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9258A - 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9258A
CN103309258A CN2013102363753A CN201310236375A CN103309258A CN 103309258 A CN103309258 A CN 103309258A CN 2013102363753 A CN2013102363753 A CN 2013102363753A CN 201310236375 A CN201310236375 A CN 201310236375A CN 103309258 A CN103309258 A CN 103309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resistance
main control
interface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363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9258B (zh
Inventor
刘敬彪
于海滨
马梁
陈叶铭
江晓
陈中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2363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092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09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9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9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92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本发明中实时通信模块采用MAX3232芯片,实现以串口与PC机进行通信,实时发送和接收信息。预检测模块采用LM358芯片对预检测信号进行放大采集,实现未通电就能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温控散热模块采用PT1000温度传感器,根据电源温度的高低通过继电器控制系统散热。电压测量模块采用维博WBV342D01测压模块完成对供电电压的测量。指示灯模块能够实时显示系统的散热情况和报警信息。显示模块能够实时显示供电电压值。主控模块采用STM32负责对监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变换等操作。本发明通过温度测量控制电源箱的散热,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实时可靠的优点。

Description

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源控制系统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电源控制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和操控灵活的特点,运用简单的操作即可满足众多对电源的控制要求,因而得到了初步的认可。由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电源控制系统已经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一些高科技军工业领域,尤其得到关注。
在电子信息设备工业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电源控制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电源控制领域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电源控制系统的被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内外各种电源控制系统先后问世,将电源控制系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电源控制系统在不同的应用需求下要求有不同的功能,而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者往往疏忽对于受电设备的检测,在供电前对设备进行预检测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因而一种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种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的任务就是在对受电设备提供高压电前,先对其工作状况进行预检测,然后将预检测信号采集到控制芯片中,控制芯片通过对预检测信号的计算和处理,判断设备的工作状况,控制其工作与否。此外,主控芯片还实时采集该电源控制系统的各个数据,然后与PC机进行通信,工作人员可以在PC机的人机界面上控制该电源控制系统的操作。在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电源控制系统无处不在,凡是要用到电的领域几乎都有电源控制系统的出现。随着工业生产生活的需要不断增多,对电源控制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不同的应用需求下。因此,对本研究有着及其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本系统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在对受电设备提供高压电前,对受电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预检测,主控芯片采集预检测信号进行分析,以达到未供电就预知设备工作状况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保证能够在对受电设备提供高压电前完成对其工作状况的预检测功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以及根据这个方案构建的一种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的最基本电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主要是为了实现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的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主控模块、预检测模块、电压测量模块、温控散热模块、实时通信模块、显示模块、指示灯模块、电源模块。其中实时通信模块采用MAX3232芯片,主要实现以串口为通信方式与PC机进行通信,实时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预检测模块采用LM358芯片对预检测信号进行放大采集,实现未通电就能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温控散热模块采用PT1000温度传感器,根据电源温度的高低通过继电器控制系统散热。电压测量模块采用维博WBV342D01测压模块完成对供电电压的测量。指示灯模块能够实时显示系统的散热情况和报警信息。显示模块能够实时显示供电电压值。主控模块采用STM32负责对监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变换等操作。针对目前电源控制系统在工业控制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系统相比一些其他电源控制系统,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在受电设备正式启动前,对受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预检测,通过PC机监测和控制电源箱的工作,通过温度测量控制电源箱的散热,此外还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实时可靠的优点。
本发明包括主控模块、预检测模块、电压测量模块、温控散热模块、实时通信模块、显示模块、指示灯模块、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电路包括一个电源接口J1、一个电源转换芯片IC1、一个二极管D1、一个发光二极管D2、一个电阻R1、两个电解电容C1和C2、五个瓷片电容C3、C4、C5、C6和C7、两个电感L1和L2。电源接口J1的1脚作为12V电压输入端;电源接口J1的3脚作为预检测电压输入端;电源接口J1的4脚接地;二极管D2的阳极作为5V电压输入端与电源接口J1的2脚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瓷片电容C3的一端并联后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瓷片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解电容C1的阳极并联后与电源转换芯片IC1的3脚连接;电源转换芯片IC1的1脚接地;电源转换芯片IC1的2脚作为3.3V电压输出端,与瓷片电容C5的一端、电解电容C2的阳极以及电阻R1的一端并联后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为3.3VREF电压输出端,与瓷片电容C6的一端以及瓷片电容C7的一端并联;电解电容C1、C2的阴极、瓷片电容C3、C4、C5、C6、C7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都接地。
主控模块电路由主控芯片IC2、晶振XTAL、一个电阻R23、八个瓷片电容C22、C23、C24、C25、C26、C28、C29和C30组成。主控芯片IC2的6脚和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IC2的12脚和瓷片电容C29的一端并联后和晶振XTAL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IC2的13脚和瓷片电容C30的一端并联后和晶振XTAL的另一端连接,瓷片电容C29和C30的另一端都接地;主控芯片IC2的11脚、28脚、50脚、75脚和100脚并联后和瓷片电容C22、C23、C24、C25、C26的一端并联并和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IC3的10脚、27脚、49脚、74脚和99脚并联后和瓷片电容C22、C23、C24、C25、C26的另一端并联接地;主控芯片IC3的19脚、20脚和94脚接地;主控芯片IC2的2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REF电压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IC2的22脚与瓷片电容C28的另一端并联后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瓷片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主控芯片IC2的37脚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
