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8551B -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8551B
CN103208551B CN201210086051.1A CN201210086051A CN103208551B CN 103208551 B CN103208551 B CN 103208551B CN 201210086051 A CN201210086051 A CN 201210086051A CN 103208551 B CN103208551 B CN 1032085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strips
connecting portion
solar cell
width
strips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60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8551A (zh
Inventor
姜占锋
孙翔
胡娟
刘春秀
冯会杰
贾广帅
景东亮
江孝洁
黄坤燕
王明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860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0855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3347 priority patent/WO2013143473A1/en
Publication of CN103208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8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8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8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若干太阳能电池片及导电带,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和/或,太阳能电池片与负载之间通过导电带电连接;太阳能电池片包括受光面电极和背光面电极,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电极上连接一导电带,背光面电极上连接另一导电带;导电带与受光面电极连接处的导电带部分为第一导电带连接部,其中,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宽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大小渐变。内阻明显减小,减小自身损耗的功率,输出功率明显增大,同时由于受光面的受光率增大也可以提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应用于大量太阳能电池组件组装的太阳能电站,整个太阳能电站的输出功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实现,且成本低,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领域。
背景技术
单独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发电量小,且十分易碎,不方便实际使用,实际应用中要将多个电池片连接封装成组件。例如,将多个电池片连接成电池组,再将多个电池组排列成整齐的列阵,同一排的各电池片之间串联连接,各排电池片并联连接,串联连接时用细焊带的一端与上一个电池片的背电极焊接连接,另一端与下一个电池片的正面电极焊接连接。
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模组采用宽度一般和主栅线等宽或者比主栅线稍宽的宽度一致的焊带。即均一的矩形焊带。在厚度一定的条件下,焊带的宽度决定着焊带的内阻。太阳能电池模组在正常工作时,每片太阳能电池片受光面主栅线上电流是不均匀的,使用了等宽的焊带,其电流密度也不均匀,则电流密度小的区域就造成焊带宽度的浪费,则浪费了一定的受光面积,导致太阳能电池模组有较大的内阻和较低的功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内阻大和功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提高太阳能电池片受光面的受光面积,减少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内阻,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组件功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若干太阳能电池片及导电带,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和/或,太阳能电池片与负载之间通过导电带电连接;太阳能电池片包括受光面电极和背光面电极,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电极上连接一导电带,背光面电极上连接另一导电带;导电带与受光面电极连接处的导电带部分为第一导电带连接部,其中,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宽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大小渐变。
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宽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大小渐变,即大部分宽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大小渐变。
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宽度随着电流密度增大而加宽,随着电流密度减小而变窄。
第一导电带连接部需延伸出连接负载或者延伸出连接相邻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光面电极的一端为第一导电带连接部末端,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另一端为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宽度小于第一导电带连接部末端宽度。电流密度是由导电带起始端到导电带末端逐渐增大,沿电流收集方向逐渐加宽导电带宽度,宽度小的部分即节省了一部分的遮光面积,一定程度增大了电池片的受光面积,并且未增加电池片的电阻负担。
进一步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末端宽度逐渐由窄变宽。电流密度为连续变化持续增加,则导电带的宽度也随之逐渐由窄变宽。
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太阳能电池片宽度的0.6%-2%。
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1-3mm。
一个太阳能电池片包括三个受光面电极,每个受光面电极上连接一导电带,进一步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2-3mm,进一步优选为2.5mm。
一个太阳能电池片包括两个受光面电极,每个受光面电极上连接一导电带,进一步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2.5-3mm,进一步优选为2.5mm。
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最窄处的宽度为太阳能电池片宽度的0-1.3%。
优选,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最窄处的宽度为0-2mm。
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呈对称结构,即中线两边均匀引出电流。在实际应用中更为便利,不必在放置焊带时选择放置方向。
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三角形焊带更易实现,加工更方便。
进一步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均匀引出电流。在实际应用中更为便利,不必在放置焊带时选择放置方向。
或者进一步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加工方便,更易实现。
或者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梯形。梯形顶边有一定宽度,在焊带加工时更为便利,可以避免初始焊接部位焊接强度不够等情况的出现。
进一步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等腰梯形,均匀引出电流。在实际应用中更为便利,不必在放置焊带时选择放置方向。
