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0870A - 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0870A
CN103280870A CN2013101692378A CN201310169237A CN103280870A CN 103280870 A CN103280870 A CN 103280870A CN 2013101692378 A CN2013101692378 A CN 2013101692378A CN 201310169237 A CN201310169237 A CN 201310169237A CN 103280870 A CN103280870 A CN 103280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urrent
charge
duty cycle
electric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92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0870B (zh
Inventor
杨世春
宋生壮
麻翠娟
顾越
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1692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808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80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0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0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0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及控制方法,装置包括三相整流装置、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直流降压电路、控制器、电压电流采样电路A、电压电流采样电路B、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和蓄电池;方法包括参数初始匹配阶段和自适应调节阶段两个阶段;本发明所述装置可以实时匹配非接触充电过程中后端的等效电阻都能保持在最佳匹配电阻附近,且精度较高,充分的保证了整个系统时刻工作在最佳的效率点。另外,还兼顾了电池的充电安全,装置能够对电池的状态进行判别,进行高精度的恒压充电和恒流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及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时匹配非接触充电负载的自适应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常用的供电设备为锂电池,电动汽车对充电时间、安全性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一方面,为保证电动汽车的日常使用,充电时间不能过长,要求充电时间较短,这就需要采用较大功率的充电方式;另一方面为延长电池寿命、保护电池的充电安全,需对充电过程进行限流,现今国内外对电池的限流保护的主要方法为:在充电的开始阶段进行恒流充电,当电池电压达到一定的值,进行恒压充电。
电池充电过程中,恒流充电时,充电电流保持不变,充电电压缓慢升高;恒压充电时充电电压不变,充电电流缓慢减小。两种工作状态充电功率实时变化,充电时充电电压与充电电流的比值(电池的等效电阻)实时变化。非接触充电系统对副边后端的等效电路的负载值要求很高,未能匹配的负载值会对非接触充电系统的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效率最优时,其后端等效电阻恒定,这与电池所需的工作状态相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电动汽车对充电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及控制方法,利用直流降压电路前后端的电压和电流比值(即等效电阻)不同的特性,通过实时的改变占空比信号的值,保持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后端等效电阻不变,恒定的等效电阻使得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工作在效率最优的状态;同时,电池充电过程中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的变化离散化,分段进行控制。使得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过程中无论系统工作在什么样的工况下,次级线圈的整流输出端的等效电阻都能保持在最佳匹配电阻附近,且精度较高,充分的保证了整个系统时刻工作在最佳的效率点。
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包括三相整流装置、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直流降压电路、控制器、电压电流采样电路A、电压电流采样电路B、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和蓄电池;
三相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U1通过控制器输出的占空比信号A进行调节,输出电压U1输出至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与三相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1比例关系为U2=mU1,m为系数,输出电压U2输出至直流降压电路;直流降压电路的输出电压U0输出至蓄电池;电压电流采样电路A采集三相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U1和输出电流I1,传输至控制器;电压电流采样电路B采集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和输出电流I2,传输至控制器;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采集直流降压电路输出电压U0和输出电流I0,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电压电流采样电路A、电压电流采样电路B和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采集到的电压和电流信号,通过负载自适应匹配控制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占空比信号A和占空比信号B的值,占空比信号A输入三相整流装置调节其输出电压U1,占空比信号B输入直流降压电路;控制器输出“占空比信号A”至三相整流装置,调节三相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1,根据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输入电压U1和输出电压U2的关系,间接调节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控制器输出“占空比信号B”至直流降压电路,使得直流降压电路输出电压和电流比值变化时,保持直流降压电路前端输入电压U2、电流I2的比值不变。
