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2457A - 软基加固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软基加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2457A
CN103352457A CN201310305092XA CN201310305092A CN103352457A CN 103352457 A CN103352457 A CN 103352457A CN 201310305092X A CN201310305092X A CN 201310305092XA CN 201310305092 A CN201310305092 A CN 201310305092A CN 103352457 A CN103352457 A CN 103352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sleeve
soft
soft foundation
sof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050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炯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3050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524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52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24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软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软基的软土充填空心的加固套筒,直到加固套筒填满。一种方案,在上述其内充填软基的软土的加固套筒外表面,用软基的软土包裹。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中空并且结构简单的加固套筒来加固软基,因此加固方法非常简单、易于实现,便于普通技术人员快速掌握并进行施工,而加固套筒起到了定型作用,大幅改善了软基的承载力,使得软基的软土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效的防止了施工对生态的破坏,并且避免了挖出的软土对环境的污染,施工速度快,尤其适用于河堤需要快速搭建堤坝等施工期限很短的情况。

Description

软基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基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软基难以承受施工设备的压力,因此需要对软基进行处理,才能进行后续施工。目前,国内外对软基的处理方法很多,但是传统的处理方法需要用其它适合施工的材料来取代软基,因此需要先将软基的软土挖出送走处理,然后用其它材料制成地基或建筑结构(主要是堤坝等建筑)。但是这种传统的处理方法缺点非常明显,首先将软基的软土挖出送走处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挖出的软土的堆放和处理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采用其它材料造出的建筑结构取代原来的软土,同样还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并且这种建筑结构还会改变原有的地貌,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人们一直再对传统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进。 
    但是,目前人们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后的一些处理方法大多需要采用各种结构复杂的装置和材料,生产成本非常高,实施方法非常复杂,施工难度大,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才能进行施工,导致这些方法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实施步骤比较繁琐、效率比较低,采用的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的缺点,提供一种软基加固方法,这种软基加固方法能够对软基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让软基能够承受施工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压力,并且采用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软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软基的软土挖出并用上述软基的软土充填空心的加固套筒,直到加固套筒填满。由于加固套筒能够对其内软基的软土起到定型和加固的作用,因此软基不需要清除,反而能够成为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这种方法,是直接在软基顶部制成建筑物,如堤坝等。为了让软基的软土能够更均匀的填满加固套筒,最好在加固套筒内充满软基的软土后,让加固套筒发生振动,使加固套筒内的软基的软土更均匀,加固套筒顶部出现空间,然后再进行充填,这样多次反复,直到填满为止。经过上述步骤,由于加固套筒上端、下端均开有开口,因此加固套筒内的软基的软土与加固套筒下方的软基形成一个整体,当加固套筒的外表面受到风、水等外力作用时,加固套筒下方的软基能够通过加固套筒内的软基的软土对加固套筒提供支持,加固套筒具备更好的性能,尤其适用于堤坝。
一种较优的方案,所述加固套筒包括框架和混凝土侧壁,框架设在混凝土侧壁的壁内。 
更优的方案,所述混凝土侧壁内设有至少一条钢筋。 
更优的方案,所述钢筋的外径范围为0.5-1.2厘米。 
一种方案,所述加固套筒纵向截面的形状为梯形。也就是说,所述加固套筒顶端开口的尺寸小于底端开口的的尺寸,并且加固套筒的尺寸从加固套筒顶端开口到底端开口逐渐增大。这种仅在加固套筒内充填软基的软土的方案,尤其适合用来快速搭建堤坝。 
较优的方案,所述加固套筒顶端开口的外径为100-1500厘米,加固套筒底端开口的外径为200-3000厘米,加固套筒的高度为100-5000厘米。 
较优的方案,所述加固套筒的壁厚为10-30厘米。 
一种更适合对软基加固,制成地基的方案,在上述其内充填软基的软土的加固套筒外表面,用软基的软土包裹。也就是说加固套筒内外均充满软基的软土,使得加固套筒成为软基的骨架,因此这种内外均有软土的加固套筒适合作为地基。 
