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7340B - 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7340B
CN103197340B CN201310112461.3A CN201310112461A CN103197340B CN 103197340 B CN103197340 B CN 103197340B CN 201310112461 A CN201310112461 A CN 201310112461A CN 103197340 B CN103197340 B CN 103197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cb
real
ionized layer
day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24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7340A (zh
Inventor
潘树国
聂文锋
胡伍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1124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97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97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7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7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73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首先利用连续运行参考站网中多站的数据,建立全天电离层延迟多项式模型,解算前一天接收机硬件延迟和卫星硬件延迟。然后根据硬件延迟稳定性的特点,利用前一天的硬件延迟来修正监测当日卫星传播路径上的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从而建立单历元多站多项式模型来实时监测格网化后的格网点天顶方向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本发明整天所有历元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内符合精度平均优于1TECU,外符合精度平均为1TECU。

Description

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气变化监测领域,特别涉及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实时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日地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离层对现代无线电工程系统和人类的空间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电离层研究既复杂又极具意义,研究电离层不仅有利于认识电离层本身、寻找克服电离层可能造成的灾害的途径和探求利用电离层为人类造福的方法,而且有助于推动地球科学领域相关的电离层理论和应用问题的研究与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问世以后,由于它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数据量大、全方位、全天候和连续观测等优点,因此利用GPS来监测电离层变化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电离层监测研究中,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指数指标来衡量电离层行扰或电离层闪烁的严重程度,包括基于GPS信号功率强度的振幅闪烁指数S4和相位闪烁指数,电离层I95指数,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扰动指数ROT,电离层扰动指数标准差ROTI指数等。S4指数定义为信号强度的均值归一化的信号强度的标准差,通常以每分钟计算得到一个值。相位闪烁指数通常是指载波相位的标准差。电离层I95指数是基于双差的电离层值,根据每小时所有网络参考站的所有卫星的电离层改正数来计算。电离层TEC扰动指数ROT是指TEC的变化率,ROTI是指一分钟内ROT的标准差。因此可以看出这些指数都是基于统计原理,实时性差,而且不能根据总电子含量的具体量变信息进行监测。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克服传统方法中基于统计原理监测电离层总电子数精度低,实时性差的缺点。
技术方案:
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区域格网化:
根据监测区域的大小,划分好具有纬差和经差的格网,并确定各格网点的经纬度;
步骤2),读取监测日前一天的a(a为大于3的自然数)个CORS网多站导航文件和观测文件,并对观测文件进行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包括粗差剔除,周跳探测与修复,高度截止角的处理,伪距值的优化以及穿刺点的确定;
步骤3),采用所述步骤2)中读取的导航文件和经过数据预处理的观测文件数据,建立监测日前一天全天电离层延迟多站多项式模型计算DCB:
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为:
式中Eik为模型系数;S0为测区中心点(φ0,λ0)在该时段中央时刻t0的太阳时角,φ0为测区中心地理纬度,λ0为测区中心点的地理经度,S是穿刺点在时刻t的太阳时角,其中s-s0=(λ-λ0)+(t-t0),λ,分别为信号路径与单层交点,即穿刺点的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t为观测时刻;n,m为多项式展开的阶数;Z为穿刺点天顶距;dqj,dqi分别是接收机和卫星DCB; 为双频P码伪距观测量;
其中,采用分段常数的方法计算卫星DCB和接收机DCB;计算DCB时采用欧洲定轨中心约束条件:
Σ i = 0 b q i = 0
其中b为卫星个数,qi为i卫星的DCB;
步骤4),将所述步骤3)中计算所得的检测日前一天卫星DCB和接收机DCB代入监测当日的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中,忽略时间维信息,建立单历元的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
式中Eik为模型系数;λ,分别为信号路径与单层交点,即穿刺点的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φ0为测区中心地理纬度,λ0为测区中心点的地理经度; 为双频P码伪距观测量;dqj,dgi分别是前一天的接收机和卫星DCB;
步骤5),将所述步骤1)中确定的格网点的经纬度代入所述步骤4)中建立的单历元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中,计算各格网点天顶方向的电离层TEC值,建立时间序列,从而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步骤3)中建立全天电离层延迟模型进行分段常数解算DCB时,采用相位平滑伪距的技术,并且平滑数据是完整弧段。
有益效果:
(1)采用格网化的方法,从而能够监测到具体位置处天顶方向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
