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37542B - 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7542B
CN103337542B CN201310197127.2A CN201310197127A CN103337542B CN 103337542 B CN103337542 B CN 103337542B CN 201310197127 A CN201310197127 A CN 201310197127A CN 103337542 B CN103337542 B CN 103337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cell
cell chips
copper sheet
lase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71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37542A (zh
Inventor
张海洋
何滔
赵长明
杨苏辉
徐鹏
郝嘉胤
王华昕
石德乐
李振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13101971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37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37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7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37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7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电能量转化器,包括透镜、调节模块、光伏电池芯片模块和散热装置,通过采用多片(大于4的偶数片)扇形结构的光伏电池芯片组成圆形激光接收面,在保证光伏电池芯片组输出较大激光-电能量转换率并输出高电压电能的前提下,使得转换器的光敏面均匀接收激光能量,从而达到光伏电池芯片组输出电流匹配;本发明通过在铜片上加工绝缘槽,使得导线与作为负极的铜片互相绝缘,可以避免同一个光伏电池芯片组之中的正、负极短路。

Description

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间激光无线能量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
背景技术
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使得航天器体系结构越来越大,航天器之间的能量传输和信息交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7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技术部(TTO)将分离模块概念遴选为正式研究项目,命名为“F6系统”。2009年,DARPA将F6项目的第二阶段合同授予轨道科学公司,开始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及仿真。该系统由多个“模块航天器”组成,每个模块航天器有各自的任务功能,可以独立制造及发射,在轨运行时通过无线信息及能源交换将分散的模块功能和资源高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得航天器体系更加灵活,发射风险、成本低,提高了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其中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为“F6”的关键技术之一。1997年,日本H.Yugami等人做过激光能量传输的场地实验,发射端选用CO2连续激光器,测试过程中最大激光功率为25W,通过口径为150mm离轴抛物面镜进行激光准直,传输距离为500m,接收端使用150mm离轴抛物面镜进行会聚,用功率计直接接收并测量激光能量为15W,最终激光-激光的传输效率为60%;同时测试了808nm的半导体激光器照射尺寸为2×2cm2单结GaAs电池芯片,激光-电转换效率为40%。2002年,SternsieK和Schafer进行了地面激光能量传输的实验。他们用Nd:YAG全固态激光器倍频输出532nm的激光来驱动装备有光伏电池的小车,传输距离为30~300m,激光功率为5W,光伏电池的材料为InGaP,激光-电的转换效率为25%。