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9047B - 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9047B
CN103259047B CN201310178848.9A CN201310178848A CN103259047B CN 103259047 B CN103259047 B CN 103259047B CN 201310178848 A CN201310178848 A CN 201310178848A CN 103259047 B CN103259047 B CN 103259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re
group
brace
parallel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88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9047A (zh
Inventor
杨叶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aikang Intelligent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杨叶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杨叶红 filed Critical 杨叶红
Priority to CN2013101788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590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59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9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9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90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托座、上盖、并联电芯组、第一连接片组及第二连接片组,并联电芯组间隔排列在上盖与托座围设形成的空间内,并联电芯组由至少两电芯并联组成,并联电芯组的电芯正极之间及电芯负极之间分别焊接有电连接片;第一连接片组固定在托座上,第二连接片组固定在上盖上,第一连接片组与并联电芯组一端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片组与并联电芯组另一端电性连接。本发明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通过使得第一连接片组及第二连接片组将并联电芯组电性串接在一起,从而在并联电芯组中的电芯出现故障时,能单独对出现故障的并联电芯组进行修理,工序简单便捷,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了售后成本。

Description

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优异的功能和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圆柱形的锂离子电池由单体使用逐渐转向于模块化,组装成大容量电池组,逐渐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及UPS等领域。圆柱电池是以单支电芯进行串联或者并联进行组装,然后在正极、负极之间进行焊接导体,电池组的外部采用热缩膜进行包装固定,由于圆柱电池的物理特性,组装好的电池吹好包装表面不平整,为使产品外观平整美观,需额外增设环氧板塑料盒子或是其它硬质体做的外壳,从而增加了成本。
同时,此种组装工艺需预先初步固定电芯及完成全部电池组的并联及串联点焊工作,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固定安装,按照正常的流水生产线进行生产,当配合出现矛盾时,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大大降低产品的生产效率。
由于缺少硬质壳体作支撑,为增加产品结构强度,电芯之间需要用强力胶水固化起来,所以电芯之间贴合紧密,而电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当多个电芯在负荷状态下工作时,发热量集中在一起,一旦超出电池组的耐受度时电池组就会工作不稳定或是出现起火及爆炸等安全事故。
另外经点焊好的电池组是一个整体,当其中一串或多串不良电芯出现问题时,这时需要将整个电池组进行拆解,需要将与电芯电连接在一起的检测线用烙铁焊离,在拆卸过程中存在将电芯保护皮拆坏的现象,最后还要将拆开的电芯重新点焊组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给产品的售后服务造成负担。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方便高效大规模生产,易于返修,以降低售后服务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托座、上盖、并联电芯组、第一连接片组及第二连接片组,所述上盖与所述托座匹配设置,所述并联电芯组间隔排列在所述上盖与托座围设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并联电芯组由至少两电芯并联组成,所述电芯设置有电芯正极及电芯负极,所述并联电芯组的电芯正极之间及电芯负极之间分别焊接有电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组固定在所述托座上,所述第二连接片组固定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第一连接片组通过电连接片与所述并联电芯组一端匹配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组通过电连接片与所述并联电芯组另一端匹配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座底端部凸伸设有若干第一卡持凸块,上盖向下凸伸设有若干第二卡持凸块,所述第一连接片组由若干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片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二连接片组由若干间隔设置第二连接片组成,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一卡孔匹配卡持在所述第一卡持凸块上,所述第二卡孔匹配卡持在所述第二卡持凸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还设置有至少两第一连接弹片,所述第一连接弹片凸出第一连接片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弹片与所述电连接片贴合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片将相邻两并联电芯组串联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片还设置有至少两第二连接弹片,所述第二连接弹片凸出第二连接片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弹片与所述电连接片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将相邻两并联电芯组串联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联电芯组的电芯正极与并联电芯组的电芯负极依次交错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座上开设有第一容腔,所述并联电芯组卡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上盖开设有第二容腔,所述并联电芯组卡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腔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卡槽,所述电芯卡置在第一定位卡槽内,所述第二容腔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卡槽,所述电芯卡置在第二定位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座上于第一容腔内凸伸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母柱及固定公柱,所述上盖上凸伸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卡持母柱及卡持公柱,所述卡持母柱与所述固定公柱对接,所述卡持公柱与所述固定母柱对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至少两电芯用电连接片点焊并联形成并联电芯组;
(B)、按照已设定好的电池回路图对多个并联电芯组摆放;
(C)、人工或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方式将第一连接片组固定在托座上,将第二连接片组固定在上盖上;
(D)、将并联电芯组依次放入固接有第一连接片组的托座内,再将固接有第二连接片组的上盖与托座对接,完成对并联电芯组30的固定工作;
(E)、在并联电芯组组装在托座及上盖内后,最后在第一连接片组及第二连接片组上电性连接检测线,完成组装,进而转由下一工位进行测试及包装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C)与步骤(A)同时进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将第一连接片组固定在托座内,将第二连接片组固定在上盖内,配合将并联电芯组固定在托座及上盖之间,使得第一连接片组及第二连接片组将并联电芯组电性串接在一起,从而在并联电芯组中的电芯出现故障时,能单独对出现故障的并联电芯组进行修理,工序简单便捷,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了售后成本;同时,通过第一连接弹片及第二连接弹片与并联电芯组形成多触点关系,使得在并联电芯组的电芯出现问题时,其他电芯仍能通过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的电连接关系串接在一起向外输出电能,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了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连接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本发明并联电芯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本发明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连接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包括托座10、上盖20、并联电芯组30、第一连接片组40及第二连接片组50,所述托座10上开设有第一容腔11,所述第一容腔11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卡槽12,所述托座10上于第一容腔11内凸伸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母柱13及固定公柱14,所述固定母柱13及固定公柱14将所述第一定位卡槽12分隔开来;所述托座10底端部凸伸设有若干第一卡持凸块15,所述第一卡持凸块15匹配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12的底端部。
