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8572A - 建立基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建立基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48572A CN103248572A CN2012100317864A CN201210031786A CN103248572A CN 103248572 A CN103248572 A CN 103248572A CN 2012100317864 A CN2012100317864 A CN 2012100317864A CN 201210031786 A CN201210031786 A CN 201210031786A CN 103248572 A CN103248572 A CN 1032485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rtual link
- node
- physical node
- physical
- no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建立基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方法和装置。虚拟链路是基于标签交换的,虚拟链路经历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至少两个物理节点。接入基础设施网络中的中心控制节点向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中的各物理节点,发送相应的命令消息,其包含该物理节点的关于所述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在该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在接收到相应的命令消息之后,物理节点根据所接收的命令消息,在所述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通过使用本发明中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实现了集中式的虚拟链路建立机制,其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还能够高效地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中建立基于标签交换的虚拟链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入网通信技术,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建立基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将虚拟化技术应用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AccessInfrastructure Network或Access Substrate Network)的需求与趋势已变得日益增强。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物理节点(Substrate Node,SN)包括接入物理节点(Access Substrate Node,A-SN)、交换物理节点(Switch Substrate Node,S-SN)、边缘物理节点(Edge Substrate Node,E-SN)。利用虚拟化技术,能够在各物理节点上实现一个或多个虚拟节点(Access Virtual Network),从而基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实现一个或多个接入虚拟网络。如图1所示,通过向接入基础设施网络运营商租赁网络资源,虚拟网络运营商——例如网络服务提供商(Network Service Provider,NSP)、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Service Provider,ASP)——能够在各自的虚拟节点上运行能有利于自己服务的操作以及传递技术以使其服务传递变得更方便、更有效、更安全。
为配置接入虚拟网络,接入基础设施网络运营商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物理节点来实现相应的虚拟接入节点(Virtual Access Node,V-AN)、虚拟交换节点(Virtual Switch,V-Switch)以及虚拟边缘节点(Virtual Edge,V-Edge),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物理链路来实现各虚拟节点之间的虚拟链路。图2示出了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上实现接入虚拟网络的一个例子。在该例中,虚拟网络的虚拟节点V-AN1、V-AN2、V-Switch1、V-Swtich2和V-Edge分别实现在物理节点A-SN1、A-SN2、S-SN2、S-SN3和E-SN1上。各虚拟链路能够实现在单个物理链路上,也能够实现在一系列连续的物理链路上。例如,从虚拟节点V-AN2到虚拟节点V-Switch2的虚拟链路<V-AN2,V-Switch2>是在物理链路<A-SN2,S-SN3>上实现的,而从虚拟节点V-AN1到虚拟节点V-Switch1的虚拟链路<V-AN1,V-Switch1>是在两个连续的物理链路<A-SN1,S-SN1>和<S-SN1,S-SN2>上实现的。
显然,静态的配置对于运营商来说并不是有利的,因此如何能够高效地建立虚拟网络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虚拟链路建立机制,其能够在运行中高效地建立虚拟链路。
标签交换(Label Switching,LS)技术因其高效性与灵活性而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Switching,MPLS)技术并不适用于建立基于标签交换的虚拟链路,理由如下:
(1)现有MPLS网络中,各节点被严格区分为边缘节点即标签边缘路由器(Label Edge Router,LER)与核心节点即标签交换路由器(Label Switching Router,LSR)。标签边缘路由器执行较为复杂的任务,包括根据路由信息确定合适的标签、为数据包贴上标签以及将贴有标签的数据包转发至MPLS域;而标签交换路由器仅负责基于数据包的标签进行简单的数据包转发。因此,MPLS网络中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ing Path,LSP)的端点必须是标签边缘路由器。然而,接入基础设施网络中的任意物理节点都有可能作为虚拟链路的端点,因而现有MPLS技术显然并不直接适用于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中建立基于标签交换的虚拟链路。
(2)现有MPLS网络中,采用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ionProtocol,LDP)与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来分发标签。相应地,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必须支持这复杂的协议。而且,为建立一标签交换路径,这些协议需要在该标签交换路径的两个方向上传输控制信令。然而,对于基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来说,两个虚拟节点间的虚拟链路在两个方向上可能是在不同的物理链路上实现的,因而现有MPLS网络所采用的LDP协议与RSVP协议显然并不直接适用于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中建立基于标签交换的虚拟链路。
