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9122A - 连线休眠方法、无线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 - Google Patents

连线休眠方法、无线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9122A
CN103249122A CN2013100209968A CN201310020996A CN103249122A CN 103249122 A CN103249122 A CN 103249122A CN 2013100209968 A CN2013100209968 A CN 2013100209968A CN 201310020996 A CN201310020996 A CN 201310020996A CN 103249122 A CN103249122 A CN 103249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period
dormancy
stand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09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49122B (zh
Inventor
许展诚
宋奕儒
陈信凯
郭志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49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9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49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91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8Connection release triggered by ti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连线休眠方法、无线通信装置与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此连线休眠方法包括记录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且依据连线信息来产生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此连线休眠方法也包括依据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来决定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并且在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闲置此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后,关闭此连线。

Description

连线休眠方法、无线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连线休眠方法、使用此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其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
背景技术
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无线通信装置的体积越作越小。同样地,无线通信装置中的电源供应电路的体积也逐渐缩小,其可提供的电量也相对地减少。以具有上网功能的智能型手机为例,当智能型手机持续地与基站建立连线,以上传或下载网络封包时,其耗电量可能会是智能型手机待机时耗电量的数倍之多。
基此,一般来说,智能型手机在建立连线并且完成封包的上传或下载动作之后,若在一预设闲置时间(例如,30秒)中没有其它封包需要利用此连线来上传或下载,智能型手机会关闭此连线,以避免无谓的耗费在维持此连线上的电力。
然而,现今的网络环境处处充满着变量,例如,在捷运车站或百货公司等人潮众多的地方,无线网络的频宽往往不足,导致智能型手机耗费在与基站建立连线的时间可能过长,甚至比实际用来传输封包的时间还长。此时,若能延长预设闲置时间,以延迟智能型手机关闭连线的时间,将可大幅减少需要重新建立连线的次数以及所需的电力。反之,在某些应用中,使用者会于长时间后才会再次通过无线网络下载或传送数据,因此,若缩短预设闲置时间,以提前关闭智能型手机的连线,将可减少智能型手机的耗电。换言之,以往固定的闲置时间并无法有效地适应目前变化多端的网络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连线休眠方法、无线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可适应性调整连线休眠时间以减少电力消耗并降低系统负载。
本发明提出一种连线休眠方法,用于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曾建立多次连线,所述连线休眠方法包括记录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并根据此连线信息来产生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所述连线休眠方法还包括依据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来决定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所述连线休眠方法还包括在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闲置此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后,关闭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天线、无线通信芯片、连线模块、记录模块、产生模块以及决策模块。无线通信芯片耦接天线,用于收发在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传输的至少一个封包。连线模块耦接无线通信芯片,用于建立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多次连线,其中这些次连线是用以收发上述至少一个封包。记录模块耦接连线模块,用于记录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产生模块耦接记录模块,用于依据此连线信息来产生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决策模块耦接产生模块与记录模块,用于依据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来决定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此外,在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闲置此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后,连线模块关闭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储存多个程序码,当这些程序码被加载至微处理器单元后,微处理器单元执行这些程序码以完成下例步骤。这些步骤包括记录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其中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曾建立多次连线,以收发至少一个封包。这些步骤也包括依据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来产生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并依据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来决定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这些步骤还包括在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闲置此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后,关闭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连线休眠方法、无线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其可记录其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多次连线所对应的连线信息,并依据此连线信息来产生过去用来建立这些次连线的一个或多个连线建立时间。并且依据此一个或多个连线建立时间来决定以较长的休眠等待时间或较短的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然后,在无线通信装置闲置此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之后,随即关闭其与上述至少一目标装置间的连线。藉此,可有效地减少电力消耗以及降低系统负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概要方块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通信芯片的概要方块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连线休眠控制电路的概要方块图。
