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36875A - 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6875A
CN103336875A CN2013103089309A CN201310308930A CN103336875A CN 103336875 A CN103336875 A CN 103336875A CN 2013103089309 A CN2013103089309 A CN 2013103089309A CN 201310308930 A CN201310308930 A CN 201310308930A CN 103336875 A CN103336875 A CN 103336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chastic variable
fault
load
load effect
peo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089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36875B (zh
Inventor
谢楠
付小辉
陈威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3089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368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36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6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36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6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以及考虑人为过失的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计算最小抗力的设计值;其中,所述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根据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以及由于人为过失而导致的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进行计算。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在荷载效应项中增加了考虑人为过失的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以增加现有设计公式的总设计荷载,从而提高抗力设计值,抵抗人为过失导致的结构抗力损失,保证有人为过失的结构和无人为过失的结构具有基本相同的可靠度水平,避免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工程结构的质量安全事故。

Description

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人为过失指由不符合有关规范、标准、规程要求的行为而引起的结构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向不可靠方向偏移的结果。
在我国工程结构中人为过失普遍存在,是导致结构失效的首要原因。当前国内外的设计规范均未考虑人为过失的影响,所设计的结构为理想结构。而人为过失的存在,大大降低结构的可靠度,使得结构无法满足设计规范对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确保有人为过失的结构与无人为过失的结构具有基本相同的可靠度水平,避免了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工程结构的质量安全事故。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基于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以及考虑人为过失的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计算最小抗力的设计值;
其中,所述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根据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以及由于人为过失而导致的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进行计算;具体的:
根据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以及无人为过失结构的可靠指标计算由于人为过失而导致的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将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作为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SE的统计特征,并按照预定的分位值确定所述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
当根据预设比值的可变荷载效应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以及与预设的设计参数对应的若干组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计算得到若干组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后,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述若干组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与预设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d之间的最优线性关系,并利用优化法确定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最优荷载分项系数γEd,以确保有人为过失的结构和无人为过失的结构具有基本相同的可靠度水平;
根据所述最优荷载分项系数γEd,以及SEk与Sd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在荷载效应项中增加了考虑人为过失的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以增加现有设计公式的总设计荷载,从而提高抗力设计值,抵抗人为过失导致的结构抗力损失,保证有人为过失的结构和无人为过失的结构具有基本相同的可靠度水平,避免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工程结构的质量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考虑人为过失的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具体应用中受弯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所指的人为过失包括:由不符合有关规范、标准、规程要求的行为而引起的结构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向不可靠方向偏移的结果。人为过失将导致结构抗力损失,可靠度水平降低。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在现行规范所给的设计公式的荷载效应项中增加了考虑人为过失的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以增加现有设计公式的总设计荷载,从而提高抗力设计值,抵抗人为过失导致的结构抗力损失,保证有人为过失的结构和无人为过失的结构具有基本相同的可靠度水平。
本发明基于概率理论,考虑人为过失的不确定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不同受力状态的结构设计法,该方法通过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以及考虑人为过失的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计算最小抗力的设计值,其公式为:
r0(Sd+SEd)≤Rd
其中,r0(Sd+SEd)表示荷载效应项;r0为结构重要性系数;Sd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法中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Rd为抗力设计值,可以按照现有设计规范中相应参数和公式计算;SEd表示考虑人为过失的补偿荷载效应SE的设计值。