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控制方法,控制过程分为参数初始匹配阶段和自适应调节阶段两个阶段。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提供了恒压充电、恒流充电两种方式,保证了电池的充电安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2)利用降压电路的两端功率相同、电压电流不同且可以实时调节的特点,在电池端等效电阻改变的情况下,实时保持降压电路输入端的等效电阻不变,从而保证了电路实时的工作在最大效率点;
(3)通过给控制器的预设值,可以将等效电阻的值、充电电流、充电电压等数据稳定在一个很高的精度上,是系统工作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控制方法初始匹配阶段流程图;
图3:本发明控制方法自适应调节阶段主流程图;
图4:本发明控制方法自适应调节阶段子程序流程图;
图中:
1-三相整流装置         2-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   3-输入信号可控的降压电路
4-控制器               5-电压电流采样电路A        6-电压电流采样电路B
7-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    8-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三相整流装置1、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直流降压电路3、控制器4、电压电流采样电路A5、电压电流采样电路B6、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7和蓄电池8。
本发明利用直流降压电路3前后端的电压和电流比值(即等效电阻)不同的特性,通过实时的改变占空比信号2的值,保持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后端等效电阻不变,恒定的等效电阻使得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工作在效率最优的状态。与此同时,蓄电池8充电过程中,功率实时变化,通过调节占空比信号1,改变三相整流装置1输出电压,间接改变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实现充电功率的实时变化。
三相整流装置1的输出电压U1通过控制器4输出的占空比信号A进行调节,输出电压U1输出至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
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与三相整流装置1输出电压U1比例一定,其比例关系为U2=mU1,m值由输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内部结构决定,输出电压U2输出至直流降压电路3;
直流降压电路3的输出电压U0输出至蓄电池8,蓄电池8作为其他装置的用电设备。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A5采集三相整流装置1的输出电压U1和输出电流I1,传输至控制器4;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B6采集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和输出电流I2,传输至控制器4;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7采集直流降压电路3输出电压U0和输出电流I0,传输至控制器4;
控制器4根据电压电流采样电路A5、电压电流采样电路B6和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7采集到的电压和电流信号,通过负载自适应匹配控制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占空比信号A和占空比信号B的值,占空比信号A输入三相整流装置1调节其输出电压U1,占空比信号B输入直流降压电路3。
控制器4输出“占空比信号A”至三相整流装置1,调节三相整流装置1输出电压U1,根据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输入电压U1和输出电压U2的关系,U2=mU1,间接调节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
控制器4输出“占空比信号B”至直流降压电路3,使得直流降压电路3输出电压和电流比值变化时,保持直流降压电路3前端输入电压U2、电流I2的比值不变,达到实时调节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后端等效电阻(直流降压电路3前端输入电压U2、电流I2的比值)的目的。
调节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保持直流降压电路3前端输入电压U2、电流I2的比值不变,二者共同作用,达到即保持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效率最优,又可调节蓄电池8充电功率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控制方法,控制过程分为参数初始匹配阶段和自适应调节阶段两个阶段,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如图2所示,参数初始匹配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A.对未上电时蓄电池8两端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电压E(k),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7将电压E(k)输入到控制器4。
