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9570B -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9570B
CN103309570B CN201210064243.2A CN201210064243A CN103309570B CN 103309570 B CN103309570 B CN 103309570B CN 201210064243 A CN201210064243 A CN 201210064243A CN 103309570 B CN103309570 B CN 1033095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electronic equipments
hand
hold electronic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42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9570A (zh
Inventor
刘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8169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59804B/zh
Priority to CN201210064243.2A priority patent/CN103309570B/zh
Priority to US13/795,401 priority patent/US9230515B2/en
Publication of CN103309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9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9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9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image or video messa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手持电子设备包括: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来向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第一显示单元,配置来显示第一图像;第一光学系统,配置来接收从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一放大虚像,其中第一光学系统与第一显示单元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第一光学系统的焦距;第一视窗,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上,以允许观看者在靠近第一外表面时,通过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条件确定单元,配置来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模式控制单元,配置来当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时,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和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例如智能手机之类的具有大屏幕的手持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但是手持电子设备的屏幕的尺寸毕竟受到便携特性的限制,一般不会超过4时或5时。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提高,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为用户提供的功能不断增多,现有手持设备的屏幕大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越来越多样化的操作需要。例如,现有手持电子设备显示的图像尺寸小,并且显示屏幕的分辨率低,当用户通过手持电子设备观看视频时体验较差。因此希望提供一种为在保证电子设备便携性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大视觉体验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及应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包括: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来向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第一显示单元,配置来显示第一图像;第一光学系统,配置来接收从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一放大虚像,其中第一光学系统与第一显示单元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第一光学系统的焦距;第一视窗,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上,以允许观看者在靠近第一外表面时,通过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条件确定单元,配置来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模式控制单元,配置来当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时,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开启第一显示单元,以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以及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关闭第一显示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应用于手持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向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一放大虚像,其中第一光学系统与第一显示单元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第一光学系统的焦距;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当确定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时,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开启第一显示单元,以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以及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关闭第一显示单元。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用户可观看的图像尺寸不受手持设备自身屏幕尺寸的限制,从而在保持手持设备便携性能同时,用户可通过手持设备观看到具有较大尺寸的显示图像。此外,与微型投影仪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功耗很低,并且不受环境光的限制。在光线较强的户外或在光线较弱的室内均可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可在手持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的第一工作模式和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工作模式(例如,当手持电子设备为移动电话时,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是移动电话的正常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以便于控制第一显示单元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当观看者不需要观看放大的图像时,关闭第一显示单元,节省电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由于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外表面时,才能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从而防止用户所观看的内容被其他人窥视,提高了私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简要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示例性框图。
图2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的透镜组件的示意图。
图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的透镜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示例性框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6是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步骤和元素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对这些步骤和元素的重复解释将被省略。
在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中,手持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手、媒体播放器(例如MP4)、游戏机、平板电脑,卫星定位设备等。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100的示例性框图。如图1所示,手持电子设备100包括图像处理单元110、第一显示单元120、第一光学系统130、第一视窗140、条件确定单元150和模式控制单元160。
图像处理单元110可向第一显示单元120提供第一图像。第一图像可以是,例如,图片、视频图像或者文本,图片,文本和图片的组合等。图像处理单元110可以是手持电子设备的中央处理单元(例如CPU),可替换地,也可以是在物理或逻辑上独立设置的图像处理单元。
第一显示单元120可显示图像处理单元110提供的第一图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一显示单元120可以是其屏幕的尺寸小于现有手持设备的屏幕的尺寸的微型显示单元。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一显示单元120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具体地,第一显示单元120的屏幕的分辨率可高于现有手持设备的屏幕的分辨率。例如,第一显示单元120可采用符合高清或全高清标准的显示屏幕。由于第一显示单元120的屏幕尺寸很小,在本发明的示例中,用户难以通过肉眼看清第一显示单元120所显示的第一图像。此外,在手持设备的屏幕的分辨率较高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单元120的屏幕的分辨率也可等于手持设备的屏幕的分辨率。
