序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时序代表若先进客户端AUE1在帧n+1的子帧中执行一传送或接收(如新的传送或接收),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将会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在帧n+1或是下一帧的子帧中被执行。此外,虽然图17中仅绘示对应于先前帧的一或多个接收的触发的传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轻易地加以修饰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从而将上述实施例应用在对应于先前帧的一或多个传送之一或多个触发的接收的状况。
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本发明的精神加以结合、修饰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而不限于此。前述的所有流程的步骤(包括建议步骤)可通过装置实现,装置可为硬件、韧体(为硬件装置与计算机指令与数据的结合,且计算机指令与数据属于硬件装置上的只读软件)或电子系统。硬件可为模拟微电脑电路、数字微电脑电路、混合式微电脑电路、微电脑芯片或硅芯片。电子系统可为系统单芯片(system on chip,SOC)、系统级封装(system inpackage,SiP)、嵌入式计算机(computer on module,COM)及通信装置30。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提供一种在分时双工系统中处理资源配置的方法。因先进客户端、传统客户端及网络端间不同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或是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转换而产生的冲突可获得解决,先进客户端从而根据快速变化的数据流特性及环境,快速地改变其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与此同时,传统客户端仍可正常运作。因此,无线通信系统的效能可获得改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处理资源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中,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一第一帧中,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及
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中与该通信系统中一通信装置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包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以及一上链路允量中至少一者,其是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由在至少一先前帧的至少一先前子帧中被执行的至少一先前传送或接收所触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帧与该第二帧为相同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该子帧的一方向与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该子帧的一方向相异时,该网络端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第二帧的该子帧内与该通信装置进行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该子帧的一方向为上链路时,该网络端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第二帧的该子帧内与该通信装置进行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第二帧的该子帧内与该通信装置进行一新的传送或接收。
7.一种处理资源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中一通信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由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所传送的一通知,其用来指示该通信装置在一第一帧内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及
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内与该网络端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包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以及一上链路允量中至少一者,其是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由在至少一先前帧的至少一先前子帧内被执行的至少一先前传送或接收所触发。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帧与该第二帧为相同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该第一帧中,由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同时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维持该子帧的一方向。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该第二帧中,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设定排程时序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时序;以及
在该第二帧之后的一第三帧中,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采用资源定义,以在该第三帧内由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该子帧的一方向与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该子帧的一方向相异。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第二帧的该子帧内与该网络端进行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的步骤包括:
当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该子帧的一方向与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该子帧的一方向相同时,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第二帧的该子帧内与该网络端进行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以及
当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该子帧的该方向与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判断的该子帧的该方向相异时,丢弃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第二帧的该子帧内与该网络端进行一新的传送或接收。
15.一种处理资源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通信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由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接收一通知,其用来指示该通信装置在一第一帧内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及
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一第二帧的一子帧内与该网络端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包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以及一上链路允量中至少一者,其是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由在至少一先前帧的至少一先前子帧内被执行的至少一先前传送或接收所触发。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第二帧的该子帧内与该网络端进行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的步骤包括:
当该至少一先前子帧内一第一集合是被该子帧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映像时,其特征在于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的一第一部份是由执行在该至少一先前子帧中该第一集合内的该至少一先前传送或接收的一第一集合所触发,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与该网络端进行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的该第一部份;以及
当该至少一先前子帧内一第二集合未被该子帧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所映像时,其特征在于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的一第二部份是由执行在该至少一先前子帧中该第二集合内的该至少一先前传送或接收的一第二集合所触发,丢弃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的该第二部份。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帧与该第二帧是相同帧。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第二帧的该子帧内与该网络端进行一新的传送或接收。
20.一种处理资源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由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传送的一通知,其用来指示该通信装置在一第一帧内由一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一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在一第二帧内,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设定排程时序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时序;以及
在该第二帧之后的一第三帧内,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采用资源定义,以由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转换至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帧与该第二帧是相同帧。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第二帧的一子帧内与该网络端进行一触发的传送或接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发的传送或接收包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以及一上链路允量中至少一者,其是根据该第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由在至少一先前帧的至少一先前子帧内执行的至少一先前传送或接收所触发。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该第二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第二帧的该子帧内与该网络端进行一新的传送或接收。
CN201310159546.7A 2012-05-02 2013-05-02 处理分时双工系统中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Active CN103384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41310P 2012-05-02 2012-05-02
US61/641,310 2012-05-02
US13/869,980 2013-04-25
US13/869,980 US9635645B2 (en) 2012-05-02 2013-04-25 Method of handl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DD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4403A true CN103384403A (zh) 2013-11-06
CN103384403B CN103384403B (zh) 2017-03-01

