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7527B - 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7527B
CN103327527B CN201210077528.XA CN201210077528A CN103327527B CN 103327527 B CN103327527 B CN 103327527B CN 201210077528 A CN201210077528 A CN 201210077528A CN 103327527 B CN103327527 B CN 103327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iness
radio frames
descending
subscriber equipment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75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7527A (zh
Inventor
王姝杰
曹艳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2100775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275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27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7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7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7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确定系统业务容量的方法,没有区分不同类型的接入用户容量,使得确定的系统业务容量准确率比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以及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根据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确定系统用户容量。由于确定系统业务容量中,区分不同类型的接入用户容量,从而提高了确定的系统业务容量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接入用户容量,指从业务资源角度分析可以承载的用户数目,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定义不同的接入用户容量,包括背景用户容量、实际在线用户容量和等效在线用户容量。其中背景用户容量指一个小区覆盖范围内潜在发起业务的用户数,包括处于连接和IDLE(空闲)状态、以及脱网关机的总用户实体,该指标可用于指导运营商发放授权数量,以及作为网络扩容的依据。实际在线用户容量,指小区内发起业务处于连接状态的用户实体数目,包括处于业务激活和非激活状态的用户,该指标用于指导设备开发规模及成本估算。等效在线用户容量,指小区内同时处于业务激活状态的用户数目,也就是虚拟在线用户数目,该用户数与实际在线的用户数和业务的激活比有关,等效在线用户容量用于衡量设备的负荷能力。基于以上描述,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需要一种有效的容量估算的方法。
在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一般采用比较成熟的ErlangB模型,根据要求的阻塞率和小区资源数(主要指信道数等)求得对应的单小区话务量,进而计算系统业务容量。但随着分组数据业务的引入,分组数据业务的实际业务总量与分组业务的可用信道总数、优先级别、用户分布、业务分布等因素有关,其信道的占用状态与所需传输的数据量有关,在系统没有资源时也不是阻塞,而是进入队列进行排队,假设队列长度可以为无穷,即业务请求不会被损失而只会引起传输时间上的延迟,因此原来用于GSM的ErlangB模型也需要进行更新和扩展,在3G网络中引入了ErlangC模型计算系统业务容量。在LTE网络中,承载的业务类型均为分组业务,数据业务有较强的突发性,且各种业务都是通过共享信道承载,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QoS(QualityofService,业务质量)要求,对应着不同的QCI(QoSClassIdentifier,QoS等级标识)配置,同时需要考虑协议开销,系统设置以及无线环境等因素,因此容量的计算进一步扩展和更新。
综上所述,目前的确定系统业务容量的方法中,没有区分不同类型的接入用户容量,使得确定的系统业务容量准确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确定系统业务容量的方法中,没有区分不同类型的接入用户容量,使得确定的系统业务容量准确率比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包括:
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以及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根据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确定系统用户容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以及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确定系统用户容量。
由于确定系统业务容量中,区分不同类型的接入用户容量,从而提高了确定的系统业务容量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业务容量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以及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根据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确定系统用户容量。由于确定系统业务容量中,区分不同类型的接入用户容量,从而提高了确定的系统业务容量的准确率。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01、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以及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步骤102、根据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确定系统用户容量。
下面分别按照下行业务容量和上行业务容量进行介绍。
下行业务容量:
较佳地,步骤101中,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和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DL,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Service_User_NumDL
具体的,可以根据公式一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
....公式一;
其中,Service_User_NumDL为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DL为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为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较佳地,根据下列步骤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DL
根据在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SIB(SystemInformationBlock,系统信息块)的资源需求量SIB_PRB_NUMDL、小区下行物理资源开销Cell_PRB_NUMDL以及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总数PRB_Num_Per_FrameDL,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DL
具体的,基于系统带宽、TDD(Timedivisionduplex,时分双工)上下行子帧配置和特殊子帧配置,可以得到小区在每个无线帧内的下行可用资源总数PRB_Num_Per_FrameDL(单位:资源块/无线帧);
然后,根据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SIB的资源需求量SIB_PRB_NUMDL、小区下行物理资源开销Cell_PRB_NUMDL,以及系统最大允许资源占用率βDL,可以获得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DL
在考虑单个无线帧内的可用资源总数时,对于TDD系统,可以基于特殊子帧内DwPTS(下行导频时隙)可用于传输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折算出其等效的下行子帧数目Equi_Subframe_For_DwPTS。
假设CFI(ControlFormatIndicator,控制格式指示)=3(特殊子帧都位于子帧1或子帧6,取CFI=2),并假设每个常规下行子帧内的OFDM符号数为Symbol_Per_SubframeDL,则每个常规下行子帧内可用于传输PDSCH的OFDM符号数为Symbol_Per_SubframeDL-3,假设DwPTS内的OFDM符号数为Symbol_For_DwPTS,可得:
Equi_Subframe_For_DwPTS
=(Symbol_For_DwPTS-2)/(Symbol_Per_SubframeDL-3).........公式二;