第一光学系统130可接收从第一显示单元发120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一显示单元120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一放大虚像,其中第一光学系统130与第一显示单元120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第一光学系统的焦距。也就是说,第一光学系统130具有正屈光力。可预先设定第一光学系统130的放大倍数。可替换地,第一光学系统130可包括第一调节部件以调整第一光学系统130的放大倍数,稍后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第一放大虚像的面积大于第一显示单元的显示区域的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一光学系统130至少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件。图2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的透镜组件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透镜组件可包括一个凸透镜210。凸透镜210可接收从第一显示单元发120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一显示单元120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一放大虚像220。在图2A所示的示例中,F为凸透镜210的焦距。
虽然在图2A中以两条光线为例描述了对从第一显示单元120发出的光线进行的光路转换,但是应注意实际上从第一显示单元120发出的为由多条光线构成的一组光线,并且该组光线通过凸透镜210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一放大虚像220。
此外,为了减少像差、避免色散等对成像造成的干扰,带给用户更好的视觉体验,也可由包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多个透镜形成透镜组件。如上所述,该多个透镜形成透镜组件具有正屈光力,即,可等效为凸透镜。图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的透镜组件的示意图。图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的透镜组件的示意图。如图2B所示,透镜组件可包括单凸透镜220、单凸透镜230和凹凸镜240。
图像处理单元110、第一显示单元120和第一光学系统130可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第一视窗140可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外表面上,以允许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外表面时,能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一视窗140的大小可与人眼的大小相对应,并且第一视窗140可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外壳的第一外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在手持电子设备中,第一显示单元120设置在第一光学系统130的一侧,第一光学系统130允许观察者在与第一显示单元120相对的、该第一光学系统的另一侧,观看第一放大虚像。
手持电子设备100可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开启第一显示单元,以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而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关闭第一显示单元。
条件确定单元150可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手持电子设备100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第一检测单元可确定观看者与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并获得检测结果。条件确定单元150可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模式切换条件可包括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和第二模式切换条件,其中第一模式切换条件为观看者与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从大于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第二模式切换条件为观看者与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从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大于模式切换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一检测单元可以是近距传感单元。近距传感单元可检测观看者与第一视窗140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条件确定单元150可根据近距传感单元的检测结果确定观看者与第一视窗140之间的距离是否从大于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或者是否从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大于模式切换距离。
可替换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第一检测单元可以是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外表面上触摸感应单元,以检测观看者握持手持电子设备的握持位置,并且根据握持位置确定观看者与第一视窗140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条件确定单元150可根据触摸感应单元对于观看者握持手势的检测结果来确认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当条件确定单元150确定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时,模式控制单元160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如上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可包括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和第二模式切换条件。当条件确定单元150确定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时,观看者靠近第一视窗140,模式控制单元160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一工作模式。当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第二模式切换条件时,观看者远离第一视窗140。模式控制单元160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工作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模式控制单元控制图像处理单元向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以便第一显示单元进行显示;以及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模式控制单元控制图像处理单元停止向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并且第一显示单元关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手持电子设备100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音频输出单元和第二音频输出单元。例如,当手持电子设备100为移动电话时,第一音频输出单元可以是该移动电话的听筒,而第二音频输出单元可以是扬声器。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模式控制单元还配置来开启第一音频输出单元,以通过第一音频输出单元进行音频输出;而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模式控制单元还配置来开启第二音频输出单元,以通过第二音频输出单元进行音频输出。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中,用户可观看的图像尺寸不受手持设备自身屏幕尺寸的限制,从而在保持手持设备便携性能同时,用户可通过手持设备观看到具有较大尺寸的显示图像。此外,与微型投影仪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功耗很低,并且不受环境光的限制。在光线较强的户外或在光线较弱的室内均可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可在手持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的第一工作模式和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工作模式(例如,当手持电子设备为移动电话时,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是移动电话的正常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以便于控制第一显示单元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当观看者不需要观看放大的图像时,关闭第一显示单元,节省电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由于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外表面时,才能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从而防止用户所观看的内容被其他人窥视,提高了私密性。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示例性框图。与图1中所示的手持电子设备100类似,手持电子设备300包括图像处理单元310、第一显示单元320、第一光学系统330、第一视窗340、条件确定单元350和模式控制单元360。此外,手持电子设备300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370。
