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3090A - 电子汽车衡调试新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汽车衡调试新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3090A
CN103323090A CN201210085460XA CN201210085460A CN103323090A CN 103323090 A CN103323090 A CN 103323090A CN 201210085460X A CN201210085460X A CN 201210085460XA CN 201210085460 A CN201210085460 A CN 201210085460A CN 103323090 A CN103323090 A CN 103323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ing
sensor
debugging
standard
trans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54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玉成
薛孙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N COUNTY HENGQ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N COUNTY HENGQ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N COUNTY HENGQ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N COUNTY HENGQ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854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230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23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30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衡器技术即电子汽车衡调试新法及设备。崭新的调试方法完全不同现有技术,旨在脱开秤体不用砝码而采用新型移动式测力仪对被测传感器与标准传感器进行串联加压力值比较,调整对应的电阻或传感器系数使之显示值一样,对包含衡器显示器、称重传感器等全套电器进行高精度(0.1e)调试。使各种误差由不可识别成为清晰可控,能分步调整正确指导安装。同时规范秤体、基础、安装工艺科学合理地按步进行,就能够把误差降到最小一次性通过出厂检验和现场检定,重而提升了衡器三性,相对保持性能不变长期稳定地工作。能省时省力节约大量的能源、费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子汽车衡调试新法。

Description

电子汽车衡调试新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衡器,具体涉及电子汽车衡在出厂前新的调试方法及所采用的设备。
背景技术
多年来通常在调试电子秤时,基本上都是按着国家标准GB/T7723-2008和JJG539-97测试方法进行的,存在着根本性的弊端,分解如下:
(一)秤台的分力作用造成传感器受力不均难以调试
偏载测试时,边侧四个支撑点和中部二个支撑点实际承载载荷的分析:如图1SCS-80Fmax=80t d=20kg二节秤台搭接3m×12m支点尺寸:2400×(5880+5880)mm虚线框内是按照《固定式电子衡器》GB/T7723-2008第7.5节偏载测试的规定所放砝码的位置,P1P3为砝码的质量重心点。1P1为1号传感器到重心点P1之间的距离,3P3为3号传感器到重心点P3之间的距离……。F1表示1号传感器实际承载砝码量,F3表示3号传感器实际承载砝码量……。根据实测数据,建立平面支撑2个以上点的力合成计算式F1=1P1//2P1//3P1//4P1/1P1×P1;F3=1P3//2P3//3P3//4P3//5P3//6P3/3P3×P3。实测1P1=1470mm;2P1=2380mm;3P1=4540mm;4P1=4930mm;1P3=5P3=5940mm;2P3=6P3=6220mm;3P3=450mm;4P3=1950mm。