所述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可以根据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以及由于人为过失而导致的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过程可参见图1及下述步骤,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下述步骤中所出现的荷载标准值为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规范规定的各载荷值,设计值为标准值乘以一个大于1的分项系数,以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步骤11、根据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以及无人为过失结构的可靠指标计算由于人为过失而导致的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
本步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以分为两部分来完成:统计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以及计算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
其中,在统计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时,为了简化繁琐而冗长的样本数据采集工作,需要根据无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敏感系数确定对人为过失较为敏感的随机变量,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样本采集和统计,具体的步骤如下:
1)获取无人为过失时某一比值下的可变荷载效应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以及与某一组设计参数对应的一组随机变量;其中,所述的某一比值是按照实际结构的功能、所在地理环境等情况预先按照设计规范设定的,某一组设计参数是根据受力情况按设计规范预先设定的。
所述可变荷载是指在结构的设计使用期内,其值可变化且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荷载。
所述永久荷载是指在结构的设计使用期内,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计的荷载。
所述设计参数包括,结构的设计参数,例如,设计宽度,设计高度,可变荷载标准值等。
2)确定无人为过失结构的功能函数:利用荷载效应组合方法对所述可变荷载进行组合,获得可靠指标最小的组合(最不利的组合),并带入对应的功能函数的表达式;其中,所述荷载效应组合方法包括:JC组合法(国际结构安全度联合会JCSS提出的组合方法)与Turkstra(塔克斯特拉)组合法。
示例性的,对应的功能函数的表达式可以为:
Figure BDA00003549034500041
其中,R(X)表示无人为过失的抗力;向量X=(X1,X2,...,Xn),表示与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和计算模式有关的随机变量;SG为永久荷载效应,为可变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最不利组合。
3)基于功能函数的表达式,对所述向量X中与结构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有关的随机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获得对应的敏感系数,并将敏感系数大于等于阈值的随机变量作为敏感随机变量,敏感系数小于阈值的随机变量作为不敏感随机变量,忽略不敏感随机变量中人为过失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
本步骤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获得对应的敏感系数,再比较敏感系数与阈值的大小,即可找出敏感随机变量,该阈值可以根据可靠指标的容许误差或者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4)采集所述敏感随机变量的样本,分析人为过失对随机变量统计参数的影响,获得的所述敏感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作,并将其作为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
通常,可以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实测等方法,采集敏感随机变量的样本;并假设人为过失对随机变量的分布类型无影响,获得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其中,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主要包括: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标准值的比值、变异系数及分布类型。
通过上述步骤1)-4)则获得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再根据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进行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的计算,其具体步骤如下:
1)基于Monte Carlo(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有人为过失结构抗力的均值、变异系数和分布类型。
2)将由于人为过失而导致的抗力损失视为随机变量,该随机变量的变异系数和分布类型与所述有人为过失结构抗力的变异系数和分布类型相同。
3)再根据无人为过失结构的可靠指标,计算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均值(抗力为有人为过失结构的抗力与抗力损失之和),完成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统计特征(均值、变异系数和分布类型)的计算。
步骤12、将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作为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SE的统计特征,并按照预定的分位值确定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
本实施例中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取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SE的95%分位值,其中,该分位值也可以按照经验或实际需求设定。
步骤13、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述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与预设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d之间的最优线性关系,并利用优化法确定所述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最优荷载分项系数γEd,以确保有人为过失的结构和无人为过失的结构具有基本相同的可靠度水平。
本实施例中考虑不同的可变荷载效应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的比值、不同的设计参数,重复执行步骤11-步骤12;即根据预设比值(可基于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设定多组比值)的可变荷载效应(可以是若干种可变荷载效应)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的比值,以及与预设的设计参数(可以是若干组)对应的若干组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计算得到若干组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之后,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述若干组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与预设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d之间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关系可表示为:SEk=nSd,其中,n表示SEk与Sd之间的比值。
再利用优化法(例如枚举优化法)确定所述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最优荷载分项系数γEd,以确保有人为过失的结构和无人为过失的结构具有基本相同的可靠度水平。
