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5841B - 机电继电器外壳、继电器、切换组件及电磁继电器支撑组件 - Google Patents

机电继电器外壳、继电器、切换组件及电磁继电器支撑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5841B
CN103295841B CN201310064127.5A CN201310064127A CN103295841B CN 103295841 B CN103295841 B CN 103295841B CN 201310064127 A CN201310064127 A CN 201310064127A CN 103295841 B CN103295841 B CN 1032958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ain body
retaining element
support member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41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5841A (zh
Inventor
亚历山大·弗兰斯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I DIAI
Original Assignee
LEI DI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FR12518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FR2987492B1/fr
Priority claimed from FR12602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FR2997547B1/fr
Application filed by LEI DIAI filed Critical LEI DIAI
Publication of CN103295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5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5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5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60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 or shoc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5/00Details of relays
    • H01H45/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45/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1Details concerning assembly of relays
    • H01H50/043Details particular to miniaturised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30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 or shock, e.g. by balancing of armature
    • H01H50/305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 or shock, e.g. by balancing of armature damping vibration due to functional movement of arm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外壳(3)设计成用于容纳电磁继电器(1),所述电磁继电器(1)包含切换元件(2),所述切换元件(2)包括电接触切换部件,这些电接触切换部件能够沿主方向(D2)平移移动。所述外壳包含:用于容纳所述切换元件(2)的中空主体(4),用于将所述主体固定到支撑件(6)上的元件(5a1,5a2,5b1,5b2)。每一个固定元件都包含有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具有支承在支撑件上的表面(S52)和用来固定到支撑件上的机构(53)。所述固定元件还包含将所述固定部分连接到所述主体(4)上的连接部分(51),并且所述连接部分(51)设计成可至少沿主方向(D2)弯曲变形。

Description

机电继电器外壳、继电器、切换组件及电磁继电器支撑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电继电器外壳、一种包含这种外壳的机电继电器、以及一种包含多个机电继电器的切换组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支撑组件。
在本发明的含义范围内,机电继电器是一种用于切换电接触的装置。本发明尤其涉及设计用于微波频率信号领域的机电继电器,所述微波频率信号具有1GHz以上的频率。
背景技术
继电器由内含切换元件的外壳组成,所述切换元件包含至少一个电磁致动器,当被提供电控制信号时,所述电磁致动器借助于可移动部分选择性地在多个电输入端之间建立电接触。
因此,所述机电继电器的切换元件包含能够进行平移运动或旋转运动的可移动部分。在特定的使用条件下,例如在太空、电信、仪表、航空或太阳能领域中,所述继电器会受到振动和/或冲击,容易错误地建立或切断电接触。例如,当航天器起飞或当卫星进入轨道时,安装在卫星上的继电器会受到高度振动,并且在卫星的太阳能板展开期间,继电器所受到的冲击强度可能达到等同于6000克的加速度。
已知,将这种切换元件安装到外壳内包含了固定到支撑件的机构。为了减缓冲击和/或振动,JP-A-2006-155972提出了在固定螺丝和支撑件之间插入减震块(silentblock),例如硅胶垫圈。减震块相对较重,这是不利的,特别是在试图最大程度地减轻发送到太空中的设备的重量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此外,制备减震块的合成材料还不能令人满意地将继电器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支撑件(减震块固定在该支撑件上)。这对于太空设备尤其不利,因为当继电器置于真空中时,热量仅仅通过外壳与支撑件之间的接触点之间的传导才会耗散。
作为一种替换,为了阻尼冲击和/或振动,已知可为切换元件配备可移动块。将可移动块布置成与提供电接触切换的可移动部分形成配重。为了补偿可移动切换部分进行移动的动态效应,对可移动块进行平衡,但该平衡的建立困难且棘手。此外,将所述配重与切换元件的移动件进行铰接,这些铰接结具有允许移动件移动的功能间隙(functionalclearance)。在高密度的冲击下,所述可移动件会进行移动,并会致使产品进行无约束和不想要的切换。
发明内容
通过提出一种用于固定机电继电器的外壳,本发明尤其旨在补救这些缺点,该外壳重量轻且设计简单,并将继电器产生的热量耗散到外壳的固定支撑件上。
