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9005B - 数据推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推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9005B
CN103369005B CN201210091966.1A CN201210091966A CN103369005B CN 103369005 B CN103369005 B CN 103369005B CN 201210091966 A CN201210091966 A CN 201210091966A CN 103369005 B CN103369005 B CN 1033690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tcp
server
message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19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9005A (zh
Inventor
梁晓星
李绍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919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69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69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9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9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9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数据推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将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当服务器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时,根据身份信息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向移动终端发送消息标识位;在移动终端接收到消息标识位之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其中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以及服务器通过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减少因网络中断而重建网络连接时的流量消耗,同时减少移动终端在重建网络连接时因解密、证书验证的能耗,且减少服务器的负载,耗时短。

Description

数据推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推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现有技术通过基于安全长连接的连接技术同时实现消息的触发和获取,例如Apple iOS的APNS(Apple 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苹果推送服务器),Google Android的C2DM(Cloud to Device Messaging),腾讯的微信等。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移动通信网络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地铁、电梯等干扰,往往不稳定且经常中断,为了保持连接,服务器和移动终端需要重建连接,每次重建都需要重新进行安全握手,数据流量消耗大,并且由于数据加密、证书验证等操作增加移动终端的能耗,同时也增加了服务器的负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减少传输流量、能耗、服务器负载且耗时短的数据推送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据推送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TCP连接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当所述服务器有消息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时,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一TCP连接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消息标识位,其中所述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消息标识位之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其中所述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以及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二TCP连接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首先在消息触发时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然后当服务器有消息发送到移动终端时建立安全的第二TCP连接,再通过安全的第二TCP连接获取消息,由此将消息触发和获取分离,在消息触发时重建第一TCP连接时无需进行安全握手,一方面减少重建网络连接时的传输流量,另一方面减少移动终端在重建网络连接时进行解密、证书验证所消耗的能量,同时减少服务器的负载,耗时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数据推送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服务器,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之后,通过所述第一TCP连接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当有消息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时,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一TCP连接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消息标识位,其中所述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标识位之后,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其中所述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二TCP连接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系统,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在消息触发时建立第一TCP连接,当服务器有消息发送到移动终端时建立安全的第二TCP连接,服务器通过安全的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该系统实现消息触发和获取的分离,在消息触发时重建第一TCP连接时无需进行安全握手,一方面减少重建网络连接时的传输流量,另一方面减少移动终端在重建网络连接时进行解密、证书验证所消耗的能量,同时减少服务器的负载,耗时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连接建立模块,所述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TCP连接;推送触发模块,所述推送触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TCP连接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及第一接收模块,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TCP连接发送的消息标识位,其中所述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模块在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消息标识位之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所述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连接建立模块在消息触发时建立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TCP连接,当服务器有消息发送到建立安全的第二TCP连接,服务器通过安全的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实现消息触发和获取的分离,在消息触发时重建第一TCP连接时无需进行安全握手,可以减少重建网络连接时的传输流量,同时减少移动终端在重建网络连接时进行解密、证书验证所消耗的能量,且减少服务器的负载,耗时短。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推送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
一种数据推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将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当服务器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时,根据身份信息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向移动终端发送消息标识位,其中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接收到消息标识位之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其中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以及服务器通过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01,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将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具体地,第一TCP连接可以为普通未加密的TCP连接,移动终端通过第一TCP连接发送的身份信息是移动终端的唯一标识,服务器根据该身份信息确定信息所发往的移动终端。
