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8843A - 受保护标签交换路径快速重路由的oam标签交换路径 - Google Patents

受保护标签交换路径快速重路由的oam标签交换路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8843A
CN103368843A CN2012105463814A CN201210546381A CN103368843A CN 103368843 A CN103368843 A CN 103368843A CN 2012105463814 A CN2012105463814 A CN 2012105463814A CN 201210546381 A CN201210546381 A CN 201210546381A CN 103368843 A CN103368843 A CN 103368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label switched
message
switched path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463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8843B (zh
Inventor
桑托什·帕拉加蒂·科特拉巴萨帕
维卡斯·海吉
普拉尚特·辛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gle Network
Juniper Net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Jungle Networ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gle Network filed Critical Jungle Network
Publication of CN103368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8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8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88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34Signalling channel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 H04L41/344Out-of-band transf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受保护标签交换路径快速重路由的OAM标签交换路径。响应于接收用于沿着将数据流量从入口网络装置运送到出口网络装置的第一标签交换路径(LSP)的主路径预留带宽的应答消息,本地修复点(PLR)网络装置沿着主路径的子集建立从PLR到合并点(MP)网络装置的第二LSP。第二LSP专用于运送验证主路径的子集连通性的操作、管理和维持(OAM)消息,且并不用于发送数据流量。PLR将用于验证沿着主路径的子集的至少一个受保护的源的连通性的OAM消息发送到沿着第二LSP的下一跃点,其中通过与第二LSP相关联的第二标签来封装OAM消息。

Description

受保护标签交换路径快速重路由的OAM标签交换路径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3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3/431,717号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包的计算机网络,更具体地,涉及在计算机网络内转发包。 
背景技术
网络内路由装置(通常称为路由器)维持描述通过网络的可用路由的路由信息。一旦接收到输入包,路由器就检查包内信息且根据路由信息来转发包。为了维持网络的精确表示,路由器根据一个或多个已定义路由协议(诸如边界网关协议(BGP))来交换路由信息。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为用于互联网协议(IP)网络内工程流量模式的机制。通过使用MPLS,源装置可请求通过网络的路径,即,标签交换路径(LSP)。LSP定义用于将MPLS包从源装置运送到目标装置的通过网络的独立路径。与特定LSP相关联的短标签被粘贴到经由LSP通过网络的包。沿着路径的路由器合作执行MPLS操作,以沿着所建立路径转发MPLS包。LSP可被用于包括带宽管理和服务质量(QoS)的各种流量工程目的。包可为格式化的数据集。 
对于建立LSP存在各种协议。例如,一个这样的协议为标签分配协议(LDP)。另一个类型的协议为源预留协议,诸如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源预留协议(RSVP-TE)。RSVP-TE使用约束信息,诸如带宽可用性,以计算路径且在网络内沿着路径建立LSP。RSVP-TE可使用由链路状态内部路由协议(诸如中间系统-中间系统(ISIS)协议或者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累积的带宽可用性信息。 
LSP的头端路由器通常被称为入口路由器,而在LSP尾端处的路由器通常被称为出口路由器。入口和出口路由器以及沿着LSP支持MPLS的中间路由器被统称为标签交换路由器(LSR)。沿着LSP转发的包集被称为转发等价类(FEC)。对于每个LSP可能存在多个FEC,但对于任何给定FEC可能只有一个活动LSP。通常,FEC定义包括LSP目的地的IP地址,例如指派给LSP出口路由器的IP地址。入口标签边缘路由器(LER)使用从出口LER传播的路由信息,来判定LSP、为LSP指派标签且将标签粘贴到FEC的每个包。LSR使用MPLS协议来接收来自下游LSR的MPLS标签映射且将MPLS标签映射通知给上游LSR。当LSR从上游路由器接收MPLS包时,它根据在其转发表中的信息来交换MPLS标签且将包转发到适当的下游LSR或者LER。出口LER将标签从包去除且根据基于非标签的包转发技术将包转发到其目的地。 
一般地,沿着LSP的每个路由器维持使FEC与输入标签和输出标签相关联的上下文。以此方式,当LSR接收带标签的包时,LSR可通过在上下文中进行查找将该标签(即,输入标签)与输出标签交换。LSR然后可沿着LSP将包转发到下一LSR或者LER。沿着LSP的下一路由器通常被称为下游路由器或者下一跃点(跳,hop)。 
在一些情况下,沿着LSP的节点或者链路可能不再为可用。例如,沿着LSP的链路或者节点可能经历故障事件,诸如当路由器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出现故障或者由用户(诸如网络操作者)终止路由器时。在这些情况下,当LSP将沿着遍历不可用链路或者节点的路径被显式路由时,新LSP的发信将出现故障。沿着新LSP的路径的LSR将检测故障链路或者节点,且可发送错误消息,该错误消息指示无法根据要求建立新LSP。 
网络上两个装置之间的连接一般被称为链路。不同自治系统的装置之间的连接被称为外部链路,而同一自治系统内装置之间的连接被称为内部链路。包括互联网的许多常规计算机网络被设计为在单个链路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动态重路由数据包。一旦链路出现故障,路由器就将新连通性信息传送给相邻装置,使得每个装置更新其本地路由表。链路可出现故障原因 很多,诸如装置之间的物理基础设施出现故障或者与链路连接的装置出现故障。 
当网络中链路或者路由器出现故障时,响应于由网络中节点和/或链路故障引起的拓扑变化,使用传统链路状态协议(诸如OSPF和/或IS-IS)的路由器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修改(adapt)它们的转发表。修改转发表的处理被称为收敛。因为每个节点必须更新其网络拓扑且执行最短路径算法以对于已更新网络拓扑内每个目的地计算下一跃点,所以发生该时间延迟。直到重新计算下一跃点,才可丢弃发往故障链路的流量。一些部署对于网络中故障检测和恢复需要差不多500毫秒到几秒。这些大收敛时间可能对往往依赖于RSVP-TE且对流量损失极其敏感的应用(诸如互联网语音协议(VoIP)和多媒体应用)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源预留协议(诸如RSVP-TE)可被用于通过网络的流量工程路径,用于发送与这些类型的流量损失敏感应用相关联的网络流量。 
发明内容
一般地,本发明描述在沿着入口网络装置和出口网络装置之间的主路径的源出现故障情况下使网络数据流量从在主路径上运送数据流量的主标签交换路径(LSP)立即触发重路由到备用路径的技术。例如,该技术利用专用于沿着主路径在本地修复点(PLR)网络装置和合并点(MP)网络装置之间交换的操作、管理和维持(OAM)通信的LSP,来监控和检测PLR和MP之间主路径的存活状态。专用OAM LSP运送OAM通信,有别于主LSP,且不运送数据流量。 
一旦检测到建立主LSP,PLR就可动态创建PLR和MP之间的专用OAM LSP以监控PLR和MP之间的路径。当PLR对主LSP提供节点或者链路保护时,PLR可创建专用OAM LSP。用于发信LSP的协议(诸如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源预留协议(RSVP-TE))可如本文中描述被扩展为允许与一个或多个主LSP相关联的OAM LSP的动态发信,以在沿着主路径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协助快速重路由数据流量。例如,PLR可检验包括在PLR正在保护的每个数据LSP设置期间接收的RSVP-TE RESV消息内包含的记录路由对象(RRO)。基于RRO,PLR可识别从PLR到MP的主 路径且自动建立沿着主路径的新OAM LSP,该新OAM LSP将监控主路径,或者沿着主路径将新数据LSP映射到现有OAM LSP。PLR可维持受保护数据LSP到OAM LSP的映射。当OAM LSP报告由于沿着PLR和MP之间的主路径的链路或者节点出现故障,沿着主路径存活状态为不可用时,PLR的数据平面可迅速且自动将链接到OAM LSP的数据LSP全部重路由到适当的保护LSP。 
在一些实例中,网络管理员可将OAM LSP静态配置为专用OAMLSP,而不是一旦接收到用于受保护数据LSP的RESV消息,网络装置就自动且动态建立OAM LSP。例如,当无环替代(LFA)被用于快速重路由时,可使用静态OAM LSP。作为另一个实例,当利用本文中描述用于动态创建OAM LSP的功能不能激活在网络装置上执行的RSVP-TE时,管理员可配置静态OAM LSP。本发明的技术可提供一个或多个优点。例如,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允许在故障时间之后可能小于50毫秒内将数据流量重路由到备用保护LSP上。该技术允许PLR监控和检测PLR和MP之间活动路径的存活状态,而不是仅仅监控MP的操作状态。因此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导致在PLR未另通知故障情况下的故障检测。通过将故障恢复时间减少到可小于50ms,与常规部署相比,该技术可更好地满足互联网语音协议(VoIP)、多媒体以及对包丢失敏感的其他应用。 
在一个示例方面中,一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利用第一网络装置接收用于沿着将数据流量从入口网络装置运送到出口网络装置的第一LSP的主路径预留带宽的应答消息,沿着主路径的子集建立从第一网络装置到第二网络装置的第二LSP,其中第一网络装置包括沿着主路径的本地修复点,第二网络装置包括用于将来自保护LSP的重路由数据流量沿着主路径合并(merge)回第一LSP上的合并点,其中第二LSP专用于运送用于验证主路径的子集的连通性的OAM消息。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在第一网络装置处接收的数据流量转发到沿着主路径的下一跃点,其中利用与第一LSP相关联的第一标签来封装该转发数据流量;以及利用第一网络装置将OAM消息输出到沿着第二LSP的下一跃点以验证沿着主路径的 子集的至少一个受保护的源的连通性,其中利用与第二LSP相关联的第二标签来封装OAM消息。 