其中,公式二中的2和3是基于常规子帧CFI=3,特殊子帧CFI=2为前提,根据需要可以修改常规子帧CFI和特殊子帧CFI,公式二中的数字也需要进行相应修改。
假设TDD系统每个无线帧内包含DL_Subframe_Per_Frame个常规下行子帧,Special_Subframe_Per_Frame个特殊子帧,系统带宽内包含System_PRB_Num个资源块,则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总数PRB_Num_Per_FrameDL可以根据公式三确定:
PRB_Num_Per_FrameDL
=(DL_Subframe_Per_Frame
+Equi_Subframe_For_DwPTS×Special_Subframe_Per_Frame)
×System_PRB_Num......公式三;
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DL可以根据公式四确定:
PRB _ Num _ Usable _ Pre _ Frame DL = PRB _ Num _ Per _ Fram e DL - Cell _ PRB _ Nu m DL - SIB _ PRB _ Num DL × β DL .........公式四;
其中,PRB_Num_Per_FrameDL是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总数;Cell_PRB_NumDL是小区下行物理资源开销;SIB_PRB_NUMDL是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SIB的资源需求量;βDL为系统最大允许下行资源占用率。
在实施中,小区下行物理资源开销Cell_PRB_NumDL可以采用下列方式确定:
依据物理资源开销计算,可以获得小区下行物理资源开销Cell_PRB_NumDL(单位:资源块/无线帧),具体可以根据公式五确定:Cell_PRB_NumDL=PBCH_Per_FramePRB+SCH_Per_FramePRB......公式五。
其中,PBCH_PER_FramePRB为物理广播信道在一个无线帧内平均占用的资源块数;SCH_PER_FramePRB为PSCH(PrimarySynchronousChannel,主同步信道)和SSCH(SecondarySynchronousChannel,辅同步信道)在一个无线帧内平均占用的资源块数。
其中,PCFICH(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HARQIndicator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指示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开销在下面介绍的小区平均频谱效率中考虑,这里就不再考虑。
针对PBCH(PhysicalBroadcast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在一个无线帧内平均占用的资源块数可以通过下面方式确定:
其中,PB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的子帧0的第二个时隙内的前4个OFDM符号上,在频域上占用下行系统带宽的中央72个子载波。
假设CFI=3,并假设每个下行子帧内的OFDM符号数为Symbol_Per_SubframeDL,则每个下行子帧内可用于传输PDSCH的OFDM符号数为Symbol_Per_SubframeDL-3。在实施中,可以采用公式六确定PBCH在一个无线帧内平均占用的资源块数:
PBCH_Per_FramePRB
=6×4/(Symbol_Per_SubframeDL-3)
=24/(Symbol_Per_SubframeDL-3)......公式六。
针对PSCH和SSCH在一个无线帧内平均占用的资源块数可以通过下面方式确定:
其中,PSCH和SSCH在一个无线帧内共占用4个符号,在频域上跨越72个子载波。基于前面与PBCH相同的假设,PSCH和SSCH在一个无线帧内平均占用的资源块数可以根据公式七确定:
SCH_Per_FramePRB
=6×4/(Symbol_Per_SubframeDL-3)
=24/(Symbol_Per_SubframeDL-3)......公式七;
其中,6表示72个子载波在频域上等效占用6个资源块的带宽;Symbol_Per_SubframeDL由下行CP(CyclicPrefix,循环前缀)长度确定,当采用常规CP时取值为14,当采用扩展CP时取值为12。
在实施中,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SIB的资源需求量SIB_PRB_NUMDL(单位:资源块/无线帧)可以采用下列方式确定:
根据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下行数据量Data_Per_PRBDL和下行SIB对应的物理层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初传数据速率SIB_DataDL,确定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SIB的资源需求量SIB_PRB_NUMDL
具体的,可以根据公式八确定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SIB的资源需求量SIB_PRB_NUMDL。SIB_PRB_NUMDL=SIB_DataDL/100/Data_Per_PRBDL......公式八;
其中,100表示单位换算的结果,用秒转换成毫秒,然后再转换成一个无线帧(10ms),即表示100个无线帧。
针对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下行数据量Data_Per_PRBDL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确定:
根据基于仿真得到的小区下行平均频谱效率,确定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下行数据量Data_Per_PRBDL(单位:比特/资源块)。
具体的,可以根据公式九确定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下行数据量Data_Per_PRBDL
Data_Per_PRBDL
...公式九;
SystenFrequencyEfficency_DL×System_Frequency_Resource×Time
其中,SystenFrequencyEfficency_DL为小区下行频谱效率;System_Frequency_Resource为实际频率资源(以1个PRB的频率资源(假设12个子载波)与每个子载波间隔(假设15kHz)为例,则实际频率资源为12乘15kHz,得到180kHz为实际频率资源);Time为一个子帧的时间(1ms)。
针对下行SIB对应的物理层HARQ初传数据速率SIB_DataDL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确定:
基于空口高层协议开销,可以获得下行SIB对应的物理层HARQ初传数据速率SIB_DataDL(单位:比特/秒)。
具体可以根据公式十确定SIB_DataDL
SIB _ Dat a DL = Σ n = 1 11 SIB _ Average _ Siz e n / SIB _ Perio d n .........公式十。
其中,SIB_Average_Sizen为SIBn的平均大小,单位为比特;对于SIB1,SIB_Periodn取值为0.08秒,对于SIBn~SIB11,SIB_Periodn为SIBn消息窗口重复出现的周期。
较佳地,根据下列步骤确定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Service_PRB_NumDLi
针对一个业务,根据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量HARQ_InitTx_Data_Per_FrameDLi和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下行数据量Data_Per_PRBDL,确定该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Service_PRB_NumDLi
具体的:该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Service_PRB_NumDLi可以根据公式十一确定:
Service_PRB_NumDLi
......公式十一。
=HARQ_InitTx_Data_Per_FrameDLi/Data_Per_PRBDL
针对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量HARQ_InitTx_Data_Per_FrameDLi可以采用下列方式确定:
基于业务速率需求和高层业务下行数据包大小App_Pkt_SizeDLi,可得到业务下行数据包速率App_Pkt_RateDLi,依据高层协议开销,可以求得某种业务对应的物理层HARQ初传数据速率MAC_PDU_DataDLi,进而获得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初传数据量,从而获得该业务在一个无线帧的资源需求Service_PRB_NumDLi(单位:资源块/无线帧,这里的资源需求不考虑业务的激活比)。
针对业务下行数据包速率App_Pkt_RateDLi,可以采用公式十二确定。
设空口支持业务下行速率为Traffic_RateDLi
App_Pkt_RateDLi=Traffic_RateDLi/App_Pkt_SizeDLi....公式十二。
其中,Traffic_RateDLi为业务下行速率需求量;App_Pkt_SizeDLi为高层业务下行数据包大小。
高层协议开销包含PDCP(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分组数据聚合协议)子层的头压缩开销和协议头开销;RLC(RadioLink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子层UM(UnacknowledgedMode非应答模式)下的协议头开销,RLC子层AM(AcknowledgedMode,应答模式)下的重传开销、状态报告开销和协议头开销;MAC(MediumAccessControl,媒体接入层)子层的开销包括MACCE(MACControlElement,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开销和协议头开销,各种开销均按照3GPPLTE36系列的协议(如36.322、36.321等)流程计算,在此不再赘述。
