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9541A - Lte-a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复用 - Google Patents

Lte-a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复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9541A
CN103229541A CN2011800567740A CN201180056774A CN103229541A CN 103229541 A CN103229541 A CN 103229541A CN 2011800567740 A CN2011800567740 A CN 2011800567740A CN 201180056774 A CN201180056774 A CN 201180056774A CN 103229541 A CN103229541 A CN 1032295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harq
cqi
pmi
uc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67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升平
尹占平
萨严坦·乔杜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29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95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04L1/0058Block-coded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04W74/0841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2001/125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return channel

Abstract

本公开描述了一种用于在用户设备(UE)上报告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方法。确定是否检测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与信道质量指示符/预编码矩阵索引/秩指示(CQI/PMI/RI)之间的冲突。还确定高层提供的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是否设置为真。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具有HARQ-ACK的UCI。

Description

LTE-A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复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相关技术。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LTE-A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复用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设备已经变得更小并且更强大以满足消费者需要和提高便携性和便利性。消费者已经变得依赖于无线通信设备,并开始期待可靠的服务,扩大的覆盖区域和增加的功能性。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针对多个小区提供通信,每个小区可以由基站服务。基站可以是与移动台通信的固定站。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使用各种信号处理技术来提高无线通信的效率和质量。一个这样的技术可以包括:将多天线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或发送分集(TxD)。可以在这些信道内实现附加增益。可以通过在这些控制信道内提供增益,同时维持或提高可靠性,并保持与旧设备的兼容性来实现益处。因此,可以通过改进的编码和/或解码技术来实现益处。
发明内容
优选实施例是一种用于在用户设备(UE)上报告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方法,包括:确定是否检测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与信道质量指示符/预编码矩阵索引/秩指示(CQI/PMI/RI)之间的冲突;确定高层提供的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是否设置为真;以及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具有HARQ-ACK的UCI。
另一优选实施例是一种用户设备(UE),被配置为报告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包括:处理器;与处理器电子通信的存储器;以及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所述指令可执行以:确定是否检测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与信道质量指示符/预编码矩阵索引/秩指示(CQI/PMI/RI)之间的冲突;确定高层提供的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是否设置为真;以及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具有HARQ-ACK的UCI。
又一优选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报告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非瞬时有形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可执行指令:确定是否检测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与信道质量指示符/预编码矩阵索引/秩指示(CQI/PMI/RI)之间的冲突;确定高层提供的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是否设置为真;以及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具有HARQ-ACK的UCI。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了使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复用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意了从用户设备(UE)向eNodeB的传输的框图;
图3是示意了用户设备(UE)使用的层的框图;
图4是示意了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载波聚合控制的框图;
图5是用于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意了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冲突检测的框图;
图7是用于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另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对HARQ-ACK消息比特和CQI/PMI/RI消息比特分别编码的格式3信道编码器的框图;
图9是示意了格式3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用于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示意了可以用于用户设备(UE)的各种组件;以及
图12示意了可以用于eNodeB的各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描述了用于在用户设备(UE)上报告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是否检测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与信道质量指示符/预编码矩阵索引/秩指示(CQI/PMI/RI)之间的冲突。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高层提供的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是否设置为真。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具有HARQ-ACK的UCI。
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可以不设置为真。可以丢弃CQI/PMI/RI。可以检测到HARQ-ACK和CQI/PMI/RI之间的冲突。产生UCI可以包括:使用PUCCH格式3来复用CQI/PMI/RI和HARQ-ACK。
可以未检测到HARQ-ACK与CQI/PMI/RI之间的冲突。可以选择CQI/PMI/RI或HARQ-ACK用于UCI。可以选择CQI/PMI/RI用于UCI。可以使用PUCCH格式2/2a/2b来产生具有CQI/PMI/RI的UCI。可以针对UE配置载波聚合。
使用PUCCH格式3来产生具有HARQ-ACK的UCI可以包括:使用块编码器对HARQ-ACK消息比特进行编码,以获得编码后的HARQ-ACK块,并执行编码后的HARQ-ACK块的循环重复,以获得输出比特序列。块编码器可以使用里德-穆勒码。里德-穆勒码可以是(32,O)块码或(16,O)块码。
使用PUCCH格式3来复用CQI/PMI/RI和HARQ-ACK可以包括:使用第一块编码器对HARQ-ACK消息比特进行编码,以获得编码后的HARQ-ACK块;使用第二块编码器对CQI/PMI/RI消息比特进行编码,以获得编码后的CQI/PMI/RI块;以及执行编码后的HARQ-ACK块和编码后的CQI/PMI/RI块的循环重复,以获得输出比特序列。第一块编码器可以使用第一里德-穆勒码,第二块编码器可以使用第二里德-穆勒码。第一里德-穆勒码可以是(32,O)块码,第二里德-穆勒码可以是(32,O)块码。第一里德-穆勒码可以是(48,O)块码,第二里德-穆勒码可以是(48,O)块码。
还描述了用户设备(UE),被配置为报告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所述UE包括:处理器;与处理器电子通信的存储器;以及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所述指令可执行以:确定是否检测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与信道质量指示符/预编码矩阵索引/秩指示(CQI/PMI/RI)之间的冲突。所述指令还可以执行以:确定高层提供的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是否设置为真。所述指令还可执行以: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具有HARQ-ACK的UCI。
描述了用于报告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非瞬时有形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可执行指令:确定是否检测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与信道质量指示符/预编码矩阵索引/秩指示(CQI/PMI/RI)之间的冲突。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可执行指令:确定高层提供的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是否设置为真。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具有HARQ-ACK的UCI。
第三代伙伴计划,也称为“3GPP”,是旨在定义针对第三代和第四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全球适用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的合作协定。3GPP可以定义下一代移动网络、系统和设备的规范。
3GPP长期演进(LTE)是对改进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移动电话或设备标准以应对未来需要的项目的命名。一方面,UMTS已经被修改为提供针对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和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的支持和规范。
可以与3GPP LTE和LTE-A标准(例如版本8和版本10)相结合来描述这里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至少一些方面。然而,本公开的范围不应限于此。这里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至少一些方面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
这里可以使用术语“同时”来表示在重叠的时间帧中发生两个或更多个事件的情形。换言之,两个“同时”的事件可以在时间上在某种程度上重叠,但是不必要具有相同持续时间。此外,同时事件可以或者可以不在相同时刻开始或结束。
图1是示出了使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复用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框图。eNodeB 102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104无线通信。eNodeB 102可以称为接入点、NodeB、基站或某个其他术语。类似地,用户设备(UE)104可以称为移动台、订户台、接入终端、远程站、用户终端、终端、手机、订户单元、无线通信设备、或某种其他术语。eNodeB102可以通过射频(RF)通信信道110向用户设备(UE)104发送数据。
