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0677A - 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0677A
CN103340677A CN2013102972412A CN201310297241A CN103340677A CN 103340677 A CN103340677 A CN 103340677A CN 2013102972412 A CN2013102972412 A CN 2013102972412A CN 201310297241 A CN201310297241 A CN 201310297241A CN 103340677 A CN103340677 A CN 103340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chamber
tube
valve
bl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72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ANGNUO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KANGNUO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KANGNUO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KANGNUO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972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406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40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06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属于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包括具有负压管腔的负压管;进气阀,设在负压管的一端,且与负压管腔相通;负压压力显示机构,设在负压管的另一端,且与负压管腔相配合;负压连续发生机构,设在负压管上,且与负压管腔相通;抽气管和吸盘,抽气管的一端与负压管连接且与负压管腔相通,吸盘与抽气管的另一端连接;牵引绳,穿设在抽气管的抽气管腔内,牵引绳的一端探出抽气管的一端且固定有牵引绳固定头与负压管连接,牵引绳的另一端探出抽气管的另一端且与吸盘固定。具有操作效率高、操作方便和减轻医务人员的操作强度的长处,并且有助于产妇缩短娩程,快速娩出婴儿;具有良好的牵引效果,能使产品的整体结构有效地简化。

Description

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
背景技术
周知,在医疗临床,临产孕妇通常是在助产士和/或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腹压,采用吸气与屏气的方式增加子宫收缩力而将胎儿向子宫外挤送,直至整个胎儿娩出。然而由于孕妇在分娩时受环境因素、心理紧张因素、体质因素和生理因素等的影响,因而难以达到与助产士、医生之间的良好配合的默契效果,严重时会导致胎儿窒息以及给产妇留下后遗症。特别是在胎儿的头冠刚露出子宫时,由于无法抓捏,因而普遍以挤压产妇腹部的方式迫使胎儿的整个头部从速探出,以便抓捏整个头部而缩短产程,由于该助产方式是一种不能为业界恭维的并且存在伤及胎儿和损及产妇身体之虞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助产方式,因而在妇产科临床是十分谨慎的。
利用助产器械例如产钳对胎儿为头位的孕妇作第二次产程助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帮助胎儿头部快速娩出,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失误,那么极易损及胎儿头颅,甚至会引发胎儿颅内出血,造成婴儿脑瘫。
关于助产器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2168849U推荐的“一种新型助产器”和CN202458627U提供的“新型助产器”,这两项专利的共同之处均具有一气囊,在使用时将气囊置入了产妇子宫的宫底处,并且对气囊充气,以增加产妇子宫的收缩力,促使胎儿娩出,缩短产程。但是,由于需要将气囊置入子宫,因此存在以下欠缺:一是操作麻烦并且费时;二是增加产妇痛苦感;三是存在感染之虞。
