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9632B -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79632B CN103379632B CN201210118183.8A CN201210118183A CN103379632B CN 103379632 B CN103379632 B CN 103379632B CN 201210118183 A CN201210118183 A CN 201210118183A CN 103379632 B CN103379632 B CN 1033796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dcch
- scrambler sequence
- scrambler
- candidate
- deco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66—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scramb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占的控制信道单元eCCE数目,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利用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E‑PDCCH承载的信号加扰;将所述加扰后的信号发送至接收设备。采用本发明,通过加扰序列,来协助译码,可避免盲检中的译码错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高级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中,下行多址接入方式通常采用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OFDMA)方式。系统的下行资源从时间上看被划分成了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OFDM)符号,从频率上看被划分成了子载波。
根据LTE Release 8/9/10标准,一个正常下行子帧,包含有两个时隙(slot),每个时隙有7个OFDM符号。并定义了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的大小,一个RB在频域上包含12个子载波,在时域上为半个子帧时长(一个时隙),即包含7个或6个OFDM符号。在某个OFDM符号内的某个子载波称为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因此一个RB包含84个或72个RE。在一个子帧上,两个时隙的一对RB称之为资源块对,即RB对(RB pair)。
子帧上承载的各种数据,是在子帧的物理时频资源上划分出各种物理信道来组织映射的。各种物理信道大体可分为两类: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相应地,控制信道承载的数据可称为控制数据(或控制信息),业务信道承载的数据可称为业务数据。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则是控制信道的一种。版本10和之前的LTE系统中,PDCCH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在一个子帧中是时分的,PDCCH承载在一个子帧的前n个符号内,n可以为1、2、3、4中的一种,在频域上是通过交织处理后打散到整个系统带宽上的,以获得频率分集增益;其调度的下行数据从该子帧的第n+1个符号开始映射。
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基于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如,公共参考信号(Common Reference Signal,CRS),在PDCCH的搜索空间内根据PDCCH的载荷大小和聚合水平(有四种聚合水平,即1,2,4,和8)对PDCCH进行解调、解码后,用该UE特定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解扰循环冗余校验(CyclicalRedundancy Check,CRC)来校验并确定该UE自己的PDCCH,并根据该PDCCH中的调度信息对其所调度的数据做相应的接收或发送处理。一个完整的PDCCH由一个或几个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组成,一个CCE由9个资源元素组(Resource ElementGroup,REG)组成,一个REG占4个RE。根据LTE Release 8/9/10,一个PDCCH可以由1,2,4或8个CCE组成。
对于在一个子帧中传输的PDSCH和PDCCH,用户设备首先需要进行PDCCH的盲检测,也就是从所有的CCE中检测出其所对应的PDCCH。如果PDCCH检测正确,然后用户设备根据PDCCH中的信息去解调对应的PDSCH。根据PDSCH解调的正确与否,用户设备需要在上行进行反馈。若PDSCH解调正确,用户设备反馈ACK给eNB,表示用户设备已经正确接收到eNB发送的数据,eNB可以进行新的数据块的传输;反之,用户设备反馈NACK给基站(eNodeB,eNB),表示数据没有正确接收,需要eNB对此数据进行重传。
ACK/NACK的反馈是通过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上以码分复用的方式进行,即每个用户设备通过一个时频二维扩频的序列对ACK/NACK进行调制发送。其中,对于每个动态调度的用户设备,在上行传输ACK/NACK的资源(或序列)是由其PDCCH的第一个CCE的序号隐性地来确定。
对的PDCCH中,每个PDCCH是由K个CCE的组成,需要用户设备进行盲检测。由于PDCCH中的控制信息是通过母码为1/3的卷积编码和基于循环缓冲的速率匹配得到,所以当编码码率小于1/3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逻辑单元中包含同样的控制信息。
此时,逻辑单元检测的模糊会导致用户设备所确定的ACK/NACK资源模糊的问
在版本10之后的LTE系统中,基于MIMO预编码方式传输PDCCH,这种PDCCH可以基于UE特定参考信号来解调,称其为增强的PDCCH(Enhanced PDCCH,E-PDCCH),其组成的CCE称其为eCCE。在E-PDCCH中同样存在上述问题,而造成译码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通过加扰序列,来协助译码,避免盲检中的译码错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根据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占的控制信道单元eCCE数目,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利用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E-PDCCH承载的信号加扰;
将所述加扰后的信号发送至接收设备。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根据候选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占的控制信道单元eCCE数目,获取多个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信号;
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装置,包括:
扰码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占的控制信道单元eCCE数目,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加扰单元,用于利用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E-PDCCH承载的信号加扰;
加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加扰后的信号发送至接收设备。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包括:
