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1700A - 一种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1700A
CN103281700A CN2013101909784A CN201310190978A CN103281700A CN 103281700 A CN103281700 A CN 103281700A CN 2013101909784 A CN2013101909784 A CN 2013101909784A CN 201310190978 A CN201310190978 A CN 201310190978A CN 103281700 A CN103281700 A CN 103281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wave
newtype
configuration
reference signals
system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09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EITEB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WEITEB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WEITEB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WEITEB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909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817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81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17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应用于LTE-A无线通信中载波聚合网络。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实现了在载波聚合场景中新类型载波的灵活配置,减少多余的小区参考信号发送,降低了系统资源开销,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并减少了不同小区间参考信号的干扰;另一方面通过灵活配置增加了对不同适用网络环境的鲁棒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到LTE-A无线通信系统在载波聚合应用场景下的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对IMT-Advanced的技术要求,3GPP标准组织于2009年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了LTE-Advanced的技术文件,并正式对LTE-Advanced中相关技术进行立项,其中就包括了载波聚合技术。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dvanced)是LTE的演进版本,除满足或超过3GPP TR25.913:“Requirements for Evolved UTRA(E-UTRA)and EvolvedUTRAN(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和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的需求)”的所有相关需求外,还要达到或超过国际电信联盟提出的先进国际移动通信的需求。其中与LTE后向兼容的需求是指:LTE的终端可以在LTE-Advanced的网络工作,LTE-Advanced的终端也可以在LTE的网络中工作。载波聚合可以将一个基站上的两个或者更多的载波聚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带宽,聚合后的最大带宽为100MHz。另外,载波聚合支持连续的和非连续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每一个分量载波在频率上最多有100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聚合的载波中,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连接的载波成为主分量载波,其余的载波成为辅分量载波。
在LTE-A载波聚合场景中,引入了多种载波类型。具体类型可分为:后向兼容载波(Backwards compatible carrier)和非后向兼容载波(Non-backwardscompatible carrier)。通常情况下,在载波集中至少有一个后向兼容载波可以独立工作,这个后向兼容载波也被称为主分量载波,非后向兼容载波一般作为辅分量载波而被使用,非后向兼容载波也即本发明中所说的新类型载波,其具体的配置还有待确定,目前其设计思路是尽量减少参考信号和控制信道的传输,这样就能空出更多物理资源单位用于数据传输,从而节省了系统开销,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版本的LTE用户终端不能使用非后向兼容载波。
在现有的LTE以及LTE-A版本中,小区特定参考(cell specific ReferenceSignal,CRS)用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解调、时频跟踪以及移动性管理中的物理信号测量,其用途十分重要。根据协议3gpp TS36.211的规定,现有技术中在无线帧中每个子帧上传输CRS信号,通常情况下,一个无线帧长为10ms,其中有十个子帧,意味着CRS信号是以1ms为周期并且配置在整个系统带宽上发送。如图1描述了CRS如何镶嵌到天线端口0上的一个无线资源块的图样,图中标记RO的位置即配置有CRS信号,图中只画出了一个无线资源块上的图样,实际中整个系统带宽上每个无线资源块上都映射有相同的图样。
在引入新类型载波后如何重新设计、配置小区特定参考信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其目标是一方面留出更多的物理资源单位用于数据传输,另一方面不降低时频跟踪以及移动性测量的性能,即要满足3gpp TS36.133协议中规定的LTE/LTE-A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于新类型载波如何重新设计其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配置。一方面比现有技术能预留出更多物理资源用于数据传输,从而节省了系统开销,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又能达到LTE/LTE-A系统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与现有技术所不同的是,该新类型载波上的小区参考信号仅配置在一个无线帧的部分子帧上,并且这种配置是根据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来确定的,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1.4MHz(即6个无线资源块),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只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2个或4个子帧上,并且其配置带宽小于等于系统带宽;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于1.4MHz(即6个无线资源块),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4个子帧上,并且其配置带宽为1.4MHz。