目前,妇产科临床遇到几率最高的困惑便是前述的在胎儿的头冠露出子宫时无法由助产士、医生抓捏,并且在该阶段如果耗时过长,极易引起胎儿窒息。鉴于该困惑,在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有对胎儿头部负压吸引的助产器,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756164Y介绍的“智能助产器”,该专利方案在使用时将吸盘附着到刚露出子宫的胎儿的头冠(头顶部位),然后通过对负压发生器的操作,使吸盘产生负压并且在医务人员的拽拉下将胎儿从子宫内拉出,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3页第2段至第4页第6行。但是该专利方案存在以下缺憾:由于采用注射器抽气的方式使吸盘产生负压,因此不能往复操作注射器,因为每当注射器的活塞(即惯称针筒活塞)向着背离注射器腔的方向拉拔一次,便要对负压控制阀操作一次,以便使注射器的活塞再度推入注射器腔,再开启负压控制阀,接着再次将活塞向着背离注射器腔的方向拉拔,如此反复而使吸盘产生所需的负压效果。于是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操作效率较低。此外,该专利公开的牵引装置结构复杂(由拉杆和手柄构成)并且体积大,从而使产品的整体结构有失简练效果。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以连续操作的方式使吸盘与胎儿的头冠之间满足所需的负压要求而藉以体现操作效率高、操作方便并且可显著减轻医务人员的操作强度有利于简化牵引装置的结构的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包括具有负压管腔的一负压管;一进气阀,该进气阀设置在负压管的一端,并且与负压管腔相通;一负压压力显示机构,该负压压力显示机构设置在负压管的另一端,并且与负压管腔相配合;一负压连续发生机构,该负压连续发生机构设置在所述负压管上,并且与负压管腔相通;一抽气管和一吸盘,抽气管的一端与负压管连接并且与负压管腔相通,吸盘与抽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一牵引绳,该牵引绳穿设在抽气管的抽气管腔内,该牵引绳的一端探出抽气管的一端并且固定有一牵引绳固定头与所述负压管连接,牵引绳的另一端探出抽气管的另一端并且与所述吸盘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负压管的所述一端并且位于所述负压管腔内构成有一进气阀安装座,所述的进气阀安装在该进气阀安装座上,所述的负压压力显示机构包括负压标尺活塞、活塞密封圈和负压标尺,负压标尺活塞设置在所述负压管的负压管腔内,在该负压标尺活塞上构成有一活塞密封圈槽,活塞密封圈套置在活塞密封圈槽内,并且与负压管腔的腔壁密封配合,负压标尺的一端与负压标尺活塞固定,另一端伸展到负压管腔外,并且设有负压刻度标记。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负压连续发生机构包括第一、第二弹簧管、进气管、固定活塞、抽气阀、排气阀和泵盖,第一弹簧管构成于所述负压管的所述一端的外壁上,该第一弹簧管具有一第一弹簧管腔,第二弹簧管构成于负压管的所述另一端的外壁上,该第二弹簧管具有一第二弹簧管腔,该第一、第二弹簧管彼此纵向并行,并且与负压管之间构成垂直关系,进气管构成于负压管的外壁上,并且位于第一、第二弹簧管之间,该进气管的进气管腔与所述负压管腔相通,固定活塞以腾空状态固定在负压管上,并且对应于第一、第二弹簧管之间,在该固定活塞上开设有一抽气孔和一排气孔,其中,抽气孔与所述进气管相对应,并且与进气管腔相通,而排气孔在固定活塞上的位置位于固定活塞朝向第一弹簧管的一端或者朝向第二弹簧管的一端,抽气阀在对应于抽气孔的位置定位在固定活塞背对所述负压管的一侧,排气阀在对应于排气孔的位置定位在固定活塞朝向所述负压管的一侧,泵盖构成有一固定活塞腔,所述的固定活塞与该固定活塞腔的腔壁密封配合,在该泵盖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一弹簧腔,在该第一弹簧腔内构成有一第一弹簧导柱,在该第一弹簧导柱上套设有一第一弹簧的一端,而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置入于所述第一弹簧管的第一弹簧管腔内,在泵盖的另一端构成有一第二弹簧腔,在该第二弹簧腔内构成有一第二弹簧导柱,在该第二弹簧导柱上套设有一第二弹簧的一端,而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置入于所述第二弹簧管的第二弹簧管腔内。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固定活塞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抽气孔以及对应于所述排气孔的部位并且以面对面的状态各构成有一对定位嵌脚,所述的抽气阀定位在对应于所述抽气孔的部位的所述一对定位嵌脚上,而所述的排气阀定位在对应于所述排气孔的部位的一对定位于嵌脚上。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固定活塞上并且在背对所述负压管的一侧的表面的一端和另一端各构成有一限位凸缘,并且在固定活塞的侧缘构成有一固定活塞密封圈槽,在该固定活塞密封圈槽内套置有一固定活塞密封圈,该固定活塞密封圈与所述泵盖的固定活塞腔的腔壁密封配合。