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3299B - 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3299B
CN103313299B CN201210061592.9A CN201210061592A CN103313299B CN 103313299 B CN103313299 B CN 103313299B CN 201210061592 A CN201210061592 A CN 201210061592A CN 103313299 B CN103313299 B CN 103313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heduled
cell
wci
transmission mode
adjacent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15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3299A (zh
Inventor
刘文豪
金涛
蒋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0615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3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3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3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3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3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1,UE测量上报本小区PMI,且在邻小区和本小区的RSRP比值超过第一门限时,测量上报该邻小区WCI;步骤2,基站获取目标小区被调度UE上报的量化值及与被调度UE占用同频资源的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步骤3,基站判断被调度UE未反馈WCI,则确定传输模式为SU‑MIMO,转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4;步骤4,基站判断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和邻小区UE的WCI的干扰矩阵零空间的距离均超过第二门限,则确定为SU‑MIMO,否则确定为JT,转执行步骤5;步骤5,基站根据确定的传输模式生成预编码矩阵,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系统多天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改进了空口接入技术,采用基于OFDM技术的空中接口设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输出)技术是LTE系统提高小区容量,改善小区边缘用户性能的关键技术。在LTE R8中通过高层对传输模式进行半静态配置以支持单用户MIMO(SU-MIMO,single user MIMO)和多用户MIMO(MU-MIMO,(multi-user MIMO),在LTE R9中提出了透明的SU-MIMO传输概念,R9中引入了2层的UE专有导频(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也被称之为DMRS(解调导频,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随着LTE版本的演进在R10中引入了8层导频,以支持SU-MIMO传输中使用的层数。
透明SU-MIMO传输过程中U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不知道当前子帧的具体传输模式,对UE来说SU-MIMO和MU-MIMO传输不存在差异,UE只需根据解调导频(DMRS)解调对应层上的信息即可接收传输块。
LTE R8中提出的MU-MIMO传输模式,同一小区内UE共用同频资源来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相协作小区边缘用户间仍然会存在同频干扰,不同小区的用户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上发生的冲突影响着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为了有效地抑制小区间干扰,LTE-A系统引入了CoMP(小区间协作多点,Coordinate Multi-Point)技术,CoMP技术通过多个小区间共享信道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调度和波束赋形,能有效改善边缘用户的性能,其中一种CoMP技术是联合传输(JT,Joint Transmission),这种方式多个小区会传输同一个UE的业务数据副本。
但现有技术并没有给出一种如何根据当前网络环境选择传输模式并提高系统性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系统,以提高系统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种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用户设备(UE)测量并向所属基站上报本小区有用信号信道的量化值(PMI),且在邻小区和本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比值超过预设第一门限时,测量并向所属基站上报该邻小区干扰信号信道的量化值(WCI);
步骤2,基站获取目标小区被调度UE上报的量化值及与所述被调度UE占用同频资源的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
步骤3,所述基站判断所述被调度UE是否反馈WCI,若该被调度UE未反馈WCI,则确定该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为单用户多输入输出(SU-MIMO),转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4;
步骤4,所述基站判断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和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距离是否均超过预设的第二门限,若是则确定传输模式为SU-MIMO,否则确定传输模式为联合传输(JT),转执行步骤5;
步骤5,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生成用于对业务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UE定时、周期性或事件性触发执行所述步骤1。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定时、周期性或事件性触发执行所述步骤2至5。