预检测模块电路由一个运算放大器IC3、一个设备接口M1、一个继电器K7、一个三极管Q7、四个二极管D3、D4、D5和D6、七个电阻R13、R14、R15、R22、R58、R65和R66、一个电解电容C38组成。三极管Q7的1脚与电解电容C38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6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2脚与电解电容C38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7的3脚与二极管D6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7的5脚连接;电阻R65的另一端与电阻R66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8管脚连接;电阻R66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6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7的4脚相连;继电器K7的1脚与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预检测电压输入端连接;继电器K7的3脚与设备接口M1的1脚相连;设备接口M1的2脚与电阻R58的一端并联后与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5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2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3脚连接;运算放大器的2脚与电阻R14的一端并联后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的1脚与电阻R15的一端并联后与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8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5V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4脚、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15管脚连接。
电压测量模块由一个接口J2、六个电压测量传感器IC4、IC5、IC6、IC7、IC8和IC9、二十个电阻R29、R30、R31、R32、R33、R34、R36、R38、R39、R40、R42、R44、R45、R46、R47、R48、R52、R53、R54和R55组成。电压测量传感器IC4的2脚与电阻R34的一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4的3脚与电阻R54的一端连接,电阻R54的另一端与电阻R55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4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4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4的1脚、4脚和电阻R55的另一端都接地;电阻R34的另一端与接口J2的1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5的2脚与电阻R33的一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5的3脚与电阻R52的一端连接,电阻R52的另一端与电阻R53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3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5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5的1脚、4脚和电阻R53的另一端都接地;电阻R33的另一端与接口J2的2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6的2脚与电阻R32的一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6的3脚与电阻R47的一端连接,电阻R47的另一端与电阻R48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2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6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6的1脚、4脚和电阻R48的另一端都接地;电阻R32的另一端与接口J2的3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7的2脚与电阻R31的一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7的3脚与电阻R45的一端连接,电阻R45的另一端与电阻R46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1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7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7的1脚、4脚和电阻R46的另一端都接地;R31的另一端与接口J2的4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8的2脚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8的3脚与电阻R42的一端连接,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电阻R44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0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8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8的1脚、4脚和电阻R44的另一端都接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接口J2的5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9的2脚与电阻R29的一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9的3脚与电阻R39的一端连接,电阻R39的另一端与电阻R40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5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9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9的1脚、4脚和电阻R40的另一端都接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接口J2的6脚连接;接口J2的7脚与电阻R36的一端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电阻R38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29脚连接;接口J2的8脚、电阻R38的另一端接地。
温控散热模块电路由一个温度传感器接口J3、两个风扇接口J4和J5、六个继电器K1、K2、K3、K4、K5和K6、六个三极管Q1、Q2、Q3、Q4、Q5和Q6、六个二极管D7、D8、D9、D10、D11和D12、十八个电阻R1、R2、R3、R4、R6、R7、R8、R9、R10、R11、R12、R21、R25、R26、R27、R28、R35和R41、六个电解电容C8、C9、C10、C21、C27和C31组成。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1脚与电阻R1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26脚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2脚与电阻R2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25脚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3脚与电阻R3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24脚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4脚与电阻R4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18脚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5脚与电阻R7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17脚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6脚与电阻R21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16脚连接;电阻R1、R2、R3、R4、R7和R21的另一端并联后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输出端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7脚和8脚接地;三极管Q1的1脚与电解电容C8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2脚与电解电容C8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1的3脚与二极管D7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1的5脚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2管脚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7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1的4脚相连;继电器K1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接口J4的1脚连接;继电器K1的3脚与继电器接口J4的2脚连接;三极管Q2的1脚与电解电容C9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2脚与电解电容C9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