在另一个示例方面中,一种网络装置包括:基于硬件的处理器;在基于硬件的处理器上执行的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源预留协议(RSVP-TE)模块,其中,响应于利用第一网络装置接收用于沿着将数据流量从入口网络装置运送到出口网络装置的第一标签交换路径(LSP)的主路径预留带宽的应答消息,RSVP-TE模块被配置为沿着主路径的子集建立从第一网络装置到第二网络装置的第二LSP,其中第一网络装置包括沿着主路径的本地修复点,第二网络装置包括用于将来自保护LSP的重路由数据流量沿着主路径合并回第一LSP上的合并点,其中第二LSP专用于运送用于验证主路径的子集的连通性的操作、管理和维持(OAM)消息;转发部件,被配置为将在第一网络装置处接收的数据流量转发到沿着主路径的下一跃点,其中利用与第一LSP相关联的第一标签来封装该转发数据流量;以及OAM模块,被配置为产生OAM消息,其中转发部件被配置为将OAM消息输出到沿着第二LSP的下一跃点以验证沿着主路径的子集的至少一个受保护的源的连通性,其中转发部件利用与第二LSP相关联的第二标签来封装OAM消息。 
在又一示例方面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这些指令用于促使可编程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响应于利用第一网络装置接收用于沿着将数据流量从入口网络装置运送到出口网络装置的第一LSP的主路径预留带宽的应答消息,沿着主路径的子集建立从第一网络装置到第二网络装置的第二LSP,其中第一网络装置包括沿着主路径的本地修复点,第二网络装置包括用于将来自保护LSP的重路由数据流量沿着主路径合并回第一LSP上的合并点,其中第二LSP专用于运送用于验证主路径的子集的连通性的OAM消息。这些指令还包括用于将在第一网络装置处接收的数据流量转发到沿着主路径的下一跃点的指令,其中利用与第一LSP相关联的第一标签来封装转发数据流量,且将OAM消息输出到沿着第二LSP的下一跃点以验证沿着主路径的子集的至少一个受保护的源的连通性,其中利用与第二LSP相关联的第二标签来封装OAM消息。 
一个或多个实例的细节将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阐述。根据描述和附图以及权利要求,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技术的示例系统的框图,其中路由器被配置为转发网络流量。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技术的网络装置的示例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3至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技术的网络装置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技术的示例系统10的框图,其中网络14的网络装置12A至12F(“网络装置12”)被配置为转发网络流量(例如,网络包)。在图1所示实例中,网络装置12A和12E为网络14的边缘装置。在一些实例中,网络14可由网络服务供应商管理,且为客户网络19A至19C(“客户网络19”)提供连通性(connectivity)。边缘网络装置12A和12E经由接入链路耦接至客户网络19的客户边缘(CE)网络装置18A至18C(“CE网络装置18”)。边缘网络装置12A和12E与CE网络装置18通信以使客户网络19接入网络14。网络装置12和CE网络装置18可为路由器、包括路由功能的装置或者其他类型的网络装置。 
客户网络19中的每个可为企业站点网络。客户网络19中每个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装置(未示出),诸如个人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掌上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打印机或者其他装置。网络14可为耦接至由其他服务供应商管理的一个或多个网络的服务供应商网络,且因此可形成大型公共网络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例如互联网。客户网络19可表示互联网的边缘网络。服务供应商可使客户网络19内的计算装置经由网络14接入互联网,网络14允许客户网络19中一个内的计算装置与互联网或者客户网络19中其他另一个内的计算装置通信。图1可为网络14的简化图。网络14可包括各种其他网络装置(未示出),诸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且可连接至其他网络。 
在本实例中,网络装置12A至12F通过耦接至网络装置12A至12F的物理链路15A至15F(“链路15”)诸如通过接口端口(未示出)而彼此连接。物理链路15可为物理介质,诸如铜线、同轴电缆、大量不同光纤线路中任何一个或者无线连接。此外,网络装置可定义“虚拟”或者“逻辑”链路,且将虚拟链路映射到物理链路。网络装置12还可包括接口端口16(未示出),每个接口端口可与不同的标识符(诸如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关联。 
为了维持网络14的精确表示,网络装置12根据一个或多个已定义协议(诸如边界网络协议(BGP))使用控制平面发信来交换路由信息。当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使用BGP来交换信息时,该协议被称为外部BGP(EBGP)。当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使用BGP来交换路由信息时,该协议被称为内部BGP(IBGP)。用于交换路由信息的另一个示例协议为中间系统至中间系统协议(ISIS),中间系统至中间系统协议(ISIS)为用于在自治系统内通信链路状态信息的IP网络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内部路由协议的其他实例包括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和路由信息协议(RIP)。 
当网络装置12中两个开始连接时,路由器通常交换它们的路由信息。当网络拓扑变化时,网络装置12发送控制消息以增量更新路由信息。例如,网络装置12可发送更新路由协议消息,以通知新的可用路由且退出不再可用的路由。网络装置12可维持以一个或多个路由表或者其他数据结构的形式的路由信息。路由表的形式和内容取决于由网络装置12实现的路由算法。此外,如下文中更详细描述,网络装置12根据路由信息来产生并维持转发信息。转发信息使网络路由与特定转发下一跃点以及网络装置12的相应接口端口相关联。因此,转发信息可被视为包括在路由信息内的信息子集。产生转发信息的处理一般被称为路由解析。 
在图1实例中,网络装置12可沿着从网络装置12A到网络装置12B、到网络装置12C、到网络装置12D、到网络装置12E的路径建立入口网络装置12A和出口网络装置12E之间的主标签交换路径(LSP)20。例如,网络装置12A可作为入口路由器操作,以例如使用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源预留协议(RSVP-TE)来发起显式路由LSP20的建立。作为一个实例, 网络装置12A可建立LSP20,以将第二层(L2)通信以在入口网络装置12A处进入LSP20且在出口网络装置12E处退出LSP的形式从客户网络19A运送到客户网络19B、19C。 
在一个实例中,为了发起LSP20设置,网络装置12A可产生RSVP-TEPATH消息,RSVP-TE PATH消息指定用于在PATH消息的显式路由对象(ERO)中所需显式路由LSP20的路径。PATH消息为请求在所指定路径上预留的源的源请求消息。在本实例中,网络装置12A选择沿着从网络装置12A到网络装置12B(经由链路15A)、到网络装置12C(经由链路15B)、到网络装置12D(经由链路15C)、到网络装置12E(经由链路15D)的路径的LSP20显式路由,其中网络装置12E将为LSP20的出口。因此,由网络装置12A发送的PATH消息的ERO可指定[12A、12B、12C、12D、12E],或者更具体地,由与每个网络装置12的接口端口相关联的IP地址组成的子对象。作为LSP20的入口路由器,网络装置12A也可在PATH消息内指定网络装置12A是否期望MPLS快速重路由链路保护、节点保护或者兼而有之。网络装置12A经由链路15A将PATH消息发送到网络装置12B。 
在从网络装置12D接收到PATH消息之后,出口网络装置12E发送RESV消息,该RESV消息包括沿着从网络装置12E到网络装置12A的反向路径的RRO,其中RRO指定[12E、12D、12C、12B、12A]。在PATH消息指定网络装置12A期望MPLS快速重路由链路保护和/或节点保护的情况下,网络装置12B可作为本地修复点(PLR)操作,用于保护网络装置12C或者链路15B或者15C。当网络装置12B从网络装置12C接收到RESV消息时,网络装置12B可发起建立保护LSP17,以提供FRR保护。 
在图1的实例中,网络装置12B判定网络装置12B具有到网络装置12D的可选路径,该可选路径将避开网络装置12C或者链路15B或者15C,且通过网络装置12B、12F和12D发信MPLS快速重路由保护LSP17。因为网络装置12D为LSP17和20提供合并点,所以网络装置12D在此背景下可被称为合并点网络装置12D。保护LSP17是为链路15B和15C提供链路保护且为网络装置12C提供节点保护的LSP,使得如果链路15B 和15C或者网络装置12C中任何一个出现故障,那么网络装置12B可使网络流量从主LSP20遂穿保护LSP17。网络装置12B可根据MPLS快速重路由技术来建立保护LSP17,诸如在P.Pan的用于LSP隧道的RSVP-TE快速重路由扩展,2005年5月网络工作组RFC4090(P.Pan,Fast RerouteExtensions to RSVP-TE for LSP Tunnels,Network Working Group RFC4090,May2005)中描述的那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在一些实例中,保护LSP17可以是为多个LSP提供保护的旁通隧道(提供一对多快速重路由保护)。在其他实例中,保护LSP17可以是只保护数据LSP20的备用LSP(提供一对一快速重路由保护)。一般地,术语“保护LSP”在本文中可被用于是指在任一个情况下的LSP的使用途。 
例如,作为保护LSP17的本地修复点(PLR)和入口,网络装置12B可建立保护LSP17,以保护主LSP20以及至少遍历网络装置12B和网络装置12D且不遍历链路15E和15F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现有LSP。在建立保护LSP17时,网络装置12B可发送PATH消息,该PATH消息包括ERO[12B、12F、12D]。网络装置12D从网络装置12C接收PATH消息,且通过发送RESV消息来作出响应,该RESV消息包括沿着反向路径的RRO[12D、12F、12B]。在网络装置12B完成建立保护LSP17之后,网络装置12B维持在网络装置12B的数据平面中的转发信息,如果链路15B、链路15C或者网络装置12C故障,那么该转发信息允许网络装置12B通过保护LSP17发送流量。例如,参见由美国专利第8,077,726号说明的技术,题目“对于共享单一接口的多标签交换路径的快速重路由(Fast Reroute forMultiple Label Switched Paths Sharing a Single Interface)”,2011年12月13日发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在一些方面中,在由保护LSP17保护的任何现有LSP不存在时,保护LSP17可存在。作为一个实例,网络装置12B可被配置为在使用保护LSP17拆卸最后的受保护的LPS之后一段时间内不拆卸保护LSP17,使得如果在该一段时间内建立另一个LSP且这个其他LSP将期望通过保护LSP17的保护,那么无需再重新建立保护LSP17。在至少配置的该一段时间内,保护LSP17可存在,而无需也同时存在相关联的受保护LSP。 