用户设备(UE)104与eNodeB 102之间的通信可以使用通过无线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传输来实现。上行链路指从用户设备(UE)104发送至eNodeB 102的通信。下行链路指从eNodeB 102发送至用户设备(UE)104的通信。可以使用单输入单输出(SISO)、多输入单输出(MISO)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来建立通信链路。MIMO系统可以包括配备有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因此,eNodeB 102可以具有多个天线,用户设备(UE)104可以具有多个天线。按照这种方式,eNodeB 102和用户设备(UE)104均可以作为MIMO系统中的发射机或接收机来操作。如果利用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创建的附加维度,则MIMO系统的一个益处是提高性能。
用户设备(UE)104使用一个或多个天线199a-n与eNodeB 102通信。用户设备(UE)104可以包括:收发机117、解码器127、编码器131和操作模块133。收发机117可以包括接收机119和发射机123。接收机119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天线199a-n从eNodeB 102接收信号。例如,接收机119可以接收并使用解调器121来解调接收信号。发射机123可以使用一个或更多个天线199a-n向eNodeB 102发送信号。例如,发射机123可以使用调制器125来调制信号,并发送所调制的信号。
接收机119可以将解调信号提供给解码器127。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解码器127来对信号解码并得到下行链路解码结果129。下行链路解码结果129可以指示数据是否正确接收。例如,下行链路解码结果129可以指示分组被正确还是错误接收(即,肯定应答、否定应答或非连续传输(无信号))。
操作模块133可以是用于控制用户设备(UE)104通信的软件和/或硬件模块。例如,操作模块133可以确定用户设备(UE)104何时需要资源来与eNodeB 102通信。
在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A中,必须在控制信道上发送附加控制反馈,以适应MIMO和载波聚合(CA)。载波聚合指在位于连续或分离位置的多个分量载波(CC)上发送数据。可以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来发送肯定应答和否定应答(ACK/NACK)比特和其他控制信息。
用户设备(UE)104可以在上行链路上向eNodeB 102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除了ACK/NACK比特之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还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RI)、调度请求(SR)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140a。HARQ-ACK140a指针对HARQ操作的ACK(肯定应答)和/或NACK(否定应答)和/或DTX(非连续传输)响应。在一个配置中,可以对CQI/PMI/RI141a和HARQ-ACK 140a分别编码。在另一配置中,可以对CQI/PMI/RI141a和HARQ-ACK 140a联合编码。这里,CQI/PMI/RI 141指CQI和/或PMI和/或RI。HARQ-ACK指ACK和/或NACK。CQI/PMI/RI 141和HARQ-ACK140指(CQI和/或PMI和/或RI)AND HARQ-ACK 140。CQI/PMI/RI 141或HARQ-ACK 140指(CQI和/或PMI和/或RI)OR HARQ-ACK 140。
CQI/PMI/RI 141a和HARQ-ACK 140a可以由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报告模块114产生并传送至作为编码器131的一部分的格式3信道编码器156。格式3信道编码器156可以使用格式3来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以下结合图8和图9来更具体讨论格式3信道编码器156。格式3是用于LTE-A的新格式,承载48个编码比特。使用格式3的一个益处在于,格式3可以承载比其他格式更大的净荷,并且可以使用较小的净荷来实现较大鲁棒性。
用户设备(UE)104还可以向eNodeB 102发送参考信号(RS)。可以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在每个时隙上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信号传输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参考信号(RS)符号。根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净荷的大小,可能需要新的方法来向eNodeB 102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
在LTE版本8中,针对每个用户设备(UE)104只能使用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CC)和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CC)。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如用于混合ARQ(HARQ)的ACK/NACK比特和周期性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和秩指示(RI))可以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或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发送。在一个配置中,可以存在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调度的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和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调度的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在一些条件下,例如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发送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调度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可以占用每个时隙中的一个资源块(RB)。因此,可以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非常有限量的信息。利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1/1a/1b,仅发送一个或两个ACK/NACK比特。利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2/2a/2b,可以与4至11比特的CQI/PMI/RI 141同时发送一个或两个ACK/NACK比特。因此,可以在版本8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承载的最大净荷大小为13比特。
格式1a可以用于1比特HARQ-ACK 140。格式1a还可以以频分双工(FDD)方式用于1比特HARQ-ACK 140和肯定调度请求(SR)。格式1b可以用于2比特HARQ-ACK 140或用于2比特HARQ-ACK 140与肯定调度请求(SR)。格式1b还可以用于具有信道选择的HARQ-ACK 140。
当CQI/PIM或RI报告不与HARQ-ACK 140复用时,格式2可以用于CQI/PMI或RI报告。当针对扩展循环前缀CQI/PMI或RI报告与HARQ-ACK 140复用时,格式2还可以用于CQI/PMI或RI报告。格式2a可以用于针对正常循环前缀与1比特HARQ-ACK 140复用的CQI/PIM或RI报告。格式2b可以用于针对正常循环前缀与2比特HARQ-ACK 140复用的CQI/PIM或RI报告。问题是如何针对载波聚合来复用CQI/PMI/RI 141和多于2比特的HARQ-ACK 140。
在3GPP长期演进(LTE)版本10(LTE-A或高级EUTRAN)中,引入了载波聚合。载波聚合也可以称为小区聚合。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均支持载波聚合,其中多达5个分量载波。每个分量载波可以具有多达110个资源块的传输带宽。在载波聚合中,两个或更多个分量载波可以聚合以支持多达100兆赫兹(MHz)的更宽传输带宽。根据用户设备(UE)104的能力,用户设备(UE)104可以同时接收或发送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报告模块114产生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可以依赖于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116。例如,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格式可以依赖于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116。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116可以由用户设备(UE)104上的高层(118)(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层)来提供。
用户设备(UE)104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小区185与eNodeB 102通信。例如,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主小区185a与eNodeB 102通信,同时使用辅小区185b与eNodeB 102通信。
eNodeB 102可以包括收发机107,收发机107包括接收机109和发射机113。eNodeB 102还可以包括解码器103、编码器105和操作模块194。eNodeB 102可以使用其一个或更多个天线197a-n及其接收机109来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接收机109可以使用解调器111来解调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
解码器103可以包括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接收模块195。eNodeB102可以使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接收模块195来解码和解释eNodeB102接收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eNodeB 102可以使用解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来执行特定操作,如基于用户设备(UE)104的调度通信资源来重发一个或多个分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可以包括CQI/PMI/RI 141b和/或HARQ-ACK 140b。
操作模块194可以包括重发模块196和调度模块198。重发模块196可以基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来确定是否要重发分组(如果存在的话)。调度模块198可以由eNodeB 102用于调度通信资源(例如带宽、时隙、频率信道、空间信道等等)。调度模块198可以使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来确定是否(以及何时)针对用户设备(UE)104调度通信资源。
操作模块194可以向编码器105提供数据101。例如,数据101可以包括用于重发的分组和/或针对用户设备(UE)104的调度授权。编码器105可以对数据101编码,然后可以将其提供给发射机113。发射机113可以使用调制器115来调制编码后的数据。发射机113可以使用一个或更多个天线197a-n向用户设备(UE)104发送调制的数据。
当配置了载波聚合时,用户设备(UE)104可以仅具有与网络的一个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在RRC连接建立/重建/切换时,一个服务小区(即主小区185a)提供非接入层(NAS)移动性信息(例如跟踪区域标识(TAI))和安全输入。
在下行链路中,与主小区185a对应的载波是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DL PCC)108。在上行链路中,与主小区186a对应的载波是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UL PCC)106。根据用户设备(UE)104的能力,一个或多个辅小区185b可以被配置为与主小区185a形成服务小区集合。在下行链路中,与辅小区185b对应的载波是下行链路辅分量载波(DL SCC)112。在上行链路中,与辅小区185b对应的载波是上行链路辅分量载波(ULSCC)110。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目可以不同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目,因为多个小区可以共享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
如果配置了载波聚合,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具有多个服务小区:主小区185a和一个或更多个辅小区185b。从网络观点看,相同的服务小区可以被一个用户设备(UE)104用作主小区185a,并且被另一用户设备(UE)104用作辅小区185b。根据版本8/9操作的主小区185a等同于版本8/9服务小区。当根据版本10操作时,如果配置了载波聚合,则除了主小区185a之外,还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辅小区185b。
通过在发射机和接收机处使用多个天线,在每个服务小区上可以有多个空间信道可用。因此,可以同时发送多个码字(多达两个码字)。如果用户设备(UE)104配置有5个分量载波和每个分量载波2个码字,则针对单个上行链路帧,用户设备(UE)104可以产生针对单个下行链路子帧的10个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使用载波聚合的一个益处在于可以发送附加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数据。