2的3脚与二极管D8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2的5脚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3管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8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2的4脚相连;继电器K2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接口J4的3脚连接;继电器K2的3脚与继电器接口J4的4脚连接;三极管Q3的1脚与电解电容C10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2脚与电解电容C10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3的3脚与二极管D9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3的5脚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12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4管脚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9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3的4脚相连;继电器K3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接口J4的5脚连接;继电器K3的3脚与继电器接口J4的6脚连接;三极管Q4的1脚与电解电容C21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2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2脚与电解电容C21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4的3脚与二极管D10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4的5脚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与电阻R26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5管脚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4的4脚相连;继电器K4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接口J5的1脚连接。继电器K4的3脚与继电器接口J5的2脚连接;三极管Q5的1脚与电解电容C27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27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2脚与电解电容C27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5的3脚与二极管D11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5的5脚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与电阻R28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6管脚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1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5的4脚相连;继电器K5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接口J5的3脚连接;继电器K5的3脚与继电器接口J5的4脚连接;三极管Q6的1脚与电解电容C31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3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2脚与电解电容C31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6的3脚与二极管D12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6的5脚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与电阻R41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7管脚连接;电阻R41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2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6的4脚相连;继电器K6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接口J5的5脚连接;继电器K6的3脚与继电器接口J5的6脚连接。
实时通信模块电路由一个电平转换芯片MAX、四个瓷片电容C17、C18、C19和C20组成。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脚和瓷片电容C17的一端连接;瓷片电容C17的另一端和电平转换芯片MAX的3脚连接;电平转换芯片MAX的2脚和瓷片电容18的一端连接;瓷片电容C18的另一端和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6脚以及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并联;电平转换芯片MAX的4脚和瓷片电容C20的一端连接;瓷片电容C20的另一端和电平转换芯片MAX的5脚连接;电平转换芯片MAX的6脚和瓷片电容C19的一端连接;瓷片电容C19的另一端和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5脚并联后接地;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1脚和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68脚连接;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2脚和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69脚连接;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3脚为串口数据接收端;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4脚为串口数据发送端。
指示灯模块电路由七个指示灯接口P1、P2、P3、P4、P5、P6和P7、七个三极管Q8、Q9、Q10、Q11、Q12、Q13和Q14、十四个电阻R37、R49、R50、R51、R56、R57、R59、R60、R61、R62、R63、R64、R67和R68、七个电解电容C32、C33、C34、C35、C36、C37和C39组成。三极管Q8的1脚与电解电容C32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49的一端连接;电阻R49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3脚连接;三极管Q8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1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1的1脚与电阻R37的一端连接;电阻R37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2的阴极、三极管Q8的2脚接地;三极管Q9的1脚与电解电容C33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51的一端连接;电阻R51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脚连接;三极管Q9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2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2的1脚与电阻R50的一端连接;电阻R50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3的阴极、三极管Q9的2脚接地;三极管Q10的1脚与电解电容C34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57的一端连接;电阻R57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5脚连接;三极管Q10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3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3的1脚与电阻R56的一端连接;电阻R56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4的阴极、三极管Q10的2脚接地;三极管Q11的1脚与电解电容C35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60的一端连接;电阻R60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39脚连接;三极管Q11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4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4的1脚与电阻R59的一端连接;电阻R59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5的阴极、三极管Q11的2脚接地;三极管Q12的1脚与电解电容C36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62的一端连接;电阻R62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0脚连接;三极管Q12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5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5的1脚与电阻R61的一端连接;电阻R61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6的阴极、三极管Q12的2脚接地;三极管Q13的1脚与电解电容C37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64的一端连接;电阻R64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1脚连接;三极管Q13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6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6的1脚与电阻R63的一端连接;电阻R63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7的阴极、三极管Q13的2脚接地;三极管Q14的1脚与电解电容C39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68的一端连接;电阻R68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4脚连接;三极管Q14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7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7的1脚与电阻R67的一端连接;电阻R67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9的阴极、三极管Q14的2脚接地。