优选,导电带与背光面电极连接处的导电带部分为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宽度各处一致。
进一步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矩形。电流收集为第一导电带连接部与电池片的连接,第二导电带连接部与电池片的连接主要为输送已收集的电流,第二导电带连接带中的电流变化可以不太明显,可简单将第二导电带设计为矩形。
或者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宽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大小渐变。第二导电带连接带中的电流也有一定的变化,可更优选的将第二导电带连接部设计成大小渐变的形状。进一步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宽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大小渐变,即大部分宽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大小渐变。
进一步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宽度随着电流密度增大而加宽,随着电流密度减小而变窄。焊带宽度随电流大小而变化,均衡焊带中不同大小的电流。
第二导电带连接部需延伸出连接负载或者延伸出连接相邻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电极的一端为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末端,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另一端为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宽度小于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末端宽度。
进一步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末端宽度逐渐由窄变宽。
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太阳能电池片宽度的0.6%-2%。
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1-3mm。
一个太阳能电池片包括三个背光面电极,每个背光面电极上连接一导电带,进一步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2-3mm,进一步优选为2.5mm。
一个太阳能电池片包括两个背光面电极,每个背光面电极上连接一导电带,进一步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2.5-3mm,进一步优选为2.5mm。
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最窄处的宽度为太阳能电池片宽度的0-1.3%。
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最窄处的宽度为0-3mm。
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呈对称结构。
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三角形。
进一步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或者进一步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或者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梯形。
进一步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长度占受光面电极的长度的80%-100%;可以和受光面电极的长度等长,也可以在起始端将受光面电极留出一定长度开始连接导电带,受光面电极长度根据电池片的长度进行设计,一般稍微比电池片长度短。
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长度占背光面电极长度的50%-100%。可以和背光面电极的长度等长,也可以在起始端将背光面电极留出一定长度开始连接导电带,可以比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长度要短些,根据电池片的设计不同而不同,例如可以采用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是8段式的,配合背面电极的8段式,也可以为一整根的导电带。
太阳能电池片可以为一片也可以为多片,优选,太阳能电池片包括至少两个,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电极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光面电极通过导电带电连接;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导电带连接部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二导电带连接部延伸组成所述电连接的导电带。
优选,导电带为焊带,所述焊带与受光面电极的连接为焊接;所述焊带与背光面电极的连接为焊接。
优选,导电带为高分子导电带,所述高分子导电带与受光面电极的连接为黏贴;所述高分子导电带与背光面电极的连接为黏贴。
本发明采用了与电流密度分布相适合的宽度的焊带,考虑电池片电流密度的分布,能解决等宽焊带内阻较大、输出功率较低的问题。根据受光面主栅线电流分布,在电流密度大的地方使用较宽的焊带,减小内阻,减小自身损耗的功率。在电流密度密度小的地方使用较窄的焊带,增大受光面积,增加实际产生的功率。利用非等宽焊带在整体上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简单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池片的受光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池片的背光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导电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片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焊接焊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相邻的另一片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光面焊接焊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两个相邻太阳能电池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导电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片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焊接焊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导电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片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焊接焊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导电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片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焊接焊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发明实施例4的相邻的另一片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光面焊接焊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对比例1的导电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例详细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组件。
受光面电极是指接受太阳能光的一面的电流引出电极,一般为负极,如附图1,受光面电极一般通过在太阳能电池片1的受光面印刷几条引出电流的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来实现,例如两条或三条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来实现,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一般通过涂覆银导电浆料烧结制成,太阳能电池片正面产生的电流可通过与此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连接的多条细小副栅线3将电流汇集在此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上引出。
