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4943A - 调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4943A
CN103364943A CN2013102369694A CN201310236969A CN103364943A CN 103364943 A CN103364943 A CN 103364943A CN 2013102369694 A CN2013102369694 A CN 2013102369694A CN 201310236969 A CN201310236969 A CN 201310236969A CN 103364943 A CN103364943 A CN 103364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fference layer
phase difference
light modulating
modul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369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4943B (zh
Inventor
吴龙海
洪群泰
沈俊男
吴孟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Q Mat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nQ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2369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649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64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4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4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49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调光装置,其包含第一偏光层、第二偏光层、第一位相差层以及第二位相差层;其中,藉由改变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的相对位置,可使该调光装置产生透光态、不透光态以及复数个透光及不透光区域变化所形成的复数种重复图案的过渡态。利用本发明提出调光装置结构,可手动或电动调整两组偏光层及位相差膜的相对位置,从而使该调光装置具备透光态、不透光态以及复数种透光及不透光区域变化所形成的重复图案的过渡态;且本发明的调光装置可藉由图案的分布将通过该调光装置的影像分割为许多细小的明暗区块,其增强调光装置的防窥性。

Description

调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用于智慧型窗户或遮阳装置的调光装置,其具有透光及不透光区域产生复数种变化图案的效果。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大面积窗户的美观及功能性方面需求的不断提高,各种智慧型窗户及遮阳装置的需求因此增加,但现行的智慧型窗户,普遍需要持续施加电场,方能改变该智慧型窗户的透光度,因此额外增加了电源的消耗。
而且,现行的智慧型窗户,仅能进行明暗转换,其无法于明暗转换过程中同时提供光线调节的功能与多样的图案排列变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新颖性、进步性及产业利用性的调光装置,以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调光装置,其可利用光线进入偏光层转换为偏光后,再利用具备不同光轴方向的复数个区域排列组合的位相差膜改变偏光方向,使光线于该调光装置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偏振方向,而可形成不同的透光与不透光区域。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调光装置包含:第一偏光层,该第一偏光层具有第一吸收轴;第二偏光层,该第二偏光层具有第二吸收轴;第一位相差层,介于该第一偏光层及该第二偏光层之间,该第一位相差层由复数个第一区域排列所组成,其中,每一第一区域的光轴方向皆与该第一偏光层的该第一吸收轴方向成+45度或-45度夹角,且该第一位相差层中与该第一吸收轴平行与垂直延伸方向,且通过该第一位相差层的该复数个第一区域的至少一第一轴线上,必须通过该第一位相差层的该复数个第一区域中两种光轴方向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位相差层,介于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偏光层的间,该第二位相差层由复数个第二区域排列所组成,其中,每一第二区域的光轴方向皆与该第二偏光层的该第二吸收轴方向成+45度或-45度夹角,且该第二位相差层中与该第二吸收轴平行与垂直延伸方向,且通过该第二位相差层的该复数个第二区域的至少一第二轴线上,必须通过该第二位相差层的该复数个第二区域中两种光轴方向的第二区域;其中,该复数个第一区域与该复数个第二区域的形状、面积及排列方式皆相同。
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该第一偏光层的该第一吸收轴与该第二偏光层的该第二吸收轴相互垂直或平行。
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该第一偏光层及该第二偏光层是吸收型偏光层、反射型偏光层、染色型偏光层、涂布型偏光层、光栅型偏光层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皆为图案化位相差膜。
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该第一位相差层与该第二位相差层的延迟值皆为±λ/4。
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该第一位相差层挂设于该第一偏光层,该第二位相差层挂设于该第二偏光层。
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该调光装置还包含第一粘着层,该第一粘着层位于该第一偏光层及该第一位相差层之间,以贴附该第一偏光层及该第一位相差层;以及第二粘着层,该第二粘着层位于该第二偏光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之间,以贴附该第二偏光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
