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1230A - 核电站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核电站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1230A
CN103281230A CN2013101964279A CN201310196427A CN103281230A CN 103281230 A CN103281230 A CN 103281230A CN 2013101964279 A CN2013101964279 A CN 2013101964279A CN 201310196427 A CN201310196427 A CN 201310196427A CN 103281230 A CN103281230 A CN 103281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ipient
call request
telephone exchange
relaying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64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1230B (zh
Inventor
江上月
曹御
翟守阳
邓晓飞
苏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19642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812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81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1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1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1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Sub-Exchange Stations And Push- Button Tele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方法,其包括:弹性分组环网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根据呼叫请求判断弹性分组环网是否连通;若弹性分组环网为连通状态,将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以使接收方接收呼叫请求。本发明通过将弹性分组环网RPR技术运用于核电站中的通信业务传输,实现了核电站有效、具有保障性的通信传输,满足了核电站对通信系统的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同时,可实现视频、语音以及其他数据传输等业务。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设备和系统。

Description

核电站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核电站日常办公和应急指挥的需要,核电站一般设有行政电话系统、安全电话系统、内部对讲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等电话系统。为了实现各电话系统中的通信传输,在核电站设置传输系统用于为各电话交换机之间提供组网中继传输通道,以实现不同电话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以及对外通信功能。
核电站现有的语音通信系统主要通过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Hierarchy,SDH)来实现传输。一方面,由于SDH环网上一般只传输语音的单一业务,无法实现核电站中基于多媒体业务应用的传输;另一方面,尽管SDH环网具备双环网自愈的特性,但当环网中某台SDH光端机因故障无法实现传输服务时,将导致该节点接入的电话交换机与其他电话交换机之间的中继连接中断,导致核电站中的通信系统陷于瘫痪,无法实现有效、有保障的通信传输,故无法满足核电站对通信系统的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
如何满足核电站内基于多媒体通信传输要求;同时,又能实现具有保障的通信传输,实现核电站通信系统符合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核电站中的通信交流过程,通过将弹性分组环网(Resilient Packet Ring,RPR)技术运用于核电站中的通信业务传输,由于RPR技术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实现核电站有效、具有保障性的通信传输,满足了核电厂对通信系统的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同时,由于RPR结合了以太网的实用性和光传输设备的强大功能,利用空间复用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可以实现核电站通信传输中的多媒体传输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方法,其包括:弹性分组环网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根据呼叫请求判断弹性分组环网是否连通;若弹性分组环网为连通状态,将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以使接收方接收呼叫请求。
作为本发明核电站的通信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弹性分组环网为非连通状态,则将呼叫请求路由至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通过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将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以使接收方接收呼叫请求。
作为本发明核电站的通信方法的一种改进,若弹性分组环网为连通状态之后还包括:
判断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中继是否连通;
若是,将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以使接收方接收呼叫请求具体为,将呼叫请求通过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中继发送至接收方;若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中继为非连通,则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将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以使接收方接收呼叫请求。
作为本发明核电站的通信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分组环网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包括:
所述弹性分组环网接收发送方通过数字中继或IP中继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作为本发明核电站的通信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发送方与所述接收方为相同类型电话用户或不同类型电话用户。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设备,该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呼叫请求判断弹性分组环网是否连通;
路由模块,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弹性分组环网为连通状态,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作为本发明核电站的通信设备的一种改进,所述路由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弹性分组环网为非连通状态,则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所述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以使所述呼叫请求通过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连接接收方。
作为本发明核电站的通信设备的一种改进,所述接收模块通过数字中继或IP中继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
发送方电话交换机,用于通过中继向接收方发送呼叫请求;
弹性分组环网,用于接收发送方电话交换机转发的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在连通状态下,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
接收方电话交换机,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中继发送至接收方。
作为本发明核电站的通信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分组环网还用于,在非连通状态下,则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所述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用于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作为本发明核电站的通信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接收方电话交换机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中继发送至接收方包括:
判断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中继是否连通,若是,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所述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中继发送至接收方;
否则,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所述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用于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核电站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将弹性分组环网RPR技术运用于核电站中的通信业务传输,由于RPR技术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能实现核电站有效、具有保障性的通信传输,满足了核电站对通信系统的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同时,由于RPR结合了以太网的实用性和光传输设备的强大功能,利用空间复用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可以实现核电站通信传输中的多媒体传输要求,使核电站中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音通信,可实现视频、语音以及其他数据传输等业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种核电站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
弹性分组环网(Resilient Packet Ring,RPR)技术是一种新型的Packet传输技术,该技术结合了以太网、异步传输模式(ATM)和同步数字网的优点,利用ATM的服务质量(QOS)特性、以太网的统计复用、简洁和同步数字网的保护特性,可以高效、安全的传送数据业务。
RPR环网、RPR环网络采用双纤结构,每根纤都能传输数据包和控制包。RPR环网包括内环和外环。RPR在操作的时候在一个方向上发送数据包同时在另一个方向上发送控制包。通过这种方式,RPR可以同时使用两根光纤,并且能够加快控制信号的发生用于带宽适配和快速自愈。
图1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方法,基于RPR环网络技术,具体包括:
步骤101,弹性分组环网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核电站中的发送方可以是行政电话系统、安全电话系统、内部对讲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等任一电话系统中的有线终端用户、移动终端用户;核电站中的接收方可以是行政电话系统、安全电话系统、内部对讲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等任一电话系统中的有线终端用户、移动终端用户。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呼叫请求。其中,呼叫请求可以是语音呼叫请求,或是视频呼叫请求,或是短信呼叫请求、或是彩信呼叫请求,或是多方会议呼叫请求等多媒体呼叫请求。
在行政办公楼、应急指挥中心和核岛通信机房内可以分别设置RPR核心骨干设备,构建2.5G/10G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作为电话交换机中继组网的第一路由。弹性分组环网RPR作为第一路由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步骤103,根据所述呼叫请求判断弹性分组环网是否连通;
具体的,弹性分组环网RPR的接收端交换机接收呼叫请求后,根据呼叫请求判断弹性分组环网RPR是否连通。
步骤105,若所述弹性分组环网为连通状态,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具体的,若性分组环网RPR的接收端交换机根据呼叫请求判断弹性分组环网RPR为连通状态,则接收呼叫请求后,将该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该接收方电话交换机在连通状态下,将呼叫请求发送至接收方,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弹性分组环网RPR技术运用于核电站中的通信业务传输,由于将弹性分组环网RPR作为呼叫请求的第一路由,基于RPR技术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能实现核电站有效、具有保障性的通信传输,满足了核电厂对通信系统的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
请结合参看图2,图2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核电站中的发送方可以是行政电话系统、安全电话系统、内部对讲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等任一电话系统中的有线终端用户、移动终端等多媒体终端用户;核电站中的接收方可以是行政电话系统、安全电话系统、内部对讲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等任一电话系统中的有线终端用户、移动终端等多媒体终端用户。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呼叫请求。本发明以行政电话系统电话呼叫安全电话系统中的电话为例,具体包括:
步骤201,行政电话系统电话呼叫安全电话系统电话;
行政电话系统电话用户向安全电话系统电话用户发起呼叫请求。
步骤203,判断行政电话交换机的数字中继是否正常连通;
行政电话交换机中的接收板判断行政电话交换机的数字中继是否正常连通,该数字中继可以是E1中继或其他数字中继。若判断行政电话交换机的数字中继是正常连接,则执行步骤205,否则执行步骤209。
步骤205,判断RPR环网是否正常连通;
具体的,设置RPR环网核心骨干网设备,与发送方电话交换机和接收方电话交换机相连,构建2.5G/10G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作为电话交换机中继组网的第一路由。
弹性分组环网RPR的接收端交换机接收呼叫请求后,根据呼叫请求判断弹性分组环网RPR是否连通。若所述弹性分组环网为连通状态,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执行步骤207,若所述弹性分组环网为非连通状态,则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通过所述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执行步骤209。
步骤207,判断安全电话交换机的数字中继是否正常连通;
安全电话交换机接收行政电话系统电话用户向安全电话系统电话用户发起呼叫请求,根据该呼叫请求判断安全电话交换机的数字中继是否正常连通。若正常连通,则呼叫请求电话中继成功,即步骤215;否则,呼叫请求无法接受,电话中继接续失败,即步骤213。
步骤209,判断行政电话交换机的专网IP中继是否正常连通;
可选的,在判断弹性分组环网RPR处于非连通状态,或者是发送方交换机、或者接收方电话交换机的数字中继为非连接状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备用的连接方式,即通过发送方交换机的专网IP中继接续呼叫请求。
步骤211,判断安全电话交换机的专网IP中继是否正常连通;
若发送方电话交换机的专网IP中继接续成功,本实施例中行政电话交换机的专网IP中继为正常连通,则将呼叫请求发送至接收方交换机的专网IP中继。
安全电话交换机的专网IP中继为正常连通,则中继接续呼叫请求成功,否则电话中继接续失败。
步骤213,电话中继接续失败;
步骤215,电话中继接续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弹性分组环网RPR技术运用于核电站中的通信业务传输,由于RPR技术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能实现核电站有效、具有保障性的通信传输,满足了核电厂对通信系统的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同时,由于RPR结合了以太网的实用性和光传输设备的强大功能,利用空间复用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可以实现核电站通信传输中的多媒体传输要求,使核电站中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音通信,可实现视频、语音以及其他数据传输等业务。另外,由于引入专网IP中继路由方式,为核电站通信系统提供了多一种备用通信方式。
图3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的,包括:
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在行政办公楼、应急指挥中心和核岛通信机房内可以分别设置RPR核心骨干设备,构建2.5G/10G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作为电话交换机中继组网的第一路由。弹性分组环网RPR作为第一路由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接收模块301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判断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呼叫请求判断弹性分组环网是否连通;
具体的,弹性分组环网RPR的接收端交换机接收呼叫请求后,判断模块303,根据呼叫请求判断弹性分组环网RPR是否连通。
可选的,若判断模块303判断所述弹性分组环网为非连通状态,则路由模块305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所述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以使所述呼叫请求通过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连接接收方。
