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9921B - 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9921B
CN103259921B CN201310065883.XA CN201310065883A CN103259921B CN 103259921 B CN103259921 B CN 103259921B CN 201310065883 A CN201310065883 A CN 201310065883A CN 103259921 B CN103259921 B CN 1032599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trength
signal intensity
equipment
predetermined threshold
reac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58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9921A (zh
Inventor
林柏青
于世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Jiayi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658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599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59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9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9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9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所述的方法包括: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根据所述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两设备间信号强度的增量判断用户的操作,从而完成设备间的配对工作,无需配对设备贴在一起,更无须配对设备贴在一起后保持一段时间,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的完成设备配对。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是关于移动终端控制其他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关于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移动终端已经相当普及,尤其是具有触摸屏的智能移动终端,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范围已经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又称近场通信,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近场通信技术具有天然的安全性,因此被认为在手机支付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一些城市和郊区已经开始使用NFC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NFC技术的出现让用户可以用智能手机或移动设备支付车费、进入停车场及支付费用、进入游泳池或图书馆等公共设施。
由于NFC的有效距离只有0.1米,因此目前在使用NFC技术对终端设备进行配对时,要求进行配对的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必须非常近,如果其中一个设备的尺寸较大,导致两个配对设备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0.1米时,配对将无法进行。另外相关技术中两个设备在进行配对时,需要两个设备贴近后保持一小段时间,对于一些场合来说,两个设备无法在贴近后保持一小段时间,那么设备将无法完成配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设备配对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根据所述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配对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信号强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配对单元,用于在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两设备间信号强度的增量判断用户的操作,从而完成设备间的配对工作,无需配对设备贴在一起,更无须配对设备贴在一起后保持一段时间,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的完成设备配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对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对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对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对装置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对装置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对装置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配对方法和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对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的方法包括:
S101,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需要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以便于在两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和指令,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MP3播放器、智能手机等多媒体移动终端或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任何电子设备,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机、遥控玩具、智能机器人、读卡器、门禁系统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检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这里的信号强度可以是近场通信(NFC)信号强度、蓝牙信号强度、红外信号强度或WIFI信号强度等。通常来说,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信号就越强。
S102,根据所述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检测到的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单位时间可以是0.1秒、0.2秒、0.5秒、1秒、2秒等,单位时间可以根据不同设备类型预先设定,此处不以此为限。由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越近,信号就越强,因此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说明在单位时间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很多,有可能是用户为了使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配对,手持第一设备靠近了第二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之前,可以首先判断信号强度是否达到第三预定阈值,只有信号强度达到第三预定阈值时,才会继续进行步骤S102,这样可以避免第一设备对距离过远的第二设备进行配对。
S103,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检测到单位时间内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第一设备随即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处理,使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完成配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检测到单位时间内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增量没有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继续检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配对方法,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两设备间信号强度的增量判断用户的操作,从而完成设备间的配对工作,无需配对设备贴在一起,更无须配对设备贴在一起后保持一段时间,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的完成设备配对。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对方法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设置于道路上,如马路上、车库出入口及公路收费站等,第二设备可以是安装于汽车外壳上,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安装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10设置于两条车道之间,第二设备11安装于汽车12上。