计算式即:先将各支点距并联计算后做为基数再除以待求支点距并乘以偏载测试砝码量,经计算1号位时:F1=44.65%P1;F2=27.58%P1;F3=14.46%P1;F4=13.31%P1。3号位时:F3=65.49%P3;F4=15.11%P3;F1=F5=4.96%P3;F2=F6=4.74%P3。依据GB/T7723-2008第5.5.2节的规定,偏载测试用砝码量为P1=P3=80t/(6-1)=16t,则1号传感器承载F1=44.65%×16t=7.144t;3号传感器承载F3=65.49%×16t=10.48t……。而且中部F3/边侧F1=1.47倍。
通过以上分析,作为国家检测的方法和标准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作为承载器的秤台用同一载荷在任何点面上显示的重量值均应符合同级允差规定。由于秤台力传递的原因,边侧传感器实际承载44.65%不足一半中部传感器承载也只有65.49%而且是边侧的1.47倍,各传感器位置不同实际承载的载荷大不相同,调整一角平均只有一半是真值其余一半分配到其他各角全部由显示控制仪表显示出来。用检测的方法调整角差掩盖了传感器的受力不均,往往需要反复数次吊运大砝码总量数百吨费工耗时,因此调试角差的方法不能简单地用检测的方法替代。根据经验,衡器相邻承重点在加载砝码后偏载调整时相互影响(包含模拟式接线盒的影响量)……截面相邻点影响为调整量的35%--45%,纵面相邻点影响约为调整量的20%--30%。
模拟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过接线盒并联叠加,同一时间输送到仪表。而数字式传感器是按设定的编号分时鱼贯送入仪表,导致短时间内重量偏差。数字式传感器虽说在出厂时保证了输出参数的一致性,在受力很不均匀以及传感器零点变动的情况下,数字角差修正也需反复几次,使用一段时间后计量准确性也会变差。于是人们在角差调整时尽可能把砝码集中放在传感器垂直上方来减少分力,一是由于支点位已接近秤体边侧很难把砝码放到位,依然产生部分分力;二是所放砝码量有限不能达标。
(二)几种误差集合分不清,不能用于指导安装
在判断汽车衡安装是否正确时,理论上是把秤台看做质量分布均匀各秤台都一样重时,装在两头的4只传感器每只承载1/4单节秤台重;装在中部的2-6只传感器每只承载1/2单节秤台重,输出的毫伏数或内码值应该是秤台两头上传感器输出值的两倍。按着正常的安装调试工艺,要求安装在秤台两头4个传感器和中部的2-6只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小于某个数,这个“某个数”(以数字式传感器为例)不分秤台的轻重而统一为一个定值,有的规定是400码有的规定是600码还有规定800码的。当然也有考虑秤台因素,规定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最好在20%之内。问题是这些规定是各种误差的集合不能说只要小于“某个数”就判定安装合格了。这里面有多少是传感器自身平衡差值,又有多少是安装(包含基础、秤台加工误差)误差,“某个数”只能是误差集合的瞎估计根本就不能用于指导安装。如果把安装误差错判是传感器或者把传感器的平衡误差错判是安装,即使当时调好检定合格也保持不了多少时间就会使磅秤的计量准确度变差至不合格,同时给今后的维修带来隐患。
(三)厂内和现场的两次误差交叉重叠使检定难通过
正常衡器生产单位先在厂内组秤,经调试、检验后再发到用户现场,通过当地质监部门检定合格后再交付使用。然而,虽说在厂内已检验合格运到现场却有半数以上检定不合格,起码也需要再用砝码重新标定一次。由于各地质监部门大部分砝码量不足,运到现场检定用的砝码量远远达不到JJG539-97的规定要求,即使合格大部分也因砝码量不足造成,如果严格按着国家检测规程来检定又有多少台是合格的就不得而知了,于是形成了“十秤九不同”的尴尬局面。原因有三条:1,按着现行检测方法去调秤,由于秤台分力作用以及安装等误差,掩盖了传感器自身的平衡误差。2,秤体的落实在厂内最多是在调试前用不足砝码静压,没有现场接近最大量值的汽车来回碾压;厂内环境条件好而现场的环境条件较差。3,厂内调试误差和现场组装误差,形成两次误差交叉重叠。
