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4743A - 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4743A
CN101964743A CN2009101615089A CN200910161508A CN101964743A CN 101964743 A CN101964743 A CN 101964743A CN 2009101615089 A CN2009101615089 A CN 2009101615089A CN 200910161508 A CN200910161508 A CN 200910161508A CN 101964743 A CN101964743 A CN 101964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sp
protection
oam
path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15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615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647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64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47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创建一条MPLS-TE隧道;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端到端路径;分别建立与所述两条路径中一条路径相对应的主LSP和与所述两条路径中另一条路径相对应的备LSP,作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并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利用本发明,可以简化MPLS-TE隧道APS保护的配置,有效地实现MPLS-TE隧道的自动保护倒换。

Description

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已经成为通讯网络的一项重要技术,并在因特网和很多典型运营商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MPLS的应用又以MPLS-TE(Traffic Engineering,流量工程)、MPLS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络)和MPLS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最为重要和普遍。
MPLS-TE是以流量工程数据库为基础,基于约束路由计算的一种技术,旨在提高特定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和改进服务质量。通过对各种具有不同QoS要求和约束的业务流进行适当的路由选择、路由优化和采取多种流量管理和控制手段来达到此目的,使各种业务流能够在系统内部均匀、合理的分布,从而显著地降低链路的拥塞概率,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网络性能最优化的目标。
使用MPLS-TE技术建立的TE隧道可以用来承载各种业务,某些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业务要求所提供的服务在发生网络故障时业务不能中断太久,当业务恢复时间小于50ms时故障对业务的影响微乎其微,认为可以忽略。
MPLS-TE隧道APS(Auto Protection Switching,自动保护倒换)保护是一种网络保护机制,提供1+1或/和1:1两种保护方式。APS保护通过预先创建的保护隧道对失效的工作隧道进行保护,依赖于MPLS-TE隧道的故障检测触发APS保护倒换。为了在MPLS转发平面能确定隧道的连通性、衡量网络的利用率以及度量网络的性能,同时在链路出现缺陷或故障时迅速进行保护倒换,MPLS提供了一个完全不依赖于任何上层或下层的OAM机制。使用这种MPLSOAM(Operations,Admin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管理与维护)机制,可以有效地检测、确认并定位出源于MPLS层网络内部的缺陷,并在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触发APS保护倒换。
在现有技术建立MPLS-TE隧道APS保护的实现方法中,需要配置两条独立的具有相同源和目的的TE隧道,将其捆绑为一个APS保护组,并且需要用户指定其中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检测机制在每条隧道定时发送检测报文,进行隧道的连通性检测,当检测到工作隧道发生故障时,触发APS保护,将业务切换到保护隧道。这种方式配置工作量大,缺乏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以简化MPLS-TE隧道APS保护的配置,有效地实现MPLS-TE隧道的自动保护倒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包括:
创建一条MPLS-TE隧道;
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端到端路径;
分别建立与所述两条路径中一条路径相对应的主LSP(Label Switch Path,标签交换路径)和与所述两条路径中另一条路径相对应的备LSP,绑定所述主LSP和备LSP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并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节点设备,包括:
隧道创建单元,用于所述网络节点设备作为源端节点时创建一条MPLS-TE隧道;
计算单元,用于所述网络节点设备作为源端节点时通过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端到端路径;
标签交换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分别建立与所述两条路径中一条路径相对应的主LSP和与所述两条路径中另一条路径相对应的备LSP,作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并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节点设备,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路径消息,在所述路径消息中携带保护对象和OAM对象,所述保护对象包括主备标志位和链路保护类型,所述主备标志位表示路径消息建立的LSP是主LSP还是备LSP;所述链路保护类型表示所述主备标志位标识的主LSP和备LSP绑定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的保护类型;