如图2所示,设备配对方法包括:
S201,检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需要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以便于在两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和指令,第一设备可以记录所有经过该路段的汽车的信息,同时第二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设备获取位置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检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这里的信号强度可以是近场通信(NFC)信号强度、蓝牙信号强度、红外信号强度或WIFI信号强度等。通常来说,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信号就越强。
S202,根据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检测到的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单位时间可以是0.1秒、0.2秒、0.5秒、1秒、2秒等,此处不以此为限,由于安装第二设备的汽车有可能以较高的速度行驶,因此单位时间可以设置的更短,如微秒或毫秒级,以便更精确的检测信号强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量。由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越近,信号就越强,因此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说明在单位时间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很多,有可能是安装第二设备的汽车在行驶中靠近了第一设备。
S203,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判断信号强度是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安装第二设备的汽车向第一设备的方向行驶时,有可能并不会经过第一设备,如提前转弯或停车了,此时第一设备并不需要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仅需要对单向行驶的汽车上的第二设备进行配对时,对于距离稍远的另一方向上行驶的汽车,并不需要进行配对。
对于这种情况,第一设备可以对信号强度进行判断,判断信号强度是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第二预定阈值可以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距离一定时的信号强度值,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距离为1米时的信号强度值,当信号强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时,可以认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离得足够近。
S204,如果所述的信号强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则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时,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没有达到第二预定阈值,则第一设备继续检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对方法,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两设备间信号强度的增量完成设备间的配对工作,无需配对设备贴在一起,更无须配对设备贴在一起后保持一段时间,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的完成设备配对,非常适合交通工具等速度较快的设备之间进行配对。并且通过预设第二预定阈值,可以仅对一定范围内的设备进行配对,充分满足各种路况的需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对方法,设置于道路上的第一设备在于第二设备配对后,可以直接获取第二设备的行驶速度等参数,第一设备可以对第二设备的行驶速度进行判断,当第二设备行驶速度超出限定范围时,可以向第二设备发出警报,或直接发出指令调整第二设备的行驶速度。
实施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对方法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是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遥控玩具等,第二设备可以是手机或平板电脑,如图4所示,设备配对方法包括:
S401,检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需要与手机进行配对,以便于在两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和指令,从而使手机可以获取家用电器的各种运行参数,以及控制各种家用电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检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这里的信号强度可以是近场通信(NFC)信号强度、蓝牙信号强度、红外信号强度或WIFI信号强度等。通常来说,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信号就越强。
S402,根据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检测到的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单位时间可以是0.1秒、0.2秒、0.5秒、1秒、2秒等,此处不以此为限。由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越近,信号就越强,因此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说明在单位时间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很多,有可能是用户将手机靠近第一设备,以便将手机与第一设备进行配对。
S403,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所述的信号强度是否降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摆放的家用电器,有时候会有人携带手机路过这一家用电器,而这个人并不需要将手机与家用电器配对,如家电卖场摆放的家用电器,此时并不需要进行配对。
对于这种情况,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第一设备可以进一步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所述的信号强度是否降低,第一预定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如可以设定为1秒、10秒、1分钟等。
S404,如果第一预定时间内所述的信号强度没有降低,则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预定时间内所述的信号强度没有降低时,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处理。就家电卖场来说,如果顾客仅仅是携带手机路过第一设备,那么在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之后,信号强度还会逐渐降低,此时第一设备可以判断该手机仅是路过,从而不发起配对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对方法,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两设备间信号强度的增量完成设备间的配对工作,无需配对设备贴在一起,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的完成设备配对。并且在第一预定时间内判断信号强度是否降低,从而避免与无需进行配对的设备进行配对。
实施例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对装置框图,如图5所示,所述的设备配对装置500包括:
信号强度检测单元501,用于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备配对装置500设置于第一设备中,第一设备需要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以便于在两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和指令,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MP3播放器、智能手机等多媒体移动终端或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任何电子设备,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机、遥控玩具、智能机器人、读卡器、门禁系统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检测单元501检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这里的信号强度可以是近场通信(NFC)信号强度、蓝牙信号强度、红外信号强度或WIFI信号强度等。通常来说,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信号就越强。
第一判断单元502,用于根据所述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判断单元502根据信号强度检测单元501检测到的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单位时间可以是0.1秒、0.2秒、0.5秒、1秒、2秒等,单位时间可以根据不同设备类型预先设定,此处不以此为限。由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越近,信号就越强,因此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说明在单位时间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很多,有可能是用户为了使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配对,手持第一设备靠近了第二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判断单元502在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之前,可以首先判断信号强度是否达到第三预定阈值,只有信号强度达到第三预定阈值时,第一判断单元502才会继续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这样可以避免第一设备对距离过远的第二设备进行配对。
配对单元503,用于在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判断单元502检测到单位时间内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配对单元503随即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处理,使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完成配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判断单元502检测到单位时间内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增量没有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信号强度检测单元501继续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配对装置,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两设备间信号强度的增量判断用户的操作,从而完成设备间的配对工作,无需配对设备贴在一起,更无须配对设备贴在一起后保持一段时间,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的完成设备配对。
实施例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对装置框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设置于道路上,如马路上、车库出入口及公路收费站等,第二设备可以是安装于汽车外壳上,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10设置于两条车道之间,第二设备11安装于汽车12上。
如图6所示,设备配对装置600包括:
信号强度检测单元601,用于检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备配对装置600可以设置于第一设备中,第一设备需要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以便于在两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和指令,第一设备可以记录所有经过该路段的汽车的信息,同时第二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设备获取位置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检测单元601检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这里的信号强度可以是近场通信(NFC)信号强度、蓝牙信号强度、红外信号强度或WIFI信号强度等。通常来说,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信号就越强。
第一判断单元602,用于根据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判断单元602根据信号强度检测单元601检测到的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单位时间可以是0.1秒、0.2秒、0.5秒、1秒、2秒等,此处不以此为限,由于安装第二设备的汽车有可能以较高的速度行驶,因此单位时间可以设置的更短,如微秒或毫秒级,以便更精确的检测信号强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量。由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越近,信号就越强,因此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说明在单位时间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很多,有可能是安装第二设备的汽车在行驶中靠近了第一设备。
第二判断单元603,用于在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判断信号强度是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安装第二设备的汽车向第一设备的方向行驶时,有可能并不会经过第一设备,如提前转弯或停车了,此时第一设备并不需要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仅需要对单向行驶的汽车上的第二设备进行配对时,对于距离稍远的另一方向上行驶的汽车,并不需要进行配对。
对于这种情况,第二判断单元603可以对信号强度进行判断,判断信号强度是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第二预定阈值可以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距离一定时的信号强度值,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距离为1米时的信号强度值,当信号强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时,可以认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离得足够近。
配对单元604,用于在所述的信号强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时,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时,配对单元604控制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没有达到第二预定阈值,则信号强度检测单元601继续检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对装置,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两设备间信号强度的增量完成设备间的配对工作,无需配对设备贴在一起,更无须配对设备贴在一起后保持一段时间,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的完成设备配对,非常适合交通工具等速度较快的设备之间进行配对。并且通过预设第二预定阈值,可以仅对一定范围内的设备进行配对,充分满足各种路况的需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对装置,设置于道路上的第一设备在于第二设备配对后,可以直接获取第二设备的行驶速度等参数,第一设备可以对第二设备的行驶速度进行判断,当第二设备行驶速度超出限定范围时,可以向第二设备发出警报,或直接发出指令调整第二设备的行驶速度。
实施例六
图7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对装置框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是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遥控玩具等,第二设备可以是手机或平板电脑,如图7所示,设备配对装置700包括:
信号强度检测单元701,用于检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需要与手机进行配对,以便于在两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和指令,从而使手机可以获取家用电器的各种运行参数,以及控制各种家用电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检测单元701检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这里的信号强度可以是近场通信(NFC)信号强度、蓝牙信号强度、红外信号强度或WIFI信号强度等。通常来说,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信号就越强。
第一判断单元702,用于根据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判断单元702根据信号强度检测单元701检测到的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单位时间可以是0.1秒、0.2秒、0.5秒、1秒、2秒等,此处不以此为限。由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越近,信号就越强,因此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说明在单位时间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很多,有可能是用户将手机靠近第一设备,以便将手机与第一设备进行配对。
第三判断单元703,用于在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所述的信号强度是否降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摆放的家用电器,有时候会有人携带手机路过这一家用电器,而这个人并不需要将手机与家用电器配对,如家电卖场摆放的家用电器,此时并不需要进行配对。
对于这种情况,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第三判断单元703可以进一步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所述的信号强度是否降低,第一预定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如可以设定为1秒、10秒、1分钟等。
配对单元704,用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所述的信号强度没有降低时,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预定时间内所述的信号强度没有降低时,配对单元704与第二设备进行配对处理。就家电卖场来说,如果顾客仅仅是携带手机路过第一设备,那么在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之后,信号强度还会逐渐降低,此时第一设备可以判断该手机仅是路过,从而不发起配对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对装置,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两设备间信号强度的增量完成设备间的配对工作,无需配对设备贴在一起,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的完成设备配对。并且在第一预定时间内判断信号强度是否降低,从而避免与无需进行配对的设备进行配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根据所述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之前,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所述的信号强度是否降低;
如果第一预定时间内所述的信号强度没有降低,则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强度包括:近场通信信号强度、蓝牙信号强度、红外信号强度和WIFI信号强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没有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继续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之前,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的信号强度是否达到第三预定阈值;
如果所述的信号强度达到第三预定阈值,则继续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5.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根据所述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当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之前,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判断信号强度是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
如果所述的信号强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则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如果所述的信号强度没有达到第二预定阈值,则继续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之前,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的信号强度是否达到第三预定阈值;
如果所述的信号强度达到第三预定阈值,则继续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7.一种设备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
信号强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配对单元,用于在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所述的信号强度是否降低;
所述的配对单元用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所述的信号强度没有降低时,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强度包括:近场通信信号强度、蓝牙信号强度、红外信号强度和WIFI信号强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强度检测单元在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没有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继续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的信号强度是否达到第三预定阈值;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在所述的信号强度达到第三预定阈值时,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11.一种设备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
信号强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的信号强度数据,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配对单元,用于在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时,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信号强度是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
所述的配对单元用于在所述的信号强度达到第二预定阈值,与另一设备进行配对处理;
所述的信号强度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的信号强度没有达到第二预定阈值时,继续检测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的信号强度是否达到第三预定阈值;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在所述的信号强度达到第三预定阈值时,判断单位时间内信号强度的增量是否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CN201310065883.XA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259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5883.XA CN103259921B (zh)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5883.XA CN103259921B (zh)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9921A CN103259921A (zh) 2013-08-21
CN103259921B true CN103259921B (zh) 2015-06-10

