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1513B - 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及智能就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及智能就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1513B
CN103211513B CN201310110088.8A CN201310110088A CN103211513B CN 103211513 B CN103211513 B CN 103211513B CN 201310110088 A CN201310110088 A CN 201310110088A CN 103211513 B CN103211513 B CN 103211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oker
mobile device
intelligent mobile
dinne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00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1513A (zh
Inventor
陈汉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ve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VES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VES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VES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100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11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11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1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1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1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该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包括锅体、锅盖、移动装置、支撑装置、传感器系统及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与传感器系统电气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系统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纵所述移动装置的动作以使电饭煲到达指定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能够根据外部的控制信号而自动到达指定的位置,避免了手工搬运电饭煲,并且,就餐者不需要离开就餐位置就能够盛饭,对于行动不便者,是极大的方便。另外,本发明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也可以应用于某些高档餐厅,提供一种特殊有趣的就餐体验。

Description

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及智能就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及包括该智能移动式电饭煲的智能就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饭煲,通常包括锅体及与锅体铰接的盖体,锅体通常包括内胆、位于内胆外侧的外壳、给内胆加热的加热装置及温度控制装置。
通常,电饭煲是放置于地面上的,当需要移动电饭煲时,只能由人手工从一处搬迁至另一处,这样,则存在以下几个缺陷:其一,装满米饭的电饭煲重量大,搬动过于费力;其二,当多人需要盛饭时,需要分别步行到电饭煲放置处,或者是将电饭煲在多人之间手动传递,操作不方便。
目前,市面上还未有根据外部控制信号而自行移动到指定的使用者位置处的电饭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电饭煲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根据外部控制信号而自行移动到指定的使用者位置处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包括锅体及锅盖,所述智能移动式电饭煲还包括:
移动装置,用于电饭煲的移动;
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锅体;
传感器系统,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
控制芯片,其与所述传感器系统电气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系统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纵所述移动装置的动作以使电饭煲到达指定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车体、固定在所述车体上的用于驱动所述车体移动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车体转向的转向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气连接的驱动动力源、至少一个驱动轮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动力源之间的驱动传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一侧的第一轴座、固定在所述车体另一侧的第二轴座、连接在所述驱动动力源输出端的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以及穿过所述从动齿轮中心且与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连接的车轴,所述车轴穿过所述第一轴座及第二轴座且两端分别连接一驱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气连接的转向动力源、至少一个转向轮以及连接在所述转向轮与所述转向动力源之间的转向传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转向动力源输出端的蜗杆、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转向块、与所述转向块铰接的转向杆、连接在所述转向杆两端的第一轮座及第二轮座,所述蜗轮绕一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第一转轴转动,所述转向块绕一设置于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间隔设置的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轮座及第二轮座分别连接一转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遮盖所述车体的车罩。