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4507A - 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4507A
CN103354507A CN2013102838540A CN201310283854A CN103354507A CN 103354507 A CN103354507 A CN 103354507A CN 2013102838540 A CN2013102838540 A CN 2013102838540A CN 201310283854 A CN201310283854 A CN 201310283854A CN 103354507 A CN103354507 A CN 103354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pr
website
current
configuration protection
protection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838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4507B (zh
Inventor
袁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838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545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54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4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4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4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和设备。本申请中,仅需在RPR中一个RPR站点上通过手动方式新配置保护模式,即可统一改变全RPR中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和生效保护模式,这实现了动态更新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避免因为手工修改全RPR中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Description

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弹性分组环(RPR:Resilient PacketRing)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RPR是一种新型的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可运行于光同步网络(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同步数字体系(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密级波分复用(DWDM:Dense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以太网之上,为宽带IP城域网运营商提供灵活高效的组网方案。
RPR故障自愈能力非常强,其保护机制可实现事件检测、快速自愈,以及在光纤或节点故障后业务快速恢复,从而使网络能够迅速检测到故障并作出适当反应,保证业务在50ms内可以快速恢复。
RPR支持的保护机制存在绕回模式(WRAP)和抄近模式(STEER)两种保护模式。整个RPR上每个RPR站点都存在一个配置保护模式和生效保护模式,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通过拓扑保护(TP:Topology Protection)帧扩散到全网其他站点。当整个环网上所有站点必须有相同的配置保护模式时才能够使该配置保护模式生效。
但是,若要想改变整个RPR中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则需要对RPR中每个RPR站点分别手动执行一次配置保护模式修改操作,而RPR上RPR站点的数量最多可达255个,站点数量较大的情况下会增加整个RPR配置保护模式的复杂度,且手动配置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和设备,以实现动态更新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RPR站点,包括:
接收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作为源RPR站点发送的序列号有变化的拓扑保护TP帧;
复制接收的TP帧并继续在RPR中转发接收的TP帧,并识别本RPR站点接收的来自所述源RPR站点发送的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是否和本RPR站点在拓扑数据库中记录的所述源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相同;
如果不同,在本RPR站点接收的来自所述源RPR站点发送的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时,如果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第二设定时间,则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并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
一种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RPR站点,包括:
在本RPR站点新配置了保护模式时,识别本RPR站点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条件1,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为STEER,
条件2,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
若否,在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时,如果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不为WRAP,和/或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第一设定时间,则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新配置的保护模式,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在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时删除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并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拓扑保护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以使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依据接收的所述TP帧动态更新配置保护模式。
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中的RPR站点,所述设备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本RPR站点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作为源RPR站点发送的序列号有变化的拓扑保护TP帧;
复制单元,用于复制接收的TP帧并继续在RPR中转发接收的TP帧,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本RPR站点接收的来自所述源RPR站点发送的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是否和本RPR站点在拓扑数据库中记录的所述源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相同;
更新单元,用于在所述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否时,如果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则在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第二设定时间时,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并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将本RPR站点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
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中的RPR站点,所述设备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本RPR站点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
识别单元,用于在本RPR站点新配置了保护模式时,识别本RPR站点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条件1,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为STEER,