图2是示意了从用户设备(UE)204至eNodeB 202的传输的框图。用户设备(UE)204可以经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信号238向eNodeB 202发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符号224。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符号224可以包括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230、预编码矩阵索引(PMI)232、秩指示(RI)234、调度请求(SR)236和/或HARQ-ACK 240。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周期性地调度CQI/PMI/RI 141。可以仅在主小区185a上发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而可以在主小区185a和/或一个或更多个辅小区185上发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HARQ-ACK 240是基于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检测来动态产生的。在相同子帧中,CQI/PMI/RI 141与HARQ-ACK 240之间可能发生冲突。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符号224还可以包括发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符号224的格式226。例如,可以使用格式1/1a/1b、格式2/2a/2b、格式3或任何其他新格式来发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符号224。如这里使用的,格式1/1a/1b表示格式1和/或格式1a和/或格式1b。此外,如这里使用的,格式2/2a/2b表示格式2和/或格式2a和/或格式2b。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符号224还可以包括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237。用于CQI/PMI/RI 141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237可以由高层周期性地分配,并使用格式2/2a/2b。eNodeB 202可以动态分配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然后可以在子帧中动态产生HARQ-ACK 240。因此,有时CQI/PMI/RI 141可能与相同子帧中的HARQ-ACK 240冲突。
为了避免在CQI/PMI/RI 141和HARQ-ACK 240之间的冲突中丢弃其中之一,可以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将CQI/PMI/RI 141与HARQ-ACK 240复用。这是由于LTE系统中上行链路的单载波属性(即用户设备(UE)204不应在一个分量载波上同时发送多个信道)。格式3可以用于将CQI/PMI/RI 141与HARQ-ACK 240复用。如果CQI/PMI/RI141和HARQ-ACK 240未复用,则用户设备(UE)204可以丢弃CQI/PMI/RI141。因此,使用格式3的一个益处在于可以将CQI/PMI/RI 141与HARQ-ACK 240复用,允许附加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
支持多达4个ACK/NACK比特的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具有信道选择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1a/1b来发送HARQ-ACK240。通过高层118信令将支持多于4个ACK/NACK比特的用户设备(UE)104配置为使用具有信道选择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1a/1b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发送HARQ-ACK 140。用户设备(UE)104可以基于所配置的服务小区的数目和针对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来确定HARQ-ACK 140比特的数目。用户设备可以针对配置有支持多达两个传输块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服务小区使用2个HARQ-ACK 140比特,针对其他小区使用1个HARQ-ACK 140比特。
对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用户设备(UE)104可以针对与所配置的服务小区相关联的传输块发送用于DTXHARQ-ACK 140响应的NACK。DTX意味着用户设备(UE)104已经错过下行链路分配。
图3是示意了用户设备(UE)304使用的层的框图。图3的用户设备(UE)304可以是图1的用户设备(UE)104的一个配置。用户设备(UE)304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层347、无线链路控制(RLC)层342、媒体访间控制(MAC)层344和物理(PHY)层346。这些层可以称为高层118。用户设备(UE)304可以包括图3中未示出的其他层。
图4是示意了用于无线通信系统400的载波聚合控制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400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404和eNodeB 402。图4的用户设备(UE)404可以是图1的用户设备(UE)104的一个配置。图4中的附图标记414、416、417、418、419、421、423、425、427、429、431、433、440a、441a、448、456和499a-n指与以上关于图1讨论的对应附图标记类似的项。此外,图4中的附图标记401、403、405、407、409、411、413、415、440b、441b、494、495、496、497a-n和498指与以上关于图1讨论的对应附图标记类似的项。
用户设备(UE)404可以包括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报告模块414。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报告模块414可以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经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450或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至eNodeB402。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报告模块414可以包括载波聚合控制器448。载波聚合控制器448可以向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报告模块414指示是否配置(启用)了载波聚合。当用户设备(UE)104具有多于一个所配置的服务小区或者当用户设备(UE)104配置有多于一个服务小区时,可以隐式标识是否配置了载波聚合。
如上所述,如果配置(启用)了载波聚合,则用户设备(UE)404可以在主小区485a和/或一个或更多个辅小区485b上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450上向eNodeB 402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在一个配置中,用户设备(UE)404可以使用多达5个小区485,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或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和/或其他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和/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用户设备(UE)404还可以使用多达5个小区485,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450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487上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小区)的数目可以不同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小区)的数目,因为多个小区可以共享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小区)。如果未配置(启用)载波聚合,则不聚合辅小区485(分量载波)。
图5是用于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的方法500的流程图。方法500可以由用户设备(UE)104执行。用户设备(UE)104可以测量502下行链路信道以获得CQI/PMI/RI 141。用户设备(UE)104可以基于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检测来产生504 HARQ-ACK 140。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检测是通过检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的下行链路分配和/或检测针对半持久调度所配置的下行链路分配来进行。
用户设备(UE)104可以确定506是否配置了载波聚合。在一个配置中,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载波聚合控制器448来确定是否配置了载波聚合。如果未配置载波聚合,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2/2a/2b来复用508CQI/PMI/RI 141和HARQ-ACK 140,以在冲突情况下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
如果配置了载波聚合,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确定510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116是否设置为真。如上所述,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116是由用户设备(UE)104上的高层118来信号通知的。如果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116设置为真,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3来复用512CQI/PMI/RI 141和HARQ-ACK 140,以在冲突情况下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
如果配置了载波聚合,并且在与不是所分配的CQI/PMI/RI 141传输资源的上行链路子帧相对应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向用户设备(UE)104分配多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具有多达10比特HARQ-ACK 140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因此,使用格式3的另一益处在于,将HARQ-ACK 140比特的数目从版本8/9中的2比特增加至10比特。
当配置了载波聚合时,可以不总是将格式3用于HARQ-ACK 140。例如,当用户设备(UE)104配置有多个服务小区并且用户设备(UE)104仅检测到针对主小区185a上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下行链路分配,则针对非冲突情况,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1a/1b和资源以回退至版本8/9模式。在冲突情况下,如果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设置为真,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2/2a/2b及其资源用于HARQ-ACK 140。
如果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116未设置为真,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在冲突情况下丢弃514CQI/PMI/RI 141。然后,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516具有HARQ-ACK 140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格式3是用于LTE-A的新格式。以下关于图8和图9更详细地讨论格式3。图5中的步骤可以具有与所示不同的顺序。例如,不定义步骤502的测量定时。作为另一示例,步骤506可以在步骤510之后进行。
图6是示意了在无线通信系统600中使用的冲突检测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600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604和eNodeB 602。图6中的附图标记614,617,618,619,621,623,625,627,629,631,633,640a,641a,654和699a-n指与以上关于图1讨论的对应附图标记类似的项。此外,图6中的附图标记601,603,605,607,609,611,613,615,640b,641b,694,695,696,697a-n和698指与以上关于图1讨论的对应附图标记类似的项。