进一步地还包括: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1.4MHz小于等于5MHz(即25个无线资源块),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只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2个子帧上,并且配置带宽等于系统带宽;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5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只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2个子帧上;或者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5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只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4个子帧上,并且配置带宽为下行系统带宽中间部分的5MHz。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置新类型载波的基站,包括新类型载波系统带宽配置模块和小区参考信号配置模块,
新类型载波系统带宽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所发送的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
小区参考信号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来配置小区参考信号,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1.4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只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2个或4个子帧上,并且其配置带宽小于等于系统带宽;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于1.4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4个子帧上,并且其配置带宽为1.4MHz。
进一步地还包括: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1.4MHz小于等于5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只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2个子帧上,并且配置带宽等于系统带宽;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5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只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2个子帧上;或者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5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只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4个子帧上,并且配置带宽为下行系统带宽中间部分的5MHz。
以上是站在基站侧的角度考虑如何配置所述基站所发送的新类型载波,如果换到用户终端的角度,由于一个用户终端可能会收到多个基站(包括服务小区的基站和相邻小区的基站)所发送的多个新类型载波,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问题是如何让用户终端能够正确接收多个不同配置的新类型载波。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接收新类型载波的方法,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确定所述的新类型载波的配置,具体包括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确定的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接收所述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终端确定所述的新类型载波的配置,通过下面两种方式实现:
所述用户终端获得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新载波类型的系统带宽并按照协议规定来确定所述新类型载波的配置;
或者,
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新类型载波的配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接收新类型载波的用户终端,包括新类型载波配置确认模块和小区参考信号接收模块,其中
新类型载波配置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新类型载波的配置,具体包括所述新类型载波上的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
小区参考信号接收模块根据所确认的所述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来接收小区参考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新类型载波配置确认模块包括:
接收来自于基站通知的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并根据协议规定来确定所述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或者,
接收来自于基站发送的所述新类型载波的配置。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系统带宽灵活地配置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保证满足LTE/LTE-A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节省出更多的物理资源用于数据传输,提高数据速率和系统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小区参考信号在一个无线资源块上映射的示意图
图2a是系统带宽为1.4MHz的新类型载波配置的示意图
图2b是在图2a配置下,物理信号测量性能的实验结果图
图2c是在图2a配置下,时频跟踪性能的实验结果图
图3a是系统带宽为5MHz的新类型载波配置的示意图
图3b是在图3a配置下,物理信号测量性能的实验结果图
图3c是在图3a配置下,时频跟踪性能的实验结果图
图4a是系统带宽为5MHz的另一种新类型载波配置的示意图
图4b是在图4a配置下,物理信号测量性能的实验结果图
图4c是在图4a配置下,时频跟踪性能的实验结果图;
图5a是系统带宽为10MHz的新类型载波配置的示意图
图5b是在图5a配置下,物理信号测量性能的实验结果图
图5c是在图5a配置下,时频跟踪性能的实验结果图;
图6a是系统带宽为10MHz的另一种新类型载波配置的示意图
图6b是在图6a配置下,物理信号测量性能的实验结果图
图6c是在图6a配置下,时频跟踪性能的实验结果图
图7a是系统带宽为10MHz的另一种新类型载波配置的示意图
图7b是在图7a配置下,物理信号测量性能的实验结果图