优选地,所述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计算方法为:根据各邻小区UE的目标小区的WCI查表或计算得到各个邻小区UE的相应的特征向量,各邻小区UE的特征向量按列对应叠加获得干扰矩阵V,对干扰矩阵做SVD(奇异值)分解,从中选取奇异值为零的特征向量组成零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为JT时,预编码矩阵的计算方法为:计算被调度UE的PMI的各被调度层的特征向量到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投影向量得到第一投影向量,计算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到该调度UE的PMI的各被调度层的零空间的投影向量得到第二投影向量,将所述第一投影向量和所述第二投影向量按列合并并整体进行归一得到目标小区该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预编码矩阵。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传输模式自适应系统,所述系统用户设备(UE)和基站,其中,所述UE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本小区有用信号信道的量化值(PMI),以及在邻小区和本小区的RSRP比值超过预设第一门限时,测量该邻小区干扰信号信道的量化值(WCI);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邻小区和本小区的RSRP比值是否超过所述预设第一门限;
反馈模块,用于将测量得到的本小区PMI及邻小区WCI上报给所属基站;
所述基站包括:
量化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被调度UE上报的量化值及与所述被调度UE占用同频资源的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
距离计算模块,用于在被调度UE反馈WCI时,计算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和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距离;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距离计算模块得到的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第二门限;
传输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具体包括,若该被调度UE未反馈WCI,则确定该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为单用户多输入输出(SU-MIMO),若根据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计算得到的距离均超过所述第二门限,则确定传输模式为SU-MIMO,若存在根据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计算得到的距离超过所述第二门限,则确定传输模式为JT;
预编码矩阵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传输模式生成用于对业务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UE的测量模块定时、周期性或事件性测量PMI或WCI。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的传输模式确定模块定时、周期性或事件性确定所述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
优选地,预编码矩阵生成模块包括投影向量计算子模块和归一化子模块,所述投影向量计算子模块:用于在确定的传输模式为JT时,计算被调度UE的PMI的各被调度层的特征向量到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投影向量得到第一投影向量,以及计算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到该调度UE的PMI的各被调度层的零空间的投影向量得到第二投影向量,所述归一化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投影向量按列合并并整体进行归一得到目标小区该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被调度层指对应距离未超过所述第二门限的特征向量所对应的传输层。
进一步地,所述距离计算模块根据各邻小区UE的目标小区的WCI查表或计算得到各个邻小区UE的相应的特征向量,各邻小区UE的特征向量按列对应叠加获得干扰矩阵V,对干扰矩阵做SVD(奇异值)分解,从中选取奇异值为零的特征向量组成所述零空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法和系统可以实现SU-MIMO和JT传输模式的自适应调整,提高了系统性能和边缘UE的吞吐量;传输模式对UE透明,减少了信令的交互,通过设置第一、第二门限,可实现传输模式可灵活配置,且实现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MU和JT传输模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步骤101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步骤104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步骤105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传输模式自适应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UE不用关心传输模式之间的切换(SU-MIMO/CoMP),UE上报所测量到的信道(包括信号信道和干扰信道),基站首先确定某一频率资源的调度优先级(本小区UE优先),优先级不同处理过程存在着差异。这里以优先调度本小区UE为例说明调度过程。基站针对某一资源收集目标小区UE反馈的信道和邻小区UE测量的干扰信道进行JT配对尝试,如果配对成功则进行JT传输,配对失败进行SU传输。
如图2所示,本发明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步骤101,用户设备(UE)测量并向所属基站上报本小区有用信号信道的量化值(PMI),且在邻小区和本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比值超过预设第一门限时,测量并向所属基站上报该邻小区干扰信号信道的量化值(WCI);
UE测量并向基站反馈信号信道信息和干扰信道信息,为例减少反馈开销,UE采用隐式反馈,即对测量的信道进行量化,信号信道的量化索引称之为PMI(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预编码矩阵索引),干扰信道的量化索引称之为WCI(Worst CompanionIndictor,最差配对索引)。
具体地,如图3所示,步骤101的流程包括:
步骤1011,UE测量承载有用信号的信道,并将测量的承载有用信号的信道的量化值(记为PMI)反馈给各自的基站;
步骤1012,UE测量其所在小区(也称本小区)和其所在小区的邻小区(简称邻小区)的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步骤1013:UE判断邻小区和本小区的RSRP比值是否超过预设第一门限,当邻小区和本小区的RSRP比值超过预设第一门限执行步骤1014,否则步骤101的流程结束;