步骤14、根据所述最优荷载分项系数γEd,以及SEk与Sd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
将所述最优荷载分项系数γEd与上述比值关系相结合,获得所述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对应的算式为:SEd=γEdSEk=γEdnSd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荷载效应项中增加了考虑人为过失的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以增加现有设计公式的总设计荷载,从而提高抗力设计值,抵抗人为过失导致的结构抗力损失,保证有人为过失的结构和无人为过失的结构具有相同的基本可靠度水平,避免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工程结构的质量安全事故;同时,还可以根据随机变量的敏感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查验收策略,提高质检的有效性。
实施例二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建筑结构正截面受弯梁(用于办公楼,只考虑一种可变荷载,r0=1.0)。
本实施例通过实施例一中的方法增加现有设计公式的总设计荷载,来提高抗力设计值,抵抗人为过失导致的结构抗力损失,保证有人为过失的结构和无人为过失的结构具有基本相同的可靠度水平。
当基于公式:r0(Sd+SEd)≤Rd计算最小抗力的设计值Rd时,其关键点在于,计算该建筑结构中人为过失的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SEd,可直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步骤进行计算:
首先,计算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
1)获取无人为过失时某一比值下的可变荷载效应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以及与某一组设计参数对应的随机变量。
本实施例中仅考虑的一种可变荷载为楼面活荷载,对应的无人为过失的设计表达为:
S G d + S Q 1 d ≤ f yd A sk h 0 k - f yd 2 A sk 2 2 f cd b k ;
其中,SGd为永久荷载效应SG设计值,SQ1d为楼面活荷载效应SQ1的设计值;式子中的,fyd、fcd分别为随机变量fy与fc的设计值,Ask、h0k与bk分别为随机变量As、h0与b的标准值,随机变量fy、fc、As、h0与b含义可参见表1。
2)利用JC组合法对所述可变荷载随机变量进行组合,获得可靠度最小的组合(最不利的组合),并带入至对应的功能函数的表达式中。
本实施例中可靠指标最小的可变荷载效应组合为楼面活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最大值,因此,对应的功能函数可表示为:
Z = R ( X ) - S G - S Q 1 T ;
上述表达式中的R(X)为无人为过失的抗力,即向量X=(C,fy,As,h0,fc,b),该式子中随机变量的名称和统计特征如下表所示:
表1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
3)对向量X中与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有关的随机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获得对应的敏感系数,并将敏感系数大于等于阈值的随机变量作为敏感随机变量。
此处,可以考虑不同的楼面活荷载效应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的比值、不同的设计参数,计算随机变量的敏感系数,并按可靠指标的计算容许误差(约1%)取阈值为0.1;对表1中与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有关的随机变量(序号3-序号7)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只有截面宽度b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c的敏感系数小于0.10,故考虑敏感随机变量fy、h0和As中的人为过失。
4)采集所述敏感随机变量的样本,分析人为过失对随机变量统计参数的影响,获得的所述敏感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并将其作为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
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实测等方法,采集敏感随机变量fy、h0和As的样本,统计后得fy的均值与标准值的比值降低5%,变异系数增加33%,As的均值与标准值的比值不变,但变异系数增加10%,h0的均值与标准值的比值不变,但变异系数增加50%。
然后,根据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进行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的计算:
1)基于Monte Carlo(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有人为过失结构抗力的均值、变异系数和分布类型。
2)将由于人为过失而导致的抗力损失视为随机变量,该随机变量的变异系数和分布类型与所述有人为过失结构抗力的变异系数和分布类型相同。
3)再根据无人为过失结构的可靠指标,计算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均值(抗力为有人为过失结构的抗力与抗力损失之和),完成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统计特征的计算。
其中,所述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主要包括:抗力损失随机变量均值、变异系数及分布类型。
其次,将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作为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SE的统计特征,并将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取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SE的95%分位值;再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述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与预设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 S d ( S d = S G d + S Q 1 d ) 之间的线性关系。
本实施例中考虑不同的楼面活荷载效应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的比值、不同的设计参数,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即根据预设的楼面活荷载效应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的比值(如0.2、0.4、0.5、0.8等),以及与预设的设计参数对应的若干组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计算得到若干组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之后,再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所述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与预设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d的比值为:SEk=0.12Sd
最后,利用优化法确定所述补偿荷载效应的最优荷载分项系数γEd,并结合SEk与Sd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
从大于1.0的小数(例如,1.1,1.2,1.3和1.4)中寻找补偿荷载效应的分项系数γEd的最优值,通过枚举优化法,得到γEd=1.1为最优值,并带入算式SEd=γEdSEk,可得,SEd=0.132Sd