针对PDCP子层每秒下发的数据量PDCP_PDU_DATADLi(单位:bps)可以根据公式十三~公式十五确定:
PDCP_PDU_RateDLi=App_Pkt_SizeDLi..........公式十三;
PDCP_PDU_SizeDLi=App_Pkt_SizeDLi-PDCP_WastageDLi..........公式十四;
PDCP_PDU_DATADLi=PDCP_PDU_SizeDLi×PDCP_PDU_RateDLi..........公式十五;
其中,PDCP_PDU_RateDLi为PDCP子层下行数据速率;PDCP_WasstageDLi为PDCP子层的下行头压缩开销和下行协议头开销之和;PDCP_PDU_SizeDLi为PDCP子层下行数据包大小。
RLC子层每秒下发的数据量RLC_PDU_DataDLi(单位:bps)可以根据公式十六~公式十八确定:
RLC_PDU_RateDLi
.......公式十六;
(PDCP_PDU_SizeDLi×PDCP_PDU_RateDLi)/RLC_Data_SizeDLi
RLC_Data_SizeDLi=RLC_PDU_SizeDLi-RLC_WastageDLi.......公式十七;
RLC_PDU_DataDLi=RLC_PDU_SizeDLi×RLC_PDU_RateDLi.......公式十八;
其中,RLC_PDU_RateDLi为RLC子层下行数据速率;RLC_Data_SizeDLi为RLC子层下行数据包大小;RLC_PDU_SizeDLi为RLC子层下行PDU(ProtocolDataUnit,协议数据单元)大小;RLC_WastageDLi为RLC子层下行重传开销、下行状态报告开销和下行协议头开销之和;RLC_PDU_DataDLi为RLC子层每秒下发的数据量。
HARQ初传MAC层数据下行速率MAC_PDU_DataDLi(单位:bps)可以根据公式十九确定:
MAC_PDU_DataDLi
.......公式十九;
=RLC_PDU_DataDLi+MAC_Subheader_DataDLi+MAC_CE_DataDLi
其中,MAC_CE_DataDLi为MACCE下行开销;MAC_Subheader_DataDLi为MAC子层下行协议头开销。
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量HARQ_InitTx_Data_Per_FrameDLi可以根据公式二十确定:
HARQ_InitTx_Data_Per_FrameDLi=MAC_PDU_DataDLi/100.......公式二十;
其中,100表示单位换算的结果,用秒转换成毫秒,然后再转换成一个无线帧(10ms),即表示100个无线帧。
上行业务容量:
较佳地,步骤101中,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和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具体的,可以根据公式二十一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公式二十一;
其中,Service_User_NumUL为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UL为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Service_PRB_NumUL_avg为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较佳地,根据下列步骤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UL
根据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总数PRB_Num_Per_FrameUL和PRACH(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一个无线帧内占用的上行资源块数PRACH_PRB_NumUL,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UL
具体的,可以根据公式二十二确定该业务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UL
PRB _ Num _ Usable _ Per _ Frame UL
= PRB _ Num _ Per _ Frame UL - PRACH _ PRB _ Num UL - PUCCH _ PRB _ Num UL - SRS _ PRB _ Num UL × β UL ....公式二十二;
其中,PRB_Num_Per_FrameUL为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块数;PUCCH_PRB_NumUL为PUCCH在一个无线帧内占用的上行资源块数;SRS_PRB_NumUL为SRS在一个无线帧内占用的上行资源块数。
在实施中,对于PUCCH_PRB_NumUL和SRS_PRB_NumUL初始化为0,即:PUCCH_PRB_NumUL=0,SRS_PRB_NumUL=0。
针对PRACH在一个无线帧内占用的上行资源块数PRACH_PRB_NumUL,可以根据下列方式确定:
根据一个无线帧内在常规上行子帧内发送PRACH的数量Normal_PRACH_Per_Frame和每条PRACH占用的连续上行子帧数目Subframe_Num_Per_PRACH,确定PRACH在一个无线帧内占用的上行资源块数。
在实施中,获得PRACH的上行资源开销PRACH_PRB_NumUL(单位:资源块/无线帧)。
假设一个无线帧内在常规上行子帧内发送PRACH的数量为Normal_PRACH_Per_Frame,每条PRACH占用的连续上行子帧数目为Subframe_Num_Per_PRACH,每条PRACH在频域上固定占用6个连续的资源块,则PRACH在一个无线帧内占用的资源块数PRACH_PRB_NumUL可以根据公式二十三确定:
PRACH_PRB_NumUL
....公式二十三。
=6×Subframe_Num_Per_PRACH×Normal_PRACH_Per_Frame
针对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总数PRB_Num_Per_FrameUL可以根据下列方式确定:
根据系统带宽、TDD上下行子帧配置和特殊子帧配置,可以得到小区在每个无线帧内的上行可用资源总数PRB_Num_Per_FrameUL(单位:资源块/无线帧)。
假设TDD每个无线帧内包含UL_Subframe_Per_Frame个常规上行子帧,系统带宽内包含System_PRB_Num个上行资源块,TDD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总数PRB_Num_Per_FrameUL可以根据公式二十四确定:
PRB_Num_Per_FrameUL
....公式二十四。
=UL_Subframe_Per_Frame×System_PRB_Num
较佳地,根据下列步骤确定该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Service_PRB_NumULi
针对一个业务,根据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上行初传数据量HARQ_InitTx_Data_Per_FrameULi和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上行数据量Data_Per_PRBUL,确定该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Service_PRB_NumULi
具体的,该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Service_PRB_NumULi可以根据公式二十五确定:
Service_PRB_NumULi
......公式二十五。
=HARQ_InitTx_Data_Per_FrameULi/Data_Per_PRBUL
针对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上行数据量Data_Per_PRBUL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确定:
根据基于仿真得到的小区上行平均频谱效率,确定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上行数据量Data_Per_PRBUL(单位:比特/资源块)。
针对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上行初传数据量HARQ_InitTx_Data_Per_FrameULi,确定的方式与确定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量HARQ_InitTx_Data_Per_FrameDLi确定方式类似。区别只在于:涉及的所有的数据都是上行。
较佳地,步骤101中,根据公式二十六确定混合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Service _ PRB _ Num DL _ avg = Σ i = 1 N ( Service _ PRB _ Nu m Dli × Service _ Ratio Dli ) ...公式二十六;
其中,Service_PRB_NumDL_avg为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Service_PRB_NumDLi为一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Service_RatioDLi为一个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N为业务的数量。