显示模块电路由一个数码管接口J6组成。数码管接口J6的1脚接地;数码管接口J6的2脚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3脚连接;数码管接口J6的3脚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2脚连接;数码管接口J6的4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5V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主要用途是在满足普通电源箱测量、显示和输出要求的同时,在对受电设备提供高压电前,利用低电压供电,对受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预检测,同时还可以通过PC机监测和控制电源箱的工作,通过温度实时测量来实时控制电源箱的散热。本智能电源控制系统可轻而易举地达到对受电设备预检测的目的,且实践证明它在电源控制过程中时,可以长期稳定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是该多功能电源箱系统中电源模块的最基本电路原理图;
图3是该多功能电源箱系统中主控模块的最基本电路原理图;
图4是该多功能电源箱系统中实时通信模块的最基本电路原理图;
图5是该多功能电源箱系统中预检测模块的最基本电路原理图;
图6是该多功能电源箱系统中电压测量模块的最基本电路原理图;
图7是该多功能电源箱系统中显示模块的最基本电路原理图;
图8是该多功能电源箱系统中指示灯模块的最基本电路原理图;
图9是该多功能电源箱系统中的温控散热模块最基本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接合附图对一种多功能的在线数据监测系统加以详细的说明。
在附图1中,各功能框名称说明:1.电源模块、2.主控模块、3. 实时通信模块、4.预检测模块、5.电压测量模块、6.显示模块、7.指示灯模块、8.温控散热模块。   
下面就附图1中,各功能框的作用进行简要描述:
1. 电源模块;提供整个系统的工作电压;
2. 主控模块;对测量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变换等操作,并控制其他模块的相应操作;
3. 实时通信模块;对整个系统上传的信号进行实时传输,并接收PC机的指令;
4. 预检测模块;对受电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预检测;
5. 电压测量模块;对供电电压进行测量;
6. 显示模块;对供电电压进行显示;
7. 指示灯模块;对整个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显示;
8. 温控散热模块;对系统的散热进行控制;
如图1所示,电源模块电路1给主控模块电路2提供+3.3V电源、给实时通信模块电路3提供+3.3V电源、给预检测模块电路4提供+5V和+12V电源、给电压测量模块电路5提供+12V电源、给显示模块电路6提供+5V电源、给指示灯模块电路7提供+3.3V电源、给温控散热模块8提供12V电源,实时通信模块电路3将通信数据接收或发送给主控模块电路2与外界进行通信,预检测模块电路4给主控模块电路2提供预检测信号,电压检测模块电路5给主控模块电路提供电压信号,主控模块电路2给显示模块电路6提供控制信号,主控模块电路2给指示灯模块电路7提供控制信号,温控散热模块电路8给主控模块电路2提供温度信号,主控模块电路2给温控散热模块提供反馈控制信号。
如图2所示,电源模块电路包括一个电源接口J1、一个电源转换芯片IC1、一个二极管D1、一个发光二极管D2、一个电阻R1、两个电解电容C1和C2、五个瓷片电容C3、C4、C5、C6和C7、两个电感L1和L2。
电源接口J1的1脚接12V电源输入,2脚接5V电源输入与二极管D1连接,3脚接预检测电源输入,4脚接地;二极管D1跨接电感L1与电源芯片IC1的3脚连接,同时跨接电容C3接地;电源转换芯片IC1的1脚接地,3脚跨接电容C1和电容C4到地;电源转换芯片IC1的2脚作为整个电源模块电路+3.3V输出端,跨接电容C2和电容C5到地,与电阻R1连接;电源转换芯片IC1的2脚同时跨接电感L2与电容C6和C7连接,也引出整个电源模块电路+3.3VREF电压输出端,并跨接电容C6和电容C7到地;电阻R1跨接二极管D2到地,所述的电源转换芯片IC1型号为AMS1117-3.3V。
如图3所示,主控模块电路由主控芯片IC2、晶振XTAL、一个电阻R23、八个瓷片电容C22、C23、C24、C25、C26、C28、C29和C30组成。
主控芯片IC2的6脚和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IC2的10脚、27脚、49脚、74脚、94脚和99脚接地;主控芯片IC2的12脚和跨接电容C29到地,13脚跨接电容C30到地,它们之间跨接晶振XTAL;主控芯片IC2的11脚、28脚、50脚、75脚和100脚并联后跨接电容C22、C23、C24、C25、C26到地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IC2的37脚跨接电阻R23到地;主控芯片IC2的19脚、20脚接地;主控芯片IC2的2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的3.3VREF电压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IC2的22脚跨接电容C28的接地,同时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IC2型号为STM32F103VCT6。
如图4所示,实时通信模块电路由一个电平转换芯片MAX、四个瓷片电容C17、C18、C19和C20组成。
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脚跨接电容C17和电平转换芯片MAX的3脚连接;电平转换芯片MAX的2脚跨接电容C18和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6脚连接;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6脚和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平转换芯片MAX的4脚跨接电容C20和电平转换芯片MAX的5脚连接;电平转换芯片MAX的6脚跨接电容C19和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5脚连接后接地;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1脚、12脚分别和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68脚、69脚连接;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3脚为串口数据接收端;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4脚为串口数据发送端,所述的电平转换芯片MAX的型号为MAX3232。
如图5所示,预检测模块电路由一个运算放大器IC3、一个设备接口M1、一个继电器K7、一个三极管Q7、四个二极管D3、D4、D5和D6、七个电阻R13、R14、R15、R22、R58、R65和R66、一个电解电容C38组成。
三极管Q7的1脚跨接电阻R65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88脚连接,电阻R65跨接电阻R66到地;三极管Q7的1脚同时跨接电容C38到地;三极管Q7的2脚接地;三极管Q7的3脚与继电器K7的5脚连接;继电器K7的1脚跨接二极管D3与二极管D4连接,二极管D4跨接二极管D5与电源模块电路中预检测电压输入端连接;继电器K7的3脚跨接设备接口M1后跨接电阻R22与运算放大器IC3的3脚连接,同时跨接电阻R58到地;继电器K7的4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12V输入端连接,并跨接二极管D6与继电器K7的5脚连接;运算放大器IC3的2脚跨接电阻R13与1脚连接,同时跨接电阻R14到地;运算放大器的1脚跨接电阻R15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15脚连接;运算放大器IC3的4脚接地;运算放大器的8脚与电源模块中的5V输入端连接,所述的运算放大器IC3型号为LM358。
如图6所示,电压测量模块由一个接口J2、六个电压测量传感器IC4、IC5、IC6、IC7、IC8和IC9、二十个电阻R29、R30、R31、R32、R33、R34、R36、R38、R39、R40、R42、R44、R45、R46、R47、R48、R52、R53、R54和R55组成。
