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0630B -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关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关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0630B
CN103200630B CN201210006257.9A CN201210006257A CN103200630B CN 103200630 B CN103200630 B CN 103200630B CN 201210006257 A CN201210006257 A CN 201210006257A CN 103200630 B CN103200630 B CN 1032006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andover request
address
serving
gat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62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0630A (zh
Inventor
张开兵
朱光泽
孙泽辉
水新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062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0063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0169 priority patent/WO201310429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200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0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0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0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9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adapted for mobile IP [M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关及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避免切换失败引起的空口和宽带资源浪费,并保证稳定的服务。本发明的方法包括:网关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判断所述切换请求中的待切换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当所述待切换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所述网关将所述切换请求发送给目标基站。本发明实施例主要用于网络切换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关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关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终端(MobileStation,MS)从一个基站(BaseStation,BS)提供的空口转移到另一个BS提供的空口的信令交互流程,被称为切换。即切换就是终端从当前提供空口和服务的服务基站(ServingBaseStation,SBS)中离开,然后接入到目标基站(TargetBaseStation,TBS)重新入网的过程。根据发起切换的主体不同,切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MS发起的切换和BS发起的切换。
现有技术中,终端发起的切换流程为:如图1所示,终端向服务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服务基站再通过网关(GateWay,GW)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目标基站接收到切换请求后与网关多次通信并建立目的信令点(DestinationPoint,DP)。最后目标基站将切换回复消息通过网关发送给服务基站,并由服务基站通知终端进行切换。BS发起的切换流程为:如图2所示,直接由服务基站通过网关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之后的操作流程与终端发起的切换流程相同。
在实现上述网络切换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网关在待切换的终端没有获取IP时,不会对针对该终端对应的切换请求进行任何处理,容易产生切换失败,不能为终端提供稳定的服务;同时,由于终端或BS因接收不到回复消息而不断重新发起切换请求,容易造成BS的空口和带宽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能够避免切换失败引起的空口和宽带资源浪费,并保证稳定的服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包括:
网关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所述网关判断所述切换请求中的待切换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当所述待切换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所述网关将所述切换请求发送给目标基站。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包括:
终端向服务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失败消息;所述终端取消所述切换请求。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包括:
终端在发起切换请求前,判断当前是否已获取IP地址;当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所述终端向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所述终端判断当前是否已获取IP地址;当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所述终端响应所述切换请求。
一种网关,包括:
切换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切换请求中的待切换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切换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待切换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将所述切换请求发送给目标基站。
一种终端,包括:
切换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向服务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切换失败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失败消息;切换请求取消单元,用于取消所述切换请求。
一种终端,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发起切换请求前判断当前是否已获取IP地址;切换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向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一种终端,包括:
切换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是否已获取IP地址;切换请求响应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响应所述切换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换方法、网关及终端,先由终端或网关判断待切换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再由网关与目标基站进行正常的切换流程,与现有技术中不考虑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直接进入切换流程的方法相比,能够避免因终端无IP地址而引起的切换失败,保证稳定的服务,并有效防止终端或服务基站重复发起切换请求,能够避免切换失败引起的空口和宽带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终端发起切换请求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服务基站发起切换请求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网络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服务基站发起请求的网络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终端发起请求的网络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一种网络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一种终端发起请求的网络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一种服务基站发起请求的网络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一种网关的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一种终端的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一种终端的组成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一种终端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为了防止网关和目标基站因终端无IP地址而引起切换失败,可以在网关侧增加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的判断,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应用在网关侧,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101、网关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其中,服务基站向网关发送切换请求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情况是服务基站主动向网关发起切换请求,将驻留在本基站的终端切换到服务基站以外的目标基站;另一种情况是终端主动向服务基站发起的终端切换请求,该切换请求由服务基站接收并由服务基站向网关传达切换请求。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切换请求都要经过网关的处理,因此可以在网关上增加判断待切换的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的步骤,作为进入后续切换流程的条件,以免后续切换流程中因终端无IP地址而导致切换失败。
102、所述网关判断所述切换请求对应的待切换的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
终端作为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DHCP)的用户,会主动发送DHCP消息与从服务器获取IP地址,网关可以监测这个获取IP地址的过程,当终端获取IP地址后,网关会有记录,因此网关可以根据已记录的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
103、若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所述网关将所述切换请求发送给目标基站。
可选的,如果待切换的终端未获取IP地址,在网关和目标基站进行切换流程时不能进行任何处理,会导致切换失败,因此网关可以拒绝该切换请求,以提前阻止存在失败风险的切换。
网关对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会产生两种回复消息,其中一种回复消息是网关与目标基站进行多次交互并建立目的信令点(DestinationPoint,DP)后,目标基站回复的切换回复消息(HO-RSP),网关接收到切换回复消息并将该切换回复消息转发给服务基站,以通知服务基站或终端允许完成切换动作。而另一种回复消息是网关判断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不符合切换条件,如等待切换的终端未获取IP地址时,向服务基站回复的拒绝回复消息(HO-RSP-REJ)。服务基站接收到拒绝回复消息后,取消对所述终端的切换请求,或通知所述终端取消终端切换请求。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1分别描述了终端发起的切换场景和服务基站发起的切换场景中增加了终端有无IP地址的判断。如果切换请求是由服务基站主动发起的,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201、服务基站向网关发起切换请求。
其中,服务基站可以根据驻留在本基站的终端的服务质量、基站的负载情况、终端的认证密钥(Authorizationkey,AK)上下文信息等,确定是否发起切换请求(HO-REQ)和确定切换的目标基站。
202、网关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并判断所述切换请求对应的待切换的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
其中,为了防止切换流程中因终端无IP地址而导致切换失败,在网关接收到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HO-REQ)时,并不直接将切换请求转发给目标基站,而是增加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的判断,作为进入后续切换流程的条件。
203、若所述终端未获取IP地址,则向所述服务基站发送拒绝回复消息。
204、所述服务基站接收所述网关发送的拒绝回复消息,并取消所述切换请求。
205、若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则将所述切换请求发送给目标基站,以便进行正常切换流程。
在本实施例中,在终端已获取IP地址的情况下,可以执行正常的切换流程,后续网关、目标基站、服务基站和终端的操作流程与现有技术中的实现方法一样。具体的,网关将切换请求(HO-REQ)发送给目标基站后的正常切换流程包括:目标基站与网关进行多次通信,包括目标基站向网关发送预建立DP的请求消息(HO-DP-PRE-REG-REQ),网关向目标基站回复允许预建立DP的消息(HO-DP-PRE-REG-RSP),目标基站通知网关已响应该回复消息(HO-DP-PRE-REG-ACK),至此完成预建立DP动作。完成预建立DP之后,目标基站向网关发送切换回复消息(HO-RSP),允许执行本次切换。网关将切换回复消息(HO-RSP)转发给服务基站,并立即通知目标基站已完成转发(HO-ACK),服务基站将切换请求(切换回复消息,MOB-MSHO-RSP)转发给终端,并立即通知网关已完成转发(HO-ACK)。终端接收到切换请求(切换回复消息,MOB-MSHO-RSP),完成本次切换,并立即通知服务基站已完成切换动作(MOB-MSHO-IND)。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如果切换请求是由终端主动发起的,在网关接收到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之前,该方法包括:
301、所述终端向所述服务基站发起终端切换请求。
其中,终端可以根据服务基站的服务质量等因素确定是否发起终端切换请求,在确定发起终端切换请求后,所述终端向所述服务基站发起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服务基站接收到终端切换请求后,由服务基站向所述网关发送所述切换请求。
步骤302-306与步骤201-205相同。