为此,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机电继电器外壳,该继电器包含切换元件,所述切换元件包含用于切换电接触的部件,所述用于切换电接触的部件可沿主方向进行平移移动,所述外壳包含:
用于容纳所述切换元件的中空主体,
用于将所述主体固定到支撑件上的元件。
每一个固定元件都包含有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具有支承在支撑件上的表面和用来固定到支撑件上的机构。所述固定元件还包含有将所述固定部分连接到所述主体的连接部分,并且所述连接部分设计成可至少沿主方向弯曲变形,即在平行于继电器的可移动部件进行移动的方向上。
通过本发明,当继电器受到冲击和/或振动所引起的力时,外壳的固定元件的连接部分弯曲变形,这就通过阻尼减弱了这些力,从而避免切换元件的电接触进行意外切换。这种外壳质量轻,设计简单且制造便宜。通过允许固定元件和支撑件之间的直接接触,无需加入诸如减震块之类的阻尼部件,这种外壳就能令人满意地将切换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传送到固定的支撑件上。
根据本发明有利的但非必须的方面,采取任何技术上可接受的结合方式,这种电磁继电器外壳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述特征:
所述主体是圆柱形的并且沿平行于主方向的纵向轴线延伸。
所述主体是圆柱形的并且沿垂直于主方向的纵向轴线延伸。
所述外壳是一体式的,所述主体和固定元件形成在单个部件中。
所述主体是圆柱形的并且沿着纵向轴线延伸,且固定部分的支承面平行于所述主体的纵向轴线。
所述主体是圆柱形的并且沿着纵向轴线延伸,且固定部分的支承面垂直于所述主体的纵向轴线。
每个固定元件的连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横切面是长形的,并具有平行于主方向测得的宽度,且该宽度小于横切面的长度。
所述外壳包含:
从所述主体的中平面的第一侧延伸的第一固定元件,
相对于中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对面的两个第二固定元件。
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两个第二固定元件之间的最小距离。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包含容纳在如上所述的外壳内的切换元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切换组件,其包含多个固定到支撑件的外壳,以使第一外壳的第一固定元件被放置在相邻的第二外壳的第二固定元件之间。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支撑组件,其包含这种外壳,另外还包含至少一个由弹性体制成的元件,用于对外壳主体相对于支撑件的冲击和振动进行阻尼。
因此,阻尼元件尤其在当继电器受到由冲击和/或振动所产生的力的挤压的过程中起作用。尽管有固定元件,这些阻尼元件还是减弱了保留在外壳中的压力,并防止切换元件的电接触进行意外切换。
根据本发明有利的但非必须的方面,采取任何技术上可接受的结合方式,这种电磁继电器支撑组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述特征:
所述阻尼元件受到机械压力,尤其是在当外壳的主体相对于支撑件沿主方向进行移动时的挤压过程中。
刚性元件插入在阻尼元件和支撑件之间。
所述刚性元件插入在固定元件的支承面和支撑件之间。
所述刚性元件包含至少一个内置有阻尼元件的中空支撑件。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的方面:
每个阻尼元件都是环形的,并围绕相对于中空主体突出的螺柱安装,且位于围绕该阻尼元件的支撑件的内部。
每个阻尼元件都设置在固定元件所界定的空间外部的支撑件内。
所述阻尼元件沿着主轴线设置在固定元件的固定部分的两侧。
附图说明
借助于以下继电器外壳的六个实例和继电器支撑组件的四个实例的描述,仅通过实例并参照附图,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更清楚地看到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机电继电器的透视图,所述电磁继电器包含了固定到支撑件的继电器外壳;
图2是图1的机电继电器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继电器外壳的透视图;
图4是图3的外壳从另一个角度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一种切换组件,通常称为矩阵图,所述切换组件包含三个继电器外壳,它们都类似于图3所示的那个,并且都固定在支撑件上;
图6和图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继电器外壳的透视图和俯视图;
图8和图9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继电器外壳的透视图和俯视图;
图10和图11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继电器外壳的透视图和俯视图;
图12和图13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继电器外壳的透视图和俯视图;
图14和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撑组件固定到支撑件的从分解透视的角度、从俯视的角度和从下方的角度观看到的视图;
图16是图14和图15的支撑组件的主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透视图;
图18是图17的支撑组件沿着平面XVIII进行切割的局部透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透视图;
图20是图17的支撑组件沿着平面XX切割的局部透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透视图;以及
图22是图21的支撑组件沿着平面XXII进行切割的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机电继电器1,其包含外壳3以及具有圆形横截面且形状大致为圆柱形的切换元件2。所述切换元件2包含多个电连接插座22,所述电连接插座22设置为用于连接电缆,所述电缆用于传输电输入和输出信号,更具体地,用于传输频率大于1G赫兹的微波频率信号。所述外壳3包含中空主体4,在该中空主体4内容纳有切换元件2。所述主体4是圆柱形的,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并沿着纵向几何轴线Z4延伸。所述主体4的第一纵向端部41是开口的,而主体4的第二纵向端部42由圆形底部进行封闭。所述主体4的开口端部41包含两个穿通的凸耳4a和4b,这些凸耳设置成用于将切换元件2固定到外壳3上。
所述主体4的外侧面S4包含两个沿直径相对的结构加强件43a和43b,它们在端部41和42之间形成平行于轴线Z4沿着主体4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的外部突起。