电压测量传感器IC4的2脚跨接电阻R34与接口J2的1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4的3脚跨接电阻R54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4脚连接,电阻R54跨接电阻R55到地;电压测量传感器IC4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4的1脚和4脚接地;电压测量传感器IC5的2脚跨接电阻R33与接口J2的2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5的3脚跨接电阻R52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3脚连接,电阻R52跨接电阻R53到地;电压测量传感器IC5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5的1脚和4脚接地;电压测量传感器IC6的2脚跨接电阻R32与接口J2的3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6的3脚跨接电阻R47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2脚连接,电阻R47跨接电阻R48到地;电压测量传感器IC6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6的1脚和4脚接地;电压测量传感器IC7的2脚跨接电阻R31与接口J2的4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7的3脚跨接电阻R45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1脚连接,电阻R45跨接电阻R46到地;电压测量传感器IC7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7的1脚和4脚接地;电压测量传感器IC8的2脚跨接电阻R30与接口J2的5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8的3脚跨接电阻R42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0脚连接,电阻R42跨接电阻R44到地;电压测量传感器IC8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8的1脚和4脚接地;电压测量传感器IC9的2脚跨接电阻R29与接口J2的6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9的3脚跨接电阻R39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5脚连接,电阻R39跨接电阻R40到地;电压测量传感器IC9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9的1脚和4脚接地;接口J2的7脚跨接电阻R36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29脚连接;电阻R36跨接电阻R38到地,所述的电压测量传感器IC4、IC5、IC6、IC7、IC8和IC9型号均为WBV342D01。
如图7所示,显示模块电路由一个数码管接口J6组成。
数码管接口J6的1脚接地;数码管接口J6的2脚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3脚连接;数码管接口J6的3脚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2脚连接;数码管接口J6的4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5V输入端连接。
如图8所示,指示灯模块电路由七个指示灯接口P1、P2、P3、P4、P5、P6和P7、七个三极管Q8、Q9、Q10、Q11、Q12、Q13和Q14、十四个电阻R37、R49、R50、R51、R56、R57、R59、R60、R61、R62、R63、R64、R67和R68、七个电解电容C32、C33、C34、C35、C36、C37和C39组成。
三极管Q8的1脚跨接电阻R49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3脚连接,同时跨接电容C32到地;三极管Q8的2脚接地;三极管Q8的3脚跨接指示灯接口P1后再跨接电阻R37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9的1脚跨接电阻R51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脚连接,同时跨接电容C33到地;三极管Q9的2脚接地;三极管Q9的3脚跨接指示灯接口P2后再跨接电阻R50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0的1脚跨接电阻R57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5脚连接,同时跨接电容C34到地;三极管Q10的2脚接地;三极管Q10的3脚跨接指示灯接口P3后再跨接电阻R56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1的1脚跨接电阻R60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39脚连接,同时跨接电容C35到地;三极管Q11的2脚接地;三极管Q11的3脚跨接指示灯接口P4后再跨接电阻R59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2的1脚跨接电阻R62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0脚连接,同时跨接电容C36到地;三极管Q12的2脚接地;三极管Q12的3脚跨接指示灯接口P5后再跨接电阻R61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3的1脚跨接电阻R64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1脚连接,同时跨接电容C37到地;三极管Q13的2脚接地;三极管Q13的3脚跨接指示灯接口P6后再跨接电阻R63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4的1脚跨接电阻R68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4脚连接,同时跨接电容C39到地;三极管Q14的2脚接地;三极管Q14的3脚跨接指示灯接口P7后再跨接电阻R67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输出端连接。
如图9所示,温控散热模块电路由一个温度传感器接口J3、两个风扇接口J4和J5、六个继电器K1、K2、K3、K4、K5和K6、六个三极管Q1、Q2、Q3、Q4、Q5和Q6、六个二极管D7、D8、D9、D10、D11和D12、十八个电阻R1、R2、R3、R4、R6、R7、R8、R9、R10、R11、R12、R21、R25、R26、R27、R28、R35和R41、六个电解电容C8、C9、C10、C21、C27和C31组成。
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1脚、2脚、3脚、4脚、5脚、6脚分别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26脚、25脚、24脚、18脚、17脚、16脚连接,并分别跨接电阻R1、R2、R3、R4、R7、R21与电源模块电路中3.3V输出端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7脚和8脚接地;三极管Q1的1脚跨接电阻R6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82脚连接,电阻R6跨接电阻R10到地;三极管Q1的1脚同时跨接电容C8到地;三极管Q1的2脚接地;三极管Q1的3脚与继电器K1的5脚连接;继电器K1的4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12V输入端连接,并跨接二极管D7与继电器K1的5脚连接;继电器K1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同时与风扇接口J4的1脚连接;继电器K1的3脚与风扇接口J4的2脚连接;三极管Q2的1脚跨接电阻R8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83脚连接,电阻R8跨接电阻R11到地;三极管Q2的1脚同时跨接电容C9到地;三极管Q2的2脚接地;三极管Q2的3脚与继电器K2的5脚连接;继电器K2的4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12V输入端连接,并跨接二极管D8与继电器K2的5脚连接;继电器K2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同时与风扇接口J4的3脚连接;继电器K2的3脚与风扇接口J4的4脚连接;三极管Q3的1脚跨接电阻R9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84脚连接,电阻R9跨接电阻R12到地;三极管Q3的1脚同时跨接电容C10到地;三极管Q3的2脚接地;三极管Q3的3脚与继电器K3的5脚连接;继电器K3的4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12V输入端连接,并跨接二极管D9与继电器K3的5脚连接;继电器K3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同时与风扇接口J4的5脚连接;继电器K3的3脚与风扇接口J4的6脚连接;三极管Q4的1脚跨接电阻R25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85脚连接,电阻R25跨接电阻R26到地;三极管Q4的1脚同时跨接电容C21到地;三极管Q4的2脚接地;三极管Q4的3脚与继电器K4的5脚连接;继电器K4的4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12V输入端连接,并跨接二极管D10与继电器K4的5脚连接;继电器K4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同时与风扇接口J5的1脚连接;继电器K4的3脚与风扇接口J5的2脚连接;三极管Q5的1脚跨接电阻R27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86脚连接,电阻R27跨接电阻R28到地;三极管Q5的1脚同时跨接电容C27到地;三极管Q5的2脚接地;三极管Q5的3脚与继电器K5的5脚连接;继电器K5的4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12V输入端连接,并跨接二极管D11与继电器K5的5脚连接;继电器K5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同时与风扇接口J5的3脚连接;继电器K5的3脚与风扇接口J5的4脚连接;三极管Q6的1脚跨接电阻R27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87脚连接,电阻R27跨接电阻R28到地;三极管Q6的1脚同时跨接电容C31到地;三极管Q6的2脚接地;三极管Q6的3脚与继电器K6的5脚连接;继电器K6的4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12V输入端连接,并跨接二极管D12与继电器K6的5脚连接;继电器K6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同时与风扇接口J5的5脚连接;继电器K6的3脚与风扇接口J5的6脚连接。
本发明所涉及的系统可应用于任何一个需要供电的系统,可在对受电设备提供电压前,对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预检测,实现对设备工作状况的预检测功能,安全、可靠。

Claims (1)