IETF下一代信令(Next Step In Signaling,NSIS)工作组提出了QoS NSLP资源预留信令协议,用以代替RSVP协议。此外,为了支持虚拟链路的建立,4WARD项目对QoS NSLP资源预留信令协议进行了扩展,在预留/响应(RESERVE/RESPONSE)信令消息中增加了新的NSLP对象,即虚拟链路建立协议(Virtual Link Setup Protocol,VLSP)对象,以承载用于建立虚拟链路相关信息,例如虚拟网络标识、虚拟链路的初始虚拟节点与终止虚拟节点的标识等。这些信令经由至少一跳而从虚拟链路的一端被发送到另一端并且被逐跳处理。这种建立虚拟链路的方法是分布式的并且是路径耦合的,即控制信令与数据包是沿着同一路径传输的,因而较为复杂。
由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虚拟链路建立机制,其能够高效地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中建立基于标签交换的虚拟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中心控制节点中用于建立基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方法,所述虚拟链路是基于标签交换的,所述虚拟链路经历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至少两个物理节点。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B.向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中的各物理节点,发送相应的命令消息,其包含该物理节点的关于所述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在该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在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C.从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中的各物理节点,接收相应的响应消息,其用于指示所述虚拟链路是否在该物理节点上配置成功。
替代地,能够仅当所述虚拟链路是否在该物理节点上配置失败时,才发送相应的响应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包括作为所述虚拟链路的初始虚拟节点的第一物理节点和作为所述虚拟链路的终止虚拟节点的第二物理节点。所述第一物理节点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虚拟链路的流量特性信息、所述虚拟链路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物理出端口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出口标签;所述第二物理节点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虚拟链路的所述流量特性信息、所述虚拟链路的所述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物理入端口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入口标签。
所述虚拟链路的标识信息能够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虚拟链路的标识信息包含所述虚拟网络的标识、以及所述虚拟链路在所述虚拟网络中的标识,其中虚拟链路的标识是本地的,即仅在所述虚拟网络中唯一地标识该虚拟链路。在另一实施例中,虚拟链路的标识信息仅包含虚拟链路的标识,其中该标识是全局的,即在基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所有虚拟网络中唯一地标识该虚拟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还包括至少一个作为所述虚拟链路的中间虚拟节点的第三物理节点,所述第三物理节点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虚拟链路的流量特性信息、所述第三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物理入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三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入口标签、所述第三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物理出端口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三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出口标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虚拟链路的所述流量特性信息包括所述虚拟链路所需的带宽。此外,所述流量特性信息还能够包括所述虚拟链路的优先级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命令消息还包括节点类型信息,其指示相应的节点是作为所述初始虚拟节点、所述中间虚拟节点或所述终止虚拟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的相邻两个节点的在先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出口标签与所述相邻两个节点的在后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入口标签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在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A.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以及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中的每一个的关于所述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物理节点中用于建立基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方法,所述虚拟链路是基于标签交换的,所述虚拟链路经历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至少两个物理节点,所述物理节点是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之一。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中心控制节点,接收相应的命令消息,其包含所述物理节点的关于所述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在所述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b.根据所接收的命令消息,在所述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在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c.向所述中心控制节点,发送相应的响应消息,其用于指示所述虚拟链路是否在所述物理节点上配置成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物理节点具有转发表,以及所述步骤b包括根据所接收的命令消息中所包含的配置信息,为所述虚拟链路配置所述转发表中相应的条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用于建立基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中心控制节点,所述虚拟链路是基于标签交换的,所述虚拟链路经历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至少两个物理节点。