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抽气阀包括一抽气阀座和一抽气阀片,在抽气阀座的两端各构成有一抽气阀座定位嵌槽,抽气阀座定位嵌槽与对应于所述抽气孔的部位的所述定位嵌脚嵌合固定,在抽气阀座的中部构成有抽气阀座导气孔,该抽气阀座导气孔与所述的抽气孔相对应,抽气阀片设置在构成于抽气阀座上的并且与抽气阀座导气孔相对应的抽气阀片腔内,该抽气阀片与所述的抽气孔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气阀包括一排气阀座和一排气阀片,在排气阀座的两端各构成有一排气阀座定位嵌槽,排气阀座定位嵌槽与对应于所述排气孔的部位的所述一对定位嵌脚嵌合固定,在排气阀座的中部构成有排气阀座导气孔,该排气阀座导气孔与所述排气孔相对应,排气阀片设置在构成于排气阀座上的并且与排气阀座导气孔相对应的排气阀片腔内,该排气阀片与所述的排气孔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负压管的负压管腔内设置有一阻尼弹簧,该阻尼弹簧的一端支承在所述进气阀上,另一端支承在所述负压标尺活塞朝向进气阀的一端。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负压管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抽气管的所述一端的位置构成有一抽气管接头,该抽气管接头的抽气管接头腔与所述负压管腔相通,抽气管的所述一端与抽气管接头插配,并且抽气管的抽气管腔与抽气管接头腔相通,在所述的吸盘上并且背对吸盘腔的一侧构成有一抽气管让位凹槽,而在吸盘腔内并且在对应于抽气管让位凹槽的位置构成有一膨出凸缘,在该膨出凸缘上开设有一与吸盘腔相通的抽气孔,所述抽气管的所述另一端与抽气孔相对应并且与抽气孔相通,所述牵引绳固定头置入于所述的抽气管接头腔内并且由抽气管接头腔的腔底壁对其定位,牵引绳的所述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膨出凸缘上。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牵引绳为钢丝绳。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对负压连续发生机构的连续操作而使负压管的负压管腔快捷地处于负压状态,经抽气管而使吸盘处于负压状态,从而由吸盘对胎儿的头冠吸住,以便医务人员通过对吸盘施加拉力而将胎儿的头颅拉出子宫,因而具有操作效率高、操作方便和减轻医务人员的操作强度的长处,并且有助于产妇缩短娩程,快速娩出婴儿;由于牵引绳结构简单,因而不仅此具有良好的牵引效果,而且能使产品的整体结构有效地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进气阀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吸盘与胎儿头颅相配合并且对吸盘出口施加拉力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
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优选采用塑料例如工程塑料(ABS)制作的负压管1,该负压管1构成有一负压管腔11。在负压管1的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并且位于负压管腔11内构成有一进气阀安装座12,而负压管1的另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并且位于端面上开设有一标尺让位孔15。在负压管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下侧并且大体上位于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构成有一抽气管接头14,该抽气管接头14的抽气管接头腔141与负压管腔11相通。
请见图2并且结合图1,给出了一进气阀2,该进气阀2以卧置状态固定在前述的进气阀安装座12上,并且与负压管腔11相通,进气阀2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阀体21、阀杆22、弹簧23和进气按钮24,阀体21与进气阀固定座12固定,该阀体21由右端的阀腔管段211和左端的阀杆管段212共同构成,阀腔管段211构成有一阀腔2111,该阀腔2111与负压管腔11相通,阀杆让位管段212构成有一阀杆让位腔2121,在阀腔2111与阀杆让位腔2121之间构成有一密封圈阻挡台阶圈213(也可直接称为密封圈密封台阶圈),在该密封圈阻挡台阶圈213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用于贯通阀腔2111与阀杆让位腔2121的通孔2131,该通孔2131实质上为阀杆让位孔。又,在阀体21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密封圈阻挡台阶圈213的位置构成有一凸起于阀体21的外表面的阀体安装法兰边214,该阀体安装法兰边214优选使用胶粘剂与前述的进气阀安装座12固定。