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9484A -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9484A
CN103379484A CN201210114530XA CN201210114530A CN103379484A CN 103379484 A CN103379484 A CN 103379484A CN 201210114530X A CN201210114530X A CN 201210114530XA CN 201210114530 A CN201210114530 A CN 201210114530A CN 103379484 A CN103379484 A CN 103379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terminal
control device
described portable
switching command
passw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45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9484B (zh
Inventor
刘建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1145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79484B/zh
Priority to MX2014012656A priority patent/MX337095B/es
Priority to US14/391,580 priority patent/US20150067795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2/077476 priority patent/WO2013155790A1/zh
Priority to EP12874740.9A priority patent/EP2840822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379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9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9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9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6Implementing security features at a particular protocol layer
    • H04L63/162Implementing security features at a particular protocol layer at the data link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04W12/082Access security using revocation of author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71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 G06F21/74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operating in dual or compartmented mode, i.e. at least one secure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属于移动通信领域。其中,该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接收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的第一切换指令;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处理,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使得所述移动终端不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保护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使用的越来越普及,移动终端的功能不断强大,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
但是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增大,人们在移动终端存储的隐私越来越多,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窃听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这样黑客或者病毒可能通过控制移动终端来窃取到个人和公司的信息,例如在工作开会时,如果将移动终端带至会议现场,虽然将移动终端设置为静音模式,仍然可能会通过移动终端使开会内容泄露,这样对个人的隐私,公司的机密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能够有效地保护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接收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的第一切换指令;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处理,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使得所述移动终端不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处理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之后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外来信号时,提示用户是否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安全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用户是否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情景模式从安全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之后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的第二切换指令;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切换指令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切换指令中携带有密码,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关闭密码对所述第一切换指令中携带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切换指令中携带有密码,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开启密码对所述第二切换指令中携带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接收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的第一切换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处理,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使得所述移动终端不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外来信号时,提示用户是否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安全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进一步地,
所述输入模块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的第二切换指令;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切换指令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切换指令中携带有密码,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关闭密码对所述第一切换指令中携带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切换指令中携带有密码,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开启密码对所述第二切换指令中携带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在安全模式下,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对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处理,使得移动终端不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移动终端只能接收外来信号,屏蔽了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操作功能,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防止移动终端被黑客或者病毒随意控制来窃听、窃取个人的隐私和公司的机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黑客或者病毒可能通过控制移动终端来窃取到个人和公司的信息的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能够有效地保护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101: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接收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的第一切换指令;
步骤102: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第一切换指令对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处理,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使得移动终端不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
其中,第一切换指令可以是由移动终端的用户输入的指令,也可以是外部设备向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发送的指令。
其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使得移动终端不能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在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之前,移动终端需要对业务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比如编码、映射等等,可以中断其中的某一步骤使得移动终端不能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具体可以通过关闭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是使得移动终端不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在移动终端接收到外来信号时,提示用户是否将移动终端从安全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进一步地,在提示用户后,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的第二切换指令;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第二切换指令开启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
进一步地,第一切换指令中可以携带有密码,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预设的关闭密码对第一切换指令中携带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关闭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进一步地,第二切换指令中携带有密码,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预设的开启密码对第二切换指令中携带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开启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在安全模式下,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对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处理,使得移动终端不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移动终端只能接收外来信号,屏蔽了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操作功能,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防止移动终端被黑客或者病毒随意控制来窃听、窃取个人的隐私和公司的机密。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输入模块20,用于接收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的第一切换指令;
控制模块21,用于根据第一切换指令对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处理,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使得移动终端不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21具体用于关闭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
提示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接收到外来信号时,提示用户是否将移动终端从安全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进一步地,
输入模块20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的第二切换指令;
控制模块21还用于根据第二切换指令开启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
进一步地,第一切换指令中携带有密码,
控制模块21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关闭密码对第一切换指令中携带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关闭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进一步地,第二切换指令中携带有密码,
控制模块21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开启密码对第二切换指令中携带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开启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在安全模式下,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对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处理,使得移动终端不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移动终端只能接收外来信号,屏蔽了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操作功能,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防止移动终端被黑客或者病毒随意控制来窃听、窃取个人的隐私和公司的机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用户需要保护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时,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在用户需要开启上行业务信道时,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具体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用户的按键操作判断出用户需要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并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还可以提示用户输入密码,在用户输入密码后,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预先设置的关闭密码对该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关闭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之后移动终端便切换至安全模式。如果用户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关闭密码不相符,则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不关闭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移动终端不能切换至安全模式;