在本文中描述的RSVP-TE扩展不存在时,如果PLR网络装置12B和合并点网络装置12D之间的链路或者节点出现故障,那么OAM机制(诸如双向转发检测(BFD))可在网络装置12B和网络装置12D之间运行,但在出现故障之后,可经由通过网络装置12F的替代网络装置发送包,在该情况下,网络装置12B将继续被告知网络装置12D为可用,而无需被通知沿着通过网络装置12C的主路径的故障。 
本发明的技术允许网络装置12B建立专用于沿着主路径的本地修复点(PLR)网络装置和合并点(MP)网络装置之间交换的操作、管理和维持(OAM)协议通信的标签交换路径(LSP),以监控和检测PLR和MP之间主路径的存活状态。专用OAM LSP有别于主LSP,且不运送数据流量,只运送OAM通信。 
一旦检测到建立主LSP20,PLR网络装置12B就可动态创建PLR网络装置12B和MP网络装置12D之间的专用OAM LSP22,以监控PLR网络装置12B和MP网络装置12D之间的路径。当PLR对主LSP提供节点或者链路保护时,可创建专用OAM LSP22。用于发信LSP的协议(诸如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源预留协议(RSVP-TE))可如本文中描述被扩展为允许与一个或多个主LSP相关联的OAM LSP的动态发信,以在沿着主路径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协助快速重路由数据流量。例如,PLR网络装置12B可检验包含在对于PLR网络装置12B正在保护的每个数据LSP所接收的RSVP-TE RESV消息内的记录路由对象(RRO)。基于RRO,PLR网络装置12B可识别从PLR网络装置12B到MP的主路径且建立沿着主路径的新OAM LSP22,新OAM LSP22将监控主路径,或者将新建立的数据LSP映射到沿着主路径的现有OAM LSP22。PLR网络装置12B可维持受保护数据LSP到OAM LSP22的映射。 
随后,当受保护的源(诸如链路15B、链路15C或者网络装置12C)变为无效(不能生效)时,在OAM LSP22上运行的OAM机制检测到故障链路,且告知PLR网络装置12B主LSP20非有效。当PLR网络装置12B的OAM模块报告由于沿着PLR网络装置12B和MP网络装置12D之间的主路径的链路或者节点出现故障,OAM LSP22的存活状态为不可 用时,PLR网络装置12B的数据平面可自动将链接到OAM LSP的全部数据LSP重路由到适当的备用数据LSP。例如,PLR12B然后可迅速将链接到OAM LSP20的全部数据LSP重路由到它们各自的保护LSP,诸如保护LSP17。例如,PLR12B开始将数据流量从主LSP20转发到保护LSP17。这可提供从故障主路径到备用路径的更快速数据流量重路由,诸如在故障发生之后小于50ms内。这可减少包丢失且改善用户体验。 
可在OAM LSP22上运行的示例OAM机制或者协议可包括LSP查验、路由跟踪、MPLS双向转发检测(BFD)、MPLS传送应用(MPLS-TP)连续性检查和主动连通性验证、MPLS-TP锁定指示和环回功能、MPLS-TP故障管理以及其他OAM机制。可在OAM LSP22上使用的几个示例OAM机制在以下文献中描述,每个文献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R.Aggarwal的“对于MPLS标签交换路径(LSP)的双向转发检测(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BFD)for MPLS Label Switched Paths(LSPs))”,IETF RFC5884,2010年6月;K.Kompella的“检测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数据平面故障(Detect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ed(MPLS)Data Plane Failures)”,网络工作组RFC4379,2006年2月;N.Bahadur的“用于在MPLS隧道上执行标签交换路径查验(LSP查验)的机制(Mechanism for Performing Label Switched Path Ping(LSP Ping)overMPLS Tunnels)”,IETF RFC6424,2011年11月;E.Gray的“MPLS按需连通性验证和路由跟踪(MPLS On-Demand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 andRoute Tracing)”,IETF RFC6426,2011年11月;G.Swallow的“MPLS故障管理操作、管理和维持(OAM)(MPLS Fault Management Op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 Maintenance(OAM))”,RFC6427,2011年11月;以及T.Nadeau“对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的操作、管理和维持(OAM)要求(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OAM)Requirements for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ed(MPLS)Networks)”,网络工作组RFC4377,006年2月。 
例如,在MPLS-TP锁定指示和环回功能的情况下,管理员可在OAMLSP22上设定锁定管理状态,使得只有测试流量以及(如果有)对于OAM LSP22的OAM流量可被映射到OAM LSP22上。以此方式,OAM LSP22可被专用于OAM目的,且将不运送数据流量。环回功能允许操作者将传送路径上的特定节点设定为环回模式,使得它返回所有接收数据。更多细节可在S.Boutros的“MPLS传送应用锁定指示和环回功能(MPLSTransport Profile Lock Instruct and Loopback Functions)”,IETF RFC6435,2011年11月中找到,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OAM LSP22可被用于发送一个或多个MPLS故障管理消息。 
在这些以及其他实例中,网络装置12B可经由OAM LSP22发送MPLS-TP连续性检查(CC)消息,MPLS-TP连续性检查(CC)消息可由通用关联信道标签预判定的BFD控制包组成。在又一实例中,网络装置12B可在OAM LSP22上发送MPLS-TP连通性验证(CV)消息,MPLS-TP连通性验证(CV)消息可由关联信道标头(ACH)预判定且由源维持实体组端点标识符(MEP-ID)类型-长度-值(TLV)添加的BFD控制包组成。更多细节可在D.Allan的“用于MPLS传送应用的主动连通性验证、连续性检查和远程缺陷指示”,IETF RFC6428,2011年11月中找到,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虽然就单一OAM LSP22而言举例描述,但是网络14可包括与不同PLR-MP对相关联且与各种受保护数据LSP相关联的多个OAM LSP。在一些实例中,网络管理员可将OAM LSP22静态配置为专用OAM LSP,而不是一旦接收到用于受保护数据LSP的RESV消息,网络装置12B就动态配置OAM LSP22。例如,当无环替代(LFA)被用于快速重路由时,可使用静态OAM LSP。作为另一个实例,当利用本文中描述用于动态创建OAM LSP的功能不能激活在网络装置上执行的RSVP-TE时,管理员可配置静态OAM LSP。 
例如,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允许在出现故障之后小于50毫秒内将数据流量重路由到保护LSP上。该技术允许PLR监控和检测PLR和MP之间活动路径的存活状态,而不是只监控MP的操作状态。因此,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导致在PLR未另通知故障情况下的故障检测。 
例如,在MPLS中,连接至相距多于一个跃点的MP的PLR可使用多跃点双向转发检测(BFD)。多跃点BFD不监控数据路径,而是监控邻居。在PLR和MP之间的等价多路径(ECMP)路径的情况下,即使链路中一个出现故障,BFD也将保持可用。如果PLR具有到MP的多个IP路径,那么实现小于50毫秒的重路由时间可能很难,这是因为即使主路径出现故障,BFD也将在可选路径上保持可用。在本发明的技术不存在时,内部网络协议(IGP)BFD的使用可能无法触发快速重路由以将流量分流到备用路径。为了补救在这些情况下的这个问题,PLR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建立在ECMP路径中主路径上建立的OAM LSP,且PLR可使用OAMLSP来检测ECMP链路故障且将故障报告给将数据流量快速重路由到备用路径上的数据平面,该备用路径避开在主路径上的故障源。 
当PLR直接连接至MP时,本发明的技术可以有用,其中在未编号链路的情况下,尽管直接连接,PLR也可具有两个ECMP下一跃点以到达MP。即使对于配置为P2P/P2MP链路的以太网链路,情况也可以是如此。在本发明的技术不存在时,即使链路中一个出现故障,IGP BFD可在ECMP下一跃点上保持可用,这可使得在小于50ms内恢复很难。同样情况可适用于依赖于BFD来检测链路故障的路由协议和无环替代(LFA)。在这些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技术在ECMP链路的主链路上建立的OAMLSP可允许PLR(这里,网络装置12B)检测ECMP链路故障,且将故障报告给快速重路由到备用路径上的数据平面。以此方式,PLR可检测在PLR未另通知故障情况下的故障。通过将从故障恢复的时间减少为可能小于50ms,与常规部署相比,该技术可更好地满足互联网语音协议(VoIP)、多媒体以及对包丢失敏感的其他应用。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技术的网络装置的示例实施方式的框图。一般地,网络装置100可以与在先前图中所示的网络装置、路由器或者节点中任何一个基本相似的方式操作。例如,网络装置100可为PLR,诸如图1的网络装置12B。在图2实例中,网络装置100包括控制单元102,该控制单元102包括耦接至转发部件105的路由部件104。网络装置100包括接口卡106A至106N(“IFC106”),接口卡106A至106N经由入站 链路107A至107N(“入站链路107”)接收包且经由出站链路108A至108N(“出站链路108”)发送包。IFC106可经由许多接口端口(未示出)耦接至链路107、108。 
路由部件104作为网络装置100的控制平面来操作且包括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对于许多并发进程的执行提供多任务操作环境。路由部件104对于用于执行路由进程的路由协议提供操作环境。路由部件104负责维持路由信息库(RIB)110,以反映网络以及连接至网络的其他网络实体的当前拓扑。特别是,路由部件104周期性地更新RIB110,以准确反映网络以及其他实体的拓扑。RIB110可描述网络装置100常驻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且也可包括通过计算机网络中共享树的路由。RIB110描述计算机网络内的各种路由以及对于每个路由的适当下一跃点,即,沿着每个路由的相邻路由装置。 
