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6383A - 一种负压吸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吸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6383A
CN103316383A CN2012104195423A CN201210419542A CN103316383A CN 103316383 A CN103316383 A CN 103316383A CN 2012104195423 A CN2012104195423 A CN 2012104195423A CN 201210419542 A CN201210419542 A CN 201210419542A CN 103316383 A CN103316383 A CN 1033163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sily worn
worn part
negative
pressure container
package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195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6383B (zh
Inventor
董东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RIENT TI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RIENT TI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RIENT TI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RIENT TI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195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63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6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6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6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6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器,包括负压容器、封闭部件、易损部件,所述封闭部件封闭负压容器的敞开顶部,使负压容器内部空间预置一定的真空,所述易损部件设有易损部件流体出口、易损区域、易损部件流体入口,其中易损部件流体出口与负压容器内部空间连通,使用时,借助外力损坏易损部件的易损区域,生成的易损部件流体入口与目标流体连通,利用外界大气压力使目标流体进入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该负压吸引器上易损部件的压力开启缝、封闭部件的压力开启缝、封闭部件的弹性收缩缝均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可以将外界污染物与负压容器内部空间的目标流体隔离,安全采集的同时又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不仅解决了当前负压吸引器启动方式带来的各种风险,而且临床使用更加安全、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吸引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压吸引器,具体是利用真空吸取的方式收集运输流体,属器械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负压吸引是通过一定方法制造吸引端的负压状态,利用大气压将吸引端以外的物质向吸引端内部挤压,从而完成对物质吸引的效果。这一技术原理已被人类用于医疗健康等技术领域,并制造出多种负压吸引器,以达到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测和治疗的目的,例如:医学上血液抽取化验和尿液抽取化验、手术中渗出血液的吸除、口腔或气管内痰液的吸除、胸腔腹腔内积液的吸除均需要使用负压吸引器,而目前医疗机构使用的负压吸引器多与负压源相连接,不仅连接组装不便,而且能量消耗大,噪音大,对于患者的治疗带来诸多不利。
中国专利号03220803.0,公开了一种负压抽血器,包括保持一定真空度的抽血管、抽血管上的密封盖、带有针头的针座,其中针座密封穿透密封盖,针头套有一易刺穿的薄型密封套。抽血时,针头在刺入皮肤的同时薄型密封套也被刺穿,又由于抽血管内负压的存在,血液即可进入抽血管。该装置解决了上述一部分技术问题,但是利用穿刺针作为启动负压的方式具有诸多风险,首先,穿刺针作为连通的前端,当作用于气管粘膜、腹腔等人体柔软组织时意外伤害的风险尤为显著;其次,使用完作为医疗垃圾进行处理时,连带穿刺针的比无针的风险更大,刺破皮肤后病原微生物更易传播,并可导致院内交叉感染。
中国专利号200920173928.4,公开了一种与真空管配套的自动吸尿杯,其启动负压的方式也是针头将橡胶塞刺穿而启动负压,穿刺方式固然可靠,但穿刺针意外伤害的风险也如上所述,而且该专利技术局限于尿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对于手术中渗出血液的吸除、口腔气管内痰液的吸除、胸腔腹腔内积液的吸除都无法实现。
为了避免上述负压吸引器的诸多不便和现有技术的各种风险,医疗器械研发人员急需开发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既在不连接负压源的基础上实现负压吸引,又避免现有启动方式带来的各种风险,并且在医用检测和医用治疗领域都安全、可靠的一种负压吸引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器,该负压吸引器不通过穿刺针即可启动负压,并将需要采集的目标流体,从人体或容器内部吸引至负压容器内部,不仅避免现有负压吸引器带来的诸多风险,满足不同使用环境下的多种需求,更使操作步骤简单方便,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负压吸引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器,包括:负压容器、封闭部件、易损部件,所述负压容器包括封闭底部,敞开顶部,以及在所述封闭底部和敞开顶部之间延伸的侧壁,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预置一定的真空;所述封闭部件为封闭负压容器敞开顶部的部件,封闭部件上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一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入口,另一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出口;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易损部件,该易损部件具有内部中空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上有易损部件封闭端与易损部件流体出口,其中易损部件流体出口用于连通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易损部件封闭端使易损部件的内部中空对外封闭;当易损部件内部中空有流体经过时,流体可直接进入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或通过封闭部件的流体通道进入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易损部件主体部分上至少有一个易被外力损坏的易损区域,易损区域受外力损坏后生成至少一个易损部件流体入口,该易损部件流体入口使外部流体进入易损部件的内部中空,经易损部件流体出口进入负压容器内部空间。