(2)利用多站数据实时建立的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能够得出TEC的具体量变信息,且模型的内符合精度优于1TECU,外符合精度约为1TECU(1TECU=i016电子数/m3),提高了监测的实时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区域划分格网图;
图3是实时监测模型内符合精度;
图4是采用CORS测站相对位置;
图5是实时监测模型外符合精度;
图6是某格网点天顶方向TEC周日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区域格网化:
如图2所示,选择江苏范围作为监测区域,首先根据江苏区域划分好经差和纬差为0.5°×0.5°的格网,确定各格网点的经纬度。
步骤2),读取JSCORS(JSCORS:江苏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2009年2月6日Btrd:如东站,btxh:兴化站,btyx:宜兴站三站导航文件和观测文件,并对观测文件进行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包括粗差剔除,周跳探测与修复,高度截止角的处理,伪距值的优化以及穿刺点的确定。
步骤3),采用步骤2)中读取的导航文件和经过数据预处理的观测文件数据,建立监测日前一天全天电离层延迟多站多项式模型计算DCB:
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为:
式中Eik为模型系数;s0为测区中心点(φ0,λ0)在该时段中央时刻t0的太阳时角,φ0为测区中心地理纬度,λ0为测区中心点的地理经度,S是穿刺点在时刻t的太阳时角,其中s-s0=(λ-λ0)+(t-t0),λ,分别为信号路径与单层交点,即穿刺点的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t为观测时刻;n,m为多项式展开的阶数,本实施例中n=3,m=2;Z′为穿刺点天顶距;dqj,dqi分别是接收机和卫星DCB; 为双频P码伪距观测量;
然后,采用分段常数的方法计算卫星DCB和接收机DCB,即将一天内的卫星DCB和接收机DCB当作常数来进行估计。
由于伪距观测值精度较低,为了提高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中伪距观测值的精度,本实施例中采用相位平滑伪距的技术,并且保证了平滑数据是完整弧段。由于将接收机和卫星DCB分别设置成独立参数,进行最小二乘估计时,法方程系数阵秩亏,不能直接解算,因此,同时采用欧洲定轨中心(CODE)约束条件:
Σ i = 0 b q i = 0
其中b为卫星个数,qi为i卫星的DCB。
步骤4),将步骤3)中计算所得的检测日前一天卫星DCB和接收机DCB代入2月7日Btrd:如东站,btxh:兴化站,btyx:宜兴站三站数据建立的实时模型中,其中数据采样率15s,高度截止角为15度,忽略时间维信息,建立单历元的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
式中Eik为模型系数;λ,分别为信号路径与单层交点,即穿刺点的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φ0为测区中心地理纬度,λ0为测区中心点的地理经度; 为双频P码伪距观测量;dqj,dqi分别是前一天的接收机和卫星DCB。
步骤5),将步骤1)中确定的格网点的经纬度代入所述步骤4)中建立的单历元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中,计算各格网点天顶方向的电离层TEC值,建立时间序列,从而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
将历元的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中公式右端投影到天顶方向计算的观测值与公式左端计算的模型值作差,按如下公式统计其内符合精度。
RMS = V T PV n - 1
式中,V为观测值与模型值之差,n为穿刺点总数,P为权阵。
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内符合精度大部分都在1TECU左右。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精度情况,采用njpk:浦口站同一天相应同一历元数据来检验该模型的外符合精度,各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各站间的距离大概为150km左右。计算外符合精度时,只对建模覆盖范围内的穿刺点进行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整体外符合精度比较平稳,都在1TECU左右,少数几个历元精度偏大。
因此结果表明,基站间距离150km左右时,多站多项式模型建立的实时电离层模型内符合精度平均为0.946TECU,外符合精度平均为0.948TECU。分析图3、图5结果,可以看出实时模型的精度大部分在1TECU左右,但是有少数历元达到2~3TECU。其原因,是在这些历元中,都出现卫星穿刺点纬度较小,因而偏离建模覆盖中心区域较大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了建模的穿刺点整体分布不均匀,因而模型精度降低。因此,在区域电离层实时监测中,采用多站建模优点在于穿刺点数目增多,覆盖的区域增大,分布也变均匀,因而模型的内符合和外符合精度提高。
根据内符合RMS,外符合RMS精度统计结果,表明利用实时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可以来监测某格网点天顶方向一天24小时的总电子含量变化。如图6所示,该图为(32.0°,118.5°)格网点天顶方向2009年2月7日TEC的周日变化图。
将图中UT时转换成地方时可以看出,从早上6点30分左右起,随着太阳升起TEC含量开始增大,到太阳活动剧烈的中午12点到14点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减小,直到太阳降落,而夜间TEC含量则比较稳定。
因此,对于一定区域的电离层,可以利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对各个格网点来监测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实时变化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区域格网化:
根据监测区域的大小,划分好具有纬差和经差的格网,并确定各格网点的经纬度;
步骤2),读取监测日前一天的a(a为大于3的自然数)个CORS网多站导航文件和观测文件,并对观测文件进行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包括粗差剔除,周跳探测与修复,高度截止角的处理,伪距值的优化以及穿刺点的确定;
步骤3),采用所述步骤2)中读取的导航文件和经过数据预处理的观测文件数据,建立监测日前一天全天电离层延迟多站多项式模型计算DCB:
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为:
式中Eik为模型系数;s0为测区中心点(φ0,λ0)在该时段中央时刻t0的太阳时角,φ0为测区中心地理纬度,λ0为测区中心点的地理经度,S是穿刺点在时刻t的太阳时角,其中s-s0=(λ-λ0)+(t-t0),λ,分别为信号路径与单层交点,即穿刺点的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t为观测时刻;n,m为多项式展开的阶数;Z′为穿刺点天顶距;dqj,dqi分别是接收机和卫星DCB; 为双频P码伪距观测量;