根据RIB110,转发部件105维持转发信息库(FIB)114,转发信息库(FIB)114使网络目的地与特定下一跃点及其对应IFC106以及输出链路108的物理输出端口相关联。例如,路由部件104分析RIB110,且根据RIB110产生FIB114。路由部件104包括高级别控制平面路由协议116A至116N(“路由协议116”)。路由协议116可为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诸如基于硬件的处理器)上执行的软件进程。在图2实例中,协议116包括标签分配协议RSVP-TE1116A和标签分配协议(LDP)116D以及IS-IS116B、OSPF116C,用于与其他路由装置交换路由信息且用于更新RIB110。路由部件104可包括图2中未示出的其他路由协议,例如,诸如边界网关协议(BGP)。路由协议116与内核118交互,以基于由网络装置100接收的路由协议消息来更新RIB110。作为回应,内核118的路由模块112基于RIB110中表示的网络拓扑来产生转发信息。内核118然后对转发部件105编程,以将转发信息安装为FIB114。 
路由部件104也包括OAM协议118。在图2的实例中,OAM协议118包括BFD118A、跟踪路由118B、MPLS-TP连续性检查(CC)118C、MPLS-TP连通性验证(CV)和LSP查验118E。然而,在一些实例中,网络装置100可包括这些OAM协议118的子集,或者可另外地或可选地 包括未示出的不同OAM协议。另外地或可选地,网络装置100可使用本身可不被视为OAM协议的其他OAM机制或者技术,诸如锁定指示和环回功能的MPLS-TP机制、其他MPLS-TP机制以及其他OAM机制。 
转发部件105表示提供网络流量的高速转发的硬件和逻辑功能。转发部件105可包括利用FIB114编程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芯片的集合,FIB114将网络目的地和/或MPLS标签与特定下一跃点及对应输出接口端口映射。一般地,当网络装置100经由入站链路107中的一个接收包时,转发部件105基于包内的信息通过遍历FIB114来识别数据包的相关联的下一跃点。转发部件105根据FIB114在出站链路108中映射到对应下一跃点的一个出站链路上转发包。FIB114可为编程到专用转发芯片中的基数树、一系列表、复杂数据库、链路列表、基数树、数据库、平面文件或者各种其他数据结构。 
在图2实例中,控制单元102对于在控制单元102内执行的源预留协议模块116A(“RSVP-TE模块116A”)提供操作环境。RSVP-TE模块116A从其他路由装置接收源预留请求,且为RSVP-TE流量在出站链路108上预留所请求带宽。虽然引用RSVP-TE举例描述,但是本文中描述的原理可适用于扩展其他协议,诸如用于标签分配和/或流量工程的其他协议。 
如本文中描述,RSVP-TE模块116A已经被扩展为支持使用与MPLS快速重路由一起使用的专用OAM LSP。RSVP-TE模块116A可接收和发送用于建立LSP的RSVP-TE PATH和RESV消息。RSVP-TE模块116A将与LSP有关的数据存储RSVP-TE数据120中。根据本发明原理,RSVP-TE模块116A提供用于一旦检测到开始建立数据LSP,就自动建立专用OAM LSP,且自动使数据LSP与先前建立的专用OAM LSP相关联的发信机制。在某些实例中,可自动执行操作,即,无需系统管理员或者软件代理商进行干预。 
RSVP-TE模块116A可从网络装置12C接收RSVP-TE RESV消息,其中RESV消息是用于沿着主路径建立主数据LSP20。RESV消息可指示LSP所期望的链路和/或节点保护。根据本发明的技术,RSVP-TE模块116A从RESV消息提取RRO,且使用RRO消息来识别到合并点网络装置的主 路径。例如,RSVP-TE模块116A可对在RRO中指定的接口端口地址作出路由查找,以判定将主路径上的PATH消息输出到在RRO中指定的路径上的下一LSR的接口端口,用于建立专用OAM LSP22。例如,RSVP-TE模块116A可在RIB110或者FIB114中作出查找。基于路由查找,网络装置100可识别输出PATH消息的网络装置100的接口端口。RSVP-TE模块116A基于所接收RESV消息的RRO来产生包括指定到合并点的主路径的ERO的PATH消息。在图1实例中,其中所接收RESV消息的RRO指示路径[12E、12D、12C、12B、12A],RSVP-TE模块116A可产生用于建立包括到合并点网络装置12D的ERO[12B、12C、12D]的专用OAM LSP的PATH消息。OAM LSP模块124A也可更新OAM LSP映射122,以使OAM LSP22与主LSP20相关联。虽然示出在网络装置100的控制平面中(例如,在路由部件104中),但是OAM LSP映射122在一些实例中可安装于转发平面(转发部件105)中。 
此外,响应于从网络装置12C接收RESV消息,RSVP-TE模块116A可沿着用于建立保护LSP17的可选路径发送PATH消息,保护LSP17避开受保护的源,其中如果受保护的源出现故障,那么网络装置100可从受保护LSP20重路由数据流量。此外,响应于从网络装置12C接收RESV消息,RSVP-TE模块116A将来自用于LSP20的RESV消息的数据存储于RSVP-TE数据120中。例如,RSVP-TE模块116A将由网络装置12C提供的MPLS标签存储于RESV消息中,以用于在LSP20上发送流量。RSVP-TE模块116A也可存储来自RESV消息的MPLS快速重路由对象。 
RSVP-TE模块116A可产生路由装置100发送到入口网络装置12A的RESV消息。RSVP-TE模块116A为LSP20分配MPLS标签,且将MPLS标签包括在RESV消息中。RSVP-TE模块116A可将具有“本地使用保护”和“本地保护可用”标志设定的IPv4或者IPv6子对象插入到RESV消息的路由记录对象(RRO)中。 
以此方式,网络装置100使用其MPLS快速重路由能力以及本文中描述的RSVP-TE扩展来设置其用于建立专用OAM LSP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状态,以在LSP20开始建立时监控与新LSP20相关联的主路径。 
在图2实例中,OAM LSP模块124A和OAM LSP模块124B的一部分分别示出在网络装置100的控制平面(例如,在路由部件104中)和转发平面(转发部件105)中。这表明,OAM LSP模块124A至124B的某个功能可存在于控制平面中,且某个功能可存在于转发平面中(例如,在硬件中)。在其他实例中,单一OAM LSP模块可只常驻于控制平面中或者只常驻于转发平面中。同样,FRR模块126A和FRR模块126B的一部分分别示出在网络装置100的控制平面(例如,在路由部件104中)和转发平面(转发部件105)中。这表明,FRR模块126A至126B的某个功能可存在于控制平面中,且某个功能可存在于转发平面中(例如,在硬件中)。在其他实例中,单一OAM LSP模块可只常驻于控制平面中或者只常驻于转发平面中。 
OAM模块124B可监控在已建立OAM LSP22上执行的一个或多个OAM协议118的活动,诸如通过在转发平面中接收OAM包且判定何时未接收到预期OAM包。基于该监控,OAM模块124B可检测OAM LSP22的存活状态何时出现故障。OAM模块124B可通知FRR模块126B OAMLSP22出现故障,此时,FRR模块126B可与转发部件105一起工作,以将由OAM LSP22支持的任何待转发主数据LSP重路由到保护LSP17上的下一跃点。 
在一些实例中,管理员接口(ADMIN接口)130可从管理员接收路由装置30将为待建立OAM LSP22的入口LSR的配置信息以及哪些受保护数据LSP将与OAM LSP22相关联的配置信息。以此方式,管理员可经由管理员接口130静态配置OAM LSP22。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技术的网络装置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为了举例目的,将参考图1的PLR网络装置12B以及图2的路由装置100来描述图3。虽然为了图示目的相对于不作为主数据LSP20入口的PLR路由器来描述图3,但是该技术也可适用于作为数据LSP20入口的PLR。 
在图3实例中,网络装置12B检测到正在建立将数据流量从入口网络装置12A传送到出口网络装置12E的主LSP20(200)。例如,网络装置12B可从网络装置12C接收RSVP-TE RESV消息,其中RSVP-TE RESV 消息是用于沿着LSP20的主路径预留带宽。响应于接收RESV消息,网络装置12B建立沿着次路径(12B、12F、12D)延伸到合并点网络装置12D的保护LSP17(202),该保护LSP17避开沿着主路径的一个或多个受保护的源,诸如网络装置12C或者网络链路15B、15C中一个。网络装置12B使用保护LSP17对一个或多个受保护LSP(包括LSP20)提供MPLS快速重路由保护。在一些实例中,网络装置12B可能已经具有先前建立的保护LSP,因此,网络装置12B可简单地将现有保护LSP与新的主数据LSP20相关联。当利用主LSP20未检测到问题时,网络装置12B使用主LSP20将数据流量转发到网络装置12E(204)。 
此外,响应于接收RESV消息,RSVP-TE模块16A可被配置为自动建立从网络装置12B到合并点网络装置12D的专用OAM LSP22(206)。在一些实例中,管理员可配置网络装置12B以将网络装置12B静态配置为建立OAM LSP22,而不是自动建立OAM LSP22。OAM LSP22不运送数据流量,而是专用于运送用于验证从入口网络装置12A到出口网络装置12E的主路径的子集的连通性的OAM消息。在本实例中,从入口到出口的主路径的子集为从网络装置12B到网络装置12C到网络装置12D的路径。OAM LSP模块124A将OAM LSP22到主数据LSP20的映射存储到OAM LSP映射122,以使OAM LSP22与主数据LSP20相关联。在转发平面内的OAM LSP模块124B使用OAM协议118中的一个或多个OAM协议,通过在网络装置100的转发平面(由转发部件105表示)中发送和接收OAM包来监控OAM LSP22的可用状态(208)。这给OAM LSP模块124B提供了沿着LSP20的主路径的子集的资源连通性的指示。例如,OAM协议可为LSP查验、跟踪路由、MPLS-TP CC、MPLS-TP CV、MPLSBFD或者另一个OAM协议或者OAM机制。例如,OAM协议118中一个或多个可由OAM LSP模块124A和/或124B用于发送和接收LSP查验包、跟踪路由包、BFD消息或者MPLS-TP CC或MPLS-TP CV消息(包括MPLS-TP故障管理消息或者其他MPLS-TP消息)中一个或多个。 
如果OAM LSP模块124B使用在OAM LSP22上运行的OAM协议118检测到沿着OAM LSP22的某个源已经有故障(210),那么OAM LSP 模块124B可将与OAM LSP22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受保护LSP出现故障告知给在转发平面中的FRR模块126B。作为实例,OAM LSP模块124A或者124B可访问OAM LSP映射122以判定哪些受保护LSP与OAM LSP22相关联,且可将具有与专用OAM LSP22相关联的故障的相关联受保护LSP告知给FRR模块126B。然后,FRR模块126B可自动更新FIB114和/或网络装置12B的转发部件105的转发ASIC,以将在网络装置12B处接收的数据流量从主LSP20迅速重路由到保护LSP17(212),且可简单地将流量从与OAM LSP22相关联的任何其他受保护LSP重路由到它们的各自的保护LSP,这些保护LSP可以是或者可以不是保护LSP17。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技术的网络装置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图4更详细示出用于建立OAM LSP的示例过程。在从网络装置12A到网络装置12E建立数据LSP时,网络装置12B可接收RESV消息(230)。网络装置12B可检验RESV消息的特性,以识别从网络装置12B到MP网络装置12D用于沿着数据LSP的受保护的源的主路径(232)。例如,网络装置12B可检验包括在在网络装置12B正在保护的每个数据LSP的设置期间接收的RSVP-TE RESV消息内的记录路由对象(RRO)。RESV消息也可指示LSP期望快速重路由链路保护和/或节点保护。基于所接收RESV消息的RRO,网络装置12B可识别从网络装置12B到MP网络装置12D的主路径,并且如果没有OAM LSP对于主路径已经存在(234中的“否”分支),那么沿着主路径的子集建立新的OAM LSP22,该新的OAM LSP22将监控主路径(236)。 
