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5289A - 一种立体园林公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园林公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5289A
CN103195289A CN 201310119578 CN201310119578A CN103195289A CN 103195289 A CN103195289 A CN 103195289A CN 201310119578 CN201310119578 CN 201310119578 CN 201310119578 A CN201310119578 A CN 201310119578A CN 103195289 A CN103195289 A CN 103195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metery
district
coffin chamber
ground
under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101195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招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101195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952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95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52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园林公墓,包括地下公墓区、地上公墓区和一楼服务大厅。地下公墓区为单层、复层或多层结构,每层均有中央墓室阵列和环周墓室带;地上公墓区为多层或高层结构,在中央墓室阵列周围有宽敝的园林化通廊。中央墓室阵列的整体框架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正投影是八卦符号之一,每一卦画的内部为夯实的土墙,沿每一卦画的两边平行排布三层以上的墓室,每一卦画的两端设有以孝义为主题的图文。地下地上的所有墓室都在天然土层或人工土墙中开穴构筑。一楼服务大厅为全开放的八角形出廊结构,通过踏道或引桥与周围的山水草木融合为一体。此公墓集约、文明、高雅、时尚,适宜在人口密集、寸土寸金大中城市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园林公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墓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园林公墓。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公墓多系平面布局,占用大量的国土资源。殡仪馆、骨灰堂、骨灰廊之类的骨灰盒集中存放场所,又不符合“入土为安”的殡葬习俗。已经公开的立体公墓专利没有从本质上体现“墓”与“房”的区别,未能充分考虑传统殡葬风俗和兼容民族文化元素,不符合“布局整体化,环境园林化,设施艺术化”的要求,尤其是集约化程度不高、生态文明意识不强、推广价值不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平面公墓建造技术及立体公墓专利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由单一的地上或地下延伸转变为地上地下双向延伸;由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单一维度拓展转变为垂直与水平双维度拓展;由简单立体化向集约化、整体化、园林化、生态化、艺术化转变;由缺少细节的概念化设想向技术型、专业化的操作性设计转变。
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要求,将经济价值、政治意义、文化元素、社会功能、生态文明理念融为一体,打造具有民族文化气质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新型文化景观。
二、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立体园林公墓,包括地下公墓区、地上公墓区和一楼服务大厅,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公墓区、地上公墓区与一楼服务大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外周钢结构承重支柱和中央墓室阵列的钢混框架从底到顶一体贯通;地上地下各层都有大量墓室,所有的墓室都在天然土层或人工土墙中开穴构筑;所有楼层都有宽敞的活动空间和园林化环境;立体公墓通过踏道或引桥与周围的山水草木融合为一体,成为公园或风景区、公墓区的重要点缀元素。
进一步,所述地下公墓区为单层、复层或多层结构,各层之间设有两部步行梯;水平方向分中央墓室阵列和环周墓室带,二者之间为开放式通廊。
更进一步,所述中央墓室阵列的整体框架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其正投影是八卦符号之一,每一卦画的内部填充夯实的土层,沿每一卦画的两边平行排布不少于三层的墓室,每一卦画的两端设有以孝义为主题的图文;所述环周墓室带的立面框架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沿四周立面排布二到三层墓室;所述开放式通廊的地面除底层为水泥地平外其余各层为现浇楼板,其表面可以用水泥抹光,也可以铺设瓷砖、大理石、花岗岩装饰;各层都配置能够升降的活动祭祀台。
再进一步,所述墓室的墓室顶板、底板、后墙、侧墙均为焊接成一体的水泥预制件,只有充当墓碑的墓门选用大理石、花岗岩或汉白玉,且在安葬完毕后用封锁装置封闭。