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该调光装置进一步包含水平移动装置及垂直移动装置,该水平移动装置及该垂直移动装置连接于该第一位相差层,或该水平移动装置及该垂直移动装置连接于该第二位相差层,使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可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该调光装置进一步包含水平移动装置及垂直移动装置,该水平移动装置连接于该第一位相差层以及该第二位相差层的其中之一,该垂直移动装置连接于该第一位相差层以及该第二位相差层的其中之另一,使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可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当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偏光层及该第二偏光层时,该调光装置可进一步包含水平移动装置及垂直移动装置,该水平移动装置及该垂直移动装置同时连接于该第一偏光层与该第二偏光层其中之一,使得该第一偏光层与该第二偏光层可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同时连带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可一并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当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偏光层及该第二偏光层时,该调光装置可进一步包含水平移动装置及垂直移动装置,该水平移动装置连接于该第一偏光层与该第二偏光层的其中之一,该垂直移动装置连接于该第一偏光层与该第二偏光层的其中之另一,使得该第一偏光层与该第二偏光层可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同时连带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可一并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该调光装置更包含至少一功能性膜层于该调光装置的一侧,该功能性膜层是隔热膜、防爆膜、硬镀膜、抗污膜、增亮膜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综上所示,利用本发明提出调光装置结构,可手动或电动调整两组偏光层及位相差膜的相对位置,从而使该调光装置具备透光态、不透光态以及复数种透光及不透光区域变化所形成的重复图案的过渡态,而不必如习知技术中的智慧型窗户,需要持续供电维持液晶排列状态;且因上述过渡态具备复数种透光及不透光区域变化所形成的重复图案,故本发明的调光装置可藉由图案的分布将通过该调光装置的影像分割为许多细小的明暗区块,因此,相较于现行仅能调控明暗变化的智慧型窗户,本发明的调光装置具有更佳的防窥性。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b为利用偏光层与位相差层使光线转向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调光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b为本发明的调光装置所形成透光态或不透光态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c至图3d为本发明的调光装置所形成重复图案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的位相差层的光轴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5a至图5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的位相差层的光轴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的位相差层的光轴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调光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a至图8b为本发明的调光装置的位相差层具有水平及垂直移动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a至图9b为本发明的调光装置的偏光层具有水平及垂直移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发明特征、内容、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发明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发明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图式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发明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特此说明。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的偏光层的实施例,为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请配合参看图1a及图1b所示,其为利用两组偏光层及位相差层,控制光线通过与否,以形成透光态或不透光态原理的示意图;如图1a中,第一偏光层1的第一吸收轴10与第二偏光层2的第二吸收轴20方向为平行时,光线3经过第一偏光层1转变为y轴方向的第一线偏光31,经过光轴方向与第一偏光层1的第一吸收轴10方向成45度夹角的第一位相差层11后,转变为圆偏光32,再经过与第一位相差层11相同光轴方向的第二位相差层22后,转变为与第一线偏光31垂直的x轴偏振方向的第二线偏光33,而被第二吸收轴20方向同为x轴方向的第二偏光层2吸收,无法通过而形成不透光态;当第二位相差层22与第一位相差层11的光轴方向夹角为90度时,第二线偏光33的偏振方向会转变回与第一线偏光31平行的y轴偏振方向的第二线偏光33,而可通过第二吸收轴20方向为x轴方向的第二偏光层2,成为第三线偏光34,形成透光态;如图1b中,第一偏光层1的第一吸收轴10与第二偏光层2的第二吸收轴20方向为垂直时,光线3经过第一偏光层1转变为y轴方向的第一线偏光31,经过光轴与第一偏光层1的第一吸收轴10成45度夹角的第一位相差层11后,转变为圆偏光32,再经过与第一位相差层11相同光轴方向的第二位相差层22后,转变为与第一线偏光31垂直的x轴偏振方向的第二线偏光33,而可通过第二吸收轴20方向为y轴方向的第二偏光层2,成为第三线偏光34,形成透光态;当第二位相差层22与第一位相差层11的光轴方向夹角为90度时,第二线偏光33的偏振方向会转变为回与第一线偏光31相同的y轴方向,而被第二吸收轴20方向同为y轴方向的第二偏光层2吸收,无法通过而形成不透光态。
请参考图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调光装置100,其包含第一偏光层1,该第一偏光层1具有第一吸收轴10;第二偏光层2,该第二偏光层2具有第二吸收轴20;第一位相差层11,介于该第一偏光层1及该第二偏光层2之间,该第一位相差层11是由复数个区域A排列所组成,其中,每一该区域A的光轴方向皆与该第一偏光层1的第一吸收轴方向10成+45度或-45度夹角,而可区分为第一光轴区域A1及第二光轴区域A2,且该第一位相差层11中与该第一吸收轴10平行与垂直延伸方向,且通过该第一位相差层11的该复数个第一区域A的至少一第一轴线上(如图2中区域A中的虚线的延伸方向所示,即该至少第一轴线在与第一吸收轴10平行与垂直的延伸方向上),必须通过该第一位相差层11的该复数个第一区域A中两种光轴方向的第一光轴区域A1及第二光轴区域A2;以及第二位相差层22,介于该第一位相差层11及该第二偏光层2之间,该第二位相差层22是由复数个区域B排列所组成,其中,每一该区域B的光轴方向皆与该第二偏光层2的第二吸收轴20方向成+45度或-45度夹角,而可区分为第一光轴区域B1及第二光轴区域B2,且该第二位相差层22中与该第二吸收轴20平行与垂直延伸方向,且通过该第二位相差层22的该复数个第二区域B的至少一第二轴线上(如图2中区域B中的虚线的延伸方向所示,即该至少第二轴线在与第二吸收轴20平行与垂直的延伸方向上),必须通过该第二位相差层22的该复数个第二区域B中两种光轴方向的第一光轴区域B1及第二光轴区域B2,因此,当该第一位相差层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22沿偏光层在于第一吸收轴10或者第二吸收轴20平行的延伸方向或垂直的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时,该调光装置100皆可产生复数个透光及不透光区域变化所形成的复数种重复图案的过渡态;其中,该第一位相差层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22的该复数个区域A及该复数个区域B的形状、面积及排列方式皆相同,因此,当该调光装置100中的每一该区域A与所对应每一该区域B内的光轴皆为平行或垂直时,可形成透光态或不透光态。