通过以上分析用已有技术来调秤不仅费工耗时浪费资源,运到现场说不清能否通过质监部门的检定,如果检定不合格尚需交纳二次调试费、检定费,这是衡器生产单位、经销商和维修部门最头痛的事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电子秤传统调试方法的弊端,必须用一种崭新的方法来取代。衡器业内周知,偏载测试合格与否是衡器能否通过检定、正常使用的关键项。当多个误差因素集合时先把主要的传感器平衡误差拿出来解决掉,再去逐个解决安装误差中的各个分支因素,才是安装调试正确的工艺路线。难以调整角差的核心是秤台产生的分力,而秤台仅仅是载荷的载体。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脱开秤体不用砝码而采用移动式测力仪对全套电器进行高精度(±0.1e)调试,使各种误差由不可识别成为清晰可控就能分步调整正确地指导安装。同时规范秤体、基础及安装工艺科学合理地按步进行,就能够把误差降到最小可一次性通过检验和检定。从而达到省时省力节约能源和费用,又能相对保持汽车衡性能不变长期稳定地工作。
相比现有技术
1.高精度调试好的成套电器结合规范安装工艺使电子汽车衡的准确性、稳定性、不变性得以提升,相对保持性能不变长期稳定地工作。
2.各种误差由不可识别变成一目了然、清晰可控,能正确地指导安装使出厂检验和现场检定结果一样,不存在二次安装误差重叠确保一次成功。
3.移动式测力仪多功能方便携带的特点,适于现场维修调试。
4.发明所用的设备投资少,相比起重行车、砝码、测力机成本低了几十倍。
5.工作效率高、节能环保、效益高。按着常规的方法调试汽车衡,3~5个人一个工作日仅能调好1~3台秤(运到安装现场尚不知能否通过检定),需用5~10吨的行车吊装大砝码数百吨。采用测力仪新的方法,两个人一个工作日就可轻松高质量地调好4~6台秤,耗能30W;效率提高5倍;节能300倍;费用降低8~10倍。由此扩展到全国一年将产生相当高的绿色环保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汽车衡秤台力传递分解图
图2:移动式测力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新法采用的关键设备——移动式测力仪
(一)测力仪的基本原理、结构及适应范围
高精度测力机有两个精度要求:一是加力后的显示精度,二是定值精度。传感器厂用的吨位一般都是50吨,此规格的价格高达二十多万元,且自重大,占地面积稍大不便移动。用于调秤的测力仪最大20t,特别是仅仅用于力值比较勿需定值人工操作,因此结构可大大简化成本下降几十倍。自重70~80公斤,接近便携式,体积也适中,用电瓶三轮车或小型工具车即可以拉走。可在衡器厂内使用,可在用户现场调秤、维修,可在异地(当地校准简单)使用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其随机性、移动性能好,而且具有多功能的特点。
如图2所示测力架由上下支承和两侧导轴拉杆组成牢固的矩形,上支承装有标准传感器。下支承由千斤顶通过托板架平稳升起被测传感器,与标准传感器串联加压。传感器输出信号分别进入标准显示器和衡器显示器,调整对应的电阻或传感器系数使之显示值一样即可。
目前电子汽车衡的社会存量大部分采用各类不同尺寸的桥式传感器,而且多数是正装的,因其安装拆卸比较容易被广泛采用。本测力仪就是基于这个现状而设计的(其他如柱式传感器需用工装定位),适应正装的模拟、数字桥式传感器。反装的桥式传感器其固定底座的四个镙铨松紧度对计量性能产生很大影响(初始组装和称重中松紧变化),如果安装人员对固定镙铨松紧度的均衡性掌握很到位的话,也是可行的。
(二)测力仪各部分技术指标:目标是能高精度地调试传感器等全套电器,配合规范的安装工艺最终达到III级衡器的检验、检定的要求。
1.整体要求:最大Fmax=20t、分度值d=1kg;加力时钢球不晃动、不移位、平稳上升,确保中心对准;标准显示器在20秒内显示值相对稳定,便于调试和标定;重复性要好,耐疲劳。
2.测力架由三部分组成:①上、下支承:钢度≤1/1000②导轴拉竿:外表光洁平滑抗拉强度是正常最大承力的5倍以上,即>1000KN③托板架的托板有明显的位置线条,两侧的滑套与导轴拉竿滑动配合。
3.标准传感器:准确度等级优于C4;量程30t、非线性0.01%、蠕变0.02%、滞后0.02%、重复性0.01%、温度对灵敏度的影响0.01%/10k、稳定性0.02%/年。
4.标准显示器:超高精度,显示分度数≤100000、非线性≤0.0015F·S;经校准[测试]传感器毫伏信号最小0.1uv最大19.9999mv;具有修正功能1/10000。
5.千斤顶:机械式螺旋千斤顶,最大25t、行程130mm。
6.标定:因为测力架质量分布均匀,标准传感器下方的钢球就是重心。标定时,先把随机附件——带有压头的吊盘放在标准传感器钢球下面,同时把吊盘上部放在起吊设备吊钩上再把两根砝码吊绳放在测力仪中部,起吊设备升起使测力仪悬空仪表置零。然后用2根砝码吊绳把足量M11级砝码放好,吊绳分别挂在测力仪下部两侧钓钩上,起吊设备升起,仪表标定砝码值完成力质传递。异地使用时,用此法随时可标定校准。也可根据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利用标准显示器的修正功能进行增减,修正精度1/10000。