用户设备(UE)604可以包括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报告模块614。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报告模块614可以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经由主小区685a和/或辅小区685b上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发送至eNodeB 602。在一个配置中,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多达5个小区685,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或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和/或其他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和/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用户设备(UE)104还可以使用多达5个小区685,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450和/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487上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目可以不同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目,因为多个小区可以共享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报告模块614可以包括冲突检测器654。冲突检测器654可以检测在没有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687的情况下,在相同子帧中,在CQI/PMI/RI 641a与HARQ-ACK 640a之间是否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冲突。
即使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冲突,如果未发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则冲突可以是无关的。当用户设备(UE)604未发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时,存在特定条件。在一个配置中,可以允许在任何主小区685a和/或辅小区685b上同时传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687。在这种情况下,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687不超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因此,发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
在一个配置中,当在相同子帧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687在主小区685a上冲突时,仅可以在主小区685a上发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687;可以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687上发送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上调度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允许在任何主小区685a和/或辅小区685b上同时传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687。在一个配置中,对于在任何主小区685a或辅小区685b上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687冲突的情况,可以允许仅发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687,而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687上发送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上调度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
如果CQI/PMI/RI 641a与HARQ-ACK 640之间的冲突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用户设备(UE)604可以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复用CQI/PMI/RI 641a和HARQ-ACK 640a,或者丢弃CQI/PMI/RI641a。用户设备(UE)604可以使用主小区685a上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或使用主小区685a或辅小区685b中任一个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687来向eNodeB 602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
图7是用于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的另一方法700的流程图。方法700可以由用户设备(UE)104执行。用户设备(UE)104可以测量702下行链路信道以获得CQI/PMI/RI 141。用户设备(UE)104可以基于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输的检测来动态产生704HARQ-ACK 140。
用户设备(UE)104可以确定706是否检测到HARQ-ACK 140和CQI/PMI/RI 141之间的冲突。在一个配置中,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冲突检测器654来确定706是否检测到HARQ-ACK 140与CQI/PMI/RI 141之间的冲突。
如果检测到HARQ-ACK140与CQI/PMI/RI 141之间的冲突,用户设备(UE)104可以确定708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116是否设置为真。如上所述,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116是由用户设备(UE)104上的高层118来信号通知的。如果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116设置为真,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3来复用710CQI/PMI/RI 141和HARQ-ACK 140,以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
在步骤710中,可以不总是将格式3用于HARQ-ACK 140。当用户设备(UE)104检测到仅针对主小区685a上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687的下行链路分配时,用户设备(UE)104可以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2/2a/2b及其资源用于HARQ-ACK 140。
当配置了载波聚合时,用户设备(UE)104可以在复用CQI/PMI/RI141和HARQ-ACK 140的冲突情况下,将用于CQI/PMI/RI 141的多达11比特与用于HARQ-ACK 140的多达5比特复用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上。在无冲突或者CQI/PMI/RI 141和HARQ-ACK 140未复用的情况下,用户设备(UE)104能够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上发送多达10比特HARQ-ACK 140。在格式3上,可以期望将比特的数目限制在约16比特,假定1/3编码率,因为编码比特的数目为48。
针对每个服务小区,通过跨HARQ-ACK 140的多个码字进行空间ACK/NACK捆绑,可以产生多达5比特的HARQ-ACK 140,因为可以聚合的服务小区的数目多达5。如果HARQ-ACK 140多于5比特或者在复用CQI/PMI/RI 141和HARQ-ACK140的冲突情况下多于X比特,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应用该空间ACK/NACK捆绑。如果HARQ-ACK 140和CQI/PMI/RI 141的总比特数多于11比特或16比特或在复用CQI/PMI/RI141和HARQ-ACK 140的冲突情况下多于X比特,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应用该空间ACK/NACK捆绑。在一个配置中,为了简化,用户设备(UE)104可以在复用CQI/PMI/RI 141和HARQ-ACK 140的冲突情况下总是应用空间ACK/NACK捆绑。捆绑指使用与(AND)运算。
在捆绑中,对于相关的HARQ-ACK 140,在所有比特为ACK的情况下产生ACK,否则产生NACK。因为可以在格式3上将信息比特数目限制为约16比特,以满足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的充分的性能要求,这提供了益处。此外,最好不使用跨小区的ACK/NACK捆绑,因为每个小区可以具有不同的信道条件。使用格式3可以避免使用附加捆绑方法,如跨小区ACK/NACK捆绑和跨多码字ACK/NACK捆绑。
在一个配置中,复用CQI/PMI/RI141和HARQ-ACK140的格式3可以称为格式3a。在这种情况下,格式3和格式3a具有不同的编码方法,但是具有相同的物理结构,并使用相同的物理资源。因此,格式3a基于格式3。无论使用格式2/2a/2b还是格式3/3a来复用CQI/PMI/RI 141与HARQ-ACK140,都可以利用高层信令来配置用户设备(UE)104。
如果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240未设置为真,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丢弃712CQI/PMI/RI 141。然后,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714具有HARQ-ACK 140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格式3是用于LTE-A的新格式。以下将关于图8和图9来更详细地讨论格式3。
在步骤714中,不总是将格式3用于HARQ-ACK 140。当用户设备(UE)104仅检测到针对主小区685a上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687的下行链路分配时,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1a/1b和资源来回退至版本8/9模式。
如果未检测到HARQ-ACK140与CQI/PMI/RI 141之间的冲突,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操作716CQI/PMI/RI 141或HARQ-ACK 140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换言之,在无冲突时,用户设备(UE)104需要发送CQI/PMI/RI 141或HARQ-ACK 140。如果用户设备(UE)104需要发送CQI/PMI/RI 141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2/2a/2b来产生718具有CQI/PMI/RI 141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如果用户设备(UE)104需要发送HARQ-ACK 140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则用户设备(UE)104可以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714具有HARQ-ACK 140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
图7中的步骤可以具有与所示不同的顺序。例如,可以不定义步骤702的测量定时。因此,步骤702可以在步骤704之后进行。作为另一示例,步骤708可以在步骤706之前进行。
图8是用于对HARQ-ACK消息比特858和CQI/PMI/RI消息比特864分别编码的格式3信道编码器856n的框图。格式3信道编码器856还能够执行HARQ-ACK消息比特858和CQI/PMI/RI消息比特864的联合编码。格式3信道编码器856可以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符号824上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828。
格式3信道编码器856可以接收HARQ-ACK消息比特858。HARQ-ACK消息比特858可以表示为其中OACK是比特数(在无冲突的情况下多达10比特)。HARQ-ACK消息比特858可以输入至使用(32,O)块码(里德-穆勒码)的块编码器860。(32,O)块码的码字可以是表示为Mi,n并在表1中定义的11个基本序列的线性组合。
Mi,0 Mi,1 Mi,2 Mi,3 Mi,4 Mi,5 Mi,6 Mi,7 Mi,8 i,9 Mi,1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0 0 1 1
2 1 0 0 1 0 0 1 0 1 1 1
3 1 0 1 1 0 0 0 0 1 0 1
4 1 1 1 1 0 0 0 1 0 0 1
5 1 1 0 0 1 0 1 1 1 0 1
6 1 0 1 0 1 0 1 0 1 1 1
7 1 0 0 1 1 0 0 1 1 0 1
8 1 1 0 1 1 0 0 1 0 1 1
9 1 0 1 1 1 0 1 0 0 1 1
10 1 0 1 0 0 1 1 1 0 1 1
11 1 1 1 0 0 1 1 0 1 0 1
12 1 0 0 1 0 1 0 1 1 1 1
13 1 1 0 1 0 1 0 1 0 1 1
14 1 0 0 0 1 1 0 1 0 0 1
15 1 1 0 0 1 1 1 1 0 1 1
16 1 1 1 0 1 1 1 0 0 1 0
17 1 0 0 1 1 1 0 0 1 0 0
18 1 1 0 1 1 1 1 1 0 0 0
19 1 0 0 0 0 1 1 0 0 0 0
20 1 0 1 0 0 0 1 0 0 0 1
21 1 1 0 1 0 0 0 0 0 1 1
22 1 0 0 0 1 0 0 1 1 0 1
23 1 1 1 0 1 0 0 0 1 1 1