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系统包括分布于电饭煲多个方位上的多个红外传感器和/或多个视觉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的用于监测所述移动装置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移动装置转角的转角传感器及用于监测所述移动装置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之上的支撑杆以及设置于所述锅体下方且用于托住所述锅体的托架,所述托架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内部的锅盖开启装置,所述锅盖开启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装置上的安装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板顶面的导轨、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至少一导向块、与所述导向块固定连接的升降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杆下方且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的开盖动力源,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设置有旋转螺母,所述开盖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旋转螺母螺纹配合,所述导轨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可相对所述导轨滑动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升降限位槽,所述升降限位槽中间隔设置有上限位柱及下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及所述下限位柱穿过所述升降限位槽并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的上端及所述滑动板的上端均与所述锅盖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之上且支撑在所述锅体下方的立柱以及包裹所述锅体及所述支撑杆的外壳,所述锅盖与所述外壳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于所述锅盖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一旋转开盖结构,所述旋转开盖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锅盖上的轴座、设置于所述轴座中的旋转轴、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一端的残缺齿轮、与所述残缺齿轮啮合的大齿轮以及驱动所述大齿轮的开启动力源。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与现有技术相比,将锅体及锅盖安装在支撑装置上,并且在支撑装置的支撑杆下方设置移动装置,并在电饭煲上集成了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的传感器系统及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根据传感器系统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纵移动装置的动作以使电饭煲到达指定的位置,避免了手工搬运电饭煲,并且,就餐者不需要离开就餐位置就能够盛饭,对于行动不便者,是极大的方便。另外,本发明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也可以应用于某些高档餐厅,提供一种特殊有趣的就餐体验。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的智能就餐装置,包括至少一就餐台面,每一所述就餐台面具有至少一就餐位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就餐位置对应设置有一信号发射装置,每一所述信号发射装置预存与其对应的就餐位置的控制信号,所述传感器系统接收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发射出的控制信号并传送至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纵所述移动装置的动作以使电饭煲到达指定的就餐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就餐装置,每一就餐位置对应设置有一信号发射装置,每一信号发射装置预存其对应的就餐位置的控制信号,信号发射装置发射出的控制信号能够被所述传感器系统接收,控制芯片根据传感器系统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纵移动装置的动作以使电饭煲到达指定的就餐位置。因此,就餐者不需要离开就餐位置就能够盛饭,对于行动不便者,是极大的方便。另外,本发明的智能就餐装置也可以应用于某些高档餐厅,提供一种特殊有趣的就餐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其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移动装置其蜗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移动装置其转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移动装置其转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移动装置其转向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其锅盖开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的另一视角图;
图10为图1的半剖视图;
图11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其锅盖开启过程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其锅盖完全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实施例在锅盖处于关闭状态时锅盖与旋转开盖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的实施例在锅盖处于打开状态时锅盖与旋转开盖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16为图13的半剖视图;
