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1558A - 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1558A
CN103291558A CN2012100513588A CN201210051358A CN103291558A CN 103291558 A CN103291558 A CN 103291558A CN 2012100513588 A CN2012100513588 A CN 2012100513588A CN 201210051358 A CN201210051358 A CN 201210051358A CN 103291558 A CN103291558 A CN 103291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abin
generator
pipe outle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13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1558B (zh
Inventor
李晓谦
吴国庆
吴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2100513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91558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AU2013225485A priority patent/AU2013225485B2/en
Priority to US14/381,584 priority patent/US9273670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3/071765 priority patent/WO2013127314A1/zh
Priority to PL13754481.3T priority patent/PL2821641T3/pl
Priority to ES13754481.3T priority patent/ES2593629T3/es
Priority to EP13754481.3A priority patent/EP2821641B1/en
Priority to DK13754481.3T priority patent/DK2821641T3/en
Publication of CN103291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1558A/zh
Priority to ZA2014/06912A priority patent/ZA201406912B/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1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1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7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by measures acting on the electrical gene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7/00Monitoring or testing of wind motors, e.g. diagnost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60Cooling or heating of wind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20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 F03D9/25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the apparatus being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20Heat transfer, e.g.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8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electric generators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e.g. with turbines
    • H02K7/1807Rotary generators
    • H02K7/1823Rotary generator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urbines or similar engines
    • H02K7/183Rotary generator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urbines or similar engines wherein the turbine is a wind turbine
    • H02K7/1838Generators mounted in a nacelle or similar structure of a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60Efficient propulsion technologies, e.g. for aircraf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该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抽气管道和排风装置,所述抽气管道位于机舱的内部,所述抽气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第一管道出口和第二管道出口,所述第一管道入口与发电机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管道风门,所述第二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管道风门。本发明中可实现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提高对发电机的冷却效率;以及可实现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提高机舱内部温度以对机舱内部进行保温的目的,避免了为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配置多个独立的加热装置,从而降低了成本以及减少了能量消耗。

Description

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机舱11、发电机12、冷却装置13、抽气管道14、基座15、塔架16、轮毂17和叶片18。冷却装置13、抽气管道14和基座15设置于机舱11内,机舱11通过基座15安装于塔架16,塔架16用于支撑机舱11。叶片18通过轮毂17与发电机12连接,叶片18旋转带动发电机12的转轴旋转以使发电机12产生电能。发电机12是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的能量转化部件,但发电机12同时也是主要的发热部件,即:发电机12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保证发电机12的正常运行,需要配备相应的冷却系统对发电机12进行冷却处理,图1中通过冷却装置13和抽气管道14对发电机12进行冷却处理。抽气管道14的一端与发电机12连通,抽气管道14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13连通,抽气管道14用于将发电机12运行时产生的热空气抽出并输出至冷却装置13内。冷却装置13通过内部设置的冷却气流通道19内流动的外部空气气流对热空气进行冷却处理,并将得到的冷空气输送回发电机12,以实现对发电机12的冷却处理。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为空-空热交换系统。
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环境温度与发电机温度的温差较小,导致冷却气流通道内流动的外部空气气流对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的冷却效果变差,从而降低了对发电机的冷却效率。
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环境温度与发电机温度的温差较大,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可停止运行并依靠环境温度与发电机温度的温差使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自行散失到环境中,以达到对发电机进行冷却的目的。此时若风力发电机组出现停机的情况,机舱内的温度将接近环境温度,风力发电机组重新启动之前需要提高机舱内的温度,使机舱内的温度达到各类零部件与电气元件的正常运行温度。通常为实现使机舱内的温度达到各个部件的使用温度的目的,需要为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配置多个独立的加热装置,这将会导致成本增加以及能量消耗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用以实现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提高对发电机的冷却效率以及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降低成本以及减少能量消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抽气管道和排风装置,所述抽气管道位于机舱的内部,所述抽气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第一管道出口和第二管道出口,所述第一管道入口与发电机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管道风门,所述第二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管道风门;
所述第一管道风门,用于若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与所述机舱外部连通;