图7c是在图7a配置下,时频跟踪性能的实验结果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中基站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接收新类型载波配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中用户终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3GPP TS36.211协议,LTE/LTE-A的帧结构是一个无线帧(frame)由十个子帧(subframe)所构成,小区参考信号(cell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被配置在每个子帧的4个OFDM符号上,并且被配置到全部的系统带宽上。如图1所示是在一个无线资源块上CRS信号的配置,标注RO的位置的物理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s,REs)即是CRS信号的映射位置;实际LTE系统中,系统带宽是集合{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中的一个值,对应于无线资源块的个数是{6,15,25,50,75,100}个无线资源块;而CRS在所有的无线资源块上都有配置。由此,可以计算出CRS信号所占据的物理资源(Resourceelement)开销大约是整个系统的8/(14*12)=4.8%,另外,CRS信号的发射功率较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要大许多,这一方面消耗了基站的能源,另一方面对邻小区的用户终端造成了较大的干扰影响。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用户终端需要利用CRS信号来进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的解调、时频跟踪以及移动性管理中的物理信号测量,其用途十分重要,这也是现有LTE/LTE-A设计中舍得花费开销和功率消耗来配置CRS信号的原因。
LTE-A引入载波聚合技术以后一种新类型载波的概念被提出,这种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仍然是{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中的一个,但它的物理层帧结构可以改变,因此它是非后向兼容的。工程中新类型载波必须配和着一个后向兼容载波共同使用,后向兼容载波作为载波聚合中的主分量载波,新类型载波作为辅分量载波,并且物理控制信道(PDCCH)仅承载在主分量载波上,因此新类型载波中的CRS信号仅剩下时频跟踪以及移动性管理中的物理信号测量的两项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使得一方面小区参考信号能够被压缩开销,从而提供更多的物理资源(RE)给数据信道使用,降低多余的功率消耗,减小对邻小区的干扰;另一方面又保证其能继续达到LTE-A系统对时频跟踪以及移动性管理的性能要求。
由于频域上的CRS信号带宽乘以时域上的CRS信号时域密度构成了CRS信号在时频二维结构中的密度,等价于用户终端可以采样到的总的CRS点数。而保证一定的采样点数就可以保证时频跟踪以及移动性管理性能,因此对于较大的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就可以配置较低的CRS信号时域密度,而对于较小的系统带宽则必须配置较密的CRS信号时域密度;以上是本发明的基本方案。
进一步地,在工程实际中发现,当系统带宽超过一定限值,由于无线传播环境的相干带宽作用,在全带宽上采样和在其中心的部分带宽上采样,两者所获得的性能效果是接近的,因此对于大于一定门限值的系统带宽,可以只在中心部分带宽上配置CRS信号。
再者,CRS信号在时域上的子帧配置既可以等间距地配置到间隔的子帧上,也可以配置在两个连续的子帧对上,前者有助于于提升移动性管理中的物理信号测量性能,后者有助于提升时频跟踪性能。
根据上述的不同配置分类有下面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2a是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于1.4MHz的配置图样。如图,小区参考信号被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4个子帧上,并且其配置带宽是整个系统带宽,即1.4MHz。
进一步从图中可见,小区参考信号具体被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子帧(Subframe,SF){#0,#1,#5,#6}上;其中子帧#0和子帧#1、子帧#5和子帧#6是相邻的,构成两组相邻子帧对,并且两组相邻子帧对之间的时间间隔恰好是一个无线帧长的一半。
这样配置的益处在于,两个相邻子帧间的时长间隔小于无线传播环境的相干时间并且是所有子帧间最小的,有助于提升时频跟踪性能;而两组相邻子帧对之间的间隔是无线帧长的一半有助于在一个无线帧中平均采样从而提升物理信号测量的性能。需要指出的是,只要满足两组相邻子帧对并且子帧对之间时间间隔是无线帧长一半,都能达到上述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子帧配置并不局限于子帧{#0,#1,#5,#6}还有如子帧{#1,#2,#6,#7},子帧{#3,#4,#8,#9}等选择。
图2b示出了在图2a配置下物理信号测量的性能;
图2c示出了在图2a配置下时频跟踪的性能;
从图2b和图2c可以看出均能满足LTE-A系统的要求。
实施例二
图3a是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于5MHz的配置图样。如图,小区参考信号被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2个子帧上,并且其配置带宽是整个系统带宽。进一步从图中可见,小区参考信号具体被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子帧{#0,#5}上;两个配置子帧之间的时间间隔恰好是一个无线帧长的一半。
如前所述,将两个配置子帧的间隔设置为无线帧长的一半有助于在一个无线帧中平均采样从而提升物理信号测量的性能。在满足该前提下,本实施例中子帧配置并不局限于子帧{#0,#5}还有如子帧{#1,#6},子帧{#4,#9}等选择。
图3b示出了在图3a配置下物理信号测量的性能;
图3c示出了在图3a配置下时频跟踪的性能;
从图3b和图3c可以看出均能满足LTE-A系统的要求。
实施例三
图4a是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于5MHz的另一种配置图样。如图,小区参考信号被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子帧{#0,#1},即一组相邻子帧对上,并且其配置带宽是整个系统带宽。
如前所述,将小区参考信号配置在一组相邻子帧对上有助于提升时频跟踪性能。在满足该前提下,本实施例中子帧配置并不局限于子帧{#0,#1}还有如子帧{#5,#6},子帧{#8,#9}等选择。
图4b示出了在图4a配置下物理信号测量的性能;
图4c示出了在图4a配置下时频跟踪的性能;
从图4b和图4c可以看出均能满足LTE-A系统的要求。
需要特别指出,虽然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仅以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于5MHz为例,但其配置适合于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1.4MHz,小于等于5MHz的情况。此外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分别在物理信号测量性能和时频跟踪性能上有所优势而在另一方面有所欠缺,在实际LTE-A工程中基站根据网络实际可以在两者中选一配置,同时用户终端需要知道基站的配置,具体地,可以通过协议约定为一种方式,或者是由基站将配置通知给用户终端。
实施例四
图5a是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于10MHz的一种配置图样。如图,小区参考信号被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子帧{#0,#5},其间隔是一个无线帧长的一半,并且其配置带宽是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的中心5MHz。在满足配置子帧间隔为一个无线帧长的一半前提下,子帧配置并不局限于子帧{#0,#5},还有如子帧{#1,#6},子帧{#4,#9}等选择。
图5b示出了在图5a配置下物理信号测量的性能;
图5c示出了在图5a配置下时频跟踪的性能;
从图5b和图5c可以看出虽然均能满足LTE-A系统的要求,但其性能有所劣化,因此有下面的两个优化实施例。
实施例五
图6a是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于10MHz的另一种配置图样,是实施例5的一种优化。如图,小区参考信号被配置在一个无线帧中的子帧{#0,#5},其间隔是一个无线帧长的一半,与实施例五所不同的是,其配置带宽是新类型载波的全部系统带宽。由于增加的配置带宽,用户终端所能采样的点数增加了一倍,因此其物理信号测量的性能以及时频跟踪的性能都有提升。