条件2,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否时,如果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则在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不为WRAP,和/或所述记录单元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第一设定时间时,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新配置的保护模式,将所述记录单元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并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拓扑保护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以使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依据接收的所述TP帧动态更新配置保护模式。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中,仅需在RPR中一个RPR站点上新配置保护模式,即可统一改变全RPR中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和生效保护模式,这实现了动态更新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避免因为手工修改全RPR中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RPR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RPR组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按照RPR标准协议中描述,只有当RPR中所有RPR站点配置的保护模式一致时该配置的保护模式才会生效,所以在RPR中是不期望发生同一RPR上存在配置不同保护模式的RPR站点的情况发生的。本发明通过RPR站点感知用户配置的保护模式来自动改变其他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最大化避免RPR中不同RPR站点出现配置保护模式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本发明中,RPR上的RPR站点可以默认执行本发明的流程,也可以通过一个使能开关控制是否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述流程,以提高灵活性。
其中,通过一个使能开关控制是否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述流程,在具体实现时,可通过在RPR上的RPR站点添加一条配置命令,依赖于该配置命令的取值来决定是选择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述流程,还是选择执行现有技术。
比如,在RPR上的RPR站点添加如下配置命令:
rpr protect-mode-auto-sync/undo rpr protect-mode-auto-sync,
当如上的配置命令取值为表示执行本发明的值时,则执行本发明,而当如上的配置命令取值为undo rpr protect-mode-auto-sync,表示执行现有技术的值时,则执行现有技术。
以RPR中RPR站点默认执行本发明为例,下面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在如图1所示的RPR中,RPR站点1新配置了保护模式,则如图2所示,该RPR站点1可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201,RPR站点1识别本RPR站点1是否满足以下条件:本RPR站点1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为STEER且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如果否,执行步骤202,如果是,执行步骤207。
本发明中,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其目的就是控制RPR站点1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WRAP的时间,RPR站点1只有在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为WRAP、且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超时时才会将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WRAP,这在下文的步骤205和步骤206进行了体现,
步骤202,RPR站点1识别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结束处理,如果不同,则执行步骤203。
本发明中,步骤202是在RPR站点1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不为STEER,和/或,RPR站点1当前未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的前提下执行的。
步骤203,RPR站点1识别本RPR站点1是否满足以下条件:本RPR站点1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为WRAP,且本RPR站点1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设定时间,如果是,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6。
本发明中,第一设定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下文在描述第二设定时间时也对第一设定时间进行了简单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步骤204,在本RPR站点1当前未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时,创建并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之后执行步骤205。
这里,创建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的时长为:
所述设定时间与创建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的时间和创建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时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之差。
假如第一设定时间为60ms,创建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的时间为TIM.NOW,创建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时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为TIM.LAST,则创建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的时长为60-(TIM.NOW-TIM.LAST)。
优选地,本发明中,不管是RPR站点1在步骤204创建并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还是RPR站点1在步骤201中已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该RPR站点1还需执行以下步骤205。
步骤205,检测已启用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当检测到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超时时,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WRAP,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并删除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
步骤206,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新配置的保护模式,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并在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时删除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拓扑保护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以使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依据接收的所述TP帧动态更新配置保护模式。
基于步骤203的判断,则本发明中,步骤206是在RPR站点1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不为WRAP,和/或RPR站点1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第一设定时间时执行的。
步骤207,删除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之后执行步骤208。
步骤207是在RPR站点1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为STEER,且RPR站点1当前已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的前提下执行。
步骤208,RPR站点1识别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结束处理,如果不同,则执行步骤209。
步骤209,RPR站点1将本RPR站点1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新配置的保护模式,并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205、步骤206、步骤209中,RPR站点1还可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