扰码单元,用于根据候选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占的控制信道单元eCCE数目,获取多个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信号;
检测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进行E-PDCCH信号发送时,根据与eCCE的数目有关的加扰序列对信号进行加扰,这样,信号接收端在进行盲检时,只有设定的E-PDCCH的eCCE的数目与实际数目相符,才能正确译码,否则,将会产生译码错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产生译码错误时的一种E-PDCCH资源分配情况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发送方法的一个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发送方法的另一个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得各个聚合级别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移位获得各个聚合级别对应的扰码序列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循环移位获得扰码序列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遍循环移位获得扰码序列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搜索空间中的eCCE为整数倍时移位获得扰码序列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接收方法的一个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发送装置的一个具体组成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扰码获取单元的一个具体组成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接收装置的一个具体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E-PDCCH中,每个E-PDCCH仍是由Mi(i为0,1,,..,I-1的整数,其中i表示的是聚合级别,I表示的是聚合级别数,取值可为1,2,4,8)个类似于CCE的逻辑单元组成,需要用户设备进行盲检测。E-PDCCH中的控制信息是与PDCCH一样通过母码为1/3的卷积编码和基于循环缓冲的速率匹配得到。如果E-PCCCH发送在与PDSCH的连续的RB对区域,将会存在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E-PDCCH的逻辑单元定义为eCCE。如图1所示,假设是type 0的资源分配,一个RBG有3个RB对,在一个RB对内,有两个eCCE。使用4个eCCE(对应聚合级别4)给某个UE发送E-PDCCH(即,正确的聚合级别为聚合级别4)。这个E-PDCCH占两个RB对,在RBG0内编号为0和1的RB对。而PDSCH分配的资源是RBG0和RBG1内除E-PDCCH外的资源,即编号为2,3,4,5的RB对。在UE端,在E-PDCCH的盲检中,如果只有聚合级别2(聚合级别2包括两个eCCE,占用一个RB)的被正确解码(由于母码卷积编码的原因可能造成4个eCCE中,后两个与前两个的内容是相同的,从而造成只有聚合级别2被正确解码),这个UE会认为PDSCH是占编号为1,2,3,4,5的RB对,而实际上这样会造成PDSCH的译码错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type0的资源分配”是现有技术中对PDSCH的资源分配的一种。对PDSCH的资源分配包括:Type 0(类型0),Type 1(类型1)和Type 2(类型2)的资源分配方式。其中,类型0的资源分配是以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为单位分配资源的;类型1的资源分配是以比特位图(bitmap)的方式以RB对为单位进行资源分配的;类型2的资源分配是连续资源分配。
也就是说,当分配给PDSCH的RBG内有E-PDCCH时,发送E-PDCCH的不同eCCE的逻辑单元的个数会造成的译码模糊,导致UE判定PDSCH使用的频域资源错误,并最终导致译码错误。
本发明实施例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即生成一个用于E-PDCCH的扰码序列,其与不同的聚合级别(或者E-PDCCH的不同eCCE的数目)有关。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先生成一个初始扰码序列,再从不同的移位或循环移位开始在从这个扰码序列中得到用于E-PDCCH的扰码。以下具体对各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发送方法的一个具体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01、根据E-PDCCH所占的eCCE数目,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根据E-PDCCH所占的eCCE数目”不仅是指扰码序列的长度要匹配E-PDCCH所占的eCCE数目,还是指E-PDCCH所占的eCCE数目不同时,其对应的扰码序列的序列内容也不一样。如,假设1个eCCE占100个比特,2个eCCE占200个比特;则其对应的扰码序列也应分别是100个比特和200个比特,但是,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1个eCCE对应的100个比特的扰码序列与2个eCCE对应的200个比特的扰码序列的前100个比特序列也是不同的。
其中,eCCE数目可与所述E-PDCCH的聚合级别对应。本步骤具体可以是:获取初始扰码序列;根据所述E-PDCCH的聚合级别,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其中,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E-PDCCH所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在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的起始位置不同。对于初始扰码序列的内容和长度可与当前E-PDCCH的具体聚合级别无关。
其中,上述初始扰码序列长度可以预先确定,即所述获取E-PDCCH的初始扰码序列具体可为:根据所述接收设备的最大的搜索空间所占用的比特长度,获得初始扰码序列。
相应的,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具体可为,循环读取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以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当然初始扰码长度也可以不按上述方式确定,而且根据经验等信息确定一个初始扰码序列。然后,再根据聚合级别从该序列中不同的起始位置获得对应的扰码序列。若该初始扰码序列足够长,则根据聚合级别从该序列中不同的起始位置获得对应的扰码序列时,只要从相应的起始位置开始按照聚合级别的比特数取相应长的扰码序列即可;若该初始扰码序列不够长,则可以从相应的起始位置开始对初始扰码序列进行循环重复后取得相应的扰码序列。
进一步的,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译码错误,在上述过程中,在确定扰码序列时,当E-PDCCH的聚合级别不同时,对于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其起始位置之间间隔的序列长度为各聚合级别对应的eCCE数目所包含的比特长度的非整数倍。
102、利用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E-PDCCH承载的信号加扰;将所述加扰后的信号发送至接收设备。以便所述传输信号的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所述传输信号中的扰码序列进行正确的译码。