Family

ID=48236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59546.7A Active CN103384403B (zh) 2012-05-02 2013-05-02 处理分时双工系统中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35645B2 (zh)
EP (1) EP2661136A3 (zh)
CN (1) CN103384403B (zh)
TW (1) TWI5353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9445B2 (en) * 2013-04-02 2015-11-03 Blackberry Limited Commun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change
US10764912B2 (en) * 2014-10-13 2020-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request modes for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CN109275192B (zh) 2017-07-18 202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KR102610565B1 (ko) 2017-09-04 2023-12-05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견고한 시분할 멀티플렉스 패턴들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US11522753B2 (en) 2017-12-28 2022-12-0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direction inform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25363A1 (en) * 2007-10-22 2009-05-1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employing a frame struct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10176461A1 (en) * 2009-12-23 2011-07-21 Telefonaka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configuration of subfram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271032A (zh) * 2011-08-09 2011-12-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上行反馈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94219B2 (en) 2008-09-30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026209B (zh) 2010-12-21 2014-04-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和配置子帧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684855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定时关系的指示方法
US8705556B2 (en) * 2011-08-15 2014-04-22 Blackberry Limited Notifying a UL/DL configuration in LTE TDD systems
US8934424B2 (en) * 2011-09-29 2015-01-1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Devices for reconfiguring a subframe allocation
CN104067667A (zh) * 2012-01-23 2014-09-24 英特尔公司 用于集成的多rat异类网络的网络辅助的用户关联和卸载技术
US9602251B2 (en) * 2012-01-27 2017-03-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configuring uplink and downlink allocations in time domain duplexing wireless systems
US9143984B2 (en) * 2012-04-13 2015-09-22 Intel Corporation Mapping of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25363A1 (en) * 2007-10-22 2009-05-1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employing a frame struct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10176461A1 (en) * 2009-12-23 2011-07-21 Telefonaka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configuration of subfram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271032A (zh) * 2011-08-09 2011-12-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上行反馈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GPP RAN WG1 Draft R1-121260, Jeju Korea》", 20 March 20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94297A1 (en) 2013-11-07
CN103384403B (zh) 2017-03-01
EP2661136A3 (en) 2014-01-01
TW201347587A (zh) 2013-11-16
EP2661136A2 (en) 2013-11-06
US9635645B2 (en) 2017-04-25
TWI535319B (zh) 2016-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5416B (zh) 处理装置对装置运作的方法
CN104770033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39781B (zh) 处理用于机器型态通信的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TWI492570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02957508A (zh) 传输上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3580841B (zh) 分时双工系统中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04348604A (zh) 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7040344A (zh) 处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送的装置及方法
TWI486021B (zh) 處理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確認收訖回應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CN104519483B (zh)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处理上行/下行链路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TW201515405A (zh) 處理分頻雙工載波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相關通訊裝置
CN103384403A (zh) 处理分时双工系统中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TWI508486B (zh) 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04780498B (zh) 处理装置对装置信号及装置对小区信号的方法
TWI479838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03929814A (zh) 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TWI502918B (zh) 分時雙工系統中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03384185B (zh) 处理分时双工系统中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TWI472254B (zh) 處理分時雙工系統中資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02215581A (zh) 处理探测参考信号及物理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通讯装置
CN103916213A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中处理多用户信道品质指示符的方法
CN103516497A (zh) 指示下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4283655A (zh) 传送及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4

Address after: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Patentee after: Acer Inc.

Address before: Hsinchu Coun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