而使位相差层形成具有不同光轴方向排列的复数个区域的方式,例如可使用现行制作三维显示器的图案化位相差膜的雕刻压印技术,藉由预先于雕刻滚轮表面形成配向微结构,压印一膜材表面以形成具有个别配向微结构方向的复数个区域,再涂布、固化一液晶层于该膜材表面,即可形成具有不同光轴方向排列的复数个区域的位相差层。
利用图1a及图1b所示的偏光转向原理,本发明的调光装置100可藉由第一位相差层11与第二位相差层22相对移动,使得该调光装置100具有透光态、不透光态或过渡态。现参考图3a、图3b及图3c,其为图示说明第一位相差层11与第二位相差层22的相对移动。在此实施例中,以第一偏光层1的第一吸收轴10与该第二偏光层2的第二吸收轴20成垂直状态为例,且为简略说明,第一位相差层11的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A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A2与第二位相差层22中的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B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B2皆为具有相同尺寸的正方形。如图3a所示,该第一位相差层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22相对移动第一光轴区域A1宽度的间距后,使重叠区域内相对位置的该第一位相差层11的该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A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22的该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B2、该第一位相差层11的该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A2与该第二位相差层22的该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B1的光轴皆互相成垂直状态,此时该调光装置100呈现不透光态。而在图3b,当该第一位相差层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22完全重叠时,使重叠区域内相对位置的该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A1与B1、该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A2与B2的光轴皆互相成平行状态,此时该调光装置100呈现透光态。在另一如图3c所示的实施例中,于该第一位相差层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22相对移动一不等于第一光轴区域A1宽度整数倍的间距后,在该第一位相差层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22的重叠区域内,该第一位相差层11的该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A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A2与该第二位相差层22的该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B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B2未完全重叠,使得相对位置的该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A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A2与该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B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B2的光轴互相成部份平行或部份垂直状态,故此时,该调光装置100即呈现复数种透光与不透光区域所形成的重复图案的过渡态。故可利用该第一位相差层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22相对移动而增加该调光装置100的变化性。请再参考图3d,其为该调光装置100的一实施例的过渡态示意图,藉由改变该第一位相差层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22的相对位置所产生的透光与不透光区域所形成的重复图案,以产生多种重复图案。在本发明实施时,可藉由于该重复图案的分布将该调光装置100分割为许多透光区域与不透光区域交错的细小明暗区块,而使得调光装置100具有干扰效果并增加其防窥性。
在本发明的调光装置中,该第一偏光层的第一吸收轴与该第二偏光层的第二吸收轴可为相互垂直或平行。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一偏光层的第一吸收轴与该第二偏光层的第二吸收轴为相互垂直时,若该第一位相差层与该第二位相差层的光轴亦相互垂直时,则该调光装置为不透光态;但若该第一位相差层与该第二位相差层的光轴相互平行时,该调光装置为透光态。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偏光层的第一吸收轴与该第二偏光层的第二吸收轴为相互平行时,若该第一位相差层与该第二位相差层的光轴相互垂直时,该调光装置为透光态,但若该第一位相差层与该第二位相差层的光轴相互平行时,该调光装置为不透光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该第一偏光层及该第二偏光层可以是吸收型偏光层或反射型偏光层;当本发明的调光装置为不透光态时,吸收型偏光层可将该调光装置两侧进入的光线吸收,使该调光装置为暗态;或于该调光装置为不透光态时,反射型偏光层可将该调光装置两侧进入的光线反射,使该调光装置为镜面状态;此外,依偏光层的形成方式,该第一偏光层及该第二偏光层可以是染色型偏光层、涂布型偏光层、光栅型偏光层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图4a及图4b为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在此图中仅图示说明具不同图案化的第一位相差层与第二位相差层。在图4a中,第一位相差层411具有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4A1、第二光轴区域4A2,第二位相差层422具有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4B1、第二光轴区域4B2,其中,该些光轴区域皆成折线型设置。当该第一位相差层4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422如图4a所示,相对移动该第一位相差层4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422,使得该相对重叠区域内的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4A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4A2与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4B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4B2相对移动后的光轴皆为互相平行或垂直时,此时该调光装置可呈现完全透光态或完全不透光态;相对移动该第一位相差层4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422,使得该重叠区域内的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4A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4A2与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4B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4B2相对移动后的光轴如图4b所示为部份相互平行与部份相互垂直,此时该调光装置可呈现复数个透光与不透光区域所形成的复数种重复图案的过渡态。