触发现有方案中对配置保护模式一致性的判断和处理。具体地,该对配置保护模式一致性的判断和处理为:对本RPR站点1的配置保护模式和本RPR站点1中拓扑数据库记录的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整个RPR中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一致,则将本RPR站点1的生效保护模式设置为本RPR站点1的配置保护模式,反之,如果不一致,则保持本RPR站点1的生效保护模式不变。
至此,完成了RPR站点1在新配置了保护模式时执行的步骤描述。
当RPR中其他RPR站点比如图1所示的RPR站点2收到RPR站点1发送的TP帧时,RPR站点2执行如图3所示的流程:
步骤301,RPR站点2接收RPR站点1作为源RPR站点发送的TP帧。
步骤302,RPR站点2识别当前接收的TP帧的序列号相比于之前从RPR站点1接收的TP帧的序列号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3,否则,过滤掉该当前接收的TP帧。
步骤303,RPR站点2复制当前接收的TP帧并继续在RPR中转发接收的TP帧。
通过步骤303,能够保证RPR站点2在执行下面步骤的同时,并不阻止该接收的TP帧在RPR上转发。
步骤304,RPR站点2基于RPR协议判断发送所述TP帧的RPR站点1是否无效,如果是,结束当前流程,如果否,执行步骤305。
本步骤304中如何识别发送TP帧的RPR站点1是否无效,可根据现有RPR协议实现,本发明并不具体限定。
步骤305,RPR站点2识别本RPR站点2接收的来自RPR站点1发送的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是否和本RPR站点2在拓扑数据库中记录的所述RPR站点1的配置保护模式相同,如果相同,则结束当前流程,如果不同,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6,RPR站点2识别本RPR站点接收的来自RPR站点1发送的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是否与本RPR站点2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相同,如果相同,则结束当前流程,如果不同,则执行步骤307。
假如RPR站点2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为WRAP,而RPR站点1发送的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为STEER,则经过本步骤306,RPR站点2就会识别出本RPR站点2接收的来自RPR站点1发送的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2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同样,假如RPR站点2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为WRAP,而RPR站点1发送的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为WRAP,则经过本步骤306,RPR站点2就会识别出本RPR站点2接收的来自RPR站点1发送的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2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相同。
步骤307,RPR站点2判断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是否大于等于第二设定时间,如果是,执行步骤308,如果否,执行步骤309。
本发明中,第二设定时间小于上述的第一设定时间,例如,比上述的第一设定时间小10ms,目的是为了避免网络及RPR站点不稳定因素导致相邻两次保护模式配置时其中一次保护模式配置未被处理,比如,相邻两次保护模式配置中上一次配置保护模式而发送的TP帧到达其他RPR站点的时间较晚,而新配置保护模式发送的TP帧到达其他RPR站点较早,则该新配置保护模式而发送的TP帧就有可能不被处理。
步骤308,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并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
步骤309,识别所述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是否为STEER,如果是,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并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如果否,结束当前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308、步骤309中,RPR站点2还可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
触发现有方案中对配置保护模式一致性的判断和处理。具体地,该对配置保护模式一致性的判断和处理为:对本RPR站点2的配置保护模式和本RPR站点1中拓扑数据库记录的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整个RPR中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一致,则将本RPR站点2的生效保护模式设置为本RPR站点2的配置保护模式,反之,如果不一致,则保持本RPR站点2的生效保护模式不变。
至此,完成了RPR站点2接收到同一RPR上其他RPR站点发送的TP帧的处理。本发明中,RPR上其他RPR站点接收到TP帧的处理方式类似RPR站点2的处理方式,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以图4所示RPR为例,通过几个实施例对图2和图3所示流程进行举例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中,假如图4所示RPR中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相同,均为WRAP,则,当站点A新配置了保护模式STEER时,基于图2所示流程,站点A会将本站点的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从WRAP更新为STEER,并发送携带本站点A当前配置保护模式STEER的TP帧到达站点F、站点B。
站点A发送的TP帧到达站点F时,则,
站点F先复制该TP帧并继续向站点A、站点E发送该TP帧;
之后,站点F基于图3所示流程,会将本站点F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从WRAP更新为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STEER,之后向站点A、站点E发送携带本站点F当前配置保护模式STEER的TP帧。
站点B对站点A的TP帧的处理方式类似站点F的处理方式。
当站点A收到站点F发送的TP帧时,基于图3所示流程,由于站点A当前的配置保护模式为STEER,与收到的TP帧携带的保护模式STEER相同,则站点A不会更新当前配置保护模式STEER。
当RPR中其他站点比如站点E、D、C首次收到TP帧时,其会基于图3所示流程,最终将本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从WRAP更新为STEER。
当站点A、B、C、D、E、F的TP帧传播到全网后,所有站点生效保护模式改变为STEER。
至此,完成实施例1的描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中,假如图4所示RPR中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相同,均为STEER,则,当站点A和站点D新配置保护模式WRAP时,则基于图2所示流程,站点A会将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从STEER更新为WRAP,并向站点F、B传播携带当前配置保护模式WRAP的TP帧,而站点D会将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从STEER更新为WRAP,并向站点E、C传播携带当前配置保护模式WRAP的TP帧。
假设站点D发送的TP帧先到达站点E,则基于图3所示流程,站点E会将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从STEER更新为WRAP。而之后当站点A发送的TP帧到达站点E时,基于图3所示流程,由于TP帧中的保护模式WRAP与站点E的配置保护模式同为WRAP,此时站点E不更新当前配置保护模式。RPR中其他站点的处理方式类似站点E。
最终,图4所示RPR中所有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都会从STEER更新为WRAP。
当站点A、B、C、D、E、F的TP帧传播到全网后,所有站点生效保护模式改变为WRAP。
至此,完成实施例2的描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中,假如图4所示RPR中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相同,均为STEER,则,当站点A出现两次快速配置保护模式时,比如,站点A新配置保护模式WRAP,之后又快速将新配置保护模式WRAP更新为STEER,则,
当站点A新配置保护模式WRAP时,基于图2所示流程,站点A会将配置保护模式从STEER更新为WRAP,并发送携带WRAP的TP帧至站点B、F。
而当站点A新配置保护模式从WRAP更新为STEER时,基于图2所示流程,站点A会将配置保护模式从WRAP更新为STEER,并发送携带STEER的TP帧至站点B、F。
正常情况下,站点A发送的携带WRAP的TP帧会先到达RPR中其他任意站点,携带STEER的TP帧后到达,这样RPR中其他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会先变为WRAP,再变为STEER;