背光面电极是涂覆有背电场的一面的电流引出电极,一般为正极,如附图2,背光面电极一般通过在太阳能电池片1的背电场上印刷几条引出电流的背光面电极栅线4来实现,背光面电极栅线4的位置一般与受光面印刷的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对应设置,背光面电极栅线4一般通过涂覆银铝导电浆料烧结制成,将背电场上的电流引出,可以为整段式也可以为分段式。
如太阳能电池片1为一片,则需在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和背光面电极栅线4上分别连接导电带5,通过导电带5引出此太阳能电池片1上的电流,然后通过导电带5连接接线盒等结构后与负载电连接,供电。如太阳能电池片1为至少两片时,则相邻两片之间通过导电带5连接,即一个导电带5连接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电极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光面电极,最外侧的太阳能电池片1通过导电带5连接接线盒等结构后与负载电连接。
导电带5的材料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导电带,例如金属带即焊带,可以为铜带,此时导电带5与受光面电极或背光面电极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采用导电双面胶带黏结,焊接时可采用锡焊的方式连接。也可以为高分子的导电胶带,直接黏贴在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或背光面电极栅线4的表面。本实施例具体采用焊带,采用锡焊的方式。
导电带5与受光面电极连接处的导电带部分为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一般导电带5与受光面电极的连接,采用导电带5全部或者部分覆盖在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上,引出电流均匀,不遮盖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积,此覆盖重叠的部分即为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
当导电带5引出太阳能电池片1受光面电极电流时,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上电流是不均匀,导电带5上承载的电流密度不同,采用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宽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大小渐变的导电带5能更好的导出太阳能电池片1受光面电极电流,且更有效的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受光效率,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一般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宽度随着电流密度增大而加宽,随着电流密度减小而变窄,在电流密度大的地方使用较宽的焊带,减小内阻,减小自身损耗的功率,在电流密度密度小的地方使用较窄的焊带,增大受光面积,增加实际产生的功率。如附图3所示,如一导电带5包括连接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电极的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需延伸出连接负载或者延伸出连接相邻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光面电极的一端为第一导电带连接部末端512,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另一端为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起始端511,一般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起始端511宽度小于第一导电带连接部末端512宽度,随着电流的引出,电流的流向,电子聚集,电场密度加大,电流密度加大,导电带逐渐变宽。一般电子的聚集,电流密度逐渐均匀加大,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起始端511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末端512宽度逐渐由窄变宽。一般根据电池的大小和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的大小设计导电带5的大小和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大小,对于常规的太阳能电池片,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最宽处的宽度为1-3mm。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最窄处的宽度为0mm-2mm,可以为一个点,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长度为受光面电极80%-100%;可以和受光面电极的长度等长,也可以在受光面电极起始端将受光面电极留出一定长度开始连接导电带,本实施例具体采用电池片的长为156mm,印刷的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的长度为153mm,设计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长度为153mm,即从电池片离边缘1.5mm处开始印刷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在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起始端即开始焊接导电带5,即整个受光面电极的主栅线2的长度上均覆盖有导电带5。
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呈对称结构,即中线两边均匀引出电流。一般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沿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的长度方向的中线呈对称结构,保证电流密度均匀,进一步降低内阻。优选,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形状为三角形,三角形焊带更易实现,加工更方便。本实施例具体以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如附图4为例进行详述。本实施例以156mm×156mm×200μm的电池为例,其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的宽度为1.5mm,长度为153mm。选用等腰三角形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最宽处的宽度即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5mm,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长度即等腰三角形的高为153mm,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起始端511是从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起始位置开始覆盖。
导电带5与背光面电极连接处的导电带部分为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一般导电带5与背光面电极的连接,采用导电带全部或者部分覆盖在背光面电极栅线4上,引出电流均匀,此覆盖重叠的部分即为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
对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形状,本发明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常规的导电带5形状,例如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宽度各处一致。本实施例具体以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形状为矩形如附图3、5为例进行详述。本实施例以156mm×156mm×200μm的电池为例,其背光面电极栅线4的宽度为1.8mm,长度为136mm,即从电池片边缘处开始印刷背光面电极的栅线4,可以分为8段印刷,设计此矩形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宽度为2.5mm,长度为136mm,在背光面电极栅线4起始端即开始焊接导电带5,即整个背光面电极栅线4的长度上均覆盖有导电带5,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可以设计成一整根导电带焊接。
