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9595B - 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9595B
CN103279595B CN201310153510.8A CN201310153510A CN103279595B CN 103279595 B CN103279595 B CN 103279595B CN 201310153510 A CN201310153510 A CN 201310153510A CN 103279595 B CN103279595 B CN 1032795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gidity
suspension system
zero stiffness
delta
desig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535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79595A (zh
Inventor
蒋国伟
周徐斌
申军烽
满孝颖
钟鸣
沈海军
虞自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3101535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79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79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9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79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9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被悬吊对象的质量和悬吊频率范围确定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的零刚度区域;步骤2:根据空间环境和试验环境设计负刚度碟簧组的刚度;步骤3:设计正刚度线簧刚度;步骤4:校核并优化悬吊系统的零刚度区域;步骤5:校核悬吊系统极限承载强度和疲劳寿命;步骤6:对悬吊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及应对,完成悬吊系统设计。本发明能够在悬吊对象及应用环境的约束条件下,快速可靠地实现准零刚度悬吊系统的设计,实施高校、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较高的适应经济价值。

Description

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面微振动试验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体现出静刚度高、动刚度低以及非线性等特性,并且能保证系统刚度趋于零,可有效实现模拟在轨失重环境的功能,对于地面微振动试验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微振动问题研究需求日趋紧迫,在面对越来越多不同研究对象的同时,需要快速实现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的设计,以保证研制进度和研制质量。因此,能够快速实现的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的研制是解决地面微振动试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尚无该类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的相关设计技术。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将为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研制提供高效、便捷和可靠的手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被悬吊对象的质量和悬吊频率范围确定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的零刚度区域;
步骤2:根据空间环境和试验环境设计负刚度碟簧组的刚度;
步骤3:设计正刚度线簧刚度;
步骤4:校核并优化悬吊系统的零刚度区域;
步骤5:校核悬吊系统极限承载强度和疲劳寿命;
步骤6:对悬吊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及应对,完成悬吊系统设计。
优选地,步骤1中首先根据被悬吊对象的质量和初步确定的悬吊频率范围f0进行系统目标刚度计算,再由系统目标刚度确定零刚度区域,具体系统目标刚度的计算公式为:
kd=mω2=m(2πf0)2
其中,kd为系统目标刚度,m为被悬吊对象的质量,f0为悬吊频率范围。
优选地,f0取0~0.1Hz。
优选地,步骤2具体包括:
步骤201:根据空间环境和试验环境设计单碟簧刚度;
步骤202:根据空间环境和试验环境通过叠合、对合或复合方式对多个碟簧进行碟簧组设计,对合组合的计算公式为:
K duihe = n · M = n · d P d f = n · δ 3 α D 2 [ ( h 0 δ ) 2 - 3 h 0 δ · f δ + 3 2 ( f δ ) 2 + 1 ]
其中,Kduihe为对合组合碟簧组的刚度,M为单碟簧组的刚度,碟簧参数包括:碟簧数量n、外径D、单位作用能力α、厚度δ、极限行程h0、变形量f。
优选地,步骤3具体包括:设线簧正刚度为kx,根据设计需求对kx进行计算,在保证系统目标刚度kd与系统设计刚度kxd一致的前提下,计算公式为:
k xd = n · M + k x = n · δ 3 α D 2 [ ( h 0 δ ) 2 - 3 h 0 δ · f δ + 3 2 ( f δ ) 2 + 1 ] + k x ≈ k d
其中,kxd为系统设计刚度,蝶簧、线簧参数的选取根据上式进行迭代计算,M为单碟簧组的刚度,碟簧参数包括:碟簧数量n、外径D、单位作用能力α、厚度δ、极限行程h0、变形量f。
优选地,步骤4包括:
步骤401:校核系统零刚度区域及其特性,以变形量f为横坐标,系统设计刚度kxd为纵坐标,绘制校核结果曲线;
步骤402:在正、负刚度可调区域内尽量扩大区域宽度。
优选地,步骤402中选择易于调整的正刚度进行优化系统零刚度区域。
优选地,步骤5包括:
步骤501:对系统极限承载校核,系统中碟簧为极限承载的薄弱环节,其校核公式为:其中PZ为极限承载力;
步骤502:对系统疲劳寿命校核,系统中碟簧为疲劳强度的薄弱环节,其校核公式为:
σ III = δf α D 2 · [ - β · ( h 0 β - 0.5 f δ ) + γ ]
其中σIII为极限应力,β及γ为辅助计算值,由国标查取。
本发明针对采用蝶簧及线簧分别提供正负刚度的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装置,从系统分析、部件设计、设计校核及故障应对等方面,提出一套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悬吊对象及应用环境的约束条件下,快速可靠地实现准零刚度悬吊系统的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较高的适应经济价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根据需求在设计之初就计算确定了零刚度区域的上限值,具备良好的设计指导性和高效的设计实施性。
2.本发明先进行蝶簧的设计,从刚度角度进行迭代计算,并确定单碟簧及组合蝶簧的刚度特性及组合特性,再以线弹簧提供正刚度与负刚度匹配,在负刚度蝶簧组设计完成后,再进行线弹簧正刚度计算与设计,且设计尽量选用国标产品,能够快速可靠的完成系统设计方案。
3.本发明对悬吊系统刚度校核并以正刚度为变量进行悬吊系统刚度优化;悬吊系统校核的方面根据应用需求和环境,从极限承载和疲劳寿命角度进行校核;并且,悬吊系统故障应对分析分别从悬吊对象质量变化、蝶簧刚度实际误差和压簧刚度实际误差等方面进行故障分析与应对,能有效进行系统的设计校核和优化,保证了系统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的执行原理图;
图2为准零刚度悬吊装置刚度变化计算结果曲线示意图;
图3为准零刚度悬吊装置低限承力位移变化计算结果曲线示意图;
图4为准零刚度悬吊装置低限承力位移变化计算结果曲线示意图;
图5为线簧刚度变化对悬吊装置刚度的影响示意图;
图6为蝶簧刚度变化对悬吊装置刚度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被悬吊对象的质量和悬吊频率范围确定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的零刚度区域。
该步骤中,具体根据被悬吊对象的质量m及初步确定的悬吊频率范围f0(一般取0~0.1Hz),进行系统目标刚度kd计算,并初步确定零刚度区域,计算公式为:kd=mω2=m(2πf0)2
步骤2:根据空间环境和试验环境设计负刚度碟簧组的刚度。
首先需要确定环境,包括空间环境和试验环境,然后先进行单碟簧刚度设计,再根据环境进行负刚度蝶簧组设计,其中,蝶簧组为多个蝶簧通过叠合、对合或复合方式进行组合。如对合组合的计算公式为:
K duihe = n · M = n · d P d f = n · δ 3 α D 2 [ ( h 0 δ ) 2 - 3 h 0 δ · f δ + 3 2 ( f δ ) 2 + 1 ] ,
其中,Kduihe为对合组合蝶簧组的刚度,M为单蝶簧组的刚度,蝶簧参数有:蝶簧数量n、外径D、单位作用能力α、厚度δ、极限行程h0、变形量f。
步骤3:设计正刚度线簧刚度。
对正刚度线簧进行设计,线簧正刚度为kx,根据设计需求对kx进行计算,在保证系统目标刚度kd(设计的目标刚度)与系统设计刚度kxd(设计刚度的实际值)一致的前提下,计算公式为:
k xd = n · M + k x = n · δ 3 α D 2 [ ( h 0 δ ) 2 - 3 h 0 δ · f δ + 3 2 ( f δ ) 2 + 1 ] + k x ≈ k d ,
其中,kxd为系统设计刚度,上述蝶簧、压簧参数的选取需要根据上式进行迭代计算。
步骤4:校核并优化悬吊系统的零刚度区域。
首先校核系统零刚度区域及其特性,以上述公式中变形量f为横坐标,悬吊刚度kxd为纵坐标,绘制校核结果曲线;然后,在正、负刚度可调区域内尽量扩大区域宽度,一般情况下,可选择易于调整的正刚度来进行优化系统零刚度区域。
步骤5:校核悬吊系统极限承载强度和疲劳寿命。
对系统极限承载校核,系统中蝶簧为极限承载薄弱环节,其校核公式为:
P Z = δ 3 f α D 2 ,
其中,PZ为极限承载力。
对系统疲劳寿命校核,系统中蝶簧为悬吊系统疲劳强度的薄弱环节,其校核公式为:
σ III = δf α D 2 · [ - β · ( h 0 β - 0.5 f δ ) + γ ] ,
其中,σIII为极限应力,β及γ为辅助计算值,可由国标查取。
步骤6:对悬吊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及应对,完成悬吊系统设计。
对系统故障校核,系统故障一般分别有悬吊对象质量变化、蝶簧刚度实际误差和压簧刚度实际误差,分别针对上述变量,利用上述各步骤中的公式进行系统刚度校核。
以下以被悬吊对象的质量m为300kg,初步确定的悬吊频率上限值f0为0.1Hz为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采用上述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被悬吊对象的质量m为300kg,初步确定的悬吊频率上限值f0为0.1Hz,进行系统上限刚度kd计算,并初步确定零刚度区域为0~kd,计算为:kd=mω2=m(2πf0)2=300×4π2×(0.1)2≈118.435N/m。
第二步,对蝶簧设计,通过迭代计算,取蝶簧设计参数为下表2,
表1蝶簧设计尺寸
单蝶簧的刚度为: M = δ 3 α D 2 [ ( h 0 δ ) 2 - 3 h 0 δ · f δ + 3 2 ( f δ ) 2 + 1 ] = - 51.665296 N / mm , 采用对合组合设计方式,根据需要取对合数量为10,则计算蝶簧组的刚度为:Kduihe=n·M≈-5.17N/mm。
第三步,对正刚度线簧进行设计,线簧正刚度kx计算结果为: k x = k d - 1 10 · M = 0.1184353 - 1 10 · ( - 51.665296 ) = 5.2849649 N / mm , 依据此刚度在国标中选取的线簧的刚度范围为5.2N/mm~9.5N/mm。
第四步,校核并优化悬吊系统的零刚度区域。首先校核系统零刚度区域及其特性,以上述公式中变形量f为横坐标,悬吊刚度kxd为纵坐标,绘制校核结果曲线,调整线簧的正刚度为5.2N/mm来进行优化系统零刚度区域,优化后结果曲线参见附图2,获得的零刚度区域较宽裕。