所述中心控制节点包括:第一发送单元,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中的各物理节点,发送相应的命令消息,其包含该物理节点的关于所述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在该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物理节点中用于建立基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装置,所述虚拟链路是基于标签交换的,所述虚拟链路经历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至少两个物理节点,所述物理节点是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之一。该装置包括:第二接收单元,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中心控制节点,接收相应的命令消息,其包含所述物理节点的关于所述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在所述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第二配置单元,所述第二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接收的命令消息,在所述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
通过使用本发明中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实现了集中式的虚拟链路建立机制,其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还能够高效地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中建立基于标签交换的虚拟链路。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基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为多个虚拟网络运营商提供各自的虚拟网络的一个例子;
图2示出了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上实现接入虚拟网络的一个例子;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用于建立基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转发表中对应于图4中的虚拟链路的条目的示意图;以及
图6a-6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用于建立基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信令消息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接入基础设施网络1的示意图。
类似于图1的接入基础设施网络,接入基础设施网络1包括多个物理节点,诸如接入物理节点A-SN1、A-SN2、交换物理节点S-SN1、S-SN2、S-SN3、以及边缘物理节点E-SN1、E-SN2。
与图1的接入基础设施网络不同的是,接入基础设施网络1还包括中心控制节点VNRP,该中心控制节点也可被称为虚拟网络资源提供节点(Virtual Network Resource Provision,VNRP),并且接入基础设施网络1的物理节点中各设有一物理节点控制装置(SubstrateNode Control,SNC)SNC。
根据本发明,通过中心控制节点VNRP与各物理节点控制装置之间的通信,来建立基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用于建立基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虚拟网络2包括虚拟接入节点V-AN1、V-AN2、虚拟交换节点V-Switch1、V-Swtich2和虚拟边缘节点V-Edge。如上所述,虚拟网络2的配置优选为非静态的。假设在虚拟网络2的当前配置中,从虚拟接入节点V-AN1到虚拟交换节点V-Switch1的虚拟链路<V-AN1,V-Switch1>是在两个连续的物理链路<A-SN1,S-SN1>和<S-SN1,S-SN2>上实现的,即依次经历物理节点A-SN1、S-SN1和S-SN2。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控制节点VNRP能够在运行中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状态等信息并基于预定的规则,来确定虚拟网络2的配置,包括计算虚拟链路的最优配置。例如,预定的规则能够是最佳负载平衡、最短时延或其他规则或者多种规则的组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虚拟网络2的配置能够由另外的控制器来确定并传递给中心控制节点VNRP用以建立虚拟链路。
下面参照图4详细描述建立虚拟链路<V-AN1,V-Switch1>的过程。
首先,在步骤S401中,中心控制节点VNRP向虚拟链路<V-AN1,V-Switch1>所经历的各物理节点,即A-SN1、S-SN1和S-SN2,分别发送一命令消息C 1、C2和C3。发送给每个物理节点的命令消息包含该物理节点的关于虚拟链路<V-AN1,V-Switch1>的配置信息,用于在该物理节点上配置该虚拟链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能够包括该虚拟链路的流量特性信息,诸如所需的带宽或者优先级等信息。此外,对于不同的物理节点,相应的关于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所包含的内容可能是不同,这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在接收到相应的命令消息之后,各物理节点中的物理节点控制装置SNC在步骤S402(未示出)中根据所接收的命令消息来配置虚拟链路<V-AN1,V-Switch1>。此外,物理节点控制装置SNC还能够为该虚拟链路分配所需的资源如带宽。
接着,在步骤S403中,各物理节点控制装置SNC分别向中心控制节点VNRP,发送相应的响应消息R1、R2和R3,其用于指示虚拟链路<V-AN1,V-Switch1>是否在相应的物理节点上配置成功。
一旦虚拟链路<V-AN1,V-Switch1>在其所经历的所有物理节点上配置成功,则该虚拟链路便建立完成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不同类型的物理节点的关于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所包含的内容能够是不同的:
(1)对于作为初始虚拟节点的物理节点,其配置信息包含虚拟链路的标识信息VLinkIDInfo、该物理节点的用于该虚拟链路的物理出端口(Engress Port)的标识EngressPort-ID1、以及该物理节点的用于该虚拟链路的出口标签Egress Label1。根据这些配置信息,该物理节点的物理节点控制装置能够在该物理节点上进行如下配置:对于来自于由VLinkIDInfo所标识的虚拟链路的虚拟初始节点的数据包,以出口标签Egress Label1对其进行标记,并将标记后的数据包从由EgressPort-ID1所标识的物理出端口发出。
(2)对于作为中间虚拟节点的物理节点,其配置信息包含该物理节点的用于该虚拟链路的物理入端口(Ingress Port)的标识IngressPort-ID1、该物理节点的用于该虚拟链路的入口标签IngressLabel1、该物理节点的用于该虚拟链路的物理出端口的标识EgressPort-ID2、以及该物理节点的用于该虚拟链路的出口标签Egress Label2。根据这些配置信息,该物理节点的物理节点控制装置能够在该物理节点上进行如下配置:对于从由IngressPort-ID1所标识的物理入端口接收的、并且带有入口标签Ingress Label1的数据包,以出口标签Egress Label2对其进行标记,并将标记后的数据包从由EgressPort-ID2所标识的物理出端口发出。