图5a及图5b为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在此图中仅图示说明具不同图案化的第一位相差层与第二位相差层。在图5a中,第一位相差层511具有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5A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5A2,第二位相差层522具有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5B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5B2。当该第一位相差层5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522如图5a所示,相对移动该第一位相差层5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522,使得相对重叠区域内的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5A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5A2与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5B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5B2相对移动后的光轴皆为互相平行或垂直,此时该调光装置可呈现完全透光态或完全不透光态;相对移动该第一位相差层5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522,使得该重叠区域内的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5A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5A2与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5B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5B2相对移动后的光轴如图5b所示为部份互相平行与部份互相垂直,此时该调光装置可呈现复数个透光与不透光区域所形成的复数种重复图案的过渡态。
图6a及图6b为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在此图中仅图示说明具不同图案化的第一位相差层与第二位相差层。在图6a中,第一位相差层611具有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6A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6A2,第二位相差层622具有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6B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6B2,其中,该些光轴区域皆成正六边形设置。当该第一位相差层6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622如图6a所示,相对移动该第一位相差层6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622,使得相对重叠区域内的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6A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6A2与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6B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6B2相对移动后的光轴皆为互相平行或垂直,此时该调光装置可呈现完全透光态或完全不透光态;相对移动该第一位相差层611与该第二位相差层622,使得该重叠区域内的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6A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6A2与复数个第一光轴区域6B1、复数个第二光轴区域6B2相对移动后的光轴如图6b所示为部份相互平行与部份相互垂直,此时该调光装置可呈现复数个透光与不透光区域所形成的复数种重复图案的过渡态。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皆为图案化位相差膜,使该复数个区域具有不同光轴方向的排列。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该第一位相差层与该第二位相差层的延迟值皆为±λ/4,使偏光可于线偏光及圆偏光之间转换。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位相差层挂设于该第一偏光层,该第二位相差层挂设于该第二偏光层,使得偏光层与位相差层可同时相对移动。
请参考图7所示,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700中,其更包含第一粘着层741,该第一粘着层741位于该第一偏光层71及该第一位相差层711之间,以贴附该第一偏光层71及该第一位相差层711;以及第二粘着层742,该第二粘着层742位于该第二偏光层72及该第二位相差层722之间,以贴附该第二偏光层72及该第二位相差层722。
如图8a所示,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800中,其进一步包含水平移动装置851及垂直移动装置852,该水平移动装置851及该垂直移动装置852连接于该第一位相差层811,或该水平移动装置851及该垂直移动装置852连接于该第二位相差层822,使该第一位相差层811及该第二位相差层822可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第一偏光层81与第二偏光层82固定不动,使调光装置800产生透光区域与不透光区域的变化。
如图8b所示,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800中,水平移动装置851连接于该第一位相差层811以及该第二位相差层822的其中之一,而垂直移动装置852连接于该第一位相差层811以及该第二位相差层822的其中之另一,使该第一位相差层811及该第二位相差层822可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第一偏光层81与第二偏光层82固定不动,使调光装置800产生透光区域与不透光区域的变化。
如图9a所示,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900中,当该第一位相差层911挂设于该第一偏光层91且该第二位相差层922挂设于该第二偏光层92时,其可进一步包含水平移动装置951及垂直移动装置952,该水平移动装置951及该垂直移动装置952连接于该第一偏光层91,或该水平移动装置951及该垂直移动装置952连接于该第二偏光层92,使得该第一偏光层91与该第二偏光层92可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同时连带该第一位相差层911及该第二位相差层922一并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