转发表项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路径消息建立LSP转发表项;
第二使能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保护对象和所述OAM对象使能所述LSP的OAM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管理系统,包括源端节点和宿端节点,所述源端节点,用于创建一条MPLS-TE隧道,通过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独立的端到端路径,分别建立与所述两条路径中一条路径相对应的主LSP和与所述两条路径中另一条路径相对应的备LSP,作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并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所述宿端节点,用于根据源端节点发送的路径消息建立LSP转发表项,并根据所述路径消息中携带的保护对象和OAM对象使能所述LSP的OAM功能,所述保护对象包括标志位和链路保护类型,所述链路保护类型表示所述标志位标识的主LSP或备LSP经过链路的保护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及设备,针对现有技术MPLS-TE隧道APS保护配置复杂、不灵活的缺点,通过建立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端至端路径对应的主、备LSP,作为APS保护组,使能APS保护组中主、备LSP的OAM功能。从而简化MPLS-TE隧道APS保护的配置,自动使能隧道两端的OAM能力,以实现MPLS-TE隧道的自动保护倒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对象格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OAM对象格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节点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节点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系统的一种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系统建立端到端具有APS保护特性隧道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针对现有技术MPLS-TE隧道实现APS保护需要独立配置两条MPLS-TE隧道,并独立使能OAM和绑定APS保护组,存在配置复杂、不灵活以及保护组路径无法分离的缺点,通过分别建立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端至端路径对应的主、备LSP,作为APS保护组,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从而简化MPLS-TE隧道APS保护的配置,自动使能隧道两端的OAM能力,实现MPLS-TE隧道的自动保护倒换。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创建一条MPLS-TE隧道。
所述MPLS-TE隧道的创建过程与现有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步骤102,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端到端路径。
优选地,可以通过CSPF(Constraint-based Shortest Path First,受约束的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独立的端到端路径。
步骤103,分别建立与所述两条路径相对应的主LSP和备LSP,作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并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
在上述步骤103中,所述主LSP和备LSP分别和所述两条路径中的一条路径相对应。具体地,建立与所述两条路径相对应的主、备LSP时,可以通过源端节点向宿端节点发送Path(路径)消息携带保护对象来实现。
在RFC3471中,定义了保护对象,对象格式如图2所示:
其中,Class-Num表示标识对象类别ID;
C-Type表示标识对象类型,其在Class-Num中唯一;
S为1比特的主备标志位,当设置为0时,表示LSP为主LSP;设置为1时,表示LSP为备LSP;
Link Flags(链路标志)为6比特,表明链路保护类型,定义如下:
0x20Enhanced(增强型保护)
0x10Dedicated 1+1(1+1保护)
0x08Dedicated 1:1(1:1保护)
0x04Shared(共享型)
0x02Unprotected(不保护)
0x01Extra Traffic(额外业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对象中的Link Flags字段可以用来标识一条LSP经过链路的保护类型,同时,也可以用来标识一条LSP的保护类型,定义和链路保护类型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Link Flags字段来标识一条LSP的保护类型。
因此,在MPLS-TE隧道建立过程中,在主LSP的RSVP-TE(ResourceReservation Protocol-TE,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信令中,可以携带上述保护对象,其中,S字段设置为0,Link Flags设置为0,标识该LSP为主LSP;当然也可以不携带上述保护对象。在备LSP的RSVP-TE信令中,携带上述保护对象,其中,S字段设置为1,Link Flags设置为x10(Dedicated 1+1)或0x08(Dedicated 1:1),标识该LSP为备LSP,保护方式为与主LSP绑定为1+1或1:1APS保护。
宿端节点按照正常流程处理接收到的MPLS-TE隧道的RSVP信令,如果接收到备LSP信令携带的保护对象时,检查保护对象的S字段和Link Flags字段,以区分建立的LSP是主LSP还是备LSP,并且将主LSP和备LSP绑定为1+1或者1:1APS保护组。