步骤B.根据蓄电池8两端电压E(k)判断电池状态,确定进行恒流充电或者恒压充电。
具体为:对E(K)进行判断,在控制器4中预设电压值E(0),预设电压值E(0)为锂电池SOC(State of charge,电池荷电状态)为90%时所对应的电压。E(k)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电压值E(0)时,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E(k)小于预设的电压值E(0)时,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步骤C.充电方式的判断结束后,进行供电,控制器4输出占空比信号A至输出电压可调的三相整流装置1,输出占空比信号B至直流降压电路3,占空比信号A为α1(0),占空比信号B为α2(0),α1(0)、α2(0)为预设值,预设值设定的原则为使得直流降压电路3输出电压电压Uo(k)、输出电流Io(k)不要过大。
步骤D.供电后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7对蓄电池8两端的电压Uo(k)、电流Io(k)进行采样,结合之前测到的未上电之前的蓄电池8两端的电压值E(k),获取占空比信号,具体为:
(1)当进行恒流充电时,在控制器4内依照公式(1)、(2)、(3)进行计算:
U o ( k + 1 ) = I o ( 0 ) · U o ( k ) - E ( k ) I o ( k ) + E ( k ) - - - ( 1 )
α 2 ( k + 1 ) = U o ( k + 1 ) I o ( 0 ) · R L - - - ( 2 )
U 1 ( k + 1 ) = U o ( k + 1 ) α 2 ( k + 1 ) · m - - - ( 3 )
式中:Uo(k+1)为匹配后蓄电池8两端的电压值,Io(0)为恒流充电式充电电流值,E(k)为未上电之前的蓄电池8两端的电压值E(k),Uo(k)为供电后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7在蓄电池8两端采集到的电压,Io(k)为供电后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7在蓄电池8上采集到的电流,α2(k+1)为此时匹配后的占空比信号B的值,RL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工作在最优效率时所需等效电阻值,U1(k+1)为匹配后三相整流装置1所需输出的电压,m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输入电压U1和输出电压U2比例关系,U2=mU1。计算后得到占空比信号B的值α2(k+1)以及三相整流装置1所需输出的电压U1(k+1),再根据三相整流装置1内部的关系计算出占空比信号A的值α1(k+1),三相整流装置内部结构根据不同的控制方法有所区别,占空比A和三相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的关系与结构有关。将两个占空比信号输入所对应的的设备,完成参数的初始匹配;
(2)当进行恒压充电时,在控制器4内依照公式(4)、(5)、(6)进行计算:
I o ( k + 1 ) = U o ( 0 ) - E ( k ) U o ( k ) - E ( k ) · I o ( k ) - - - ( 4 )
α 2 ( k + 1 ) = U o ( 0 ) I o ( k + 1 ) · R L - - - ( 5 )
U 1 ( k + 1 ) = U o ( 0 ) α 2 ( k + 1 ) · m - - - ( 6 )
式中:Io(k+1)为匹配后通过蓄电池8电流值,Uo(0)为恒流充电式充电电流值,E(k)为未上电之前的蓄电池8两端的电压值E(k),Uo(k)为供电后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7在蓄电池8两端采集到的电压,Io(k)为供电后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7在蓄电池8上采集到的电流,α2(k+1)为匹配后占空比信号B的值,RL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工作在最优效率时所需等效电阻值,U1(k+1)为匹配后三相整流装置1所需输出的电压,m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输入电压U1和输出电压U2比例关系,U2=mU1。计算后得到占空比信号B的值α2(k+1)以及三相整流装置1所需输出的电压U1(k+1),再根据三相整流装置1内部的关系计算出占空比信号A的值α1(k+1),控制器4将两个占空比信号输入所对应的的设备,完成参数的初始匹配。
如图3所示,自适应调节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A.充电方式判断,根据参数初始匹配阶段的判断结果,参数初始匹配阶段中进行恒流充电匹配,继续恒流充电;参数初始匹配阶段中进行恒压充电匹配,继续恒压充电;
步骤B.对蓄电池8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进行采样。
步骤C.判断蓄电池8充电电压Uo(k)是否达到预设恒压充电电压Uo(0),如果达到,恒流充电转为恒压充电,转入步骤E;如果未达到,继续恒流充电,转入步骤D。
步骤D.恒流充电情况下,按周期Δt进行蓄电池8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采样。判断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比值偏离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工作在最优状态下的等效阻值RL是否超过ΔR、电池充电电流Io(k)偏离预设充电电流Io(0)是否超过ΔI0,如果两者都未偏离预设值,重新进行蓄电池8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采样,监视电路工作状态;如果两者有一个偏离预设值,运行匹配子程序A,匹配子程序A结束后重新进行蓄电池8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进行采样,监视电路工作状态。
其中预设了周期Δt、偏移量ΔR、偏移量ΔI0三个值。周期Δt为蓄电池8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采样周期,占空比信号A和占空比信号B输入三相整流装置1和直流降压电路3后,整个装置会有一个响应并达到一个新的稳态的时间,周期Δt设定大于这个时间即可;ΔR越小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偏离最有效率工作点越小,ΔI0越小蓄电池8充电电流偏离预设充电电流Io(0)越小,整个装置的工作精度越高。