图像处理单元310可向第一显示单元320提供第一图像。第一图像可以是,例如,图片、视频图像或文本和图片的组合等。第一显示单元320可显示图像处理单元310提供的第一图像。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320为设置于手持电子设备300内部的微型显示单元。由于第一显示单元320的屏幕尺寸很小,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难以通过肉眼看清第一显示单元320所显示的第一图像。
第一光学系统330可接收从第一显示单元320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一放大虚像。第一光学系统330包括有第一透镜331和第二透镜332构成的透镜组件。透镜组件具有正屈光力,即,第一透镜331和第二透镜332可等效为凸透镜。
如图3所示,沿透镜组件(即,第一透镜331和第二透镜332)的光轴对应地设置第一显示单元320和第一光学系统3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系统330与第一显示单元320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第一光学系统330的焦距。更具体地,第一光学系统330与第一显示单元320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透镜组件的焦距。可根据第一光学系统330的所需要的放大倍数,确定第一透镜331和第二透镜33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显示单元320和第一光学系统330之间的距离。例如,当第一光学系统330的所需要的放大倍数越大时,第一光学系统330与第一显示单元320之间的光路的长度越长。此外还可根据预定的观看者的眼睛的位置确定第一光学系统330与第一视窗340之间的距离。
第一视窗340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上,以允许观看者能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330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如图3所示,第一视窗340的大小可与人眼的大小相对应,以及沿透镜组件(即,第一透镜331和第二透镜332)的光轴对应地设置第一视窗340和第一光学系统330。第一显示单元320设置在第一光学系统330的一侧,第一视窗340的设置在第一光学系统330的另一侧与第一显示单元320相对,以便观察者观看第一放大虚像。第一视窗340可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外壳的第一外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单元310还可向第二显示单元370提供第二图像。第二显示单元370可显示第二图像。第二显示单元370的显示区域大于第一显示单元的显示区域,并且第二显示单元370允许观看者直接观看第二图像。也就是说,不需要通过光学系统对第二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图像进行光路变换,观看者可直接观看第二显示单元所显示的第二图像。
第二显示单元370可以是,例如,设置在现有的手持电子设备的外表面上的显示单元。也就是说,第二显示单元370的屏幕的尺寸大于第一显示单元320的屏幕的尺寸。此外,第一显示单元320的分辨率可高于第二显示单元350的分辨率。从而观察者能够观看到清晰的第一放大虚像。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中,第一放大虚像的尺寸大于第二显示单元370的屏幕的尺寸。例如,第二显示单元350可包括4时或5时的屏幕,而第一放大虚像可为50时。
可将第二显示单元370设置于手持电子设备300的第二外表面。第一外表面可与所述第二外表面相邻。如图3所示,第一外表面与第二外表面相反。也就是说,沿手持电子设备300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对应地设置第一显示单元320、第一光学系统330和第一视窗340,从而避免增加手持电子设备300的厚度。
手持电子设备300可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条件确定单元350可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并且当条件确定单元350确定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时,模式控制单元360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模式切换条件可包括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和第二模式切换条件,其中第一模式切换条件为观看者与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从大于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第二模式切换条件为观看者与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从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大于模式切换距离。手持电子设备300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第一检测单元可确定观看者与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并获得检测结果。条件确定单元350可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例如,当条件确定单元350确定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时,观看者靠近第一视窗340,模式控制单元360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一工作模式。当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第二模式切换条件时,观看者远离第一视窗340。模式控制单元360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工作模式。
在本示例中,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模式控制单元360可控制图像处理单元310可向第一显示单元320提供第一图像并且停止向第二显示单元370提供第二图像,开启第一显示单元320进行显示,并关闭第二显示单元370;以及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模式控制单元360控制图像处理单元310停止向第一显示单元320提供第一图像而向第二显示单元370提供第二图像,关闭第一显示单元320并且开启第二显示单元370进行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可相同。例如当观看者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工作模式下通过第二显示单元观看一图像并希望进一步放大观看该图像时,可将眼睛靠近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视窗。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第一工作模式,并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同一图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可关于同一视频文件。例如,当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工作模式图像处理单元播放一视频文件并向第二显示单元提供第二图像,而观看者希望进一步放大观看该视频时,可将眼睛靠近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视窗。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第一工作模式,图像处理单元可不中断播放该视频文件,并向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中,用户可观看的图像尺寸不受手持设备自身屏幕尺寸的限制,从而在保持手持设备便携性能同时,用户可通过手持设备观看到具有较大尺寸的显示图像。此外,与微型投影仪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功耗很低,并且不受环境光的限制。在光线较强的户外或在光线较弱的室内均可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
图4a和图4b是示出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示例中,图3中所示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能够绕该转轴的轴心旋转的转轴410、与转轴相连能够相对于转轴的轴心旋转的第一壳体420和与转轴相连能够相对于转轴的轴心旋转的第二壳体430。在如图3所示的手持电子设备中,至少第三光导部件和第一视窗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420中,并且第一壳体420可以是透明的壳体。具体地,第一壳体420可以包括保护部件以及设置在其中的第三光导部件。如图4b所示,用户可旋转第一壳体以使其与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分离。由于第一壳体是透明的,当观看第一放大虚像时,可看到现实环境的情况,以防止观看者发生跌倒、撞倒障碍物之类的意外情况。
可替换地,第一壳体可包括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一光学系统中的全部组件以及第一视窗,以缩短光路避免发生色散或图像变形。在此情况下,可将第一壳体设置为部分透明。其中,可将第三光导部件和第一视窗设置在第一壳体的透明部分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可根据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在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例如,模式切换条件包括第三模式切换条件和第四模式切换条件,其中第三模式切换条件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从小于预定切换角度变为大于预定切换角度,第四模式切换条件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从大于预定切换角度变为小于预定切换角度。当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第三模式切换条件时,模式控制单元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一工作模式;以及当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第四模式切换条件时,模式控制单元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工作模式。
