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5947B - 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5947B
CN103375947B CN201210115736.4A CN201210115736A CN103375947B CN 103375947 B CN103375947 B CN 103375947B CN 201210115736 A CN201210115736 A CN 201210115736A CN 103375947 B CN103375947 B CN 1033759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electric heating
heating tube
heating devic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57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5947A (zh
Inventor
张辉
陈绍林
李文灿
熊军
毛跃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2101157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759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75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5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5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5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易于制造加工,可靠性能得到保证,增强制冷剂加热装置与制冷剂的对流换热系数,换热效果好。制冷剂加热装置,包括有:外壳、电加热管和制冷剂进口管路;外壳设置有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以及电加热管安装口;电加热管通过电加热管安装口伸进外壳内腔中,电加热管电源端子位于外壳外部;制冷剂进口管路与外壳在制冷剂进口处连接;制冷剂进口管路与外壳连接处管段的中心线与电加热管的中心线相交呈夹角,夹角角度A范围:60°≤A≤90°。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制冷剂循环管路、上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制冷剂加热装置的制冷剂进口管路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制冷剂循环管路连接。

Description

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制冷系统,主要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并发生状态变化。
通常,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室外机吹出热风;然后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由于制冷剂从节流装置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室内机吹出冷风;然后气态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继续压缩,不断地循环。
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当处于低温条件下运行时,制冷系统蒸发换热能力弱,制冷剂无法蒸发完全,不能够吸收足够的热量,导致空调效果差,蒸发换热器结霜或冻结,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不足导致湿压缩——压缩机湿压缩是指压缩机吸入口制冷剂不是过热气态的制冷剂,存在部分液态的制冷剂,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中带有液态制冷剂。由于液态制冷剂无法压缩,如果压缩机出现湿压缩,将会导致压缩机压缩腔受到剧烈冲击而导致压缩机损坏,空调效果和可靠性都难以保证。
解决办法是,对制冷剂进行局部加热。现有的制冷剂加热方法,制造加工复杂,困难,且制冷剂状态(如流量、温度等)异常情况下无法控制发热体表面温度,导致发热体表面温度超过使用范围,甚至导致加热工质发生裂解碳化变质等有害现象,可靠性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易于制造加工,可靠性能得到保证,增强制冷剂加热装置与制冷剂的对流换热系数,换热效果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制冷剂加热装置,包括有:外壳、电加热管和制冷剂进口管路;所述外壳设置有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电加热管安装在所述外壳内腔中;所述制冷剂进口管路与所述外壳在制冷剂进口处连通;其中,制冷剂进口管路与外壳连接处管段的中心线与电加热管的中心线相交呈夹角,夹角角度A范围:60°≤A≤90°。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外壳内径尺寸与电加热管外径尺寸的比值≤1.2。
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制冷剂循环管路,制冷剂循环管路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并形成密闭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其中,还包括上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的制冷剂进口管路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制冷剂循环管路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管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制冷剂加热装置,采用电加热的方法给制冷剂加热,提升制冷剂能量状态,使制冷剂吸收足够的热量。由于制冷剂加热装置包括有外壳、电加热管和制冷剂进口管路,制冷剂进口管路与外壳连接段的中心线与电加热管的中心线相交呈夹角,夹角角度A范围:60°≤A≤90°。制冷剂位于外壳内腔中、电加热管的外部流动,增加了制冷剂入口时的紊流程度,增强对流换热系数,与电加热管换热效果好。同时本发明的制冷剂加热装置,易于制造加工,可靠性能得到保证。