图17为图13所示的实施例其锅盖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半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就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锅体1移动装置100车体11第一转轴111第二转轴112转向轮12驱动轮13车罩14锅盖2驱动装置200驱动动力源21第一轴座22第二轴座23主动齿轮24从动齿轮25车轴26支撑杆3转向装置300转向动力源31蜗杆32蜗轮33圆盘331圆周齿面3311阶梯轴332外齿圈333转向块34半月槽341内齿面342转向杆35转向限位槽350第一轮座36第二轮座37托架4锅盖开启装置400安装板41导轨42导向块43升降杆44开盖动力源45旋转螺母46螺杆47滑动板48升降限位槽480就餐台面500第一转向限位柱51第二转向限位柱52信号发射装置600第一拨孔61第二拨孔62立柱700第一拨杆71第二拨杆72外壳800轴座801旋转轴802残缺齿轮803大齿轮804开启动力源805第一轮座转轴81第二轮座转轴82上限位柱91下限位柱92就餐位置A就餐位置B就餐位置C就餐位置D电饭煲DF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照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式电饭煲DFB,包括锅体1及锅盖2,以及:
移动装置100,用于电饭煲的移动;
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锅体1;
传感器系统,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
控制芯片,其与所述传感器系统电气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系统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纵所述移动装置100的动作以使电饭煲到达指定的位置。控制芯片可以设置在支撑杆3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锅体1或锅盖2内部。优选地,控制芯片设置在锅体1内,并与电饭煲的温度控制芯片集成一体。通过在控制芯片中烧录相应的软件程序实现外部控制信号的监测、控制移动装置的动作等智能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100包括车体11、固定在所述车体11上的用于驱动所述车体11移动的驱动装置200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车体11转向的转向装置300。由于移动装置的车体11通过支撑装置与锅体1连接,因此,车体11的移动与转向即为电饭煲整体的移动及转向。
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驱动装置200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11上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气连接的驱动动力源21、至少一个驱动轮13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轮13与所述驱动动力源21之间的驱动传动机构。驱动动力源21的动力通过驱动传动机构传递至驱动轮上,从而控制驱动轮的转动,带动车体11的移动。驱动动力源21可以是电机、液压缸或气压缸等。电机的输出端即为电机的输出轴端,而液压缸、气压缸的输出端则是指活塞杆端。驱动动力源21与驱动传动机构之间的动力输出可以是齿轮传动、皮带传动或链条传动等,齿轮传动可以采用齿轮副、蜗轮蜗杆机构等。驱动轮可以采用单轮结构,也可以采用双轮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转向装置300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11上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气连接的转向动力源31、至少一个转向轮12以及连接在所述转向轮12与所述转向动力源31之间的转向传动机构。转向动力源31的动力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传递至转向轮12,从而控制转向轮12的转向,带动车体11的转向。转向动力源31可以是电机、液压缸或气压缸等。电机的输出端即为电机的输出轴端,而液压缸、气压缸的输出端则是指活塞杆端。转向动力源与转向传动机构之间的动力输出可以是齿轮传动、皮带传动或链条传动等,齿轮传动可以采用齿轮副、蜗轮蜗杆机构等。转向轮可以采用单轮结构,也可以采用双轮结构。
驱动轮与转向轮可以是同一部件,也可以是分开的部件。驱动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同样,转向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从而形成两轮、三轮及四轮式的移动装置。
通常,称位于车体前进方向的车轮为前车轮,位于车体后退方向的车轮为后车轮。根据不同的设计,可以采用两驱(前车轮及后车轮之一为驱动轮)或四驱(前车轮及后车轮全为驱动轮);转向轮为前车轮及后车轮两者之一。
如图2至6所示,为移动装置100一优先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移动装置100为四轮式结构,所述移动装置100的驱动装置200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11上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气连接的驱动动力源21、一组驱动轮13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轮13与所述驱动动力源21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11一侧的第一轴座22、固定在所述车体11另一侧的第二轴座23、连接在所述驱动动力源21输出端上的主动齿轮24、与所述主动齿轮24啮合的从动齿轮25、穿过所述从动齿轮25中心且与所述主动齿轮24固定连接的车轴26,所述车轴26穿过所述第一轴座22及第二轴座23且两端分别连接一驱动轮13,所述驱动轮13可以是前车轮或者后车轮(两驱),也可以是前车轮和后车轮(四驱)。优选地,驱动动力源31采用电机,电机易于控制。