所述第二管道风门,用于若所述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所述第二管道出口与所述机舱内部连通;
所述排风装置,用于若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机舱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外部;若所述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管道包括主管道和分支管道,所述主管道的一端为所述管道入口,所述主管道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所述分支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主管道连通,所述分支管道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管道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装置包括第一排风单元和第二排风单元,所述第一排风单元位于所述抽气管道中靠近所述第一管道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二排风单元位于所述抽气管道中靠近所述第二管道出口的位置;
所述第一排风单元,用于若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机舱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外部;
所述第二排风单元,用于若所述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风单元根据所述发电机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所述第二排风单元根据所述机舱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包括:第一子管道段和第二子管道段,所述第一子管道段包括所述主管道和所述分支管道的交叉部位至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所述第二子管道段包括所述主管道和所述分支管道的交叉部位至所述管道入口,所述排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子管道段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机舱、轮毂、叶片和上述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所述叶片通过所述轮毂与所述发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抽气管道上的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机舱进行加热处理。
进一步地,还包括:基座和塔架,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机舱内,所述机舱通过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塔架上,所述塔架用于支撑所述机舱。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方设置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通过密封垫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密封盖板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用于对从所述塔架进入所述机舱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方法,所述方法基于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所述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抽气管道和排风装置,所述抽气管道位于机舱的内部,所述抽气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第一管道出口和第二管道出口,所述第一管道入口与发电机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管道风门,所述第二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管道风门;
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和所述机舱的温度进行监控;
若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所述第一管道风门开启以使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与所述机舱外部连通,所述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外部;
若所述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内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方案中,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一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外部,从而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提高对发电机的冷却效率;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二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内部,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提高机舱内部温度以对机舱内部进行保温的目的,避免了为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配置多个独立的加热装置,从而降低了成本以及减少了能量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一种工作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一种工作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三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详细描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抽气管道和排风装置,抽气管道位于机舱的内部,抽气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21、第一管道出口22和第二管道出口23,第一管道入口22与发电机连通,第一管道出口22上设置有第一管道风门24,第二管道出口23上设置有第二管道风门25。第一管道风门24用于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第一管道出口22与机舱外部连通。第二管道风门25用于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第二管道出口23与机舱内部连通。排风装置用于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外部;排风装置用于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内部。
本实施例中,抽气管道包括主管道28和分支管道29,主管道28的一端为管道入口21,主管道28的另一端为第一管道出口24,分支管道29的一端与主管道28连通,分支管道29的另一端为第二管道出口23。实际应用中,抽气管道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本实施例中,排风装置可包括第一排风单元26和第二排风单元27,第一排风单元26位于抽气管道中靠近第一管道出口22的位置,第二排风单元27位于抽气管道中靠近第二管道出口23的位置。第一排风单元26用于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外部;第二排风单元27用于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内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风单元2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排风单元2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优选地,第一排风单元26采用排风扇,第二排风单元27采用排风扇。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发电机的温度和机舱的温度进行监控。并通过风力发电机组的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第一排风单元26和第一管道风门24的开启或者关闭,或者控制第二排风单元27和第二管道风门25的开启或者关闭。
下面通过图3和图4对本实施例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实施例一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一种工作示意图,如图3所示,发电机31工作后,若发电机31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30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一排风单元26启动并且第一管道风门24打开,第一管道出口22与机舱30外部连通。第一排风单元26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30外部。此时,第二排风单元27关闭,并且第二管道风门25关闭。其中,第一排风单元26可根据发电机31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以达到控制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从而达到对发电机31的冷却。当发电机31的温度上升时,第一排风单元26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加快,以达到提高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使热空气更加快速的从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30外部,从而加强对发电机31的冷却效果。当发电机31的温度下降时,第一排风单元26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减慢,以达到降低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从而在满足对发电机31冷却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第一排风单元26运行时的能量消耗。图3中所示可以为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