如图4所示,匹配子程序A具体为:以步长ΔU1、周期Δt1增大三相整流装置1的输出电压U1(N),步进地增大U1(N)根据三相整流装置1内部的关系、通过步进地改变占空比信号A实现,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7对蓄电池8充电电压Uo(N+1)、充电电流Io(N+1)进行采样,此过程进行三个周期,得到第一周期的采样结果Uo(1)、Io(1),第二周期的采样结果Uo(2)、Io(2),第三周期的采样结果Uo(N3)、Io(3),以上为匹配子程序A的数据采集方式,Δt1为数据的采集周期,Δt1的设定保证系统响应并达到一个新的稳态即可。采样结果输入到控制器4,依照公式(2)、(3)、(7)、(8)依次进行计算:
R i = U o ( 1 ) - U o ( 2 ) I o ( 1 ) - I o ( 2 ) + U o ( 2 ) - U o ( 3 ) I o ( 2 ) - I o ( 3 ) 2 - - - ( 7 )
Uo(k+1)=Uo(1)-Ri·Io(1)+Ri·Io(0)     (8)
式中:Ri为计算所得蓄电池8内阻,Uo(1)、Io(1)为蓄电池8第一周期的采样电压和电流,Uo(2)、Io(2)为蓄电池8第二周期的采样电压和电流,Uo(3)、Io(3)为蓄电池8第三周期的采样电压和电流,Uo(k+1)为匹配后蓄电池8两端的电压值,Io(0)为恒流充电式充电电流值,α2(k+1)为此时匹配后的占空比信号B的值,RL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工作在最优效率时所需等效电阻值,U1(k+1)为匹配后三相整流装置1所需输出的电压,m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输入电压U1和输出电压U2比例关系,U2=mU1。计算后得到占空比信号B的值α2(k+1)以及三相整流装置1所需输出的电压U1(k+1),再根据三相整流装置1内部的关系计算出占空比信号A的值α1(k+1),控制器4将两个占空比信号输入所对应的的设备,完成占空比信号A和占空比信号B的匹配,匹配子程序A结束。
步骤E.恒压充电情况下,按周期Δt进行蓄电池8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采样。将蓄电池8充电电流Io(k)与预设值Io(1)比较,如果Io(k)大于Io(1)继续充电;如果Io(k)小于或等于Io(1),则充电结束。其中预设的Io(1)值为充电结束的电流判定值,根据蓄电池的参数确定。
继续充电时,判断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比值偏离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工作在最优状态下的等效阻值RL是否超过ΔR、电池充电电流Uo(k)偏离预设充电电流Uo(0)是否超过ΔU0,如果两者都未偏离预设值,重新进行蓄电池8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采样,监视电路工作状态;如果两者有一个偏离预设值,运行匹配子程序B,匹配子程序B结束后重新进行蓄电池8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进行采样,监视电路工作状态。
其中预设了周期Δt、偏移量ΔR、偏移量ΔU0三个值。周期Δt为蓄电池8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采样周期,占空比信号A和占空比信号B输入三相整流装置1和直流降压电路3后,整个装置会有一个响应并达到一个新的稳态的时间,周期Δt设定大于这个时间即可;ΔR越小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偏离最有效率工作点越小,ΔU0越小蓄电池8充电电压偏离预设充电电压Uo(0)越小,整个装置的工作精度越高。
匹配子程序B与匹配子程序A的数据采集方式相同,所不同的在于控制器4计算、匹配α1(k+1)、α2(k+1)步骤,控制器4依照公式(5)、(6)、(7)、(9)进行计算:
I o ( k + 1 ) = U o ( 0 ) - U o ( 1 ) + R i · I o ( 1 ) R i - - - ( 9 )
式中:Ri为计算所得蓄电池8内阻,Uo(1)、Io(1)为蓄电池8第一周期的采样电压和电流,Uo(2)、Io(2)为蓄电池8第二周期的采样电压和电流,Uo(3)、Io(3)为蓄电池8第三周期的采样电压和电流,Io(k+1)为匹配后蓄电池8两端的电流值,Uo(0)为恒压充电式充电电压值,α2(k+1)为此时匹配后的占空比信号B的值,RL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工作在最优效率时所需等效电阻值,U1(k+1)为匹配后三相整流装置1所需输出的电压,m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2输入电压U1和输出电压U2比例关系,U2=mU1。计算后得到占空比信号B的值α2(k+1)以及三相整流装置1所需输出的电压U1(k+1),再根据三相整流装置1内部的关系计算出占空比信号A的值α1(k+1),控制器4将两个占空比信号输入所对应的的设备,完成占空比信号A和占空比信号B的匹配,匹配子程序B结束。

Claims (3)

1.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包括三相整流装置、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直流降压电路、控制器、电压电流采样电路A、电压电流采样电路B、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和蓄电池;
三相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U1通过控制器输出的占空比信号A进行调节,输出电压U1输出至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与三相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1比例关系为U2=mU1,m为系数,输出电压U2输出至直流降压电路;直流降压电路的输出电压U0输出至蓄电池;电压电流采样电路A采集三相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U1和输出电流I1,传输至控制器;电压电流采样电路B采集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和输出电流I2,传输至控制器;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采集直流降压电路输出电压U0和输出电流I0,