7.为减小温度对灵敏度的影响,测力仪在标定时按温度段进行标定,从-10℃至+30℃每20℃为一段进行标定,把三次标定的系数记下,在不同温度环境送入仪表相应的温度标定系数,即可适应-10℃至+40℃的使用环境。
8.单台测力仪用于调试角差已足够,标定最大20t仅适于40t传感器。如嫌标定的量值不够,可增加为2~4台并联组合用一块仪表但需调平。如果只有一台测力仪砝码及替代物又不足时,可在现场用载货汽车分20t-40t-60t-80t几段补偿标定,同时要注意配平“闪变点”。
(三)测力仪的功能及适应场合:
1.主要功能:能对模拟或数字桥式传感器的组秤,进行高精度的角差调平及标定。而且分度值任意变换不影响测力精度。
2.能根据不同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比值进行自我修正力值,精度1/10000。
3.能显示模拟传感器零点和加力后的毫伏数,精度0.1μV。可对传感器(包含引线极性)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
4.配合数字式测试表对数字式传感器进行初始化标定、写密码。
5.可检查连接电缆总线的绝缘好坏;可检查接线盒是否受潮;可检查在线传感器的绝缘和质量。
6.可快速查出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方法是:用一只与被测旧的传感器同吨位的新的其灵敏度为2mv/v(测力仪的标准传感器就是2mv/v-30t),分别加压可得知各自的力值和毫伏数,旧传感器灵敏度mv/v=(U-U零点旧)·F/F·(U-U零点新)×2mv/v。
7.可对常规桥式(含大尺寸40t~50t)称重传感器、一体化小桥式传感器、带滚针桥式传感器、部分柱式传感器进行施力测试、调试、标定。
8.适应场合:广泛用于各衡器制造厂、质监局、用秤大户、经销维修部门以及需要经常检查传感器,经常标定汽车衡等专业场所。
(四)测力仪的使用注意事项
1.在现场维修或在新场地使用时,首先选择测力仪所放的位置。要求离衡器仪表和待测传感器较近处能方便测力仪的操作,且要避开风口、阳光曝晒、强电场、强磁场。
2.测力仪放在结实的地面上后,先把千斤顶正确地放在中部托板架的下方位置。用水平尺检测托板两个方向的水平,通过调节四个支脚的高低使之达标。
3.在调测传感器或标定之前先把传感器编上号,同时了解磅秤最大称量值、分度值。调试传感器输出平衡所加力=0.5~0.65Fmax/N-1分度值d=0.1e;标定所加力单台机为1/2~2/3传感器吨位值,分度值d=e;标准表和衡器表的分度值均设一致。
4.把待调传感器、接线盒、连接总线、衡器显示表连接牢靠后通电预热、置零(数字式需地址编程)、参数设置、零点标定(无论是厂内或现场空秤落实后都要做一次零点标定),在零点标定前尚需将钢球放在传感器上方。每调放一只传感器均要注意托板上两道纵横线的位置,使之与标准传感器、钢球保持同一重心位。
5.升起千斤顶当钢球即将触到标准传感器时,就要特别注意钢球绝不能晃动否则影响测力精度。达到预加力后标准表与衡器表的示值均会下滑,可轻按加力杆减缓下滑速度,一般5~15秒钟示值倾于稳定。先对衡器表进行初标定使两表示值一样,再分别对其它传感器进行测试(数字式传感器可直接调试)并按传感器编号记下显示值,然后按“少数服从多数,向中间值靠拢”的原则进行调试。装上传感器达到预加力值,只要能看清数字时就可调整接线盒内对应的电阻(或调整数字式传感器的系数)使两表示值相等。反旋转千斤顶卸力让两表回零,再次升起千斤顶加力如示值不一样再调之,传感器都调好后尚需复查一遍方可进入标定。
6.由于传感器质量的原因,施力到传感器最大吨位值时很少有能回到零的。标定施力的量一般为传感器吨位的半量最多为2/3量,如回零性(滞后)差,只好减量标定,基于此因单台机最大标定量也只能为20t。为尽可能增加标定量,要求传感器承压时间越短越好。操作时先设定好前几步,等施力到规定值时只要看清显示数再略增加提前量,输入数字按[输入]确定。卸力回零等几分钟再加力,如两表示值不一样需重送数字。
一台机的标定量如嫌不够可在现场用载货车20t-40t-60t至接近满量程分几段补偿标定(每次均要调整闪变点),或者在出厂检验时用足量砝码标定则最好。如果完全不用砝码标定只能采取多机顺压,按顺序第一台机先施力13t第二台15t第三台17t前三台机勿需等待数字稳定,第四台机后施力20t待数字看清后把标准表显示的约65t真值送到衡器表内确认,标定结束。检查并记录经调试后各传感器的零点码值,为安装备用。