(3)对于作为终止虚拟节点的物理节点,其配置信息包含虚拟链路的标识信息VLinkIDInfo、该物理节点的用于该虚拟链路的物理入端口的标识IngressPort-ID2、以及该物理节点的用于该虚拟链路的入口标签Ingress Label2。根据这些配置信息,该物理节点的物理节点控制装置能够在该物理节点上进行如下配置:对于从由IngressPort-ID2所标识的物理入端口接收的、并且带有入口标签Ingress Label2的数据包,将其传送给由VLinkIDInfo所标识的虚拟链路的虚拟终止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虚拟链路依次经历各物理节点,因此各物理节点的配置信息中,虚拟链路中相邻两个物理节点的在先节点的用于该虚拟链路的出口标签与在后节点的用于该虚拟链路的入口标签是相同的。
虚拟链路的标识信息能够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虚拟链路的标识信息能够包含所述虚拟网络的标识(VNet-ID)、以及所述虚拟链路在所述虚拟网络中的标识(VLinkID),其中虚拟链路的标识是本地的,即仅在所述虚拟网络中唯一地标识该虚拟链路。在另一实施例中,虚拟链路的标识信息能够仅包含虚拟链路的标识(VLinkID),其中该标识是全局的,即在基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所有虚拟网络中唯一地标识该虚拟链路。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假设虚拟链路<V-AN1,V-Switch1>的标识信息是全局的虚拟链路标识VLinkID。在此情形下,如图4所示,物理节点A-SN1所接收的命令消息C 1中的配置信息包含虚拟链路标识VLinkID、物理出端口1、出口标签Label1;物理节点S-SN1所接收的命令消息C2中的配置信息包含物理入端口1、入口标签Label1、物理出端口2、出口标签Label2;物理节点S-SN2所接收的命令消息C3中的配置信息包含物理入端口1、入口标签Label2、虚拟链路标识VLinkID。
物理节点控制装置SNC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根据所接收的命令消息而配置虚拟链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每个物理节点能够包含一转发表,而物理节点控制装置SNC能够通过为该虚拟链路配置该转发表中相应的条目来实现对虚拟链路的配置。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转发表中对应于图4中的虚拟链路的条目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转发表的每个条目(entry)包括以下四项:入端口标识、入口标签、出端口标识、以及出口标签。在物理节点从中心控制节点接收到命令消息之后,该物理节点中的物理节点控制装置SNC根据所接收的命令消息来配置相应的条目,具体如下。
参照图5,作为初始虚拟节点的物理节点A-SN1在接收到命令消息C 1之后,其物理节点控制装置根据该命令消息中所包含的虚拟链路标识VLinkID、物理出端口1、出口标签Label1,将入端口标识、出端口标识、出口标签分别设为VLinkID与物理节点A-SN1的入端口总数之和、1、Label1。在此,VLinkID与物理节点A-SN1的入端口总数之和实际上用于标识虚拟链路VLinkID的初始虚拟节点V-AN1。
作为中间虚拟节点的物理节点S-SN1在接收到命令消息C2之后,其物理节点控制装置根据该命令消息中所包含的物理入端口1、入口标签Label1、物理出端口2、出口标签Label2,将入端口标识、出端口标识、出口标签分别设为1、Label1、2、Label2。
作为终止虚拟节点的物理节点S-SN2在接收到命令消息C3之后,其物理节点控制装置根据该命令消息中所包含的物理入端口1、入口标签Label2、虚拟链路标识VLinkID,将入端口标识、入口标签、出端口标识分别设为1、Label2、2、VLinkID与物理节点S-SN2的出端口总数之和。在此,VLinkID与物理节点A-SN1的入端口总数之和实际上用于标识虚拟链路VLinkID的终止虚拟节点V-Switch1。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各物理节点能够根据上述转发表来实现虚拟网络中数据包的发送、转发和接收,因而在此不予赘述。
图6a-6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用于建立基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信令消息的示意图。
图6a示出了信令消息的格式。如图6a所示,信令消息包含以下数据域:协议标识(Protocol ID)、消息类型(Message Type)、长度(Length)以及负载(Payload)。其中,协议标识用于指示该消息是用于建立基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信令消息。消息类型用于指示该消息是命令消息还是响应消息。在一个例子中,以值0指示由中心控制节点发送给物理节点的命令消息,并且以值1指示由物理节点发送给中心控制节点的响应消息。
图6b示出了命令消息的负载的格式。如图6b所示,当信令消息的消息类型是命令消息时,其负载包含以下数据域:节点类型(Node-Type)、虚拟链路标识(Virtual Link ID)、TLV(Type-Length-Value,类型-长度-值)三元组的数目、TLV三元组。其中,节点类型用于指示该命令消息所对应的物理节点是作为初始虚拟节点、中间虚拟节点或终止虚拟节点。在一个例子中,以值0、1、2分别指示该物理节点作为初始虚拟节点、中间虚拟节点、终止虚拟节点。TLV三元组用于承载各类配置信息。
图6c示出了分别用于承载带宽、优先级以及转发表条目配置信息的TLV三元组的格式。
图6d示出了响应消息的负载的格式。如图6d所示,当信令消息的消息类型是响应消息时,其负载仅包含一个数据域,即响应(Response),其指示虚拟链路是否配置成功。在一个例子中,以值0指示配置成功,以值1指示配置失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信令消息能够基于TCP协议、NSIS协议或者其他合适的信令协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不定冠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Claims (15)
1.一种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中心控制节点中用于建立基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方法,所述虚拟链路是基于标签交换的,所述虚拟链路经历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至少两个物理节点,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向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中的各物理节点,发送相应的命令消息,其包含该物理节点的关于所述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在该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
C.从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中的各物理节点,接收相应的响应消息,其用于指示所述虚拟链路是否在该物理节点上配置成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包括作为所述虚拟链路的初始虚拟节点的第一物理节点和作为所述虚拟链路的终止虚拟节点的第二物理节点;
所述第一物理节点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虚拟链路的流量特性信息、所述虚拟链路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物理出端口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出口标签;