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建立之后,服务器(例如运营商)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无数据传送,为了维持此连接,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是服务器首先发送小数据,然后等待预定时间如30s,服务器判断是否有数据返回,如无数据返回则认为连接断开,再进行重建。这种方法往往比较费电,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并重建第一TCP连接。具体地,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TCP连接建立之后,如果较长的时间内未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如果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存在,移动终端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第一TCP连接,然后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其中,预定时间间隔可以由移动终端的时钟触发,预定时间间隔也可以为10分钟至15分钟。由此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在休眠状态时的能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具体地,当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不稳定或中断例如处于地下室、电梯等时,在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
步骤S102,当服务器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时,根据身份信息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向移动终端发送消息标识位,其中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服务器返回消息标识位之前,第一TCP连接处于阻塞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标识位由单字节表示。应当理解,还可用双字节等其他形式表示消息标识位。
步骤S103,在移动终端接收到消息标识位之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其中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
步骤S104,服务器通过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首先在消息触发时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然后当服务器有消息发送到移动终端时建立安全的第二TCP连接,再通过安全的第二TCP连接获取消息,由此将消息触发和获取分离,在消息触发时重建第一TCP连接时无需进行安全握手,一方面减少重建网络连接时的传输流量,另一方面减少移动终端在重建网络连接时进行解密、证书验证所消耗的能量,同时减少服务器的负载,耗时短。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201,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将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具体地,第一TCP连接可以为普通未加密的TCP连接,移动终端通过第一TCP连接发送的身份信息是移动终端的唯一标识,服务器根据该身份信息确定信息所发往的移动终端。
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建立之后,服务器(例如运营商)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无数据传送,为了维持此连接,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是服务器首先发送小数据,然后等待预定时间如30s,服务器判断是否有数据返回,如无数据返回则认为连接断开,再进行重建。这种方法往往比较费电,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并重建第一TCP连接。具体地,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TCP连接建立之后,如果较长的时间内未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如果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存在,移动终端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第一TCP连接,然后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其中,预定时间间隔可以由移动终端的时钟触发,预定时间间隔也可以为10分钟至15分钟。由此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在休眠状态时的能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具体地,当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不稳定或中断例如处于地下室、电梯等时,在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
步骤S202,当服务器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时,根据身份信息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向移动终端发送消息标识位,其中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服务器返回消息标识位之前,第一TCP连接处于阻塞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标识位由单字节表示。应当理解,还可用双字节等其他形式表示消息标识位。
步骤S203,在移动终端接收到消息标识位之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其中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
步骤S204,服务器通过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步骤S205,移动终端通过第二TCP连接发送消息获取请求,其中,服务器在接收到消息获取请求之后,通过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移动终端通过第二TCP连接发送消息获取请求,服务器在接收到消息获取请求之后通过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由于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加密连接,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301,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将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具体地,第一TCP连接可以为普通未加密的TCP连接,移动终端通过第一TCP连接发送的身份信息是移动终端的唯一标识,服务器根据该身份信息确定信息所发往的移动终端。
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建立之后,服务器(例如运营商)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无数据传送,为了维持此连接,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是服务器首先发送小数据,然后等待预定时间如30s,服务器判断是否有数据返回,如无数据返回则认为连接断开,再进行重建。这种方法往往比较费电,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并重建第一TCP连接。具体地,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TCP连接建立之后,如果较长的时间内未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如果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存在,移动终端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第一TCP连接,然后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其中,预定时间间隔可以由移动终端的时钟触发,预定时间间隔也可以为10分钟至15分钟。由此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在休眠状态时的能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具体地,当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不稳定或中断例如处于地下室、电梯等时,在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
步骤S302,当服务器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时,根据身份信息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向移动终端发送消息标识位,其中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服务器返回消息标识位之前,第一TCP连接处于阻塞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标识位由单字节表示。应当理解,还可用双字节等其他形式表示消息标识位。
步骤S303,在移动终端接收到消息标识位之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其中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
步骤S304,服务器通过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步骤S305,移动终端通过第二TCP连接发送消息获取请求,其中,服务器在接收到消息获取请求之后,通过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步骤S306,在移动终端接收到消息之后,通过第二TCP连接向服务器返回确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通过第二TCP连接向服务器返回确认,服务器可以获取反馈信息以确认消息传输。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401,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将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具体地,第一TCP连接可以为普通未加密的TCP连接,移动终端通过第一TCP连接发送的身份信息是移动终端的唯一标识,服务器根据该身份信息确定信息所发往的移动终端。