在图2至6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100的转向装置300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11上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气连接的转向动力源31、一组转向轮12以及连接在所述转向轮12与所述转向动力源31之间的转向传动机构。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转向动力源31输出端上的蜗杆32、与所述蜗杆32啮合的蜗轮33、与所述蜗轮33啮合的转向块34、与所述转向块34铰接的转向杆35、连接在所述转向杆35两端的第一轮座36与第二轮座37,所述蜗轮33绕一设置于所述车体11上的第一转轴111转动,所述转向块34绕一设置于所述车体11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111间隔设置的第二转轴112转动,所述蜗轮33包括具有与螺杆32配合的圆盘331及设置于圆盘331中心处的阶梯轴332,所述阶梯轴332直径较大的一段设置有外齿圈333,所述圆盘331具有与所述螺杆相啮合的圆周齿面3311,所述转向块34设置有容纳所述阶梯轴332的半月槽341,所述半月槽341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阶梯轴上的外齿圈333相啮合的内齿面342,所述转向杆35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转向限位槽350,所述转向限位槽350中间隔设置有第一转向限位柱51及第二转向限位柱52,所述第一转向限位柱51及所述第二转向限位柱52穿过所述转向限位槽350并与所述车体11固定连接,所述转向限位槽35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拨孔61及第二拨孔62,所述第一轮座36及第二轮座37分别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一拨孔61及第二拨孔62的第一拨杆71及第二拨杆72,所述第一轮座36绕一设置于所述车体11上的第一轮座转轴81转动,所述第二轮座37绕一设置于所述车体11上的第二轮座转轴82转动,所述第一轮座36及第二轮座37分别连接一转向轮12,所述转向轮12为前车轮及后车轮二者之一。在转向过程中,第一转向限位柱51与转向限位槽350一端抵靠时,则不能再偏转,从而限制了一侧的最大偏转角度;同样,第二转向限位柱52与转向限位槽350另一端抵靠时,也不能再偏转,从而限制了另一侧的最大偏转角度。此处,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蜗杆32、蜗轮33、转向块34、转向杆35、第一轮座36及第二轮座37。
优选地,转向动力源31采用电机,电机易于控制。
转向过程如下:电机31驱动蜗杆32转动,螺杆32带动蜗轮33绕第一转轴111转动,蜗轮33带动转向块34绕第二转轴112转动,转向块34带动转向杆35横向直线移动,转向杆35通过第一拨孔61及第二拨孔62分别给第一拨杆71及第二拨杆72施加一相同的作用力,同步带动第一轮座36及第二轮座37偏转,从而实现与第一轮座36及第二轮座37分别连接的两个转向轮12的偏转,从而实现移动装置的转向。电机反转即可实现转向轮的回正。
图2至图6所示实施例的移动装置100为四轮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基于类似的结构,移动装置100还可以是两轮结构或三轮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装置100还包括遮盖所述车体11的车罩14。车罩14可以保护车体11,并兼具美观。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100之上的支撑杆3以及设置于所述锅体1下方且用于托住所述锅体1的托架4,所述托架4与所述支撑杆3固定连接。支撑杆3与锅体1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更为牢固地将锅体固定在支撑装置上;支撑杆3与锅体1也可以不连接,这样锅体1仅依靠托架4支撑,这样的好处是,锅体可以轻易地与支撑装置分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系统包括分布于电饭煲多个方位上的多个红外传感器和/或多个视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目标的方位以及距离,同时还可以在电饭煲移动过程中,实时的监测周边的物体,从而达到避开障碍物的目的。当然,视频传感器,也可以用于测量目标的方位以及距离,同时还可以在电饭煲移动过程中,实时的监测周边的物体。优选地,多个红外传感器和多个视觉传感器都有配备。以使得测量更为准确。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的用于监测所述移动装置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移动装置转角的转角传感器及用于监测所述移动装置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及转向传感器的结合可以定位电饭煲的实时位置。
当传感器系统接收到外部的控制信号时,发送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依据控制信号的内容,得到发出控制信号的目标的方位信息,并自动规划出一条最优或接近最优的路线;在电饭煲未遇到障碍物时,电饭煲将沿着预先规划的最优或接近最优的路线直接到达目标处;而在电饭煲遇到障碍物时,则通过传感器系统接收的实时信息,规划出一条局部路线,绕开障碍物,从而到达目标处。
本实施例中,如图8至12所示,所述智能移动式电饭煲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内部的锅盖开启装置400,在图8及图9中,为了清楚地表达锅盖开启装置400的结构,将锅盖2的外饰板、锅体1及支撑杆3等部件隐藏,所述锅盖开启装置400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杆3上的安装板41、固定于所述安装板41顶面的导轨42、与所述导轨42滑动连接的两个导向块43、与所述导向块43固定连接的升降杆44、设置于所述升降杆44下方且与所述安装板41固定连接的开盖动力源45以及开启按钮,所述开启按钮与所述开盖动力源均与控制芯片电气连接,所述开启按钮可以设置在锅体1上,也可以设置在锅盖2上,所述升降杆44的下端设置有旋转螺母46,所述开盖动力源45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杆47,或者开盖动力源45的输出端与螺杆47一体成型,所述螺杆47与所述旋转螺母46螺纹配合,所述导轨42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可相对导轨42滑动的滑动板48,所述滑动板48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升降限位槽480,所述升降限位槽480中间隔设置有上限位柱91及下限位柱92,所述上限位柱91及所述下限位柱92穿过所述升降限位槽480并与所述导轨42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44的上端及所述滑动板48的上端均与所述锅盖2铰接。开盖动力源45可以是电机、液压缸或气压缸等。优选地,所述开盖动力源45为电机,电机易于控制。
锅盖开启过程如下,如图8至12所示,首先,使用者按压开启按钮,发送一个开启指令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根据该开启指令控制电机45转动,则与螺杆47相配合的旋转螺母46则会相对螺杆47转动,从而带动与旋转螺母46固定的升降杆44上升,升降杆44顶着锅盖2向上运动并与锅体1分离,此时,滑动板48将在锅盖2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因此,此时的锅盖2是向上平行运动的;当锅盖2到达一定高度后,升降限位槽480中的下限位柱92与升降限位槽480的底部顶靠,滑动板48不能再滑动,此时升降杆44仍可向上运动,滑动板48与锅盖2相对转动,锅盖2慢慢转动打开;在某一预设角度,开盖动力源停止,锅盖2的打开角度定于此位置。