所述封闭部件为可形变的弹性体,封闭部件设有一字形、十字形或X形的可再封闭的弹性收缩缝,当易损部件与封闭部件流体通道密封连接时,进入封闭部件流体通道的部分将弹性收缩缝撑开,易损部件内部中空与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连通;当易损部件进入封闭部件流体通道的部分发生位移,解除对弹性收缩缝的支撑时,被撑开的弹性收缩缝自动复位封闭,负压容器内部空间与外界隔离。
所述封闭部件设有初始时封闭的压力开启缝,当压力开启缝两侧的压力差大于某阈值时,封闭部件的压力开启缝自动打开;反之,封闭部件的压力开启缝自动封闭,保持负压容器内部空间与外界隔离。所述易损部件上也可设有初始时封闭的压力开启缝,当压力开启缝两侧的压力差大于某阈值时,易损部件的压力开启缝自动打开;反之,易损部件的压力开启缝自动封闭,保持负压容器内部空间与外界隔离。上述压力开启缝由可形变的弹性体制成。
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管状中空的输送部件,输送部件包括连接端、吸引端以及连接端与吸引端之间的输送部分,所述连接端与易损部件紧密连接,吸引端与外界连通,当易损部件的易损区域损坏后,易损部件流体入口位于输送部件管状中空内部。
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一个封盖部件,该封盖部件可与易损部件二者连为一体,或者封盖部件与封闭部件、易损部件三者连为一体,不仅在使用上更加方便,更降低了负压吸引器的制作成本。该封盖部件与封闭部件也可以分开设置,并利用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式进行结构连接,当封盖部件发生位移时,可连带封闭部件同时发生位移,将负压容器的敞开顶部对外界开放。基于上述原理,封盖部件与封闭部件、易损部件三者可以同步运动,当
封盖部件发生位移时,可连带封闭部件、易损部件同时发生位移,将负压容器的敞开顶部对外界开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负压吸引器为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经过灭菌处理,在流体采集、运输过程中均无菌封闭,直至检测时,采集的流体均处于无菌封闭的容器中,不仅确保检验结果准确,而且杜绝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
为保证负压容器内部空间的流体与外界污染物隔离,装置的封闭部件为可形变的弹性体,封闭部件设有可再封闭的弹性收缩缝,当流体样本进入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后,即可拔除易损部件,被撑开的弹性收缩缝自动复位封闭,使负压容器内部空间的流体与外界污染物隔离。
为保证负压容器内部空间的流体与外界污染物隔离,装置的封闭部件或易损部件上可设有初始时封闭的压力开启缝,当压力开启缝两侧的压力差大于某阈值时,压力开启缝自动打开;反之,压力开启缝自动封闭。因负压容器内部空间预置真空,其内部压力小于外界压力,当易损部件破损连通负压容器内部空间与外界后,压力开启缝打开,流体进入负压容器内部空间,当负压容器内部空间与外界压力均衡时,压力开启缝自动封闭,使负压容器内部空间的流体与外界污染物隔离。
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管状中空的输送部件,延长的吸引端可以安装吸引端穿刺针和吸引端接受器,方便医护人员对人体各部分流体的采集与运输,使吸引器不仅可以吸引尿液样本进行检测、抽取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还可以对手术中渗出的血液、口腔气管内的痰液、胸腔腹腔内的积液进行吸除,实现了一种器械多种用途的创新。
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封盖部件,该封盖部件套设于封闭部件外部,有效保护负压容器敞开顶部不与外界污染物相接触,增加了负压吸引器的安全性和检测过程的准确性;该封盖部件可以使易损部件始终位于负压吸引器正确的位置上,在易损部件发生损坏时,对负压吸引器的整体结构起到保护作用;该封盖部件还设置有卡扣等结构,方便封闭部件和易损部件脱离负压吸引器,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医院检测部门的工作效率。
上述封盖部件可与易损部件采用一体式注塑成型,不仅节约制作成本,还加强了负压吸引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当然,上述封盖部件也可与封闭部件、易损部件、输送部件采用一体式注塑成型,在不增加注塑成型难度的情况下,节约制作成本,增强负压吸引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分解示意图1
图2为本发明结构分解示意图2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半剖结构示意图1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半剖结构示意图2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封闭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1
图14为本发明封闭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2
图15为本发明封闭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3
图16为本发明封闭部件半剖结构示意图1
图17为本发明封闭部件半剖结构示意图2
图18为本发明输送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1
图19为本发明输送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2
图20为本发明输送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3
图21为本发明使用完成状态结构示意图1
图22为本发明使用完成状态结构示意图2
图23为本发明检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负压容器、11.封闭底部、12.敞开顶部、13.侧壁、14.内部空间、2.封闭部件、21.流体通道、211.封闭部件流体入口、212.封闭部件流体出口、3.易损部件、31.主体部分、32.内部中空、33.把持部分、311.易损部件封闭端、312.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3.易损区域、314.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5.限位凹陷、316.导向孔、4.输送部件、41.管状中空、42.连接端、43.吸引端、431.吸引端穿刺针、432.吸引端接受器、44.输送部分、5.封盖部件、6.弹性收缩缝、61.一字形弹性收缩缝、62.十字形弹性收缩缝、63.X形弹性收缩缝、7.压力开启缝、8.穿刺部件、81.弹簧、82.导向柱、83.穿刺针、84.限位凸起、9.试纸、10.间隙。
具体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负压吸引器,如图3所示,该负压吸引器包括:负压容器1,该负压容器1为透明玻璃材质或医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制成的试管,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被丁基橡胶制成的封闭部件2所封闭,封闭部件2上有流体通道21,流体通道21一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入口211,另一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出口212;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易损部件3,其为聚乙烯材料注塑制成,该易损部件3具有内部中空32的主体部分31,主体部分31上有易损部件封闭端311与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其中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用于连通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易损部件封闭端311使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对外封闭;当易损部件3内部中空32有流体经过时,流体可直接进入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或通过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进入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易损部件3主体部分31上至少有一个易被外力损坏的易损区域313,易损区域313受外力损坏后生成至少一个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该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使外部流体进入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经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进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