1. 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包括主控模块、预检测模块、电压测量模块、温控散热模块、实时通信模块、显示模块、指示灯模块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电源模块电路包括一个电源接口J1、一个电源转换芯片IC1、一个二极管D1、一个发光二极管D2、一个电阻R1、两个电解电容C1和C2、五个瓷片电容C3、C4、C5、C6和C7、两个电感L1和L2;电源接口J1的1脚作为12V电压输入端;电源接口J1的3脚作为预检测电压输入端;电源接口J1的4脚接地;二极管D2的阳极作为5V电压输入端与电源接口J1的2脚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瓷片电容C3的一端并联后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瓷片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解电容C1的阳极并联后与电源转换芯片IC1的3脚连接;电源转换芯片IC1的1脚接地;电源转换芯片IC1的2脚作为3.3V电压输出端,与瓷片电容C5的一端、电解电容C2的阳极以及电阻R1的一端并联后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为3.3V REF电压输出端,与瓷片电容C6的一端以及瓷片电容C7的一端并联;电解电容C1、C2的阴极、瓷片电容C3、C4、C5、C6、C7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都接地,所述的电源转换芯片IC1型号为AMS1117-3.3V;
主控模块电路由主控芯片IC2、晶振XTAL、一个电阻R23、八个瓷片电容C22、C23、C24、C25、C26、C28、C29和C30组成;主控芯片IC2的6脚和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IC2的12脚和瓷片电容C29的一端并联后和晶振XTAL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IC2的13脚和瓷片电容C30的一端并联后和晶振XTAL的另一端连接,瓷片电容C29和C30的另一端都接地;主控芯片IC2的11脚、28脚、50脚、75脚和100脚并联后和瓷片电容C22、C23、C24、C25、C26的一端并联并和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IC3的10脚、27脚、49脚、74脚和99脚并联后和瓷片电容C22、C23、C24、C25、C26的另一端并联接地;主控芯片IC3的19脚、20脚和94脚接地;主控芯片IC2的2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 REF电压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IC2的22脚与瓷片电容C28的一端并联后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瓷片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主控芯片IC2的37脚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主控芯片IC2型号为STM32F103VCT6;
预检测模块电路由一个运算放大器IC3、一个设备接口M1、一个继电器K7、一个三极管Q7、四个二极管D3、D4、D5和D6、七个电阻R13、R14、R15、R22、R58、R65和R66、一个电解电容C38组成;三极管Q7的1脚与电解电容C38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6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2脚与电解电容C38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7的3脚与二极管D6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7的5脚连接;电阻R65的另一端与电阻R66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8管脚连接;电阻R66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6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7的4脚相连;继电器K7的1脚与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预检测电压输入端连接;继电器K7的3脚与设备接口M1的1脚相连;设备接口M1的2脚与电阻R58的一端并联后与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5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2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3脚连接;运算放大器的2脚与电阻R14的一端并联后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的1脚与电阻R15的一端并联后与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8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5V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4脚、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15管脚连接,所述的运算放大器IC3型号为LM358;
电压测量模块由一个接口J2、六个电压测量传感器IC4、IC5、IC6、IC7、IC8和IC9、二十个电阻R29、R30、R31、R32、R33、R34、R36、R38、R39、R40、R42、R44、R45、R46、R47、R48、R52、R53、R54和R55组成;电压测量传感器IC4的2脚与电阻R34的一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4的3脚与电阻R54的一端连接,电阻R54的另一端与电阻R55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4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4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4的1脚、4脚和电阻R55的另一端都接地;电阻R34的另一端与接口J2的1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5的2脚与电阻R33的一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5的3脚与电阻R52的一端连接,电阻R52的另一端与电阻R53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3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5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5的1脚、4脚和电阻R53的另一端都接地;电阻R33的另一端与接口J2的2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6的2脚与电阻R32的一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6的3脚与电阻R47的一端连接,电阻R47的另一端与电阻R48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2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6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6的1脚、4脚和电阻R48的另一端都接地;电阻R32的另一端与接口J2的3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7的2脚与电阻R31的一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7的3脚与电阻R45的一端连接,电阻R45的另一端与电阻R46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1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7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7的1脚、4脚和电阻R46的另一端都接地;电阻R31的另一端与接口J2的4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8的2脚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8的3脚与电阻R42的一端连接,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电阻R44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0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8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8的1脚、4脚和电阻R44的另一端都接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接口J2的5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9的2脚与电阻R29的一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9的3脚与电阻R39的一端连接,电阻R39的另一端与电阻R40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35脚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9的5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连接;电压测量传感器IC9的1脚、4脚和电阻R40的另一端都接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接口J2的6脚连接;接口J2的7脚与电阻R36的一端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电阻R38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29脚连接;接口J2的8脚、电阻R3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压测量传感器IC4、IC5、IC6、IC7、IC8和IC9型号均为WBV342D01;