所述第二物理节点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虚拟链路的所述流量特性信息、所述虚拟链路的所述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物理入端口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入口标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标识信息包含所述虚拟网络的标识、以及所述虚拟链路在所述虚拟网络中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还包括至少一个作为所述虚拟链路的中间虚拟节点的第三物理节点,所述第三物理节点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虚拟链路的流量特性信息、所述第三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物理入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三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入口标签、所述第三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物理出端口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三物理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出口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所述流量特性信息包括所述虚拟链路所需的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所述流量特性信息还包括所述虚拟链路的优先级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命令消息还包括节点类型信息,其指示相应的节点是作为所述初始虚拟节点、所述中间虚拟节点或所述终止虚拟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的相邻两个节点的在先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出口标签与所述相邻两个节点的在后节点的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入口标签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
A.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以及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中的每一个的关于所述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
11.一种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物理节点中用于建立基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方法,所述虚拟链路是基于标签交换的,所述虚拟链路经历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至少两个物理节点,所述物理节点是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之一,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中心控制节点,接收相应的命令消息,其包含所述物理节点的关于所述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在所述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
b.根据所接收的命令消息,在所述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
c.向所述中心控制节点,发送相应的响应消息,其用于指示所述虚拟链路是否在所述物理节点上配置成功。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节点具有转发表,以及所述步骤b包括根据所接收的命令消息中所包含的配置信息,为所述虚拟链路配置所述转发表中相应的条目。
14.一种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用于建立基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中心控制节点,所述虚拟链路是基于标签交换的,所述虚拟链路经历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至少两个物理节点,其中,所述中心控制节点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中的各物理节点,发送相应的命令消息,其包含该物理节点的关于所述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在该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
15.一种在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物理节点中用于建立基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网络中的虚拟链路的装置,所述虚拟链路是基于标签交换的,所述虚拟链路经历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至少两个物理节点,所述物理节点是所述至少两个物理节点之一,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接入基础设施网络内的中心控制节点,接收相应的命令消息,其包含所述物理节点的关于所述虚拟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在所述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
第二配置单元,所述第二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接收的命令消息,在所述物理节点上配置所述虚拟链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317864A CN103248572A (zh) | 2012-02-13 | 2012-02-13 | 建立基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317864A CN103248572A (zh) | 2012-02-13 | 2012-02-13 | 建立基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48572A true CN103248572A (zh) | 2013-08-14 |
Family
ID=48927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317864A Pending CN103248572A (zh) | 2012-02-13 | 2012-02-13 | 建立基于接入基础设施网络的虚拟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48572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54904A1 (zh) * | 2013-10-18 | 2015-04-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转发报文的方法、控制器、转发设备和网络系统 |
WO2015184848A1 (zh) * | 2014-10-20 | 2015-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lsp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
WO2020103902A1 (zh) * | 2018-11-23 | 2020-05-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实现网络切片的方法、装置和控制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4937A (zh) * | 2003-03-31 | 2004-10-06 | ��ʿͨ��ʽ���� | 虚路径配置装置、虚路径配置方法和计算机产品 |