本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2的外壁与负压容器1敞开顶部12的内壁密封连接,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密封贯穿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与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相连通,由于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封闭端311对外界密封,使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密封,密封后的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0.08兆帕负压。使用时,手持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容器1部分,将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置于目标流体内部,易损部件封闭端311接触放置目标流体的容器底部,轻轻按压负压吸引器,易损部件3的易损区域313受外力作用损坏形成破口,形成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并与目标流体连通,因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负压,受外界压力作用目标流体经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进入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通过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最后进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
本实施方式的装配过程是:a:将负压容器1清洗、干燥处理并进行第一次检验备用;b:将封闭部件2与易损部件3连接组装,使易损部件3密封贯穿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形成组件检验备用;c:在真空环境下利用治具将上述组件与负压容器1组装为一体,并进行整体检验、辐照灭菌处理。
如图23所示,如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的目标流体需要进行检验,只需将封闭部件2向外侧拔除,因易损部件3与封闭部件2紧密连接,所以易损部件3一同被拔出,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对外界开放,可以将目标流体取出或将试纸9插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
实施例2:
一种负压吸引器,如图1、4所示,该负压吸引器还包括具有管状中空41的输送部件4,由聚氯乙烯材质注塑制成,输送部件4包括连接端42、吸引端43以及连接端42与吸引端43之间的输送部分44,所述连接端42与易损部件3紧密连接,吸引端43与外界连通,当易损部件3的易损区域313损坏后,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位于输送部件4管状中空41内部。所述输送部件4的连接端42与易损部件3的一部分紧密连接,并且除连接端42以外的输送部件4的内壁与易损部件3的外壁之间设有间隙10,使目标流体能顺利进入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
该负压吸引器还包括一个封盖部件5,由聚乙烯材质注塑制成,该封盖部件5套接于封闭部件2外部,封盖部件5内侧设有卡扣、凸起等结构,当封盖部件5发生位移时,可连带封闭部件2同时发生位移,又因易损部件3与封闭部件2密封连接,易损部件3被封闭部件2带出,所以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对外界开放。
本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2的外壁与负压容器1敞开顶部12的内壁密封连接,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密封贯穿封盖部件5和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与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相连通,由于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封闭端311对外界密封,使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密封,密封后的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0.08兆帕负压。使用时,手持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容器1部分,将输送部件4的吸引端43置于目标流体内部,轻轻按压易损部件封闭端311使其破损产生破口,形成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并通过输送部件4的吸引端43与目标流体连通,因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负压,受外界压力作用目标流体经输送部件4的吸引端43、管状中空41、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进入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通过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最后进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
本实施方式的装配过程是:a:将负压容器1清洗、干燥处理并进行第一次检验备用;b:将封闭部件2与封盖部件5连接组装,然后将易损部件3密封贯穿封盖部件5和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并将输送部件4的连接端42套设于易损部件3的外部,形成组件检验备用;c:在真空环境下利用治具将上述组件与负压容器1组装为一体,并进行整体检验、辐照灭菌处理。
如图22、23所示,如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的目标流体需要进行检验,只需将封盖部件5向外侧拔除,因易损部件3与封闭部件2紧密连接,输送部件4安装于易损部件3上,而封盖部件5内侧的卡扣又作用于封闭部件2上,所以封闭部件2、易损部件3、输送部件4一同被带出,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对外界开放,可以将目标流体取出或将试纸9插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内部。