MPLS OAM机制可以有效地检测、确认并定位出源于MPLS网络内部的缺陷和故障。设备可以利用OAM的CC(Continuity Check,连续性检测)状态来触发保护倒换,实现快速故障检测和业务保护。具体地,通过CV(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连通性校验)/FFD(Fast Failure Detection,快速故障检测)检测LSP的连通性。CV检测和FFD检测的过程基本一致,其不同在于CV检测发送CV报文的频率固定为1帧/s并且不可设置,故障检测较慢,只能达到秒级的故障检测。而FFD检测发送FFD报文的频率是可以自行定义,并且频率为毫秒级别,从而实现故障的快速检测。
MPLS OAM的CV/FFD检测过程具体如下:
(1)源端节点发送CV/FFD检测报文,报文通过被检测的隧道到达宿端节点;
(2)宿端节点把接收到的报文类型、频率、TTSI(Trail Termination SourceIdentifier,路径源宿标识)等信息字段与本地记录的应该收到的对应值相比较来判断报文的正误,并统计检测周期内收到的正确报文与错误报文的数量,从而对隧道的连通性随时进行监控;
(3)当宿端节点检测到隧道缺陷后,分析出缺陷类型,通过反向通道将携带缺陷信息的BDI(Backward Defect Indication,后向缺陷指示)报文发送给源端节点,从而使源端节点及时获知缺陷状态。
(4)源端节点的APS保护组接收到故障报文,触发相应的保护倒换。
MPLS-TE隧道的OAM的能力需要通过RSVP信令在隧道的源端节点和宿端节点之间进行通告,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建立主LSP和备LSP时,向宿端节点发送Path消息时携带OAM对象,来实现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定义所述OAM对象的格式如图3所示。
其中,各字段的定义如下:
version:OAM版本号;
T:检测报文类型,0表示CV,1表示FFD;
O:OAM使能标志,1表示使能;
C:CC使能标志,1表示使能;
FFD:FFD发送周期,在T设置为1时,该字段才有意义;
在上述隧道建立过程中,主LSP和备LSP分别携带上述OAM对象,在宿端节点接收到主LSP和备LSP的RSVP信令时,通过识别该OAM对象,自动使能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
在上述图1所示流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OAM报文进行端到端LSP的故障检测,所述OAM报文中的LSP源宿连接标识字段包括:LSR(Label Switch Router,标签交换路由器)标识、隧道标识、LSP标识,用于唯一标识所述隧道中的LSP实例,根据检测结果对所述主LSP、备LSP进行APS保护。
一方面,由于具有APS保护能力的MPLS-TE隧道由两条LSP组成,而MPLS本身不具备自身检测能力,因此需要额外的OAM检测机制协助完成端到端LSP的故障检测,实现APS保护。另一方面,MPLS OAM的定义是基于MPLS隧道,而不是基于具体LSP的基础上的。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对MPLS OAM报文中的LSP TTSI(TrailTermination Source Identifier,路径源宿标识)进行扩展来实现针对主LSP和备LSP的OAM检测能力。
以ITU定义的MPLS OAM为例,其格式如下表1所示:
Figure B2009101615089D0000071
表1
其中,TTSI用于在LSR上定位具体的隧道,每条隧道的TTSI应具有唯一性。
在MPLS OAM中,TTSI的定义如下表2所示:
  LSR ID   LSP ID
  16字节   4字节
表2
其中,LSP ID只用到了2个字节,前2个字节填充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TTSI在LSR上定位具体隧道中的某一个LSP实例,每条隧道的LSP实例TTSI具有唯一性。
为此,将TTSI的格式扩展为如下表3所示:
  LSR ID   隧道ID   LSP ID
  16字节   2字节   2字节
表3
使用LSR ID+隧道ID+LSP ID唯一标识具有APS保护特性的MPLS-TE隧道中的LSP实例。这样,通过上述OAM报文,即可对主LSP和备LSP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所述主LSP、备LSP进行APS保护。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RSVP信令的扩展,在建立MPLS-TE隧道时,能够自动建立端到端具有APS保护特性的隧道,进一步地,通过对OAM报文中的LSP TTSI字段的扩展,使用LSR ID+隧道ID+LSP ID唯一标识具有APS保护特性的MPLS-TE隧道中的LSP实例,从而使隧道的OAM配置自动适配到两条LSP的OAM配置,减少了LSP的OAM配置,并且可以使OAM检测机制协助完成端到端LSP的故障检测,实现APS保护。进一步地,可以通过CSPF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独立的端到端路径,从而使同一APS保护组中主LSP和备LSP路径相分离,保证了APS保护的可靠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
隧道创建单元401,用于创建一条MPLS-TE隧道,所述MPLS-TE隧道的创建过程与现有技术类似;
计算单元402,用于通过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端到端路径,优选地,可以通过CSPF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独立的端到端路径;
标签交换路径建立单元403,用于分别建立与所述两条路径相对应的主LSP和备LSP,即所述主LSP和备LSP分别和所述两条路径中的一条路径相对应,将主LSP和备LSP作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并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建立单元403包括:
消息发送单元431,用于向宿端节点发送路径消息,在所述路径消息中携带保护对象和OAM对象,所述保护对象包括标志位和链路保护类型,所述链路保护类型表示所述标志位标识的主LSP或备LSP经过链路的保护类型,所述OAM对象包括:检测报文类型、OAM使能标志、连续性检测使能标志,以使宿端节点根据所述保护对象和OAM对象使能主LSP或备LSP的OAM功能;
消息接收单元432,用于接收所述宿端节点返回的资源预留消息;