第五步,对系统设计校核,首先是极限承载校核,系统中蝶簧为极限承载薄弱环节,其校核结果为: P Z = δ 3 f α D 2 = 10 3 × 5.3 0.076 × 10 - 5 × 400 2 ≈ 4.42 × 10 4 N ; 然后是疲劳寿命校核,系统中蝶簧为极限承载薄弱环节,蝶簧极限强度校核的结果为: σ III = δf α D 2 [ - β · ( h 0 δ - 0.5 f δ ) + γ ] = 130.59 MPa ( f = 4 mm ) 255.84 MPa ( f = 6 mm ) , 则计算该蝶簧疲劳强度应力幅值为125.25MPa,根据得黄设计参数查表获得疲劳强度应力幅度为443MPa左右,大于设计蝶簧的疲劳强度应力幅值,表明蝶簧在持久范围内工作,即理论上寿命无穷大。
第六步,对系统故障校核,首先分析悬吊对象质量变化时对悬吊系统刚度的影响,以公式 n · δ 3 α D 2 [ ( h 0 δ ) 2 - 3 h 0 δ · f δ + 3 2 ( f δ ) 2 + 1 ] + k x = m · ( 2 πf ) 2 计算可得悬吊装置承载与变形位移的关系,经过分析,目标物质量在183kg~374kg之间悬吊装置设计方案均能实现准另刚度的设计目标,详见附图3、4;然后,分析蝶簧刚度若存在误差,利用公式计算,碟簧负刚度值从-52.7N/mm变化至-42.7N/mm,悬吊频率均在0.3Hz以内,计算结果曲线如附图5;再校核压簧刚度若存在误差,同样利用公式计算,压簧正刚度从5.2N/mm变化至6.3N/mm,悬吊频率均在0.3Hz以内,计算结果曲线如附图6。
本发明提供一种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它根据悬吊对象进行零刚度区域确定;根据应用环境进行负刚度蝶簧组设计;根据应用环境进行正刚度线弹簧设计;对悬吊系统进行设计校核分析;对悬吊系统设计方案进行故障分析与应对。在悬吊对象及应用环境的约束条件下,可靠地实现准零刚度悬吊系统的设计,达到高效实现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的目的。本发明已经应用于某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并指导完成了设计、生产、装配、刚度试验、模态试验和微振动验证试验,分析试验过程和结果,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
综上,发明通过对系统零刚度区域设计,并分别根据应用环境进行正、负刚度蝶簧组设计,在设计之后,分别开展设计校核与故障分析应对。在悬吊对象及应用环境的约束条件下,本发明能可靠地实现准零刚度悬吊系统的设计,达到高效实现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的目的。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6)

1.一种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被悬吊对象的质量和悬吊频率范围确定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的零刚度区域;
步骤2:根据空间环境和试验环境设计负刚度碟簧组的刚度;
步骤3:设计正刚度线簧刚度;
步骤4:校核并优化悬吊系统的零刚度区域;
步骤5:校核悬吊系统极限承载强度和疲劳寿命;
步骤6:对悬吊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及应对,完成悬吊系统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首先根据被悬吊对象的质量和初步确定的悬吊频率范围f0进行系统目标刚度计算,再由系统目标刚度确定零刚度区域,具体系统目标刚度的计算公式为:
kd=mω2=m(2πf0)2
其中,kd为系统目标刚度,m为被悬吊对象的质量,f0为悬吊频率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f0取0~0.1Hz。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
步骤201:根据空间环境和试验环境设计单碟簧刚度;
步骤202:根据空间环境和试验环境通过叠合、对合或复合方式对多个碟簧进行碟簧组设计,对合组合的计算公式为:
K d u i h e = n · M = n · d P d f = n · δ 3 αD 2 [ ( h 0 δ ) 2 - 3 h 0 δ · f δ + 3 2 ( f δ ) 2 + 1 ]
其中,Kduihe为对合组合碟簧组的刚度,M为单碟簧组的刚度,碟簧参数包括:碟簧数量n、外径D、单位作用能力α、厚度δ、极限行程h0、变形量f。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包括:设线簧正刚度为kx,根据设计需求对kx进行计算,在保证系统目标刚度kd与系统设计刚度kxd一致的前提下,计算公式为:
k x d = n · M + k x = n · δ 3 αD 2 [ ( h 0 δ ) 2 - 3 h 0 δ · f δ + 3 2 ( f δ ) 2 + 1 ] + k x ≈ k d
其中,kxd为系统设计刚度,蝶簧、线簧参数的选取根据上式进行迭代计算,M为单碟簧组的刚度,碟簧参数包括:碟簧数量n、外径D、单位作用能力α、厚度δ、极限行程h0、变形量f。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包括:
步骤401:校核系统零刚度区域及其特性,以变形量f为横坐标,系统设计刚度kxd为纵坐标,绘制校核结果曲线;
步骤402:在正、负刚度可调区域内尽量扩大区域宽度。
CN201310153510.8A 2013-04-27 2013-04-27 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 Active CN103279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53510.8A CN103279595B (zh) 2013-04-27 2013-04-27 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53510.8A CN103279595B (zh) 2013-04-27 2013-04-27 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9595A CN103279595A (zh) 2013-09-04
CN103279595B true CN103279595B (zh) 2016-04-27

Family