本发明的空调器,由于包括制冷剂加热装置,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的制冷剂进口管路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制冷剂循环管路连接;因此,在制冷系统中,低温条件下运行时,采用电加热的方法给制冷剂加热,提升能量状态,使制冷剂吸收足够的热量,避免了制冷系统蒸发换热能力弱,制冷剂无法蒸发完全,不能够吸收足够的热量,导致空调效果差,蒸发换热器结霜或冻结,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不足导致湿压缩,空调效果和可靠性都难以保证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制冷剂加热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热态端和冷态端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制冷剂加热装置,101、制冷剂进口管路,102、电加热管电源端子,103、电加热管,104、限温器,105、热熔断器,106、制冷剂出口,107、外壳,108、肋片结构,109、中间对焊连接结构,110、冷态端,111、电加热管安装口,120、热态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冷剂加热装置100,包括有:外壳107、电加热管103和制冷剂进口管路101;所述外壳107设置有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106以及电加热管安装口111;所述电加热管103通过电加热管安装口111伸进外壳107内腔中,电加热管电源端子102位于外壳107外部;制冷剂进口管路101与外壳107在制冷剂进口处连接;其中,制冷剂进口管路101与外壳连接处管段的中心线与电加热管的中心线相交呈夹角,夹角角度A范围:60°≤A≤90°。
通过控制制冷剂的进口方向,使制冷剂流入方向与电加热管的方向成较大的冲击角,增加制冷剂与换热管的紊流程度,增强对流换热系数。
优选地,外壳107内径尺寸与电加热管103外径尺寸的比值≤1.2。因此,通过减小制冷剂容器与电加热管的间隙,控制制冷剂流通截面积,尽量提升制冷剂流速,从而提升制冷剂与加热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
为了提升电加热管103表面的热流密度,降低电加热管103表面温度,确保安全和可靠性,电加热管103外表面采用肋片结构108强化传热。
所述肋片结构108为螺纹肋片或环形肋片或条状肋片结构。
为了控制加热体表面的温度,控制加热的最高允许温度,在电加热管103内部嵌入限温器104和热熔断器105。在电加热管温度达到设定上限目标温度时(比如温度上限设定为120℃),限温器104自动切断电源,当电加热管温度低于上限目标温度一定程度时,限温器重新接通电源;在温度超过设定上限目标一定程度时,热熔断器105熔断,切断电源,熔断器105熔断以后,不可恢复。
优选地,限温器104和热熔断器105放置在电加热管加热体温度相对高的位置,比如放置在电加热管103加热段的中间段位置。
在制冷系统中,制冷剂一般与压缩机润滑油混合,在制冷管路系统中流动,有的制冷剂和压缩机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会分裂解变质,甚至碳化,出现安全问题,破坏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此需要控制制冷剂加热装置100的表面温度,当温度高于一定值时必须切断电源停止加热,在温度非常高的情况下,热熔断器熔断,确保可靠地切断电源,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
为了能够让设置有肋片结构108的电加热管103放置到外壳107的内腔中,外壳107采用中间截断的方式,采用中间对焊连接结构109连接,安装好电加热管103后再将外壳107中间截断部位对焊在一起。
为了能够确保电加热管103换热的均匀性,需要尽量确保电加热管103与外壳107的中心轴线重合。
优选地,电加热管103的中心轴线与外壳107的中心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为了在制冷剂不充满外壳107内腔时,也能对制冷剂加热充分,电加热管103设置在外壳107的中心轴线偏下位置,即电加热管103与外壳107内表面上部的间隙大于电加热管103与外壳107内表面下部的间隙。这样设置,即使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多数聚集在内腔中下部流动,也能与电加热管很好的接触换热。
进一步的,如果制冷剂为气态,其更容易聚集在外壳107内腔的上部,所以,为了充分接触换热,电加热管103设置在外壳107中心轴线偏上位置,即电加热管103与外壳107内表面上部的间隙小于电加热管103与外壳107内表面下部的间隙。
为了能够确保电加热体不出现热量浪费,提高加热效率和热量利用率,并且尽量确保加热的热流密度相对均匀,电加热管103分为热态端120和冷态端110,冷态端110为电加热管电源端子102与制冷剂进口之间的部位,热态端120为制冷剂进口与制冷剂出口106之间的部位;电加热管103的管体内部,仅仅热态端120设置有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可以为电加热丝。
进一步地,电加热管103的管体内部,热态端120的电加热丝与管体之间设置为导热性能优良的耐高温绝缘材料。
所述耐高温绝缘材料,如:耐高温氧化镁。
电加热管103的管体内部,冷态端110填充有导热性能较差的耐高温绝缘材料,如:陶瓷材料。
电加热管103在制冷剂进口之前的部位为冷态端110,电加热管为不发热段;在制冷剂进口之后的部位为热态端120,电加热管为发热段。制冷剂由制冷剂进口流入制冷剂加热装置100内部,由制冷剂出口106流出。制冷剂经过电加热管时吸收电加热管释放出来的热量,从而提升内能状态。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制冷剂循环管路,制冷剂循环管路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并形成密闭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其中,还包括上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100,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的制冷剂进口管路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制冷剂循环管路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连接在压缩机的吸气口管路上。
本发明制冷剂加热装置100,用于空调系统中时,制冷剂加热装置安装在压缩机吸气口一端,加热的制冷剂主要为气态制冷剂,所以优选为电加热管103的中心轴线与外壳107的中心轴线重合。
本发明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另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加热体表面的热流密度,降低加热体表面温度,确保安全和可靠性,电加热管103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为了便于电加热管103放置到外壳107中,电加热管103与外壳107焊接部位位于电加热管安装口111位置,电加热管安装口111的横截面为圆形。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与上述实例不同之处在于:电加热管103表面不设置有肋片结构,也无需采用中间截断的方式,采用中间对焊连接结构109连接的连接方式。该实施例适用于冷媒加热要求不高的场合,既能适当加热冷媒,又节省了材料,方便了加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7)