2006年,日本Kinki大学利用波长为808nm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功率为200W,给装配有光伏电池的风筝、直升机激光供能,激光器电-光转换效率为34.2%,光伏电池组件由30片4×7cm2的GaAs电池芯片组成,激光-电转换效率为21%,总的电-光转换效率为7.2%。2012年,NASA利用望远镜系统传输8kw连续激光驱动太空电梯,用硅基光伏电池阵列粘附在电梯(climbers)上。激光器为光纤输出的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波长1030nm,由333片2×2cm2单晶硅芯片组成光伏电池阵列,单个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为35%。现阶段激光-电能转换器存在部分问题。单片光伏电池芯片电压太低,且输出电功率偏低。部分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阵列串联方式增大输出功率及电压,存在激光光斑照射不均匀的电流匹配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能够在保证光伏电池芯片组输出较高电能量及光电转换率并输出高电压电能的前提下,使得转换器均匀接收激光能量,从而达到光伏电池芯片组输出电流匹配。
本发明的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包括透镜、调节模块、光伏电池芯片模块和散热装置,其中,所述透镜通过所述调节模块安装在所述光伏电池芯片模块的正前方;所述调节模块用于调节透镜到光伏电池芯片模块的距离;所述散热装置安装在光伏电池芯片模块的后方;
所述光伏电池芯片模块包括陶瓷基板、弧形电极、光伏电池芯片、矩形电极和铜片:
所述光伏电池芯片有N片,均为扇形,其激光接收面定义为正面,另一面定义为背面;
所述铜片为扇形,有N片,每片铜片与光伏电池芯片具有相同的圆周角,铜片的半径大于光伏电池芯片半径;
所述N片铜片安装在陶瓷基板的表面,并且以陶瓷基板的中心为圆心,形成圆形,相邻两铜片间留有间隙;所述光伏电池芯片同心安装在铜片的表面,其背面与铜片电连接,所述铜片作为与其相连的光伏电池芯片的负极;所述弧形电极对应铺设在每片光伏电池芯片弧形边缘的内侧,作为该光伏电池芯片的正极引出;所述每片铜片、其上的光伏电池芯片以及对应的弧形电极组成光伏电池芯片组;
其中所述光伏电池芯片组中的一个铜片作为转换器的输出电源的负极引出,与其相邻的光伏电池芯片组中的弧形电极作为转换器的输出电源的正极引出;除作为输出电源正极的光伏电池芯片外,从作为输出电源负极的光伏电池芯片开始,光伏电池芯片中弧形电极与相邻的下一组中的铜片通过导线相连,作为输出电源正极的光伏电池芯片中的铜片与最后一组中的弧形电极通过导线相连,以此将相邻两个光伏电池芯片的正、负极串联起来;
作为输出电源正极的光伏电池芯片组中的铜片未被光伏电池芯片覆盖部分开有矩形孔,该矩形孔与陶瓷基板表面形成矩形绝缘槽,矩形槽内放置尺寸小于该槽的正矩形电极,正矩形电极与所在光伏电池芯片组中对应的弧形电极通过导线相连;
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4的偶数。
所述N取4,6或8。
所述光伏电池芯片材料选用Si、InGaAs或者GaAs。
所述陶瓷基板为圆盘状,其半径大于铜片半径。
除作为输出电源正极的光伏电池芯片组以外,每组中的铜片未被光伏电池芯片覆盖部分均有开口,所有开口均位于其所在铜片的同一侧,开口的其中一边贯穿扇形的直边至两相邻铜片的间隙,开口的其中一边贯穿至光伏电池芯片的扇形边缘;开口与陶瓷基板表面形成绝缘槽,用于容纳连接相邻两光伏电池芯片组正、负极的导线。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转换器采用多片(大于4的偶数片)扇形结构的光伏电池芯片组成圆形激光接收面,在保证光伏电池芯片组输出较大激光-电能量转换率并输出高电压电能的前提下,使得转换器的光敏面均匀接收激光能量,从而达到光伏电池芯片组输出电流匹配;本发明通过在铜片上加工绝缘槽,使得导线与作为负极的铜片互相绝缘,可以避免同一个光伏电池芯片组之中的正、负极短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伏电池芯片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透镜,2-调节模块,3-光伏电池芯片模块,31-光伏电池芯片,32-铜片,33-陶瓷基板,34-弧形电极,35-绝缘槽,36-导线,37-正矩形电极,38-负矩形电极,4-散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如图1所示,包括透镜1、调节模块2、光伏电池芯片模块3和散热装置,其中,如图2所示,透镜1被调节模块2安装在光伏电池芯片模块3的前方,透镜1用于将入射激光聚焦到光伏电池芯片模块3上,调节模块2用于调节透镜1到光伏电池芯片模块3的距离,从而调节在光伏电池芯片模块3上聚焦的激光光斑的大小;散热装置安装在光伏电池芯片组的后方,用于对光伏电池芯片模块3散热;