阀杆22的一端即图示的左端在对应于密封圈阻挡台阶圈213上的前述通孔2131的位置即在穿过通孔2131后伸展到阀杆让位腔2121内,而阀杆22的另一端即图示的右端位于阀腔2111内,并且在该另一端套置有一阀杆密封圈221,该阀杆密封圈221与前述密封圈阻挡台阶圈213朝向阀腔2111的一侧相配合。阀杆弹簧23位于阀腔2111内,并且套置在阀杆22的前述另一端(右端),该阀杆弹簧23的一端(图示左端)支承在构成于阀杆22上的弹簧支承凸台222上,而阀杆弹簧23的另一端支承在阀腔2111的腔底壁上。进气按钮24朝向阀杆22的一侧构成有阀杆配接头241,阀杆配接头241具有一阀杆探入腔2411(图1示),该阀杆探入腔2411与阀杆22的前述一端(左端)配合,也就是说阀杆22的左端插入阀杆探入腔2411内。由图所示,前述的阀杆密封圈221在阀杆22上的位置位于密封圈阻挡台阶圈213与弹簧支承凸台222之间。
当推动进气按钮24时,带动阀杆22向阀腔2111的方向位移,使阀杆密封圈221离开密封圈阻挡台阶圈213,即解除与密封圈阻挡台阶圈213的配合,外界空气便从通孔2131进入阀腔2111,由于阀腔2111与负压管腔11相通,因此负压管腔11内先前所处的负压状态随着外界空气的引入而被解除,反之亦然。
给出了设置在负压管1的右端(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负压压力显示机构3,该负压压力显示机构3包括负压标尺活塞31、活塞密封圈32和负压标尺33,负压标尺活塞31设置在负压管1的负压管腔11内,在该负压标尺活塞31 上并且围绕其圆周方向构成有一活塞密封圈槽311,活塞密封圈32套置在该活塞密封圈槽311内,并且该活塞密封圈32与负压管腔11的腔壁之间构成密封配合。负压标尺33的一端(图1所示左端)与负压标尺活塞31固定,另一端经前述的标尺让位孔15伸展到负压管腔11外,并且在该另一端设有负压刻度标记331。
优选地,在前述负压管1的负压管腔11内设置一阻尼弹簧13,该阻尼弹簧13的一端(图示的左端)支承在进气阀2上,更确切地讲支承在(套置在)前述阀腔管段211的末端窄缩而成的阻尼弹簧座2112上,阻尼弹簧13的另一端(图示右端)支承在负压标尺活塞31 朝向进气阀2的一端。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负压标尺活塞31朝向进气阀2的一端的端面的中央位置开设一弹簧支承孔312,阻尼弹簧13的前述另一端支承于该弹簧支承孔312内。
在下面将要描述的负压连续发生机构4的动作下,负压管腔11内的负压压力由该负压压力显示机构3显示,例如,当负压管腔11内的负压压力渐渐增大时,负压标尺活塞31便渐渐向左(图1所示状态)位移,即向着进气阀2的方向位移,由负压标尺活塞31带动负压标尺33同步位移,从而由负压标尺33上的负压刻度标记331揭示压力值(负压压力值),藉以避免盲目性。解除负压管腔11内的负压时,那么只要按申请人在上面对进气阀2描述时所讲的推动进气按钮24,使外界空气进入负压管腔11,在释放进气按钮24并且在阻尼弹簧13的回复作用力下,使负压标尺活塞31复位至由目前图1所示的状态。
请重点见图1,上面提及的负压连续发生机构4包括第一、第二弹簧管41、42、进气管43、固定活塞44、抽气阀45、排气阀46和泵盖47,第一弹簧管41延伸构成于前述负压管1的一端(左端)的外壁上,该第一弹簧管41具有一第一弹簧管腔411,第二弹簧管42构成于负压管1的前述另一端(右端)的外壁上,该第二弹簧管42具有一第二弹簧管腔421,第一、第二弹簧管41、42彼此纵向并行,并且与负压管1之间构成垂直关系。进气管43构成于负压管1的外壁上,并且位于第一、第二弹簧管41、42之间,该进气管43的进气管腔431与前述负压管腔11相通。固定活塞44以腾空状态固定在负压管1上,具体是:固定活塞44的一端即左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柱446的顶部,固定活塞44的另一端即右端固定在第二固定柱447的顶部,而第一、第二固定柱446、447直接构成于负压管1的外壁上。由于第一、第二固定柱446、447位于第一、第二弹簧管41、42之间,因此固定活塞44位于第一、第二弹簧管41、42之间,而前述的进气管43位于第一、第二固定柱446、447之间。由图1所示,在固定活塞44上开设有一个抽气孔441和一个排气孔442,其中,抽气孔441与前述进气管43相对应,并且与进气管腔431相通。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孔442在固定活塞44上的位置位于固定活塞44朝向第二弹簧管42的一端,即位于固定活塞44的右端。然而如果将排气孔442转移到固定活塞44朝向第一弹簧管41的一端,即位于固定活塞44的左端,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替代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排气阀45在对应于抽气孔441的位置定位在固定活塞44背对负压管1的一侧,即与固定活塞44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图1所示状态)。