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电压电流采样电路A、电压电流采样电路B和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采集到的电压和电流信号,通过负载自适应匹配控制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占空比信号A和占空比信号B的值,占空比信号A输入三相整流装置调节其输出电压U1,占空比信号B输入直流降压电路;控制器输出“占空比信号A”至三相整流装置,调节三相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1,根据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输入电压U1和输出电压U2的关系,间接调节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控制器输出“占空比信号B”至直流降压电路,使得直流降压电路输出电压和电流比值变化时,保持直流降压电路前端输入电压U2、电流I2的比值不变。
2.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的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控制方法,控制过程分为参数初始匹配阶段和自适应调节阶段两个阶段,具体为:
参数初始匹配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A.对未上电时蓄电池两端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电压E(k),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将电压E(k)输入到控制器;
步骤B.根据蓄电池两端电压E(k)判断电池状态,确定进行恒流充电或者恒压充电;
具体为:对E(K)进行判断,在控制器中预设电压值E(0),E(k)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电压值E(0)时,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E(k)小于预设的电压值E(0)时,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步骤C.充电方式的判断结束后,进行供电,控制器输出占空比信号A至输出电压可调的三相整流装置,输出占空比信号B至直流降压电路,占空比信号A为α1(0),占空比信号B为α2(0),α1(0)、α2(0)为预设值;
步骤D.供电后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对蓄电池两端的电压Uo(k)、电流Io(k)进行采样,结合之前测到的未上电之前的蓄电池两端的电压值E(k),获取占空比信号,具体为:
(1)当进行恒流充电时,在控制器内依照公式(1)、(2)、(3)进行计算:
U o ( k + 1 ) = I o ( 0 ) · U o ( k ) - E ( k ) I o ( k ) + E ( k ) - - - ( 1 )
α 2 ( k + 1 ) = U o ( k + 1 ) I o ( 0 ) · R L - - - ( 2 )
U 1 ( k + 1 ) = U o ( k + 1 ) α 2 ( k + 1 ) · m - - - ( 3 )
式中:Uo(k+1)为匹配后蓄电池两端的电压值,Io(0)为恒流充电式充电电流值,E(k)为未上电之前的蓄电池两端的电压值E(k),Uo(k)为供电后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在蓄电池两端采集到的电压,Io(k)为供电后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在蓄电池上采集到的电流,α2(k+1)为此时匹配后的占空比信号B的值,RL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工作在最优效率时所需等效电阻值,U1(k+1)为匹配后三相整流装置所需输出的电压,m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输入电压U1和输出电压U2比例关系,U2=mU1;计算后得到占空比信号B的值α2(k+1)以及三相整流装置所需输出的电压U1(k+1),再根据三相整流装置内部的关系计算出占空比信号A的值α1(k+1),将两个占空比信号输入所对应的的设备,完成参数的初始匹配;
(2)当进行恒压充电时,在控制器内依照公式(4)、(5)、(6)进行计算:
I o ( k + 1 ) = U o ( 0 ) - E ( k ) U o ( k ) - E ( k ) · I o ( k ) - - - ( 4 )
α 2 ( k + 1 ) = U o ( 0 ) I o ( k + 1 ) · R L - - - ( 5 )
U 1 ( k + 1 ) = U o ( 0 ) α 2 ( k + 1 ) · m - - - ( 6 )
式中:Io(k+1)为匹配后通过蓄电池电流值,Uo(0)为恒流充电式充电电流值,E(k)为未上电之前的蓄电池两端的电压值E(k),Uo(k)为供电后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在蓄电池两端采集到的电压,Io(k)为供电后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在蓄电池上采集到的电流,α2(k+1)为匹配后占空比信号B的值,RL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工作在最优效率时所需等效电阻值,U1(k+1)为匹配后三相整流装置所需输出的电压,m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输入电压U1和输出电压U2比例关系,U2=mU1;计算后得到占空比信号B的值α2(k+1)以及三相整流装置所需输出的电压U1(k+1),再根据三相整流装置内部的关系计算出占空比信号A的值α1(k+1),控制器将两个占空比信号输入所对应的的设备,完成参数的初始匹配;
自适应调节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A.充电方式判断,根据参数初始匹配阶段的判断结果,参数初始匹配阶段中进行恒流充电匹配,继续恒流充电;参数初始匹配阶段中进行恒压充电匹配,继续恒压充电;
步骤B.对蓄电池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进行采样;
步骤C.判断蓄电池充电电压Uo(k)是否达到预设恒压充电电压Uo(0),如果达到,恒流充电转为恒压充电,转入步骤E;如果未达到,继续恒流充电,转入步骤D;