Family

ID=48963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5883.XA Active CN103259921B (zh)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599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3412A (zh) * 2014-05-23 2014-09-03 武汉泰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终端配对方法及装置
CN104184501B (zh) * 2014-08-28 2018-04-03 北京睿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蓝牙体温计的配对方法
CN104506214A (zh) * 2014-12-23 2015-04-08 北京深思数盾科技有限公司 近距离蓝牙配对方法和终端
CN104902435A (zh) * 2015-04-21 2015-09-09 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与蓝牙手环的绑定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488382B (zh) * 2015-08-26 2019-09-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蓝牙配对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6550259B (zh) * 2016-12-08 2019-10-15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遥控器和电视的配对方法和系统
CN107105005B (zh) * 2017-03-06 2021-03-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同步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9041024B (zh) * 2018-08-14 2022-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码率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9257732B (zh) * 2018-09-30 2022-04-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183648A (zh) * 2018-11-09 2019-01-11 广州市声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预警功能的路锥
CN110022600B (zh) * 2019-04-09 2022-05-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驱动电流的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96538A1 (en) * 2004-05-10 2005-11-1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ethod and device for bluetooth pairing
CN1697475A (zh) * 2005-06-03 2005-11-16 刘坚 手机伴侣及其操作方法
US8472874B2 (en) * 2007-03-14 2013-06-25 App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iring of wireless devices using physical presence
CN101355391A (zh) * 2008-09-12 2009-01-28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网络信号强度的方法及终端
US20100278345A1 (en) * 2009-05-04 2010-11-04 Thomas Matthieu Alsin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ximity based pairing of mobile devices
EP2355563A1 (en) * 2010-02-10 2011-08-1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Method for automatic pairing to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413585B (zh) * 2010-09-25 2015-03-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和无线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9921A (zh)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9921B (zh) 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
CN108182414B (zh) 通行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5957160B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停车场进出场控制方法及系统
US9105182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ortable machine
CN10460120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及系统
CN111212182A (zh) 用嵌uwb模块的手机直接遥控uwb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93071A (zh) 一种基于蓝牙距离感应的通行设备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2829227B (zh) 基于nfc的公用水龙头的使用方法及系统
CN104063930A (zh) 一种基于位置的多门禁智能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03843221A (zh) 无线充电的装置和方法
CN104063931A (zh) 一种基于无线信号标识的移动互联网门禁系统和实现方法
KR102385887B1 (ko) 비컨을 이용한 결제장치
CN202838528U (zh) 基于nfc的公用水龙头系统
CN103543946A (zh) 基于手势识别的移动终端唤醒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29782A (zh) 智能家居无线控制系统
CN107546803A (zh)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05303822A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位控制系统及方法
KR102332854B1 (ko) 스토퍼형 전기자동차 충전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구동방법
CN105894630A (zh) 汽车出入口管理系统及门禁控制方法
CN106127892A (zh) 一种基于蓝牙通信的家居门控方法
CN105235634A (zh) 一种车辆监控方法及装置
KR101223275B1 (ko) 공동주택에 채용하기 적합한 주차 감지모듈 및 사용자 키를 포함하는 주차위치 확인 운영 시스템
JP5866110B1 (ja) 駐輪又は/及び駐車施設の精算システム
JP2014127074A (ja) 駐車場管理および電気自動車充電管理システム
KR101187305B1 (ko) 공동주택에 채용하기 적합한 주차위치 리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ENGYANG JIAYI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421000 HENGYANG, HUNAN PROVINCE TO: 518055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29

Address after: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area before Bay Street Comprehensive Office Road Lei Yue Mun No.1 of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management office building A Room 201 (Qianhai settled in Shenzhen City, Secretary of Commerce Co. Ltd.)

Applicant after: 1MORE Inc.

Address before: 421000 Hunan city of Hengyang province Yanfeng District baisazhou Industrial Industrial Road No. 9 Room 309

Applicant before: 1More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5th floor, block a, Tanglang City, 3333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Wanmo acous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5th floor, block a, Tanglang City, 3333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1MORE Inc.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5th floor, block a, Tanglang City, 3333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1MORE Inc.

Address before: 518055 Room 201, building a, general office of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Administration Bureau, No.1 liyumen street, Qianwan 1st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1MORE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1

Address after: 421000 3rd floor, building A4, mangrove innovation and R & D zone, Hengshan Science City, group 12, Donghu village, Yueping Town, Yanfeng District, Heng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and buildings 1, 2 and 3, phase II of standard plant

Patentee after: Wanmo acoustics (Hun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5th floor, block a, Tanglang City, 3333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Wanmo acoustic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21000 3rd floor, building A4, mangrove innovation and R & D zone, Hengshan Science City, group 12, Donghu village, Yueping Town, Yanfeng District, Heng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and buildings 1, 2 and 3, phase II of standard plant

Patentee after: Hunan Jiayi Acoust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21000 3rd floor, building A4, mangrove innovation and R & D zone, Hengshan Science City, group 12, Donghu village, Yueping Town, Yanfeng District, Heng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and buildings 1, 2 and 3, phase II of standard plant

Patentee before: Wanmo acoustics (Huna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