其中,采用分段常数的方法计算卫星DCB和接收机DCB;计算DCB时采用欧洲定轨中心约束条件:
Σ i = 0 b q i = 0
其中b为卫星个数,qi为i卫星的DCB;
步骤4),将所述步骤3)中计算所得的检测日前一天卫星DCB和接收机DCB代入监测当日的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中,忽略时间维信息,建立单历元的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
式中Eik为模型系数;λ,分别为信号路径与单层交点,即穿刺点的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φ0为测区中心地理纬度,λ0为测区中心点的地理经度; 为双频P码伪距观测量;dqj,dqi分别是前一天的接收机和卫星DCB;
步骤5),将所述步骤1)中确定的格网点的经纬度代入所述步骤4)中建立的单历元电离层TEC多项式模型中,计算各格网点天顶方向的电离层TEC值,建立时间序列,从而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建立全天电离层延迟模型进行分段常数解算DCB时,采用相位平滑伪距的技术,并且平滑数据是完整弧段。
CN201310112461.3A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7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2461.3A CN103197340B (zh)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2461.3A CN103197340B (zh)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7340A CN103197340A (zh) 2013-07-10
CN103197340B true CN103197340B (zh) 2015-05-13

Family

ID=48720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246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7340B (zh)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973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4695B (zh) * 2013-08-20 2015-11-25 河海大学 一种gps电离层tec层析方法
CN106093967A (zh) * 2016-08-22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一种伪距相位综合的电离层延迟求解方法
WO2018097272A1 (ja) * 2016-11-28 2018-05-31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異常検知装置、通信装置、異常検知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7015245B (zh) * 2017-05-24 2019-02-26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电离层活跃程度的监测方法及系统、定位终端、存储器
CN107132423B (zh) * 2017-06-14 2019-10-11 武汉大学 一种探测电离层电子密度总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90262A (zh) * 2017-07-07 2017-11-24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一种基于指数平滑法的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探测方法
CN107942346B (zh) * 2017-11-21 2019-08-02 武汉大学 一种高精度gnss电离层tec观测值提取方法
CN110488332B (zh) * 2018-05-14 2021-09-10 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rtk技术的定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982974B (zh) * 2018-05-28 2020-06-0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雷电与电离层tec异常时间相关性分析方法
CN111208535B (zh) * 2018-11-21 2022-11-15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基于国际参考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异常值修正的计算方法
CN109828288A (zh) * 2019-01-23 2019-05-31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区域cors的实时电离层建模与监测方法
CN110568459B (zh) * 2019-08-28 2022-05-1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igs和cors站的区域电离层tec实时监测方法
CN110568458B (zh) * 2019-08-28 2021-05-0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gnss的电离层vtec闭环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0764121A (zh) * 2019-10-29 2020-02-07 中海北斗(深圳)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nss实时全球电离层tec建模方法
CN111123345B (zh) * 2019-12-20 2021-08-06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一种基于gnss测量的经验电离层模型数据驱动方法
CN113139327B (zh) * 2020-01-19 2024-03-12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一种基于gru网络模型的电离层tec单点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1175581B (zh) * 2020-02-04 2021-02-26 武汉大学 基于电磁矢量传感器的电离层电子总浓度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11539453B (zh) * 2020-03-30 2022-04-26 东南大学 基于深度循环神经网络的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预测方法
CN111539455B (zh) * 2020-03-30 2022-04-26 东南大学 基于图像一次差分的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预测方法
CN111539433B (zh) * 2020-03-30 2022-04-26 东南大学 基于语义分割的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预测方法