外壳3包含四个元件5a1、5a2、5b1和5b2,它们将主体4固定到支撑件6上。每个固定元件5a1、5a2、5b1和5b2都包含连接部分即凸耳51和固定部分52。每个凸耳51都将一个加强件43a或43b的一个纵向端部连接到相应的固定元件5a1、5a2、5b1或5b2的固定部分52上。
外壳3相对于穿过轴线Z4的中平面P3对称,一侧是固定元件5a1和5a2,另一侧是固定元件5b1和5b2。因此,一侧的固定元件5a1和5a2与另一侧的固定元件5b1和5b2是沿直径相对的。
每个固定部分52都包含位于支撑件6上的支承面S52。固定元件5a1、5a2、5b1和5b2的支承面S52与支撑件6之间是直接接触的。因此,外壳3和支撑件6之间的热量传输得以优化,这使得能够排出切换元件2所产生的热量。
这些支承面S52都是共面的,并且在支承平面P52内延伸,所述支承平面P52垂直于中平面P3且平行于轴线Z4。每个固定部分52都包含中心孔53,用作固定元件7例如螺丝的通道,固定元件7仅由图1中其轴线所示。由此,这些中心孔53和螺丝7构成了将外壳3固定到支撑件6上的机构。当外壳3固定到扁平的水平支撑件6上时,主体4的轴线Z4水平延伸。
每个凸耳51都在垂直于轴线Z4的平面内沿着几何轴线A51延伸形成肘部。每个凸耳51都包含近端部分50和远端部分59,所述近端部分50连接到一个加强件43a或43b的端部,并且垂直于中平面P3横向向外延伸,所述远端部分59一方面连接到近端部分50,另一方面连接到固定部分52。每个固定元件5a1、5a2、5b1和5b2的远端部分59都垂直于支承平面P52延伸。
在垂直于轴线A51的平面内,每个凸耳51的横切面都大致成矩形,并具有宽度为l的小尺寸的两侧,以及长度为L的大尺寸的两侧,其中长度L大于宽度l。沿着轴线A51,每个切面的宽度l都取向为平行于轴线Z4,而每个切面的长度L都在垂直于轴线Z4的平面内延伸。这些长度L和l可沿着凸耳51发生变化,以便对在变形过程中经受的机械力进行分散。
该切换元件2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部分(其未在图1中显示),例如电磁致动器,当该可移动部分被提供电控制信号时,它在所述切换元件2的一些电输入端之间建立电接触。在运行中,这些可移动部分沿着平行于轴线Z4的主方向D2在两个方向之间进行平移移动。当切换元件2受到冲击和/或振动时,这种冲击和/或振动导致以下风险:将可移动部件移动到错误的位置,从而引起元件2的意外切换。
固定元件5a1、5a2、5b1和5b2的几何形状设计成减弱冲击和/或振动在支撑件6和主体4之间的传输,特别是在主方向D2上,也就是说平行于轴线Z4的方向。凸耳51在Z4方向上的刚度小于其在垂直于轴线Z4的方向上的刚度。这是因为凸耳51的横截面的宽度l取向为平行于轴线Z4,而凸耳51的长度L取向为在垂直于轴线Z4的平面内。结果,当凸耳51受到平行于轴线Z4的力时,尤其是受到由冲击和/或振动产生的力时,它们就会在轴线Z4方向上弯曲变形。另一方面,当凸耳51受到在垂直于轴线Z4的平面内延伸的力时,例如受到垂直于中平面P3的力时,凸耳51是相对刚性的。因此,凸耳51就耗散了冲击和/或振动的机械能,同时防止了这种能量传输到外壳3的主体4上。这样,切换元件2意外切换的风险就减弱了。
图3至图22示出了分别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实施例的继电器外壳103、203、303、403、503、603、703、803和903,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元件类似的元件带有相同的数字标号,分别增加了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和900。
因此,每个外壳103、203、303、403、503、603、703、803和903都包含中空主体104、204、304、404、504、604、704、804或904,在这些中空主体内部都容纳有切换元件,这里的切换元件类似于切换元件2。每个主体104、204、304、404、504、604、704、804和904都是圆柱形的且带有圆形横截面,并沿着纵向的几何轴线Z104、Z204、Z304、Z404、Z504、Z604、Z704、Z804或Z904延伸。所述主体的第一纵向端部141、241、341、441、541、641、741、841或941是开口的,而所述主体的第二纵向端部142、242、342、442、542、642、742、842或942由圆形底部进行封闭。
在下文中,类似于外壳3的外壳103、203、303、403、503、603、703、803和903的元件将不再进行描述。
不同于图1至图2中的外壳3的主体4,外壳103的主体104通过三个固定元件105a1、105a2和105c而不是四个固定到支撑件106上。固定元件105a1和105a2类似于固定元件5a1和5a2,并且每一个都包含一成角度的凸耳151和一固定部分152。固定元件105a1和105a2位于穿过轴线Z104的中平面P103的第一侧,相对于中平面P103,固定元件105c与固定元件105a1和105a2是相对的。
固定元件105c包含两个相同的成角度的凸耳151和151′,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将主体104连接到单个固定部分152上,该固定部分152的表面抵靠在支撑件106上,标示为S152。
固定元件105c的凸耳151与151′比固定元件105a1和105a2的凸耳151更加相互接近。更具体地,严格地说,固定元件105c的凸耳151和151′的彼此相对的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d1比固定元件105a1和105a2的凸耳151的彼此相对的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d2小。另外,严格地说,固定元件105a1和105a2的固定部分152之间的最小距离d2′比固定元件105c的固定部分152的最大宽度L152大。距离d1、d2、d2′和宽度L152都是平行于轴线Z104进行测量的。
所述外壳103的功能类似于外壳3的功能,凸耳105a1、105a2和105c设计成沿轴线Z104弯曲变形。
在图5中,多个外壳103互相并排地固定到支撑件106上,第一外壳103的固定元件105c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外壳103的固定元件105a1和105a2之间,这些外壳103的纵向轴线Z104都是平行的。因此,就可能形成包含多个继电器的紧凑矩阵或连接组件。
在图6和图7所示的外壳203的主体204的外侧面S204包含绕轴线Z204成角度地偏移90°的四个结构加强件234a、243b、243c和243d,它们在主体204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平行于轴线Z204,并形成了突出部。
所述外壳203通过成角度地偏移90°的四个固定元件205a、205b、205c和205d固定到支撑件206上,每个固定元件都连接到加强件234a、243b、243c和243d中的一个上。每个固定元件205a、205b、205c和205d都包含有连接部分251和固定部分252。每个连接部分251都将加强件234a、243b、243c和243d中的一个的纵向端部之一连接到相应的固定元件205a、205b、205c和205d的固定部分252上。