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建立之后,服务器(例如运营商)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无数据传送,为了维持此连接,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是服务器首先发送小数据,然后等待预定时间如30s,服务器判断是否有数据返回,如无数据返回则认为连接断开,再进行重建。这种方法往往比较费电,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并重建第一TCP连接。具体地,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TCP连接建立之后,如果较长的时间内未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如果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存在,移动终端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第一TCP连接,然后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其中,预定时间间隔可以由移动终端的时钟触发,预定时间间隔也可以为10分钟至15分钟。由此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在休眠状态时的能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具体地,当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不稳定或中断例如处于地下室、电梯等时,在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
步骤S402,当服务器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时,根据身份信息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向移动终端发送消息标识位,其中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服务器返回消息标识位之前,第一TCP连接处于阻塞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标识位由单字节表示。应当理解,还可用双字节等其他形式表示消息标识位。
步骤S403,在移动终端接收到消息标识位之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其中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
步骤S404,服务器通过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步骤S405,移动终端通过第二TCP连接发送消息获取请求,其中,服务器在接收到消息获取请求之后,通过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步骤S406,在移动终端接收到消息之后,通过第二TCP连接向服务器返回确认。
步骤S407,在服务器接收到确认之后,断开第二TCP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方法,在服务器接收到确认之后,断开第二TCP连接,释放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数据推送系统。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系统。
一种数据推送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移动终端用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之后,通过第一TCP连接将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用于当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时,根据身份信息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向移动终端发送消息标识位,其中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服务器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其中,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消息标识位之后,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其中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服务器通过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推送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系统包括移动终端100和服务器200。
具体地,移动终端100用于在移动终端100与服务器200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之后,通过第一TCP连接将移动终端100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200。更具体地,第一TCP连接可以为普通未加密的TCP连接,移动终端100通过第一TCP连接发送的身份信息是移动终端100的唯一标识,服务器200根据该身份信息确定信息所发往的移动终端100。
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建立之后,服务器(例如运营商)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无数据传送,为了维持此连接,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是服务器首先发送小数据,然后等待预定时间如30s,服务器判断是否有数据返回,如无数据返回则认为连接断开,再进行重建。这种方法往往比较费电,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并重建第一TCP连接。具体地,移动终端100与服务器200之间的第一TCP连接建立之后,如果较长的时间内未接收到服务器200的响应,如果移动终端100所属的网络存在,移动终端100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第一TCP连接,然后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其中,预定时间间隔可以由移动终端100的时钟触发,预定时间间隔也可以为10分钟至15分钟。由此可以降低移动终端100在休眠状态时的能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100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在移动终端100与服务器200之间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具体地,当移动终端100所属的网络不稳定或中断例如处于地下室、电梯等时,在移动终端100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
服务器200用于当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100时,根据身份信息并通过第一TCP连接向移动终端100发送消息标识位,其中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服务器200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100。其中,移动终端100在接收到消息标识位之后,移动终端100与服务器200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其中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服务器200通过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10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服务器200返回消息标识位之前,第一TCP连接处于阻塞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标识位由单字节表示。应当理解,还可用双字节等其他形式表示消息标识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推送系统,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在消息触发时建立第一TCP连接,当服务器有消息发送到移动终端时建立安全的第二TCP连接,服务器通过安全的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该系统实现消息触发和获取的分离,在消息触发时重建第一TCP连接时无需进行安全握手,一方面减少重建网络连接时的传输流量,另一方面减少移动终端在重建网络连接时进行解密、证书验证所消耗的能量,同时减少服务器的负载,耗时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还用于通过第二TCP连接发送消息获取请求,服务器200还用于在接收到消息获取请求之后,通过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100。由于第二TCP连接为安全加密的连接,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还用于在接收到消息之后,通过第二TCP连接向服务器200返回确认。由此服务器200可以获取反馈信息以确认消息传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200还用于在接收到确认之后,断开第二TCP连接。在服务器接收到确认之后,断开第二TCP连接,释放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又一方面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连接建立模块,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TCP连接;推送触发模块,推送触发模块用于通过第一TCP连接将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第一接收模块,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通过第一TCP连接发送的消息标识位,其中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服务器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其中,连接建立模块在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消息标识位之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连接建立模块10、推送触发模块20和第一接收模块30。