24 1 1 1 1 1 0 1 1 1 1 0
25 1 1 0 0 0 1 1 1 0 0 1
26 1 0 1 1 0 1 0 0 1 1 0
27 1 1 1 1 0 1 0 1 1 1 0
28 1 0 1 0 1 1 1 0 1 0 0
29 1 0 1 1 1 1 1 1 1 0 0
30 1 1 1 1 1 1 1 1 1 1 1
31 1 0 0 0 0 0 0 0 0 0 0
块编码器860可以输出表示为b0,b1,b2,b3,...,bB-1的编码后的HARQ-ACK块862,其中B=32, b i = Σ n = 0 O ACK - 1 ( a n ACK · M i , n ) mod 2 , i=0,1,2,...,B-1。
如果使用格式3信道编码器856仅对HARQ-ACK消息比特858(而不是对HARQ-ACK消息比特858和CQI/PMI/RI消息比特864)编码,输出比特序列872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03244989600201
可以通过对编码后的HARQ-ACK块862的循环重复870来获得信道编码的输出比特序列872:qi=b(imodB),其中,i=0,1,2,...,QACK-1。QACK是编码后的HARQ-ACK块862的总编码比特数(在本情况下QACK=48)。
如果使用格式3信道编码器856来对CQI/PMI/RI消息比特864和HARQ-ACK消息比特858编码(即,复用CQI/PMI/RI 141和HARQ-ACK140),则格式3信道编码器856还可以接收CQI/PMI/RI消息比特864。CQI/PMI/RI消息比特864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03244989600202
其中OCQI是CQI/PMI/RI 141的比特数。OACK在冲突情况下多达5比特。CQI/PMI/RI消息比特864还可以输入至(32,O)块编码器866(里德-穆勒码),以获得表示为
Figure BDA00003244989600203
的编码后的CQI/PMI/RI块868,其中 b i CQI = Σ n = 0 O CQI - 1 ( a n CQI · M i , n ) mod 2 , i=0,1,2,...,B-1,其中B=32。编码后的HARQ-ACK块862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03244989600205
其中 b i ACK = Σ n = 0 O ACK - 1 ( a n ACK · M i , n ) mod 2 , i=0,1,2,...,B-1,其中B=32。
可以通过使用等式(1),对编码后的HARQ-ACK块862和编码后的CQI/PMI/RI块868进行循环重复870,来获得输出比特序列872 q 0 , q 1 , q 2 , . . . , q Q CQI , q Q CQI + 1 , . . . , q Q ACKI + Q CQI - 1 :
q i = b ( i mod B ) CQI , i = 0,1,2 , . . . , Q CQI - 1 ,
q i = b ( ( i - Q CQI ) mod B ) ACK , i = Q CQI , Q CQI + 1 , Q CQI + - - - ( 1 )
2 , . . . , Q CQI + Q ACK - 1 .
在等式(1)中,QCQI+QACK是编码后的HARQ-ACK块862和编码后的CQI/PMI/RI块868的总编码比特数。在本情况下,QCQI=32,QACK=16。因此QCQI+QACK=48。这意味着,编码后的CQI/PMI/RI块868和编码后的HARQ-ACK块862连接,并且编码后的HARQ-ACK块862被截断为16比特。可以将(16,O)块码用于HARQ-ACK消息比特858。
截断的16比特的(32,O)块码的输出是与(16,O)块码的输出相同的码。在LTE中,用户设备(UE)104已经实现为使用(32,O)块码(从而允许重用块码)。上述方法用于分别对编码后的CQI/PMI/RI块868和编码后的HARQ-ACK块862编码,允许每个块的不同编码性能。
在备选编码方法中,CQI/PMI/RI 141和HARQ-ACK 140可以连接并联合编码。连接的消息比特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03244989600212
可以重写为
Figure BDA00003244989600213
在无冲突的情况下,OACK多达5比特,或者OACK+OCQI多达16比特。HARQ-ACK 140可以在上述条件下空间捆绑。如果OACK+OCQI<=11,则与无冲突时的HARQ-ACK编码类似,可以使用(32,O)块码和循环重复。这意味着 b i ACK + CQI = Σ n = 0 O ACK + O CQI - 1 ( a n ACK + CQI · M i , n ) mod 2 以及 q i ACK + CQI = b ( i mod B ) ACK + CQI . 如果OACK+OCQI>11,则可以使用(48,O)块码和循环重复。如果OACK+OCQI>11,则可以使用咬尾卷积编码。在存在较大数目的输入比特的情况下,使用咬尾卷积编码是有用的。
通过复用HARQ-ACK 140和CQI/PMI/RI 141,用户设备(UE)104可以将这两个信息提供给eNodeB 102。基本上,HARQ-ACK 140比CQI/PMI/RI 141更重要,但是CQI/PMI/RI 141可用于调整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输属性。因此,用户设备(UE)104最好向eNodeB102通知这两个信息。
图9是示意了格式3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结构900的框图。在版本8/9中,HARQ-ACK 140的最大比特数目是:针对使用格式1b或格式2/2b的频分双工(TDD)为2比特,针对使用具有信道选择的格式1b的时分双工(TDD)为4比特。因此,针对FDD的多达10比特HARQ-ACK 140或TDD的更多比特的HARQ-ACK 140,引入格式3。格式3是用于LTE-A的新格式,可以承载48个编码比特。
为了产生48个编码比特,可以使用对输入信号978的编码980。该编码980是格式3信道编码器856,输入信号978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在信道编码之后,可以使用对编码信号982的加扰984和对加扰信号986的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MOD)988。在QPSK调制988之后,可以产生复值调制符号d(i)的块。
Figure BDA00003244989600221
是一个资源块的子载波数目。w(i)是正交序列,ZC是Zadoff-Chu序列。可以使用一系列混合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990和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992。
对于FDD,用户设备(UE)104可以基于所配置的服务小区的数目和针对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数目来确定HARQ-ACK 140比特的数目。用户设备(UE)104可以针对配置有支持多达两个传输块(码字)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服务小区使用2个HARQ-ACK 140比特,针对其他小区使用1个HARQ-ACK 140比特。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支持多于4个ACK/NACK比特的用户设备(UE)104配置为使用具有信道选择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1a/1b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发送HARQ-ACK 140。
即使在版本10中,在相同子帧中CQI/PMI/RI与HARQ-ACK 140之间冲突的情况下,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650上,CQI/PMI/RI141应当与HARQ-ACK 140复用。然而,版本8仅支持针对该目的的格式2/2a/2b,该格式仅可以承载2比特的HARQ-ACK 140。
图10是用于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的方法1000的流程图。方法1000可以由eNodeB 102执行。eNodeB 102可以经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450从用户设备(UE)104接收1002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eNodeB 102可以不知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是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还是旧格式产生的。
eNodeB 102可以知晓发送CQI/PMI/RI的子帧。然而,eNodeB 102可以盲检测1004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eNodeB 102还可以盲检测1006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228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这是由于所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依赖于用户设备(UE)104是否已经错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分配。然后,eNodeB 102可以确定1008检测到何种功率。
如果eNodeB 102确定检测到格式3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的功率,并且未检测到格式2/2a/2b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的功率,eNodeB 102可以确定:1010用户设备(UE)104已经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并且HARQ-ACK140与CQI/PMI/RI复用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上。
如果eNodeB 102确定未检测到格式3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的功率,并且检测到格式2/2a/2b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的功率,则eNodeB 102可以确定1012用户设备(UE)104已经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2/2a/2b。eNodeB 102还可以确定1014用户设备(UE)104已经错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分配。eNodeB 102还可以确定1016:HARQ-ACK 140未与CQI/PMI/RI复用,并且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2仅发送CQI/PMI/RI。
除非另外指出,以上使用“/”表示短语“和/或”。
图11示意了可以用于用户设备(UE)1104的各种组件。用户设备(UE)1104可以被实现为先前示意的用户设备(UE)102。用户设备(UE)1104包括:处理器1154,控制UE 1104的操作。处理器1154还可以称为CPU。存储器1166(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可以存储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向处理器1154提供指令1156a和数据1158a。存储器1166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指令1156b和数据1158b也可以驻留在处理器1154中。加载至处理器1154的指令1156b和/或数据1158b还可以包括来自存储器1166、加载用于由处理器1154执行或处理的指令1156a和/或1158a。指令1156b可以由处理器1154执行以实现这里公开的系统和方法。
用户设备(UE)1104还可以包括外壳,包含发射机1162和接收机1164,以允许发送和接收数据。发射机1162和接收机1164可以组合为收发机1160。一个或多个天线1106a-n附着至外壳并电耦合至收发机1160。
用户设备(UE1)104的各个组件由总线系统1172耦合在一起,除了数据总线之外,总线系统1172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信号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然而,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1中将各个总线示意为总线系统1172。用户设备(UE)1104还可以包括用于处理信号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1168。用户设备(UE)1104还可以包括提供对用户设备(UE)104的功能的用户访问的通信接口1170。图11所示的用户设备(UE)1104是功能框图,而不是具体组件的罗列。
图12示意了可以用于eNodeB 1202的各种组件。eNodeB 1202可以用作先前示意的eNodeB 102。eNodeB 1202可以包括与以上关于用户设备(UE)1104所讨论的组件类似的组件,包括处理器1274、向处理器1274提供指令1276a和数据1278a的存储器1286、可以驻留于或加载至处理器1274的指令1276b和数据1278b、包含发射机1282和接收机1284的外壳(可以组合为收发机1280)、电耦合至收发机1280的一个或多个天线1208a-n、总线系统1292、用于处理信号的DSP1288、通信接口1290等等。
除非另外指出,以上使用“/”表示短语“和/或”。
本文描述的功能可以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组合而实现。如果以软件实现,则功能可以存储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指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他磁存储器件、或者可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在且可由计算机访问的期望程序代码的任何其他介质。本文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紧致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盘(DVD)、软盘和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以光的方式再现数据。