其中,在上述方法中加扰和初始扰码序列生成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如采用下述式(1)进行加扰。
其中b(i)为E-PDCCH发送的信号比特,c(i)为扰码。其中,扰码序列c(i)的生成在3GPP 36.211V10.3.0(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10)版本的7.2节Pseudo-random sequence generation(伪随机序列生成)中有详细的描述。此时,扰码的初始化为
式(2)
其中ns为时隙编号。为小区识别号(Cell ID)或表示的用户设备所在小区的标识。
对E-PDCCH,如果是UE级别的扰码,UE的PDSCH传输就使用的UE级别的扰码。扰码的初始化为
式(3)
其中nRNTI是eNB分配给用户设备的标识;q是码字的标识,对于第一个和第二个码字,分别用q=0和q=1表示;ns为时隙编号,表示的用户设备所在小区的标识。对E-PDCCH的扰码初始化值,可以重用或者使用其他UE级别的扰码初始化值来生成扰码。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发送方法的另一个具体流程示意图。在本例中,定义了E-PDCCH的聚合级别可为M=1,2,4,8。聚合级别为L的E-PDCCH信道由L个E-PDCCH的逻辑单元(eCCE)组成。表1中,为本例中的E-PDCCH的搜索空间。
表1:UE监测的E-PDCCH的候选集合
在上表中,比如UE的聚合级别为4,候选集合的数目为2。则在UE的E-PDCCH,聚合级别为4的条件下,UE会盲检两次。
如图3所示,本例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1、预定义一个扰码长度。比如,这个扰码长度等于这个UE最大的搜索空间的所占用的比特长度。比如在表1中,最大的搜索空间大小为16个eCCE。则按16eCCE所占用的比特长度生成扰码。
202、扰码的初始化。具体,可以按照公式(3)或其他的扰码UE级别的初始化方式,生成初始扰码序列。
203、对不同的E-PDCCH,根据其所占逻辑单元(即eCCE)的大小/聚合级别的大小,通过循环移位的方式取出各个聚合级别的扰码,如图4所示。
在图4中,不同的聚合级别扰码的起始位置是不同的。图5给出了所获得的各个聚合级别对应的扰码。在图5中,只要是聚合级别固定,扰码的起点是固定的,但由于E-PDCCH上每个eCCE的所占的比特的大小有可能不同,根据这个E-PDCCH所占的eCCE的比特长度得到扰码序列。
当从起始位置开始,如果初始扰码长度小于E-PDCCH所需的扰码长度,则通过循环的方式生成所需扰码。如图6所示,聚合级别8的扰码长度不够,则循环获得初始扰码的部分。
当一遍循环不够时,还可进行多遍的循环。则如图7所示,带箭头的虚线示意了循环获得扰码的方式。其中,需要的扰码长度比初始扰码长度还多L11长度,则从起始位置一遍循环后,再循环L22的长度到达结束位置,获得扰码。
举例说明,假设生成的扰码长度为N,扰码序列记为r0,r1,r2,...,rN-1。但E-PDCCH的需要扰码长度为M,且M≥N,E-PDCCH的扰码的起始位置为rS,则对E-PDCCH的扰码序列为rS,rS+1,...,rN-1,r0,r1,...,rS-1,rS,rS+1,...,rX。其中rX中的X=(S+M-N-1)mod(N)。即通过循环的方式生成所需的长度的扰码,如果循环一遍的长度不够,则接着循环取,知道取到需要的长度为止。
虽然不同聚合级别使用不同的移位,但某些特殊的移位有可能可以造成E-PDCCH译码模糊。如图8所示,假设AG=1的搜索空间为6个eCCE,AG=2的搜索空间为12个eCCE,如表1所示。扰码按照搜索空间的长度生成,则AG=1需要生成相对应的6个eCC的长度的扰码;AG=2需要生成相对应的12个eCC的长度的扰码;假设AG=1的扰码起始位置为0,AG=2的扰码起始位置这个序列中偏移了索引为0和1的CCE的长度和,则同样会产生E-PDCCH的模糊。所以,不同的聚合级别的E-PDCCH,起始位置的差只要不是正好整数个eCCE所包含的比特长度,就可以避免此问题。
204、根据获得的扰码序列对E-PDCCH信号加扰后发送。
通过上述实施例描述可以理解,根据不同E-PDCCH所占的逻辑单元的数目配置不同的扰码序列,译码时,就不会造成将不同聚合级别的E-PDCCH信号译码模糊的问题。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当PDSCH是类型0的调度且和E-PDCCH在一个RBG内,会造成PDSCH所占RB判定错误,导致PDSCH信号的译码错误,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则可以避免这种错误,可以将各信道信号进行正确的译码。
相应的于上述的信号发送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根据候选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占的控制信道单元eCCE数目,获取多个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该扰码序列的获取可以是接收端根据与发送端相同的方式生成的,即接收端盲检时,根据设定eCCE数目采取与发送相同的方式来生成扰码,当接收端设定的eCCE数目与发送端实际的发送的eCCE数目相同时,接收端生成的扰码才能与发送端使用的扰码相同。
即,本步骤具体可包括:
I、获取初始扰码序列。具体可以是根据接收设备的最大的搜索空间所占用的比特长度,获得初始扰码序列。
J、根据所述候选E-PDCCH的聚合级别,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其中,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候选E-PDCCH所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在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的起始位置不同。
在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时,可以通过循环读取所述初始扰码序列的方式获取所述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另一方面,对于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候选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之间间隔的序列长度为各聚合级别对应的eCCE数目所包含的比特长度的非整数倍。
302、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信号。
302、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这样在盲检时,只有接收端所设定的E-PDCCH所占的eCCE数目与接收的所述E-PDCCH所占的eCCE数目一致时,才能获得正确的扰码序列,进而获得正确译码响应。
本步骤具体可包括:从所述多个候选E-PDCCH中选择一个E-PDCCH;利用所述选择的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对所述选择的E-PDCCH所承载的信号进行译码。
对译码结果的处理具体可以是:如果获得正确的译码响应,则获取所述译码后的信号;如果获得错误的译码响应,则从所述多个候选的E-PDCCH中排除所述选择的E-PDCCH后,重新进行所述盲检测。
如,重新设定E-PDCCH所占的eCCE数目,并根据重新设定的E-PDCCH所占的eCCE数目获得扰码序列后进行译码,并判断本次译码是否正确,若正确则输出译码结果,若不正确则重复设定和译码直到获得正确译码。
当然,若所有可能的E-PDCCH所占的eCCE数目都设定过,还是不能获得正确译码结果,则提示接收的信号有误,请求重新发送或/和直接丢弃本次接收的信号,具体操作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处理方式。
即,由于从E-PDCCH发送的传输信号是根据其所占的eCCE有关的扰码序列加扰后的信号,在接收方接收时,盲检过程,虽然是接收方根据其设定E-PDCCH所占的eCCE数目进行译码,但是因为加扰时不同的eCCE数目其对应的扰码序列不同,则对于接收方来说,只有根据与发送方的E-PDCCH所占的eCCE数目相同的eCCE数目进行译码才能获得正确的译码结果。而现有技术中,则会出现采用不同的eCCE数据进行译码,仍获得正确译码响应的可能,从而出现错误的译码。