较佳地,步骤101中,根据公式二十七确定混合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Service _ PRB _ Num UL _ avg = Σ i = 1 N ( Service _ PRB _ Nu m Uli × Service _ Ratio Uli ) ...公式二十七;
其中,Service_PRB_NumUL_avg为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Service_PRB_NumULi为一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Service_RatioULi为一个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N为业务的数量。
在实施中,基于下行等效在线容量和上行等效在线容量,可重新获得这些用户设备对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SRS(SoundingReferenceSignal,探测用参考信号)物理信道的资源开销,将此资源开销与公式二十二中采用的PUCCH_PRB_Num和SRS_PRB_NUM资源开销对比,当输入和输出的PUCCH和SRS资源开销相同时,上行容量估算结束,公式二十一得到的业务可容纳的上行用户数就为上行用户容量分析结果;当输入和输出的PUCCH和SRS资源开销不同时,将输出的PUCCH和SRS资源开销代入公式二十二,并将结果带入公式二十一,直到满足迭代停止条件。
较佳地,步骤101中,根据下列步骤确定各个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针对一个业务,根据用户设备的渗透率、使用该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用户设备使用该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用户设备使用该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激活率以及下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确定该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根据需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系统用户容量可以是等效在线容量、系统实际在线容量、系统背景用户容量。
针对不同的系统用户容量,所采用的用户比例Service_Ratioi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情况一、若系统用户容量是等效在线容量:
步骤102中,将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作为上行等效在线容量,将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作为下行等效在线容量。
针对情况一,可以根据公式二十七确定该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公式二十七;
针对情况一,可以根据公式二十八确定该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公式二十八;
其中,Service_Ratioi_DL等效是下行等效在线容量对应的当前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Service_Ratioi_UL等效是上行等效在线容量对应的当前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Pi为所有业务中的一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渗透率;λi为使用当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Ti为用户设备使用当前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Ai为用户设备使用当前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激活率;Ui为当前业务上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Di为当前业务下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Pj为第j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渗透率;λj为使用第j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Tj为用户设备使用第j种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Aj为用户设备使用第j种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激活率;Uj为第j种业务上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Dj为第j种业务下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j是正整数;i为正整数,且1≤i≤N;N为混合业务中包含的业务数量。
情况二、系统用户容量是系统实际在线容量:
步骤102中,将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中最小的作为系统实际在线容量。
针对情况二,可以根据公式二十九确定该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公式二十九;
针对情况二,可以根据公式三十确定该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公式三十;
其中,Service_Ratioi_DL实际是下行实际在线容量对应的当前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Service_Ratioi_UL实际是上行实际在线容量对应的当前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Pi为所有业务中的一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渗透率;λi为使用当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Ti为用户设备使用当前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Ai为用户设备使用当前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激活率;Ui为当前业务上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Di为当前业务下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Pj为第j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渗透率;λj为使用第j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Tj为用户设备使用第j种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Uj为第j种业务上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j是正整数;i为正整数,且1≤i≤N;N为混合业务中包含的业务数量。
情况三、系统用户容量是系统背景用户容量:
步骤102中,将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中最小的作为系统背景用户容量。
针对情况三,可以根据公式三十一确定该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Service_Ratioi_DL背景=Pi×λi×Ti×Di×Ai...公式三十一;
针对情况三,可以根据公式三十二确定该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Service_Ratioi_UL背景=Pi×λi×Ti×Ui×Ai...公式三十二;
其中,Service_Ratioi_DL背景是下行背景在线容量对应的当前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Service_Ratioi_UL背景是上行背景在线容量对应的当前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Pi为所有业务中的一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渗透率;λi为使用当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Ti为用户设备使用当前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Ai为用户设备使用当前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激活率;Ui为当前业务上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Di为当前业务下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i为正整数,且1≤i≤N;N为混合业务中包含的业务数量。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确定区分不同类型的接入用户容量,对于指导运营商发放授权数量,以及作为网络扩容的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对于设备开发规模、成本估算以及衡量设备的负荷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是基站(比如宏基站,演进基站、家庭基站等),也可以是RN(中继)设备,还可以是其它网络侧设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定业务容量的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业务容量的设备包括:第一确定模块20和第二确定模块21。