US20060176828A1 (en) * | 2005-02-09 | 2006-08-10 | Vasseur Jean P | Trigger for packing path computation requests |
CN101163090A (zh) * | 2006-10-09 | 2008-04-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路径的计算方法 |
CN102136940A (zh) * | 2010-12-31 | 2011-07-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恢复方法和装置 |
-
2012
- 2012-02-13 CN CN2012100317864A patent/CN10324857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4937A (zh) * | 2003-03-31 | 2004-10-06 | ��ʿͨ��ʽ���� | 虚路径配置装置、虚路径配置方法和计算机产品 |
US20060176828A1 (en) * | 2005-02-09 | 2006-08-10 | Vasseur Jean P | Trigger for packing path computation requests |
CN101163090A (zh) * | 2006-10-09 | 2008-04-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路径的计算方法 |
CN102136940A (zh) * | 2010-12-31 | 2011-07-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恢复方法和装置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54904A1 (zh) * | 2013-10-18 | 2015-04-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转发报文的方法、控制器、转发设备和网络系统 |
CN105594167A (zh) * | 2013-10-18 | 2016-05-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转发报文的方法、控制器、转发设备和网络系统 |
US10021023B2 (en) | 2013-10-18 | 2018-07-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controller, forwarding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
CN105594167B (zh) * | 2013-10-18 | 2019-04-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转发报文的方法、控制器、转发设备和网络系统 |
WO2015184848A1 (zh) * | 2014-10-20 | 2015-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lsp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
WO2020103902A1 (zh) * | 2018-11-23 | 2020-05-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实现网络切片的方法、装置和控制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03814B (zh) | 一种灵活以太网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9838268B1 (en) | Distributed, adaptive controller for multi-domain networks | |
CN101019372B (zh) | 用于报告数据网络中的资源不足情况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273136B (zh) | 隧道多业务性能检测方法和装置 | |
CN101406023B (zh) | 实现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差分业务流量工程的方法和系统 | |
US8514850B2 (en)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bidirectional point-to-point connection | |
EP2720420B1 (en) | Method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for establishing a path between two nodes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2281193B (zh) | 一种在光纤通道网络中实现报文转发的方法和fc设备 | |
CN101902451A (zh) | Mpls网络内的汇总和最长前缀匹配 | |
CN101494608B (zh) | 一种设置多协议标签交换报文优先级的方法及设备 | |
US20090324232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nouncing traffic engineering parameters of composite transport groups | |
CN103765834B (zh) | 用于最小化数据网络中的抢占的软抢占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971994A (zh) | 在rsvp-te中的不同会话之间共享资源保留 | |
CN108141410A (zh) | 针对标签交换路径的先通后断机制 | |
US20170310581A1 (en) |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Method, and Management System | |
EP1786158B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forming and negotiating the monitor ability of the label switching capability | |
CN102271048A (zh) | 聚合链路中的业务保护方法及装置 | |
CN101399748A (zh) | 路由计算方法和路由器 | |
WO2012065466A1 (zh) | 一种包交换网络中聚合链路带宽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 |
US20090285097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raffic engineering interworking | |
CN106803811A (zh) | 一种路由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
JP5739960B2 (ja) | パケット光ネットワークの宛先ノードに外部の光データパケット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US20140185607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path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management server | |
CN102014040B (zh) | 一种流量工程属性的发布方法及装置 | |
CN101197777B (zh) | 用于建立双向连接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