光伏电池芯片模块3包括陶瓷基板33、弧形电极34、光伏电池芯片31、矩形电极和铜片32:
光伏电池芯片31有N片,均为扇形,其激光接收面定义为正面,另一面定义为背面;
铜片32为扇形,有N片,每片铜片32与光伏电池芯片31具有相同的圆周角,铜片32的半径大于光伏电池芯片31半径;
N片铜片32安装在陶瓷基板33的表面,并且以陶瓷基板33的中心为圆心,形成圆形,相邻两铜片32间留有间隙;光伏电池芯片31同心安装在铜片32的表面,其背面与铜片32电连接,铜片32作为与其相连的光伏电池芯片31的负极;弧形电极34对应铺设在每片光伏电池芯片31弧形边缘的内侧,作为该光伏电池芯片31的正极引出;每片铜片32、其上的光伏电池芯片31以及对应的弧形电极34组成光伏电池芯片组。
其中光伏电池芯片组中的一个铜片32作为转换器的输出电源负极引出,为了方便引出,在该铜片32上镶嵌负矩形电极38;与该铜片32其相邻的光伏电池芯片31中的弧形电极34作为转换器的输出电源正极引出;除作为输出电源正极的光伏电池芯片31外,从作为输出电源负极的光伏电池芯片31开始,光伏电池芯片31中弧形电极34与相邻的下一组中的铜片32通过导线36相连,作为输出电源正极的光伏电池芯片31中的铜片32与最后一组中的弧形电极34通过导线36相连,以此将相邻两个光伏电池芯片31的正、负极串联起来。
作为输出电源正极的光伏电池芯片组中的铜片32未被光伏电池芯片31覆盖部分开有矩形孔,该矩形孔与陶瓷基板33表面形成矩形绝缘槽35,矩形槽内放置尺寸小于该槽的正矩形电极37,正矩形电极37与所在光伏电池芯片组中对应的弧形电极34通过导线36相连。
N为大于或等于4的偶数。
其中光伏电池芯片31材料可选用Si、InGaAs或者GaAs。
为了便于加工,陶瓷基板33为圆盘状,其半径略大于铜片32半径,能承载包括铜片32在内的接收面,并形成绝缘层即可。
为了避免同一个光伏电池芯片组中的正、负极短路,除作为输出电源正极的光伏电池芯片组以外,每组中的铜片32未被光伏电池芯片31覆盖部分均有开口,所有开口均位于其所在铜片32的同一侧,开口的其中一边贯穿扇形的直边至两相邻铜片32的间隙,开口的其中一边贯穿至光伏电池芯片31的扇形边缘;开口与陶瓷基板33表面形成绝缘槽35,用于容纳连接相邻两光伏电池芯片组正、负极的导线36。
本发明选用激光光源为百瓦级任意波长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例如选用793nm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最大为70W,通过光学系统准直传输一定距离后,照射在本发明中激光-电能量转换器。通过透镜1聚焦会聚在圆形光伏电池芯片组,会聚光斑大小适应于光伏电池芯片组光敏面大小,转换成电能进行储能或者直接利用。
本发明的转化器的工作原理为:激光经透镜1聚焦在光伏电池芯片组的接收面上形成光斑,当光斑与接收面大小不匹配时,为了达到最佳转换效果,调节可调模块,使透镜1前后移动,最终使光斑与接收面大小相当。由于激光光斑能量成高斯分布,正好使得N块扇形光伏电池芯片31能够均匀接收激光能量,由于扇形光伏电池芯片31的尺寸一致,则每片扇形光伏电池芯片31输出的电流大小也基本一致,达到了输出电流匹配的效果,从而减小单片光伏电池芯片31间的接收激光能量不均匀性造成的不必要的内阻能量消耗。
激光被聚焦到光伏电池芯片31上,芯片将激光能量转换为电能,芯片的正面为正极,与弧形电极34相连;背面为负极,与铜片32相连;从其中作为转换器的输出电源负极的铜片32开始,导线36将该芯片上的弧形电极34(正极)与下一个铜片32(负极)连接起来,相当于把两个芯片的正、负电源串联起来,依次类推,N个芯片均被串联起来,相当于N个独立电源的串联,形成了转换器的输出电源,把工作负载连接到输出电源正极和输出电源两端即可获得电能。
光伏电池芯片组能够输出的电能的功率大小与光伏电池芯片31大小及厚度有关,光伏电池输出总功率与载流子浓度成正比,即与其光敏面积成正比,同时根据公式η=1-e-αL,其中η为激光单波长吸收效率,α为光伏电池的吸收系数,L为激光于光伏电池内的传播距离,与光伏电池厚度成正比,因此可调节光伏电池芯片31的厚度和面积使本发明的转换器能够实现较大的激光-电能转换率。光伏电池芯片组输出电压的高低与光伏电池芯片组中芯片数量有关,数量越多,输出电压越大,本发明最少使用4块芯片,即能保证至少为4伏的电压输出,根据用户对电压的需要,可增加芯片数量,提高输出电压。因此,本发明可以保证较大的激光-电能转换效率,同时还可以数据较高电压。
考虑到芯片加工难度,根据现阶段航天器对能量转换效率和电压的需求,4、6或者8片芯片组成的光伏电池芯片组较合适。