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依次串联,图4为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示意图;图5为相邻另一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示意图;如图4中所示,太阳能电池片正面表面上有三条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作为受光面电极即负极,在这三条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上焊接有如图3所示的导电带5,导电带5的三角形覆盖在此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上,顶点可以落在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的中线上,离太阳能电池片边缘1.5mm处。如图5中所示,太阳能电池片背面表面上有三条背光面电极栅线4作为背面电极即正极,在这三条背光面电极栅线4上焊接有如图3所示的导电带5,导电带5的矩形覆盖在此背光面电极栅线4上,在背光面电极栅线4离太阳能电池片边缘10mm处终止。
如图6所示,以两个太阳能电池片的串联连接为例,定义相邻的两太阳能电池分别称为第一太阳能电池11和第二太阳能电池12,串联连接时,先将焊带的三角形焊接在受光面电极上,这样,每个太阳能电池片上均焊接了一焊带,例如图6中的第一太阳能电池片11上焊接焊带后,该焊带的另一半即矩形再焊接到第二太阳能电池12的背面电极上,然后以此重复操作,将各太阳能电池片在模具上排成列,这样,就完成了一组串联的太阳能电池组,然后将多组太阳能电池组串联,形成太阳能电池阵列。或者在每片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电极上先焊接一焊带的三角形的一端,然后,将每个含有焊带的太阳能电池片翻转,将焊带矩形的另一端焊接在相邻的背电极上,这样就完成了太阳能电池片的串焊工作。本实施例以60片太阳能电池片串联为例。当然,根据需要,也可将各太阳能电池组并联,以适应所需输出的电流电压值。最后,显然会留出两焊带,作为电池阵列的正极、负极引出,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不多做描述。当然,后续还包括很多步骤,均为本领域人员所公知,本例中不做具体介绍,只做简单说明,比如,还包括有玻璃板,粘结剂,背板层,将玻璃板放置在工作台上后,铺上粘结剂层,再在粘结剂层上放置前面已经连接好的电池阵列,再在电池阵列上铺设一层粘结剂层,再在粘结剂层上铺上背板层,然后将其整体转移至层压机中层压。然后再将层压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装上边框,留出的正极、负极接入接线盒中,即制得太阳能电池组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具体以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如附图7为例进行详述。本实施例以156mm×156mm×200μm的电池为例,其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的宽度为1.5mm,长度为153mm。选用直角三角形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最宽处的宽度即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5mm,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长度即直角三角形的高为153mm,即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起始端是从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起始位置开始覆盖,本实施例具体以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形状为矩形为例进行详述。其背光面电极栅线4的宽度为1.8mm,长度为136mm,分为8段。设计此矩形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宽度为2.5mm,长度为136mm。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依次串联,图8为一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示意图;如图8中所示,太阳能电池片正面表面上有三条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作为受光面电极即负极,在这三条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上焊接有如图7所示的导电带5,导电带5的直角三角形覆盖在此受光面电极的主栅线2上,顶点落在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离太阳能电池片边缘1.5mm处的直角位置。相邻太阳能电池片背面表面上有三条背光面电极栅线4作为背面电极即正极,在这三条背光面电极栅线4上焊接有如图7所示的导电带5,导电带5的矩形覆盖在此背光面电极栅线4上,在背光面电极栅线4离太阳能电池片边缘10mm处终止。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太阳能电池组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具体以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形状为等腰梯形如附图9所示为例进行详述。本实施例以156mm×156mm×200μm的电池为例,其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的宽度为1.5mm,长度为153mm。选用等腰梯形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最宽处的宽度即等腰梯形的底边长为2.5mm,此等腰梯形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最窄处的宽度即等腰梯形的顶边长为0.5mm,焊带更宜焊接。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长度即等腰梯形的高为153mm,即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起始端511是从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起始位置开始覆盖,本实施例具体以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形状为矩形如附图8为例进行详述。其背光面电极栅线4的宽度为1.8mm,长度为136mm,分为8段。则一般此矩形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宽度为2.5mm,长度为136mm。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依次串联,图10为一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示意图;如图10中所示,太阳能电池片正面表面上有三条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作为受光面电极即负极,在这三条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上焊接有如图9所示的导电带5,导电带5的等腰梯形覆盖在此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上,顶边落在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上,离太阳能电池片边缘1.5mm处。太阳能电池片背面表面上有三条背光面电极栅线4作为背面电极即正极,在这三条背光面电极栅线4上焊接有如图9所示的导电带5,导电带5的矩形覆盖在此背光面电极栅线4上,在背光面电极栅线4离太阳能电池片边缘10mm处终止。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太阳能电池组件。
实施例4