1.制冷剂加热装置,包括有:外壳、电加热管和制冷剂进口管路;所述外壳设置有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设置有一个电加热管安装口;所述电加热管安装在所述外壳内腔中,所述电加热管通过电加热管安装口伸进外壳内腔中,电加热管电源端子位于外壳外部;所述电加热管安装口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位于外壳的两端,所述电加热管与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重合,或者设置在外壳中心轴线偏下或者外壳中心轴线偏上位置;所述制冷剂进口管路与所述外壳在制冷剂进口处连通;制冷剂进口管路与外壳连接处管段的中心线与电加热管的中心线相交呈夹角,夹角角度A范围:60°≤A≤90°;所述外壳内径尺寸与电加热管外径尺寸的比值≤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外表面采用肋片结构强化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片结构为螺纹肋片或环形肋片或条状肋片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加热管内部嵌入限温器和热熔断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温器和热熔断器放置在电加热管发热段的中间段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采用中间截断的方式,采用中间对焊连接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设置在外壳的内腔的中下部,即电加热管与外壳内表面上部的间隙大于电加热管与外壳内表面下部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分为热态端和冷态端,冷态端为电加热管电源端子与制冷剂进口之间的部位,热态端为制冷剂进口与制冷剂出口之间的部位;电加热管的管体内部,仅仅热态端设置有发热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的管体内部,热态端的电加热丝与管体之间设置为导热性能优良的耐高温绝缘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性能优良的耐高温绝缘材料为耐高温氧化镁。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的管体内部,冷态端填充有导热性能较差的耐高温绝缘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性能较差的耐高温绝缘材料为陶瓷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与外壳焊接部位位于电加热管安装口位置,电加热管安装口的横截面为圆形。
15.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制冷剂循环管路,制冷剂循环管路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并形成密闭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其中,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的制冷剂进口管路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制冷剂循环管路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连接在压缩机的吸气口管路上。
17.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制冷剂循环管路,制冷剂循环管路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并形成密闭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其中,还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剂加热装置,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的制冷剂进口管路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制冷剂循环管路连接。
CN201210115736.4A 2012-04-18 2012-04-18 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1033759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5736.4A CN103375947B (zh) 2012-04-18 2012-04-18 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5736.4A CN103375947B (zh) 2012-04-18 2012-04-18 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5947A CN103375947A (zh) 2013-10-30
CN103375947B true CN103375947B (zh) 2015-09-30

Family

ID=49461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5736.4A Active CN103375947B (zh) 2012-04-18 2012-04-18 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759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3480A (zh) * 2018-10-18 2019-01-08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快速注油燃气热泵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4401A (en) * 1979-01-29 1982-02-09 Isamu Saku Sheathed heating element and sealing of sheathed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CN2456432Y (zh) * 2000-10-10 2001-10-24 熊英鹏 微型电热器
CN201262500Y (zh) * 2008-06-20 2009-06-24 沃姆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机组电热增焓防结霜装置
CN202581967U (zh) * 2012-04-18 2012-12-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4401A (en) * 1979-01-29 1982-02-09 Isamu Saku Sheathed heating element and sealing of sheathed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CN2456432Y (zh) * 2000-10-10 2001-10-24 熊英鹏 微型电热器
CN201262500Y (zh) * 2008-06-20 2009-06-24 沃姆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机组电热增焓防结霜装置
CN202581967U (zh) * 2012-04-18 2012-12-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5947A (zh)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4389B (zh) 一种空调器除霜方法及其空调器
CN201488273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204787513U (zh) 水冷式制冷设备
CN104154692B (zh) 一种新型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187787U (zh) 一种微波除霜型家用空调器
CN103375946B (zh) 制冷剂加热装置
CN105757827A (zh) 空调器热回收系统、空调器、空调器热回收和除霜方法
CN106225126A (zh) 一种制冷风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2581967U (zh) 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CN103375947B (zh) 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04187763U (zh) 水空调蒸发器及空调装置
CN205690526U (zh) 空调器
CN204853777U (zh) 一种空调散热回收装置
CN202547205U (zh) 制冷剂加热装置
CN203837359U (zh) 冷媒加热器和空气源高温热泵
CN202581966U (zh) 一种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03478734U (zh) 一种冷液机
CN103375948B (zh) 一种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05373129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相变蓄热除霜的热泵机组
CN204648754U (zh) 一种天然气站场节能装置
CN103851698A (zh) 一种舰船用分体式空调
CN210772480U (zh) 空调系统
CN203687207U (zh) 一种舰船用分体式空调
CN209763567U (zh) 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热泵高效除霜装置
CN105674614A (zh) 一种风冷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