具体地,连接建立模块10用于建立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TCP连接。其中,连接建立模块10所建立的第一TCP连接可以为普通未加密的TCP连接。
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建立之后,服务器(例如运营商)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无数据传送,为了维持此连接,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是服务器首先发送小数据,然后等待预定时间如30s,服务器判断是否有数据返回,如无数据返回则认为连接断开,再进行重建。这种方法往往比较费电,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模块10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并重建第一TCP连接。具体地,连接建立模块10在建立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TCP连接建立之后,如果较长的时间内未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如果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存在,连接建立模块10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第一TCP连接,然后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其中,预定时间间隔可以由移动终端的时钟触发,预定时间间隔也可以为10分钟至15分钟。由此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在休眠状态时的能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模块10还用于在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具体地,当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不稳定或中断例如处于地下室、电梯等时,在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重新建立第一TCP连接。
推送触发模块20用于通过第一TCP将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其中,身份信息是移动终端的唯一标识,服务器根据该身份信息确定信息所发往的移动终端。
第一接收模块30用于接收服务器通过第一TCP连接发送的消息标识位,其中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服务器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其中,连接建立模块10在第一接收模块10接收到消息标识位之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服务器200返回消息标识位之前,第一TCP连接处于阻塞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标识位由单字节表示。应当理解,还可用双字节等其他形式表示消息标识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连接建立模块在消息触发时建立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TCP连接,当服务器有消息发送到建立安全的第二TCP连接,服务器通过安全的第二TCP连接将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实现消息触发和获取的分离,在消息触发时重建第一TCP连接时无需进行安全握手,可以减少重建网络连接时的传输流量,同时减少移动终端在重建网络连接时进行解密、证书验证所消耗的能量,且减少服务器的负载,耗时短。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连接建立模块10、推送触发模块20、第一接收模块30、发送模块40和第二接收模块50。
具体地,连接建立模块10用于建立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TCP连接。推送触发模块20用于通过第一TCP将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第一接收模块30用于接收服务器通过第一TCP连接发送的消息标识位,其中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服务器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移动终端,其中,连接建立模块10在第一接收模块10接收到消息标识位之后,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发送模块40用于通过第二TCP连接向服务器发送消息获取请求。第二接收模块50用于接收服务器根据消息获取请求通过第二TCP连接发送的消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发送模块40还用于在接收到消息之后,通过第二TCP连接向服务器返回确认。由此服务器可以获取反馈信息以确认消息传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安全且加密的第二TCP连接与服务器通信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电子书等具有各种操作系统的硬件设备。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9)

1.一种数据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TCP连接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当所述服务器有消息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时,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一TCP连接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消息标识位,其中所述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消息标识位之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其中所述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以及
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二TCP连接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步骤: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二TCP连接发送消息获取请求,
其中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消息获取请求之后,通过所述第二TCP连接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步骤:
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消息之后,通过所述第二TCP连接向所述服务器返回确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步骤:
在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确认之后,断开所述第二TCP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务器返回所述消息标识位之前,所述第一TCP连接处于阻塞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并重建所述第一TCP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由所述移动终端的硬件时钟触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为10分钟至15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之间重新建立所述第一TCP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标识位由单字节表示。
11.一种数据推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和服务器,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连接之后,通过所述第一TCP连接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当有消息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时,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一TCP连接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消息标识位,其中所述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标识位之后,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其中所述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二TCP连接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TCP连接发送消息获取请求,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消息获取请求之后,通过所述第二TCP连接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消息之后,通过所述第二TCP连接向所述服务器返回确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确认之后,断开所述第二TCP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务器返回所述消息标识位之前,所述第一TCP连接处于阻塞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并重建所述第一TCP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由所述移动终端的硬件时钟触发。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为10分钟至15分钟。