第一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以及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第二确定模块21,用于根据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确定系统用户容量。
较佳地,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和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
较佳地,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公式一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
较佳地,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下列步骤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
根据在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系统信息块SIB的资源需求量、小区下行物理资源开销以及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总数,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
较佳地,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下列步骤确定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SIB的资源需求量:
根据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下行数据量和下行SIB对应的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初传数据速率,确定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SIB的资源需求量。
较佳地,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下列步骤确定每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
针对一个业务,根据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量和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下行数据量,确定该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
较佳地,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和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较佳地,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公式二十一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用户数。
较佳地,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下列步骤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
根据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总数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在一个无线帧内占用的上行资源块数,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
较佳地,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下列步骤确定每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
针对一个业务,根据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上行初传数据量和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上行数据量,确定该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
较佳地,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公式二十六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较佳地,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公式二十七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较佳地,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下列步骤确定各个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针对一个业务,根据用户设备的渗透率、使用该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用户设备使用该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用户设备使用该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激活率以及下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确定该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较佳地,若系统用户容量是等效在线容量,则第二确定模块21将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作为上行等效在线容量,将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作为下行等效在线容量。
较佳地,若系统用户容量是等效在线容量,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公式二十七确定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根据公式二十八确定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较佳地,若系统用户容量是系统实际在线容量,第二确定模块21将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中最小的作为系统实际在线容量。
较佳地,若系统用户容量是系统实际在线容量,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公式二十九确定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根据公式三十确定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较佳地,若系统用户容量是系统背景用户容量,第二确定模块21将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中最小的作为系统背景用户容量。
较佳地,若系统用户容量是系统背景用户容量,第一确定模块20根据公式三十一确定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根据公式三十二确定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业务容量的设备可以是基站(比如宏基站,演进基站、家庭基站等),也可以是RN(中继)设备,还可以是其它网络侧设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9)

1.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以及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根据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确定系统用户容量;
根据下列步骤确定每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包括:
针对一个业务,根据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量和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下行数据量,确定该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
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量,包括:
根据高层协议开销,确定所述业务对应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速率;根据所述业务对应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速率,确定所述业务对应的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量;
根据下列步骤确定每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包括:
针对一个业务,根据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上行初传数据量和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上行数据量,确定该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
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上行初传数据量,包括:
根据高层协议开销,确定所述业务对应的物理层HARQ上行初传数据速率;根据所述业务对应的物理层HARQ上行初传数据速率,确定所述业务对应的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上行初传数据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包括:
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和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
其中,Service_User_NumDL为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DL为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为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步骤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
根据在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系统信息块SIB的资源需求量、小区下行物理资源开销以及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总数,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步骤确定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SIB的资源需求量:
根据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下行数据量和下行SIB对应的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初传数据速率,确定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SIB的资源需求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包括:
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和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其中,Service_User_NumUL为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UL为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Service_PRB_NumUL_avg为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步骤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
根据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总数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在一个无线帧内占用的上行资源块数,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S e r v i c e _ P R B _ Num D L _ a v g = Σ i = 1 N ( S e r v i c e _ P R B _ Num D L i × S e r v i c e _ Ratio D L i ) ;
根据下列公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S e r v i c e _ P R B _ Num U L _ a v g = Σ i = 1 N ( S e r v i c e _ P R B _ Num U L i × S e r v i c e _ Ratio U L i )
其中,Service_PRB_NumDL_avg为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Service_PRB_NumDLi为一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Service_RatioDLi为一个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Service_PRB_NumUL_avg为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Service_PRB_NumULi为一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Service_RatioULi为一个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N为业务的数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步骤确定各个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针对一个业务,根据用户设备的渗透率、使用该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用户设备使用该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用户设备使用该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激活率以及下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确定该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系统用户容量包括:
若系统用户容量是等效在线容量,则将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作为上行等效在线容量,将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作为下行等效在线容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该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根据上列公式确定该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其中,Service_Ratioi_DL等效是下行等效在线容量对应的当前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Service_Ratioi_UL等效是上行等效在线容量对应的当前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Pi为所有业务中的一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渗透率;λi为使用当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Ti为用户设备使用当前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Ai为用户设备使用当前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激活率;Ui为当前业务上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Di为当前业务下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Pj为第j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渗透率;λj为使用第j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Tj为用户设备使用第j种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Aj为用户设备使用第j种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激活率;Uj为第j种业务上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Dj为第j种业务下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j是正整数;i为正整数,且1≤i≤N;N为混合业务中包含的业务数量。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系统用户容量包括:
若系统用户容量是系统实际在线容量,则将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中最小的作为系统实际在线容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该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根据上列公式确定该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其中,Service_Ratioi_DL实际是下行实际在线容量对应的当前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Service_Ratioi_UL实际是上行实际在线容量对应的当前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Pi为所有业务中的一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渗透率;λi为使用当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Ti为用户设备使用当前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Ai为用户设备使用当前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激活率;Ui为当前业务上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Di为当前业务下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Pj为第j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渗透率;λj为使用第j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Tj为用户设备使用第j种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Uj为第j种业务上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j是正整数;i为正整数,且1≤i≤N;N为混合业务中包含的业务数量。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用户容量包括:
若系统用户容量是系统背景用户容量,则将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中最小的作为系统背景用户容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该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Service_Ratioi_DL背景=Pi×λi×Ti×Di×Ai
根据上列公式确定该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Service_Ratioi_UL背景=Pi×λi×Ti×Ui×Ai
其中,Service_Ratioi_DL背景是下行背景在线容量对应的当前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Service_Ratioi_UL背景是上行背景在线容量对应的当前业务上行的用户设备比例;Pi为所有业务中的一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渗透率;λi为使用当前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Ti为用户设备使用当前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Ai为用户设备使用当前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激活率;Ui为当前业务上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Di为当前业务下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i为正整数,且1≤i≤N;N为混合业务中包含的业务数量。
17.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以及根据各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确定系统用户容量;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下列步骤确定每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
针对一个业务,根据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量和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下行数据量,确定该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下列方式确定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量:
根据高层协议开销,确定所述业务对应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速率;根据所述业务对应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速率,确定所述业务对应的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下行初传数据量;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下列步骤确定每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
针对一个业务,根据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上行初传数据量和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上行数据量,确定该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下列方式确定该业务在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上行初传数据量:
根据高层协议开销,确定所述业务对应的物理层HARQ上行初传数据速率;根据所述业务对应的物理层HARQ上行初传数据速率,确定所述业务对应的单个无线帧内的物理层HARQ上行初传数据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和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下列公式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
其中,Service_User_NumDL为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DL为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为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下列步骤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
根据在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系统信息块SIB的资源需求量、小区下行物理资源开销以及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总数,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下行资源总数。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下列步骤确定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SIB的资源需求量:
根据单个资源块可承载的下行数据量和下行SIB对应的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初传数据速率,确定一个无线帧内传输下行SIB的资源需求量。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根据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和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下列公式确定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
其中,Service_User_NumUL为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PRB_Num_Usable_Per_FrameUL为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Service_PRB_NumUL_avg为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下列步骤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
根据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总数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在一个无线帧内占用的上行资源块数,确定一个无线帧实际可用的上行资源总数。
25.如权利要求17~24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下列公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S e r v i c e _ P R B _ Num D L _ a v g = Σ i = 1 N ( S e r v i c e _ P R B _ Num D L i × S e r v i c e _ Ratio D L i ) ;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下列公式确定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
S e r v i c e _ P R B _ Num U L _ a v g = Σ i = 1 N ( S e r v i c e _ P R B _ Num U L i × S e r v i c e _ Ratio U L i ) ;