对于UE来说,其可能存在多个邻小区,则相应的,有多个邻小区RSRP,这种情况下,判断每个邻小区RSRP和本小区RSRP的比值是否超过预设第一门限。
所述第一门限的取值范围为1~6dB,可通过仿真得出,该第一门限的选取以在这种场景下使用CoMP更能体现其性能为宜。
当某个邻小区的RSRP和本小区的RSRP的比值不超过上述第一门限时,表明该邻小区对该UE的干扰较低。
步骤1014,UE测量承载该邻小区干扰信号的信道,并将承载该邻小区干扰信号的信道的量化值(记为WCI)上报给所属基站。
本发明主要是为了实现传输模式的自适应,因此前述步骤1011至1014可以定时、周期性或事件性触发(比如信号强度低于某个预设阈值),具体的触发方式可由基站配置。
为了实现传输模式的自适应调整,基站定时或事件性触发针对每个被调度UE执行以下步骤102至105:
步骤102,基站获取目标小区的被调度UE上报的量化值及与所述被调度UE占用同频资源的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
可理解地,目标小区即被调度UE所在的小区。本发明中的邻小区UE指属于目标小区的占用同频资源的邻小区的UE。
可理解的,如被调度UE为UE10,所在小区为cell 1,邻小区UE为UE20,所在小区为cell 2,则步骤104中的WCI是UE20上报的以cell 1为邻小区的WCI。
若UE20所属的基站与UE10所属的基站不同,则UE10所属的基站通过基站间交互获得UE20上报的WCI。
步骤103,所述基站判断所述被调度UE是否反馈WCI,若该被调度UE未反馈WCI,则确定该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为单用户多输入输出(SU-MIMO),转执行步骤105,否则执行步骤104;
根据步骤1011至1014的描述可以看出,被调度UE上报的量化值可能仅包括PMI也可能同时包括PMI和WCI。
当被调度UE的所有邻小区的RSRP和本小区的RSRP比值均不超过第一门限时,被调度UE不上报WCI,这种情况下基站因被调度UE未反馈WCI将确定该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为单用户多输入输出(SU-MIMO)。
步骤104,所述基站判断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和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距离是否均超过预设的第二门限,若是则确定传输模式为SU-MIMO,否则确定传输模式为JT,转执行步骤105;
该第二门限通过仿真的方式获得,以方式被调度UE的信号损失的过于严重,优选的取值范围0.625-0.9。
具体地,如图4所示,步骤104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41:所述基站计算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和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距离;
以图1为例,基站在对cell2中的被调度UE2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进行判断时,使用的PMI和WCI分别是UE2上报的PMI和UE1上报的WCI。
一般地,向量a与空间V的距离为:
其中a为向量,V=[v1v2...vn],V的各列两两正交且归一,a也为归一化的向量。
根据PMI和WCI查表或计算得到其相应的特征向量。
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和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距离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
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计算方法为:根据各邻小区UE的目标小区的WCI查表或计算得到各个邻小区UE的相应的特征向量,各邻小区UE的特征向量按列对应叠加获得干扰矩阵V,对干扰矩阵做SVD(奇异值)分解,从中选取奇异值为零的特征向量组成零空间。
步骤1042,将步骤1041计算得到的距离与预设的第二门限进行比较;
步骤1043,根据比较结果对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对应传输层的标识进行置位,若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则置为第一标识,若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置为第二标识;
N个PMI列向量就得到N个比较结果,N个PMI列向量对应N个传输层,传输层的标识是根据PMI的列向量的索引确定的。
传输的层数由信道的秩决定,根据PMI可以得到对应传输层的特征向量,N的取值决定与空间信道的秩,RI=min(nTx,nRx),其中nTx表示发射天线数,nRx表示接收天线数。
步骤1044,根据1043步骤得到的置位结果确定目标小区被调度UE所占用资源的传输模式及被调度层:
当被调度UE所有传输层的标识均为第二标识时,所述目标小区被调度UE所占用资源的传输模式为SU,否则传输模式为JT,即,只要有一个传输层的标识为第一标识,则为JT传输模式。
相应的,当传输模式确定为SU时,被调度传输层为所有传输层。当传输模式为JT时,被调度传输层为标识是第一标识的传输层。
举例说明,对于传输层数小于2的目标小区,Flag0用于表示传输层Layer0的标识,Flag1用于表示传输层Layer2的标识,Flag0、Flag1置为2表示被调度UE的PMI的列特征向量和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门限,即为第一标识,相应地,Flag0、Flag1置为1表示被调度UE的PMI的列特征向量和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门限,即为第二标识。根据前述确定传输模式的规则,秩为2和秩为1是确定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1SU配对标识变量的各种组合情况
RI Flag0 Flag1 传输模式 被调度的传输层
2 2 2 JT Layer0,layer1
2 2 1 JT Layer0
2 1 2 JT Layer1
2 1 1 SU Layer0,layer1
1 1 - SU Layer0
1 2 - JT Layer0
其中RI是被调度UE反馈的有用信号信道的量化值PMI的秩,当秩为1的时候不存在第二个传输层则第二个传输层的标识位Flag1为无效值。
步骤105: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生成用于对业务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
如图5所示,步骤104确定的传输模式为SU时,基站以被调度UE反馈的PMI索引的特征向量作为被调度UE的预编码矩阵(也即目标小区该被调度UE所占时频资源的预编码矩阵),由于没有进行JT传输,不存在秩的调整。之后对被调度UE的业务数据进行预编,形成最终的发射数据。
步骤104确定的传输模式为JT时,基站计算被调度UE的PMI的各被调度层的特征向量到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投影向量记为Wsig(也称为第一投影向量),计算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到该调度UE的PMI的各被调度层的零空间的投影向量记为Wjt(也称为第二特征向量),将Wsig和Wjt按列合并并整体进行归一得到目标小区该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预编码矩阵;基站根据该归一化得到的预编码矩阵对被调度UE和与该被调度UE在相同时频资源上的邻小区UE的目标小区业务数据进行预编码,形成最终的发射数据。