图6b示出了在图6a配置下物理信号测量的性能;
图6c示出了在图6a配置下时频跟踪的性能;
从图6c可以看出尤其是时频跟踪的性能相比实施例5有明显的提升。
在满足配置子帧间隔为一个无线帧长的一半前提下,子帧配置并不局限于子帧{#0,#5},还有如子帧{#1,#6},子帧{#4,#9}等选择。
实施例六
图7a是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于10MHz的另一种配置图样,是实施例5的另一种优化。如图,在一个无线帧中配置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个数增加为4个{#0,#1,#5,#6},是两个间隔为无线帧一半的相邻子帧对,其配置带宽仍然是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的中心5MHz。
图7b示出了在图7a配置下物理信号测量的性能;
图7c示出了在图7配置下时频跟踪的性能;
从图中可见,由于增加的配置子帧,其物理信号测量的性能以及时频跟踪的性能都有提升。
在满足子帧配置为两个间隔为无线帧一半的相邻子帧对条件下,子帧配置并不局限于子帧{#0,#1,#5,#6},还有如子帧{#1,#2,#6,#7},子帧{#3,#4,#8,#9}等选择。
需要特别指出,虽然实施例四、五、六中以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于10MHz为例,但其配置适合于新类型载波大于5MHz的系统带宽的情况。实施例五、六是实施例四的优化实现,在物理信号测量性能和时频跟踪性能上有所提升,但也耗费了更多的物理资源,在LTE-A实际工程中基站根据网络情况选择配置。同时用户终端需要知道基站所选择的配置,具体地,可以通过协议约定其中的一种方式,或者是由基站将配置通知给用户终端。
实施例七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新类型载波的基站,参考附图8,该基站由新类型载波系统带宽配置模块和小区参考信号配置模块组成。
新类型载波系统带宽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所发送的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新类型载波的带宽仍然是LTE系统所定义的{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中的一个。如前所述,新类型载波一般是作为辅分量载波使用,因此在配置新类型载波之前一定已经有一个主分量载波(主分量载波一定是后向兼容载波)正在为用户终端服务,基站可以通过该主分量载波将所配置的新类型载波的频点以及系统带宽发送给用户终端;或者只将新类型载波的频点通知用户终端,然后由用户终端自己检测该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
小区参考信号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所发送的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具体来说,基站可以根据不同的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来相应地配置小区参考信号:
如果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于1.4MHz,那么小区参考信号配置在一个无线帧的4个子帧上,并且配置带宽为1.4MHz;更详细的配置如实施例一中描述,不再赘述。
如果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1.4MHz但小于等于5MHz,那么小区参考信号配置在一个无线帧的2个子帧上,并且配置带宽等于系统带宽;更详细的配置如实施例二和三中描述。
如果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5MHz,那么小区参考信号配置在一个无线帧的2个子帧上并且配置带宽是系统带宽中心的5MHz带宽,或者配置在一个无线帧的2个子帧上并且配置带宽是全部的系统带宽,或者配置在一个无线帧的4个子帧上并且配置带宽是系统带宽中心的5MHz带宽;其详细配置如实施例四、五六所描述。
小区参考信号配置模块还包括将配置好的参考信号从空中接口发送给用户终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将小区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配置信息中包含有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即小区参考信号配置在哪些子帧上)和带宽配置。
实施例八
在LTE-A系统中一个基站只需配置其所在小区的新类型载波,而从用户终端的角度来看,一个用户终端通常要接收若干个基站所发送的多个新类型载波,包括其服务小区基站所发送的新类型载波和其相邻小区基站所发送的新类型载波,并且这些新类型载波的配置往往是不同的。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新类型载波的方法,参考附图9,包括,
步骤S101,用户终端确定所接收的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的配置,具体包括该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有三种方式供选择:
方式一,用户终端所在的服务小区的基站直接将该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通知给用户终端。如前所述,用户终端所在的服务小区中至少有一个后向兼容的主分量载波保持为用户终端服务,服务小区的基站即通过该主分量载波将新类型载波的配置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因此这种方式是可靠的。
方式二,用户终端与基站间事先约定系统带宽与小区参考信号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1.4MHz的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对应的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是{#0,#1,#5,#6},带宽配置是1.4MHz(当然还有其它可能的对应方式如实施例一至六所描述),这种约定往往是以通讯协议的方式被确定下来。
用户终端所在的服务小区的基站将该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通知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根据所约定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
进一步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仍通过服务小区的主分量载波由服务小区的基站发送至用户终端。
方式三,类似于方式二,用户终端与基站间事先约定系统带宽与小区参考信号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服务小区的基站仅向用户终端发送该新类型载波的频点但不发送系统带宽(仍通过服务小区的主分量载波发送),用户终端根据该频点自己检测该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并依据所约定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
方式三与方式二相比,省略了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新类型载波系统带宽的步骤节约了空口开销,但付出的代价是用户终端必须自己检测该系统带宽,提高了用户终端实现的复杂度,现有技术中有根据频点和物理层广播信道(PBCH)来检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多种实现方式,就不再赘述。
步骤S102,用户终端根据所确定的新类型载波的配置(即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在所确定的子帧和小区参考信号带宽上接收小区参考信号。