本文公开的每个方法包括用于实现所述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动作。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前提下,方法步骤和/或动作可以互换。换言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修改特定步骤和/或动作的顺序和/或使用,除非针对所述方法的适当操作需要步骤或动作的特定顺序。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确定”涵盖了许多种动作,因此,“确定”可以包括计算、测算、处理、导出、调查、查找(如在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结构中查找)、查明等。此外,“确定”可以包括接收(如接收信息)、访问(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等。此外,“确定”可以包括解决、选择、选取、建立等。
术语“基于”不意味着“仅基于”,除非另外明确指定。换言之,术语“基于”既描述了“仅基于”又描述了“至少基于”。
术语“处理器”应当被概括地解释为涵盖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控制器、微控制器、状态机等。在一些情形下,“处理器”可以指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术语“处理器”可以指处理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相结合、或者任何其他这种配置。
术语“存储器”应当被概括地解释为涵盖能够存储电子信息的任何电子组件。术语“存储器”可以指各种类型的处理器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闪存、磁或光数据存储器、寄存器等。如果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器读取信息和/或向存储器写入信息,则可以说存储器与处理器电子通信。存储器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仍可以说存储器与处理器电子通信。
术语“指令”和“代码”应当被概括地解释为包括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可读语句。例如,术语“指令”和“代码”可以指一个或多个程序、例程、子例程、函数、过程等。“指令”和“代码”可以包括单个计算机可读语句或多个计算机可读语句。
还可以通过传输介质来传输软件或指令。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路(DSL)、或者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在对传输介质的定义中包括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
应当理解,权利要求不限于以上所示的精确配置和组件。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文描述的系统、方法和设备的配置、操作和细节进行各种修改、改变和变更。

Claims (35)

1.一种用于在用户设备(UE)上报告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方法,包括:
确定是否检测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与信道质量指示符/预编码矩阵索引/秩指示(CQI/PMI/RI)之间的冲突;
确定高层提供的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是否设置为真;以及
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具有HARQ-ACK的UC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不设置为真,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丢弃CQI/PMI/R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到HARQ-ACK和CQI/PMI/RI之间的冲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设置为真,并且,产生UCI包括:使用PUCCH格式3来复用CQI/PMI/RI和HARQ-ACK。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到HARQ-ACK与CQI/PMI/RI之间的冲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未检测到HARQ-ACK与CQI/PMI/RI之间的冲突,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选择CQI/PMI/RI或HARQ-ACK用于UC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HARQ-ACK用于UCI。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CQI/PMI/RI用于UCI,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PUCCH格式2/2a/2b来产生具有CQI/PMI/RI的UCI。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UE配置载波聚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PUCCH格式3来产生具有HARQ-ACK的UCI包括:
使用块编码器对HARQ-ACK消息比特进行编码,以获得编码后的HARQ-ACK块;以及
执行编码后的HARQ-ACK块的循环重复,以获得输出比特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块编码器使用里德-穆勒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里德-穆勒码是(32,O)块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里德-穆勒码是(16,O)块码。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PUCCH格式3来复用CQI/PMI/RI和HARQ-ACK包括:
使用第一块编码器对HARQ-ACK消息比特进行编码,以获得编码后的HARQ-ACK块;
使用第二块编码器对CQI/PMI/RI消息比特进行编码,以获得编码后的CQI/PMI/RI块;以及
执行编码后的HARQ-ACK块和编码后的CQI/PMI/RI块的循环重复,以获得输出比特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块编码器使用第一里德-穆勒码,第二块编码器使用第二里德-穆勒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里德-穆勒码是(32,O)块码,第二里德-穆勒码是(32,O)块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里德-穆勒码是(48,O)块码,第二里德-穆勒码是(48,O)块码。
18.一种用户设备(UE),被配置用于报告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所述用户设备(UE)包括:
处理器;
与处理器电子通信的存储器;以及
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所述指令能够执行以:
确定是否检测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与信道质量指示符/预编码矩阵索引/秩指示(CQI/PMI/RI)之间的冲突;
确定高层提供的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是否设置为真;以及
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具有HARQ-ACK的UCI。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UE,其中,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不设置为真,并且,所述指令还能够执行以丢弃CQI/PMI/RI。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UE,其中,检测到HARQ-ACK和CQI/PMI/RI之间的冲突。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UE,其中,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设置为真,并且,产生UCI包括:使用PUCCH格式3来复用CQI/PMI/RI和HARQ-ACK。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UE,其中,检测到HARQ-ACK与CQI/PMI/RI之间的冲突。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UE,其中,未检测到HARQ-ACK与CQI/PMI/RI之间的冲突,并且,所述指令还能够执行以选择CQI/PMI/RI或HARQ-ACK用于UCI。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UE,其中,选择HARQ-ACK用于UCI。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UE,其中,选择CQI/PMI/RI用于UCI,并且,所述指令还能够执行以使用PUCCH格式2/2a/2b来产生具有CQI/PMI/RI的UCI。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UE,其中,针对UE配置载波聚合。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UE,其中,能够执行以使用PUCCH格式3来产生具有HARQ-ACK的UCI的指令包括能够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使用块编码器对HARQ-ACK消息比特进行编码,以获得编码后的HARQ-ACK块;以及
执行编码后的HARQ-ACK块的循环重复,以获得输出比特序列。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UE,其中,块编码器使用里德-穆勒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UE,其中,里德-穆勒码是(32,O)块码。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UE,其中,里德-穆勒码是(16,O)块码。
3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UE,其中,能够执行以使用PUCCH格式3来复用CQI/PMI/RI和HARQ-ACK的指令包括可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使用第一块编码器对HARQ-ACK消息比特进行编码,以获得编码后的HARQ-ACK块;
使用第二块编码器对CQI/PMI/RI消息比特进行编码,以获得编码后的CQI/PMI/RI块;以及
执行编码后的HARQ-ACK块和编码后的CQI/PMI/RI块的循环重复,以获得输出比特序列。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UE,其中,第一块编码器使用第一里德-穆勒码,第二块编码器使用第二里德-穆勒码。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UE,其中,第一里德-穆勒码是(32,O)块码,第二里德-穆勒码是(32,O)块码。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里德-穆勒码是(48,O)块码,第二里德-穆勒码是(48,O)块码。
35.一种用于报告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非瞬时有形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可执行指令:
确定是否检测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与信道质量指示符/预编码矩阵索引/秩指示(CQI/PMI/RI)之间的冲突;
确定高层提供的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是否设置为真;以及
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来产生具有HARQ-ACK的UCI。
CN2011800567740A 2010-10-02 2011-09-14 Lte-a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复用 Pending CN1032295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896,859 2010-10-02
US12/896,859 US8670379B2 (en) 2010-10-02 2010-10-02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on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LTE-A
PCT/JP2011/071538 WO2012043346A1 (en) 2010-10-02 2011-09-14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on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lte-a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9541A true CN103229541A (zh) 2013-07-31

Family