当导电带5引出太阳能电池片1背光面电极电流时,背光面电极栅线4上电流也存在些许不均匀,导电带5上承载的电流密度稍微不同,采用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宽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大小渐变的导电带能更好的导出太阳能电池片背光面电极电流,节约成本。一般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宽度随着电流密度增大而加宽,随着电流密度减小而变窄,在电流密度大的地方使用较宽的焊带,减小内阻,减小自身损耗的功率,在电流密度密度小的地方使用较窄的焊带,节约成本。如附图11所示,如一导电带5包括连接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光面电极的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需延伸出连接负载或者延伸出连接相邻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电极的一端为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末端522,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另一端为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521,一般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521宽度小于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末端522宽度,随着电流的引出,电流的流向,电子聚集,电场密度加大,电流密度加大,导电带5逐渐变宽。一般电子的聚集,电流密度逐渐均匀加大,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521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末端522宽度逐渐由窄变宽。一般根据电池的大小和背光面电极栅线4的大小设计导电带5的大小和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大小,对于常规的太阳能电池片,一般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最宽处的宽度为1-3mm。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最窄处的宽度为0-2mm。可以为一个点,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长度占背光面电极的长度的50%-100%。可以和背光面电极的长度等长,即与太阳能电池片的长度等长,也可以在背光面电极起始端将背光面电极留出一定长度开始连接导电带5,防止边缘短路,可以比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长度要短些,根据电池片1的设计不同而不同,例如可以采用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是8段式的,也可以为整体式的即一整根的导电带。优选,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呈对称结构,即中线两边均匀引出电流。一般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沿背光面电极栅线4的长度方向的中线呈对称结构,保证电流密度均匀,进一步降低内阻。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例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本实施例具体以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形状为等腰梯形,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形状为等腰梯形如附图11、12、13所示进行详述。本实施例以156mm×156mm×200μm的电池为例,其受光面电极主栅线2的宽度为1.5mm,长度为153mm。选用等腰梯形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最宽处的宽度即等腰梯形的底边长为2.5mm,此等腰梯形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最窄处的宽度即等腰梯形的顶边长为0.5mm,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长度即等腰梯形的高为153mm,即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511是从太阳能电池的主栅线2起始位置开始覆盖。
其背光面电极栅线4的宽度为1.8mm,长度为136mm,分为8段。此等腰梯形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最宽处的宽度即等腰梯形的底边长为2.5mm,此等腰梯形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最窄处的宽度即等腰梯形的顶边长为0.5mm,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长度即等腰梯形的高为136mm。导电带5的另一半等腰梯形覆盖在此背光面电极栅线4上,在背光面电极栅线4离太阳能电池片边缘10mm处终止。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太阳能电池组件。
对比例1
以常规导电带5如附图14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形状和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形状均为矩形为例来制备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片1的大小和片数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方法及导电带5的总长度和焊接的位置、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矩形的宽度为1.5mm,长度为300mm。
对比例2
以常规导电带5如附图14第一导电带连接部51的形状和第二导电带连接部52的形状均为矩形为例来制备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片1的大小和片数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方法及导电带5的总长度和焊接的位置、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矩形的宽度为2.5mm,长度为300mm。
性能测试
采用模拟AM1.5太阳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测试装置,光谱符合IEC 60904-9的A等级,测试前采用相同光谱响应及相同大小的标准太阳能电池组件标定,并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连续对实施例1-4及对比例1-2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
表1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内阻明显减小,减小自身损耗的功率,输出功率明显增大,同时由于受光面的受光率增大也可以提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应用于大量太阳能电池组件组装的太阳能电站,整个太阳能电站的输出功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实现,且成本低,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laims (39)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太阳能电池片及导电带,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和/或,太阳能电池片与负载之间通过导电带电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包括受光面电极和背光面电极,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电极上连接一导电带,背光面电极上连接另一导电带;