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在图5a和图5b所示的示例中,图3中所示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壳体510和第二壳体520。具体地,第一壳体510能够通过滑轨装置与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相连,并且可沿滑轨530相对于第二壳体移动。类似地,第二壳体520可通过滑轨装置与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相连,并且可沿滑轨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滑轨装置的轨道可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一个壳体上,而滑动部件可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另一个壳体上。
在如图3所示的手持电子设备中,至少第一光学系统中的第三光导部件和第一视窗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520中,并且第一壳体520可以是透明的壳体。具体地,第一壳体520可以包括保护部件以及设置在其中的第三光导部件。如图5b所示,用户可滑动第一壳体以使其与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分离。由于第一壳体是透明的,当观看第一放大虚像时,可看到现实环境的情况,以防止观看者发生跌倒、撞倒障碍物之类的意外情况。
可替换地,第一壳体可包括第一显示单元、第一光学系统中的全部组件,以及第一视窗以缩短光路避免发生色散或图像变形。在此情况下,可将第一壳体设置为部分透明。其中,可将第三光导部件和第一视窗设置在第一壳体的透明部分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可根据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距离在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例如,模式切换条件包括第五模式切换条件和第六模式切换条件,其中第五模式切换条件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距离从小于预定移动距离变为大于预定移动距离,第六模式切换条件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距离从大于预定移动距离变为小于预定移动距离。当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第三模式切换条件时,模式控制单元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一工作模式;以及当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第四模式切换条件时,模式控制单元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工作模式。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可在手持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的第一工作模式和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工作模式(例如,当手持电子设备为移动电话时,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是移动电话的正常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以便于控制第一显示单元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当观看者不需要观看放大的图像时,关闭第一显示单元,节省电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手持电子设备3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输入单元和第二输入单元。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第一输入单元可接收第一输入,其中第一输入用于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控制图像处理单元提供的第一图像。而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第二输入单元可接收第二输入,其中第二输入用于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控制图像处理单元提供的第二图像。第一输入单元和第二输入单元可以是,例如,触摸屏、按键等。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和图3中所示手持电子设备还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以拍摄第三图像。图像采集单元将所拍摄的第三图像传输到图像处理单元,其中图像采集单元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三外表面上。第三外表面与设置第一视窗的第一外表面与相反。图像处理单元可根据第三图像生成第一图像。
例如,图像处理单元可包括再现模块。再现模块可再现例如图片、视频图像、或文本和图片的组合之类的第二图像。图像处理单元可根据第三图像和第二图像生成第一图像。例如,在第一图像中,图像处理单元可将第三图像设置为位于第二图像的下层,并且第二图像设置为第一透明度,可替换地,图像处理单元可将第三图像设置为位于第二图像的下层,并且将第二图像的大小设置为小于第三图像的大小,从而在用户观看再现的视频图像同时,可看到周围的环境。
在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的第一工作模式时,模式控制单元可控制模式控制单元开启,并且图像处理单元可根据所述第三图像生成所述第一图像。
此外,为了方便用户通过双眼同时观看被放大的第一图像,根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可包括第三显示单元、第二光学系统和第二视窗。具体地,第三显示单元可显示第一图像。第二光学系统可接收从第三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三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二放大虚像,其中第二光学系统与第三显示单元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第二光学系统的焦距。第二视窗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上,以允许观看者在靠近第一外表面时,通过第二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二放大虚像。可根据观看者两眼之间的距离设置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可替换地,手持电子设备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调节部件以根据观察者两眼之间的距离,调整第一光学系统和/或第二光学系统。例如,第一光学系统的位置可以是固定的,可根据观察者两眼之间的距离调节第二光学系统,反之亦然。可替换地,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的位置都是可通过第二调节部件进行调整的。
与第一光学系统类似,第二光学系统至少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件。透镜组件可包括,例如,一个凸透镜。此外,为了减少像差、避免色散等对成像造成的干扰,带给用户更好的视觉体验,也可由包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多个透镜形成透镜组件。
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三显示单元可以是独立设置的显示单元。可沿第一光学系统的透镜组件的光轴对应地设置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一光学系统,并且沿第二光学系统的透镜组件的光轴对应地设置第三显示单元和第二光学系统。
下面,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方法。图6是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600的流程图。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600用于手持电子设备。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600中的各个步骤可分别被上述图1中的手持电子设备的相应单元实现,因此,为了描述简洁,不再具体描述。
如图6所示,在步骤S601中,向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第一图像可以是,例如,图片、视频图像或文本和图片的组合。在步骤S602中,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一显示单元可以是其屏幕的尺寸小于现有手持设备的屏幕的尺寸的微型显示单元。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一显示单元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具体地,第一显示单元的屏幕的分辨率可高于现有手持设备的屏幕的分辨率。例如,第一显示单元可采用符合高清或全高清标准的显示屏幕。由于第一显示单元的屏幕尺寸很小,在本发明的示例中,用户难以通过肉眼看清第一显示单元所显示的第一图像。
在步骤S603中,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一放大虚像,其中第一光学系统与第一显示单元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第一光学系统的焦距。也就是说,第一光学系统具有正屈光力。可预先设定第一光学系统的放大倍数。可替换地,第一光学系统可包括第一调节部件以调整第一光学系统的放大倍数。通过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上的第一视窗,观看者可经由第一光学系统,观看的第一图像的放大虚像。
在本实施例中的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开启第一显示单元,以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以及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关闭第一显示单元。