较好的实施方式是,将多个加固套筒依次压入软基中。压入软基的加固套筒,其内充填有软基的软土,其外也被软基的软土包裹,因此不仅对其内的软土起到加固作用,对两个加固套筒之间的软土同样起到加固作用。由于加固套筒的内表面与加固套筒内的软土之间有摩擦力,加固套筒的外表面与加固套筒外的软土之间也有摩擦力,因此加固套筒相当于嵌入软基中,成为软基的一部分,难以从软基中分离出来。一旦软基中压入了多个加固套筒(最好均匀分布),软基的承载力就会大幅提高。 
较优的方案,将上述加固套筒压入软基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加固套筒底端插入软基;
(2)对加固套筒顶端施加压力,迫使加固套筒克服软基的摩擦力向下运动,直到加固套筒完全进入软基中。 
    较优的方案,所述步骤(2)对加固套筒顶端施加压力采用的设备为装载机。 
更优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对加固套筒顶端施加的压力为静压力。采用静压力而不是冲击压力,是为了避免对加固套筒造成伤害。 
较优的方案,所述加固套筒包括混凝土层和螺旋钢筋,螺旋钢筋设在混凝土层内。
更优的方案,所述加固套筒的横截面从上到下始终相同。 
更优的方案,所述加固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长方形。 
更优的方案,所述加固套筒的外径为30-200厘米。 
所述加固套筒的壁厚为5-15厘米。 
更优的方案,所述螺旋钢筋的外径范围为0.5-1.2厘米。 
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中空并且结构简单的加固套筒来加固软基,因此加固方法非常简单、易于实现,便于普通技术人员快速掌握并进行施工,而加固套筒起到了定型作用,大幅改善了软基的承载力,使得软基的软土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效的防止了施工对生态的破坏,并且避免了挖出的软土对环境的污染,施工速度快,尤其适用于河堤需要快速搭建堤坝等施工期限很短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第一加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搭建成的河堤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5第二加固套筒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5的第一个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5的第二个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5的第三个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5的第四个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8中堤坝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软基加固方法,将软基的软土挖出并用上述软基的软土充填空心的第一加固套筒5,直到第一加固套筒5填满。
具体实施步骤是:将软基的软土挖出,然后从第一加固套筒5顶端开口倒入,进行充填;在加固套筒内充满软基的软土后,让加固套筒发生振动,使加固套筒内的软基的软土更均匀,加固套筒顶部出现空间,然后再进行充填,这样多次反复,直到填满为止。 
由于第一加固套筒5能够对其内软基的软土起到定型和加固的作用,因此软基不需要清除,反而能够成为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且由于第一加固套筒5底端同样设有开口,因此第一加固套筒5内的软土与第一加固套筒5下方的软基实际上是连成一体的,就像大树在土里生了根一样,第一加固套筒5下方的软基能够给内有软土的第一加固套筒5提供支持。这就使得第一加固套筒5、第一加固套筒5内的软土与第一加固套筒5下方的软基组成一个整体,更能承受波浪的冲击。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加固套筒5包括框架1和混凝土侧壁2,框架1设在混凝土侧壁2的壁内。 
所述第一加固套筒5纵向截面的形状为梯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加固套筒5顶端开口的尺寸小于底端开口的尺寸,并且第一加固套筒5的尺寸从第一加固套筒5顶端开口到底端开口逐渐增大。这种仅在第一加固套筒5内充填软基的软土的方案,适合用来快速搭建堤坝。所述第一加固套筒5顶端开口呈长方形,所述第一加固套筒5底端开口也呈长方形。 
所述第一加固套筒5顶端开口的外径为100厘米,第一加固套筒5底端开口的外径为200厘米,第一加固套筒5的高度为100厘米。这是用于河沟的堤坝。 
所述第一加固套筒5的壁厚为10厘米。 
如图2所示,采用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固套筒5搭建成的河堤,施工速度快,申请人在河沟处完成一条长1000米的堤坝施工,如果采用传统施工方式,需要超过100天的工期,而采用本方法,只用了10天,而且能够节省80%的人力,节约超过70%的成本。 
这种方法及第一加固套筒5,适用于堤坝等建筑,尤其是遇到洪涝灾害时,能够快速反应,在最短时间内搭建好能够使用的堤坝来阻挡洪水,有效的避免洪水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软基加固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混凝土侧壁内还设有多条钢筋6。所述钢筋的外径为1.2厘米。
所述第一加固套筒5顶端开口的外径为1500厘米,第一加固套筒5底端开口的外径为3000厘米,第一加固套筒5的高度为5000厘米。这是用于海边的堤坝。 
所述第一加固套筒5的壁厚为30厘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软基加固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加固套筒5顶端开口的外径为800厘米,第一加固套筒5底端开口的外径为1500厘米,第一加固套筒5的高度为2000厘米。这是用于河流的堤坝。所述钢筋的外径为0.5厘米。
所述第一加固套筒5的壁厚为20厘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软基加固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加固套筒5顶端开口的外径为1000厘米,第一加固套筒5底端开口的外径为2000厘米,第一加固套筒5的高度为2500厘米。这是用于河流的堤坝。所述钢筋的外径为0.9厘米。