图4为实施例一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示意图,如图4所示,发电机31工作后,若机舱30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二排风单元27启动并且第二管道风门25打开,第二管道出口23与机舱30内部连通。第二排风单元27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30内部,提高了机舱30内部的温度,从而达到对机舱30内部的保温效果。此时,第一排风单元26关闭,并且第一管道风门24关闭。其中,第二排风单元27可根据机舱30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以达到控制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若机舱30的温度下降时,第二排风单元27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加快,以达到提高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使热空气更加快速的从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30内部,从而加强对机舱30内部的保温效果。若机舱30的温度上升时,第二排风单元27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减慢,以达到降低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从而在满足对机舱30保温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第二排风单元27运行时的能量消耗。图4中所示可以为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中,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一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外部,从而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提高对发电机的冷却效率;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二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内部,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提高机舱内部温度以对机舱内部进行保温的目的,避免了为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配置多个独立的加热装置,从而降低了成本以及减少了能量消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中无需设置冷却装置,从而进一步地节约了成本。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中的抽气管道采用双管道结构,可主动控制机舱内外空气的热交换,既达到了冷却发电机的目的,又达到了调节机舱内温度的目的。利用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提高机舱内部的温度,起到了“废物利用”的效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主管道28包括:第一子管道段和第二子管道段,第一子管道段包括主管道28和分支管道29的交叉部位至第一管道出口22,第二子管道段包括主管道28和分支管道29的交叉部位至管道入口21,排风装置32位于第二子管道段中。本实施例中,排风装置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排风装置32可采用排风扇。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相比,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对的减少排风装置的使用数量,从而节约了成本。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31、机舱30、轮毂34、叶片35和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叶片35通过轮毂34与发电机31连接,叶片35旋转带动发电机31的转轴旋转以使发电机31产生电能。发电机31与机舱30相联结,发电机31和机舱30对外是密闭的。发电机31与机舱30通过抽气管道和入风口实现空气流通,具体地,可通过抽气管道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抽出,机舱30内的空气经过滤网过滤后通过入风口被吸入发电机31内。发电机31可位于机舱30的外部或者机舱30的内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电机31位于机舱30的外部。
该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抽气管道和排风装置,抽气管道位于机舱30的内部,抽气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21、第一管道出口22和第二管道出口23,第一管道入口22与发电机连通,第一管道出口22上设置有第一管道风门24,第二管道出口23上设置有第二管道风门25。第一管道风门24用于若发电机31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30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第一管道出口22与机舱30外部连通;第二管道风门25用于若机舱30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第二管道出口23与机舱30内部连通;排风装置用于若发电机31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30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30外部;排风装置用于若机舱30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30内部。
本实施例中,抽气管道包括主管道28和分支管道29,主管道28的一端为管道入口21,主管道28的另一端为第一管道出口24,分支管道29的一端与主管道28连通,分支管道29的另一端为第二管道出口23。实际应用中,抽气管道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本实施例中,排风装置可包括第一排风单元26和第二排风单元27,第一排风单元26位于抽气管道中靠近第一管道出口22的位置,第二排风单元27位于抽气管道中靠近第二管道出口23的位置。第一排风单元26用于若发电机31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30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30外部;第二排风单元27用于若机舱30的温度小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30内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风单元2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排风单元2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优选地,第一排风单元26采用排风扇,第二排风单元27采用排风扇。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发电机的温度和机舱的温度进行监控。并通过风力发电机组的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第一排风单元26和第一管道风门24的开启或者关闭,或者控制第二排风单元27和第二管道风门25的开启或者关闭。
下面通过图7和图8对本实施例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图7为实施例三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一种工作示意图,如图7所示,发电机31工作后,若发电机31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30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一排风单元26启动并且第一管道风门24打开,第一管道出口22与机舱30外部连通。第一排风单元26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30外部。此时,第二排风单元27关闭,并且第二管道风门25关闭。其中,第一排风单元26可根据发电机31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以达到控制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从而达到对发电机31的冷却。当发电机31的温度上升时,第一排风单元26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加快,以达到提高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使热空气更加快速的从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30外部,从而加强对发电机31的冷却效果。当发电机31的温度下降时,第一排风单元26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减慢,以达到降低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从而在满足对发电机31冷却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第一排风单元26运行时的能量消耗。图7中所示可以为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