步骤D.恒流充电情况下,按周期Δt进行蓄电池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采样;判断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比值偏离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工作在最优状态下的等效阻值RL是否超过ΔR、电池充电电流Io(k)偏离预设充电电流Io(0)是否超过ΔI0,如果两者都未偏离预设值,重新进行蓄电池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采样,监视电路工作状态;如果两者有一个偏离预设值,运行匹配子程序A,匹配子程序A结束后重新进行蓄电池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进行采样,监视电路工作状态;
匹配子程序A具体为:以步长ΔU1、周期Δt1增大三相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U1(N),通过电压电流采样电路C对蓄电池充电电压Uo(N+1)、充电电流Io(N+1)进行采样,此过程进行三个周期,得到第一周期的采样结果Uo(1)、Io(1),第二周期的采样结果Uo(2)、Io(2),第三周期的采样结果Uo(N3)、Io(3),以上为匹配子程序A的数据采集方式,Δt1为数据的采集周期,采样结果输入到控制器,依照公式(2)、(3)、(7)、(8)依次进行计算:
R i = U o ( 1 ) - U o ( 2 ) I o ( 1 ) - I o ( 2 ) + U o ( 2 ) - U o ( 3 ) I o ( 2 ) - I o ( 3 ) 2 - - - ( 7 )
Uo(k+1)=Uo(1)-Ri·Io(1)+Ri·Io(0)       (8)
式中:Ri为计算所得蓄电池内阻,Uo(1)、Io(1)为蓄电池第一周期的采样电压和电流,Uo(2)、Io(2)为蓄电池第二周期的采样电压和电流,Uo(3)、Io(3)为蓄电池第三周期的采样电压和电流,Uo(k+1)为匹配后蓄电池两端的电压值,Io(0)为恒流充电式充电电流值,α2(k+1)为此时匹配后的占空比信号B的值,RL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工作在最优效率时所需等效电阻值,U1(k+1)为匹配后三相整流装置所需输出的电压,m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输入电压U1和输出电压U2比例关系,U2=mU1;计算后得到占空比信号B的值α2(k+1)以及三相整流装置所需输出的电压U1(k+1),再根据三相整流装置内部的关系计算出占空比信号A的值α1(k+1),控制器将两个占空比信号输入所对应的的设备,完成占空比信号A和占空比信号B的匹配,匹配子程序A结束;
步骤E.恒压充电情况下,按周期Δt进行蓄电池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采样;将蓄电池充电电流Io(k)与预设值Io(1)比较,如果Io(k)大于Io(1)继续充电;如果Io(k)小于或等于Io(1),则充电结束;其中预设的Io(1)值为充电结束的电流判定值,根据蓄电池的参数确定;
继续充电时,判断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比值偏离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工作在最优状态下的等效阻值RL是否超过ΔR、电池充电电流Uo(k)偏离预设充电电流Uo(0)是否超过ΔU0,如果两者都未偏离预设值,重新进行蓄电池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的采样,监视电路工作状态;如果两者有一个偏离预设值,运行匹配子程序B,匹配子程序B结束后重新进行蓄电池充电电压Uo(k)、充电电流Io(k)以及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U2(k)、电流I2(k)进行采样,监视电路工作状态;
匹配子程序B与匹配子程序A的数据采集方式相同,所不同的在于控制器计算、匹配α1(k+1)、α2(k+1)步骤,控制器依照公式(5)、(6)、(7)、(9)进行计算:
I o ( k + 1 ) = U o ( 0 ) - U o ( 1 ) + R i · I o ( 1 ) R i - - - ( 9 )
式中:Ri为计算所得蓄电池内阻,Uo(1)、Io(1)为蓄电池第一周期的采样电压和电流,Uo(2)、Io(2)为蓄电池第二周期的采样电压和电流,Uo(3)、Io(3)为蓄电池第三周期的采样电压和电流,Io(k+1)为匹配后蓄电池两端的电流值,Uo(0)为恒压充电式充电电压值,α2(k+1)为此时匹配后的占空比信号B的值,RL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工作在最优效率时所需等效电阻值,U1(k+1)为匹配后三相整流装置所需输出的电压,m为非接触充电电能转换装置输入电压U1和输出电压U2比例关系,U2=mU1;计算后得到占空比信号B的值α2(k+1)以及三相整流装置所需输出的电压U1(k+1),再根据三相整流装置内部的关系计算出占空比信号A的值α1(k+1),控制器将两个占空比信号输入所对应的的设备,完成占空比信号A和占空比信号B的匹配,匹配子程序B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控制方法,所述的预设电压值E(0)为锂电池电池荷电状态为90%时所对应的电压。
CN201310169237.8A 2013-05-09 2013-05-09 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280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9237.8A CN103280870B (zh) 2013-05-09 2013-05-09 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9237.8A CN103280870B (zh) 2013-05-09 2013-05-09 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0870A true CN103280870A (zh) 2013-09-04
CN103280870B CN103280870B (zh) 2015-08-26

Family

ID=49063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9237.8A Active CN103280870B (zh) 2013-05-09 2013-05-09 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8087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5142A (zh) * 2014-09-26 2016-04-20 国家电网公司 用于非接触充电系统的负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20512803A (ja) * 2017-04-07 2020-04-23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被充電機器、無線充電装置、無線充電方法及び無線充電システム