假设某种特殊原因导致站点A发送的携带STEER的TP帧先于携带WRAP的TP帧到达RPR中某站点比如站点D,由于所有站点原来的配置保护模式均为STEER,则该站点D先收到站点A发送的携带STEER的TP帧时,不会更新本站点D的配置保护模式,即站点D的配置保护模式仍然为STEER。而当站点D随后收到站点A发送的携带WRAP的TP帧时,基于图3所示流程,该站点D的配置保护模式会从STEER变为WRAP,之后还会有后续的其他站点发送的携带STEER的TP帧到达该站点D时,该站点D又会将配置保护模式修改为STEER。
当站点A再次新配置保护模式WRAP,假如本站点A判定此次WRAP配置在上一次改变保护配置后60ms内,则仅创建WrapDelay定时器,忽略本次配置。
若WrapDelay定时器到期之前站点A又配置了STEER,则基于图3所示流程,WrapDelay定时器被删除,站点A的配置保护模式仍然为STEER不变;
而WrapDelay定时器到期,站点A将配置保护模式从STEER更新为WRAP模式,并发送携带当前配置保护模式WRAP的TP帧,传播到全网。
基于图3所示流程,图4所示RPR中其他站点收到TP帧时,最终将本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从STEER更新为WRAP。
最终,图4所示RPR中所有站点所有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为WRAP,生效保护模式改变为WRAP。
至此,完成实施例3的描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中,假如图4所示RPR中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不同,站点A、B、F的配置保护模式为WRAP,站点C、D、E的配置保护模式为STEER,生效保护模式为WRAP,则当站点D新配置WRAP时,站点D会将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从STEER更新为WRAP,并向站点E、C传播携带当前配置保护模式WRAP的TP帧。
站点C、E收到站点D发送的TP帧,将自己的配置保护模式改变为WRAP。
站点A、B、F收到站点D的TP帧,由于TP帧中保护模式与本站点相同,不予处理。
最终,图4所示RPR中所有站点所有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为WRAP,生效保护模式改变为WRAP。
至此,完成实施例4的描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中,假如图4所示RPR中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不同,站点A、B、F的配置保护模式为WRAP,站点C、D、E的配置保护模式为STEER,生效保护模式为WRAP,则当站点D新配置WRAP、站点A新配置STEER时,站点D会将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从STEER更新为WRAP,并向站点E、C传播携带当前配置保护模式WRAP的TP帧,而站点A会将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从WRAP更新为STEER,并向站点F、B传播携带当前配置保护模式STEER的TP帧
假设站点A发送的TP帧先于站点D发送的TP帧到达站点B,站点B收到站点A发送的TP帧时,将自身的配置保护模式改变为STEER,随后很短时间内站点D的TP帧到达站点B,假如该很短时间小于上述的第二设定时间,则基于图3所示流程,站点B收到站点D发送的TP帧时,不修改本站点B的配置保护模式,站点B的配置保护模式仍为STEER。站点A、F上对站点D的TP帧处理方式相同。
假设站点D发送的TP帧先于站点A发送的TP帧到达站点E,站点E的配置保护模式会改变为WRAP,随后很短时间内站点A发送的TP帧到达站点E时,假如该很短时间小于上述的第二设定时间,则基于图3所示流程,站点E的配置保护模式改变为STEER。站点C、D上对站点A的TP帧处理相同。
最终,图4所示RPR中所有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均变为STEER,生效保护模式为STEER。
至此,完成实施例5的描述。
从以上5个实施例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可以按用户配置的意图正确完成整个RPR上所有RPR站点的保护模式配置自动同步,极大简化RPR环网的保护模式配置操作。并且,在本发明中,仅需在RPR中一个RPR站点上配置保护模式即可统一改变全RPR所有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和生效保护模式。
另外,本发明并不改变RPR协议中原有通过TP帧传输保护模式配置的方式,仅改变对本站点配置操作和其他站点配置状态的处理过程,使得其功能和性能方面均不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在支持本发明的RPR站点与不支持本发明或未使能本发明的RPR站点共同组网的情况下仍能达到兼容的效果,即支持本发明的RPR站点进行自动配置操作,其他RPR站点需要进行手动配置。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设备进行描述。
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结构图。所述设备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中的RPR站点,如图5所示,所述设备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本RPR站点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
识别单元,用于在本RPR站点新配置了保护模式时,识别本RPR站点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条件1,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为STEER,
条件2,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否时,如果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则在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不为WRAP,和/或所述记录单元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第一设定时间时,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新配置的保护模式,将所述记录单元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并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拓扑保护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以使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依据接收的所述TP帧动态更新配置保护模式。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在所述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是时,删除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在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时,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新配置的保护模式,并将所述记录单元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在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为WRAP,且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设定时间时,在本RPR站点当前未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时,创建并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在检测到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超时时,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WRAP,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发送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删除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
至此,完成图5所示设备的结构描述。
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设备结构图。所述设备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中的RPR站点,如图6所示,所述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作为源RPR站点发送的序列号有变化的拓扑保护TP帧;
复制单元,用于复制接收的TP帧并继续在RPR中转发接收的TP帧,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本RPR站点接收的来自所述源RPR站点发送的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是否和本RPR站点在拓扑数据库中记录的所述源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相同;