温控散热模块电路由一个温度传感器接口J3、两个风扇接口J4和J5、六个继电器K1、K2、K3、K4、K5和K6、六个三极管Q1、Q2、Q3、Q4、Q5和Q6、六个二极管D7、D8、D9、D10、D11和D12、十八个电阻R1、R2、R3、R4、R6、R7、R8、R9、R10、R11、R12、R21、R25、R26、R27、R28、R35和R41、六个电解电容C8、C9、C10、C21、C27和C31组成;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1脚与电阻R1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26脚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2脚与电阻R2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25脚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3脚与电阻R3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24脚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4脚与电阻R4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18脚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5脚与电阻R7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17脚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6脚与电阻R21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16脚连接;电阻R1、R2、R3、R4、R7和R21的另一端并联后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输出端连接;温度传感器接口J3的7脚和8脚接地;三极管Q1的1脚与电解电容C8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2脚与电解电容C8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1的3脚与二极管D7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1的5脚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2管脚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7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1的4脚相连;继电器K1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接口J4的1脚连接;继电器K1的3脚与继电器接口J4的2脚连接;三极管Q2的1脚与电解电容C9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2脚与电解电容C9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2的3脚与二极管D8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2的5脚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3管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8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2的4脚相连;继电器K2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接口J4的3脚连接;继电器K2的3脚与继电器接口J4的4脚连接;三极管Q3的1脚与电解电容C10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2脚与电解电容C10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3的3脚与二极管D9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3的5脚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12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4管脚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9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3的4脚相连;继电器K3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接口J4的5脚连接;继电器K3的3脚与继电器接口J4的6脚连接;三极管Q4的1脚与电解电容C21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2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2脚与电解电容C21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4的3脚与二极管D10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4的5脚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与电阻R26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5管脚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4的4脚相连;继电器K4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接口J5的1脚连接;继电器K4的3脚与继电器接口J5的2脚连接;三极管Q5的1脚与电解电容C27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27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2脚与电解电容C27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5的3脚与二极管D11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5的5脚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与电阻R28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6管脚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1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5的4脚相连;继电器K5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接口J5的3脚连接;继电器K5的3脚与继电器接口J5的4脚连接;三极管Q6的1脚与电解电容C31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3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2脚与电解电容C31的阴极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6的3脚与二极管D12的阳极并联后与继电器K6的5脚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与电阻R41的一端并联后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87管脚连接;电阻R41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2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K6的4脚相连;继电器K6的1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12V输入端并联后与继电器接口J5的5脚连接;继电器K6的3脚与继电器接口J5的6脚连接;
实时通信模块电路由一个电平转换芯片MAX、四个瓷片电容C17、C18、C19和C20组成;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脚和瓷片电容C17的一端连接;瓷片电容C17的另一端和电平转换芯片MAX的3脚连接;电平转换芯片MAX的2脚和瓷片电容18的一端连接;瓷片电容C18的另一端和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6脚以及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并联;电平转换芯片MAX的4脚和瓷片电容C20的一端连接;瓷片电容C20的另一端和电平转换芯片MAX的5脚连接;电平转换芯片MAX的6脚和瓷片电容C19的一端连接;瓷片电容C19的另一端和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5脚并联后接地;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1脚和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68脚连接;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2脚和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IC2的69脚连接;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3脚为串口数据接收端;电平转换芯片MAX的14脚为串口数据发送端,所述的电平转换芯片MAX的型号为MAX3232;
指示灯模块电路由七个指示灯接口P1、P2、P3、P4、P5、P6和P7、七个三极管Q8、Q9、Q10、Q11、Q12、Q13和Q14、十四个电阻R37、R49、R50、R51、R56、R57、R59、R60、R61、R62、R63、R64、R67和R68、七个电解电容C32、C33、C34、C35、C36、C37和C39组成;三极管Q8的1脚与电解电容C32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49的一端连接;电阻R49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3脚连接;三极管Q8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1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1的1脚与电阻R37的一端连接;电阻R37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2的阴极、三极管Q8的2脚接地;三极管Q9的1脚与电解电容C33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51的一端连接;电阻R51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脚连接;三极管Q9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2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2的1脚与电阻R50的一端连接;电阻R50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3的阴极、