网络装置12B可维持受保护数据LSP到OAM LSP的映射(238)。例如,OAM LSP模块124A可将OAM LSP22到主数据LSP20的映射存储于OAM LSP122中。如果PLR网络装置12B判定OAM LSP对于主路径已经存在(234中的“是”分支),那么LR网络装置12B可将数据路径添加到数据路径到OAM LSP的已存储映射(238)。如上所述,当OAM LSP模块124B报告由于使用OAM协议沿着主路径检测到的链路或者节点故障,沿着PLR网络装置12B和MP网络装置12D之间主路径的存活状态为不可用时,在PLR网络装置12B的数据平面中的FRR模块126B可迅 速且自动将链接至OAM LSP22的全部数据LSP重路由到适当的备用保护LSP。以此方式,网络装置12B可在出现故障之后小于50毫秒内将数据流量重路由到保护LSP上。该技术允许网络装置12B监控和检测网络装置12B和MP之间活动路径的存活状态,而不是只监控MP的操作状态。因此,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导致在PLR网络装置12B未另通知故障情况下的故障检测。 
本发明中描述的技术至少部分可以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任何组合来实施。例如,该技术的各个方面可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内实现,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任何其他等效集成或者分立逻辑电路以及这些部件的任何组合。术语“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可通常是指单独或者与其他逻辑电路组合的前述逻辑电路或者任何其他等效电路中任何一个。包括硬件的控制单元也可执行本发明的技术中一个或多个技术。 
这样的硬件、软件和固件可在相同装置内或者在独立装置内实现,以支持本发明中描述的各种技术。此外,所描述的单元、模块或者部件中任何一个可作为分立但可互操作的逻辑装置一起或者独立实现。作为模块或者单元的不同特征的叙述意在突出不同功能方面,并不一定暗示这样的模块或者单元必须通过独立硬件、固件或者软件部件来实现。相反,与一个或多个模块或者单元相关联的功能可通过独立硬件、固件或者软件部件来执行,或者集成于共同或者独立的硬件、固件或者软件部件内。 
本发明中描述的技术也可实现或者编码在制造商品中,该制品包括利用指令编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实现或者编码在包括已编码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制造商品中的指令可使得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或者其他处理器实现本文该技术中一个或多个(诸如当包括或者编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指令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存储器、硬盘、光盘ROM(CD-ROM)、软盘、磁带 盒、磁性介质、光学介质或者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在一些实例中,制品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一些实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非临时性介质。术语“非临时性”可指示存储介质不以载波或者传播信号实现。在某些实例中,非临时性存储介质可存储可随时间变化的数据(例如,在RAM或者高速缓存中)。 
至此已经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这些和其他方面均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利用第一网络装置接收用于沿着将数据流量从入口网络装置运送到出口网络装置的第一标签交换路径(LSP)的主路径预留带宽的应答消息,沿着所述主路径的子集建立从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到所述第二网络装置的第二标签交换路径,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包括沿着所述主路径的本地修复点,所述第二网络装置包括用于将来自保护标签交换路径的重路由数据流量沿着所述主路径合并回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上的合并点,其中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专用于运送操作、管理和维持(OAM)消息以验证所述主路径的子集的连通性;
将在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处接收的数据流量转发到沿着主路径的下一跃点,其中利用与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相关联的第一标签来封装所述转发数据流量;以及
利用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将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输出到沿着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的下一跃点以验证沿着所述主路径的子集的至少一个受保护的源的连通性,其中利用与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相关联的第二标签来封装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包括: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响应于接收所述应答消息,自动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处接收用于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的静态配置信息;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响应于接收所述静态配置信息,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由所接收的应答消息指定的主路径产生用于沿着所述主路径的子集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的请求消息,
其中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包括:输出所述请求消息,以建立从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到所述第二网络装置的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中,接收所述应答消息包括:接收RSVP-TE RESV消息,所述RSVP-TE RESV消息指定用于沿着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发送网络流量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其中所述RSVP-TE RESV消息包括记录路由对象(RRO),所述记录路由对象指定沿着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的所述主路径的跃点,以及
其中,产生所述请求消息包括:产生用于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的RSVP-TE PATH消息,其中所述RSVP-TE PATH消息指定由所述网络装置基于包括在所接收的RSVP-TE RESV消息中的所述记录路由对象产生的显式路由对象(ERO)。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在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上接收应答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其中,所述应答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确认沿着主路径的所述受保护的源的连通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响应于接收所述应答消息,建立从第一网络装置到第二网络装置的所述保护标签交换路径,其中所述保护标签交换路径沿着次路径延伸,所述次路径避开沿着所述主路径的所述受保护的源,其中所述保护标签交换路径由第一网络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提供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快速重路由保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操作、管理和维持机制,基于未接收到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的应答,判定沿着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非有效的所述第一路径的所述受保护的源的连通性;
响应于所述判定,利用所述网络装置,自动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装置的转发平面,以将所述数据流量转发到沿着所述保护标签交换路径的下一跃点,而不是沿着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上的所述主路径转发所述数据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判定沿着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非有效的所述第一路径的所述受保护的源的连通性包括基于未接收到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的应答来判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包括标签交换路径查验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包括用于在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子集(MPLS-TP)中路由跟踪的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包括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双向转发检测(BFD)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包括用于在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子集(MPLS-TP)中连通性验证和连续性检查之一的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所述应答消息,在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之前,自动判定是否存在专用于运送验证所述主路径的子集连通性的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的第二标签交换路径;