锅盖关闭过程与开启过程相反,首先,在锅盖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下,使用者按压开启按钮,发送一个关闭指令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根据该关闭指令控制电机45转动反转,则与螺杆47相配合的旋转螺母46则会相对螺杆47转动,从而带动与旋转螺母46固定的升降杆44下降,升降杆44拉着锅盖2绕滑动板48转动,直到水平;此后,滑动板48将在锅盖2的带动下向下运动,因此,此时的锅盖2是向下平行运动的;当升降限位槽480中的上限位柱91与升降限位槽480的顶部顶靠时,滑动板48不能再滑动,此时升降杆44也不能再运动,此时,锅盖2与锅体1完全合上。
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开启按钮也可以不设置在电饭煲上,而是设置在外部的遥感控制设备上,通过按压遥感控制设备上的开启按钮,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一个开启锅盖或关闭锅盖的指令给电饭煲的传感器系统,控制芯片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控制开盖动力源45的动作,以实现锅盖的打开与关闭。遥感控制设备可以是红外线发射设备,也可以是射频发射设备。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没有锅盖开启装置400,而是采用传统的开盖结构,例如旋转式的开盖结构,或者是更为简单的直接向上拉即可打开锅盖的开盖结构。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与现有技术相比,将锅体及锅盖安装在支撑装置上,并且在支撑装置的支撑杆下方设置移动装置,并在电饭煲上集成了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的传感器系统及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根据传感器系统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纵移动装置的动作以使电饭煲到达指定的位置,避免了手工搬运电饭煲,并且,就餐者不需要离开就餐位置就能够盛饭,对于行动不便者,是极大的方便。另外,本发明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也可以应用于某些高档餐厅,提供一种特殊有趣的就餐体验。
请参照图13至1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与图1所示实施例不同之处主要有两个:
其一,支撑装置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如图13及图16所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100之上且支撑在所述锅体1下方的立柱700以及包裹所述锅体1及所述立柱的外壳800,所述锅盖2与所述外壳800可转动地连接。
其二、锅盖的开启装置不同,本实施例中,如图13至图18所示,于所述锅盖2与所述外壳800之间设置一旋转开盖结构,所述旋转开盖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锅盖上的轴座801、设置于所述轴座801中的旋转轴802、连接在所述旋转轴802一端的残缺齿轮803、与所述残缺齿轮803啮合的大齿轮804以及驱动所述大齿轮804的开启动力源805。开启动力源805可以是电机、液压缸或气压缸等。优选地,所述开启动力源805为电机,电机易于控制。开启动力源805与外部的开启按钮及控制芯片电气连接,开启按钮可以设置在锅体1上,也可以设置在锅盖2上,或者是设置在外壳800内部或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锅盖开启过程如下,如图13至18所示,首先,使用者按压开启按钮,发送一个开启指令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根据该开启指令控制电机805转动,从而驱动大齿轮804转动,大齿轮804带动残缺齿轮803转动,从而打开锅盖,当残缺齿轮803与锅盖2抵接时,即锅盖被完全打开。
锅盖的关闭过程与上面相反,即电机反转,锅盖慢慢下降,直到完全合上。
相对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没有复杂的锅盖开启装置,因此,相对来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外壳由外壳包裹锅体及支撑杆,从外观上看不到锅体,具有更美观的外形。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的智能就餐装置。
如图19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就餐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DFB以及至少一就餐台面500,每一所述就餐台面500具有至少一就餐位置,图19中,做为一个示例,每一所述就餐台面500具有四个就餐位置A、B、C及D。每一所述就餐位置对应设置有一信号发射装置600,每一所述信号发射装置600预存与其对应的就餐位置的控制信号,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发射出的控制信号能够被所述智能移动式电饭煲DFB的传感器系统接收,所述智能移动式电饭煲DFB的控制芯片根据所述传感器系统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纵所述移动装置100的动作以使电饭煲到达指定的就餐位置。例如,当就餐位置A处发出控制信号时,电饭煲将根据控制信号到达就餐位置A。以此类推。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就餐装置,每一就餐位置对应设置有一信号发射装置,每一信号发射装置预存其对应的就餐位置的控制信号,信号发射装置发射出的控制信号能够被所述传感器系统接收,控制芯片根据传感器系统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纵移动装置的动作以使电饭煲到达指定的就餐位置。因此,就餐者不需要离开就餐位置就能够盛饭,对于行动不便者,是极大的方便。另外,本发明的智能就餐装置也可以应用于某些高档餐厅,提供一种特殊有趣的就餐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包括锅体及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移动式电饭煲还包括:
移动装置,用于电饭煲的移动;
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锅体;
传感器系统,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
控制芯片,其与所述传感器系统电气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系统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纵所述移动装置的动作以使电饭煲到达指定的位置;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车体、固定在所述车体上的用于驱动所述车体移动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车体转向的转向装置;