进一步,所述地上公墓区为多层或高层结构,各层的建筑结构、平面布局完全相同,从下到上都设电梯和步行梯;设置在中央的公墓阵列的整体框架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其正投影是八卦符号之一,每一卦画的内部为夯实的土墙,沿每一卦画的两边平行排布不少于三层的墓室,每一卦画的两端设有以孝义为主题的图文;各层的地板和外周护栏均为钢结构;顶层设有伞形顶盖,由钢结构骨架和钢化玻璃或其它材质的顶板构成;各层都配置能够升降的活动祭祀台。
更进一步,所述墓室的顶板、底板、后墙、侧墙均为焊接成一体的水泥预制件,只有充当墓碑的墓门选用大理石、花岗岩或汉白玉,且在安葬完毕后用封锁装置封闭。
进一步,所述一楼服务大厅为出廊式全开放结构,中央土建部分的整体框架与地上公墓区、地下公墓区的中央墓室阵列的整体框架上下贯通,正投影完全重合;在每一卦画的两边(对应于墓室的位置)设置文件柜,分区域存放接待处、调度处、地上公墓区服务处、地下公墓区服务处及团体吊唁祭祀平台的档案、资料,且文件柜前安置服务台,并在卦画的两端设置壁式书画;外围钢结构部分由内外两圈16根立柱支撑,内圈的8根立柱与地上公墓区、地下公墓区一以贯通,固定于最底层的地下井桩,外圈的8根立柱与地下公墓区相通;地面既有通往地上公墓区的电梯和步行梯,也有通往地下公墓区的步行梯;地板为地下公墓顶层的顶板,上面铺设大理石或花岗岩地砖;顶棚的骨架为钢结构,与内外立柱、地上公墓区的外周护栏连成一体,骨架之上安装钢化玻璃或其它材质的顶板。
更进一步,所述团体吊唁祭祀平台设有电子祭祀屏幕和其他音像设施。
进一步,所述的地下公墓区、地上公墓区、一楼服务大厅都备有消防设施、消毒灭菌设施、通风照明设施及维修维护工具;所述地下公墓区、地上公墓区、一楼服务大厅之间设有局域网和电子管理系统,并在一楼服务大厅集中存放纸质档案。
就整体布局而言,所述立体公墓可是单体独立式,也可以是双体并列式,还可以是多体组群式。
三、能产生的有益效果
1、这种超大体量的立体公墓能大大提高建筑容积率,能有效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特别适宜在人口密集、寸土寸金大中城市推广。
2、每个墓葬室都符合“入土为安”、“藏风取气”的要求,是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和对汉民族殡葬习俗的合理扬弃。
3、地下公墓区的大墓室能满足特殊群体的土葬要求,体现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
4、公墓周围的园林化格局和楼层内的园艺化氛围,能体现社会对死者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上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2为地上公墓区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3为地下公墓区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4为一楼服务大厅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乾塔”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坎塔”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艮塔”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三“震塔”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三“巽塔”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三“坤塔”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三“兑塔”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中,1、地下公墓区;2、一楼服务大厅;3、地上公墓区;4、护栏;5、立柱;6、墓室;7、楼板;8、顶盖;9、电梯;10、步行梯;11、土墙;12、盆景;13、桌凳;14、文件柜;15、服务台;A、中央墓室阵列;B、环周墓室带。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以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小体量独立式立体园林公墓,包括地下公墓区1、地上公墓区3和一楼服务大厅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公墓区、地上公墓区与一楼服务大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外周钢结构承重立柱5和中央墓室阵列A的钢混框架从底到顶一体贯通;地上地下各层都有大量墓室6,所有的墓室都在天然土层或人工土墙中开穴构筑,以满足“入土为安”的心理要求;所有楼层都有宽敞的活动空间和园林化环境;立体公墓通过踏道或引桥与周围的山水草木融合为一体,成为公园或风景区、公墓区的重要点缀元素。
所述地下公墓区1为复层结构,各层之间设有两部步行梯10;水平方向分中央墓室阵列A和环周墓室带B,二者之间为开放式通廊。所述中央墓室阵列A的整体框架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其正投影是八卦符号之一,每一卦画的内部为夯实的土墙11,沿每一卦画的两边平行排布不少于三层的墓室6,每一卦画的两端设有以孝义为主题的图文;所述环周墓室带B的立面框架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沿四周立面排布二到三层墓室6,这种比较大的墓室可收容装有遗体的棺材,为部分宗教人士提供土葬条件;所述开放式通廊的地面除底层为水泥地平外其余各层为现浇楼板,其表面可以用水泥抹光,也可以铺设瓷砖、大理石、花岗岩装饰;各层都摆放盆景12和桌凳13;各层都配置能够升降的活动祭祀台,为二层及更高层级的墓室提供祭祀条件。所述墓室6的顶板、底板、后墙、侧墙均为焊接成一体的水泥预制件,只有充当墓碑的墓门选用大理石、花岗岩或汉白玉,且在安葬完毕后用封锁装置封闭。