所述第一加固套筒5的壁厚为10厘米。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软基加固方法,将多个第二加固套筒7依次压入软基4中,制成加固的软基。让第二加固套筒7不仅其内充填有软基4的软土3,同时第二加固套筒7外表面也被软基4的软土3包裹。这种内外均有软土3的第二加固套筒7适合作为地基。
压入软基4的第二加固套筒7,其内充填有软基4的软土3,其外也被软基4的软土3包裹,因此不仅对其内的软土3起到加固作用,对两个第二加固套筒7之间的软土3同样起到加固作用。由于第二加固套筒7的内表面与第二加固套筒7内的软土3之间有摩擦力,第二加固套筒7的外表面与第二加固套筒7外的软土3之间也有摩擦力,因此第二加固套筒7相当于嵌入软基4中,成为软基4的一部分,难以从软基4中分离出来。一旦软基4中压入了多个第二加固套筒7(最好均匀分布),软基4的承载力就会大幅提高。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加固套筒7包括混凝土层8和螺旋钢筋9,螺旋钢筋9设在混凝土层8内。所述第二加固套筒7的横截面从上到下始终相同。所述第二加固套筒7的横截面可以选择圆形、椭圆形、方形,本实施例中为圆形。所述螺旋钢筋9的外径为3厘米。 
所述第二加固套筒7的外径为150厘米。 
所述第二加固套筒7的壁厚为15厘米。 
所述将第二加固套筒7压入软基4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第二加固套筒7底端插入软基4;
(2)对第二加固套筒7顶端施加压力,迫使第二加固套筒7克服软基4的摩擦力向下运动,直到第二加固套筒7完全进入软基4中。
    所述步骤(2)对第二加固套筒7顶端施加压力采用的设备为装载机10。 
所述步骤(2)中对第二加固套筒7顶端施加的压力为静压力。采用静压力而不是冲击压力,是为了避免对第二加固套筒7造成伤害。 
如图5-8所示,装载机10将第二加固套筒7吊到软基4上方,然后将第二加固套筒7插入软基4中,接着装载机10对第二加固套筒7顶端施加静压力,使得第二加固套筒7向下运动,直到第二加固套筒7完全进入软基4中。 
实施例6 
本实施例软基加固方法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二加固套筒7的外径为10厘米。
所述第二加固套筒7的壁厚为3厘米。 
实施例7 
本实施例软基加固方法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二加固套筒7的外径为30厘米。
所述第二加固套筒7的壁厚为5厘米。 
实施例8 
本实施例软基加固方法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二加固套筒7的外径为80厘米。
所述第二加固套筒7的壁厚为10厘米。 
如图9、10所示,一个2000米长的堤坝,其地基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施工而成,其坝体采用多个实施例1的第一加固套筒5建造而成,只需20天施工,就建造完毕。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只需5名工人进行施工,减少了80%的人力,节省了80%的时间,节约了70%的成本,并且不会对生态的造成破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适用于发生紧急情况(比如洪涝灾害等突发事件)需要尽可能快的完成施工的时候。与其它软基加工方法相比,加固套筒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施工方法简单,施工速度更快,无需专门的加工设备,适用范围广。而与实施例1的堤坝相比,本实施例的地基也被加固了,因此堤坝的性能得到了提高,堤坝能够承受波浪的冲击力更大了。 
不论是采用内径从上到下始终相同的第二加固套筒7对软基进行加固,还是采用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第一加固套筒5充填软基的软土3后作为建筑结构,都是利用加固套筒起到定型和加固的作用,大幅改善了软基的承载力,使得软基的软土3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效的防止了施工对生态的破坏,并且避免了挖出的软土3对环境的污染。 

Claims (10)

1.一种软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软基的软土挖出并用上述软基的软土充填空心的加固套筒,直到加固套筒填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套筒包括框架和混凝土侧壁,框架设在混凝土侧壁的壁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侧壁内设有至少一条钢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套筒纵向截面的形状为梯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其内充填软基的软土的加固套筒外表面,用软基的软土包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加固套筒依次压入软基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加固套筒压入软基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加固套筒底端插入软基;
对加固套筒顶端施加压力,迫使加固套筒克服软基的摩擦力向下运动,直到加固套筒完全进入软基中。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套筒包括混凝土层和螺旋钢筋,螺旋钢筋设在混凝土层内。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套筒的横截面从上到下始终相同。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长方形。
CN201310305092XA 2013-07-20 2013-07-20 软基加固方法 Pending CN1033524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05092XA CN103352457A (zh) 2013-07-20 2013-07-20 软基加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05092XA CN103352457A (zh) 2013-07-20 2013-07-20 软基加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2457A true CN103352457A (zh) 2013-10-16

Family