实施例3:
一种负压吸引器,如图5所示,该负压吸引器的易损部件3与封盖部件5连为一体,由聚乙烯材质注塑制成,其中易损部件3并未密封贯穿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而是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与封闭部件流体入口211相对连通,使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与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连通。
如图5所示,易损部件3与封盖部件5连为一体,封闭部件2的一部分外壁与负压容器1敞开顶部12的内壁密封连接,封盖部件5的内壁与封闭部件2另一部分的外壁密封连接,使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通过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与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相连通,由于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封闭端311对外界密封,使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密封,密封后的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0.08兆帕负压。使用时,手持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容器1部分,将输送部件4的吸引端43置于目标流体内部,轻轻按压易损部件封闭端311使其破损产生破口,形成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并通过输送部件4的吸引端43与目标流体连通,因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负压,受外界压力作用目标流体经输送部件4的吸引端43、管状中空41、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进入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通过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最后进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
如图6所示,该负压吸引器的封闭部件2、易损部件3、封盖部件5、输送部件4连为一体,由聚乙烯材质注塑制成,其中封闭部件2与封盖部件5之间设有插槽,可使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密封插入插槽内部,密封后的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0.08兆帕负压。当然,也可以使封闭部件2、易损部件3、封盖部件5三者连为一体,易损部件3外部套设有输送部件4。
本实施方式的装配过程是:a:将负压容器1清洗、干燥处理并进行第一次检验备用;b:将易损部件3、封盖部件5与封闭部件2连接组装,然后将输送部件4的连接端42套设于易损部件3的外部,形成组件检验备用,若所述部件为一体式结构,便可直接形成组件检验备用;c:在真空环境下利用治具将上述组件与负压容器1组装为一体,并进行整体检验、辐照灭菌处理。
如图22、23所示,如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的目标流体需要进行检验,只需将封盖部件5向外侧拔除,因易损部件3与封盖部件5连为一体,输送部件4又安装于易损部件3上,而封盖部件5内侧的卡扣又作用于封闭部件2上,所以封闭部件2、易损部件3、输送部件4一同被带出,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对外界开放,可以将目标流体取出或将试纸9插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内部。如果负压吸引器的封闭部件2、易损部件3、封盖部件5、输送部件4连为一体,只需将封盖部件5向外侧拔除,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即可对外界开放。
实施例4:
一种负压吸引器,如图7所示,该负压吸引器的易损部件3与封盖部件5连为一体,由聚乙烯材质注塑制成,其中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密封贯穿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封闭部件2的外壁与负压容器1敞开顶部12的内壁密封连接,由于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封闭端311对外界密封,使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密封,密封后的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0.08兆帕负压。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易损部件3的易损区域313上设有穿刺部件8,该穿刺部件8由尖锐的金属或硬质的塑料制成,易损部件3上部设有导向孔316和限位凹陷315,导向孔316内部安装弹簧81,然后将穿刺部件8的导向柱82插入易损部件3上的导向孔316内部,与导向孔316内部安装的弹簧81接触,并利用穿刺部件8的限位凸起84卡住易损部件3的限位凹陷315,使穿刺部件8与易损部件3的易损区域313存在一定距离并且不脱离易损部件3。使用时,手持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容器1部分,将易损部件3顶端设有穿刺部件8的部分置于目标流体内部,轻轻向下按压负压吸引器,使穿刺部件8的穿刺针83刺破易损部件3的易损区域313,弹簧81受到压缩积蓄一定弹力,穿刺部件8的限位凸起84由易损部件3上第一排的限位凹陷315移动到易损部件3第二排的限位凹陷315处,结束按压过程,弹簧81的弹力使穿刺部件8的穿刺针83退出易损部件3的易损区域313,形成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并与目标流体连通,因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负压,受外界压力作用目标流体经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进入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通过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进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
本实施方式的装配过程是:a:将负压容器1清洗、干燥处理并进行第一次检验备用;b:将易损部件3与穿刺部件8连接组装,因易损部件3与封盖部件5连为一体,所以只需将其与封闭部件2连接组装,形成组件检验备用;c:在真空环境下利用治具将上述组件与负压容器1组装为一体,并进行整体检验、辐照灭菌处理。
当然,上述穿刺部件8也可设置于储存目标流体容器的底部,与储存目标流体的容器一体式设计制成,其中穿刺部件8的穿刺针83为硬质材料制成,当负压吸引器向储存目标流体容器的方向运动时,穿刺部件8的穿刺针83首先刺破易损部件3的易损区域313,形成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并与目标流体连通,因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负压,受外界压力作用目标流体经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进入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通过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进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