图4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连线休眠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计算总连线时间的示意图。
图6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连线休眠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连线休眠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无线通信装置        11:天线
12:无线通信芯片        13:连线休眠控制电路
14:电源供应电路        100:目标装置
121:射频前端电路       122:调制/解调器
123:多工/解多工器      131:连线模块
132:记录模块           133:产生模块
134:决策模块           1321:储存媒体
501、502:耗电量曲线
S402、S404、S406、S408:本发明第一范例实施例的连线休眠方法的步骤
S602、S604、S606、S608、S610、S612、S614、S616、S618:本发明第二范例实施例的连线休眠方法的步骤
S702、S704、S706、S708、S710、S712、S714、S716、S718、S720、S722:本发明第三范例实施例的连线休眠方法的步骤
T1:第一时间             T2:第二时间
TC:连线关闭时间         TE:连线建立时间
TRX:封包收发所需时间    TW1:第一休眠等待时间
TW2:第二休眠等待时间    TW3:等待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节省无线通信装置在维持与特定装置的连线上所消耗的电力与系统负载,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连线休眠方法,其能够依据过去与特定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来自动地调整连线关闭前的休眠(Dormancy)等待时间。举例来说,以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为例,当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与基站(base station)建立一专属信道(Dedicated Channel)后,本发明可根据过去一段预设时间内此两个装置之间的封包流量、连线建立时间及/或连线间隔时间等连线信息,来自动地调整此专属信道自行关闭或连线休眠前的休眠等待时间。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揭示了可用于体现上述连线休眠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以下配合图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范例实施例。
[第一范例实施例]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概要方块图。
请参照图1,无线通信装置10能够与目标装置100进行无线通信。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接收由目标装置100发送的无线信号,或者发送无线信号至目标装置100。
在本范例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装置10例如是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电子书、游戏机或平板计算机等各式无线通信装置。另外,目标装置100例如是无线信号基站或类似于无线通信装置10的移动通信装置。
无线通信装置10包括天线11、无线通信芯片12、连线休眠控制电路13以及电源供应电路14。
天线11用于收发无线信号。在此,无线信号可以是符合第二代无线通讯技术(2G)、第三代无线通讯技术(3G)、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或LTE等无线通信协议格式的无线信号。
无线通信芯片12是耦接至天线11,并且用于接收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欲传送给无线通信装置10的封包或者发送无线通信装置10欲传送给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封包。
连线休眠控制电路13是耦接至无线通信芯片12,并且用于调整预设的休眠等待时间(以下统称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特别是,连线休眠控制电路13会在无线通信装置10持续未接收或发送数据封包后关闭无线通信装置10与目标装置100之间的连线,以减少耗电。关于连线休眠控制电路13的运作,稍后将配合图式作更详细的说明。
电源供应电路14是耦接天线11、无线通信芯片12以及连线休眠控制电路13,用于提供无线通信装置10运作的电力。例如,电源供应电路14可以是电池。
图2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通信芯片的概要方块图。
请参照图2,无线通信芯片12包括射频前端电路121、调制/解调制器122以及多工/解多工器123。
举例来说,当天线11接收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以下称为目标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时,射频前端电路121会将此无线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或同相/正交信号。然后,调制/解调制器122会将中频信号或同相/正交信号解调制为传输流。接着,多工/解多工器123会将传输流进行解多工处理,以自传输流中识别出有效封包。
另外,当无线通信装置10欲发送封包至目标装置时,首先,多工/解多工器123会对其欲发送的封包进行多工处理,以产生带有此封包的传输流。然后,调制/解调制器122会将带有此封包的传输流调制为中频信号或同相/正交信号。接着,射频前端电路121会将此中频信号或同相/正交信号通过天线11发送至目标装置。
图3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连线休眠控制电路的概要方块图。
请参照图3,连线休眠控制电路13包括连线模块131、记录模块132、产生模块133以及决策模块134。
连线模块131耦接无线通信芯片12,用于建立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例如,图1的目标装置100)之间的多次连线或信道(以下统称为连线)。在此,所谓的连线是用于在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传输的封包。换言之,由于无线通信装置10必须与目标装置连线才能进行封包传输,所以当无线通信装置10需要从目标装置接收封包,或者发送封包至目标装置时,连线模块131会先判断其与目标装置之间是否已建立连线。若连线已建立时,则无线通信芯片12可进行接收或发送封包。另外,若无线通信装置10与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尚未建立时,则连线模块131会先建立与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并且之后无线通信芯片12才可接收或发送封包。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连线或信道例如是无线通信装置10与目标装置100之间的专属信道(Dedicated Channel)。
记录模块132是耦接至连线模块131,并且用于记录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例如,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记录模块132包括储存媒体1321,并且上述连线信息是记录于储存媒体1321中的一连线信息表格。在此,储存媒体1321可以是各种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组合,例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或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者例如是闪存(NAND Flash)、硬盘、光盘或外接式储存装置(如存储卡、随身盘等)等储存媒体或其组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范例实施例中,上述连线信息记录了开始建立无线通信装置10与任一目标装置之间连线的时间、接收或发送封包的起始时间、无线通信装置10与任一目标装置之间在连线建立完成后的正常连线时间与关闭连线时间、连线建立时间以及连线间隔时间。特别是,上述连线建立时间实质上可视为从开始建立连线至连线建立完成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而连线间隔时间则例如是没有连线存在的时间。另外,上述连线信息也可以包含实际接收或发送封包的时间等。在本发明另一范例实施例中,可视实际应用需求而增加或删减需要记录的连线信息,本发明不对其限制。
产生模块133是耦接至记录模块132,并且用于依据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来产生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建立这些连线所需的一个或多个连线建立时间,其数量视连线信息中记载的连线数量或实务/设计上的需求而定。