排气阀46在对应于排气孔442的位置定位在固定活塞44朝向负压管1的一侧,即与固定活塞44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图1 所示状态)。泵盖47构成有一固定活塞腔471,前述的固定活塞44与该固定活塞腔471的腔壁密封配合。由图1所示,在泵盖47的一端(左端)构成有一第一弹簧腔472,在该第一弹簧腔472内构成有一第一弹簧柱4721,在该第一弹簧柱4721上套设有一第一弹簧47211的一端(上端),而第一弹簧47211的另一端(下端)置入于第一弹簧管41的第一弹簧管腔411内;在泵盖47的另一端(右端)构成有一第二弹簧腔473,在该第二弹簧腔473内构成有一第二弹簧柱4731,在该第二弹簧柱4731上套设有一第二弹簧47311的一端(上端),而第二弹簧47311的另一端(下端)置入于第二弹簧管42的第二弹簧管腔421内。
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固定活塞44上并且在对应于抽气孔441以及对应于排气孔442的部位并且均以面对面的状态各构成有一对定位嵌脚443,在图中,申请人虽然未示出位于排气孔442处的一对彼此面对面的定位嵌脚443,但是可以依据对应于抽气孔441处的一对彼此面对面的定位嵌脚443而得到充分理解。前述的抽气阀45定位在即固定在对应于抽气孔441的部位的一对定位嵌脚443之间,而前述的排气阀46定位在即固定在对应于排气孔442的部位的一对定位嵌脚443之间。
由图1所示,在固定活塞44上并且在背对负压管1的一侧的表面的一端和另一端各构成有一限位凸缘444,并且在固定活塞44的侧缘构成有一固定活塞密封圈槽445,在该固定活塞密封圈槽445内套置有一固定活塞密封圈4451,藉由该固定活塞密封圈4451与前述泵盖47的固定活塞腔471的腔壁密封配合。
上面提及的抽气阀45包括一抽气阀座451和一抽气阀片452,在抽气阀座451的两端各构成有一抽气阀座定位嵌槽4511,抽气阀座定位嵌槽4511与对应于抽气孔441的部位的前述的一对定位嵌脚443嵌合固定。在抽气阀座451的中部构成有抽气阀座导气孔4512,该抽气阀座导气孔4512与前述的抽气孔441相对应,抽气阀片452以浮动状态(不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构成于抽气阀座451上的并且与抽气阀座导气孔4512相对应的抽气阀片腔4513内,该抽气阀片452与抽气孔441相对应。
进而由图1所示,排气阀46包括一个排气阀座461和一枚排气阀片462,在排气阀座461的两端各构成有一个排气阀座定位嵌槽4611,排气阀座定位嵌槽4611与对应于排气孔442的部位的前述的一对定位嵌脚443嵌合固定。在排气阀座461的中部构成有排气阀座导气孔4612,该排气阀座导气孔4612与前述的排气孔442相对应,排气阀片462以浮动状态(以不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构成于排气阀座461上的并且与排气阀座导气孔4612相对应的排气阀片腔4613内,该排气阀片462与排气孔442相对应。
上面提及的限位凸缘444的功用是保护抽气阀45,以免在将泵盖47下按压时因缺乏限位而压损抽气阀座45,并且连带损及抽气阀片452,因此,优选的方案是将限位凸缘444的高度即上平面与抽气阀座451的上表面保持一致。
请依然见图1,给出了一抽气管5和一吸盘6,抽气管5的一端探入到前述的抽气管接头14内,并且该抽气管5的抽气管腔51与前述的抽气管接头腔141相通(抽气管接头腔141与负压管腔11相通),吸盘6与抽气管5的另一端连接。
由图1所示,在吸盘6上并且在背对吸盘腔61的一侧构成有一抽气管让位凹槽62,而在吸盘腔61内并且在对应于抽气管让位凹腔62的位置构成有一膨出凸缘63,在该膨出凸缘63上开设有一与吸盘腔61相通的抽气孔631,前述抽气管5的另一端与抽气孔631相对应并且与抽气孔631相通。依据公知常识,前述的膨出凸缘63实质上是由抽气管让位凹槽62处的材料转移而形成的。
在前述的抽气管5的抽气管腔51内穿设有一牵引绳7,该牵引绳7的一端探出抽气管5的一端并且固定有一牵引绳固定头71,该牵引绳固定头71置入于前述的抽气管接头腔141内,并且由抽气管接头腔141的腔底壁对牵引绳固定头71限定,从而使牵引绳7的一端与抽气管接头14连接,而牵引绳7的另一端在探出抽气管5的另一端后固定在前述的膨出凸缘63上。
前述的牵引绳7采用绳丝,即采用钢丝绳,由于抽气管5的强度相对较低,难以经受牵引拽拉,因此在植入由钢丝充任的牵引绳7后便可满足对吸盘6在负压状态下的牵引要求。
优选地,在前述的吸盘腔61内设置有一护垫6,该护垫6为具有透气功能的透气护垫,即采用海绵垫,以便由该海绵垫对胎儿的头颅皮肤保护。
应用例:
请见图3并且继续结合图1和图2,当要对刚露出子宫的胎儿的头部8(图3示)牵引时,那么由助产士或医生将吸盘6放置到头部8,由助产士或其它相关人员反复按压泵盖47,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当泵盖47向下按压时,则抽气阀45的抽气阀片452关闭,而排气阀46的排气阀片462开启,此时,先前进入于固定活塞腔471内的空气便从排气孔442经开启状态的排气阀片462排气。当在第一、第二弹簧47211、47311的回复作用力下而使泵盖47向上位移时,排气阀片462关闭,而抽气阀片452开启,此时负压管腔11内的空气经进气管43的进气管腔431、抽气孔441以及抽气阀座导气孔4512进入固定活塞腔471,当再次下压泵盖47时,先前进入固定活塞腔471内的空气依次经排气孔442、排气阀片462以及排气阀座导气孔4612而排至外界。在该过程中,由于抽气管5连接于负压管1与吸盘6之间,因此吸盘腔61内的空气经抽气管5的抽气管腔51进入负压管腔11,直至使吸盘6可靠地吸合于胎儿的头部8(即头颅),负压管腔11内的压力由负压标尺揭示,当依据要求而达到所需的负压值后,便可由助产士或医生隔着抽气管5对牵引绳7牵引,以利头部8快速娩出产妇子宫。使用完毕后需对负压管腔11释压时,那么只要推(按)动进气阀2的进气按钮24即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完成了发明任务,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的技术效果,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得以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负压管腔(11)的一负压管(1);一进气阀(2),该进气阀(2)设置在负压管(1)的一端,并且与负压管腔(11)相通;一负压压力显示机构(3),该负压压力显示机构(3)设置在负压管(1)的另一端,并且与负压管腔(11)相配合;一负压连续发生机构(4),该负压连续发生机构(4)设置在所述负压管(1)上,并且与负压管腔(11)相通;一抽气管(5)和一吸盘(6),抽气管(5)的一端与负压管(1)连接并且与负压管腔(11)相通,吸盘(6)与抽气管(5)的另一端连接;一牵引绳(7),该牵引绳(7)穿设在抽气管(5)的抽气管腔(51)内,该牵引绳(7)的一端探出抽气管(5)的一端并且固定有一牵引绳固定头(71)与所述负压管(1)连接,牵引绳(7)的另一端探出抽气管(5)的另一端并且与所述吸盘(6)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压管(1)的所述一端并且位于所述负压管腔(11)内构成有一进气阀安装座(12),所述的进气阀(2)安装在该进气阀安装座(12)上,所述的负压压力显示机构(3)包括负压标尺活塞(31)、活塞密封圈(32)和负压标尺(33),负压标尺活塞(31)设置在所述负压管(1)的负压管腔(11)内,在该负压标尺活塞(31)上构成有一活塞密封圈槽(311),活塞密封圈(32)套置在活塞密封圈槽(311)内,并且与负压管腔(11)的腔壁密封配合,负压标尺(33)的一端与负压标尺活塞(31)固定,另一端伸展到负压管腔(11)外,并且设有负压刻度标记(3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连续发生机构(4)包括第一、第二弹簧管(41、42)、进气管(43)、固定活塞(44)、抽气阀(45)、排气阀(46)和泵盖(47),第一弹簧管(41)构成于所述负压管(1)的所述一端的外壁上,该第一弹簧管(41)具有一第一弹簧管腔(411),第二弹簧管(42)构成于负压管(1)的所述另一端的外壁上,该第二弹簧管(42)具有一第二弹簧管腔(421),该第一、第二弹簧管(41、42)彼此纵向并行,并且与负压管(1)之间构成垂直关系,进气管(43)构成于负压管(1)的外壁上,并且位于第一、第二弹簧管(41、42)之间,该进气管(43)的进气管腔(431)与所述负压管腔(11)相通,固定活塞(44)以腾空状态固定在负压管(1)上,并且对应于第一、第二弹簧管(41、42)之间,在该固定活塞(44)上开设有一抽气孔(441)和一排气孔(442),其中,抽气孔(441)与所述进气管(43)相对应,并且与进气管腔(431)相通,而排气孔(442)在固定活塞(44)上的位置位于固定活塞(44)朝向第一弹簧管(41)的一端或者朝向第二弹簧管(42)的一端,抽气阀(45)在对应于抽气孔(441)的位置定位在固定活塞(44)背对所述负压管(1)的一侧,排气阀(46)在对应于排气孔(442)的位置定位在固定活塞(44)朝向所述负压管(1)的一侧,泵盖(47)构成有一固定活塞腔(471),所述的固定活塞(44)与该固定活塞腔(471)的腔壁密封配合,在该泵盖(47)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一弹簧腔(472),在该第一弹簧腔(472)内构成有一第一弹簧导柱(4721),在该第一弹簧导柱(4721)上套设有一第一弹簧(4721)的一端,而第一弹簧(47211)的另一端置入于所述第一弹簧管(41)的第一弹簧管腔(411)内,在泵盖(47)的另一端构成有一第二弹簧腔(473),在该第二弹簧腔(473)内构成有一第二弹簧导柱(4731),在该第二弹簧导柱(4731)上套设有一第二弹簧(47311)的一端,而第二弹簧(47311)的另一端置入于所述第二弹簧管(42)的第二弹簧管腔(4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