每个固定元件252都包含与支撑件206接触的支承面S252。这些支承面S252是共面的,并在支承平面P252内延伸。每个固定部分252都包含用作固定螺丝(未示出)的通道的中心孔253。不同于外壳3和103,外壳203的固定元件205a、205b、205c和205d的支承面S252垂直于主体204的纵向轴线Z204。因此,当外壳203固定到水平的支撑件206上时,轴线Z204是竖直的。
每个连接部分251都包含两个成角度的凸耳254和255、以及纵向分支256。每个连接元件251的两个凸耳254和255是平行的,并且每一个凸耳都将相应的结构加强件234a、243b、243c或243d的一个端部连接到相应的分支256上。这样,每一个分支256都将相应的两个凸耳254和255连接到固定部分252上。
在垂直于轴线Z204的平面内,每一个凸耳254和255都沿几何轴线A254或A255延伸,并形成肘部。每个凸耳254和255都包含近端部分250和远端部分259,所述近端部分250连接到加强件123a、243b、243c或243d中的一个的端部上,同时径向向外延伸,所述远端部分259一方面连接到近端部250上,另一方面连接到分支256上。每个固定元件205a、205b、205c和205d的远端部分259都沿直辐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沿着圆周方向延伸。
在垂直于轴线A254或A255的平面内,每个凸耳254和255的横切面都大致成矩形,并具有宽度为l的小尺寸的两侧,以及长度为L的大尺寸的两侧,其中长度L大于宽度l。沿着轴线A254或A255,每个切面的宽度l都取向为平行于轴线Z204,而每个切面的长度L都在垂直于轴线Z204的平面内延伸。
垂直于轴线Z204,每个分支256的横切面都是正方形或“L”形,并包含第一壁257,所述第一壁257沿直辐射的方向延伸,这与相应的固定元件205a、205b、205c和205d的两个凸耳254和255是一致的。每个分支256还包括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并垂直于第一壁257的第二壁258。
容纳在外壳203中的所述切换元件包含至少一个可移动部分(未示出),当可移动部分被提供电控制信号时,它在多个电输入端之间选择性地建立电接触。在运行中,这些可移动部分以两种方式沿着平行于轴线Z204的主方向D2进行平移移动。当外壳202受到冲击和/或振动时,这种冲击和/或振动导致以下风险:将可移动部件移动到错误的位置,从而引起切换元件202的意外切换。
固定元件205a、205b、205c和205d的几何形状设计成用来减弱冲击和/或振动在支撑件206和主体204之间的传输,特别是在可移动部分移动的主方向D2上,也就是说沿着轴线Z204的方向。这是因为凸耳254和255的横截面的宽度l取向为平行于轴线Z204,而凸耳254和255的长度L的取向为在垂直于轴线Z204的平面内,结果,当凸耳254和255受到平行于轴线Z204的力时,尤其是受到由冲击和/或振动产生的力时,它们就会在轴线Z204方向上弯曲变形。因此,凸耳254和255就耗散了冲击和/或振动的机械能,同时防止了这种能量传输到外壳203的主体204上。这样,切换元件意外切换的风险就减弱了。
图8和图9所示的外壳303除了包含三个绕轴线Z304成角度地偏移120°的固定元件305a、305b和305c,而不是四个外,是类似于图6和图7的外壳203的,并且每一个固定元件都连接到外壳303的主体304上。如在前面的实施例中一样,固定元件352具有抵靠在支撑件上并垂直于轴线Z304的表面S352。
外壳303的功能与外壳203的功能类似,凸耳305a、305b和305c设计成沿轴线Z304弯曲变形。
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外壳403设计成通过绕轴线Z403成角度地偏移90°的四个固定元件405a、405b、405c和405d固定到支撑件(未示出)上。在封闭端442,主体404的外侧面S404包含环形的结构加强件443,该结构加强件443在主体404的周边形成了突出部。所述固定元件405a、405b、405c和405d与周边加强件443相连接,且每一个固定元件都包含有连接部分451和固定部分452。每个连接部分451都将周边加强件443连接到相应的固定元件405a、405b、405c和405d的固定部分452上。
每个固定元件452都包含设计成与支撑件相接触的支承面S452。这些支承面S452都是共面的,并在垂直于主体404的纵向轴线Z404的支承平面P452内延伸。因此,当外壳403固定到水平的支撑件406上时,轴线Z404是竖直的。
每个连接部分451都包含成角度的凸耳454、以及与轴线Z404平行的纵向分支456。每个凸耳454都将结构加强件443连接到相应的分支256上。这样,每个分支456都将相应的凸耳454连接到固定部分452上。
在垂直于轴线Z404的平面内,每个凸耳454都沿几何轴线A451延伸并形成肘部。每个凸耳454都包含近端部分450和远端部分459,该近端部分450连接到加强件443上并径向向外延伸,该远端部分459一方面与近端部分450相连接,另一方面与分支456相连接。每个固定元件405a、405b、405c和405d的远端部分459都沿直辐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沿圆周方向延伸。
在垂直于轴线A451的平面内,每个凸耳454的横切面都大致成矩形,并具有宽度为l的小尺寸的两侧,以及具有长度为L的大尺寸的两侧,其中长度L大于宽度l。沿着轴线A451,每个切面的宽度都取向为平行于轴线Z404,而每个切面的长度L在垂直于轴线Z404的平面内延伸。
每个分支456的横切面也是矩形的,并具有宽度为l的小尺寸的两侧,以及长度为L的大尺寸的两侧,其中长度L大于宽度l。每个切面的宽度l都取向为沿着直辐射方向,每个切面的长度L都取向为沿着径向方向。
继电器402包含至少一个可移动部分(未示出),在运行中,所述可移动部分以两种方式沿平行于轴线Z404的主方向D2进行平移移动。
固定元件405a、405b、405c和405d的几何形状设计成用来减弱冲击和/或振动在支撑件和主体404之间的传输,特别是在与可移动部分移动的主方向D2平行的方向上,也就是说沿着轴线Z404的方向。
这是因为凸耳454的横截面的宽度l取向为平行于轴线Z404,而凸耳454的长度L的取向为在垂直于轴线Z204的平面内,结果,当凸耳454受到平行于轴线Z404的力时,尤其是受到由冲击和/或振动产生的力时,它们就会在轴线Z404方向上弯曲变形。因此,凸耳454就耗散了冲击和/或振动的机械能,同时防止了这种能量传输到外壳403的主体404上。这样,继电器402的意外切换的风险就减弱了。
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外壳503除了包含三个固定元件505a、505b和505c,而不是四个外,与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外壳403是类似的,其中,固定元件505a、505b和505c绕轴线Z504成角度地偏移120°,且每个都连接到外壳503的主体504上。固定元件552具有垂直于轴线Z504的支承面S552。
外壳503的功能类似于外壳403的功能,凸耳505a、505b和505c设计成沿轴线Z504弯曲变形。
图14至图16示出了一种机电继电器601,其包含有固定在支撑件606上的支撑组件608,以及仅在图14中示出的切换元件2。