举例来说,产生模块133可以从储存于储存媒体1321中的连线信息表格来获知在一预定时间(例如,3分钟)内,无线通信装置10与各目标装置之间曾经建立的连线与其相关连线信息,并藉由这些连线信息得知无线通信装置10与各目标装置之间每次建立连线所需的连线建立时间。另外,上述预定时间也可以用预设的连线次数来取代,例如,当累积的连线次数到达预设的连线次数(例如,30次)时,产生模块133重新取得建立这些连线所需的连线建立时间。或者,产生模块133也可以从储存于储存媒体1321中的连线信息表格中直接取得无线通信装置10与各目标装置之间每次建立连线所需的连线建立时间,本发明不对其限制。
决策模块134是耦接记录模块132与产生模块133,并且用于依据上述连线建立时间来决定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例如是小于第二休眠等待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与第二休眠等待时间并不是用以限制本发明。换言之,在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上,更多较长或较短的休眠等待时间将可提升本发明在设计与实施上的弹性。
另外需特别说明的是,上述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的用途是在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闲置此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即,在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中没有需要通过此连线来接收或发送的封包)后,无线通信装置10的连线模块131会关闭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100之间的连线,以使无线通信装置10呈现类似于连线休眠的省电状态。若无线通信装置10可有效地调节预设休眠等待时间,无线通信装置10耗费在维持及/或建立连线所需的电力及系统负载也可以相对的减少。
换言之,在本范例实施例中,产生模块133可以依据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来产生这些连线各别的或平均的连线建立时间。然后,决策模块134依据这些连线各别的或平均的连线建立时间,来决定以上述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上述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例如,当决策模块134判断由产生模块133产生的多个连线建立时间(或,平均后的连线建立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时,可能表示当时的网络频宽充足或者系统负载较低,使得连线模块131可以快速地建立与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此时若以较短的休眠等待时间(例如,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并在经过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之后随即关闭连线,可减少耗费在休眠等待时间内维持连线的电力。并且,当下次需要建立连线时,连线模块131也可快速地将连线建立完成。
又例如,当决策模块134判断多个连线建立时间(或,平均后的连线建立时间)大于预设的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时,可能表示当时的网络频宽不足或者系统负载较高,导致建立连线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此时,若同样以上述较短的休眠等待时间(例如,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可能需要更为频繁的建立与中断连线,而导致建立连线所花费的时间反而比实际用来传输封包的时间更长。基此,若此时使用较长的休眠等待时间(例如,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则可大幅省去重复建立连线所耗费的时间与电力。
整体来看,使用较短的休眠等待时间(例如,第一休眠等待时间)的优点是在于当没有封包需要传输时,其可快速地关闭连线使无线通信装置呈现连线休眠的状态,以避免无谓的电力浪费。因此,在网络频宽充足或者系统负载较低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使用较短的休眠等待时间(例如,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较为适合。另一方面,使用较长的休眠等待时间(例如,第二休眠等待时间)的优点则是不需要反复的建立与关闭连线,因此对于网络环境的封包流量大、频宽不足或者系统负载高的情况来说,使用较长的休眠等待时间(例如,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则较为适合。
然而,本发明不以上述为限。在本范例实施例中,产生模块133也可以依据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来产生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的一个或多个连线间隔时间,其数量视连线信息中记载的连线数量或实务/设计上的需求而定。特别是,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线间隔时间例如是没有连线存在的时间。然后,决策模块134依据此连线建立时间与此连线间隔时间,来决定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举例来说,以无线通信装置10在过去的一预定时间或预定的一连线次数中所建立的多个连线为范例作说明,无线通信装置10耗费在维持这些连线上的电力或系统负载,是从各别开始建立这些连线直到关闭或中断这些连线为止。因此,从开始建立连线直到关闭连线作为一个连线的连线维持时间来看,若这些连线的连线维持时间之间的连线间隔时间很长,表示当时的网络封包流量并不大,故使用较短的休眠等待时间(例如,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较合适。反之,若这些连线的连线维持时间之间的连线间隔时间很短,表示当时的网络封包流量很大,故使用较长的休眠等待时间(例如,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将可避免无线通信装置10反复的建立并关闭连线,而耗费多余的电力或系统资源。
图4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连线休眠方法的流程图。
请参照图4,假设连线模块131曾经建立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例如,目标装置100)之间的多个连线。在步骤S402中,记录模块132记录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例如,连线信息会被记录于储存媒体1321的连线信息表格中。
接着,在步骤S404中,产生模块133会依据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来产生一个或多个连线建立时间,其数量视连线信息中记载的连线数量或实务/设计上的需求而定。然后,在步骤S406中,决策模块134依据此一个或多个连线建立时间,来决定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例如小于第二休眠等待时间。
此外,在本范例实施例中,在步骤S404中,产生模块133还可以依据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来产生一个或多个连线间隔时间。并且,在步骤S406中,决策模块134可依据产生模块133所产生的一个或多个连线建立时间与一个或多个连线间隔时间,来决定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特别是,上述一个或多个连线建立时间与一个或多个连线间隔时间也可以是以取其平均值的方式来实施,并根据平均后的连线建立时间及/或连线间隔时间来决定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本发明不对其限制。
之后,在步骤S408中,在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处于闲置状态的时间超过此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后,连线模块131会关闭无线通信装置10与目标装置(例如,目标装置100)之间的连线。
[第二范例实施例]
第二范例实施例的硬件架构本质上是相同于第一范例实施例的硬件架构,其差异之处在于,在第二范例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装置可利用不同时间长度的休眠等待时间所对应的总连线时间,来决定要使用较长或较短的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计算总连线时间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5,图5中的横轴表示时间(毫秒),纵轴表示耗电量(毫伏或毫安),耗电量曲线501用来表示产生模块133依据上述连线信息产生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例如,目标装置100)之间基于使用上述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耗电量曲线,耗电量曲线502则用来表示产生模块133依据上述连线信息产生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例如,目标装置100)之间基于使用上述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耗电量曲线。