步骤a2:在安全模式下,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信道上,除移动终端与基站交互信令外所有业务信道上的语音、数据等的发射功能都是关闭的,移动终端保持在最低接入网络状态,只保留接收外来信号的操作功能,屏蔽发射信号的操作功能。当用户需要打电话、回复短信或者上网时,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用户的按键操作判断出用户需要使用上行业务信道,提示用户是否将移动终端的情景模式从安全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步骤a3:用户根据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的提示,输入第二切换指令,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具体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用户的按键操作判断出用户需要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并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还可以提示用户输入密码。在用户输入密码后,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开启密码对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开启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如果用户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开启密码不相符,则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不开启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移动终端不能切换至正常模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用户需要保护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时,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在用户接听来电时,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图4为移动终端在处于安全模式下,接收到来电时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控制移动终端处于安全模式下,在该情景模式下,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信道上,除移动终端与基站交互信令外所有业务信道上的语音、数据等的发射功能都是关闭的,移动终端保持在最低接入网络状态,只保留接收外来信号的操作功能,屏蔽发射信号的操作功能;
步骤b2:移动终端接收到来电,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将来电显示给用户,并提示用户是否接听来电;
步骤b3:用户选择接听来电,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用户的操作判断用户是否选择接听来电,具体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用户按下接听键这一操作判断出用户选择接听来电。此时需要将移动终端从安全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下用户方可接听来电,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提示用户输入密码,并将用户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开启密码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开启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用户可以在正常模式下接听来电。如果用户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开启密码不相符,则用户将不能接听来电。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用户需要保护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时,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在用户回复短信时,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图5为移动终端在处于安全模式下,回复收到的短信息时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控制移动终端处于安全模式下,在该情景模式下,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信道上,除移动终端与基站交互信令外所有业务信道上的语音、数据等的发射功能都是关闭的,移动终端保持在最低接入网络状态,只保留接收外来信号的操作功能,屏蔽发射信号的操作功能;
步骤c2:移动终端接收到短信息,用户阅读短信息;
步骤c3: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用户的操作判断用户是否要回复短信息,具体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用户的按下编辑短信息键这一操作判断出用户要回复短信息。此时需要将移动终端从安全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下用户方可回复短信息。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提示用户输入开启密码,并将用户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开启密码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开启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用户可以在正常模式下回复短信息。如果用户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开启密码不相符,则用户将不能回复短信息。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移动终端进入特定区域时,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在用户需要开启上行业务信道时,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d1: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接收到第一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具体地,当用户进入特定区域比如会议室时,会议室中的相关设备会向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发送第一切换指令,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
步骤d2:在安全模式下,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信道上,除移动终端与基站交互信令外所有业务信道上的语音、数据等的发射功能都是关闭的,移动终端保持在最低接入网络状态,只保留接收外来信号的操作功能,屏蔽发射信号的操作功能。当用户需要打电话、回复短信或者上网时,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用户的按键操作判断出用户需要使用上行业务信道,提示用户是否将移动终端的情景模式从安全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步骤d3:用户根据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的提示,输入第二切换指令,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具体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用户的按键操作判断出用户需要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并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还可以提示用户输入密码。在用户输入密码后,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开启密码对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开启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如果用户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开启密码不相符,则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不开启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移动终端不能切换至正常模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将移动终端从正常模式切换到安全模式下,在安全模式下,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关闭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使得移动终端只能接收外来信号,屏蔽了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操作功能,从而避免了移动终端使用者在开会,或者其他重要机密场合时,被一些有企图的人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公司的机密、个人的隐私的情况发生,能够有效地保护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
此说明书中所描述的许多功能部件都被称为模块,以便更加特别地强调其实现方式的独立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块可以用软件实现,以便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举例来说,一个标识的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者逻辑块,举例来说,其可以被构建为对象、过程或函数。尽管如此,所标识模块的可执行代码无需物理地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位里上的不同的指令,当这些指令逻辑上结合在一起时,其构成模块并且实现该模块的规定目的。
实际上,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是单条指令或者是许多条指令,并且甚至可以分布在多个不同的代码段上,分布在不同程序当中,以及跨越多个存储器设备分布。同样地,操作数据可以在模块内被识别,并且可以依照任何适当的形式实现并且被组织在任何适当类型的数据结构内。所述操作数据可以作为单个数据集被收集,或者可以分布在不同位置上(包括在不同存储设备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可以仅作为电子信号存在于系统或网络上。
在模块可以利用软件实现时,考虑到现有硬件工艺的水平,所以可以以软件实现的模块,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搭建对应的硬件电路来实现对应的功能,所述硬件电路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是其它分立的元件。模块还可以用可编程硬件设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实现。
在本发明各方法实施例中,所述各步骤的序号并不能用于限定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对各步骤的先后变化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接收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的第一切换指令;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处理,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使得所述移动终端不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处理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之后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外来信号时,提示用户是否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安全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用户是否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情景模式从安全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之后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的第二切换指令;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切换指令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指令中携带有密码,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关闭密码对所述第一切换指令中携带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指令中携带有密码,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开启密码对所述第二切换指令中携带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7.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接收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的第一切换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处理,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使得所述移动终端不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安全模式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外来信号时,提示用户是否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安全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模块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将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的第二切换指令;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切换指令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下。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指令中携带有密码,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关闭密码对所述第一切换指令中携带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指令中携带有密码,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开启密码对所述第二切换指令中携带的密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行业务信道。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
CN201210114530.XA 2012-04-18 2012-04-18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3379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4530.XA CN103379484B (zh) 2012-04-18 2012-04-18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MX2014012656A MX337095B (es) 2012-04-18 2012-06-25 Metodo de control y dispositivo para terminal movil, y terminal movil.