导电带与受光面电极连接处的导电带部分为第一导电带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宽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大小渐变;所述宽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大小渐变指宽度随着电流密度增大而加宽,随着电流密度减小而变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宽度随着电流密度增大而加宽,随着电流密度减小而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需延伸出连接负载或者延伸出连接相邻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光面电极的一端为第一导电带连接部末端,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另一端为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宽度小于第一导电带连接部末端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末端宽度逐渐由窄变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太阳能电池片宽度的0.6%-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1-3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太阳能电池片包括三个受光面电极,每个受光面电极上连接一导电带,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2-3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太阳能电池片包括两个受光面电极,每个受光面电极上连接一导电带,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2.5-3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最窄处的宽度为太阳能电池片宽度的0-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最窄处的宽度为0-2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呈对称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三角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梯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与背光面电极连接处的导电带部分为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宽度各处一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矩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与背光面电极连接处的导电带部分为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宽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大小渐变。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宽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大小渐变。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宽度随着电流密度增大而加宽,随着电流密度减小而变窄。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需延伸出连接负载或者延伸出连接相邻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电极的一端为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末端,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另一端为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宽度小于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末端宽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起始端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末端宽度逐渐由窄变宽。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太阳能电池片宽度的0.6%-2%。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1-3mm。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太阳能电池片包括三个背光面电极,每个背光面电极上连接一导电带,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2-3mm。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太阳能电池片包括两个背光面电极,每个背光面电极上连接一导电带,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最宽处的宽度为2.5-3mm。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最窄处的宽度为太阳能电池片宽度的0-1.3%。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最窄处的宽度为0-3mm。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呈对称结构。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三角形。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3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梯形。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部的长度占受光面电极长度的80%-100%;
所述导电带与背光面电极连接处的导电带部分为第二导电带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部的长度占背光面电极长度的50%-100%。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包括至少两个,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电极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光面电极通过导电带电连接;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导电带连接部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二导电带连接部延伸组成所述电连接的导电带。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为焊带,所述焊带与受光面电极的连接为焊接;所述焊带与背光面电极的连接为焊接。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为高分子导电带,所述高分子导电带与受光面电极的连接为黏贴;所述高分子导电带与背光面电极的连接为黏贴。
CN201210086051.1A 2012-01-13 2012-03-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Active CN1032085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6051.1A CN103208551B (zh) 2012-01-13 2012-03-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PCT/CN2013/073347 WO2013143473A1 (en) 2012-03-28 2013-03-28 Solar battery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99709 2012-01-13
CN201210009970 2012-01-13
CN201210009970.9 2012-01-13
CN201210086051.1A CN103208551B (zh) 2012-01-13 2012-03-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8551A CN103208551A (zh) 2013-07-17
CN103208551B true CN103208551B (zh) 2017-07-04

Family