比如,若发送方发送时的聚合级别为4,若接收方设定按聚合级别为1或2进行解码则不能正确解码,接收方会调整聚合级别,直到设定按聚合级别为4时,才能对信号进行正确译码。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中只主要描述了与解决现有技术有关的技术方案,在具体的信号发送时,在发送端,E-PDDCH的比特数据先进行信道编码(比如卷积码),然后加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比特;然后对加了CRC后的比特进行比特加扰(即按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式进行加扰);然后对加扰后的比特进行调制,等等。
在接收端,收到E-PDDCH后,先进行解调得到比特的信息,然后根据扰码进行解扰码操作;然后进行信道译码;信道译码后根据CRC校验的结果判断是否收到了E-PDDCH。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假设一个RB有两个eCCE,发送的E-PDDCH为4个eCCE(聚合级别为4)。但按现有技术,很可能当E-PDDCH的聚合级别为1,2时,他们的扰码分别为聚合级别为4的扰码的前一部分。即低聚合级别的扰码是高聚合级别的扰码的前某一部分(跟比特的数目有关)。这样,当发送时高聚合级别的E-PDDCH时,低聚合级别的E-PDDCH同样有可能正确译码。
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方法后,由于不同聚合级别的扰码是按照聚合级别循环移位获得的,避免了低聚合级别的扰码是高聚合级别的扰码的前某一部分的可能性。这样,接收端根据扰码进行解扰操作,再进行信道译码后根据CRC校验时,当选取的扰码不是正确的聚合级别对应的扰码时,CRC校验结果提示信号有误,则可重新选取其他聚合级别对应的扰码进行解扰,直到校验结果正确,或是当所有可能的扰码均试过之后仍得不到信号正确的结果,则提示接收信号有误,丢弃已接收的信号或/和请求信号重新发送等。
如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发送装置的一个具体组成示意图,该装置可位于基站中。信号发送装置1具体可包括:扰码获取单元10,用于根据E-PDCCH所占的eCCE数目,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加扰单元12,用于利用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E-PDCCH承载的信号加扰;加扰发送单元14,用于将所述加扰后的信号发送至接收设备。
其中,若所述eCCE数目与所述E-PDCCH的聚合级别对应,则如图11所示,扰码获取单元10可包括:初始序列获取子单元100,用于获取初始扰码序列;扰码获取子单元102,用于根据所述E-PDCCH的聚合级别,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其中,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E-PDCCH所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在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的起始位置不同。
当然,对于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之间间隔的序列长度为各聚合级别对应的eCCE数目所包含的比特长度的非整数倍。
进一步的,所述初始序列获取子单元100可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设备的最大的搜索空间所占用的比特长度,获得初始扰码序列。
所述扰码获取子单元102还用于循环读取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以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在具体实施例时,上述信号发送装置可设置与基站中。
如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接收装置的一个具体组成示意图,该装置可位于移动终端中。该信号接收装置2可包括:扰码单元20,用于根据候选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占的控制信道单元eCCE数目,获取多个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信号接收单元22,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信号;检测单元24,用于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
其中,类似于前述的扰码获取单元,在信号接收侧的扰码20可包括:初始序列子单元,用于获取初始扰码序列;扰码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候选E-PDCCH的聚合级别,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其中,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候选E-PDCCH所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在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的起始位置不同。
其中,初始序列子单元具体可用于根据接收设备的最大的搜索空间所占用的比特长度,获得初始扰码序列。扰码子单元还可用于循环读取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以获取所述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同时,对于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候选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之间间隔的序列长度为各聚合级别对应的eCCE数目所包含的比特长度的非整数倍。
检测单元24具体还可包括:选择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候选E-PDCCH中选择一个E-PDCCH;译码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选择的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对所述选择的E-PDCCH所承载的信号进行译码。并可进一步包括:正确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译码子单元获得正确的译码响应,则获取所述译码后的信号;重检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译码子单元获得错误的译码响应,则从所述多个候选的E-PDCCH中排除所述选择的E-PDCCH后,重新进行所述盲检测。
在上述装置实施例中的各术语及具体功能细节与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一致,此处不做一一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E-PDCCH信号发送时,根据与eCCE的数目有关的加扰序列对信号进行加扰,这样,信号接收端在进行解码时,只有根据与其对应的E-PDCCH的eCCE的数目进行译码才能获得正确译码结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36)
1.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占的控制信道单元eCCE数目,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利用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E-PDCCH承载的信号加扰;