7.现场维修需从秤台上取下一只传感器进行标定时,原位置悬空可保持秤台原底数不变。如衡器角差不平,不如将传感器全拆下用测力仪调试和标定反而省事。还要注意,无论是拆下或再装上传感器均要对衡器表进行零点标定。
8.如果需用标准表的[测试]功能指导安装或检修,而衡器表的插头又与标准表插座接法不一样时,可用测力仪随机所配插头连接。
9.调平及标定时为避开传感器滞后、蠕变等的影响,要求传感器受压时间要短操作要快。经调试好的成套电器仅提供出厂检验和现场检定,非特殊情况不再调整,同时将所有参数备案并提供给用户以利检修。出厂检验除了计量性能外,重点检查秤体加工质量如钢度、变形量、搭接是否到位以及安装水准等;现场安装重点是基础质量、秤体落实度及安装水准。
二、秤台、基础及安装工艺
经调试好的成套电器其精度已经相当高,余下的误差就取决于秤台、基础及安装三个部分。
(一)秤台的设计、加工必须达标
1.秤台设计强度应能满足最大安全栽荷的要求,应是最大称量(在误差范围内的最大称量值)Fmax的1.3倍;秤台设计挠度要足够应满足秤台变形量测试的钢度≤1/800设计时取1/900为好;制定加工工艺时应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均化。
2.秤台加工应符合GB/T7723-2008国家标准6.1.2.1~5的规定。加工好的秤台应按照7.1.11节的要求进行实测,所加砝码量应符合6.1.1的要求,最好先加载Fmax·125%量对秤台静压半个小时。在测试中要仔细观察秤体是否扭曲变形;两秤台搭接是否可靠;支承板是否变形;搭头、支承板等承受作用力的部件四周焊接是否良好。总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合格的秤体、部件不能用于整体秤的检验更不能带病出厂。轻者造成示值不稳定,重者导致角差、段差无法消除,整体计量性能不合格。
3.测出每节秤台前后两头各自的重量,用以指导安装。方法是用一只标定好的传感器放在截面端头板的中部或直接用吊钩秤,要注意两头高差应小于100mm。
(二)基础要坚实稳固
1.选择好安装地址后,按基础施工图放线挖坑必须下挖至当地冻土层(俗称老土)以下。每块基础板承载垂直力应在25t~35t之间,地耐力和各部尺寸均应符合图纸要求要达到国标GB/T7723-2008第6.1.2.6节对基础的要求。
2.钢筋混凝土设计时的强度质量、施工时的配比、浇筑、养护等方面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当重载检测或车辆称量时,会出现示值不稳的现象。
3.传感器承重板水平高差和水平度的控制,是传感器受力和称重数据输出一致的前提是称重系统组装、定型的关键。如果相差很大使各个传感器受力不均,会使一些传感器提前损坏。为此,规定承重板本身不水平应小于0.3mm所有承重板相互平行高差应小于3mm最好都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为了确保多个承重板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有的采用预埋螺栓通过调节螺母来调节承重板单体和多个的水平,一般情况承重板都是进行二次浇筑的,浇筑质量就成为影响称量的因素。这两种方式必须把承重板下面的混凝土充分充填,不能有空隙,甚至派人看管到水泥凝固。
4.国内很多衡器厂都是把承重板直接放在车间水泥地面上,然后组秤。一是车间水泥地面的强度太低,二是承重板与水泥地面接触不好如同弹簧,根本达不到校秤、检验对基础的要求,为此必须要有坚实稳固合格的校验平台。
(三)安装要仔细认真
1.基础质量是安装工艺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按照施工图纸、国家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严格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检查前先将现场清理干净,检查内容包括:混凝土表面光洁无裂纹、蜂窝等影响强度的缺陷;各支点距等各部尺寸、承重板单只水平和多个水平高差均应符合图纸要求;小于4Ω接地装置、引道尺寸、磅房位置是否达标。
2.找出正确安放传感器的落点位置并在各承重板上划十字线,以十字线中点为准用SD3水准仪测出实际差写在承重板上。先装主秤台,安装时要确保传感器位置的准确,除了平面尺寸定位准确外,特别注意在初放和加垫板后始终保持传感器的2个垂直度的正确。人在秤台的纵向侧面左右好观察钢球下部,而上部前后部却不易观察到位,可用手指放于钢球与压头间、钢球与护罩间,感觉距离调节之达到压头、钢球、传感器三者中心对准的目标。然后手握钢球旋转四个位置的旋转力应一样,如果有松有紧可视承重板实际高差决定垫板是在此处还是对角线的另一处。