可选的,如果网关判断待切换的终端未获取IP地址并拒绝本次切换请求,则在服务基站接收到所述网关发送的拒绝回复消息(HO-RSP-REJ)之后,服务基站还可以向终端发送切换失败消息(拒绝回复消息,HO-RSP-REJ),通知终端取消终端切换请求。即本方法还包括:
307、所述服务基站通知所述终端取消终端切换请求。
其中,所述服务基站接收到所述网关发送的拒绝回复消息(HO-RSP-REJ)之后,向终端发送切换失败消息(拒绝回复消息,HO-RSP-REJ),通知终端取消终端切换请求。
308、所述终端取消所述终端切换请求。
其中,所述终端在接收到取消终端切换请求的通知(MOB-MSHO-RSP-REJ)后,取消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可选的,终端可以预先设定取消时间,所述终端预先设定可以采用默认值,也可以接收用户预设的取消时间,使得终端取消终端切换请求后,一段时间内不再重复发起终端切换请求,防止切换失败而反复占用空口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1的无线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先由网关判断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再由网关与目标基站进行正常的切换流程,与现有技术中不考虑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直接进入切换流程的方法相比,能够避免因终端无IP地址而引起的切换失败,防止终端或服务基站重复发起切换请求,能够避免切换失败引起的空口和宽带资源浪费,并保证稳定的服务。
实施例2
为了防止网关和目标基站因终端无IP地址而引起切换失败,可以在终端侧增加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的判断,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应用在终端侧,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401、在终端向基站发起切换请求前,终端判断当前是否已获取IP地址。
402、当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所述终端向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以下分别对终端主动发起的切换请求和服务基站主动发起的切换请求两种场景进行描述。
如果切换请求是由终端主动发起的,则在终端向服务基站发送终端切换请求(MOB-MSHO-REQ)之前,增加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的判断,作为终端发起终端切换请求的条件。其中,终端可以根据服务基站的服务质量等因素确定是否发起切换请求,在确定发起切换请求之后,并不直接向服务基站发送终端切换请求(MOB-MSHO-REQ),而是先判断所述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在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向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终端切换请求(MOB-MSHO-REQ)。具体的,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501、终端在向服务基站发起终端切换请求前,判断所述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
502、若所述终端未获取IP地址,则不向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终端切换请求。
其中,可选的,在判断所述终端未获取IP地址,并不向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终端切换请求(MOB-MSHO-REQ)之后,终端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取消时间,所述终端预先设定可以采用默认值,也可以接收用户预设的取消时间,在所述取消时间内不再重复发起终端切换请求,防止切换失败而反复占用空口资源,或切换失败导致终端和网关工作不稳定。
503、若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则向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终端切换请求。
其中,在判断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之后,终端向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终端切换请求(MOB-MSHO-REQ)。后续切换流程和现有技术中的正常切换流程相同,包括:服务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终端切换请求(MOB-MSHO-REQ)后,向网关发送切换请求(HO-REQ),网关将切换请求(HO-REQ)发送给目标基站后,目标基站与网关进行多次通信,包括目标基站向网关发送预建立DP的请求消息(HO-DP-PRE-REG-REQ),网关向目标基站回复允许预建立DP的消息(HO-DP-PRE-REG-RSP),目标基站通知网关已响应该回复消息(HO-DP-PRE-REG-ACK),至此完成预建立DP动作。完成预建立DP之后,目标基站向网关发送切换回复消息(HO-RSP),允许执行本次切换。网关将切换回复消息(HO-RSP)转发给服务基站,并立即通知目标基站已完成转发(HO-ACK),服务基站向终端发送切换请求(切换回复消息,MOB-MSHO-RSP),并立即通知网关已完成转发(HO-ACK)。终端接收到切换请求(切换回复消息,MOB-MSHO-RSP),完成本次切换,并立即通知服务基站已完成切换动作(MOB-MSHO-IND)。
进一步的,如果切换请求是由服务基站主动发起的,则在终端接收到切换请求后增加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的判断,作为终端完成切换动作的条件。如图8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601、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切换回复消息,MOB-MSHO-RSP)。
602、所述终端判断所述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
603、若所述终端未获取IP地址,则不响应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
可选的,终端可以预先设定取消时间,所述终端预先设定可以采用默认值,也可以接收用户预设的取消时间,使得终端取消终端切换请求后,一段时间内不再重复发起终端切换请求,防止切换失败而反复占用空口资源。
604、若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则响应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切换回复消息,MOB-MSHO-RSP)。
其中,在判断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之后,响应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切换回复消息,MOB-MSHO-RSP),完成切换动作。并立即向服务基站反馈已完成切换动作的通知(MOB-MSHO-IND)。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2的网络切换方法,先由终端判断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再由网关与目标基站进行正常的切换流程,与现有技术中不考虑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直接进入切换流程的方法相比,能够避免因终端无IP地址而引起的切换失败,防止终端或服务基站重复发起切换请求,能够避免切换失败引起的空口和宽带资源浪费,并保证稳定的服务。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网关,可应用于终端或服务基站发起切换请求的场景中,如图9所示,包括:切换请求接收单元71、判断单元72、切换请求发送单元73。
切换请求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