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气连接的转向动力源、至少一个转向轮以及连接在所述转向轮与所述转向动力源之间的转向传动机构;
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转向动力源输出端的蜗杆、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转向块、与所述转向块铰接的转向杆、连接在所述转向杆两端的第一轮座及第二轮座,所述蜗轮绕一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第一转轴转动,所述转向块绕一设置于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间隔设置的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轮座及第二轮座分别连接一转向轮;
所述转向杆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转向限位槽,所述转向限位槽中间隔设置有第一转向限位柱及第二转向限位柱,所述第一转向限位柱及所述第二转向限位柱穿过所述转向限位槽并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向限位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拨孔及第二拨孔,所述第一轮座及第二轮座分别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一拨孔及第二拨孔的第一拨杆及第二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气连接的驱动动力源、至少一个驱动轮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动力源之间的驱动传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一侧的第一轴座、固定在所述车体另一侧的第二轴座、连接在所述驱动动力源输出端的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以及穿过所述从动齿轮中心且与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连接的车轴,所述车轴穿过所述第一轴座及第二轴座且两端分别连接一驱动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遮盖所述车体的车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系统包括分布于电饭煲多个方位上的多个红外传感器和/或多个视觉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的用于监测所述移动装置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移动装置转角的转角传感器及用于监测所述移动装置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之上的支撑杆以及设置于所述锅体下方且用于托住所述锅体的托架,所述托架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内部的锅盖开启装置,所述锅盖开启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装置上的安装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板顶面的导轨、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至少一导向块、与所述导向块固定连接的升降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杆下方且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的开盖动力源,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设置有旋转螺母,所述开盖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旋转螺母螺纹配合,所述导轨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可相对所述导轨滑动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升降限位槽,所述升降限位槽中间隔设置有上限位柱及下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及所述下限位柱穿过所述升降限位槽并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的上端及所述滑动板的上端均与所述锅盖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之上且支撑在所述锅体下方的立柱以及包裹所述锅体及支撑杆的外壳,所述锅盖与所述外壳可转动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锅盖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一旋转开盖结构,所述旋转开盖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锅盖上的轴座、设置于所述轴座中的旋转轴、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一端的残缺齿轮、与所述残缺齿轮啮合的大齿轮以及驱动所述大齿轮的开启动力源。
11.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移动式电饭煲的智能就餐装置,包括至少一就餐台面,每一所述就餐台面具有至少一就餐位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就餐位置对应设置有一信号发射装置,每一所述信号发射装置预存与其对应的就餐位置的控制信号,所述传感器系统接收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发射出的控制信号并传送至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纵所述移动装置的动作以使电饭煲到达指定的就餐位置。
CN201310110088.8A 2013-03-29 2013-03-29 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及智能就餐装置 Active CN103211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0088.8A CN103211513B (zh) 2013-03-29 2013-03-29 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及智能就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0088.8A CN103211513B (zh) 2013-03-29 2013-03-29 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及智能就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1513A CN103211513A (zh) 2013-07-24