图8为实施例三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示意图,如图8所示,发电机31工作后,若机舱30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二排风单元27启动并且第二管道风门25打开,第二管道出口23与机舱30内部连通。第二排风单元27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30内部,提高了机舱30内部的温度,从而达到对机舱30内部的保温效果。此时,第一排风单元26关闭,并且第一管道风门24关闭。其中,第二排风单元27可根据机舱30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以达到控制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若机舱30的温度下降时,第二排风单元27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加快,以达到提高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使热空气更加快速的从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30内部,从而加强对机舱30内部的保温效果。若机舱30的温度上升时,第二排风单元27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减慢,以达到降低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从而在满足对机舱30保温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第二排风单元27运行时的能量消耗。图8中所示可以为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该风力发电机组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机舱30内的加热装置33,该加热装置33用于对机舱30进行加热处理。优选地,该加热装置33设置于抽气管道上。如图8所示,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机舱30内的温度未达到各类零部件与电气元件的正常运行温度。此时若发电机31长时间停止需要重新启动之前,加热装置33启动,对机舱30进行加热处理,以提高机舱30内的温度,从而使机舱30内的温度达到各类零部件与电气元件的正常运行温度。在加热装置33运行时,第一排风单元26关闭且第一管道出口22关闭,第二排风单元27开启且第二管道出口23开启。将加热装置33设置于抽气管道上,可通过运行的第二排风单元27将加热装置33产生的热空气输出至机舱30内部,从而可实现更加快速且有效的提高机舱30内的温度。
进一步地,该风力发电机组还可以包括:基座36和塔架37,基座36设置于机舱30内,机舱30通过基座36安装于塔架37上,塔架37用于支撑机舱30。其中,基座36上方设置有密封盖板38,密封盖板38通过密封垫39安装于基座36上。密封盖板38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40,该空气过滤装置40可用于对从塔架37进入机舱30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其中,空气过滤装置40可以为密封盖板38上凸起的通孔网眼罩壳。进一步地,密封盖板38上还可以设置把手,供工作人员打开密封盖板38时使用,该把手在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的机舱30为密闭结构,密闭结构的机舱30可以提高风力发电机组内的洁净度,从而改善发电机的绝缘能力和防护能力。为实现机舱30的密闭,进一步地,该风力发电机组还可以包括:偏航、叶片35根部、机舱30盖板和发电机31定子转子等部件接合处的外围密封结构。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还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中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此处不再具体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中,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一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外部,从而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提高对发电机的冷却效率;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二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内部,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提高机舱内部温度以对机舱内部进行保温的目的,避免了为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配置多个独立的加热装置,从而降低了成本以及减少了能量消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中无需设置冷却装置,从而进一步地节约了成本。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中的抽气管道采用双管道结构,可主动控制机舱内外空气的热交换,既达到了冷却发电机的目的,又达到了调节机舱内温度的目的。利用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提高机舱内部的温度,起到了“废物利用”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方法,该方法基于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抽气管道和排风装置,抽气管道位于机舱的内部,抽气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第一管道出口和第二管道出口,第一管道入口与发电机连通,第一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管道风门,第二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管道风门。
该风力发电机冷却方法包括:
步骤101:对发电机的温度和机舱的温度进行监控,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则执行步骤102;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执行步骤103。
步骤102:第一管道风门开启以使第一管道出口与机舱外部连通,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外部。
步骤103: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内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方法的技术方案中,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一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外部,从而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提高对发电机的冷却效率;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二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内部,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提高机舱内部温度以对机舱内部进行保温的目的,避免了为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配置多个独立的加热装置,从而降低了成本以及减少了能量消耗。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方法可主动控制机舱内外空气的热交换,既达到了冷却发电机的目的,又达到了调节机舱内温度的目的,利用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提高机舱内部的温度,起到了“废物利用”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气管道和排风装置,所述抽气管道位于机舱的内部,所述抽气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第一管道出口和第二管道出口,所述第一管道入口与发电机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管道风门,所述第二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管道风门;
所述第一管道风门,用于若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与所述机舱外部连通;
所述第二管道风门,用于若所述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所述第二管道出口与所述机舱内部连通;