将所述加扰后的信号发送至接收设备;
其中,所述eCCE数目与所述E-PDCCH的聚合级别对应,所述根据E-PDCCH所占的eCCE的数目,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获取初始扰码序列;
根据所述E-PDCCH的聚合级别,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其中,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E-PDCCH所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在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的起始位置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初始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设备的最大的搜索空间所占用的比特长度,获得初始扰码序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之间间隔的序列长度为各聚合级别对应的eCCE数目所包含的比特长度的非整数倍。
4.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循环读取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以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循环读取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以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6.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候选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占的控制信道单元eCCE数目,获取多个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信号;
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
其中,所述eCCE数目与所述E-PDCCH的聚合级别对应,所述根据候选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占的控制信道单元eCCE数目,获取多个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获取初始扰码序列;
根据所述候选E-PDCCH的聚合级别,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其中,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候选E-PDCCH所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在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的起始位置不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初始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接收设备的最大的搜索空间所占用的比特长度,获得初始扰码序列。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对于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候选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之间间隔的序列长度为各聚合级别对应的eCCE数目所包含的比特长度的非整数倍。
9.如权利要求6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循环读取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以获取所述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包括:
循环读取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以获取所述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11.如权利要求6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包括:
从所述多个候选E-PDCCH中选择一个E-PDCCH;
利用所述选择的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对所述选择的E-PDCCH所承载的信号进行译码。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包括:
从所述多个候选E-PDCCH中选择一个E-PDCCH;
利用所述选择的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对所述选择的E-PDCCH所承载的信号进行译码。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包括:
从所述多个候选E-PDCCH中选择一个E-PDCCH;
利用所述选择的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对所述选择的E-PDCCH所承载的信号进行译码。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包括:
从所述多个候选E-PDCCH中选择一个E-PDCCH;
利用所述选择的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对所述选择的E-PDCCH所承载的信号进行译码。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还包括:
如果获得正确的译码响应,则获取所述译码后的信号;
如果获得错误的译码响应,则从所述多个候选的E-PDCCH中排除所述选择的E-PDCCH后,重新进行所述盲检测。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还包括:
如果获得正确的译码响应,则获取所述译码后的信号;
如果获得错误的译码响应,则从所述多个候选的E-PDCCH中排除所述选择的E-PDCCH后,重新进行所述盲检测。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还包括:
如果获得正确的译码响应,则获取所述译码后的信号;
如果获得错误的译码响应,则从所述多个候选的E-PDCCH中排除所述选择的E-PDCCH后,重新进行所述盲检测。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还包括:
如果获得正确的译码响应,则获取所述译码后的信号;
如果获得错误的译码响应,则从所述多个候选的E-PDCCH中排除所述选择的E-PDCCH后,重新进行所述盲检测。
19.一种信号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扰码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占的控制信道单元eCCE数目,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加扰单元,用于利用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E-PDCCH承载的信号加扰;
加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加扰后的信号发送至接收设备;
其中,所述eCCE数目与所述E-PDCCH的聚合级别对应,所述扰码获取单元包括:
初始序列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初始扰码序列;