19.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之间重新建立所述第一TCP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标识位由单字节表示。
2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建立模块,所述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TCP连接;
推送触发模块,所述推送触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TCP连接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及
第一接收模块,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TCP连接发送的消息标识位,其中所述消息标识位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是否有消息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模块在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消息标识位之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连接,所述第二TCP连接为安全的TCP连接,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器通过第二TCP连接发送的所述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TCP连接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消息获取请求;以及
第二接收模块,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消息获取请求通过所述第二TCP连接发送的消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消息之后,通过所述第二TCP连接向所述服务器返回确认。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务器返回所述消息标识位之前,所述第一TCP连接处于阻塞状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建立模块还用于以预定时间间隔主动断开并重建所述第一TCP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由所述移动终端的硬件时钟触发。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为10分钟至15分钟。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建立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所属的网络中断并恢复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之间重新建立所述第一TCP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标识位由单字节表示。
CN201210091966.1A 2012-03-30 2012-03-30 数据推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3369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1966.1A CN103369005B (zh) 2012-03-30 2012-03-30 数据推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1966.1A CN103369005B (zh) 2012-03-30 2012-03-30 数据推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9005A CN103369005A (zh) 2013-10-23
CN103369005B true CN103369005B (zh) 2016-12-14

Family

ID=49369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1966.1A Active CN103369005B (zh) 2012-03-30 2012-03-30 数据推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690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1541B (zh) * 2014-12-05 2018-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服务器和用户设备
CN107645517B (zh) * 2016-07-20 2021-04-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9428915B (zh) * 2017-08-25 2021-06-29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获取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43286A2 (en) * 2001-11-13 2003-05-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Wireless messaging services using publish/subscribe systems
CN1585371A (zh) * 2004-05-25 2005-02-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从信息服务器向移动终端推送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01547214A (zh) * 2008-03-25 2009-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推送企业内部数据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CN101572725A (zh) * 2009-05-11 2009-11-04 卓望数码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向移动终端推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43286A2 (en) * 2001-11-13 2003-05-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Wireless messaging services using publish/subscribe systems
CN1585371A (zh) * 2004-05-25 2005-02-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从信息服务器向移动终端推送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01547214A (zh) * 2008-03-25 2009-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推送企业内部数据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CN101572725A (zh) * 2009-05-11 2009-11-04 卓望数码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向移动终端推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9005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7604B (zh) 一种传输文件的方法及系统
US9546870B2 (en) Dynamic route mapping between mobile devices
CN103369005B (zh) 数据推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EP3886366A1 (en) Ipsec accele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4935641A (zh) 一种加速文件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12266B (zh) 终端的多系统实现wifi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70339A (zh) 一种tcp连接断线重连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020505B (zh) 基于指纹认证的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管理方法
CN108306815A (zh) 一种获取消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647395A (zh) 一种分流网络游戏服务器人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368814B (zh) 数据推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9728932A (zh) Sdn的设置方法、控制器、交换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681737A (zh) 基于考场的移动指挥平台及其监控方法
CN107306289B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设备
CN109151790B (zh) 一种基于网络安全的蓝牙设备连接方法及其系统
CN107104964B (zh) 一种网络安全终端及使用方法
CN102035739B (zh) 接口地址的通告方法、装置和路由设备
CN106101081B (zh) 语音加密方法、装置、终端、密钥管理平台和系统
CN104980483A (zh)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服务器以及数据转移系统
JP2014154092A (ja) 充電スタン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3563305A (zh) 提供推送服务以减小网络负载的系统和方法
CN111862398A (zh) 服务提供终端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625017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KR20080094349A (ko) 네트워크 접속을 위한 상태 검사 방법 및 그 단말기
CN104105125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