CN103211513B true CN103211513B (zh) 2015-12-09

Family

ID=48809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0088.8A Active CN103211513B (zh) 2013-03-29 2013-03-29 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及智能就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115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9912A (zh) * 2014-01-03 2014-04-02 李超 可移动多媒体讲桌
CN104665569A (zh) * 2015-03-25 2015-06-03 周惠俊 一种远程智能控制电饭锅
CN106037447A (zh) * 2016-07-28 2016-10-26 深圳市浪尖设计有限公司 自动加水及加米的智能电饭煲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00370U (zh) * 1987-01-17 1987-11-04 慧东 超声波控制的多功能电子玩具汽车
JP2008027382A (ja) * 2006-07-25 2008-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配膳車及び配膳車の走行管理システム
CN102288073A (zh) * 2010-06-21 2011-12-21 王同平 一种移动式射击标把运载机构
CN202372855U (zh) * 2011-12-23 2012-08-08 福州冠翔电子有限公司 智能型送餐机器人
CN102760276A (zh) * 2012-06-20 2012-10-31 山东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点餐系统及其点餐方法
US8359122B2 (en) * 2004-03-27 2013-01-22 Vision Robotics Corporation Autonomous personal service robot
CN203234542U (zh) * 2013-03-29 2013-10-16 深圳市浪尖设计有限公司 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及智能就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00370U (zh) * 1987-01-17 1987-11-04 慧东 超声波控制的多功能电子玩具汽车
US8359122B2 (en) * 2004-03-27 2013-01-22 Vision Robotics Corporation Autonomous personal service robot
JP2008027382A (ja) * 2006-07-25 2008-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配膳車及び配膳車の走行管理システム
CN102288073A (zh) * 2010-06-21 2011-12-21 王同平 一种移动式射击标把运载机构
CN202372855U (zh) * 2011-12-23 2012-08-08 福州冠翔电子有限公司 智能型送餐机器人
CN102760276A (zh) * 2012-06-20 2012-10-31 山东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点餐系统及其点餐方法
CN203234542U (zh) * 2013-03-29 2013-10-16 深圳市浪尖设计有限公司 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及智能就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1513A (zh) 201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1513B (zh) 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及智能就餐装置
CN205722171U (zh) 自助式多功能智能存取机
CN205963419U (zh) 储藏柜
US20070271850A1 (en) Self-contained motorized lift-slide panel
WO2012125414A3 (en) Motorized window treatment
CN203234542U (zh) 智能移动式电饭煲及智能就餐装置
JP2018532910A (ja) 自動/手動切替構造が備えられたリフティング装置及びそれを含むスマート建具
JP2007085722A (ja) オーブンのドア開閉装置
CN109477354A (zh) 自动车辆闭合件系统
CN109140207A (zh) 一种可无线远程控制的室内监控设备
CN103628805A (zh) 一种卷帘门控制装置
CN203097560U (zh) 一种浴室自动门
CN206441271U (zh) 一种窗口上的挡门提升装置和自助售粮机
CN203283273U (zh) 智能移动支架及智能就餐装置
CN203515290U (zh) 一种卷帘门控制装置
CN105698074A (zh) 一种轨道灯
CN203198996U (zh) 移动支架
CN109393696A (zh) 智能电动行李箱
CN205381856U (zh) 一种简易货梯自动门结构
CN203234594U (zh) 移动式电饭煲
CN208610381U (zh) 一种可自动移动的智能镜子
CN203701885U (zh) 一种电动防护门
CN112002053A (zh) 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隐藏式智能门禁系统
CN202188799U (zh) 一种防爆罐罐盖的手动及电动启闭装置
CN205472154U (zh) 一种电梯轿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52 Guangdong Shenzhen City, Shenzhen City, Nanshan District Nantou Street Nanshan Avenue, No. 3838 design industrial garden three layer

Patentee after: Wave Design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2 civil fire and water Jin Dong, No. 3838, Nanshan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aves Desig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