如图23所示,如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的目标流体需要进行检验,只需将封盖部件5向外侧拔除,因易损部件3与封盖部件5连为一体,而封盖部件5内侧的卡扣又作用于封闭部件2上,所以封闭部件2、易损部件3一同被带出,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对外界开放,可以将目标流体取出或将试纸9插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内部。
实施例5:
一种负压吸引器,如图9所示,该负压吸引器的封闭部件2为可形变的弹性体,封闭部件2上设有一字形弹性收缩缝61、十字形弹性收缩缝62、X形弹性收缩缝63中的一种,如图13、14、15所示,当易损部件3与封闭部件2流体通道21密封连接时,进入封闭部件2流体通道21的部分将弹性收缩缝6撑开,易损部件3内部中空32与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连通;当易损部件3进入封闭部件2流体通道21的部分发生位移,解除对弹性收缩缝6的支撑时,被撑开的弹性收缩缝6自动复位封闭,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如图16所示。易损部件3上设有易于人手插拔的把持部分33,把持部分33位于封闭部件2与易损区域313之间,当易损部件封闭端311断裂破损后,可以将易损部件3从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内拔除。
本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2的外壁与负压容器1敞开顶部12的内壁密封连接,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贯穿封盖部件5,并密封穿入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将弹性收缩缝6撑开,使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与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相连通,由于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封闭端311对外界密封,使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密封,密封后的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0.08兆帕负压。使用时,手持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容器1部分,将输送部件4的吸引端43置于目标流体内部,轻轻按压易损部件封闭端311使其破损产生破口,形成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并通过输送部件4的吸引端43与目标流体连通,因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负压,受外界压力作用目标流体经输送部件4吸引端43、管状中空41、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进入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通过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最后进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使用完成后,一手把持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容器1部分,一手置于易损部件3的把持部分33,轻轻向外侧拔除易损部件3,此时弹性收缩缝6自动封闭,保持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的流体与外界污染物隔离。
本实施方式的装配过程是:a:将负压容器1清洗、干燥处理并进行第一次检验备用;b:将封闭部件2与封盖部件5连接组装,然后将易损部件3密封穿入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最后将输送部件4的连接端42套设于易损部件3的外部,形成组件检验备用;c:在真空环境下利用治具将上述组件与负压容器1组装为一体,并进行整体检验、辐照灭菌处理。
如图21、23所示,使用完成后,去除易损部件3和输送部件4,运输过程中封盖部件5和封闭部件2保持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的流体与外界污染物隔离。如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的目标流体需要进行检验,只需将封盖部件5向外侧拔除,因封盖部件5内侧的卡扣作用于封闭部件2上,所以封闭部件2一同被带出,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对外界开放,可以将目标流体取出或将试纸9插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内部。
实施例6:
一种负压吸引器,如图10所示,该负压吸引器的易损部件3与封盖部件5连为一体,由聚乙烯材质注塑制成,易损部件3上设有初始时封闭的压力开启缝7,该压力开启缝7由可形变的丁基橡胶材质制成,与易损部件3连为一体,或使用医用粘合胶粘接,当压力开启缝7两侧的压力差大于某阈值时,易损部件3的压力开启缝7自动打开;反之,易损部件3的压力开启缝7保持封闭,保持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当然,上述封盖部件5也可以与封闭部件2、易损部件3三者连为一体,在有效节约制作成本的基础上增强负压吸引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2的外壁与负压容器1敞开顶部12的内壁密封连接,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密封贯穿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使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与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相连通,由于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封闭端311对外界密封,使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密封,密封后的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0.08兆帕负压,易损部件3上的压力开启缝7保持封闭。使用时,手持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容器1部分,将输送部件4的吸引端43置于目标流体内部,轻轻按压易损部件封闭端311使其破损产生破口,形成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并与目标流体连通,因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负压,受外界压力作用目标流体经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进入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由于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有负压,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内部的气体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压力开启缝7自动打开,流体经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最后进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使用完成后,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与外界大气压相平衡,压力开启缝7自动封闭,保持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的流体与外界污染物隔离。