更新单元,用于在所述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否时,如果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则在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第二设定时间时,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并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将本RPR站点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更新单元进一步在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设定时间时,识别所述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是否为STEER,
如果是,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并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将本RPR站点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
如果否,结束当前流程。
至此,完成图6所示设备结构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RPR站点,包括:
接收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作为源RPR站点发送的序列号有变化的拓扑保护TP帧;
复制接收的TP帧并继续在RPR中转发接收的TP帧,并识别本RPR站点接收的来自所述源RPR站点发送的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是否和本RPR站点在拓扑数据库中记录的所述源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相同;
如果不同,在本RPR站点接收的来自所述源RPR站点发送的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时,如果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第二设定时间,则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并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识别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RPR协议判断发送所述TP帧的源RPR站点是否无效,如果是,结束当前流程,如果否,则继续执行所述识别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设定时间,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识别所述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是否为STEER,
如果是,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并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
如果否,结束当前流程。
4.一种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RPR站点,包括:
在本RPR站点新配置了保护模式时,识别本RPR站点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条件1,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为抄近模式STEER,
条件2,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绕回模式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
若否,在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时,如果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不为WRAP,和/或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第一设定时间,则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新配置的保护模式,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在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时删除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并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拓扑保护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以使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依据接收的所述TP帧动态更新配置保护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本RPR站点同时满足所述两个条件,则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删除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
在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时,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新配置的保护模式,并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为WRAP,且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设定时间,则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本RPR站点当前未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时,创建并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
在检测到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超时时,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WRAP,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发送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删除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的时长为:
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与创建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的时间和创建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时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之差。
8.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中的RPR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本RPR站点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作为源RPR站点发送的序列号有变化的拓扑保护TP帧;
复制单元,用于复制接收的TP帧并继续在RPR中转发接收的TP帧,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本RPR站点接收的来自所述源RPR站点发送的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是否和本RPR站点在拓扑数据库中记录的所述源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相同;
更新单元,用于在所述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否时,如果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则在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第二设定时间时,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并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将本RPR站点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单元进一步在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设定时间时,识别所述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是否为STEER,
如果是,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TP帧所携带的保护模式,并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将本RPR站点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
如果否,结束当前流程。
10.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中的RPR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本RPR站点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