基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当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增加13.2%才可以抵消人为过失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荷载效应项中增加了考虑人为过失的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以增加现有设计公式的总设计荷载,从而提高抗力设计值,抵抗人为过失导致的结构抗力损失,保证有人为过失的结构和无人为过失的结构具有基本相同的可靠度水平,避免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工程结构的质量安全事故;同时,还可以根据随机变量的敏感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查验收策略,提高质检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基于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以及考虑人为过失的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计算最小抗力的设计值;
其中,所述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根据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以及由于人为过失而导致的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进行计算;具体的:
根据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以及无人为过失结构的可靠指标计算由于人为过失而导致的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将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作为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SE的统计特征,并按照预定的分位值确定所述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
当根据预设比值的可变荷载效应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以及与预设的设计参数对应的若干组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计算得到若干组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后,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述若干组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标准值SEk与预设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d之间的最优线性关系,并利用优化法确定补偿荷载效应随机变量的最优荷载分项系数γEd
根据所述最优荷载分项系数γEd,以及SEk与Sd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最小抗力的设计值的公式包括:
r0(Sd+SEd)≤Rd
其中,r0为结构重要性系数,Sd为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Ed为考虑人为过失的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Rd为抗力的设计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的步骤包括:
对某一比值下可变荷载效应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以及与某一组设计参数对应的一组随机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获得对应的敏感系数,将敏感系数大于等于阈值的随机变量作为敏感随机变量;
采集所述敏感随机变量的样本,获得的所述敏感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并将其作为有人为过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随机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包括:
获取无人为过失时所述某一比值下的可变荷载效应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以及与所述某一组设计参数对应的随机变量;
确定无人为过失结构的功能函数为:
Z = R ( X ) - S G - S Q max ;
其中,R(X)为无人为过失时的抗力;向量X=(X1,X2,...,Xn),表示与结构几何参数、材料参数和计算模式相关的随机变量;SG为永久荷载效应随机变量,
Figure FDA00003549034400022
为可变荷载随机变量的最不利组合;
对向量X中与结构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相关的随机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的步骤包括:
基于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法计算有人为过失结构的抗力的均值、变异系数和分布类型;
将由于人为过失而导致的抗力损失视为随机变量,该随机变量的变异系数和分布类型与所述有人为过失的结构抗力的变异系数和分布类型相同;
再根据无人为过失结构的可靠指标,计算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的均值,完成抗力损失随机变量统计特征的统计。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分位值为95%的分位值。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优荷载分项系数γEd,以及SEk与Sd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包括:
所述SEk与Sd之间的线性关系包括:SEk与Sd之间的比值关系,表示为:SEk=nSd,其中,n表示SEk与Sd之间的比值;
将所述最优荷载分项系数γEd与上述比值关系相结合,获得所述补偿荷载效应设计值:SEd=γEdSEk=γEdnSd
CN201310308930.9A 2013-07-22 2013-07-22 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Active CN1033368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08930.9A CN103336875B (zh) 2013-07-22 2013-07-22 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08930.9A CN103336875B (zh) 2013-07-22 2013-07-22 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6875A true CN103336875A (zh) 2013-10-02
CN103336875B CN103336875B (zh) 2014-07-23

Family

ID=49245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8930.9A Active CN103336875B (zh) 2013-07-22 2013-07-22 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3687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4904A (zh) * 2015-05-29 2017-01-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材料性能标准值与抗力设计值的转化方法
CN113032455A (zh) * 2021-03-12 2021-06-25 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 核电厂事件报告情况的分析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07089A (ja) * 2004-10-05 2006-04-20 Hironori Nagai 建築構造物の構造設計方法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CN101436217A (zh) * 2008-09-26 2009-05-20 安徽理工大学 双层钢板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复合井壁设计计算新方法
CN102122322A (zh) * 2011-01-24 2011-07-13 哈尔滨工程大学 动载荷的自适应时域识别方法
CN102289592A (zh) * 2011-08-19 2011-12-2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再生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材料强度设计值确定方法