CN111505742A (zh) * 2020-04-29 2020-08-07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一种gnss电离层掩星数据气候研究的参数网格化方法及系统
CN112034500A (zh) * 2020-08-20 2020-12-04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实时ppp模糊度固定技术的区域格网电离层建模方法
CN112731512B (zh) * 2020-12-24 2022-11-22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电离层实时地图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76660B (zh) * 2021-05-20 2022-10-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自适应的电离层模型完好性监测方法
CN117055079B (zh) * 2023-10-12 2023-12-22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总电子含量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08814C2 (ru) * 2001-05-15 2003-07-20 Заренков Вячеслав Адамович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электронной концентрации в заданной области ионосфер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1551450B (zh) * 2009-05-06 2011-05-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星载极化sar法拉第旋转效应校正平台的构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7340A (zh) 2013-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7340B (zh) 一种格网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实时监测方法
Gulyaeva et al. GIM-TEC adaptive ionospheric weather assessment and forecast system
Shi et al. An improved approach to model ionospheric delays for single-frequency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anda et al. Study of Ionospheric TEC from GPS observations and comparisons with IRI and SPIM model predictions in the low latitude anomaly Indian subcontinental region
CN109828288A (zh) 一种基于区域cors的实时电离层建模与监测方法
CN103792546B (zh) 一种增量式电离层折射误差修正方法
CN111123300B (zh) 近实时大范围高精度电离层电子密度三维监测方法及装置
Dymond Global observations of L band scintillation at solar minimum made by COSMIC
CN101893714B (zh)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广播电离层时延修正方法
CN103969660B (zh) 电离层误差修正方法
Karia et al. GPS based TEC measurements for a period August 2008–December 2009 near the northern crest of Indian equatorial ionospheric anomaly region
Yang et al. Low-latitude GNSS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dependence on magnetic field orientation and impacts on positioning
Huang et al.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ionospheric thin shell model used in SBAS for China region
CN110146904B (zh) 一种适用于区域电离层tec的精确建模方法
Yue et al. GNSS radio occultation technique and space weather monitoring
CN104933316A (zh) 一种基于双参数混合正则化的电离层掩星反演方法
CN113031036B (zh) 基于GNSS 30s采样频率数据的电离层相位闪烁因子构建方法
Chen et al. Near real-time global ionospheric modeling based on an adaptive Kalman filter state error covariance matrix determination method
Cheng et al. Global monitoring of geomagnetic storm-induced ionosphere anomalies using 3-D ionospheric modeling with multi-GNSS and COSMIC measurements
Luo et al. Studying the fixing rate of GPS PPP ambiguity resolution under different geomagnetic storm intensities
Tsai et al. A near real-time phenomenological model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based on GPS radio occultation data
Geng et al. Assessing the kinematic GPS positioning performance under the effect of stro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over China and adjacent areas during the magnetic storm
Guo et al. Study on ionosphere change over Shandong based from SDCORS in 2012
Xue et al. Performance of BDS navigation ionospheric model during the main phase of different classified geomagnetic storms in China region
He et al. A Comparison of a GNSS‐GIM and the IRI‐2020 Model Over China Under Different Ionospheric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