支撑组件608包含外壳603、底座610和三个阻尼元件609a、609b和609c,该阻尼元件由柔性材料制成,该柔性材料在继电器601的使用情形中具有弹性,也就是说,在这些情形中该阻尼元件具有小于100邵氏A的硬度。阻尼元件609a、609b和609c由诸如硅胶之类的弹性体制成,可选地带有颗粒填料。
外壳603包含内部容纳有切换元件2的中空主体604。该主体604是圆柱形的,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并沿纵向的几何轴线Z604延伸。
外壳603包含四个用于将主体604固定到支撑件606上的元件605a1、605a2、605b1和605b2,它们类似于外壳1的固定元件5a1、5a2、5b1和5b2。每个固定元件605a1、605a2、605b1和605b2都包含连接部分即凸耳651和固定部分652。
外壳603相对于穿过轴线Z604的纵向中平面P603对称。
每个固定部分652都包含有位于底座106上的扁平的支承面S652。固定元件605a1、605a2、605b1和605b2的支承面S652与底座610直接接触,所述底座610搁置在支撑件606上。因此,外壳603和支撑件606之间的热量传输得到了优化,这使得能够排出由切换元件2所产生的热量。
这些支承面S652都是共面的,并在垂直于中平面P603且平行于轴线Z604的支承面P652内延伸。每个固定部分652都包含有中心孔653,该中心孔653用作诸如螺丝等的固定元件7的通道,在图16内仅由其轴线表示。因此,孔653和螺丝7构成了将外壳603固定在支撑件606上的机构。当外壳603固定到扁平的水平支撑件606上时,主体604的轴线Z604沿水平方向延伸。
在垂直于轴线Z604的平面内,每个凸耳651都沿几何轴线A651延伸并形成肘部。每个凸耳651都包含有近端部分650和远端部分659,该近端部分650与加强件643a或643b中的一个的端部相连接,并垂直于中平面P603横向向外延伸,该远端部分659一方面与近端部分650相连接,另一方面与固定部分652相连接。每个固定元件605a1、605a2、605b1和605b2的远端部分659都垂直于支承平面P652延伸。
在垂直于轴线A651的平面内,每个凸耳651的横切面都大致成矩形,并具有宽度为l的小尺寸的两侧,以及长度为L的大尺寸的两侧,其中长度L大于宽度l。沿着轴线A651,每个切面的宽度l都取向为平行于轴线Z604,而每个切面的长度L都在垂直于轴线Z604的平面内延伸。这些长度L和l可沿着凸耳651发生变化,以便对在变形过程中经受的机械力进行分散。
在支承平面P652和纵向平面P603之间的相交处,外壳603的主体604的外侧面S604上设置有三个具有圆形横截面的螺柱(stud)644a、644b和644c,该三个螺柱644a、644b和644c互相对齐,且平行于轴线Z604并沿支撑件606的方向向下伸出。螺柱644a、644b和644c是相同的,但在变型方案中,它们可以是不同的。
可选地,每个螺柱644a、644b和644c的中心部分都被挖空,特别是为了减少外壳603的质量,并且中心部分限定了中空容积V644
每个阻尼元件609a、609b和609c都呈环状,其内径与螺柱644a、644b、644c的外径大致相等。因此,阻尼元件609a、609b和609c分别装配在螺柱644a、644b和644c上,并带有小的功能间隙。
底座610大致是扁平的,基本在支承平面P652内延伸并持平地搁置在支撑件606上。底座610由刚性金属材料如铝合金制成。底座610包含中心纵向部分611和底部614,该中心纵向部分611上设置有三个圆形支撑件612a、612b和612c,每一个圆形支撑件都包含有垂直于支承平面P652的圆形侧壁613,该底部614平行于支承平面P652。支撑件612a、612b和612c相互对齐并平行于轴线Z604,并与螺柱644a、644b和644c相对。侧壁613的内径与阻尼元件609a、609b和609c的外径大致相等,所述阻尼元件609a、609b和609c分别设置在支撑件612a、612b和612c的内部,抵靠在支撑件612a、612b和612c的底部614,并带有小的功能间隙。根据一个新示出的替代方案,支撑件612a、612b和612c可以不必彼此对齐并平行于轴线Z604。
底座610包含多个分支615,这些分支从中心部分611横向延伸,并连接到四个固定凸耳616a1、616a2、616b1和616b2上,每个固定凸耳都包含有孔617。因此,在分支615之间界定出了空白区域,这在要求质量必须是最小的应用领域中是特别有利的,如航空航天领域。在一种变型方案中,底座610是实心的。
外壳603的支承面S652抵靠在底座610的凸耳616a1、616a2、616b1和616b2上。每个固定元件也穿过支撑件606的底座610上的一个孔617。这些孔617和固定元件7构成了将底座610固定到支撑件606上的机构。底座610插入在外壳603的支承面S652与支撑件606之间,并与支承面S652和支撑件606相接触。
每个阻尼元件609a、609b和609c向下由支撑件612a、612b和612c的底部614平移锁定,向上由外壳603的主体604的外侧面S604平移锁定,并由支撑件612a、612b和612c的侧壁613在侧面锁定。
固定元件605a1、605a2、605b1和605b2的几何形状都设计成用来减弱冲击和/或振动在支撑件606和主体604之间的传输,特别是在主轴线D2的方向上,也就是说在平行于轴线Z604的方向上。因此,凸耳651可以耗散由冲击和/或振动产生的机械能,降低这种能量向外壳603的主体604的传输。这样,切换元件2意外切换的风险就降低了。
所述凸耳651基本上阻尼了冲击的影响,但是它们的弹性趋向于产生高振动共振,尤其是在低频下更是如此。所述阻尼元件609a、609b和609c就其本身而言,产生粘性和弹性阻尼作用,对低振动频率尤其有效,这就减弱了由凸耳651产生的振动共振。
当外壳603在冲击和/或振动的作用下,沿主轴线D2相对于支撑件606朝着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移动时,所述螺柱644a、644b和644c将所述阻尼元件609a、609b和609c挤压向所述支撑件612a、612b和612c的侧壁613。所述阻尼元件609a、609b和609c在挤压过程中主要受到机械压力,这耗散了冲击和/或振动所产生的能量,尤其是在低频下更是如此。
这样,所述凸耳651和所述阻尼元件609a、609b和609c一起对所述冲击和振动产生了的有效的阻尼作用,这有效地降低了切换元件2意外切换的风险。
图17至图22示出了支撑组件708、808和908,它们挤压阻尼元件,这些阻尼元件也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该弹性材料在电磁继电器的使用情形中具有弹性,所述电磁继电器包含这些组件中的一个。
图17和图18中所示的所述支撑组件708的外壳703类似于所述外壳603。所述支撑组件708包含四个平行六面体形的阻尼元件709a1,709b1,709a2和709b2以及底座710,所述底座710包含两个分离的刚性部分710a和710b,它们有着类似的几何形状。
所述底座710的第一部分710a设置成与固定元件705a2和705b2齐平,并且与所述外壳703的主体704的开口端部741位于同一侧,而所述底座710的第二部分710b与所述固定元件705a1和705b1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与在封闭的元件742位于同一侧。