一旦判定不存在专用于运送验证所述主路径的连通性的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的第二标签交换路径,就自动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第一网络装置,使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与具有共同本地修复点和合并点的多个主标签交换路径相关联;以及
利用所述第一网络装置,一旦基于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检测到沿着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的所述受保护的源的连通性为不可用,就将数据流量从所述多个主标签交换路径中每一个重路由到各保护标签交换路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用于沿着将数据流量从第二入口网络装置运送到第二出口网络装置的第三标签交换路径的第二主路径预留带宽的第二应答消息,判定建立专用于运送验证所述主路径的子集的连通性的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的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
其中,沿着所述主路径的所述受保护的源包括沿着所述第三标签交换路径的第二主路径的受保护的源,以及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包括沿着所述第二主路径的本地修复点,所述第二网络装置包括沿着所述主路径的用于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的合并点,
当第一网络装置基于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检测到沿着所述第二主路径的所述受保护的源的连通性为不可用时,使第二标签交换路径与第三标签交换路径相关联,以允许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将数据流量从所述第三标签交换路径重路由到保护标签交换路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保护的源包括沿着主路径的受保护网络装置以及沿着所述主路径的受保护网络链路中的一个。
18.一种网络装置,包括:
基于硬件的处理器;
在所述基于硬件的处理器上执行的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源预留协议(RSVP-TE)模块,其中,响应于利用第一网络装置接收用于沿着将数据流量从入口网络装置运送到出口网络装置的第一标签交换路径(标签交换路径)的主路径预留带宽的应答消息,所述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源预留协议模块被配置为沿着所述主路径的子集建立从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到所述第二网络装置的第二标签交换路径,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包括沿着所述主路径的本地修复点,所述第二网络装置包括用于将来自保护标签交换路径的重路由数据流量沿着所述主路径合并回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上的合并点,其中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专用于运送操作、管理和维持(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以验证所述主路径的子集的连通性;以及
转发部件,被配置为将在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处接收的数据流量转发到沿着主路径的下一跃点,其中利用与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相关联的第一标签来封装所述转发数据流量,
操作、管理和维持模块,被配置为产生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其中所述转发部件被配置为将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输出到沿着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的下一跃点以验证沿着所述主路径的子集的至少一个受保护的源的连通性,其中所述转发部件利用与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相关联的第二标签来封装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源预留协议模块被配置为接收RSVP-TE RESV消息,所述RSVP-TERESV消息指定用于沿着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发送网络流量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其中所述RSVP-TE RESV消息包括记录路由对象(RRO),所述记录路由对象指定沿着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的主路径的跃点,以及
其中,所述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源预留协议模块被配置为产生用于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的RSVP-TE PATH消息,其中所述RSVP-TE PATH消息指定基于包括在所接收的RSVP-TE RESV消息中的所述记录路由对象产生的显式路由对象(ERO)。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源预留协议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所述应答消息,建立从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到所述第二网络装置的保护标签交换路径,其中所述保护标签交换路径沿着次路径延伸,所述次路径避开沿着所述主路径的所述受保护的源,其中所述保护标签交换路径由所述第一网络装置用于对第一标签交换路径提供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快速重路由保护。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装置,还包括:
快速重路由模块,
其中,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未能接收到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的应答,判定沿着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非有效的所述第一路径的所述受保护的源的连通性,并且响应于所述判定,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模块被配置为将第一标签交换路径非有效告知所述快速重路由模块,
其中,所述快速重路由模块被配置为自动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装置的转发平面,以将所述数据流量转发到沿着所述保护标签交换路径的下一跃点而不是沿着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径上的所述主路径转发所述数据流量。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操作、管理和维持消息包括标签交换路径查验消息、跟踪路由、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双向转发检测(BFD)消息、用于在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子集(MPLS-TP)中路由跟踪的消息、用于在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子集中连通性验证的消息以及用于在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子集中连续性检查的消息中的一个。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源预留协议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所述应答消息,自动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源预留协议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网络装置处接收用于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的静态配置信息,并且响应于接收所述静态配置信息,建立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径。
CN201210546381.4A 2012-03-27 2012-12-14 受保护标签交换路径快速重路由的oam标签交换路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88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431,717 US9077561B2 (en) 2012-03-27 2012-03-27 OAM label switched path for fast reroute of protected label switched paths
US13/431,717 2012-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8843A true CN103368843A (zh) 2013-10-23
CN103368843B CN103368843B (zh) 2016-12-28

Family