3.传感器输出的毫伏数(或码值)与其承载的重量成正比,相同仪表相同规格的传感器其比例是个定值。秤台截面(横向)一头的两只传感器输出的毫伏数(或码值)之和与单节秤台对应一头的重量成固定的比值,如知道此头的重量其比值就知道,有了比值就知道其它部位的重量。衡天数字式仪表、传感器输出的码值基本上是重量的两倍即1kg=2码。把主秤台的四个传感器、接线盒、仪表接牢后通电,新型接线盒k1k2全拨OFF再按[测试](衡器表如无此键可用测力仪标准表)键,仅把待测传感器对应的接线盒内的k1k2拨到ON位(普通并联型接线盒断开其它输出线单接被测传感器显示毫伏数是伪值不能指导安装),仪表显示此传感器输出毫伏数。数字式电子秤按[功能]或[检查]键,并输入待测传感器编号,即显示此只传感器输出码值。主秤台一头有搭接头的略为偏重,此头两只传感器输出毫伏数(或码值)略大于端头两只输出值。主秤台要求四只传感器输出值应一样,否则可增减垫板调平。因为成套电器均已在测力仪上高精度地调试标定过,误差全在秤台、基础、安装上,为此要仔细调整。
4.主秤台调好后再装第二节秤台,调整新放二只传感器高差,使之输出值一样。同时观察中部两只传感器输出的差值,若超差25%就要检查秤台搭接面是否平整有异物、是否增垫不锈钢薄片。调好后再装第三节秤台方法同上。如果事先知道每节秤台截面两头的重量,就能精确得知每只传感器在不同位置的输出值。一般情况下,中间传感器输出值应是四周四个传感器输出值的两倍,要求安装在秤台两头的四个输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要小于200内码值(或小于13.5%),同样安装在秤台中部的传感器输出最大值和最小值也要小于200内码值(或小于13.5%)。注:衡天电器为例<200码;柯力电器<100码;耀华电器根据20d换成<100kg;模拟式输出毫伏值<13.5%。实际码=显示码-零点码(或毫伏)。
5.误差的分配:设单节秤台自重3000kg每只传感器承载750kg;200码=100kg(以衡天电器为例)平均50kg;偏载测试砝码16t每只传感器实际承载16t×44.65%=7144kg按7200kg计算;正负误差不均系数设为0.65,则安装误差|±(50kg/750kg)×(7200kg/750kg)|×2×0.65=0.832e加上电器调试误差|±0.1e |×2×0.65=0.13e合计最大误差0.962e,已接近规定值1e,为此需仔细调整缩小安装误差。注:中部误差与边侧四只传感器一样=0.832e。
6.调整好秤体的纵向和横向限位,原则上要求撞头与撞板纵向间隙3mm~4mm,横向间隙1.5mm~2mm.然后用尽可能接近满量程的汽车来回碾压,使秤台各部位都稳固、压实,如在厂内可用足量的砝码静压。卸载后通电预热5分钟重新检查各传感器的输出值,进一步通过加减垫片使之达到理想值。
7.称重系统包括电源、整个秤台、仪表外壳、接线盒、每个传感器、各信号电缆的屏蔽层以及穿线导管都要有工作保护接地,其中传感器是将电缆分别连接上下垫板上即可。系统工作保护接地能防止因秤台产生的静电击穿元器件,防止工频交变磁场、脉冲电磁场、射频电磁场、动力输电线对信号电缆线的干扰,使仪表示值产生无规则的变动。接地桩要打在电位恒定的零区,且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可用地阻仪测量)。接地线应通过地网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与大地直接连通。但各接地点间距不小于3m,并与防雷接点间距不应小于5m,而且严禁将防雷地线连接在称重系统地线上。
8.在秤体附近上空合理设置防直接雷和感应雷的防雷装置(如避雷针、接闪器等),其避雷保护半径等于其高度的一个圆形区域,可以对雷电旁路,避免雷电产生的瞬时高压击穿传感器和仪表的绝缘。
以上安装工作结束后就可报检。经过二十多台的验证。无论是厂内检验还是现场质监部门的检定均为一次性合格,事隔半年多复检依然合格。这就证明这种分开调试、科学合理安装的方法,既省时省力又能保持相对长期稳定精度的效果。

Claims (2)

1.一种用于电子汽车衡调试新法及设备。其特征在于:脱开秤体(无秤台)不用砝码而用移动式测力仪对包含衡器显示器、称重传感器等全套电器进行高精度调试的方法及规范安装工艺的调整方法。
2.根据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测力仪,其特征在于:由高精度称重传感器和超高精度标准显示器组成的标准器件以及所具备的自我修正功能;由上、下支承和导轴拉竿组成的牢固的矩形框架;能保证被测传感器中心对准,带有滑套的脱板架;能使托板架平稳上升的螺旋千斤顶;方便标定标准传感器的钓钩;能自由调节水平的支脚。