每个部分710a和710b都包含平板715,该平板715在支承平面P752内延伸,并且所述固定元件705a1、705b1、705a2和705b2的支承面S752抵靠在该支承平面上。每个部分710a和710b都包含两个孔717,用作所述固定元件7的通道。所述底座710的部分710a设有两个直立件711a2和711b2。所述底座710的部分710b设置有两个另外的直立件711a1和711b1。所述直立件711a1、711a2、711b1和711b2垂直于所述板715,且每一个直立件都包含有加强肋711c,用于增加直立件沿轴线Z704的抗弯强度。
每一个直立件711a1、711a2、711b1和711b2的顶部都包含有中空的支撑件712a1、712a2、712b1和712b2,阻尼元件709a1、709a2、709b1或709b2设置在这些中空的支撑件内。这样确定所述支撑件712a1、712a2、712b1和712b2的深度:使得每个阻尼元件的一部分伸到其支撑件的外面。
所述阻尼元件709a1、709a2、709b1或709b2位于一空间的外面,所述空间一方面是由所述固定元件705a1和705b1界定出来的,另一方面是由所述固定元件705a2和705b2界定出来的。
所述支撑件712a1、712a2、712b1和712b2在所述外壳703的一个端部741或742的方向上是开口的,从而每个阻尼元件709a1、709a2、709b1和709b2都与所述外壳703的的固定部分705a1、705a2,705b1或705b2中的一个的近端部分750相接触。
所述外壳703的功能类似于所述外壳603的功能,所述凸耳705a1、705b1、705a2和705b2设计成沿所述轴线Z704弯曲变形。
由底座710的第一部分710a所支撑的阻尼元件709a2和709b2对外壳703的主体704的振动进行阻尼,这是沿主方向D2按第一种方式进行的,即在图17中朝右,而所述阻尼元件709a1和709a2对所述主体704的振动进行阻尼是沿主方向D2按另一种方式进行的,即在该图中朝左。
图19和图20所示的支撑组件808包含外壳803,该外壳803与外壳603区别在于有两个横向螺柱844a与844b位于所述主体804的结构加强件843a和843b的中间,并垂直于所述外壳803的纵向平面P803相对于外壳803突出。每个螺柱844a和844b上都装配有环形阻尼元件809a或809b。
所述支撑组件808包含两个刚性支承件810a和810b,该刚性支承件810a和810b横向地设置在所述外壳803的主体804的两侧。所述支承件810a在所述外壳803的固定元件805a1和805a2之间延伸,而所述支承件810b在固定元件805b1和805b2之间延伸。
每个支承件810a和801b都包含平板815a或815b,该平板搁置在所述外壳803的固定元件805a1和805a2或805b1和805b2的固定部分852上。
每个支承件810a和810b都包含有垂直壁811a或811b,该垂直壁将所述板815a或815b连接到支撑件812a或812b上。每一个阻尼元件809a和809b都容纳在所述支撑件812a和812b中的一个内,所述阻尼元件809a和809b的一部分突出到支撑件812a和812b的外面,并与所述外壳803的加强件843a和843b相接触。
每个支承件810a和810b的板815a或815b都包含有用作固定元件7的通道的两个孔817。
所述外壳803的功能类似于所述外壳603的壳体,凸耳805a1、805a2、805b1和805b2设计成沿轴线Z804弯曲变形。
所述阻尼元件809a和809b在主方向D2上以两种方式对所述外壳803的主体804的振动进行阻尼。
图21和图22中的支撑组件908与支撑组件608、708和808是不同的,尤其可以通过外壳904的轴线Z904的取向和主方向D2的取向进行区分,它们在运行时都是竖直的。
外壳903包含四个固定元件905a1、905a2、905b1和905b2。所述固定元件905a2和905b2与外壳603的固定元件605a2和605b2是相同的。每个固定元件905a1和905b1都包含连接部分951以及固定部分952,该连接部分951相对于固定元件905a2和905b2相对较短且结实,所述固定部分952包含两个垂直于轴线Z904且彼此相对的支承面S952和S’952。
所述外壳903固定在支撑件906上,所述支撑件906包含水平壁961和竖直壁962,两个壁是垂直的。所述外壳903的凸耳905a2和905b2抵靠在垂直壁962上。固定元件7例如螺丝用于将这些凸耳905a2和905b2固定到支撑件906上。
借助于阻尼组件即减震块910a或910b,所述凸耳905a1和905b1中的每一个都固定到所述支撑件906的水平壁961上,所述阻尼组件包含两个环状的阻尼元件909a1和909’a1或909b1和909’b1以及刚性支撑件,所述刚性支撑件的形成首先是通过使用衬圈对第一管状件910a1或910b1的一端进行延伸,其次是通过将垫圈910’a1或910’b1抵靠在与衬圈相对的管状件910a1或910b1的端部。
附加的固定元件7例如螺丝用来将凸耳905a1和905b1和所述减震块910a和910b固定到支撑件906上。所述固定元件7通过所述固定元件905a1和905b1中的孔953,并通过在支撑件906中形成的孔917,穿过部件910a1、910’a1、910b1和910’b1。
每个减震块910a和910b的阻尼元件909a1、909’a1、909b1和909’b1都沿主方向D2设置在固定元件905a1和905b1的固定部分952的两侧。每个阻尼元件909a1、909’a1、909b1和909’b1都包含外周凹槽991,当这两个阻尼元件层叠时,该外周凹槽991形成狭槽,所述固定部分952的孔953的外周在该狭槽内部延伸。
所述阻尼元件909a1和909’a1,或阻尼元件909b1和909’b1,被锁定在第一部件910a1或910b1的衬圈与减震块910a和910b的垫圈910’a1或910’b1之间。
外壳903的功能类似于外壳3的功能,凸耳905a2和905b2设计成沿着轴线Z904弯曲变形。
阻尼元件909a1、909’a1、909b1和909’b1沿所述主方向D2以两种方式对振动进行阻尼。
当所述外壳903趋向于朝着支撑件906的水平壁961的方向向下移动时,固定部分952对阻尼元件909’a1和909’b1进行挤压,所述阻尼元件909’a1和909’b1抵靠在垫圈910’a1和910’b1上。
当所述外壳903趋向于相对于支撑件906的水平壁961的方向向上移动时,固定部分952对所述阻尼元件909a1和909b1进行挤压,所述阻尼元件909a1和909b1抵靠在第一部件的衬圈910a1和910b1上。
在图14至16中外壳603的一种未示出的变型中,固定元件没有相对于纵向中平面P603对称分布。例如,外壳可仅包含三个固定元件,其中一个位于平面P603的第一侧,而其它两个位于另一侧。
外壳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和903是一体式的,也就是说形成在单个部件中。外壳可以通过例如加工材料块进行制造。不需要附加的部件就可以实现对冲击和振动的阻尼,这样简化了它们的制造并且增加它们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通过示例的方式,外壳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和903由具有令人满意的机械特性的铝合金制得。作为一种替换,外壳可以使用钛合金或铍铜合金(CuBe2)或钢进行制造。任选地,所选择的材料可以包括碳纤维。
在未示出的一种变型方案中,主体4、凸耳51和/或固定部分52由分离的部件制成,然后通过例如粘合剂粘接、焊接或螺接组装在一起。
在未示出的变型方案中,主体4是具有任意横截面的圆柱体,例如棱柱形的。所述主体4也可以不是圆柱形的。