本实施方式的装配过程是:a:将负压容器1清洗、干燥处理并进行第一次检验备用;b:因易损部件3与封盖部件5连为一体,只需将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密封穿入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压力开启缝7裸露于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内部,最后将输送部件4的连接端42套设于易损部件3的外部,形成组件检验备用;c:在真空环境下利用治具将上述组件与负压容器1组装为一体,并进行整体检验、辐照灭菌处理。
如图23所示,如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的目标流体需要进行检验,只需将封盖部件5向外侧拔除,因易损部件3与封盖部件5连为一体,而封盖部件5内侧的卡扣又作用于封闭部件2上,所以封闭部件2一同被带出,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对外界开放,可以将目标流体取出或将试纸9插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内部。
实施例7:
一种负压吸引器,如图2、11所示,该负压吸引器包括:负压容器1,该负压容器1为透明玻璃材质或医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制成的试管,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被丁基橡胶制成的封闭部件2所封闭,封闭部件2上有流体通道21,流体通道21一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入口211,另一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出口212;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易损部件3,其为医用塑料材质制成,该易损部件3具有内部中空32的主体部分31,主体部分31上有易损部件封闭端311与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其中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用于连通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易损部件封闭端311使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对外封闭;当易损部件3内部中空32有流体经过时,可通过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进入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易损部件3主体部分31上至少有一个易被外力损坏的易损区域313,易损区域313受外力损坏后生成至少一个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该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使外部流体进入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经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封闭部件2流体通道21进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
如图17所示,该负压吸引器封闭部件2上设有初始时封闭的压力开启缝7,该压力开启缝7由可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本方案中选用丁基橡胶制成,当压力开启缝7两侧的压力差大于某阈值时,封闭部件2的压力开启缝7自动打开;反之,封闭部件2的压力开启缝7自动封闭,保持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
如图18所示,该负压吸引器还包括具有管状中空41的输送部件4,由聚氯乙烯材质注塑制成,输送部件4包括连接端42、吸引端43以及连接端42与吸引端43之间的输送部分44,所述连接端42与易损部件3紧密连接,吸引端43与外界连通,当易损部件3的易损区域313损坏后,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位于输送部件4管状中空41内部。所述输送部件4的连接端42与易损部件3的一部分紧密连接,并且除连接端42以外的输送部件4的内壁与易损部件3的外壁之间设有间隙10,使目标流体能顺利进入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上述输送部件4的吸引端43可以连接多种结构的辅助吸引部分,如图19所示,输送部件4吸引端43连接有吸引端穿刺针431,其中吸引端穿刺针431用于刺破储存目标流体的容器壁或者人体皮肤,方便负压吸引器的使用;如图20所示,输送部件4吸引端43连接有吸引端接受器432,该吸引端接受器432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可以与目标流体存在处紧密接触,所述目标流体存在处可以是:手术中渗出血液的内脏器官、存有痰液的口腔、气管的内壁、存有积液的胸腔、腹腔内壁等,在启动负压吸引器的时候,吸引端接受器432与上述目标流体存在处紧密贴合,将目标流体吸引至输送部件4的管状中空41内部,并最终输送至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
该负压吸引器还包括一个封盖部件5,由聚乙烯材质注塑制成,该封盖部件5与易损部件3可以一体式制成,套设于封闭部件2外部,封盖部件5内侧设有卡扣、凸起等结构,当封盖部件5发生位移时,可连带封闭部件2同时发生位移,使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对外界开放。该封盖部件5也可与封闭部件2、易损部件3三者一体式制成,可有效节约制作成本并增强负压吸引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2的外壁与负压容器1敞开顶部12的内壁密封连接,易损部件3的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穿入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压力开启缝7封闭,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密封,密封后的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0.08兆帕负压。使用时如图12所示,手持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容器1部分,将输送部件4的吸引端43置于目标流体内部,轻轻按压易损部件封闭端311使易损区域313破损产生破口,形成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并与目标流体连通,因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负压,受外界压力作用目标流体经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进入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由于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预置有负压,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内部的气体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压力开启缝7自动打开,流体经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封闭部件流体出口212最后进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使用完成后,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与外界大气压相平衡,压力开启缝7自动封闭,保持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的流体与外界污染物隔离。