首先,以使用上述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的耗电量曲线501作为范例说明,假设在第一时间T1无线通信装置10得知要从目标装置(例如,目标装置100)接收一第一封包或发送一第一封包至目标装置,此时连线模块131随即判定没有已经可以使用的连线,并开始建立与目标装置的连线。经过连线建立时间TE之后,连线模块131告知与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建立完成,并且无线通信芯片12开始收发第一封包。接着经过封包收发所需时间TRX之后,无线通信芯片12完成对第一封包的收发操作。并且在闲置第一休眠等待时间TW1之后,连线模块131关闭与目标装置的连线。
稍后,在经过连线关闭时间(或,连线休眠时间)TC之后,无线通信装置10于另一第二时间T2得知要收发一第二封包时,此时连线模块131随即判定没有已经可以使用的连线,并再次开始建立与目标装置的连线。类似地,连线模块131在经过连线建立时间TE之后完成与目标装置间连线的建立,并在经过封包收发所需时间TRX之后,无线通信芯片12完成对第二封包的收发动作。以及,在闲置第一休眠等待时间TW1之后,连线模块131关闭与目标装置的连线。
承上所述,以耗电量曲线501来看,第一总连线时间(包含建立连线所需的时间)可由下列方程式(1-1)表示:
TE(连线建立时间)+TRX(封包收发所需时间)+TW1(第一休眠等待时间)+TE+TRX+TW1
=TE×2+TRX×2+TW1×2……………………(1-1)
另一方面,以使用上述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的耗电量曲线502作为范例说明,假设在第一时间T1无线通信装置10得知要从目标装置接收一第一封包或发送一第一封包至目标装置,此时连线模块131随即判定没有已经可以使用的连线,并开始建立与目标装置的连线。经过连线建立时间TE之后,连线模块131告知与目标装置的连线建立完成,并且无线通信芯片12开始收发第一封包。接着经过封包收发所需时间TRX之后,无线通信芯片12完成对第一封包的收发操作。
特别是,因为第二休眠等待时间较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为长,因此在无线通信芯片12完成对第一封包的收发操作之后,连线模块131并没有关闭与目标装置的连线(与耗电量曲线501不同)。相反地,假设在图5中是以TW2表示第二休眠等待时间,则在无线通信装置10闲置部分的第二休眠等待时间TW2(即,等待时间TW3)之后,无线通信芯片12于第二时间T2得知要收发一第二封包。此时,无线通信芯片12直接利用已建立的连线来收发一第二封包至目标装置。然后,经过封包收发所需时间TRX之后,无线通信芯片12完成对第二封包的收发操作。并且在闲置第二休眠等待时间TW2之后,连线模块131关闭与目标装置的连线。
承上所述,以耗电量曲线502来看,第二总连线时间(包含建立连线所需的时间)可由下列方程式(1-2)表示:
TE(连线建立时间)+TRX(封包收发所需时间)+TW3(部分的第二休眠等待时间)+TRX+TW2(第二休眠等待时间)
=TE+TRX×2+TW3+TW2……………(1-2)
藉此,产生模块133可以依据方程式(1-1)与方程式(1-2)快速地计算出第一总连线时间与第二总连线时间。
在此请注意,虽然图5是以接收2次封包所需的总连线时间作为范例,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不同的休眠等待时间及/或不同次数的封包收发次数也可以被用来计算其各别对应的总连线时间,并以计算出的总连线时间最少的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图6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连线休眠方法的流程图。
请参照图6,假设连线模块131曾经建立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例如,目标装置100)之间的多次连线。在步骤S602中,记录模块132记录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上述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
接着,在步骤S604中,产生模块133会依据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来产生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建立连线所需的一个或多个连线建立时间。并且,在步骤S606中,产生模块133依据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来产生一个或多个连线间隔时间。特别是,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线间隔时间例如是没有连线存在的时间。在此请注意,本范例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S604与S606在执行上的先后顺序。
之后,在步骤S608中,产生模块133会依据上述连线信息产生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例如,目标装置100)之间基于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第一总连线时间。并且,在步骤S610中,产生模块133依据上述连线信息产生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例如,目标装置100)之间基于使用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第二总连线时间。在此请注意,本范例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S608与S610在执行上的先后顺序和封包接收的次数。
然后,在步骤S612中,决策模块134依据第一总连线时间与第二总连线时间,来决定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举例来说,决策模块134可以判断第一总连线时间是否小于第二总连线时间。若第一总连线时间小于第二总连线时间,表示无线通信装置10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的耗电量会较使用第二休眠等待时间来得低,故在接续的步骤S614中,决策模块134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另外,若第一总连线时间没有小于第二总连线时间,则表示无线通信装置10使用第二休眠等待时间的耗电量会较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来得低或相等,故在接续的步骤S616中,决策模块134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之后,在步骤S618中,在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处于闲置状态的时间超过此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后,连线模块131会关闭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
[第三范例实施例]
第三范例实施例的硬件架构本质上是相同于第一范例实施例的硬件架构,其差异之处在于,在第三范例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装置还可设定多个门坎值,并依据上述连线建立时间以及上述连线间隔时间与其分别对应的门坎值来作为使用较长或较短的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的依据。此外,在本范例实施例中,同样是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小于第二休眠等待时间来作为范例说明。
图7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范例实施例所绘示的连线休眠方法的流程图。
请参照图7,假设连线模块131曾经建立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例如,目标装置100)之间的多个连线。在步骤S702中,记录模块132会记录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
接着,在步骤S704中,产生模块133会依据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来产生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建立连线所需的一个或多个连线建立时间。并且,在步骤S706中,产生模块133依据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来产生这些连线的一个或多个连线间隔时间。特别是,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线间隔时间例如是没有连线存在的时间。在此请注意,本范例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S704与S706在执行上的先后顺序。