在一种变型方案中,切换元件2的可移动部分沿一主方向移动,该主方向不与外壳3的主体4的纵向轴线Z4平行,例如该主方向可以是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Z4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凸耳51设计成在可移动部件的移动方向上弯曲变形。于是,凸耳51在这个移动方向上具有低刚度,而在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刚性。
在未示出的一种变型方案中,凸耳51的横切面不是矩形的,其具有的横截面的几何形状设计成至少沿主方向D2弯曲变形,例如长形的横截面。
在未示出的一种变型方案中,外壳203、303、403和503的固定元件并未成角度均匀的方式分布在外壳的圆周上。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至少可部分地进行组合。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机电继电器的外壳,所述继电器包含切换元件,所述切换元件包括用于切换电接触的部件,所述用于切换电接触的部件能够沿主方向平移移动,所述外壳包含:
用于容纳所述切换元件的中空的主体,
用于将所述主体固定到支撑件上的固定元件,
每一个固定元件都包含有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具有支承在支撑件上的支承面和用来固定到支撑件上的机构,所述外壳的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还包含有将所述固定部分连接到所述主体的连接部分,并且,所述连接部分设计成至少沿所述主方向弯曲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是圆柱形的,并且沿平行于所述主方向的纵向轴线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是圆柱形的,并且沿垂直于所述主方向的纵向轴线延伸。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是一体式的,所述主体和所述固定元件形成在单个部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是圆柱形的,并且沿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所述固定部分的支承面平行于所述主体的纵向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是圆柱形的,并且沿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所述固定部分的支承面垂直于所述主体的纵向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每个固定元件的连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横切面是长形的,并具有平行于所述主方向测得的宽度,且所述宽度小于所述横切面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第一固定元件,其从所述主体的中平面的第一侧延伸,
两个第二固定元件,所述两个第二固定元件相对于中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对面,
并且,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元件之间的最小距离。
9.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包含容纳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外壳中的切换元件。
10.一种切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含多个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壳,并且,所述外壳都固定到支撑件上,以使第一外壳的第一固定元件被放置在相邻的第二外壳的第二固定元件之间。
11.一种支撑电磁继电器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组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外壳,并且,所述支撑组件还包含至少一个由弹性体制成的阻尼元件,用于对外壳的主体相对于支撑件的冲击和振动进行阻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当外壳的主体沿着所述主方向相对于支撑件移动时的挤压过程中,阻尼元件受到机械压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刚性元件插入在所述阻尼元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元件插入在固定元件的支承面和所述支撑件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元件包含至少一个内置有所述阻尼元件的中空的支撑件。
CN201310064127.5A 2012-02-28 2013-02-28 机电继电器外壳、继电器、切换组件及电磁继电器支撑组件 Active CN103295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251805 2012-02-28
FR1251805A FR2987492B1 (fr) 2012-02-28 2012-02-28 Boitier de relais electromecanique, relais et ensemble de commutation
FR1260295A FR2997547B1 (fr) 2012-10-29 2012-10-29 Ensemble de support de relais electromagnetique et relais electromagnetique comprenant un tel ensemble de support
FR1260295 2012-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5841A CN103295841A (zh) 2013-09-11
CN103295841B true CN103295841B (zh) 2017-09-08

Family

ID=47740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4127.5A Active CN103295841B (zh) 2012-02-28 2013-02-28 机电继电器外壳、继电器、切换组件及电磁继电器支撑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53922B2 (zh)
EP (1) EP2634784B1 (zh)