本实施方式的装配过程是:a:将负压容器1清洗、干燥处理并进行第一次检验备用;b:因易损部件3与封盖部件5连为一体,只需将易损部件3密封穿入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然后将输送部件4的连接端42套设于易损部件3的外部,形成组件检验备用;c:在真空环境下利用治具将上述组件与负压容器1组装为一体,并进行整体检验、辐照灭菌处理。
如图22、23所示,如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的目标流体需要进行检验,只需将封盖部件5向外侧拔除,因易损部件3与封盖部件5连为一体,输送部件4又安装于易损部件3上,而且封盖部件5内侧的卡扣又作用于封闭部件2上,所以封闭部件2、易损部件3、输送部件4一同被带出,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对外界开放,可以将目标流体取出或将试纸9插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内部。

Claims (10)

1.一种负压吸引器,包括:
负压容器(1):包括封闭底部(11),敞开顶部(12),以及在所述封闭底部(11)和敞开顶部(12)之间延伸的侧壁(13),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预置一定的真空;
封闭部件(2):所述封闭部件(2)为封闭负压容器(1)敞开顶部(12)的部件,封闭部件(2)上有流体通道(21),流体通道(21)一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入口(211),另一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出口(212);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易损部件(3),该易损部件(3)具有内部中空(32)的主体部分(31),主体部分(31)上有易损部件封闭端(311)和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其中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与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连通,易损部件封闭端(311)使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对外封闭;当易损部件(3)内部中空(32)有流体经过时,流体可直接进入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或通过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进入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
易损部件(3)主体部分(31)上至少有一个易被外力损坏的易损区域(313),易损区域(313)受外力损坏后生成至少一个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外部流体由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进入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经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进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件(2)为可形变的弹性体,封闭部件(2)设有一字形、十字形或X形的可再封闭的弹性收缩缝(6),当易损部件(3)与封闭部件(2)流体通道(21)密封连接时,易损部件(3)进入封闭部件(2)流体通道(21)的部分将弹性收缩缝(6)撑开,易损部件(3)内部中空(32)与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连通;当易损部件(3)进入封闭部件(2)流体通道(21)的部分发生位移,解除对弹性收缩缝(6)的支撑时,被撑开的弹性收缩缝(6)自动复位封闭,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件(2)设有初始时封闭的压力开启缝(7),当压力开启缝(7)两侧的压力差大于某阈值时,封闭部件(2)的压力开启缝(7)自动打开;反之,封闭部件(2)的压力开启缝(7)保持封闭,保持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损部件(3)上设有初始时封闭的压力开启缝(7),当压力开启缝(7)两侧的压力差大于某阈值时,易损部件(3)的压力开启缝(7)自动打开;反之,易损部件(3)的压力开启缝(7)自动封闭,保持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开启缝(7)为可形变的弹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管状中空(41)的输送部件(4),输送部件(4)包括连接端(42)、吸引端(43)以及连接端(42)与吸引端(43)之间的输送部分(44),所述连接端(42)与易损部件(3)紧密连接,吸引端(43)与外界连通,当易损部件(3)的易损区域(313)损坏后,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位于输送部件(4)管状中空(41)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一个封盖部件(5),该封盖部件(5)套设于封闭部件(2)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部件(5)与易损部件(3)为一体式同一部件;或者,封盖部件(5)与封闭部件(2)、易损部件(3)为一体式同一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部件(5)与封闭部件(2)同步运动,当封盖部件(5)发生位移时,可连带封闭部件(2)同时发生位移,将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对外界开放。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部件(5)与封闭部件(2)、易损部件(3)同步运动,当封盖部件(5)发生位移时,可连带封闭部件(2)、易损部件(3)同时发生位移,将负压容器(1)的敞开顶部(12)对外界开放。
CN201210419542.3A 2012-03-19 2012-10-29 一种负压吸引器 Active CN103316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19542.3A CN103316383B (zh) 2012-03-19 2012-10-29 一种负压吸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1819.8 2012-03-19
CN2012100718198 2012-03-19
CN201210071819 2012-03-19
CN201210419542.3A CN103316383B (zh) 2012-03-19 2012-10-29 一种负压吸引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6383A true CN103316383A (zh) 2013-09-25
CN103316383B CN103316383B (zh) 2015-06-17

Family

ID=482106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58140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20693U (zh) 2012-03-19 2012-10-29 一种负压吸引器