ID=4717043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22543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9889U (zh) 2012-01-13 2012-03-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 201220122542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9854U (zh) 2012-01-13 2012-03-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 201220122548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9855U (zh) 2012-01-13 2012-03-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1210086051.1A Active CN103208551B (zh) 2012-01-13 2012-03-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22543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9889U (zh) 2012-01-13 2012-03-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 201220122542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9854U (zh) 2012-01-13 2012-03-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 201220122548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9855U (zh) 2012-01-13 2012-03-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20254988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3480A1 (en) * 2012-03-28 2013-10-03 Shenzhen Byd Auto R&D Company Limited Solar battery assembly
WO2013143475A1 (en) * 2012-03-28 2013-10-03 Shenzhen Byd Auto R&D Company Limited Solar battery assembly
WO2013143473A1 (en) * 2012-03-28 2013-10-03 Shenzhen Byd Auto R & D Company Limited Solar battery assembly
CN106129161B (zh) * 2016-02-17 2020-05-26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5552154A (zh) * 2015-12-14 2016-05-04 山东永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内部电路的组件
KR102539119B1 (ko) * 2016-09-27 2023-06-01 이누루 게엠베하 광전자 소자의 접촉
CN109360861B (zh) * 2018-10-12 2024-02-1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太阳能电池非等宽前电极栅线结构及布局方法
CN109524484B (zh) * 2018-11-26 2020-05-22 西安交通大学 高导电银电极的微振辅助高速冲击沉积方法
CN110085703B (zh) * 2019-04-24 2021-01-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正六边形太阳能电池片的切片方法及拼接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761A (zh) * 2010-09-29 2011-01-19 上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及由其组成的太阳能光伏组件
CN102130197A (zh) * 2010-12-31 2011-07-20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一种反光与低电阻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及其连接焊带
CN201994308U (zh) * 2011-03-09 2011-09-28 茂迪(苏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图形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3297B2 (ja) * 2007-08-07 2010-05-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761A (zh) * 2010-09-29 2011-01-19 上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及由其组成的太阳能光伏组件
CN102130197A (zh) * 2010-12-31 2011-07-20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一种反光与低电阻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及其连接焊带
CN201994308U (zh) * 2011-03-09 2011-09-28 茂迪(苏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图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9889U (zh) 2012-11-21
CN202549855U (zh) 2012-11-21
CN103208551A (zh) 2013-07-17
CN202549854U (zh) 201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8551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EP2372775B1 (en) Electrode structure of solar cell
WO2017177726A1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组件、系统
CN204857754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7799615B (zh) 太阳能电池片单元、光伏电池模组及其制备工艺
CN113678263A (zh) 光伏电池和光伏电池串及相关方法
CN102751359A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串及其制作方法
CN215815896U (zh) 一种太阳电池组件
WO2020237854A1 (zh) 一种光伏电池阵列及光伏组件
CN115706182A (zh) 光伏电池串及其制备方法、串焊设备和光伏组件
CN102403374A (zh) 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串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4934489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结构
CN201444480U (zh) 太阳能电池
CN104362192A (zh) 一种金属环绕背接触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封装方法
CN106784051A (zh) 提高功率的ibc电池互联结构
CN20499172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
CN207367985U (zh) 双面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3367508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2544128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
CN207834320U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主栅结构
CN209104165U (zh) 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6328732A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
CN206628478U (zh) P型perc双面太阳电池的背电极及电池、组件、系统
CN107919402A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主栅结构及其印刷方法
CN106910782A (zh)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制备方法和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