JT传输模式调度的传输层可能和UE反馈的RI不一致,调度的层数小于等于UE反馈的RI值。
某个向量到空间V上的投影向量计算公式为:其中<vPMI,vi>=vPMIH·vi。其中vPMI是码字索引的特征向量。
本发明某个UE波束的生成(对于某UE而言)需要获取被调度UE的信道信息,同时还要获取邻小区UE以被调度UE所在小区信道作为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是否适合做CoMP(特别指JT传输),以及最终的波束权值。SU-MIMO和JT这两种传输技术自适应有利于提高系统性能和边缘UE的吞吐量。
以图1为例,根据信道状态,如果目标小区(Cell 2)内存在某个被调度UE2适合做SU,则进行JT配对尝试,如JT配对成功配对到UE1,则基站在同一段时频资源上调度此UE2同时为邻区UE1进行JT传输,否则只调度UE2。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传输模式自适应系统,如图6所示,所述系统用户设备(UE)和基站,其中,
所述UE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本小区有用信号信道的量化值(PMI),以及在邻小区和本小区的RSRP比值超过预设第一门限时,测量该邻小区干扰信号信道的量化值(WCI);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邻小区和本小区的RSRP比值是否超过所述预设第一门限;
反馈模块,用于将测量得到的本小区PMI及邻小区WCI上报给所属基站;
所述基站包括:
量化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被调度UE上报的量化值及与所述被调度UE占用同频资源的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
距离计算模块,用于在被调度UE反馈WCI时,计算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和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距离;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距离计算模块得到的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第二门限;
传输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具体包括,若该被调度UE未反馈WCI,则确定该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为单用户多输入输出(SU-MIMO),若根据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计算得到的距离均超过所述第二门限,则确定传输模式为SU-MIMO,若存在根据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计算得到的距离超过所述第二门限,则确定传输模式为JT;
预编码矩阵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传输模式生成用于对业务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UE的测量模块定时、周期性或事件性测量PMI或WCI。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的传输模式确定模块定时、周期性或事件性确定所述被调度UE的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
具体地,预编码矩阵生成模块包括预编码矩阵生成子模块、投影向量计算子模块和归一化子模块,所述预编码矩阵生成子模块用于在确定的传输模式为SU时,以被调度UE反馈的PMI索引的特征向量作为被调度UE的预编码矩阵;所述投影向量计算子模块:用于在确定的传输模式为JT时,计算被调度UE的PMI的各被调度层的特征向量到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投影向量得到第一投影向量,以及计算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到该调度UE的PMI的各被调度层的零空间的投影向量得到第二投影向量,所述归一化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投影向量按列合并并整体进行归一得到目标小区该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被调度层指对应距离未超过所述第二门限的特征向量所对应的传输层。
所述距离计算模块根据各邻小区UE的目标小区的WCI查表或计算得到各个邻小区UE的相应的特征向量,各邻小区UE的特征向量按列对应叠加获得干扰矩阵V,对干扰矩阵做SVD(奇异值)分解,从中选取奇异值为零的特征向量组成所述零空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法和系统可以实现SU-MIMO和JT传输模式的自适应调整,提高了系统性能和边缘UE的吞吐量;传输模式对UE透明,减少了信令的交互,通过设置第一、第二门限,可实现传输模式可灵活配置,且实现容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Claims (10)

1.一种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用户设备UE测量并向所属基站上报本小区有用信号信道的量化值PMI,且在邻小区和本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比值超过预设第一门限时,测量并向所属基站上报该邻小区干扰信号信道的量化值WCI;
步骤2,基站获取目标小区被调度UE上报的量化值及与所述被调度UE占用同频资源的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
步骤3,所述基站判断所述被调度UE是否反馈WCI,若该被调度UE未反馈WCI,则确定该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为单用户多输入输出SU-MIMO,转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4;
步骤4,所述基站判断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和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距离是否均超过预设的第二门限,若是则确定传输模式为SU-MIMO,否则确定传输模式为联合传输JT,转执行步骤5;