第一使能单元433,用于在所述消息接收单元432收到所述预留消息后,使能所述主LSP或备LSP的OAM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标签交换路径建立单元403建立主LSP、备LSP,并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的具体过程可参照前面本发明实施例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使OAM报文能够针对LSP进行端到端的故障检测,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设备中,还可进一步包括:检测单元和保护单元(未图示)。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通过OAM报文进行端到端LSP的故障检测,所述OAM报文中的LSP源宿连接标识字段包括:LSR标识、隧道标识、LSP标识,用于唯一标识所述隧道中的LSP实例;
所述保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所述主LSP、备LSP进行APS保护。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设备,可以作为路由的源端节点,通过扩展的RSVP信令,在建立MPLS-TE隧道时,自动建立端到端具有APS保护特性的隧道,简化了配置。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对OAM报文中的LSP TTSI字段的扩展,使OAM检测机制协助完成端到端LSP的故障检测,实现APS保护。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节点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节点设备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路径消息,在所述路径消息中携带保护对象和OAM对象,所述保护对象包括标志位和链路保护类型,所述链路保护类型表示所述标志位标识的主LSP或备LSP经过链路的保护类型,所述OAM对象包括:检测报文类型、OAM使能标志、连续性检测使能标志;
转发表项建立单元502,用于根据所述路径消息建立LSP转发表项;
第二使能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保护对象和所述OAM对象使能所述LSP的OAM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设备,可以作为路由的宿端节点,通过扩展的RSVP信令,建立LSP转发表项,并使能所述LSP的OAM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包括:绑定单元504,用于在所述转发表项建立单元502建立起主LSP和备LSP的转发表项后,将所述主LSP和备LSP绑定为APS保护组,以实现MPLS-TE隧道APS保护。
为了使OAM报文能够针对LSP进行端到端的故障检测,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设备中,还可进一步包括:检测单元和保护单元(未图示)。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通过OAM报文进行端到端LSP的故障检测,所述OAM报文中的LSP源宿连接标识字段包括:LSR标识、隧道标识、LSP标识,用于唯一标识所述隧道中的LSP实例;
所述保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所述主LSP、备LSP进行APS保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管理系统,可以在MPLS-TE网络中实现MPLS-TE隧道APS保护,简化系统配置。
所述系统包括源端节点和宿端节点,其中:
所述源端节点,用于创建一条MPLS-TE隧道,通过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独立的端到端路径,分别建立与所述两条路径相对应的主LSP和备LSP,即所述主LSP和备LSP分别和所述两条路径中的一条路径相对应,将主LSP和备LSP作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并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
所述宿端节点,用于根据源端节点发送的路径消息建立LSP转发表项,并根据所述路径消息中携带的保护对象和OAM对象使能所述LSP的OAM功能,所述保护对象包括标志位和链路保护类型,所述链路保护类型表示所述标志位标识的主LSP或备LSP经过链路的保护类型,所述OAM对象包括:检测报文类型、OAM使能标志、连续性检测使能标志。
进一步地,所述宿端节点,还用于在建立起主LSP和备LSP后,将所述主LSP和备LSP绑定为APS保护组。所述源端节点,还用于通过OAM报文进行端到端LSP的故障检测,所述OAM报文中的LSP源宿连接标识字段包括:LSR标识、隧道标识、LSP标识,用于唯一标识所述隧道中的LSP实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所述主LSP、备LSP进行APS保护。
进一步地,在所述源端节点和宿端节点之间,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用于向所述宿端节点透传所述路径消息,即中间节点不需对接收的路径消息中携带的保护对象和OAM对象进行识别,直接将所述路径消息转发给宿端节点。
下面举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系统。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系统的一种示意图。
其中,A、B、C、D、E、F都为网络节点设备,设备之间的连线都为具有MPLS能力的链路,具有以下特征:
1)IP转发能力和MPLS转发能力;
2)在一个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网络域中,支持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TE或ISIS(IntermediaSystem to Intermedia System,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TE路由协议;
3)支持RSVP-TE信令协议;
4)支持OAM能力;
在该系统中,实现MPLS-TE隧道APS保护组和使能检测机制的过程如下:
1)创建一条MPLS-TE隧道600,源为A、目的为B,保护属性为APS保护,使能端到端检测;
2)A设备通过CSPF计算两条从A到B端到端路径,两条路径根据计算策略保证路径分离;
3)通过RSVP-TE按照计算出的两条路径建立起两条LSP,如图中所示的LSP601和LSP602,并携带APS保护信息和OAM使能信息,在A和B设备建立APS保护组并使能OAM。