其中,Service_PRB_NumDL_avg为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平均资源需求量;Service_PRB_NumDLi为一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下行资源需求量;Service_RatioDLi为一个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Service_PRB_NumUL_avg为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平均资源需求量;Service_PRB_NumULi为一个业务在一个无线帧内的上行资源需求量;Service_RatioULi为一个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N为业务的数量。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下列步骤确定各个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针对一个业务,根据用户设备的渗透率、使用该业务的用户设备的发起率、用户设备使用该业务的平均在线时长、用户设备使用该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激活率以及下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确定该业务下行的用户设备比例。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系统用户容量是等效在线容量,则将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作为上行等效在线容量,将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作为下行等效在线容量。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系统用户容量是系统实际在线容量,则将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中最小的作为系统实际在线容量。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系统用户容量是系统背景用户容量,则将系统可容纳的上行总用户数和系统可容纳的下行总用户数中最小的作为系统背景用户容量。
CN201210077528.XA 2012-03-22 2012-03-22 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33275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7528.XA CN103327527B (zh) 2012-03-22 2012-03-22 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7528.XA CN103327527B (zh) 2012-03-22 2012-03-22 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7527A CN103327527A (zh) 2013-09-25
CN103327527B true CN103327527B (zh) 2016-02-17

Family

ID=49196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7528.XA Active CN103327527B (zh) 2012-03-22 2012-03-22 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275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7302A (zh) * 2015-12-29 2017-07-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lte-tdd小区业务支持容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57758B (zh) * 2018-10-19 2021-12-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扩容方法及装置
CN114679404B (zh) * 2022-03-22 2024-05-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上行VoLTE用户数量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1999A (zh) * 2004-12-31 2006-07-12 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资源占用算法
CN1874586A (zh) * 2005-07-27 2006-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1568182A (zh) * 2008-04-22 2009-10-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655B (zh) * 2008-02-19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向等级用户的限速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1999A (zh) * 2004-12-31 2006-07-12 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资源占用算法
CN1874586A (zh) * 2005-07-27 2006-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1568182A (zh) * 2008-04-22 2009-10-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7527A (zh)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4879B (zh) 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0650001A (zh) 传输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及介质
CN10666470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56966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9028955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Thereof
CN104349460A (zh) 上下行配置信息通知、获取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184540A (zh) D2d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916867A (zh) 一种确定控制信道容量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04663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0235399A (zh) 发送及检测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495966A (zh) 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资源的确定和配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3327511B (zh) 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3856310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8293245B (zh)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8288988A (zh) 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
CN102625323A (zh) 网络规划方法与装置
EP3860259B1 (en) Harq process id determin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medium
US2022021768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sidelink bandwidth part
CN103327527B (zh) 一种确定业务容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3929816A (zh) 一种tdd-fdd联合系统中的用户和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06561066A (zh) 无线通信中的一种降低网络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56440A (zh) 一种窄带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EP3598666A1 (en) Sequence bas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065878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mode 2 resource (re-)selection for packet delay budget limited scenario
CN110535581B (zh) 上行信号的资源确定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3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