步骤5,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生成用于对业务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定时、周期性或事件性触发执行所述步骤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定时、周期性或事件性触发执行所述步骤2至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计算方法为:根据各邻小区UE的目标小区的WCI查表或计算得到各个邻小区UE的相应的特征向量,各邻小区UE的特征向量按列对应叠加获得干扰矩阵V,对干扰矩阵做SVD奇异值分解,从中选取奇异值为零的特征向量组成零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为JT时,预编码矩阵的计算方法为:计算被调度UE的PMI的各被调度层的特征向量到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投影向量得到第一投影向量,计算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到该调度UE的PMI的各被调度层的零空间的投影向量得到第二投影向量,将所述第一投影向量和所述第二投影向量按列合并并整体进行归一得到目标小区该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预编码矩阵。
6.一种传输模式自适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用户设备UE和基站,其中,所述UE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本小区有用信号信道的量化值PMI,以及在邻小区和本小区的RSRP比值超过预设第一门限时,测量该邻小区干扰信号信道的量化值WCI;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邻小区和本小区的RSRP比值是否超过所述预设第一门限;
反馈模块,用于将测量得到的本小区PMI及邻小区WCI上报给所属基站;
所述基站包括:
量化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被调度UE上报的量化值及与所述被调度UE占用同频资源的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
距离计算模块,用于在被调度UE反馈WCI时,计算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和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距离;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距离计算模块得到的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第二门限;
传输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具体包括,若该被调度UE未反馈WCI,则确定该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为单用户多输入输出SU-MIMO,若根据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计算得到的距离均超过所述第二门限,则确定传输模式为SU-MIMO,若存在根据该被调度UE的PMI的每列特征向量计算得到的距离超过所述第二门限,则确定传输模式为JT;
预编码矩阵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传输模式生成用于对业务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E的测量模块定时、周期性或事件性测量PMI或WCI。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的传输模式确定模块定时、周期性或事件性确定所述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传输模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预编码矩阵生成模块包括投影向量计算子模块和归一化子模块,所述投影向量计算子模块:用于在确定的传输模式为JT时,计算被调度UE的PMI的各被调度层的特征向量到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的零空间的投影向量得到第一投影向量,以及计算邻小区UE上报的目标小区的WCI的干扰矩阵到该调度UE的PMI的各被调度层的零空间的投影向量得到第二投影向量,所述归一化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投影向量按列合并并整体进行归一得到目标小区该被调度UE所占用时频资源的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被调度层指对应距离未超过所述第二门限的特征向量所对应的传输层。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计算模块根据各邻小区UE的目标小区的WCI查表或计算得到各个邻小区UE的相应的特征向量,各邻小区UE的特征向量按列对应叠加获得干扰矩阵V,对干扰矩阵做SVD奇异值分解,从中选取奇异值为零的特征向量组成所述零空间。
CN201210061592.9A 2012-03-09 2012-03-09 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3313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1592.9A CN103313299B (zh) 2012-03-09 2012-03-09 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1592.9A CN103313299B (zh) 2012-03-09 2012-03-09 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3299A CN103313299A (zh) 2013-09-18
CN103313299B true CN103313299B (zh) 2017-12-08

Family

ID=49137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1592.9A Active CN103313299B (zh) 2012-03-09 2012-03-09 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32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3079B (zh) * 2013-11-26 2018-05-11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05224250B (zh) * 2015-09-28 2021-06-01 域创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高性能域名解析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7195724A1 (ja) * 2016-05-11 2017-1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KR20200023419A (ko) * 2017-06-29 2020-03-04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기지국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과 장치, 및 디바이스