扰码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E-PDCCH的聚合级别,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其中,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E-PDCCH所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在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的起始位置不同。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序列获取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设备的最大的搜索空间所占用的比特长度,获得初始扰码序列。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之间间隔的序列长度为各聚合级别对应的eCCE数目所包含的比特长度的非整数倍。
22.如权利要求19至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码获取子单元还用于循环读取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以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码获取子单元还用于循环读取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以获取所述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24.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扰码单元,用于根据候选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占的控制信道单元eCCE数目,获取多个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信号;
检测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信号进行盲检测;
其中,所述eCCE数目与所述E-PDCCH的聚合级别对应,所述扰码单元包括:
初始序列子单元,用于获取初始扰码序列;
扰码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候选E-PDCCH的聚合级别,从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获取所述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其中,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候选E-PDCCH所对应的所述扰码序列在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中的起始位置不同。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序列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设备的最大的搜索空间所占用的比特长度,获得初始扰码序列。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候选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的起始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之间间隔的序列长度为各聚合级别对应的eCCE数目所包含的比特长度的非整数倍。
27.如权利要求24至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码子单元还用于循环读取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以获取所述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码子单元还用于循环读取所述初始扰码序列以获取所述候选E-PDCCH对应的扰码序列。
29.如权利要求24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选择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候选E-PDCCH中选择一个E-PDCCH;
译码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选择的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对所述选择的E-PDCCH所承载的信号进行译码。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选择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候选E-PDCCH中选择一个E-PDCCH;
译码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选择的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对所述选择的E-PDCCH所承载的信号进行译码。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选择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候选E-PDCCH中选择一个E-PDCCH;
译码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选择的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对所述选择的E-PDCCH所承载的信号进行译码。
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选择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候选E-PDCCH中选择一个E-PDCCH;
译码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选择的E-PDCCH所对应的扰码序列对所述选择的E-PDCCH所承载的信号进行译码。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
正确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译码子单元获得正确的译码响应,则获取所述译码后的信号;
重检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译码子单元获得错误的译码响应,则从所述多个候选的E-PDCCH中排除所述选择的E-PDCCH后,重新进行所述盲检测。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
正确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译码子单元获得正确的译码响应,则获取所述译码后的信号;
重检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译码子单元获得错误的译码响应,则从所述多个候选的E-PDCCH中排除所述选择的E-PDCCH后,重新进行所述盲检测。
3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
正确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译码子单元获得正确的译码响应,则获取所述译码后的信号;
重检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译码子单元获得错误的译码响应,则从所述多个候选的E-PDCCH中排除所述选择的E-PDCCH后,重新进行所述盲检测。
36.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