固定活塞(44)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抽气孔(441)以及对应于所述排气孔(442)的部位并且以面对面的状态各构成有一对定位嵌脚(443),所述的抽气阀(45)定位在对应于所述抽气孔(441)的部位的所述一对定位嵌脚(443)上,而所述的排气阀(46)定位在对应于所述排气孔(442)的部位的一对定位于嵌脚(443)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固定活塞(44)上并且在背对所述负压管(1)的一侧的表面的一端和另一端各构成有一限位凸缘(444),并且在固定活塞(44)的侧缘构成有一固定活塞密封圈槽(445),在该固定活塞密封圈槽(445)内套置有一固定活塞密封圈(4451),该固定活塞密封圈(4451)与所述泵盖(47)的固定活塞腔(471)的腔壁密封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气阀(45)包括一抽气阀座(451)和一抽气阀片(452),在抽气阀座(451)的两端各构成有一抽气阀座定位嵌槽(4511),抽气阀座定位嵌槽(4511)与对应于所述抽气孔(441)的部位的所述定位嵌脚(443)嵌合固定,在抽气阀座(451)的中部构成有抽气阀座导气孔(4512),该抽气阀座导气孔(4512)与所述的抽气孔(441)相对应,抽气阀片(452)设置在构成于抽气阀座(451)上的并且与抽气阀座导气孔(4512)相对应的抽气阀片腔(4513)内,该抽气阀片(452)与所述的抽气孔(441)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阀(46)包括一排气阀座(461)和一排气阀片(462),在排气阀座(461)的两端各构成有一排气阀座定位嵌槽(4611),排气阀座定位嵌槽(4611)与对应于所述排气孔(442)的部位的所述一对定位嵌脚(443)嵌合固定,在排气阀座(461)的中部构成有排气阀座导气孔(4612),该排气阀座导气孔(4612)与所述排气孔(442)相对应,排气阀片(462)设置在构成于排气阀座(461)上的并且与排气阀座导气孔(4612)相对应的排气阀片腔(4613)内,该排气阀片(462) 与所述的排气孔(442)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压管(1)的负压管腔(11)内设置有一阻尼弹簧(13),该阻尼弹簧(13)的一端支承在所述进气阀(2)上,另一端支承在所述负压标尺活塞(31)朝向进气阀(2)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负压管(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抽气管(5)的所述一端的位置构成有一抽气管接头(14),该抽气管接头(14)的抽气管接头腔(141)与所述负压管腔(11)相通,抽气管(5)的所述一端与抽气管接头(14)插配,并且抽气管(5)的抽气管腔(51)与抽气管接头腔(141)相通,在所述的吸盘(6)上并且背对吸盘腔(61)的一侧构成有一抽气管让位凹槽(62),而在吸盘腔(61)内并且在对应于抽气管让位凹槽(62)的位置构成有一膨出凸缘(63),在该膨出凸缘(63)上开设有一与吸盘腔(61)相通的抽气孔(631),所述抽气管(5)的所述另一端与抽气孔(631)相对应并且与抽气孔(631)相通,所述牵引绳固定头(71)置入于所述的抽气管接头腔(141)内并且由抽气管接头腔(141)的腔底壁对其定位,牵引绳(7)的所述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膨出凸缘(6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绳(7)为钢丝绳
CN2013102972412A 2013-07-16 2013-07-16 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 Pending CN1033406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72412A CN103340677A (zh) 2013-07-16 2013-07-16 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72412A CN103340677A (zh) 2013-07-16 2013-07-16 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0677A true CN103340677A (zh) 2013-10-09

Family

ID=49275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72412A Pending CN103340677A (zh) 2013-07-16 2013-07-16 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4067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5213A (zh) * 2015-03-26 2015-08-12 徐相婷 产科吸盘助产装置