所述排风装置,用于若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机舱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外部;若所述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道包括主管道和分支管道,所述主管道的一端为所述管道入口,所述主管道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所述分支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主管道连通,所述分支管道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管道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装置包括第一排风单元和第二排风单元,所述第一排风单元位于所述抽气管道中靠近所述第一管道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二排风单元位于所述抽气管道中靠近所述第二管道出口的位置;
所述第一排风单元,用于若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机舱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外部;
所述第二排风单元,用于若所述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风单元根据所述发电机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所述第二排风单元根据所述机舱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包括:第一子管道段和第二子管道段,所述第一子管道段包括所述主管道和所述分支管道的交叉部位至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所述第二子管道段包括所述主管道和所述分支管道的交叉部位至所述管道入口,所述排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子管道段中。
6.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机舱、轮毂、叶片和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所述叶片通过所述轮毂与所述发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抽气管道上的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机舱进行加热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和塔架,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机舱内,所述机舱通过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塔架上,所述塔架用于支撑所述机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方设置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通过密封垫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密封盖板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用于对从所述塔架进入所述机舱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
10.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所述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抽气管道和排风装置,所述抽气管道位于机舱的内部,所述抽气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第一管道出口和第二管道出口,所述第一管道入口与发电机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管道风门,所述第二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管道风门;
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和所述机舱的温度进行监控;
若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所述第一管道风门开启以使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与所述机舱外部连通,所述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外部;
若所述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内部。
CN201210051358.8A 2012-03-01 2012-03-01 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Active CN1032915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1358.8A CN103291558B (zh) 2012-03-01 2012-03-01 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US14/381,584 US9273670B2 (en) 2012-03-01 2013-02-22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nd power generator and wind power generator set
PCT/CN2013/071765 WO2013127314A1 (zh) 2012-03-01 2013-02-22 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PL13754481.3T PL2821641T3 (pl) 2012-03-01 2013-02-22 Układ i sposób chłodzenia dla generatora turbin wiatrowych oraz zestaw generatora turbin wiatrowych
AU2013225485A AU2013225485B2 (en) 2012-03-01 2013-02-22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nd power generator and wind power generator set
ES13754481.3T ES2593629T3 (es) 2012-03-01 2013-02-22 Sistema y procedimiento de refrigeración para un aerogenerador y aerogenerador
EP13754481.3A EP2821641B1 (en) 2012-03-01 2013-02-22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nd power generator and wind power generator set
DK13754481.3T DK2821641T3 (en) 2012-03-01 2013-02-22 Wind turbine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ZA2014/06912A ZA201406912B (en) 2012-03-01 2014-09-22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nd power generator and wind power generator se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1358.8A CN103291558B (zh) 2012-03-01 2012-03-01 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1558A true CN103291558A (zh) 2013-09-11
CN103291558B CN103291558B (zh) 2016-12-14

Family

ID=49081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1358.8A Active CN103291558B (zh) 2012-03-01 2012-03-01 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273670B2 (zh)
EP (1) EP2821641B1 (zh)
CN (1) CN103291558B (zh)
AU (1) AU2013225485B2 (zh)
DK (1) DK2821641T3 (zh)
ES (1) ES2593629T3 (zh)
PL (1) PL2821641T3 (zh)
WO (1) WO2013127314A1 (zh)
ZA (1) ZA20140691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5591A (zh) * 2014-10-09 2015-03-11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热量循环再利用方法及系统
EP2960494A1 (en) * 2014-06-27 2015-12-30 Hitachi Ltd. Wind power generator system
CN106194609A (zh) * 2016-08-29 2016-12-07 优利康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降温机舱
CN110635626A (zh) * 2018-08-31 2019-12-31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气设备及其换热、介质输运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3067433A (zh) * 2021-02-23 2021-07-02 张远 一种高效冷却的防爆电机外壳用冷却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20706B4 (de) * 2015-11-30 2018-03-22 Aerodyn Engineering Gmbh Luftgekühlter Öltank
CN109642553B (zh) * 2016-09-30 2021-02-05 弗兰德有限公司 冷却安装在风力涡轮机的机舱中的发电机的装置及方法