ID=47351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4638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8843B (zh) 2012-03-27 2012-12-14 受保护标签交换路径快速重路由的oam标签交换路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77561B2 (zh)
EP (1) EP2645640B1 (zh)
CN (1) CN10336884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5576A (zh) * 2014-07-07 2014-09-24 武汉大学 一种动态mpls卫星网络中的标签交换方法
CN105591862A (zh) * 2014-10-20 2016-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算路重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27394A (zh) * 2015-03-31 2016-10-12 丛林网络公司 Rsvp先接后断标签重用
US10313234B2 (en) 2015-03-06 2019-06-04 Juniper Networks, Inc. RSVP make-before-break label reuse
CN110336745A (zh) * 2019-08-28 2019-10-15 广州市高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批量化操作实现业务路径快速收敛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18182A (zh) * 2019-06-21 2020-12-22 瞻博网络公司 发送流量工程的ip路径隧道
CN115297051A (zh) * 2021-05-03 2022-11-04 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出口端口环回的快速重路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7078B2 (ja) * 2012-04-17 2015-11-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伝送システム、集中制御計算機、及び伝送方法
US8862702B2 (en) * 2012-07-18 2014-10-14 Accedian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installing and operating devices without explicit network addresses
US9160652B2 (en) * 2012-08-31 2015-10-13 Cisco Technology, Inc. Fast reroute for bidirectional co-routed traffic engineering tunnels
CN103916295B (zh) * 2012-12-31 2017-09-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网关
US8964570B2 (en) * 2013-01-11 2015-02-24 Cisco Technology, Inc. Detecting failures of backup label switched path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577874B2 (en) * 2013-03-14 2017-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P/MPLS fast reroute
US9473392B2 (en) * 2013-05-06 2016-10-18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idspan re-optimization of traffic engineered label switched paths
US20150124626A1 (en) * 2013-11-05 2015-05-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supporting in-band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for point-to-multipoint (p2mp) data transfer in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transport profile (mpls-tp) network
CN104796329B (zh) * 2014-01-16 2017-11-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自动切换方法及装置
US9641430B2 (en) * 2014-01-22 2017-05-02 Cisco Technology, Inc. Verifying data plane paths based on a validated secure control plane
US9407534B2 (en) * 2014-05-27 2016-08-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nhanced procedure to compute LFAs with IGP max metric
US9485173B2 (en) * 2014-06-13 2016-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Optimization to expand IS-IS leaf nodes during LFA computation
US9729455B2 (en) * 2014-06-30 2017-08-08 Juniper Networks, Inc.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rings
US10218611B2 (en) 2014-06-30 2019-02-26 Juniper Networks, Inc.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LDP) signal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rings
US9692693B2 (en) 2014-06-30 2017-06-27 Juniper Networks, Inc. Bandwidth control for ring-bas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ed paths
CN111934944A (zh) * 2014-12-30 2020-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位转发入口路由器、位转发路由器及操作管理维护检测方法
US9781030B1 (en) * 2015-03-31 2017-10-03 Juniper Networks, Inc. Fast re-route protection using GRE over MPLS
US9871726B2 (en) * 2015-03-31 2018-01-16 Juniper Networks, Inc. Semantic information for labels in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US10356227B2 (en) * 2015-03-31 2019-07-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packet marking for flow analytics
JP2017085369A (ja) * 2015-10-28 2017-05-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10103981B2 (en) * 2015-11-01 2018-10-16 Cisco Technology, Inc. BIER forwarding validation
CN106936713B (zh) * 2015-12-30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管理方法,数据流处理方法及设备
US10250487B2 (en) * 2016-10-27 2019-04-02 Juniper Networks, Inc. Dynamic modification of bypass label-switched paths based on monitoring network traffic conditions
CN108737124B (zh) * 2017-04-13 2022-07-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通告方法及装置
US10588148B2 (en) 2017-08-10 2020-03-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figurable groups of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se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L3603254T3 (pl) * 2018-01-12 2024-03-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Konfiguracja zasobów żądania szeregowania
CN115987754A (zh) * 2018-06-08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995029B (zh) * 2018-06-30 2024-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路径故障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233748B1 (en) 2018-08-30 2022-01-25 Juniper Networks, Inc. Bandwidth management for resource reservation label switched path of a ring network
US11405304B2 (en) * 2019-09-30 2022-08-02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Route updating using a BFD protocol
US11121954B2 (en) * 2020-01-15 2021-09-14 Cisco Technology, Inc. Telemetry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for SD-WAN tunnels