所述地上公墓区3为10层结构,各层的建筑结构、平面布局完全相同,从下到上都设电梯9和步行梯10;中央墓室阵列A的整体框架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其正投影是八卦符号之一,每一卦画的内部为夯实的土墙11,沿每一卦画的两边平行排布不少于三层的墓室6,每一卦画的两端设有以孝义为主题的图文;各层的地板7和外周围栏4均为钢结构;顶层设有伞形顶盖8,由钢结构骨架和钢化玻璃顶板构成;各层都摆放盆景12和桌凳13;各层都配置能够升降的活动祭祀台,为二层及更高层级的墓室提供祭祀条件。所述墓室的顶板、底板、后墙、侧墙均为焊接成一体的水泥预制件,只有充当墓碑的墓门选用大理石、花岗岩或汉白玉,且在安葬完毕后用封锁装置封闭。
所述一楼服务大厅2为出廊式全开放结构,中央土建部分的整体框架与地上公墓区、地下公墓区的中央墓室阵列A的整体框架上下贯通,正投影完全重合;在每一卦画的两边(对应于墓室的位置)设置文件柜14,分区域存放接待处、调度处、地上公墓区服务处、地下公墓区服务处及团体吊唁祭祀平台的档案、资料,并在文件柜14前安置服务台15,而在卦画的两端设置壁式书画;外围钢结构部分由内外两圈16根立柱支撑,内圈的8根立柱5与地上公墓区、地下公墓区一以贯通,固定于最底层的地下井桩,外圈的8根立柱与地下公墓区相通;地面既有通往地上公墓区的电梯和步行梯,也有通往地下公墓区的步行梯;地板为地下公墓区顶层的顶板,上面铺设大理石或花岗岩地砖;顶棚的骨架为钢结构,与内外立柱、地上公墓区的外周护栏连成一体,骨架之上安装钢化玻璃顶板。
所述团体吊唁祭祀平台设有电子祭祀屏幕和其他音像设施;所述地下公墓区、地上公墓区、一楼服务大厅之间设有局域网和电子管理系统,并在一楼服务大厅集中存放纸质档案。
所述的地下公墓区、地上公墓区、一楼服务大厅都备有消防设施、消毒灭菌设施、通风照明设施及维修维护工具。
实施例二:
一种大体量并列式立体园林公墓,由2座地下4屋地上36层的立体公墓成双塔,中央墓室阵列A的正投影可以是相同卦符,也可以是任意两个卦符的组合。除地下和地上的层数外,每一单体的其它实施细节与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一种超大体量组群式立体园林公墓,由8座地下3屋地上24层的立体公墓散立形成塔林,中央墓室阵列A的正投影为8个各不相同卦符,如图5、图6、图7、图8、图9、图2、图10、图11所示,分别称作乾塔、坎塔、艮塔、震塔、巽塔、离塔、坤塔、兑塔。除地下和地上的层数外,每一单体的其它实施细节与例一相同。8个单体按方位属性,依据山形水势融入周围环境。必要时可在中心位置建立公墓群管理机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优先选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立体园林公墓,包括地下公墓区(1)、地上公墓区(3)和一楼服务大厅(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公墓区、地上公墓区与一楼服务大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外周钢结构承重立柱(5)和中央墓室阵列(A)的钢混框架从底到顶一体贯通;地上和地下各层都有大量墓室(6),所有的墓室都在天然土层或人工土墙中开穴构筑;所有楼层都有宽敞的活动空间和园林化环境;立体园林公墓通过踏道或引桥与周围的山水草木融合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园林公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公墓区(1)垂直方向为单层、复层或多层结构,各层之间设有两部步行梯(10);水平方向分中央墓室阵列(A)和环周墓室带(B),二者之间为开放式通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立体园林公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墓室阵列(A)的整体框架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其正投影是八卦符号之一,每一卦画的内部为夯实的土墙(11),沿每一卦画的两边平行排布不少于三层的墓室(6),每一卦画的两端设有以孝义为主题的图文;所述环周墓室带(B)的立面框架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沿四周立面排布二到三层墓室(6);所述开放式通廊的地面除底层为水泥地平外其余各层为现浇楼板,其表面可以用水泥抹光,也可以铺设瓷砖、大理石、花岗岩;各层都摆放盆景(12)和桌凳(13);各层都配置能够升降的活动祭祀台。
4.根据权利要求1、2、3之一所述的一种立体园林公墓,其特征在于,所述墓室(6)的顶板、底板、后墙、侧墙均为焊接成一体的水泥预制件,只有充当墓碑的墓门选用大理石、花岗岩或汉白玉,且在安葬完毕后用封锁装置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园林公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公墓区(3)为多层或高层结构,各层的建筑结构、平面布局完全相同,从下到上都设电梯(9)和步行梯(10);中央墓室阵列(A)的整体框架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其正投影是八卦符号之一,每一卦画的内部为夯实的土墙(11),沿每一卦画的两边平行排布不少于三层的墓室(6),每一卦画的两端设有以孝义为主题的图文;各层的地板(7)和外周护栏(4)均为钢结构;顶层设有伞形顶盖(8),由钢结构骨架和钢化玻璃或其它材质的顶板构成;各层都摆放盆景(12)和桌凳(13);各层都配置能够升降的活动祭祀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立体园林公墓,其特征在于,所述墓室(6)的顶板、底板、后墙、侧墙均为焊接成一体的水泥预制件,只有充当墓碑的墓门选用大理石、花岗岩或汉白玉,且在安葬完毕后用封锁装置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园林公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楼服务大厅(2)为出廊式全开放结构,中央土建部分的整体框架与地上公墓区、地下公墓区的中央墓室阵列(A)的整体框架上下贯通,正投影完全重合;在每一卦画的两边设置文件柜(14),且文件柜(14)前安置服务台(15),并在卦画的两端设置壁式书画;外围钢结构部分由内外两圈16根立柱支撑,内圈的8根立柱与地上公墓区、地下公墓区一体贯通,固定于最底层的地下井桩,外圈的8根立柱与地下公墓区相通;地面既有通往地上公墓区的电梯和步行梯,也有通往地下公墓区的步行梯;地板为地下公墓区顶层的顶板,上面铺设大理石或花岗岩地砖;顶棚的骨架为钢结构,与内外立柱、地上公墓区的外周护栏连成一体,骨架之上安装钢化玻璃或其它材质的顶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立体园林公墓,其特征在于,所述团体吊唁祭祀平台设有电子祭祀屏幕和其他音像设施。