在步骤S604中,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模式切换条件可包括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和第二模式切换条件,其中第一模式切换条件为观看者与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从大于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第二模式切换条件为观看者与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从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大于模式切换距离。在步骤S604中,确定观看者与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并获得检测结果,并且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当确定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时,在步骤S605中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如上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可包括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和第二模式切换条件。当在步骤S604中确定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时,观看者靠近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视窗。因而在步骤S605中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一工作模式。当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第二模式切换条件时,观看者远离第一视窗。因而在步骤S605中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工作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向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以便第一显示单元进行显示;以及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停止向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并且第一显示单元关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手持电子设备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音频输出单元和第二音频输出单元。例如,当手持电子设备100为移动电话时,第一音频输出单元可以是该移动电话的听筒,而第二音频输出单元可以是扬声器。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600还可包括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模式控制单元还配置来开启第一音频输出单元,以通过第一音频输出单元进行音频输出;而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模式控制单元还配置来开启第二音频输出单元,以通过第二音频输出单元进行音频输出。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600中,用户可观看的图像尺寸不受手持设备自身屏幕尺寸的限制,从而在保持手持设备便携性能同时,用户可通过手持设备观看到具有较大尺寸的显示图像。此外,与微型投影仪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功耗很低,并且不受环境光的限制。在光线较强的户外或在光线较弱的室内均可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可在手持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的第一工作模式和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工作模式(例如,当手持电子设备为移动电话时,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是移动电话的正常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以便于控制第一显示单元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当观看者不需要观看放大的图像时,关闭第一显示单元,节省电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由于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外表面时,才能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从而防止用户所观看的内容被其他人窥视,提高了私密性。
此外,为了方便用户通过双眼同时观看被放大的第一图像,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6中所示的方法还可包括在向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并且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的同时,向第三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通过第三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了并且通过第二光学系统接收从第三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三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二放大虚像,其中第二光学系统与第三显示单元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第二光学系统的焦距。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可根据观察者两眼之间的距离,调节第一光学系统第二光学系统。
此外,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在开启第一显示单元的同时可开启第三显示单元,以通过第三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而当手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与第一显示单元类似,可停止向第三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并且关闭第三显示单元。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6中所示的方法还可包括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采集第三图像,并且根据所述第三图像生成所述第一图像。例如,手持电子设备可包括再现模块。再现模块可再现例如图片、视频图像、或文本和图片的组合之类的第二图像。可根据第三图像和第二图像生成第一图像。例如,在第一图像中,图像处理单元可将第三图像设置为位于第二图像的下层,并且第二图像设置为第一透明度,可替换地,图像处理单元可将第三图像设置为位于第二图像的下层,并且将第二图像的大小设置为小于第三图像的大小,从而在用户观看再现的视频图像同时,可看到周围的环境。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手持电子设备可包括:能够绕轴心旋转的转轴、与转轴相连能够相对于转轴的轴心旋转的第一壳体和与转轴相连能够相对于转轴的轴心旋转的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中,并且第一壳体为至少部分透明的壳体。可根据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在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例如,模式切换条件包括第三模式切换条件和第四模式切换条件,其中第三模式切换条件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从小于预定切换角度变为大于预定切换角度,第四模式切换条件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从大于预定切换角度变为小于预定切换角度。
相应地,当确定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时,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可包括:当确定满足第三模式切换条件时,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一工作模式;以及当确定满足第四模式切换条件时,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工作模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手持电子设备可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体地,第一壳体能够通过滑轨装置与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相连,并且可沿滑轨相对于第二壳体移动。类似地,第二壳体可通过滑轨装置与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相连,并且可沿滑轨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滑轨装置的轨道可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一个壳体上,而滑动部件可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另一个壳体上。手持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中,并且第一壳体为至少部分透明的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可根据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距离在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例如,模式切换条件可包括第五模式切换条件和第六模式切换条件,其中第五模式切换条件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距离从小于预定移动距离变为大于预定移动距离,第六模式切换条件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距离从大于预定移动距离变为小于预定移动距离。
相应地当确定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时,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可包括:当确定满足第三模式切换条件时,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一工作模式;以及当确定满足第四模式切换条件时,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工作模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依赖于设计需求和其它因素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组合、部分组合和替换,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来向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配置来显示所述第一图像;