ID=49062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53510.8A Active CN103279595B (zh) 2013-04-27 2013-04-27 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795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6811B (zh) * 2014-09-16 2017-03-01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零刚度非线性微振动悬吊装置及其微振动试验方法
CN113919190B (zh) * 2021-08-23 2022-06-03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变行程自适应调整准零刚度装置及参数校核方法
CN113928605B (zh) * 2021-11-15 2023-10-2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变质量负载的微低重力环境模拟装置与方法
CN115758609A (zh) * 2022-11-18 2023-03-07 盐城工学院 一种压力机隔振器用非标碟簧结构设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0205A (zh) * 2012-06-18 2012-10-17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低刚度悬吊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2892598A (zh) * 2010-05-25 2013-01-23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悬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2598A (zh) * 2010-05-25 2013-01-23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悬挂装置
CN102730205A (zh) * 2012-06-18 2012-10-17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低刚度悬吊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碟簧减振器的动态特性分析;都军民 等;《起重运输机械》;20091231(第1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9595A (zh) 201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9595B (zh) 准零刚度非线性悬吊系统设计方法
Smith et al. Hydraulically interconnected vehicle suspension: handling performance
CN107356523B (zh) 基于离散切线刚度估计的实时混合模拟试验反馈力修正方法
CN103482088B (zh) 卫星微振动试验多点悬吊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Svetlitsky Statics of rods
Zin et al. Robust LPV–∞ control for active suspensions with performance adaptation in view of global chassis control
CN104156547A (zh) 车辆钢板弹簧悬架系统减振器最佳阻尼特性的设计方法
CN103335902A (zh) 真实管道弯曲疲劳试验系统及方法
Amaro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odel for hydrogen-assisted fatigue crack growth of pipeline steel
CN102748418A (zh) 减振器复合阀螺旋弹簧刚度设计方法
CN104978450A (zh) 一种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位置优选方法
CN103544053B (zh) 一种考虑织物透气性的降落伞气动性能分析方法
CN105388029A (zh) 一种重载车辆油气弹簧试验装置
CN105550383B (zh) 一种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3870648B (zh) 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翼动态载荷非线性分析方法
Huang et al. Restoring force correction based on online discrete tangent stiffness estimation method for real-time hybrid simulation
CN105808802A (zh) 一种铅芯橡胶支座等效线性化建模方法及其桥梁隔震应用
CN104266811A (zh) 零刚度非线性微振动悬吊装置及其微振动试验方法
CN112231842B (zh) 一种基于疲劳强度的无人机结构设计方法
Cheng et al. Necessity of using heterogeneous ellipsoidal Earth model with terrain to calculate co-seismic effect
CN104200050B (zh) 悬架稳定杆橡胶衬套厚度的设计方法
CN105736614A (zh) 根部加强型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设计方法
Wang et al. Dynamic modeling of compliant mechanisms based on 2R pseudo-rigid-body model
Patil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omposite Leaf Spring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A Review
Bin et al. IDENTIFICATION FOR MDOF NONLINEAR STRUCTURE UPON STRONG TRACKING CUBATURE KALMAN FILTER AND POWER SERIES POLYNOMIAL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