图7是图6所示系统建立端到端具有APS保护特性隧道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700.首节点A设备通过配置创建具有APS保护特性的MPLS-TE隧道;
701.A设备按照工作、保护路径最大分离原则计算两条独立的路径(如,工作路径A-C-D-B和保护路径A-E-F-B);
702.A设备向C设备发送第一条路径的信令Path消息,该路径为工作路径,Path消息中,携带保护对象,Path消息中S标识和Link Flag标识设置为0,即表示LSP为主LSP,同时携带OAM对象,以使B设备设置OAM使能;
703-704.C设备和D设备按照正常信令处理流程处理Path消息,保护对象和OAM对象在中间节点不处理,但向下游设备转发;
705.B设备收到工作路径的Path消息,在正常创建LSP信息的同时,识别保护对象和OAM对象,使能该LSP的OAM功能,并向上游节点发送Resv消息;
706-707.D设备和C设备按照正常信令处理流程处理Resv消息,并向上游设备转发;
708.A设备接收到下游节点发送的Resv消息后,建立LSP转发表,使能OAM,同时触发建立备LSP(A-E-F-B)的信令消息,向保护路径E发送Path消息,携带保护对象和OAM对象,其中保护对象的S标识设置为1,LinkFlag标识设置为x10(Dedicated 1+1)或0x08(Dedicated 1:1),标识该LSP为备LSP;
709-710.E设备和F设备按照正常信令处理流程处理Path消息,保护对象和OAM对象在中间节点不处理,但向下游设备转发;
711.B设备接收到该Path消息后,建立该LSP转发表项,同时识别保护对象和OAM对象,使能该LSP的OAM功能,与主LSP(A-C-D-B)绑定为1+1/1:1APS保护组,并向上游发送Resv消息;
712-713.F设备和E设备按照正常信令处理流程处理Resv消息,并向上游设备转发;
A接收到下游发送的Resv消息后,建立LSP转发表,使能OAM,同时将主LSP(A-C-D-B)和备LSP(A-E-F-B)绑定为1+1/1:1APS保护组。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在建立MPLS-TE隧道时,能够自动建立端到端具有APS保护特性的隧道,简化了配置。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设备;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一条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流量工程MPLS-TE隧道;
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端到端路径;
分别建立与所述两条路径中一条路径相对应的主LSP和与所述两条路径中另一条路径相对应的备LSP,绑定所述主LSP和备LSP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并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独立的端到端路径包括:通过受约束的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独立的端到端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与所述两条路径相对应的主、备LSP包括:
源端节点向宿端节点发送路径消息,在所述路径消息中携带保护对象,所述保护对象包括主备标志位和链路保护类型,所述主备标志位表示路径消息建立的LSP是主LSP还是备LSP;所述链路保护类型表示所述主备标志位标识的主LSP和备LSP绑定的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的保护类型;
接收所述宿端节点收到源端节点的路径消息后返回的资源预留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径消息中还携带OAM对象,以使宿端节点根据所述保护对象和OAM对象使能所述主LSP或备LSP的OAM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具体为:源端节点收到所述资源预留消息后,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OAM报文进行端到端LSP的故障检测,所述OAM报文中的LSP源宿连接标识字段包括:LSR标识、隧道标识、LSP标识,所述LSP源宿连接标识字段用于唯一标识所述隧道中的LSP实例;
根据主LSP或备LSP的OAM故障检测结果对所述主LSP、备LSP进行APS保护。
7.一种网络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隧道创建单元,用于所述网络节点设备作为源端节点时创建一条MPLS-TE隧道;
计算单元,用于所述网络节点设备作为源端节点时通过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端到端路径;
标签交换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分别建立与所述两条路径中一条路径相对应的主LSP和与所述两条路径中另一条路径相对应的备LSP,作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并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受约束的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独立的端到端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建立单元包括: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源端节点向宿端节点发送路径消息,在所述路径消息中携带保护对象和OAM对象,以使宿端节点根据所述保护对象和OAM对象使能主LSP或备LSP的OAM功能;所述保护对象包括主备标志位和链路保护类型,所述主备标志位表示路径消息建立的LSP是主LSP还是备LSP;所述链路保护类型表示所述主备标志位标识的主LSP和备LSP绑定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的保护类型;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所述网络节点设备作为源端节点时接收所述宿端节点返回的资源预留消息;
第一使能单元,用于所述网络节点设备作为源端节点时在所述消息接收单元收到所述预留消息后,使能所述主LSP或备LSP的OAM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通过OAM报文进行端到端LSP的故障检测,所述OAM报文中的LSP源宿连接标识字段包括:LSR标识、隧道标识、LSP标识,用于唯一标识所述隧道中的LSP实例;