CN109391434B (zh) * 2017-08-11 202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163435B (zh) * 2018-11-07 2022-06-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终端传输方式的获取、发送方法、基站、终端及核心网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6261A (zh) * 2008-07-11 2010-01-1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端选择传输资源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JP2010252342A (ja) * 2009-04-20 2010-11-04 Univ Of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多入力多出力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マルチユーザ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EP2398269A1 (en) * 2009-02-13 2011-12-21 ZTE Corporation 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sinr) estim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291210A (zh) * 2011-08-08 2011-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6261A (zh) * 2008-07-11 2010-01-1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端选择传输资源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EP2398269A1 (en) * 2009-02-13 2011-12-21 ZTE Corporation 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sinr) estimation method and device
JP2010252342A (ja) * 2009-04-20 2010-11-04 Univ Of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多入力多出力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マルチユーザ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2291210A (zh) * 2011-08-08 2011-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3299A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8361B (zh) 无线网络中的干扰管理
CN10512266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用于分数波束成形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80358B (zh) 一种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终端
CN103580819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配置方法及装置,测量、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5027457B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111246B (zh) 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621000B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演进节点
CN103312389B (zh) 一种多用户干扰抑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3326761B (zh)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EP2692068B1 (en) Channel feedback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3313299B (zh) 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CN103391124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配置方法、反馈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3259581B (zh) 一种进行天线校准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KR2017008249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들을 위한 2차원 활성 안테나 어레이 동작
CN105144600A (zh) 用于大型天线阵列的混合数字和模拟波束成形
CN10781950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操作方法
CN101325741A (zh) 用于操作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WO2010006845A2 (en) Method of assigning precoding vectors in a mobile cellular network
CN103580812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0336597A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2795807B1 (en)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a mu-mimo system
CN105681007A (zh) 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和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8781096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和用户设备
US9485003B2 (en) User apparatus and user assignment information estimation method
CN106899378A (zh) 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实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