如图9b所示,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900中,该第一位相差层911挂设于该第一偏光层91且该第二位相差层922挂设该第二偏光层92,且水平移动装置951连接于该第一偏光层91以及该第二偏光层92的其中之一,而垂直移动装置952连接于该第一偏光层91以及该第二偏光层92的其中之另一,使得该第一偏光层91与该第二偏光层92可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同时连带该第一位相差层911及该第二位相差层922一并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其更包含至少一功能性膜层(未绘示)于该调光装置的一侧,该功能性膜层可依需求选自隔热膜、防爆膜、硬镀膜、抗污膜、增亮膜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综上所示,利用本发明提出调光装置结构,可手动或电动调整两组偏光层及位相差膜的相对位置,从而使该调光装置具备透光态、不透光态以及复数种透光及不透光区域变化所形成的重复图案的过渡态,而不必如习知技术中的智慧型窗户,需要持续供电维持液晶排列状态;且因上述过渡态具备复数种透光及不透光区域变化所形成的重复图案,故本发明的调光装置可藉由图案的分布将通过该调光装置的影像分割为许多细小的明暗区块,因此,相较于现行仅能调控明暗变化的智慧型窗户,本发明的调光装置具有更佳的防窥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即但凡依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和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光装置包含:
第一偏光层,该第一偏光层具有第一吸收轴;
第二偏光层,该第二偏光层具有第二吸收轴;
第一位相差层,介于该第一偏光层及该第二偏光层之间,该第一位相差层由复数个第一区域排列所组成,其中,每一第一区域的光轴方向皆与该第一偏光层的该第一吸收轴方向成+45度或-45度夹角,且该第一位相差层中与该第一吸收轴平行与垂直延伸方向,且通过该第一位相差层的该复数个第一区域的至少一第一轴线上,必须通过该第一位相差层的该复数个第一区域中两种光轴方向的第一区域;以及
第二位相差层,介于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偏光层的间,该第二位相差层由复数个第二区域排列所组成,其中,每一第二区域的光轴方向皆与该第二偏光层的该第二吸收轴方向成+45度或-45度夹角,且该第二位相差层中与该第二吸收轴平行与垂直延伸方向,且通过该第二位相差层的该复数个第二区域的至少一第二轴线上,必须通过该第二位相差层的该复数个第二区域中两种光轴方向的第二区域;
其中,该复数个第一区域与该复数个第二区域的形状、面积及排列方式皆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光层的该第一吸收轴与该第二偏光层的该第二吸收轴相互垂直或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光层及该第二偏光层是吸收型偏光层、反射型偏光层、染色型偏光层、涂布型偏光层、光栅型偏光层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皆为图案化位相差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位相差层与该第二位相差层的延迟值皆为±λ/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位相差层挂设于该第一偏光层,该第二位相差层挂设于该第二偏光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光装置还包含第一粘着层,该第一粘着层位于该第一偏光层及该第一位相差层之间,以贴附该第一偏光层及该第一位相差层;以及第二粘着层,该第二粘着层位于该第二偏光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之间,以贴附该第二偏光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光装置进一步包含水平移动装置及垂直移动装置,该水平移动装置及该垂直移动装置连接于该第一位相差层,或该水平移动装置及该垂直移动装置连接于该第二位相差层,使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可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光装置进一步包含水平移动装置及垂直移动装置,该水平移动装置连接于该第一位相差层以及该第二位相差层的其中之一,该垂直移动装置连接于该第一位相差层以及该第二位相差层的其中之另一,使该第一位相差层及该第二位相差层可水平或垂直相对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光装置还包含至少一功能性膜层于该调光装置的一侧,该功能性膜层是隔热膜、防爆膜、硬镀膜、抗污膜、增亮膜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CN201310236969.4A 2013-06-15 2013-06-15 调光装置 Active CN103364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6969.4A CN103364943B (zh) 2013-06-15 2013-06-15 调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6969.4A CN103364943B (zh) 2013-06-15 2013-06-15 调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4943A true CN103364943A (zh) 2013-10-23
CN103364943B CN103364943B (zh) 2015-12-02

Family

ID=49366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6969.4A Active CN103364943B (zh) 2013-06-15 2013-06-15 调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6494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5174A (zh) * 2014-03-13 2014-06-25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光切换模块
CN103885173A (zh) * 2014-03-13 2014-06-25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光切换模组
JP2017181658A (ja) * 2016-03-29 2017-10-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装置
CN112782913A (zh) * 2020-12-30 2021-05-11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动态扩散片组件及控制方法、激光消散斑装置、投影仪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1397Y (zh) * 1994-09-28 1995-06-21 赵屹峰 一种调光玻璃