之后,在步骤S708中,决策模块134判断上述一个或多个连线建立时间是否皆大于预设的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或大于预设的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的比例较高。若上述一个或多个连线建立时间皆没有大于预设的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或小于预设的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的比例较高,在步骤S708之后,决策模块134接续执行步骤S718,并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另外,在步骤S708中,若决策模块134判定上述一个或多个连线建立时间皆大于预设的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或大于预设的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的比例较高,则接续在步骤S710中,决策模块134判断上述一个或多个连线间隔时间是否皆小于预设的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或小于预设的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的比例较高。若上述一个或多个连线间隔时间没有皆小于预设的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或大于预设的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的比例较高,则在步骤S710之后,决策模块134会接续执行步骤S718,并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另一方面,在步骤S710中,若决策模块134判定上述一个或多个连线间隔时间皆小于预设的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或小于预设的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的比例较高,则在步骤S710之后接续执行步骤S712。在此请注意,本范例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S708与S710在执行上的先后顺序。
特别是,上述一个或多个连线建立时间与一个或多个连线间隔时间也可以是以取其平均值的方式来实施,并根据平均后的连线建立时间及/或连线间隔时间来决定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本发明不对其限制。例如,在步骤S708中,当平均后的连线建立时间大于预设的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时,则接续执行步骤S710,其余相似步骤(例如,步骤S710)以此类推。
接着,在步骤S712中,产生模块133依据上述连线信息产生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例如,目标装置100)之间基于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第一总连线时间。并且,在步骤S714中,产生模块133依据上述连线信息产生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例如,目标装置100)之间基于使用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第二总连线时间。在此请注意,本范例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S712与S714在执行上的先后顺序和封包接收的次数。
然后,决策模块134可以依据第一总连线时间与第二总连线时间,来决定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举例来说,在步骤S716中,决策模块134可以判断第一总连线时间是否小于第二总连线时间。若第一总连线时间小于第二总连线时间,在接续的步骤S718中,决策模块134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另外,若第一总连线时间没有小于第二总连线时间,则在接续的步骤S720中,决策模块134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之后,在步骤S722中,在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处于闲置状态的时间超过此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后,连线模块131会关闭无线通信装置10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范例实施例中提及的连线模块131、记录模块132、产生模块133以及决策模块134例如是以逻辑电路元件组成的硬件装置,而可分别执行上述的功能。另外,这些模块也可以是储存在无线通信装置10的硬盘或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或固件程序来实作。例如,在一范例实施例中,此些实作上述功能的软件程序或固件程序会被加载至无线通信装置10的处理器,而分别执行上述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另一范例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其基本概念类似于上述第一范例实施例至第三范例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可为任何可储存数据的数据储存元件,其储存多个程序码,当这些程序码被加载至微处理器单元后,此微处理器单元执行这些程序码以完成上述第一范例实施例至第三范例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步骤及其相关作动。所述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CD-ROM、磁带、软性磁盘、光学数据储存元件等。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亦可分布于网络耦接的计算机系统上,从而可用分布式方式来储存及执行上述程序码。另外,上述微处理器单元可以是嵌入式控制器(embedded controller)或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但本发明可实施方式并不对限定于上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范例实施例中的连线休眠方法、无线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其可记录其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多次连线对应的连线信息,并依据此连线信息产生过去用来建立连线的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并且依据此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来决定以较长的休眠等待时间或较短的休眠等待时间作为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另外,本发明还可依据多个连线的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以及不同的休眠等待时间来选择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的长度。然后,在无线通信装置闲置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之后,随即关闭连线。藉此,可有效地减少电力消耗以及降低系统负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8)

1.一种连线休眠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曾建立多次连线,该连线休眠方法包括:
记录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
依据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该连线信息,来产生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其中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是建立该多次连线所需;
依据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来决定使用一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一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一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及
在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闲置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后,关闭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该连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线休眠方法,还包括:
依据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该连线信息,来产生该多次连线的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
其中依据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的步骤包括:
依据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与该至少一连线连线间隔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其中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小于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线休眠方法,其中依据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与该至少一连线连线间隔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的步骤包括:
依据该连线信息产生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基于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一第一总连线时间;
依据该连线信息产生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基于使用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该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一第二总连线时间;
以及
依据该第一总连线时间与该第二总连线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线休眠方法,其中依据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与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的步骤包括:
判断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是否大于一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以及
倘若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非大于该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时,以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线休眠方法,其中依据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与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的步骤还包括:
倘若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大于该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时,判断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是否小于一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以及
倘若该连线间隔时间非小于该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时,以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线休眠方法,其中依据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与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的步骤还包括:
倘若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小于该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时,依据该连线信息产生该无线通信装置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中基于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一第一总连线时间,并且依据该连线信息产生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基于使用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该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一第二总连线时间;以及
依据该第一总连线时间与该第二总连线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7.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一天线;
一无线通信芯片,耦接该天线,用于收发在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传输的至少一个封包;
一连线模块,耦接该无线通信芯片,用于建立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多次连线,其中该多次连线是用以收发该至少一个封包;
一记录模块,耦接该连线模块,用于记录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
一产生模块,耦接该记录模块,用于依据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该连线信息来产生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其中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是建立该多次连线所需;以及
一决策模块,耦接该产生模块与该记录模块,用于依据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来决定使用一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一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一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其中在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闲置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后,该连线模块关闭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该连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该产生模块还依据该连线信息来产生该多次连线的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
其中该决策模块还依据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与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其中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小于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该产生模块还依据该连线信息产生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基于使用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该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一第一总连线时间,并依据该连线信息产生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基于使用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该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一第二总连线时间,
其中该决策模块还依据该第一总连线时间与第二总连线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该决策模块还判断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是否大于一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
倘若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非大于该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时,该决策模块以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倘若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大于该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时,该决策模块判断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是否小于一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