第一光学系统,配置来接收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一放大虚像,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焦距;
第一视窗,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上,以允许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外表面时,通过所述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所述第一放大虚像;
条件确定单元,配置来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模式控制单元,配置来当所述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时,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开启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以通过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一图像,以及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关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
第一检测单元,配置来确定观看者与所述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模式切换距离,并获得检测结果,
所述条件确定单元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
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和第二模式切换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切换条件为观看者与所述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从大于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小于或等于所述模式切换距离,所述第二模式切换条件为观看者与所述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从小于或等于所述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大于所述模式切换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其中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图像处理单元向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以及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图像处理单元停止向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其中
当所述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所述第一模式切换条件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自动将所述手持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以及
当所述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所述第二模式切换条件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自动将所述手持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为近距传感单元,配置来检测观看者与所述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模式切换距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为触摸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外表面上,配置来检测观看者握持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握持位置,并且根据所述握持位置确定观看者与所述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模式切换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音频输出单元;以及
第二音频输出单元,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还配置来开启所述第一音频输出单元,以通过所述第一音频输出单元进行音频输出;以及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还配置来开启所述第二音频输出单元,以通过所述第二音频输出单元进行音频输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外表面上,配置来显示第二图像,
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配置来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提供所述第二图像,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显示区域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显示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相邻或相反;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还配置来控制所述图像处理单元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提供第二图像,并且开启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以通过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二图像;以及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还配置来控制所述图像处理单元停止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提供第二图像,并且关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转轴,能够绕该转轴的轴心旋转;
第一壳体,与所述转轴相连,使得所述第一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的轴心旋转,其中至少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第三光导部件和所述第一视窗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为至少部分透明的壳体;以及
第二壳体,与所述转轴相连,使得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的轴心旋转,
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第三模式切换条件和第四模式切换条件,其中所述第三模式切换条件为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从小于预定切换角度变为大于所述预定切换角度,所述第四模式切换条件为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从大于所述预定切换角度变为小于所述预定切换角度,
当所述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所述第三模式切换条件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自动将所述手持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以及
当所述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所述第四模式切换条件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自动将所述手持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壳体,通过滑轨装置与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相连,并且可沿滑轨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移动,其中至少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所述第三光导部件和所述第一视窗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为至少部分透明的壳体;
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滑轨装置与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相连,并且可沿滑轨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移动,
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第五模式切换条件和第六模式切换条件,其中所述第五模式切换条件为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距离从小于预定移动距离变为大于所述预定移动距离,所述第六模式切换条件为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所述相对移动距离从大于所述预定移动距离变为小于所述预定移动距离,
当所述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所述第三模式切换条件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自动将所述手持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以及
当所述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所述第四模式切换条件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自动将所述手持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输入单元,配置来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接收第一输入,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用于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控制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提供的所述第一图像;以及