正确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译码子单元获得正确的译码响应,则获取所述译码后的信号;
重检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译码子单元获得错误的译码响应,则从所述多个候选的E-PDCCH中排除所述选择的E-PDCCH后,重新进行所述盲检测。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18183.8A CN103379632B (zh) | 2012-04-19 | 2012-04-19 |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
PCT/CN2012/083931 WO2013155832A1 (zh) | 2012-04-19 | 2012-11-01 |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18183.8A CN103379632B (zh) | 2012-04-19 | 2012-04-19 |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79632A CN103379632A (zh) | 2013-10-30 |
CN103379632B true CN103379632B (zh) | 2016-12-28 |
Family
ID=49382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18183.8A Active CN103379632B (zh) | 2012-04-19 | 2012-04-19 |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79632B (zh) |
WO (1) | WO2013155832A1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81989A (zh) * | 2008-03-31 | 2011-02-2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靠地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
CN102055552A (zh) * | 2009-11-05 | 2011-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63922B1 (ko) * | 2010-02-14 | 2018-06-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Cce 혼동을 해소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2012
- 2012-04-19 CN CN201210118183.8A patent/CN103379632B/zh active Active
- 2012-11-01 WO PCT/CN2012/083931 patent/WO201315583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81989A (zh) * | 2008-03-31 | 2011-02-2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靠地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
CN102055552A (zh) * | 2009-11-05 | 2011-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3GPP TSG RAN1 51bis R1-080568;Motorola;《3GPP TSG RAN1 51bis R1-080568》;20080118;1-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79632A (zh) | 2013-10-30 |
WO2013155832A1 (zh) | 2013-10-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00205170A1 (en) |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
US1052337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
KR102087608B1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들의 확장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ES2788654T3 (es) | Procedimiento para comunicar una señal de control de enlace descendente, estación base y equipo de usuario | |
US9479311B2 (en)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for process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 |
US9444557B2 (en) | Terminal device, a base station device,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 integrated circuit for process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 |
US10912076B2 (en) |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WO2013025050A2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디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 |
US9641300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CN103684683A (zh) | 适配用于控制信道元素的聚合等级的数量 | |
US20160014727A1 (en) | Methods for multi-subfram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 |
EP2827664A1 (en)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
CN105075364A (zh) | 终端、基站、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
CN105897373A (zh) | 一种在下行控制信道传送传输块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7211324A (zh) | 容纳特定用户设备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4885497A (zh) | 用于监视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391355B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芯片和系统 | |
EP2827666B1 (en)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
CN104579545A (zh) | 一种d2d调度方法和装置 | |
US943216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information | |
CN103379632B (zh) |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 |
WO2017121416A1 (zh)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