所述上盖20与所述托座10匹配设置,所述上盖20开设有第二容腔21,所述第二容腔21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卡槽22,所述上盖20上于第二容腔21内凸伸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卡持母柱23及卡持公柱24,所述卡持母柱23及卡持公柱24将所述第二定位卡槽22分隔开来,所述卡持母柱23与所述固定公柱14对接,所述卡持公柱24与所述固定母柱13对接;所述上盖20顶端部向下凸伸设有若干第二卡持凸块25,所述第二卡持凸块25匹配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卡槽22的顶端部。
所述并联电芯组30间隔排列在所述上盖20与托座10围设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并联电芯组30卡置于所述第一容腔11及第二容腔21内,所述并联电芯组30由至少两电芯31并联组成,所述电芯31卡置在第一定位卡槽12及第二定位卡槽22内,所述电芯31设置有电芯正极311及电芯负极312,所述并联电芯组30的电芯正极311之间及电芯负极312之间分别点焊连接有电连接片60,所述电连接片60为镍片,所述并联电芯组30的电芯正极311与并联电芯组30的电芯负极312依次交错排列。
所述第一连接片组40固定排列在所述第一容腔11底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片组40通过电连接片60与所述并联电芯组30一端匹配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组40由若干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片41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片41设置有第一卡孔411及至少两第一连接弹片412,所述第一卡孔411匹配卡持在所述第一卡持凸块15上,所述第一连接弹片412采用冲压方式凸出第一连接片41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弹片412与所述电连接片60贴合设置,使得第一连接弹片412分别与所述电芯正极311及电芯负极31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41将相邻两并联电芯组30串联在一起,此时处于同一端的电芯正极311及电芯负极312在第一连接片41的作用下完成电性串接。
所述第二连接片组50固定排列在所述第二容腔21顶端部,所述第二连接片组50通过电连接片60与所述并联电芯组30另一端匹配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组50由若干间隔设置第二连接片51组成,所述第二连接片51设置有第二卡孔511及至少两第二连接弹片512,所述第二卡孔511匹配卡持在所述第二卡持凸块25上,所述第二连接弹片512采用冲压方式凸出第二连接片51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弹片512与所述电连接片60贴合设置,使得第二连接弹片512分别与所述电芯正极311及电芯负极31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51将相邻两并联电芯组30串联在一起,此时处于同一端的电芯正极311及电芯负极312在第二连接片51的作用下完成电性串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组50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组40共同完成对并联电芯组30的回路组装。
本发明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至少两电芯31用电连接片60点焊并联形成并联电芯组30;
(B)、按照已设定好的电池回路图对多个并联电芯组30摆放;
(C)、人工或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方式将第一连接片组40固定在托座10上,将第二连接片组50固定在上盖20上;此步骤可与步骤(A)同时进行,在备料充足时,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D)、将并联电芯组30依次放入固接有第一连接片组40的托座10内,再将固接有第二连接片组50的上盖20与托座10对接,完成对并联电芯组30的固定工作,将并联电芯组30与第一连接片组40及第二连接片组50进行分离式组装,使得在并联电芯组30中的电芯31出现故障时,能单独对出现故障的并联电芯组30进行修理,再将修理好的并联电芯组30进行复位,工序简单便捷,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了售后成本;
此时,第一连接片组40与并联电芯组30一端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片组50与并联电芯组30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片41的第一连接弹片412分别与相邻并联电芯组30的一端电接触,第二连接片51的第二连接弹片512分别与相邻并联电芯组30的另一端电接触,形成电性串联关系的并联电芯组30来提升产品输出电压,同时将第一连接片41的第一连接弹片412及第二连接片51的第二连接弹片512与并联电芯组30形成多触点关系,使得在并联电芯组30的电芯31出现问题时,其他电芯31仍能通过第一连接片41及第二连接片51的电连接关系串接在一起向外输出电能,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了产品品质;
(E)、在并联电芯组30组装在托座10及上盖20内后,最后在第一连接片组40及第二连接片组50上电性连接检测线(图未示),完成组装,进而转由下一工位进行测试及包装工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将第一连接片组40固定在托座10内,将第二连接片组50固定在上盖20内,配合将并联电芯组30固定在托座10及上盖20之间,使得第一连接片组40及第二连接片组50将并联电芯组30电性串接在一起,从而在并联电芯组30中的电芯31出现故障时,能单独对出现故障的并联电芯组30进行修理,工序简单便捷,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了售后成本;同时,通过第一连接弹片412及第二连接弹片512与并联电芯组30形成多触点关系,使得在并联电芯组30的电芯31出现问题时,其他电芯31仍能通过第一连接片41及第二连接片51的电连接关系串接在一起向外输出电能,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了产品品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座、上盖、并联电芯组、第一连接片组及第二连接片组,所述上盖与所述托座匹配设置,所述并联电芯组间隔排列在所述上盖与托座围设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并联电芯组由至少两电芯并联组成,所述电芯设置有电芯正极及电芯负极,所述并联电芯组的电芯正极之间及电芯负极之间分别焊接有电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组固定在所述托座上,所述第二连接片组固定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第一连接片组通过电连接片与所述并联电芯组一端匹配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组通过电连接片与所述并联电芯组另一端匹配电性连接;所述托座底端部凸伸设有若干第一卡持凸块,上盖向下凸伸设有若干第二卡持凸块,所述第一连接片组由若干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片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二连接片组由若干间隔设置第二连接片组成,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一卡孔匹配卡持在所述第一卡持凸块上,所述第二卡孔匹配卡持在所述第二卡持凸块上;所述第一连接片还设置有至少两第一连接弹片,所述第一连接弹片凸出第一连接片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弹片与所述电连接片贴合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片将相邻两并联电芯组串联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片还设置有至少两第二连接弹片,所述第二连接弹片凸出第二连接片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弹片与所述电连接片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将相邻两并联电芯组串联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电芯组的电芯正极与并联电芯组的电芯负极依次交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上开设有第一容腔,所述并联电芯组卡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上盖开设有第二容腔,所述并联电芯组卡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卡槽,所述电芯卡置在第一定位卡槽内;所述第二容腔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卡槽,所述电芯卡置在第二定位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上于第一容腔内凸伸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母柱及固定公柱,所述上盖上凸伸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卡持母柱及卡持公柱,所述卡持母柱与所述固定公柱对接,所述卡持公柱与所述固定母柱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至少两电芯用电连接片点焊并联形成并联电芯组;
(B)、按照已设定好的电池回路图对多个并联电芯组摆放;
(C)、人工或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方式将第一连接片组固定在托座上,将第二连接片组固定在上盖上;
(D)、将并联电芯组依次放入固接有第一连接片组的托座内,再将固接有第二连接片组的上盖与托座对接,完成对并联电芯组的固定工作;
(E)、在并联电芯组组装在托座及上盖内后,最后在第一连接片组及第二连接片组上电性连接检测线,完成组装,进而转由下一工位进行测试及包装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与步骤(A)同时进行。
CN201310178848.9A 2013-05-14 2013-05-14 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59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8848.9A CN103259047B (zh) 2013-05-14 2013-05-14 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8848.9A CN103259047B (zh) 2013-05-14 2013-05-14 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9047A CN103259047A (zh) 2013-08-21
CN103259047B true CN103259047B (zh) 2015-06-17