实施例9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新类型载波的用户终端,如附图10所示包括新类型载波配置确认模块和小区参考信号接收模块。
新载波配置确认模块用于检测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类似于实施例8中描述,有三种检测方式:
方式一,从服务小区的基站直接接收该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
方式二,从服务小区的基站直接接收该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然后根据事先约定的系统带宽与新类型载波配置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
方式三,从服务小区的基站直接接收该新类型载波的频点,然后检测该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最后根据事先约定的系统带宽与新类型载波配置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
如采用方式三方式,则用户终端中还包括系统带宽检测模块。
小区参考信号接收模块根据确认的新类型载波的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在相应的子帧位置和小区参考信号带宽上接收小区参考信号。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在LTE-A系统载波聚合场景中新类型载波的灵活配置,减少多余的小区参考信号发送,降低了系统资源开销,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并减少了不同小区间CRS干扰;另一方面通过灵活配置增加了对不同适用网络环境的鲁棒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仅配置在一个无线帧的部分子帧上。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于1.4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为4个子帧,带宽配置为1.4MHz;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1.4MHz但小于等于5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为2个子帧,带宽配置为等于系统带宽。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5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为2个或4个子帧,带宽配置为小于等于系统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5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为2个子帧,或者
所述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为4个子帧,带宽配置为下行系统带宽中间部分的5MHz。
3.一种配置新类型载波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新类型载波系统带宽配置模块和小区参考信号配置模块,其中:
新类型载波系统带宽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所发送的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
小区参考信号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来配置小区参考信号,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等于1.4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为4个子帧,带宽配置为1.4MHz;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1.4MHz但小于等于5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为2个子帧,带宽配置为系统带宽。
如果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5MHz,那么所述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为2个或4个子帧,带宽配置为小于等于系统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置新类型载波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将所述的新类型载波的配置发送给用户终端;
所述基站将配置后的小区参考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
5.一种接收新类型载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户终端确定所述的新类型载波的配置,具体包括所述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确定的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接收所述新类型载波的小区参考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确定所述的新类型载波的配置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从基站处接收或者自己检测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并根据所述系统带宽和约定来确定所述新类型载波的配置;
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所在的服务小区的基站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新类型载波的配置。
7.一种接收新类型载波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新类型载波配置确认模块和小区参考信号接收模块,其中:
新类型载波配置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新类型载波的配置,具体包括所述新类型载波上的小区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和带宽配置;
小区参考信号接收模块根据所确认的所述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来接收小区参考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收新类型载波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新类型载波配置确认模块接收来自于基站所发送的所述新类型载波的系统带宽信息,并根据约定来确定所述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或者,
所述的新类型载波配置确认模块接收来自于基站所发送的所述新类型载波的配置。
CN2013101909784A 2013-05-02 2013-05-20 一种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Pending CN1032817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09784A CN103281700A (zh) 2013-05-02 2013-05-20 一种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58790.1 2013-05-02
CN201310158790 2013-05-02