路由模块305,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弹性分组环网为连通状态,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具体的,若性分组环网RPR的接收端交换机根据呼叫请求判断弹性分组环网RPR为连通状态,则接收呼叫请求后,路由模块305将该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该接收方电话交换机在连通状态下,路由模块305将呼叫请求发送至接收方,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弹性分组环网RPR技术运用于核电站中的通信业务传输,由于将弹性分组环网RPR作为呼叫请求的第一路由,基于RPR技术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能实现核电站有效、具有保障性的通信传输,满足了核电厂对通信系统的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
请结合参看图4,图4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包括:发送方电话交换机401、弹性分组环网403、接收方电话交换机405。具体:
发送方电话交换机401,用于通过中继向接收方发送呼叫请求。
发送方电话交换机401可以通过数字中继、IP中继向接收方发送呼叫请求。
核电站中的发送方可以是行政电话系统、安全电话系统、内部对讲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等任一电话系统中的有线终端用户、移动终端等多媒体终端用户;核电站中的接收方可以是行政电话系统、安全电话系统、内部对讲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等任一电话系统中的有线终端用户、移动终端等多媒体终端用户。
弹性分组环网403,用于接收发送方电话交换机转发的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在连通状态下,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
弹性分组环网403可以按如下方式建设,如在行政办公楼、应急指挥中心和核岛通信机房内可以分别设置RPR核心骨干设备,构建2.5G/10G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作为电话交换机中继组网的第一路由。弹性分组环网RPR作为第一路由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接收方电话交换机405,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中继发送至接收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弹性分组环网RPR技术运用于核电站中的通信业务传输,由于将弹性分组环网RPR作为呼叫请求的第一路由,基于RPR技术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能实现核电站有效、具有保障性的通信传输,满足了核电厂对通信系统的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
请结合参看图5,图5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包括:发送方电话交换机501、弹性分组环网503、接收方电话交换机505、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具体:
发送方电话交换机501,用于通过中继向接收方发送呼叫请求;
发送方电话交换机501可以通过数字中继、IP中继向接收方发送呼叫请求。
弹性分组环网503,用于接收发送方电话交换机转发的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在连通状态下,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
弹性分组环网503可以按如下方式建设,如在行政办公楼、应急指挥中心和核岛通信机房内可以分别设置RPR核心骨干设备,构建2.5G/10G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作为电话交换机中继组网的第一路由。弹性分组环网RPR作为第一路由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接收方电话交换机505,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中继发送至接收方。
可选的,在应急指挥中心或核岛通信系统设置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一套组网专用IP中继网,作为各电话交换机组网的第二路由。
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507,用于弹性分组环网在非连通状态下,所述呼叫请求被路由至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507;所述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507,用于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509,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509,接续所述呼叫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弹性分组环网RPR技术运用于核电站中的通信业务传输,由于RPR技术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能实现核电站有效、具有保障性的通信传输,满足了核电厂对通信系统的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同时,由于RPR结合了以太网的实用性和光传输设备的强大功能,利用空间复用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可以实现核电站通信传输中的多媒体传输要求,使核电站中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音通信,可实现视频、语音以及其他数据传输等业务。另外,由于引入专网IP中继路由方式,为核电站通信系统提供了多一种备用通信方式,提高了核电系统的应急性和容灾效果。
请结合参看图6,图6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包括:
在行政办公楼、应急指挥中心和核岛通信机房内可以分别设置RPR核心骨干设备,构建2.5G/10G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作为电话交换机中继组网的第一路由。弹性分组环网RPR作为第一路由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在行政办公楼、应急指挥中心或核岛通信系统设置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一套组网专用IP中继网,作为各电话交换机组网的第二路由。
各行政办公楼、应急指挥中心或核岛通信电话系统之间,以及各行政办公楼、应急指挥中心或核岛通信电话系统内部可以通过弹性分组环网RPR实现通信,如语音通话、视频业务、短信业务、彩信业务、甚至微信等多媒体业务。
系统的实施方法和流程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以上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将弹性分组环网RPR技术运用于核电站中的通信业务传输,由于RPR技术的双向自愈保护环形网络,能实现核电站有效、具有保障性的通信传输,满足了核电厂对通信系统的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同时,由于RPR结合了以太网的实用性和光传输设备的强大功能,利用空间复用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可以实现核电站通信传输中的多媒体传输要求,使核电站中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音通信,可实现视频、语音以及其他数据传输等业务。另外,由于引入专网IP中继路由方式,为核电站通信系统提供了多一种备用通信方式,提高了核电系统的应急性和容灾效果。
根据上述原理,本发明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核电站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弹性分组环网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根据所述呼叫请求判断弹性分组环网是否连通;
若所述弹性分组环网为连通状态,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弹性分组环网为非连通状态,则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通过所述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弹性分组环网为连通状态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中继是否连通;
若是,所述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具体为,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所述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中继发送至接收方;
若所述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中继为非连通,则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分组环网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包括:
所述弹性分组环网接收发送方通过数字中继或IP中继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与所述接收方为相同类型电话用户或不同类型电话用户。