保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所述主LSP、备LSP进行APS保护。
11.一种网络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路径消息,在所述路径消息中携带保护对象和OAM对象,所述保护对象包括主备标志位和链路保护类型,所述主备标志位表示路径消息建立的LSP是主LSP还是备LSP;所述链路保护类型表示所述主备标志位标识的主LSP和备LSP绑定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的保护类型;
转发表项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路径消息建立LSP转发表项;
第二使能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保护对象和所述OAM对象使能所述LSP的OAM功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绑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转发表项建立单元建立起主LSP和备LSP转发表项后,将所述主LSP和备LSP绑定为APS保护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网络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通过OAM报文进行端到端LSP的故障检测,所述OAM报文中的LSP源宿连接标识字段包括:LSR标识、隧道标识、LSP标识,用于唯一标识所述隧道中的LSP实例;
保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所述主LSP、备LSP进行APS保护。
14.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系统,包括源端节点和宿端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端节点,用于创建一条MPLS-TE隧道,通过计算得到所述MPLS-TE隧道的两条端到端路径,分别建立与所述两条路径中一条路径相对应的主LSP和与所述两条路径中另一条路径相对应的备LSP,作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并使能所述主LSP和备LSP的OAM功能;
所述宿端节点,用于根据源端节点发送的路径消息建立LSP转发表项,并根据所述路径消息中携带的保护对象和OAM对象使能所述LSP的OAM功能,所述保护对象包括主备标志位和链路保护类型,所述主备标志位标识路径消息建立的LSP是主LSP还是备LSP;所述链路保护类型表示所述标志位标识的主LSP和备LSP绑定为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组的保护类型。
CN2009101615089A 2009-07-24 2009-07-24 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019647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15089A CN101964743A (zh) 2009-07-24 2009-07-24 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15089A CN101964743A (zh) 2009-07-24 2009-07-24 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4743A true CN101964743A (zh) 2011-02-02

Family

ID=43517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15089A Pending CN101964743A (zh) 2009-07-24 2009-07-24 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6474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363A (zh) * 2011-08-12 2012-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保护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94803A (zh) * 2011-10-28 2012-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Vpn业务的规划部署方法和系统
WO2012109907A1 (zh) * 2011-02-16 2012-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sp保护的建立方法和节点
CN103188096A (zh) * 2011-12-29 2013-07-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rill网络中路径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01492A1 (zh) * 2014-12-23 2016-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转发表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GB2506076B (en) * 2011-06-22 2020-02-12 Orckit Ip Llc Method for supporting MPLS transport entity recovery with multiple protection entities
CN112019261A (zh) * 2019-05-31 2020-12-0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控制平面电层1+1业务返回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9907A1 (zh) * 2011-02-16 2012-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sp保护的建立方法和节点
GB2506076B (en) * 2011-06-22 2020-02-12 Orckit Ip Llc Method for supporting MPLS transport entity recovery with multiple protection entities