CN111683309B (zh) * 2020-05-29 2021-12-2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t设备双上联业务主备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14221867A (zh) * 2020-09-03 2022-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管理维护oam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US11425030B2 (en) * 2020-10-08 2022-08-23 Cisco Technology, Inc. Equal cost multi-path (ECMP) failover within an automated system (AS)
US11632290B2 (en) * 2020-11-10 2023-04-18 Cisco Technology, Inc. Selective disaggregation advertisement for routing in multi-plane topologi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7501A (zh) * 2004-06-18 2009-05-06 思科技术公司 Mpls转发和控制平面之间的一致性
WO2011010759A1 (ko) * 2009-07-23 2011-01-27 (주)엠이엘 원격운용관리를 지원하는 광통신 시스템
WO2011045733A1 (en) * 2009-10-15 2011-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svp-te graceful restart under fast re-route conditions
US20110292791A1 (en) * 2010-05-31 2011-12-01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ode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87175A1 (fr) * 2001-04-19 2002-10-31 Fujitsu Limited Procede et appareil de restauration/protection
US8199658B2 (en) * 2008-03-14 2012-06-12 Cisco Technology, Inc. OAM tools for meshed tunnels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8077726B1 (en) 2008-12-10 2011-12-13 Juniper Networks, Inc. Fast reroute for multiple label switched paths sharing a single interface
US9426062B2 (en) * 2009-12-01 2016-08-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ault monitoring in connection-oriented networks
US8619598B2 (en) * 2010-01-25 2013-12-31 Cisco Technology, Inc. Pseudowire status maintenance for static pseudowires
US8724454B2 (en) * 2010-05-12 2014-05-1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mmarizing alarm indication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JP5672836B2 (ja) * 2010-08-09 2015-0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WO2012079630A1 (en) * 2010-12-15 2012-06-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gment recovery in connection-oriented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7501A (zh) * 2004-06-18 2009-05-06 思科技术公司 Mpls转发和控制平面之间的一致性
WO2011010759A1 (ko) * 2009-07-23 2011-01-27 (주)엠이엘 원격운용관리를 지원하는 광통신 시스템
WO2011045733A1 (en) * 2009-10-15 2011-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svp-te graceful restart under fast re-route conditions
US20110292791A1 (en) * 2010-05-31 2011-12-01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ode apparatus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5576A (zh) * 2014-07-07 2014-09-24 武汉大学 一种动态mpls卫星网络中的标签交换方法
CN104065576B (zh) * 2014-07-07 2017-02-08 武汉大学 一种动态mpls卫星网络中的标签交换方法
CN105591862A (zh) * 2014-10-20 2016-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算路重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US10313234B2 (en) 2015-03-06 2019-06-04 Juniper Networks, Inc. RSVP make-before-break label reuse
CN106027394A (zh) * 2015-03-31 2016-10-12 丛林网络公司 Rsvp先接后断标签重用
CN112118182A (zh) * 2019-06-21 2020-12-22 瞻博网络公司 发送流量工程的ip路径隧道
US11805010B2 (en) 2019-06-21 2023-10-31 Juniper Networks, Inc. Signaling IP path tunnel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US11811595B2 (en) 2019-06-21 2023-11-07 Juniper Networks, Inc. Signaling IP path tunnel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CN110336745A (zh) * 2019-08-28 2019-10-15 广州市高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批量化操作实现业务路径快速收敛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36745B (zh) * 2019-08-28 2019-12-20 广州市高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批量化操作实现业务路径快速收敛的方法及装置
CN115297051A (zh) * 2021-05-03 2022-11-04 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出口端口环回的快速重路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45640A3 (en) 2014-12-10
US9077561B2 (en) 2015-07-07
US20130259056A1 (en) 2013-10-03
EP2645640B1 (en) 2017-12-06
EP2645640A2 (en) 2013-10-02
CN103368843B (zh)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8843A (zh) 受保护标签交换路径快速重路由的oam标签交换路径
US1132330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a dynamic high-availability mode based on current wide area network connectivity
CN103516604B (zh) 业务平面触发的快速重新路由保护
CN108337157B (zh) 一种网络中传输报文的方法和节点
CN103380605B (zh) 使用ldp的mpls快速重新路由ldp-frr的方法和网络单元
US8699358B2 (en) Troubleshoo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hand et al. IP fast reroute framework
CN102823204B (zh) 多协议标记交换环形拓扑中的优化快速重新路由
CN1969492B (zh) 动态转发邻接关系
CN101155124B (zh) 一种实现组播快速重路由的方法
KR101537633B1 (ko) 패킷 전송 네트워크의 보호 스위칭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65859B (zh) 一种触发主备用接口板倒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81199B (zh) 路由设备、路由反射器、路由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0527683C (zh) 故障保护方法和系统
CN106487675A (zh) 用于evpn中具有链路故障时的bum流量的出口保护
CN101953124A (zh) 在数据通信网络中构造绕过多条不可用链路的修复路径
CN102833109A (zh) 故障点位置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US9479359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ath establishing method
US8630189B2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to monitor tunnels within traffic engineering/fast reroute enabled networks
CN112511430A (zh) 信息交互、隧道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1192990A (zh) 一种mpls网络中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设备及系统
CN101964743A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120449B (zh) 一种链路故障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7190675A1 (zh) 链路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41406A (zh) 一种业务故障处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