CN201210085460XA 2012-03-21 2012-03-21 电子汽车衡调试新法及设备 Pending CN1033230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5460XA CN103323090A (zh) 2012-03-21 2012-03-21 电子汽车衡调试新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5460XA CN103323090A (zh) 2012-03-21 2012-03-21 电子汽车衡调试新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3090A true CN103323090A (zh) 2013-09-25

Family

ID=49191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5460XA Pending CN103323090A (zh) 2012-03-21 2012-03-21 电子汽车衡调试新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2309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1419A (zh) * 2014-07-31 2014-10-15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汽车数字式地磅的重量偏差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04764517A (zh) * 2015-04-01 2015-07-08 朱叶平 汽车衡无砝码检定装置及其检定方法
CN107449495A (zh) * 2017-08-21 2017-12-0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压痕法的海洋平台测量方法
CN108507660A (zh) * 2018-03-21 2018-09-07 郑州拽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式制动检验平台的称重传感器检定方法
CN111912505A (zh) * 2020-09-29 2020-11-10 江苏广宇协同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融合石英和电子应变片的货车etc动态称重方法
CN112504420A (zh) * 2020-10-15 2021-03-16 广东韶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废钢平台秤防磁吸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2467Y (zh) * 2002-04-08 2003-01-22 赵本东 大型衡器检定仪
JP2004333308A (ja) * 2003-05-08 2004-11-25 Yamato Scale Co Ltd 計量方法及び回転式重量充填装置
CN200979453Y (zh) * 2006-11-22 2007-11-21 江苏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具有可控双液压加载机构的计重设备检测装置
CN101915600A (zh) * 2010-07-27 2010-12-15 三明学院 移动式汽车衡液压传感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2467Y (zh) * 2002-04-08 2003-01-22 赵本东 大型衡器检定仪
JP2004333308A (ja) * 2003-05-08 2004-11-25 Yamato Scale Co Ltd 計量方法及び回転式重量充填装置
CN200979453Y (zh) * 2006-11-22 2007-11-21 江苏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具有可控双液压加载机构的计重设备检测装置