判断单元72,用于根据接收并储存的终端已获取IP地址的通知消息,判断所述切换请求中的待切换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
切换请求发送单元73,用于在所述待切换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将所述切换请求发送给目标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网关,在终端或服务基站发起切换请求后,先由网关判断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再由网关与目标基站进行正常的切换流程,与现有技术中不考虑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直接进入切换流程的方法相比,能够避免因终端无IP地址而引起的切换失败,防止终端或服务基站重复发起切换请求,能够避免切换失败引起的空口和宽带资源浪费,并保证稳定的服务。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种终端,可以应用于终端发起切换请求的场景中,由网关判断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如图10所示,包括:切换请求发送单元81、切换失败消息接收单元82、切换请求取消单元83。
切换请求发送单元81,用于向服务基站发送切换请求。
切换失败消息接收单元82,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失败消息。
切换请求取消单元83,用于取消所述切换请求。
进一步的可选的,该终端还可以包括:休眠单元84。
休眠单元84,用于在所述切换请求取消单元取消所述切换请求后,在取消时间内,不再向所述服务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所述取消时间可以由终端预先设定,所述终端预先设定可以采用默认值,也可以接收用户预设的取消时间,使得终端取消终端切换请求后,一段时间内不再重复发起终端切换请求,防止切换失败而反复占用空口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终端,在终端发起切换请求后,可以根据服务基站提供的切换失败消息,取消切换请求,并在一段时间内不再重复发起切换请求,与现有技术中终端不断发起切换请求的方法相比,能够保证稳定的服务,并有效防止终端因切换失败而重复发起切换请求,能够避免切换失败引起的空口和宽带资源浪费。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一种终端,可以应用于终端发起切换请求的场景中,如图11所示,该终端包括:判断单元91、切换请求发送单元92。
判断单元91,用于在发起切换请求前判断当前是否已获取IP地址。
切换请求发送单元92,用于在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向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
休眠单元93,用于在所述终端未获取IP地址时,控制终端在取消时间内不再向所述服务基站发送切换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终端,在终端发起切换请求前,先由终端判断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再由网关与目标基站进行正常的切换流程,与现有技术中不考虑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直接进入切换流程的方法相比,能够避免因终端无IP地址而引起的切换失败,防止终端或服务基站重复发起切换请求,能够避免切换失败引起的空口和宽带资源浪费,并保证稳定的服务。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一种终端,可以应用于服务基站发起切换请求的场景中,如图12所示,该终端包括:切换请求接收单元1001、判断单元1002、切换请求响应单元1003。
切换请求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
判断单元1002,用于判断当前是否已获取IP地址。
切换请求响应单元1003,用于在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响应所述切换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终端,在服务基站发起切换请求后,先由终端判断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再由网关与目标基站进行正常的切换流程,与现有技术中不考虑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直接进入切换流程的方法相比,能够避免因终端无IP地址而引起的切换失败,防止终端或服务基站重复发起切换请求,能够避免切换失败引起的空口和宽带资源浪费,并保证稳定的服务。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关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
所述网关判断所述切换请求中的待切换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
当所述待切换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所述网关将所述切换请求发送给目标基站;
当所述待切换终端未获取IP地址时,所述网关向所述服务基站发送拒绝回复消息。
2.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在发起切换请求前,判断当前是否已获取IP地址;
当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所述终端向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当所述终端未获取IP地址时,所述终端在取消时间内不再发送切换请求。
3.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
所述终端判断当前是否已获取IP地址;
当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所述终端响应所述切换请求;
当所述终端未获取IP地址时,所述终端不响应所述切换请求。
4.一种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换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切换请求中的待切换终端是否已获取IP地址;
切换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待切换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将所述切换请求发送给目标基站;
所述切换请求发送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待切换终端未获取IP地址时,向所述服务基站发送拒绝回复消息。
5.一种网络切换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发起切换请求前判断当前是否已获取IP地址;
切换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向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休眠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未获取IP地址时,控制终端在取消时间内不再向所述服务基站发送切换请求。
6.一种网络切换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换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是否已获取IP地址;
切换请求响应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已获取IP地址时,响应所述切换请求;
休眠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未获取IP地址时,控制所述终端不响应所述切换请求。