CN102355363A (zh) * 2011-08-12 2012-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保护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55363B (zh) * 2011-08-12 2017-04-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保护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94803A (zh) * 2011-10-28 2012-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Vpn业务的规划部署方法和系统
CN102394803B (zh) * 2011-10-28 2015-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Vpn业务的规划部署方法和系统
CN103188096A (zh) * 2011-12-29 2013-07-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rill网络中路径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01492A1 (zh) * 2014-12-23 2016-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转发表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5791121A (zh) * 2014-12-23 2016-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转发表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5791121B (zh) * 2014-12-23 2019-10-25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业务转发表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12019261A (zh) * 2019-05-31 2020-12-0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控制平面电层1+1业务返回方法及系统
CN112019261B (zh) * 2019-05-31 2022-02-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控制平面电层1+1业务返回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3124B (zh) 在数据通信网络中构造绕过多条不可用链路的修复路径
CN102771096B (zh) 用于计算点到多点标签交换路径的备份入节点的系统和方法
CN101523354B (zh) 用于多段伪线的保护的装置和方法
EP287810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traffic from sub-optimal primary p2mp to standby p2mp
US7602702B1 (en) Fast reroute of traffic associated with a point to multi-point network tunnel
CN101160914B (zh) 一种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的数据报文传输系统
CN101710877B (zh) 基于伪线的业务流量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US7675848B2 (en) Dynamic forwarding adjacency
TWI586131B (zh) 使用標籤分配協定之多重協定標籤交換技術快速重路由(ldp-frr)
CN109309623A (zh) 用于多播保护的到冗余多播源节点的最大冗余树
US20080225864A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routing apparatus and techniques using logical communication links
CN101316225A (zh) 一种故障检测方法、通信系统和标签交换路由器
CN101964743A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aps保护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355486A (zh) 一种路由切换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166848A (zh) 选择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旁路隧道的方法及节点
Hariyawan Comparison analysis of recovery mechanism at MPLS network
EP2658177B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tunnel faults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node
CN102055619A (zh) 一种实现双向路径段故障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06572012A (zh) 一种vpn frr的实现方法和pe设备
CN101826954B (zh) 集中式网络节点中实现热备份的方法及系统
CN101192990A (zh) 一种mpls网络中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设备及系统
CN101374106A (zh) 一种mpls lsp上转发数据包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系统
CN101945035A (zh) 基于路径计算元的跨域路径恢复方法和装置
EP3582454B1 (en) Graceful restart procedures for label switched paths with label stacks
CN110290017B (zh) 故障节点定位方法及pe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