倘若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非小于该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时,该决策模块以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倘若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小于该预设间隔门坎值时,该产生模块依据该连线信息产生该无线通信装置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中基于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该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一第一总连线时间,并且依据该连线信息产生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基于使用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该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一第二总连线时间,
其中该决策模块还依据该第一总连线时间与该第二总连线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13.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储存多个程序码,当该多个程序码被加载至一微处理器单元后,该微处理器单元执行该多个程序码以完成下列步骤:
记录一无线通信装置与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信息,其中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曾建立多次连线;
依据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该连线信息,来产生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其中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是建立该多次连线所需;
依据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来决定使用一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一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一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及
在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连线闲置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后,关闭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该连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其中该微处理器单元还执行该多个程序码以完成下列步骤:
依据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的该连线信息,来产生该多次连线的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
其中依据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的步骤包括:
依据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与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其中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小于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其中该微处理器单元还执行该多个程序码以完成下列步骤:
依据该连线信息产生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基于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一第一总连线时间;
依据该连线信息产生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基于使用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该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一第二总连线时间;
以及
依据该第一总连线时间与该第二总连线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其中该微处理器单元还执行该多个程序码以完成下列步骤:
判断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是否大于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以及
倘若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非大于该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时,以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其中依据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与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的步骤还包括:
倘若该至少一连线建立时间大于该连线建立时间门坎值时,判断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是否小于一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以及
倘若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非小于该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时,以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其中该微处理器单元还执行该多个程序码以完成下列步骤:
倘若该至少一连线间隔时间小于该连线间隔时间门坎值时,依据该连线信息产生该无线通信装置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中基于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一第一总连线时间,并且依据该连线信息产生该无线通信装置与该至少一目标装置之间基于使用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以收发该至少一个封包所需的一第二总连线时间;以及
依据该第一总连线时间与该第二总连线时间,来决定使用该第一休眠等待时间或该第二休眠等待时间作为该预设休眠等待时间。
CN201310020996.8A 2012-02-14 2013-01-21 连线休眠方法、无线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491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598352P 2012-02-14 2012-02-14
US61/598,352 2012-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9122A true CN103249122A (zh) 2013-08-14
CN103249122B CN103249122B (zh) 2016-06-01

Family

ID=4892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099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49122B (zh) 2012-02-14 2013-01-21 连线休眠方法、无线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989136B2 (zh)
CN (1) CN103249122B (zh)
TW (1) TWI47584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4703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无线通信装置主端设备的通信方法及主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5841B (zh) * 2012-02-14 2015-03-01 Htc Corp 連線休眠方法、無線通信裝置以及電腦可讀記錄媒體
CN103313357B (zh) * 2012-03-12 2016-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节能方法、系统及装置
EP2784673A1 (en) * 2013-03-28 2014-10-01 Alcatel Lucent Scheduling
US9307032B1 (en) * 2013-09-26 2016-04-05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edia session exten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668213B2 (en) * 2014-09-30 2017-05-30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wireless network capacity