CN201210006257.9A 2012-01-10 2012-01-10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关及终端 Active CN1032006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6257.9A CN103200630B (zh) 2012-01-10 2012-01-10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关及终端
PCT/CN2013/070169 WO2013104291A1 (zh) 2012-01-10 2013-01-07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关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6257.9A CN103200630B (zh) 2012-01-10 2012-01-10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关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0630A CN103200630A (zh) 2013-07-10
CN103200630B true CN103200630B (zh) 2016-07-06

Family

ID=48722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6257.9A Active CN103200630B (zh) 2012-01-10 2012-01-10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关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00630B (zh)
WO (1) WO2013104291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677A (zh) * 2008-02-05 2008-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无线信道语音业务连续性的域切换方法
CN102026145A (zh) * 2009-09-10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本地ip访问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9768B2 (ja) * 2008-08-22 2010-09-0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局及びそのハンドオーバー方法、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EP2273819B1 (en) * 2009-06-30 2018-08-08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of inter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a base st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677A (zh) * 2008-02-05 2008-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无线信道语音业务连续性的域切换方法
CN102026145A (zh) * 2009-09-10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本地ip访问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0630A (zh) 2013-07-10
WO2013104291A1 (zh) 201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82177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re network node selec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used therefor
EP2449811B1 (en) Service continuity during outbound handover from a home network base station with local internet protocol access
US20150271710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radio network user access
US10264501B2 (en) Bearer handover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US20100062776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eamless handover method
JP2008532345A (ja) 異種ネットワークにわたるコンテキスト転送方法およびコンテキスト転送システム
EP1983795B1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vertical handover between different wireless networks
CN102685785B (zh) 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建立的方法和设备
US201301288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betwee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1383755A (zh) 代理移动IPv6切换方法及相关网络实体
WO2010069400A1 (en) Method and entity for conveying data units
WO2018035725A1 (zh) 一种业务建立方法及设备
CN104349381A (zh) 一种业务迁移方法和装置
EP2033454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a fast handoff in a 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AU2016420664B2 (en) Service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device
EP3386240B1 (en) Switchover method in master-slave network, master device, slave device, and system
KR100887794B1 (ko) 미디어 독립 핸드오버 기반의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이를이용한 핸드오버 방법
CN101730176B (zh) 网络重选中的寻呼控制方法、实体及系统
CN101521622A (zh) 确定最大传输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00630B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关及终端
CN102892211B (zh) 一种业务卸载方法、移动性管理实体
EP3403428B1 (en) Central node management of ue context
CN104936269A (zh) 一种传输心跳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US86056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mporarily suspending a network connection
CN103517349A (zh) 一种x2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6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8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