CN101915600A (zh) * 2010-07-27 2010-12-15 三明学院 移动式汽车衡液压传感检测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1419A (zh) * 2014-07-31 2014-10-15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汽车数字式地磅的重量偏差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04101419B (zh) * 2014-07-31 2016-09-21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汽车数字式地磅的重量偏差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04764517A (zh) * 2015-04-01 2015-07-08 朱叶平 汽车衡无砝码检定装置及其检定方法
CN107449495A (zh) * 2017-08-21 2017-12-0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压痕法的海洋平台测量方法
CN107449495B (zh) * 2017-08-21 2019-06-2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压痕法的海洋平台测量方法
CN108507660A (zh) * 2018-03-21 2018-09-07 郑州拽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式制动检验平台的称重传感器检定方法
CN108507660B (zh) * 2018-03-21 2020-12-01 郑州拽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式制动检验平台的称重传感器检定方法
CN111912505A (zh) * 2020-09-29 2020-11-10 江苏广宇协同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融合石英和电子应变片的货车etc动态称重方法
CN112504420A (zh) * 2020-10-15 2021-03-16 广东韶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废钢平台秤防磁吸装置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3090A (zh) 电子汽车衡调试新法及设备
US9097574B2 (en) Method for calibrating large fixed electronic scale
CN101907484B (zh) 检定大型衡器的系统及其自定位加卸载载荷测量装置
CN101363750B (zh) 大吨位料位电子秤的无砝码称量校正方法
CN102353438B (zh) 带料斗或料仓水平检测的料斗称校称装置及校称方法
CN102538937B (zh) 一种大型衡器的检定结构
CN105823539A (zh) 多秤台组合型多量程汽车衡及其工作方法
CN201765050U (zh) 检定大型衡器的系统及其自定位加卸载载荷测量装置
CN201255659Y (zh) 伺服系统检衡车
CN102538936B (zh) 一种大型衡器的检定装置
CN105973443A (zh)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数字式汽车衡偏载误差修正方法
CN108760108A (zh) 基于应力测试技术的起重机轮压检测方法
CN106124123A (zh) 一种扭矩传感器定度实验装置
CN206192492U (zh) 一种料斗秤校准装置
CN106248189A (zh) 无需进行水平校正的称重装置及方法
CN202734946U (zh) 电子汽车衡调试用的移动式测力仪
CN208238921U (zh) 一种双模式汽车衡检定装置
CN208282973U (zh) 高精度转臂式测力构架的垂向载荷力系测试结构
CN106768254A (zh) 一种料斗秤校准装置及其校准方法
CN108801188A (zh) 弹上遥测舱质心位置的测量工装及测量方法
CN205785467U (zh) 车辆重量检测装置及其车库、自动重量测量系统
CN203132680U (zh) 一种数字指示秤校准装置
CN103438965B (zh) 铰链式储罐称重计量装置
CN207487789U (zh) 一种船舶lng燃料自动计重装置
CN103308129A (zh) 便携式称重台及汽车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