CN113036883A (zh) * 2021-04-14 2021-06-25 湖南进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5986A (ja) * 1995-03-20 1996-10-1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インダクティブ充電方法
CN101123357A (zh) * 2006-08-04 2008-02-1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铅蓄电池的充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5986A (ja) * 1995-03-20 1996-10-1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インダクティブ充電方法
CN101123357A (zh) * 2006-08-04 2008-02-1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铅蓄电池的充电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5142A (zh) * 2014-09-26 2016-04-20 国家电网公司 用于非接触充电系统的负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20512803A (ja) * 2017-04-07 2020-04-23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被充電機器、無線充電装置、無線充電方法及び無線充電システム
US11075542B2 (en) 2017-04-07 2021-07-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evice to-be-charged,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CN113036883A (zh) * 2021-04-14 2021-06-25 湖南进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0870B (zh)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2800B (zh) 电池组管理系统测试平台
CN104079056B (zh) 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的直流微电网充放电系统
CN110199452A (zh) 用于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的方法
CN102759713B (zh) 一种电池能量效率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US953734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arging batteries by linearly increasing the charging voltage
CN101599651A (zh) 通用型快速智能充电器及充电方法
JP2003303627A (ja) 状態検知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各種装置
CN101814640A (zh) 改进型动力锂离子电池cc-cv充电方法
CN102231551A (zh) 一种兼顾充电时间和电池寿命的电池充电器
CN103094952A (zh)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3094955A (zh) 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及方法,以及放电控制装置
CN10395653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控制方法
CN201444589U (zh) 一种通用型快速智能充电器
CN107544324B (zh) 电流互感器标定用大电流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57093A (zh) 充电控制设备
CN103280870A (zh) 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472049B (zh) 在线车辆电池容量诊断系统与方法
CN109061511B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中实时计算电池单体soh的方法
CN102593917A (zh) 一种高精度锂电池模组电压均衡方法
CN201178325Y (zh) 电池快速充电控制器
Usman et al. Battery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kit with DAQ to aid SOC estimation
CN203205957U (zh) 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负载自适应匹配装置
CN105958606A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系统
CN202206164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充电在线控制系统
CN105490344A (zh) 电动汽车充电电流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Assignee: BEIJING HANG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BEIHANG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11000000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n electric vehicle Contactless charging load adaptive match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