ID=45889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67740A Pending CN103229541A (zh) 2010-10-02 2011-09-14 Lte-a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复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670379B2 (zh)
EP (1) EP2622899B1 (zh)
CN (1) CN103229541A (zh)
WO (1) WO201204334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7652A (zh) * 2014-10-17 2017-05-31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8476103A (zh) * 2015-11-11 2018-08-31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利用授权辅助接入(laa)上行链路传输进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04954A (zh) * 2016-02-24 2018-09-28 英特尔Ip公司 xPUCCH上的UCI信道编码
WO2019169634A1 (zh) * 2018-03-09 2019-09-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200487A (zh) * 2018-11-20 2020-05-2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02518B1 (ko) * 2010-03-03 2017-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670379B2 (en) * 2010-10-02 2014-03-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on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LTE-A
US9236977B2 (en) * 2010-10-04 2016-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CCH and PUSCH encoding
US8437705B2 (en) * 2010-10-11 2013-05-0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ncoding for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and CQI collided with uplink acknowledgment/negative acknowledgment
WO2012057480A2 (ko) * 2010-10-27 2012-05-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468917B (zh) * 2010-11-15 201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KR101468349B1 (ko) 2010-12-13 2014-1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기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28513A2 (en) 2011-03-18 2012-09-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8971197B2 (en) * 2011-04-01 2015-03-0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repor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740433B (zh) * 2011-04-02 2017-06-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US9386545B2 (en) * 2011-05-09 2016-07-05 Zte (Usa) Inc. Power control of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 time division duplex
CN107196743B (zh) 2011-09-23 2020-11-0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HUE030802T2 (en) * 2011-09-23 2017-05-29 Lg Electronics Inc Procedur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equipment to the same
WO2013043026A2 (ko) * 2011-09-25 2013-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신호 수신방법 및 기지국
WO2013048109A2 (ko) * 2011-09-26 2013-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pucch 포맷 3을 이용한 채널상태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948111B2 (en) 2011-10-03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resource management unde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20130155914A1 (en) * 2011-12-20 2013-06-20 Ping Wa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 in an lte-a tdd system
CN105227266B (zh) 2012-01-12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3137682A1 (ko) * 2012-03-16 2013-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9921885B (zh) * 2012-04-20 2021-11-2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发送分集和信道选择的分配harq-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US20140119284A1 (en) * 2012-05-11 2014-05-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sources for Multi-Cel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US9722719B2 (en) * 2012-06-06 2017-08-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ARQ resource in TDD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160475B2 (en) * 2012-06-06 2015-10-1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ARQ resource in TDD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282473B2 (en) * 2012-06-07 2016-03-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hannel-quality indicator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9749094B2 (en) * 2012-06-14 2017-08-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WO2013191453A1 (ko) * 2012-06-19 2013-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 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560640B2 (en) * 2012-07-13 2017-01-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EP2880924B1 (en) * 2012-07-31 2016-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wer control for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ack/nack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s
JP5932554B2 (ja) * 2012-08-02 2016-06-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US9137812B2 (en) * 2012-08-03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in multi-flow communication
CN103581891B (zh) * 2012-08-06 2019-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4046374A1 (ko) * 2012-09-19 2014-03-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2014090396A (ja) * 2012-10-04 2014-05-15 Ntt Docomo Inc 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KR102006920B1 (ko) * 2013-01-07 2019-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구성 정보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JP6103129B2 (ja) 2013-03-22 2017-03-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チャネル品質指示の構成方法、変調符号化スキームの構成方法及び装置
US10237020B2 (en) * 2013-07-19 2019-03-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559817B2 (en) * 2013-07-19 2017-01-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743335B2 (en) * 2015-04-28 2020-08-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JP2018107482A (ja) * 2015-04-28 2018-07-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0356765B2 (en) 2015-07-21 2019-07-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CN112491503B (zh) * 2015-08-14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049641A1 (zh) * 2015-09-25 2017-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465702A (zh) 2015-11-04 2022-05-10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窄带lte操作的方法和过程
CN107437984B (zh) * 2016-05-27 202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EP3453129A1 (en) * 2016-11-04 2019-03-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periodic cqi and ack/nack
WO2018084790A1 (en) 2016-11-04 2018-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ck/nack transmission strategies
RU2021132082A (ru) 2017-05-03 2021-11-17 Идак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Способы, систем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US10772085B2 (en) * 2017-05-04 2020-09-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hort PUCCH formats and scheduling request (SR) transmissio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NR)
US11201640B2 (en) * 2017-06-28 2021-1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hase tracking-reference signal (PT-RS) port selection in downlink
US10506468B2 (en) 2017-09-08 2019-12-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por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582454B2 (en) 2017-09-27 2020-03-03 Ofinno, Llc Power control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20200296714A1 (en) * 2017-10-11 2020-09-17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779310B2 (en) * 2017-11-16 2020-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new radio (NR)