CN201210419542.3A Active CN103316383B (zh) 2012-03-19 2012-10-29 一种负压吸引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58140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20693U (zh) 2012-03-19 2012-10-29 一种负压吸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29206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4007A (zh) * 2019-07-06 2019-10-11 陈路阳 一种无刷电机
CN110514819A (zh) * 2019-09-06 2019-11-29 安徽福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式样液检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20693U (zh) * 2012-03-19 2013-05-08 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吸引器
CN106725528B (zh) * 2016-11-28 2019-09-24 山东卫康医学检验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抽样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3593A (zh) * 1996-05-01 1999-07-21 斯坦·贾纳斯 具有自吸特征的改进的药物注射系统
US5944703A (en) * 1994-10-11 1999-08-31 Research Medical Pty Ltd. Wound drainage system
US20060122575A1 (en) * 2002-06-11 2006-06-08 Akio Wakabayashi System and efficient drainage of body cavity
CN202920693U (zh) * 2012-03-19 2013-05-08 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吸引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4703A (en) * 1994-10-11 1999-08-31 Research Medical Pty Ltd. Wound drainage system
CN1223593A (zh) * 1996-05-01 1999-07-21 斯坦·贾纳斯 具有自吸特征的改进的药物注射系统
US20060122575A1 (en) * 2002-06-11 2006-06-08 Akio Wakabayashi System and efficient drainage of body cavity
CN202920693U (zh) * 2012-03-19 2013-05-08 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吸引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4007A (zh) * 2019-07-06 2019-10-11 陈路阳 一种无刷电机
CN110314007B (zh) * 2019-07-06 2021-05-04 张冬冬 一种无刷电机
CN110514819A (zh) * 2019-09-06 2019-11-29 安徽福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式样液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6383B (zh) 2015-06-17
CN202920693U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20693U (zh) 一种负压吸引器
EP2928375A1 (en) Sterile bodily-fluid collection device and methods
CN202853943U (zh) 一种真空采尿装置
CN201404221Y (zh) 试管式采血器
CN207575482U (zh) 一种方便抽液的医用注射器
CN203677102U (zh) 真空采血管
CN215778116U (zh) 动脉留置针采血注射器
CN109758165A (zh) 一种新型自助式末梢采血装置
CN205286373U (zh) 一种能够保存采血标本的快速采血器
CN107029309A (zh) 一种方便抽液的医用注射器及使用方法
CN103190922A (zh) 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
CN205391131U (zh) 一种负压条件下的液体标本采集器
CN202699151U (zh) 一种采血器
CN204698572U (zh) 一种组装式真空采血管
CN205359488U (zh) 动脉采血器
CN215894629U (zh) 一种用于血清代谢物检测的无菌检测设备
CN111657963A (zh) 一种采血管理系统用血样制备装置
CN112842336B (zh) 一种免疫细胞治疗采血用采血瓶
CN218381835U (zh) 一种带穿刺功能的吸头
CN219680628U (zh) 一种无菌留样血液检测试剂盒
CN215460613U (zh) 一种痰液收集器
CN2251972Y (zh) 全封闭负压采血器
CN220171051U (zh) 疾病指标检测装置
CN214596651U (zh) 一种新型呼吸科用痰液收集装置
CN218684409U (zh) 防污染安全采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2629, Daxing District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axing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 Tianhe West Road, room 119, room 19,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WANSHENG RENH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1113 Beijing Guangyuan Tongzhou Distric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in Tongzhou Street No. 8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Orient Ti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BEIJING ORIENT TI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TO: BEIJING WANSHENGRENHE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1113 Beijing city Tongzhou District Guangyuan Street No. 8 Building 4

Patentee after: BEIJING WANSHENG RENH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629, Daxing District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axing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 Tianhe West Road, room 119, room 19,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WANSHENG RENHE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