US20050140917A1 (en) * 2002-03-04 2005-06-30 Nissan Motor Co., Ltd. Light-modulating material and vehicle using the same
CN101308278A (zh) * 2007-05-16 2008-11-19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增加其发光效率的方法
CN102171544A (zh) * 2008-10-02 2011-08-3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胆甾型液晶混合物的光谱检测器
CN202141874U (zh) * 2011-07-13 2012-0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调光装置
CN102576112A (zh) * 2009-10-21 2012-07-1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功能性片材和使用该功能性片材的透镜
WO2012100902A1 (en) * 2011-01-28 2012-08-02 Merck Patent Gmbh Layer arrangement for the regulation of light transmission
CN103064216A (zh) * 2012-11-29 2013-04-24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调光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1397Y (zh) * 1994-09-28 1995-06-21 赵屹峰 一种调光玻璃
US20050140917A1 (en) * 2002-03-04 2005-06-30 Nissan Motor Co., Ltd. Light-modulating material and vehicle using the same
CN101308278A (zh) * 2007-05-16 2008-11-19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增加其发光效率的方法
CN102171544A (zh) * 2008-10-02 2011-08-3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胆甾型液晶混合物的光谱检测器
CN102576112A (zh) * 2009-10-21 2012-07-1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功能性片材和使用该功能性片材的透镜
WO2012100902A1 (en) * 2011-01-28 2012-08-02 Merck Patent Gmbh Layer arrangement for the regulation of light transmission
CN202141874U (zh) * 2011-07-13 2012-0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调光装置
CN103064216A (zh) * 2012-11-29 2013-04-24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调光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5174A (zh) * 2014-03-13 2014-06-25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光切换模块
CN103885173A (zh) * 2014-03-13 2014-06-25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光切换模组
CN103885174B (zh) * 2014-03-13 2016-06-08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光切换模块
JP2017181658A (ja) * 2016-03-29 2017-10-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装置
CN112782913A (zh) * 2020-12-30 2021-05-11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动态扩散片组件及控制方法、激光消散斑装置、投影仪
CN112782913B (zh) * 2020-12-30 2022-04-22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动态扩散片组件及控制方法、激光消散斑装置、投影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4943B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4943B (zh) 调光装置
CN104049424B (zh) 用于全息视频显示的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像素结构
CN104360534A (zh) 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3217832B (zh) 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3293793A (zh)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25498B (zh) 一种液晶变焦透镜、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00890B (zh) 立体显示装置
TWI536054B (zh) 調光裝置
CN104714330A (zh)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04110A (zh) 透明导电元件、输入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02681270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WO2013185442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工作方法
CN102841461A (zh) 整合面板及应用其的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
CN102707520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CN102707518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CN102707519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EP3358400B1 (en) Light-modulating cell
CN103226247A (zh)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立体显示方法
CN103364863A (zh) 用于调光装置的偏光板
CN102662270A (zh) 液晶面板的偏光层及其制造方法
TWI471598B (zh) 電濕潤干涉式可調適穿透型顯示裝置
CN102221760B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201765385U (zh) 立体显示装置
CN101495899A (zh) 动态运动体介质
CN106896555B (zh) 一种抗闪光盖板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