WO2019134083A1 (en) 2018-01-04 2019-07-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1955025A (zh) * 2018-02-15 2020-11-17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5g nr中的多时隙长pucch的pucch冲突处理
CN111066280B (zh) * 2018-04-05 2022-06-2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无线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10992422B2 (en) 2018-08-21 2021-04-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decoding for advanced networks
CN112911639B (zh) * 2019-11-19 2023-07-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1889502B2 (en) * 2020-02-24 2024-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stage feedback procedures
US20220183032A1 (en) * 2020-12-04 2022-06-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cknowledgment information for groupcast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5532A1 (en) * 2001-11-21 2003-05-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17682A (zh) * 2007-01-05 2008-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0052B2 (ja) 2006-06-19 2010-03-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US8848620B2 (en) 2008-02-04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and scheduling request
DK2351445T3 (en) 2008-10-20 2015-10-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1527977B1 (ko) 2008-10-27 2015-06-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기의 동작 방법
US8422439B2 (en) * 2008-12-31 2013-04-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over a data channel in the absence of user data
CN103796318B (zh) * 2009-01-30 2017-12-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数据信道或控制信道上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TWI628933B (zh) * 2009-10-01 2018-07-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傳輸上鏈控制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KR101521001B1 (ko) * 2010-01-08 2015-05-1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중 반송파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전송 방법
WO2011118965A2 (en) * 2010-03-22 2011-09-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in a physical data channel
US9100155B2 (en) * 2010-05-03 2015-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520572B2 (en) * 2010-05-05 2013-08-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on multilayer uplink transmissions
US8989156B2 (en) * 2010-06-18 2015-03-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electing a codeword and determining a symbol length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8634398B2 (en) * 2010-06-18 2014-0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pping HARQ-ACK bits
KR20130021464A (ko) * 2010-06-28 2013-03-05 노키아 지멘스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단일 사용자 다중입력-다중출력 동작을 갖는 물리적 업링크 공유 채널 상에서의 멀티-비트 harq-ack 및 랭크 표시자 송신
US8848557B2 (en) * 2010-08-25 2014-09-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and data in UL MIMO system based on SC-FDM
US8687555B2 (en) * 2010-09-29 2014-04-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ffective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US8670379B2 (en) * 2010-10-02 2014-03-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on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LTE-A
JP5926402B2 (ja) * 2012-01-17 2016-05-2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転送方法及び装置
US9265037B2 (en) * 2012-09-14 2016-02-16 Kt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5532A1 (en) * 2001-11-21 2003-05-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17682A (zh) * 2007-01-05 2008-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系统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NASONIC: "Periodic CQI/PMI/RI Report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62 R1-104887》, 27 August 2010 (2010-08-27) *
TEXAS INSTRUMENTS: "Separate Rank and CQI Feedback in PUCCH", 《3GPP TSG RAN WG1 #52 R1-080708》, 15 February 2008 (2008-02-15), pages 1 - 4 *
ZTE: "Details for A/N transmission based on DFT-s-OFDM",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2 R1-104671》, 27 August 2010 (2010-08-27), pages 1 - 3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7652A (zh) * 2014-10-17 2017-05-31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6797652B (zh) * 2014-10-17 2020-04-14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
CN108476103A (zh) * 2015-11-11 2018-08-31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利用授权辅助接入(laa)上行链路传输进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CN108476103B (zh) * 2015-11-11 2021-06-01 夏普株式会社 利用laa上行链路传输进行uci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04954A (zh) * 2016-02-24 2018-09-28 英特尔Ip公司 xPUCCH上的UCI信道编码
WO2019169634A1 (zh) * 2018-03-09 2019-09-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1424869B2 (en) 2018-03-09 2022-08-23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200487A (zh) * 2018-11-20 2020-05-2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200487B (zh) * 2018-11-20 2021-06-2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33439A1 (en) 2014-05-15
US9197367B2 (en) 2015-11-24
US20120082157A1 (en) 2012-04-05
WO2012043346A1 (en) 2012-04-05
US8670379B2 (en) 2014-03-11
EP2622899A4 (en) 2014-11-26
EP2622899B1 (en) 2020-08-12
EP2622899A1 (en) 2013-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9541A (zh) Lte-a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复用
EP3138224B1 (en) Enhanced lte ul harq feedback indication for power saving and range improvement
RU2585983C2 (ru) Способ и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а ка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US8750143B2 (en) Extend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reporting via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CN104521303B (zh) 用于无线网络的子帧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7070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3918214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确认信令
JP6982622B2 (ja) Pucchのためのリソースシグナリング
CN104067609A (zh) 用于上行链路harq-ack和csi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05379156A (zh) Fdd小区和tdd小区的聚合
EP359868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US9031002B2 (en)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11357350A (zh) 控制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2005512A (zh) 反馈信令的功率控制
US10057895B2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mitigating error propagation in transmission assignments
US9031090B2 (en)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EP3228040B1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mitigating error propagation in transmission assignments
US20220312413A1 (en)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hannels with repetitions
JP7253606B2 (ja) Pucchのためのリソースシグナリング
CN116982382A (zh) 用于跨越分量载波的控制信道重复的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