CN105682203B (zh) * 2016-02-29 2019-03-1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续航时间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738909A (zh) * 2020-12-29 2021-04-30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多终端连接承载的调度方法及路由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2870A (zh) * 2007-09-30 2008-02-13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线程唤醒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1854707A (zh) * 2009-03-31 2010-10-0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切换睡眠模式的判断方法及其计算机程序产品与记录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71658B2 (en) 2002-12-04 2008-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procedures
US7664970B2 (en) 2005-12-30 2010-02-1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zero voltage processor sleep state
US7894375B2 (en) 2005-10-31 2011-02-2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for transitioning communications of hybrid access terminal betwe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344768B (en) 2006-08-24 2011-07-01 Acer Inc Wlan system capable of keeping connection and the method thereof
TW200820673A (en) 2006-10-27 2008-05-0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Network device and network connect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1778457A (zh) 2009-12-11 2010-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该移动终端中mbbms模块的休眠方法
US8744367B2 (en) * 2010-08-31 2014-06-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Tail optimization protocol for cellular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US20120236834A1 (en) * 2011-03-17 201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optimization for smart phone applications
US8594747B2 (en) * 2011-05-06 2013-11-26 Apple Inc. Adaptive fast dormancy in a mobile device
TWI475841B (zh) * 2012-02-14 2015-03-01 Htc Corp 連線休眠方法、無線通信裝置以及電腦可讀記錄媒體
US8797934B2 (en) * 2012-04-10 2014-08-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ower-consumption and signaling overhea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2870A (zh) * 2007-09-30 2008-02-13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线程唤醒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1854707A (zh) * 2009-03-31 2010-10-0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切换睡眠模式的判断方法及其计算机程序产品与记录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4703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无线通信装置主端设备的通信方法及主端设备
CN104754703B (zh) * 2013-12-26 2018-06-22 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无线通信装置主端设备的通信方法及主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4461A (zh) 2013-08-16
US20130208638A1 (en) 2013-08-15
TWI475841B (zh) 2015-03-01
CN103249122B (zh) 2016-06-01
US20150163835A1 (en) 2015-06-11
US9380616B2 (en) 2016-06-28
US8989136B2 (en) 2015-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9122A (zh) 连线休眠方法、无线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
CN102893675B (zh) 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协议栈功率优化
US7933635B2 (en) Adjustment of parameters based upon battery status
CN101873537B (zh) 业务指示方法、监听窗口扩展方法、休眠参数调整方法
US9451386B2 (en) Resource scheduling for machine-to-machine devices
CN111615839B (zh) 获取和提供配置信息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105137B (zh) 一种无线网络间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627561A (zh) 无线网络中的移动平台跟踪
CN103906142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7426827A (zh) 站点与接入点建立关联的方法及设备
US20190090119A1 (en)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variable advertising
CN110418372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13873564A (zh) 一种基于通信预测的节能方法及装置
EP2696632A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ower savings for mobile device using cloud service
CN103561103A (zh) 业务迁移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US900868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tation operation mode
CN103688577A (zh) 下行链路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808364A (zh) 载波聚合系统业务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9392093A (zh) 一种寻呼消息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WO2019120273A1 (zh) 移动终端和切换天线的方法
US8843137B2 (en) Femtocell radio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2399471B (zh) 一种数据缓存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KR20120089038A (ko) 단말에 따른 무선 자원 제어 상태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279723B (zh) 一种读卡器及其通信方法
CN106211330A (zh) 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