ID=49308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5092XA Pending CN103352457A (zh) 2013-07-20 2013-07-20 软基加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524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1887A (zh) * 2016-04-05 2016-08-03 东通岩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在卵石层中施工的立柱桩安装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2560U (zh) * 1991-01-17 1992-01-08 宁波混凝土管桩厂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CN1362557A (zh) * 2000-12-28 2002-08-07 西胁醇 桩的施工方法
CN1512012A (zh) * 2002-12-30 2004-07-14 中国石化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一种塑料土工组合式挡土墙
CN1556283A (zh) * 2003-12-31 2004-12-22 广东省航盛工程有限公司 大直径薄壁管桩(pbp)复合地基加固软基的方法
CN1609343A (zh) * 2004-08-06 2005-04-27 陶钧炳 鲎式轻质堤坝的结构和方法
JP2006257723A (ja) * 2005-03-16 2006-09-28 Izumo Kensetsu Kk 軟弱地盤の補強工法
CN101092812A (zh) * 2006-12-27 2007-12-26 马兴华 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
CN101514546A (zh) * 2008-08-15 2009-08-26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振动下沉薄壁钢筋混凝土圆筒基础直立式防波堤
CN202899164U (zh) * 2012-08-01 2013-04-24 卢江江 圆筒形挡土墙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2560U (zh) * 1991-01-17 1992-01-08 宁波混凝土管桩厂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CN1362557A (zh) * 2000-12-28 2002-08-07 西胁醇 桩的施工方法
CN1512012A (zh) * 2002-12-30 2004-07-14 中国石化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一种塑料土工组合式挡土墙
CN1556283A (zh) * 2003-12-31 2004-12-22 广东省航盛工程有限公司 大直径薄壁管桩(pbp)复合地基加固软基的方法
CN1609343A (zh) * 2004-08-06 2005-04-27 陶钧炳 鲎式轻质堤坝的结构和方法
JP2006257723A (ja) * 2005-03-16 2006-09-28 Izumo Kensetsu Kk 軟弱地盤の補強工法
CN101092812A (zh) * 2006-12-27 2007-12-26 马兴华 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
CN101514546A (zh) * 2008-08-15 2009-08-26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振动下沉薄壁钢筋混凝土圆筒基础直立式防波堤
CN202899164U (zh) * 2012-08-01 2013-04-24 卢江江 圆筒形挡土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1887A (zh) * 2016-04-05 2016-08-03 东通岩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在卵石层中施工的立柱桩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0392A (zh) 反竹节型抗浮锚杆的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2561271A (zh) 一种高聚物注浆土石坝及其施工方法
CN203891087U (zh)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加固结构
CN203855974U (zh) 三维排水柔性土工格室生态袋边坡
CN105220654A (zh) 一种土石坝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437370A (zh) 一种陡坡抗滑挡土的方法及支护结构
CN106638486B (zh) 高心墙堆石坝防渗墙与廊道分期施工方法
CN203238642U (zh) 基坑支护挡墙
CN103790393A (zh) 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
KR101552520B1 (ko) 석션 파일을 활용한 압축공기 저장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CN203188224U (zh) 土工膜袋吹砂围堰
CN104594360A (zh) 一种复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CN103352457A (zh) 软基加固方法
CN206052761U (zh) 一种海上风电场单桩基础
CN204645058U (zh) 一种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
JPS58156620A (ja) 基礎杭施工方法
CN216194776U (zh) 一种注浆加固式深基坑格栅形旋喷桩支护结构
CN202023185U (zh) 一种混凝土管桩
CN203498794U (zh) 软基堤坝加固装置
CN21128547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高效耐久防洪堤
CN208266808U (zh) 一种暗渠封堵气囊
CN210315400U (zh) 一种深陡坑涉水边坡加固结构
CN209975507U (zh) 一种上节排水下节不排水组合型预制管桩
CN202298627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206581264U (zh) 一种变径多节点旋喷抗浮锚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