CN2013101909784A CN103281700A (zh) 2013-05-02 2013-05-20 一种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1700A true CN103281700A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64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09784A Pending CN103281700A (zh) 2013-05-02 2013-05-20 一种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8170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9821A (zh) * 2013-09-25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状态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6119571A1 (en) * 2015-01-28 2016-08-04 Mediatek Inc. Control channel and data channel design for user equipment
CN107710805A (zh) * 2015-07-03 2018-02-16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7304A (zh) * 2008-09-19 2010-03-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公共导频的配置方法
CN102780532A (zh) * 2011-05-09 2012-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83341A (zh) * 2011-07-11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的测量方法和相关装置
WO2013025547A2 (en) * 2011-08-12 2013-02-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Flexible bandwidth oper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7304A (zh) * 2008-09-19 2010-03-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公共导频的配置方法
CN102780532A (zh) * 2011-05-09 2012-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83341A (zh) * 2011-07-11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的测量方法和相关装置
WO2013025547A2 (en) * 2011-08-12 2013-02-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Flexible bandwidth oper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TE: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66-bis R4-131023》", 18 April 2013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9821A (zh) * 2013-09-25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状态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6119571A1 (en) * 2015-01-28 2016-08-04 Mediatek Inc. Control channel and data channel design for user equipment
US10111066B2 (en) 2015-01-28 2018-10-23 Hfi Innovation Inc. Methods to support measurements for user equipment
CN107710805A (zh) * 2015-07-03 2018-02-16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7710805B (zh) * 2015-07-03 202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568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lexible data transmissions and receptions in next generation cellular networks
CN110808820B (zh) 一种定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479277B (zh) 使用参数集的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调度方法和装置
EP355616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N111148191B (zh) 唤醒信号的资源确定、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N110351859B (zh) 资源指示值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EP3404862B1 (en) Narrowband pbch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033849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15190623A (zh) 资源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91265A (zh) 一种基站及新载波中主辅同步信号的传输方法
WO2016058444A1 (zh) 一种下行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RU2649956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абонент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CN111406430A (zh) 一种物理资源块prb网格的指示方法及设备
CN105101429A (zh) 设备到设备的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14846881A (zh) 一种确定初始带宽部分bwp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654868A (zh) 一种公共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033850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KR102229592B1 (ko) 데이타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1841851B (zh) 一种多小区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81700A (zh) 一种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04488201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66205B (zh) 一种确定时隙格式的方法及设备
CN101854656A (zh) 多载波系统下测量snpl的方法、rnc和多载波终端
CN110226354B (zh) 用于使用关于时域资源分配的指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86502A (zh) 为长期演进宽带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