CN108742801A (zh) * 2018-06-28 2018-11-06 宋金鸿 真空吸引式产科分娩装置
CN109550090A (zh) * 2018-12-18 2019-04-02 温州医科大学 一种可调节负压值的轻便负压引流器组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9795A (en) * 1998-05-08 2000-05-09 Clinical Innovations Maneuverable fetal vacuum extraction for use with malpresenting fetus
WO2002088546A1 (en) * 2001-04-27 2002-11-07 Prism Enterprises, Lp Obstetrical vacuum extractor cup and pump
CN101232849A (zh) * 2004-12-14 2008-07-30 美德乐控股公司 产科分娩装置
US20090204124A1 (en) * 2008-02-13 2009-08-13 Ross Michael G Obstetrical vacuum extractor with over-traction releas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9795A (en) * 1998-05-08 2000-05-09 Clinical Innovations Maneuverable fetal vacuum extraction for use with malpresenting fetus
WO2002088546A1 (en) * 2001-04-27 2002-11-07 Prism Enterprises, Lp Obstetrical vacuum extractor cup and pump
CN101232849A (zh) * 2004-12-14 2008-07-30 美德乐控股公司 产科分娩装置
US20090204124A1 (en) * 2008-02-13 2009-08-13 Ross Michael G Obstetrical vacuum extractor with over-traction releas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5213A (zh) * 2015-03-26 2015-08-12 徐相婷 产科吸盘助产装置
CN108742801A (zh) * 2018-06-28 2018-11-06 宋金鸿 真空吸引式产科分娩装置
CN108742801B (zh) * 2018-06-28 2021-03-12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真空吸引式产科分娩装置
CN109550090A (zh) * 2018-12-18 2019-04-02 温州医科大学 一种可调节负压值的轻便负压引流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0675A (zh) 分娩用助产器
CN203341804U (zh) 助产器
CN103340677A (zh) 具有牵引功能的助产器
CN207912705U (zh) 一种产科羊水取样器
CN103340676A (zh) 助产器
CN103340678A (zh) 助产器负压发生装置
CN202015251U (zh) 新型物理引产水囊装置
CN202801762U (zh) 一种新型妇产科用助产器
CN202376203U (zh) 产妇用宫缩助产器
CN209595866U (zh) 一种新型产科破膜装置
CN203873843U (zh) 宫颈环扎辅助器
CN203059870U (zh) 自助气囊助产器
CN203447336U (zh) 一种腹部助产器
CN201157392Y (zh) 全自动仿生助产仪
CN103845103A (zh) 一种多功能妇产科用助产钳
CN201768019U (zh) 一种产妇助产器
CN201091604Y (zh) 充气式扩张产钳
CN216455235U (zh)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
CN209059380U (zh) 一种产科用人工破膜器
CN204798130U (zh) 一种产科用加压气囊装置
CN213606768U (zh) 一种妇产临床胎头吸引助产装置
CN204766723U (zh) 一种保留式可复位的羊水引流袋
CN203263511U (zh) 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妇产科助产装置
CN201418775Y (zh) 产妇用助产装置
CN103417271B (zh) 腹部助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