散热装置为较大热熔材料结构,且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可以为光伏电池芯片组很好的散热。
通过实验测试4片扇形光伏电池芯片组所构成的激光-电能量接收器,总光敏面面积为4cm2,激光波长为793nm,激光功率为24W照射在接收器上,通过测试系统测得输出电压为4.4V,输出电流为2.8A,填充因子为80%,此接收器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51%。
综上,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1)、调节模块(2)、光伏电池芯片模块(3)和散热装置(4),其中,所述透镜(1)通过所述调节模块(2)安装在所述光伏电池芯片模块(3)的正前方;所述调节模块(2)用于调节透镜(1)到光伏电池芯片模块(3)的距离;所述散热装置(4)安装在光伏电池芯片模块(3)的后方;
所述光伏电池芯片模块(3)包括陶瓷基板(33)、弧形电极(34)、光伏电池芯片(31)、矩形电极和铜片(32):
所述光伏电池芯片(31)有N片,均为扇形,其激光接收面定义为正面,另一面定义为背面;
所述铜片(32)为扇形,有N片,每片铜片(32)与光伏电池芯片(31)具有相同的圆周角,铜片(32)的半径大于光伏电池芯片(31)半径;
所述N片铜片(32)安装在陶瓷基板(33)的表面,并且以陶瓷基板(33)的中心为圆心,形成圆形,相邻两铜片(32)间留有间隙;所述光伏电池芯片(31)同心安装在铜片(32)的表面,其背面与铜片(32)电连接,所述铜片(32)作为与其相连的光伏电池芯片(31)的负极;所述弧形电极(34)对应铺设在每片光伏电池芯片(31)弧形边缘的内侧,作为该光伏电池芯片(31)的正极引出;所述每片铜片(32)、其上的光伏电池芯片(31)以及对应的弧形电极(34)组成光伏电池芯片组;
其中所述光伏电池芯片组中的一个铜片(32)作为转换器的输出电源的负极引出,与其相邻的光伏电池芯片组中的弧形电极(34)作为转换器的输出电源的正极引出;除作为输出电源正极的光伏电池芯片(31)外,从作为输出电源负极的光伏电池芯片(31)开始,光伏电池芯片组中弧形电极(34)与相邻的下一组中的铜片(32)通过导线(36)相连,作为输出电源正极的光伏电池芯片组中的铜片(32)与最后一组中的弧形电极(34)通过导线(36)相连,以此将相邻两个光伏电池芯片组的正、负极串联起来;
作为输出电源正极的光伏电池芯片组中的铜片(32)未被光伏电池芯片(31)覆盖部分开有矩形孔,该矩形孔与陶瓷基板(33)表面形成矩形绝缘槽(35),矩形槽内放置尺寸小于该槽的正矩形电极(37),正矩形电极(37)与所在光伏电池芯片组中对应的弧形电极(34)通过导线(36)相连;
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4的偶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取4,6或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芯片(31)材料选用Si、InGaAs或者GaA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基板(33)为圆盘状,其半径大于铜片(32)半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其特征在于,除作为输出电源正极的光伏电池芯片组以外,每组中的铜片(32)未被光伏电池芯片(31)覆盖部分均有开口,所有开口均位于其所在铜片(32)的同一侧,开口的其中一边贯穿扇形的直边至两相邻铜片(32)的间隙,开口的其中一边贯穿至光伏电池芯片(31)的扇形边缘;开口与陶瓷基板(33)表面形成绝缘槽(35),用于容纳连接相邻两光伏电池芯片组正、负极的导线(36)。
CN201310197127.2A 2013-05-24 2013-05-24 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 Active CN103337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7127.2A CN103337542B (zh) 2013-05-24 2013-05-24 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7127.2A CN103337542B (zh) 2013-05-24 2013-05-24 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7542A CN103337542A (zh) 2013-10-02
CN103337542B true CN103337542B (zh) 2015-09-23