CN (1) CN1032958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34519A1 (en) * 2010-09-27 2012-03-28 ABB Technology AG Magnetic actuator with two-piece side plates for a circuit breaker
USD787918S1 (en) * 2016-10-12 2017-05-30 Mario Rago Relay holder
CN114496658A (zh) 2022-03-17 2022-05-13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电池配电盒及电池包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7670Y (zh) * 1999-03-31 2000-05-10 周德良 改良的继电器连接座
CN201127115Y (zh) * 2007-12-10 2008-10-01 陈奚平 振动传感器
CN101438364A (zh) * 2006-05-12 2009-05-20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41838C (de) * 1937-03-09 1943-11-18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Anordnung eines Aggregates mit schwingenden Kontaktzungen zur Umformung von Gleich- oder Wechselstrom, bei dem zur Vermeidung von stoerender Geraeuschabstrahlung Daempfungsmittel vorgesehen sind
US2268882A (en) * 1940-08-03 1942-01-06 Barber Colman Co Relay
US2609171A (en) * 1948-09-01 1952-09-02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Shock mount for relays
US3800251A (en) * 1970-08-31 1974-03-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Small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US3863881A (en) * 1973-09-10 1975-02-04 Nasa Shock absorbing mount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US4382587A (en) * 1980-03-20 1983-05-10 Kaco Gmbh & Co. Vibration damping element
JP2003152286A (ja) * 2001-11-12 2003-05-23 Yazaki Corp 実装基板の静音構造
JP4669267B2 (ja) 2004-11-26 2011-04-13 大塚ポリ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の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7670Y (zh) * 1999-03-31 2000-05-10 周德良 改良的继电器连接座
CN101438364A (zh) * 2006-05-12 2009-05-20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201127115Y (zh) * 2007-12-10 2008-10-01 陈奚平 振动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34784B1 (fr) 2015-09-09
US20130222085A1 (en) 2013-08-29
EP2634784A1 (fr) 2013-09-04
CN103295841A (zh) 2013-09-11
US8653922B2 (en) 2014-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5841B (zh) 机电继电器外壳、继电器、切换组件及电磁继电器支撑组件
US9071898B2 (en) Acoustic loudspeaker
CN103511548B (zh) 用于车辆的液压悬置
US20120169153A1 (en) Structure of vibration actuator
JP7464699B2 (ja) アーク経路形成部及びそれを含む直流リレー
CN107199870A (zh) 用于紧固发动机机架的结构
ES2729206T3 (es) Conmutador magnético
CN101911726A (zh) 用于平板扬声器的激振器、平板扬声器和交通工具
WO2015134584A1 (en) Elastomeric torsion bushings for levered loudspeakers
CN106133379A (zh) 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减振器、交通工具座椅和机动车
US20130313767A1 (en) Suspension spring for shock absorber using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N110360266B (zh) 液压悬置装置及分离件
KR102133523B1 (ko) 서스펜션이 일체화된 평판형 스피커
CN109844353A (zh) 负荷平衡弹簧隔振器
WO2016152223A1 (ja) 防振装置
CN112187004B (zh) 一种宽频马达
CN103313177A (zh) 用于助听器的电池保持装置
KR20160004693A (ko) 골전도 스피커
CN113841423B (zh) 用于汽车中高性能低音播放的刚性结构的振动致动器
CN109083972B (zh) 液压悬置装置
JP6152968B2 (ja) 電動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およびこの電動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を有する出力軸振動型電動装置
US20230254647A1 (en) Electrodynamic transducer
CN107889032B (zh) 双悬边单元及扬声器
KR100746415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리니어 모터 고정구조
CN210941236U (zh) 一种上悬置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French Aobaihe Villiers

Applicant after: Lei Diai

Address before: Ronnie de la France

Applicant before: Lei Diai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