6.一种核电站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呼叫请求判断弹性分组环网是否连通;
路由模块,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弹性分组环网为连通状态,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弹性分组环网为非连通状态,则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所述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以使所述呼叫请求通过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连接接收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通过数字中继或IP中继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
9.一种核电站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发送方电话交换机,用于通过中继向接收方发送呼叫请求;
弹性分组环网,用于接收发送方电话交换机转发的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呼叫请求,在连通状态下,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
接收方电话交换机,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中继发送至接收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分组环网还用于,在非连通状态下,则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所述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用于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电话交换机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中继发送至接收方包括:
判断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中继是否连通,若是,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所述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中继发送至接收方;
否则,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所述发送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用于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至接收方电话交换机专网IP中继,以使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CN201310196427.9A 2013-05-22 2013-05-22 核电站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3281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6427.9A CN103281230B (zh) 2013-05-22 2013-05-22 核电站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6427.9A CN103281230B (zh) 2013-05-22 2013-05-22 核电站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1230A true CN103281230A (zh) 2013-09-04
CN103281230B CN103281230B (zh) 2017-12-29

Family

ID=49063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6427.9A Active CN103281230B (zh) 2013-05-22 2013-05-22 核电站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8123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39865A1 (fr) * 2004-10-12 2006-04-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permettant de mettre en oeuvre une decouverte automatique de structure de topologie dans le reseau boucle mpls
EP1739892A1 (en) * 2004-04-21 2007-0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ethernet network services in the rpr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39892A1 (en) * 2004-04-21 2007-0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ethernet network services in the rpr network.
WO2006039865A1 (fr) * 2004-10-12 2006-04-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permettant de mettre en oeuvre une decouverte automatique de structure de topologie dans le reseau boucle mpl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长礼: "核电数字化保护系统的网络弹性组网技术研究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vol. 2011, no. 7, 15 July 2011 (2011-07-15), pages 040 - 11 *
邹志励;郭东玲: "RPR标准协议在核电厂安全级DCS系统的应用", 《机电信息》, vol. 2012, no. 6, 25 June 2012 (2012-06-25) *
魏亮: "城域网新标准 弹性分组环RPR", 《中国计算机用户》, vol. 2002, no. 10, 16 October 2002 (2002-10-1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1230B (zh) 2017-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26510B1 (en) Public safety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rchitecture
KR100257088B1 (ko) 분산 전기통신 스위칭 시스템
KR0173794B1 (ko) 독립 순차지정 능력을 가진 가입자 접속 유니트
US20050232252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intelligence
US7606529B1 (en) Wireless-signal distribution system via set-top box
KR20000048730A (ko) 호출 전송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이동국
US20060227767A1 (en) Fault tolerant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base stations using ethernet backhaul
CN101540870A (zh) 视频通话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3067879A (zh) 基于自组织网络的无中心指挥调度系统及其呼叫方法
JPH11502093A (ja) 総合送信ネットワークで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9104650A (zh) 多网络融合通信系统
Cha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elecommunications and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1969526B (zh) 三网融合电视机顶盒
CN110224744A (zh) 一种实现卫星通讯热点的系统及方法
US6456633B1 (en) Unified distributed voice and data local area networking
CN110290282B (zh) 自动电话网交换节点与宽带卫星通信网融合群路组网方法
CN209419606U (zh) 一种基于多模便携基站的对讲系统
US8432900B2 (en) Hybrid type telephony system
CN101389057B (zh) 一种铁路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0486205C (zh) 宽带无线接入网络与光纤接入宽带网络互连的方法和系统
US7519021B1 (en) Third party access to Ethernet service from wireless base stations
CN202310005U (zh) 一种带语音程控交换功能的多业务通信装置
CN208174713U (zh) 一种多功能通信一体机
CN103281230A (zh) 核电站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JPH0198359A (ja) 加入者集線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