WO2018197058A1 (en) * 2017-04-24 2018-11-01 Siemens Wind Power A/S Filter system for providing air into a generator of a wind turbine
EP3421788A1 (en) * 2017-06-29 2019-01-02 Nissens A/S Integrally supported cooling device
CN108518318B (zh) * 2018-03-01 2020-06-09 桂阳湘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温和滑环防尘功能的风力发电机
EP3719313A1 (en) * 2019-04-05 2020-10-07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 wind turbine
CN110145443A (zh) * 2019-06-21 2019-08-20 益阳精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装置
EP3772160A1 (en) * 2019-07-31 2021-02-03 General Electric Renovables España S.L. A stator structure
EP3829277A1 (en) * 2019-11-28 2021-06-02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Cabinet cooling system
EP4083413B1 (en) * 2021-04-28 2024-05-15 General Electric Renovables España S.L. Back-up power supply for wind turbines
CN113217308A (zh) * 2021-06-22 2021-08-06 深圳市永创亚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风力发电桩及发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8079B2 (en) 2002-07-11 2004-09-28 Siemens Westinghouse Power Corporation Turbine power generator including supplemental parallel cooling and related methods
DE10233947A1 (de) 2002-07-25 2004-02-12 Siemens Ag Windkraftanlage
DE102004064007B4 (de) * 2004-09-24 2009-08-20 Aloys Wobben Windenergieanlage mit einer Generatorkühlung
EP2143943A1 (en) * 2008-07-09 2010-01-13 Greenergy India Private Limited Wind turbine
US8047774B2 (en) 2008-09-11 2011-11-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wind turbine components
JP5148517B2 (ja) * 2009-01-07 2013-02-2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風力発電装置
US20110204652A1 (en) * 2009-08-18 2011-08-25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Wind power generator
JP5455508B2 (ja) * 2009-08-28 2014-03-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風力発電用風車
CN101705921B (zh) 2009-12-01 2011-06-01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机舱热量节能调节系统
JP5072994B2 (ja) * 2010-03-17 2012-11-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風力発電装置
CN102220944A (zh) * 2010-04-16 2011-10-19 辽宁中科天道新能源装备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热风循环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JP5463218B2 (ja) 2010-06-30 2014-04-0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風力発電装置
JP5511549B2 (ja) * 2010-06-30 2014-06-0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風力発電装置
CN202001217U (zh) * 2011-03-23 2011-10-05 沈阳中科天道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空调系统
KR20130050274A (ko) * 2011-08-10 2013-05-15 미츠비시 쥬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재생 에너지형 발전 장치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60494A1 (en) * 2014-06-27 2015-12-30 Hitachi Ltd. Wind power generator system
CN104405591A (zh) * 2014-10-09 2015-03-11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热量循环再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04405591B (zh) * 2014-10-09 2018-02-23 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热量循环再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06194609A (zh) * 2016-08-29 2016-12-07 优利康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降温机舱
CN106194609B (zh) * 2016-08-29 2019-11-19 优利康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降温机舱
CN110635626A (zh) * 2018-08-31 2019-12-31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气设备及其换热、介质输运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3067433A (zh) * 2021-02-23 2021-07-02 张远 一种高效冷却的防爆电机外壳用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08756A1 (en) 2015-04-23
DK2821641T3 (en) 2016-11-28
WO2013127314A1 (zh) 2013-09-06
ES2593629T3 (es) 2016-12-12
AU2013225485B2 (en) 2015-07-09
CN103291558B (zh) 2016-12-14
EP2821641A4 (en) 2015-11-11
AU2013225485A1 (en) 2014-09-18
ZA201406912B (en) 2016-08-31
EP2821641B1 (en) 2016-08-24
EP2821641A1 (en) 2015-01-07
PL2821641T3 (pl) 2016-12-30
US9273670B2 (en) 2016-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1558A (zh) 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06961185A (zh) 一种自动循环冷却水鼓风机及冷却循环方法
WO2020121259A2 (en) Wind-tunnel turbine vacuum air flow generator
CN107559089A (zh) 一种小型耐高温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组
CN206467724U (zh) 一种水管防冻装置
CN206658129U (zh) 一种电动机散热装置
CN206309617U (zh) 一种永磁调速间接空冷式风机
CN205791956U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智能电机
CN201621767U (zh) 风冷空压机废热利用装置
CN107959384A (zh) 一种变频电机的冷却减震机构
CN104533729B (zh) 一种轮毂冷却系统
CN104564538B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6224166A (zh) 一种温差发电装置
CN112594222A (zh) 一种空压站散热系统
CN201857781U (zh) Rh干式抽真空系统泵站的泵房
CN206595788U (zh) 一种隧道用高温风机电机
CN205725329U (zh) 一种带双风扇的电机
CN206129496U (zh) 一种温差发电装置
CN204476671U (zh) 一种隔尘排风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轮毂冷却系统
CN216775319U (zh) 一种基于风电机组电气柜的温度控制系统
CN213711150U (zh) 超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组进排风通道
CN214046488U (zh) 高效低噪音高压变频器专用空水冷却装置
CN202616936U (zh) 一种新型的滑环室冷却风扇结构
CN206533241U (zh)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散热机构
CN209415765U (zh) 一种二氧化碳热泵结合供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