识别单元,用于在本RPR站点新配置了保护模式时,识别本RPR站点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条件1,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为STEER,
条件2,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否时,如果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则在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不为WRAP,和/或所述记录单元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第一设定时间时,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新配置的保护模式,将所述记录单元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并作为源RPR站点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拓扑保护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以使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依据接收的所述TP帧动态更新配置保护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在所述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为是时,删除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在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与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不同时,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新配置的保护模式,并将所述记录单元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在本RPR站点新配置的保护模式为WRAP,且本RPR站点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距离当前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设定时间时,在本RPR站点当前未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时,创建并启用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在检测到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超时时,将本RPR站点的当前配置保护模式更新为WRAP,将已记录的最近一次配置保护模式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发送发送携带本RPR站点当前配置保护模式的TP帧至同一RPR中其他RPR站点,删除本RPR站点当前已启用的WRAP配置延迟定时器。
CN201310283854.0A 2013-07-08 2013-07-08 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3354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3854.0A CN103354507B (zh) 2013-07-08 2013-07-08 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3854.0A CN103354507B (zh) 2013-07-08 2013-07-08 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4507A true CN103354507A (zh) 2013-10-16
CN103354507B CN103354507B (zh) 2016-09-28

Family

ID=49310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83854.0A Active CN103354507B (zh) 2013-07-08 2013-07-08 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5450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34393A2 (en) * 2002-12-16 2004-06-30 Alcatel Canada Inc. Topology discovery in a dual ring network
CN101047596A (zh) * 2006-06-13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总线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1483552A (zh) * 2009-02-24 2009-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配置升级方法及系统
CN101582848A (zh) * 2009-06-18 2009-1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分组环跨环保护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34393A2 (en) * 2002-12-16 2004-06-30 Alcatel Canada Inc. Topology discovery in a dual ring network
CN101047596A (zh) * 2006-06-13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总线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1483552A (zh) * 2009-02-24 2009-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配置升级方法及系统
CN101582848A (zh) * 2009-06-18 2009-1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分组环跨环保护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4507B (zh)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7077B (zh) 光线路终端/光网络单元波长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487558B (zh) 一种实现接入设备扩缩容的方法和装置
US1002740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annel switching, optical network unit, and tim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JP6005301B2 (ja) 親局装置、子局装置、制御装置、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接続管理方法
JPH09294140A (ja) 時分割多重伝送装置
JP2007067601A (ja) 光終端装置切替え方法
JP5556921B1 (ja) 加入者側装置登録方法及び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10263588A (ja) 伝送装置及び伝送装置の休止方法
CN109474341A (zh) 一种光纤网络及其网络拓扑方法
WO2008007418A1 (fr)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répétition de données
CN107959537B (zh) 一种状态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0069290A (zh) 一种多bmc的控制参数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WO2017016196A1 (zh) 同步数据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0133065A1 (zh) 基于无源光网络的保护系统和方法
CN103354507A (zh) 弹性分组环rpr站点的配置保护模式更新方法和设备
CN102497458B (zh) 一种网元ip地址的分配方法
Ortiz et al. Maximizing multicast throughput in WDM networks with tuning latencies using the virtual receiver concept
CN111817939B (zh) 基于工业以太网协议的主站冗余实现系统及方法
US11870646B2 (en) Fabric availability and synchronization
CN106130783B (zh) 一种端口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336005B (zh) 一种自动交换光网络系统自动配置节点参数的实现方法
CN102118290B (zh) 减少业务流量中断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JP5914616B1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ファームウェア更新方法、局側終端装置及び加入者側終端装置
CN113783679A (zh) 一种基于rlp路由协议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6685529B (zh) 用于调节线路速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