US14/391,580 US20150067795A1 (en) 2012-04-18 2012-06-25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PCT/CN2012/077476 WO2013155790A1 (zh) 2012-04-18 2012-06-25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EP12874740.9A EP2840822B1 (en) 2012-04-18 2012-06-25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of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4530.XA CN103379484B (zh) 2012-04-18 2012-04-18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9484A true CN103379484A (zh) 2013-10-30
CN103379484B CN103379484B (zh) 2017-08-29

Family

ID=49382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4530.XA Active CN103379484B (zh) 2012-04-18 2012-04-18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67795A1 (zh)
EP (1) EP2840822B1 (zh)
CN (1) CN103379484B (zh)
MX (1) MX337095B (zh)
WO (1) WO201315579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8584A (zh) * 2015-01-09 2015-05-13 深圳市前海富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智能终端安全工作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05792183A (zh) * 2014-12-25 2016-07-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保护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307463A (zh) * 2018-01-30 2018-07-20 江苏信源达科技有限公司 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门禁系统
CN108595984A (zh) * 2018-04-26 2018-09-28 深圳市恒达移动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1733B (zh) * 2015-03-26 2020-02-21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切换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3329B2 (en) * 2000-05-31 2006-01-31 Hyundai Curite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suppression mod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1656965A (zh) * 2008-08-22 2010-02-24 Lg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及保护其免受病毒的方法
CN201515419U (zh) * 2009-08-24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控制系统
US7813765B2 (en) * 2006-03-24 2010-10-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6858B2 (en) * 2004-05-11 2007-06-2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Flight mode system for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US8924708B2 (en) * 2007-01-22 2014-12-30 Simon Yoffe Security switch
KR101474438B1 (ko) * 2008-05-08 2014-12-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의 통신서비스 차단모드 설정장치 및 방법
US20110065375A1 (en) * 2009-04-29 2011-03-17 Boulder Cellular Labs, Inc. System for limiting mobile device functionality in designated environments
US20100279627A1 (en) * 2009-04-29 2010-11-04 Boulder Cellular Labs, Inc. System for limiting mobile device functionality in designated environments
AU2010244976B2 (en) * 2009-05-08 2013-09-12 Alexander Robert Dalziel Paterson Identific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US9019068B2 (en) * 2010-04-01 2015-04-28 Apple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change of an operating mode relating to a wireless device
CN102314212A (zh) * 2010-07-09 2012-01-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终端
KR101844222B1 (ko) * 2011-05-27 2018-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것의 모드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3329B2 (en) * 2000-05-31 2006-01-31 Hyundai Curite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suppression mod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7813765B2 (en) * 2006-03-24 2010-10-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the same
CN101656965A (zh) * 2008-08-22 2010-02-24 Lg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及保护其免受病毒的方法
CN201515419U (zh) * 2009-08-24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控制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2183A (zh) * 2014-12-25 2016-07-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保护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618584A (zh) * 2015-01-09 2015-05-13 深圳市前海富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智能终端安全工作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08307463A (zh) * 2018-01-30 2018-07-20 江苏信源达科技有限公司 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门禁系统
CN108307463B (zh) * 2018-01-30 2019-04-02 江苏信源达科技有限公司 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门禁系统
CN108595984A (zh) * 2018-04-26 2018-09-28 深圳市恒达移动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40822A4 (en) 2015-05-27
MX2014012656A (es) 2014-12-05
EP2840822A1 (en) 2015-02-25
MX337095B (es) 2016-02-10
WO2013155790A9 (zh) 2014-10-30
WO2013155790A1 (zh) 2013-10-24
EP2840822B1 (en) 2020-12-30
CN103379484B (zh) 2017-08-29
US20150067795A1 (en) 2015-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8125B (zh) 一种高等级私密性智能手机及其私密信息的保护方法
CN105653226A (zh) 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318183A (zh) 用于终端的通信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682506A (zh) 基于对称密码技术的智能蓝牙门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308562A (zh)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03379484A (zh)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136819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系统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1384048A (zh) 信息管理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4184857A (zh) 一种智能的分离式sim卡卡座设备及通信方法
CN104270516A (zh) 解密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1754467A (zh) 双待手机隐私保密的实现方法
CN104065648B (zh) 一种语音通话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0459816C (zh) 一种加密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5282735A (zh) 基于移动终端联网使用的隐私保护方法和保护系统
CN102479397B (zh) 门禁系统控制方法、门禁控制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685897A (zh) 一种安全输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3482192U (zh)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
CN103297960A (zh) 一种智能终端防窃听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5549836A (zh) 在移动电子终端锁屏界面处理消息的方法及移动电子终端
CN106331379A (zh) 保密通话方法、装置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CN104618894A (zh) 数据处理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
CN105848143A (zh) 一种双系统一体化智能手机及私密信息的处理方法
CN110708695B (zh) 无线用户设备的远程管理
CN104065649B (zh) 一种语音通话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4363609A (zh) 一种无线热点的接入控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