第二输入单元,配置来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接收第二输入,其中所述第二输入用于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控制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提供的所述第二图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配置来采集第三图像,并将所采集的第三图像传输到所述图像处理单元,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三外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三外表面相反,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三图像生成所述第一图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显示单元,配置来显示所述第一图像;
第二光学系统,配置来接收从所述第三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三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二放大虚像,其中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三显示单元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的焦距;
第二视窗,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上,以允许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外表面时,通过所述第二光学系统观看到所述第二放大虚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调节部件,配置来根据观察者两眼之间的距离,调节第一光学系统第二光学系统。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其中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还配置来开启所述第三显示单元,以通过所述第三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一图像;以及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所述模式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图像处理单元停止向所述第三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并且关闭所述第三显示单元。
16.一种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应用于手持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
通过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一图像;
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一放大虚像,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焦距;
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当确定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时,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开启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以通过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一图像,以及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关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
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和第二模式切换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切换条件为观看者与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从大于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小于或等于所述模式切换距离,所述第二模式切换条件为观看者与所述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从小于或等于所述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大于所述模式切换距离;
所述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包括:
确定观看者与所述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模式切换距离,并获得检测结果;以及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向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以及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停止向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当确定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时,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包括:
当确定满足所述第一模式切换条件时,自动将所述手持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以及
当确定满足所述第二模式切换条件时,自动将所述手持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开启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输出单元,以通过所述第一音频输出单元进行音频输出;以及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开启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音频输出单元,以通过所述第二音频输出单元进行音频输出。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采集第三图像;以及
根据所述第三图像生成所述第一图像。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第三显示单元提供所述第一图像;
通过第三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一图像;
通过第二光学系统接收从所述第三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三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二放大虚像,其中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三显示单元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的焦距。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观察者两眼之间的距离,调节第一光学系统第二光学系统。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开启所述第三显示单元,以通过所述第三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一图像;以及
当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时,停止向所述第三显示单元提供第一图像,并且关闭所述第三显示单元。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转轴,能够绕该转轴的轴心旋转;
第一壳体,与所述转轴相连,使得所述第一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的轴心旋转,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中,并且所述第一壳体为至少部分透明的壳体;以及
第二壳体,与所述转轴相连,使得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的轴心旋转,
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第三模式切换条件和第四模式切换条件,其中所述第三模式切换条件为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从小于预定切换角度变为大于所述预定切换角度,所述第四模式切换条件为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从大于所述预定切换角度变为小于所述预定切换角度,
所述当确定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时,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包括:
当确定满足所述第三模式切换条件时,自动将所述手持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以及
当确定满足所述第四模式切换条件时,自动将所述手持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壳体,通过滑轨装置与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相连,并且可沿滑轨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中,并且所述第一壳体为至少部分透明的壳体;
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滑轨装置与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相连,并且可沿滑轨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移动,
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第五模式切换条件和第六模式切换条件,其中所述第五模式切换条件为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距离从小于预定移动距离变为大于所述预定移动距离,所述第六模式切换条件为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所述相对移动距离从大于所述预定移动距离变为小于所述预定移动距离,