Family

ID=49245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7127.2A Active CN103337542B (zh) 2013-05-24 2013-05-24 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375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1651B (zh) * 2013-10-28 2015-09-2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九宫格型激光-电能转换器
CN104767471B (zh) * 2014-12-19 2017-01-25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三研究所 一种激光无线能量传输高效复合能量接收装置
CN105762211B (zh) * 2015-12-31 2017-08-22 天津蓝天太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能量转换模块
CN107305912A (zh) * 2016-04-15 2017-10-31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航天器激光电池
CN106100513B (zh) * 2016-08-05 2019-02-19 天津蓝天太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分布式激光供能单元
CN109373086A (zh) * 2018-12-20 2019-02-22 叶秋晨 一种塑料管道用电热熔连接管件
JP6898391B2 (ja) * 2019-07-26 2021-07-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ー給電システム
CN111048602B (zh) * 2019-11-29 2021-11-16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内连技术的激光充电高效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8587A (zh) * 2005-07-29 2008-08-06 弗劳恩霍弗实用研究促进协会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9874B1 (en) * 2001-01-11 2002-06-04 Charles Dennehy, Jr. Solar energy module and fresnel lens for use in same
JP2004214491A (ja) * 2003-01-07 2004-07-29 Yasunori Tanji 太陽エネルギーの集積装置及び光電エネルギー変換装置並びに熱電エネルギー変換装置
US20090320901A1 (en) * 2008-06-25 2009-12-31 Arima Ecoenerg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ncentration photovoltaic cell system with light guid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8587A (zh) * 2005-07-29 2008-08-06 弗劳恩霍弗实用研究促进协会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7542A (zh) 2013-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7542B (zh) 一种激光-电能量转换器
CN103532253B (zh) 激光无线输能系统
US7081584B2 (en) Solar based electrical energy generation with spectral cooling
Martínez et al. 4-terminal CPV module capable of converting global normal irradiance into electricity
CN108649714B (zh) 一种激光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2280511A (zh) 一种密集阵列式聚光太阳能光伏装置
CN102545706A (zh) 太阳能光热混合利用系统
CN103531651B (zh) 一种九宫格型激光-电能转换器
CN104113279A (zh) 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CN201423803Y (zh) 一种激光打标机
CN103137762A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组件
CN106785856A (zh) 基于光电池阵列电路优化的激光输能光电转换增效方法
CN103997289A (zh) 一种高效率聚光太阳能电池芯片
CN108282034B (zh) 适用于激光充电的太阳能电池阵的无线充电方法
CN108879924A (zh) 一种激光传能接收器
CN110109224A (zh) 一种基于导光板的激光阵列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209879067U (zh) 一种基于导光板的激光阵列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204334457U (zh) 一种大容差空间太阳能电站光路聚集传输系统
CN208316419U (zh) 一种激光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CN107919741A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空中充电平台
CN104767471B (zh) 一种激光无线能量传输高效复合能量接收装置
CN209879068U (zh) 一种基于导光板的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111564912A (zh) 一种基于箱式光伏接收器的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US20120024379A1 (en) High-efficiency three-dimensional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7543059U (zh) 用于激光无线充电的积分球式光伏接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Haiyang

Inventor after: He Tao

Inventor after: Zhao Changming

Inventor after: Yang Suhui

Inventor after: Xu Peng

Inventor after: Hao Jiayin

Inventor after: Wang Huacuan

Inventor after: Shi Dele

Inventor after: Li Zhenyu

Inventor before: Zhang Haiyang

Inventor before: He Tao

Inventor before: Zhao Changm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Suhui

Inventor before: Xu Peng

Inventor before: Hao Jiayin

Inventor before: Wang Huacu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ANG HAIYANG HE TAO ZHAO CHANGMING YANG SUHUI XU PENG HAO JIAYIN WANG HUAXIN TO: ZHANG HAIYANG HE TAO ZHAO CHANGMING YANG SUHUI XU PENG HAO JIAYIN WANG HUAXIN SHI DELE LI ZHENYU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