三极管Q9的2脚接地;三极管Q10的1脚与电解电容C34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57的一端连接;电阻R57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5脚连接;三极管Q10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3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3的1脚与电阻R56的一端连接;电阻R56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4的阴极、三极管Q10的2脚接地;三极管Q11的1脚与电解电容C35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60的一端连接;电阻R60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39脚连接;三极管Q11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4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4的1脚与电阻R59的一端连接;电阻R59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5的阴极、三极管Q11的2脚接地;三极管Q12的1脚与电解电容C36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62的一端连接;电阻R62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0脚连接;三极管Q12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5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5的1脚与电阻R61的一端连接;电阻R61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6的阴极、三极管Q12的2脚接地;三极管Q13的1脚与电解电容C37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64的一端连接;电阻R64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1脚连接;三极管Q13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6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6的1脚与电阻R63的一端连接;电阻R63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7的阴极、三极管Q13的2脚接地;三极管Q14的1脚与电解电容C39的阳极并联后与电阻R68的一端连接;电阻R68的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4脚连接;三极管Q14的3脚与指示灯接口P7的2脚连接;指示灯接口P7的1脚与电阻R67的一端连接;电阻R67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39的阴极、三极管Q14的2脚接地;
显示模块电路由一个数码管接口J6组成;数码管接口J6的1脚接地;数码管接口J6的2脚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3脚连接;数码管接口J6的3脚与主控模块电路中主控芯片的42脚连接;数码管接口J6的4脚与电源模块电路中的5V输入端连接。
CN201310236375.3A 2013-06-13 2013-06-13 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92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6375.3A CN103309258B (zh) 2013-06-13 2013-06-13 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6375.3A CN103309258B (zh) 2013-06-13 2013-06-13 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9258A true CN103309258A (zh) 2013-09-18
CN103309258B CN103309258B (zh) 2015-05-20

Family

ID=49134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637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9258B (zh) 2013-06-13 2013-06-13 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0925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1102A (zh) * 2014-09-18 2015-02-0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tec的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
CN110257853A (zh) * 2019-07-22 2019-09-20 中山市晔汇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模块化的盐氯电解机
CN110838761A (zh) * 2019-11-28 2020-02-25 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plc通信功能的智能电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29145A1 (en) * 2007-08-22 2011-02-03 Youyun Dong Intelligent electrical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device
CN201892849U (zh) * 2010-11-17 2011-07-06 河南新乡蓝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内置监控型高频开关电源充电模块的监控电路
CN201993450U (zh) * 2011-02-10 2011-09-28 浙江乐思达消防电器有限公司 总线型多电池集中检测系统
CN203350642U (zh) * 2013-06-13 2013-12-1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29145A1 (en) * 2007-08-22 2011-02-03 Youyun Dong Intelligent electrical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device
CN201892849U (zh) * 2010-11-17 2011-07-06 河南新乡蓝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内置监控型高频开关电源充电模块的监控电路
CN201993450U (zh) * 2011-02-10 2011-09-28 浙江乐思达消防电器有限公司 总线型多电池集中检测系统
CN203350642U (zh) * 2013-06-13 2013-12-1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1102A (zh) * 2014-09-18 2015-02-0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tec的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
CN110257853A (zh) * 2019-07-22 2019-09-20 中山市晔汇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模块化的盐氯电解机
CN110838761A (zh) * 2019-11-28 2020-02-25 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plc通信功能的智能电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9258B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9258B (zh) 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
CN204595515U (zh) 无线多功能转换器
CN205563677U (zh) 一种云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CN205209645U (zh) 矿用高压电缆接线盒温度在线监测与警示系统
CN207743764U (zh) Ups数据监控系统
CN203350642U (zh) 一种具有预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源控制系统
CN201464006U (zh) 新型电子皮带秤控制器
CN107300423A (zh) 开关柜无线温度在线监测装置
CN201173905Y (zh) 一种氯气浓度在线监测装置
CN209727052U (zh) 一种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巷道变形动态监测系统
CN207732725U (zh) 一种基于ZigBee的光伏电池板的异动在线监测装置
CN202101765U (zh) 实时无线通讯工业热电偶温度变送器
CN204689522U (zh) 一种基于PSoC的煤矿提升机制动系统保护装置
CN211824552U (zh) 一种人工智能温湿度采集装置
CN203250192U (zh) 一种高温工业电视智能控制系统
CN105352619A (zh) 矿用高压电缆接线盒温度在线监测与警示系统及方法
CN102305670A (zh) 实时无线通讯工业热电偶温度变送器
CN207020564U (zh) 一种智能粮仓测控装置
CN204575122U (zh) 基于无线网络的森林环保监测系统
CN203870441U (zh) 一种油田多功能远程数据监控系统
CN207132965U (zh)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多功能电子秤
CN205263168U (zh) 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交通指示灯工作监测系统
CN204559238U (zh) 基于vb6.0与无线网络技术的电能实时数据监测系统
CN205809721U (zh) 一种pH控制器
CN204314655U (zh) 一种双核架构的无功补偿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