所述当确定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时,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包括:
当确定满足所述第三模式切换条件时,自动将所述手持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以及
当确定满足所述第四模式切换条件时,自动将所述手持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CN201210064243.2A 2012-03-12 2012-03-12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Active CN1033095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1699.2A CN106959804B (zh) 2012-03-12 2012-03-12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CN201210064243.2A CN103309570B (zh) 2012-03-12 2012-03-12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US13/795,401 US9230515B2 (en) 2012-03-12 2013-03-12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4243.2A CN103309570B (zh) 2012-03-12 2012-03-12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1699.2A Division CN106959804B (zh) 2012-03-12 2012-03-12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9570A CN103309570A (zh) 2013-09-18
CN103309570B true CN103309570B (zh) 2017-02-08

Family

ID=491348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1699.2A Active CN106959804B (zh) 2012-03-12 2012-03-12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CN201210064243.2A Active CN103309570B (zh) 2012-03-12 2012-03-12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1699.2A Active CN106959804B (zh) 2012-03-12 2012-03-12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69598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0235B (zh) * 2013-12-27 2018-03-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785749B (zh) * 2014-12-24 2018-11-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07603B (zh) * 2014-12-30 2019-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6157924B (zh) * 2015-04-01 2020-05-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5847504A (zh) * 2016-03-07 2016-08-10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可调度数眼镜放大手机屏幕信息的方法及可调度数眼镜
CN108132769A (zh) * 2017-01-03 2018-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数据播放方法和双屏移动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8675B2 (en) * 1998-04-17 2003-03-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system for switching control of two position indication marks
CN101091377A (zh) * 2005-01-04 2007-12-19 摩托罗拉公司 具有虚拟图像显示的电子设备
CN101169929A (zh) * 2006-10-27 2008-04-30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一显示器电源与显示参数方法与显示器
CN102300127A (zh) * 2010-06-28 2011-12-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记录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0160B2 (en) * 1999-05-28 2007-04-24 Immersion Entertainment, L.L.C. Audio/video programming and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1656060A (zh) * 2008-08-18 2010-02-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屏幕显示节能系统及方法
CN102034456B (zh) * 2009-09-29 2013-01-02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投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98483B (zh) * 2010-12-17 2016-01-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视频通话的接听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8675B2 (en) * 1998-04-17 2003-03-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system for switching control of two position indication marks
CN101091377A (zh) * 2005-01-04 2007-12-19 摩托罗拉公司 具有虚拟图像显示的电子设备
CN101169929A (zh) * 2006-10-27 2008-04-30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一显示器电源与显示参数方法与显示器
CN102300127A (zh) * 2010-06-28 2011-12-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9804A (zh) 2017-07-18
CN106959804B (zh) 2020-07-24
CN103309570A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9570B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EP2628042B1 (en) Variable transparency heads up displays
KR101852811B1 (ko) 영상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9230515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US9232145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WO2013166362A2 (en) Collaboration environment using see through displays
US20160255336A1 (en) 3D Intelligent Device and 3D Image Display Method therefor
KR101728845B1 (ko) 표시 장치, 포장 박스 및 포장 장치
CN108390972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09039B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04423583A (zh) 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控制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的方法、图像显示系统及信息处理装置
US20140085183A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9189353A (zh) 一种双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309040B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10119260A (zh)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10062084A (zh) 一种终端设备
US10122448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8881723A (zh) 一种图像预览方法及终端
KR20120031805A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제어방법
WO2017166799A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30033815A (ko) 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 동작방법
CN103309038B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05093537B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03454771B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JP2016142966A (ja)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情報処理装置、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システム、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の表示を共有する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