CN102419264A (zh) * 2011-08-19 2012-04-18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集装箱房的抗力分项系数确定方法及材料强度设计值确定方法
CN102749246A (zh) * 2011-12-22 2012-10-24 同济大学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使用性能设计方法
CN102787676A (zh) * 2011-05-20 2012-11-21 青岛理工大学 工程结构多目标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07089A (ja) * 2004-10-05 2006-04-20 Hironori Nagai 建築構造物の構造設計方法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CN101436217A (zh) * 2008-09-26 2009-05-20 安徽理工大学 双层钢板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复合井壁设计计算新方法
CN102122322A (zh) * 2011-01-24 2011-07-13 哈尔滨工程大学 动载荷的自适应时域识别方法
CN102787676A (zh) * 2011-05-20 2012-11-21 青岛理工大学 工程结构多目标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
CN102289592A (zh) * 2011-08-19 2011-12-2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再生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材料强度设计值确定方法
CN102419264A (zh) * 2011-08-19 2012-04-18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集装箱房的抗力分项系数确定方法及材料强度设计值确定方法
CN102749246A (zh) * 2011-12-22 2012-10-24 同济大学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使用性能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楠,梁仁钟,胡杭: "基于影响面的混凝土浇筑期施工荷载研究", 《工程力学》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4904A (zh) * 2015-05-29 2017-01-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材料性能标准值与抗力设计值的转化方法
CN106294904B (zh) * 2015-05-29 2020-02-2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材料性能标准值与抗力设计值的转化方法
CN113032455A (zh) * 2021-03-12 2021-06-25 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 核电厂事件报告情况的分析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32455B (zh) * 2021-03-12 2022-05-24 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 核电厂事件报告情况的分析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6875B (zh) 201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ads et al.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collapse risk of structures in seismic regions
Alembagheri et al. Seismic assessment of concrete gravity dams using capacity estimation and damage indexes
CN103310307B (zh) 基于概率风险评估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案灵活性评估方法
CN104504456B (zh) 一种应用概率分布鲁棒优化的输电系统规划方法
CN104482991A (zh) 一种确定危坝坝体安全库水位的测定参数与预警方法
Martins et al. Advances in the derivation of fragility func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isk-targeted hazard maps
Colangelo A simple model to include fuzziness in the seismic fragility curve and relevant effect compared with randomness
Wang et al. Combined fragility surface analysis of earthquake and scour hazards for bridge
Ching et al. Value of geotechnical site investigation in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Mazza et al. Effects of near‐fault acceleration and non‐acceleration pulses on pounding between in‐plan irregular fixed‐base and base‐isolated buildings
Wang et al. Direct probability-based design methods
Yi et al.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high rockfill dam stability
He et al. Earthquake damage assessment for RC structures based on fuzzy sets
Mander et al. Direct loss model for seismically damaged structures
CN103336875B (zh) 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CN105303048A (zh) 海洋平台结构风险鲁棒性的评估与控制方法
Massumi et al. Structural redundancy of 3D RC frames under seismic excitations
Zhao et al. Design forces of horizontal braces unlocated at middle of columns considering random initial geometric imperfections
Błazik-Borowa et 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for service loads of frame scaffoldings
Nichols et al. Loa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 (LRFD) calibration of load factors for extreme storm loading in Malaysian waters
Eads et al. Improved estimation of collapse risk for structures in seismic regions
Gupta et al.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to Assess Quantitative Resilience of Transmission Line During Cyclone
Mustapha et al. Probabilistic Strength of Steel Poles Used for Power Production and Transmissions
Onisiphorou Reliability based assessment of rock slope stability
Vamvatsikos et al. Direct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avant-garde and codecompatible approach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