Family

ID=48962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884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59047B (zh) 2013-05-14 2013-05-14 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590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4786A (zh) * 2022-07-05 2022-09-20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89243B1 (ko) * 2005-12-02 2009-03-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 코어 팩의 제조방법
KR100934466B1 (ko) * 2006-09-25 2009-12-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셀들의 전기적 연결을 위한 접속부재
CN201845840U (zh) * 2010-04-28 2011-05-25 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 电池装置和电池容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9047A (zh)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55871U (zh) 一种圆柱电池模块组装装置
CN105161663B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用锂离子电池系统
CN10440979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预充化成方法
CN109904355A (zh) 一种异形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08095A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快速化成方法
CN102916156B (zh) 一种多卷芯准双极耳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35372B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5742685B (zh) 一种方形电池模组的成组方法
CN108226806B (zh) 荷电自放电检测方法及电池检测装置
CN104835874A (zh) 一种半电池片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3259047B (zh) 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2858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
CN102013511B (zh) 一种软包装圆柱电池
CN205944278U (zh) 一种高功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极组装置
CN203277571U (zh) 圆柱体电芯电池包装置
CN202758916U (zh) 一种epe隔离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2058819U (zh) 一种智能型锂离子电池组
CN206422115U (zh) 一种多型腔二次电池组
CN204885188U (zh) 一种异形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7887650A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一次化成的密封夹紧系统及方法
CN201413848Y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07558965U (zh) 一种锂电池容量配组
CN201749903U (zh) 一种钢壳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池组结构
CN102881851A (zh) 一种通用型锂离子电池模块
CN107591578B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夹具化成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23

Address after: 523106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Dongcheng District graben Road No. 41 building 3-4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unlimited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523000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Dongcheng District graben Road No. 52

Patentee before: Yang Yehong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01

Address after: 52300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Dongcheng Street Red Chuan Road No. 3 4 floor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Taikang Intelligent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106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Dongcheng District graben Road No. 41 building 3-4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unlimited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