9.根据权利要求1、2、5、7之一所述的一种立体园林公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公墓区、地上公墓区、一楼服务大厅都备有消防设施、消毒灭菌设施、通风照明设施及维修维护工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园林公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公墓区、地上公墓区、一楼服务大厅之间设有局域网和电子管理系统,并在一楼服务大厅集中存放纸质档案。
CN 201310119578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立体园林公墓 Pending CN1031952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10119578 CN103195289A (zh)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立体园林公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10119578 CN103195289A (zh)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立体园林公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5289A true CN103195289A (zh) 2013-07-10

Family

ID=48718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10119578 Pending CN103195289A (zh)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立体园林公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952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0905A (zh) * 2015-11-23 2017-05-31 闫晗 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0905A (zh) * 2015-11-23 2017-05-31 闫晗 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riyono Vertical cemetery
Fouad Design methodology: Kinetic architecture
Golasz-Szolomicka et al. Vertical Gardens in High-Rise Buildings–Modern Form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N203175141U (zh) 一种立体园林公墓
JP2009235697A (ja) 合祀墓
CN103195289A (zh) 一种立体园林公墓
CN211007891U (zh) 一种双层塔台式陵寝
CN100424311C (zh) 一种有多个庭院的一梯多户住宅
CN202645115U (zh) 楼塔碑万国公墓
CN209603541U (zh) 一种建筑群结构
CN202090676U (zh) 紧凑式穴室结构可复用传世节地墓
CN112459600A (zh) 一种双层塔台式陵寝
CN202578118U (zh) 公众祭祀墓园楼
CN2801978Y (zh) 公墓楼
CN1312368C (zh) 地下公墓
Gilchrist Landscapes of the Middle Ages: churches, castles and monasteries
CN103147619A (zh) 一种地下阵列式土墓群
Hayretdağ Conservation Proposals for Historic Mithatpaşa Military Hospital Izmir
CN209742474U (zh) 一种树形墓葬结构
Ullrich Life in Death: Addressing Heterotopic Burial Spaces by Re-Introducing Burial Rituals into the Inner-City of Pretoria
EP4092222A1 (en) Regional building group structure
Liu et al. Research on Spac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Historic City Wall Landscape Belt in Modern City
Erdem Design, Form,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unda Houses in Anatolia
Thelusma DWELLING, COMMUNITY, AND RESILIENCE: Reimagining Tomorrow in Port-Au-Prince
Labuda et al. An Innovative Concept for 3D Sand-Printed Sustainable Refugee Shelters in a Sandy Desert in a Hot and Dry Climate. Sustainability 2024, 16, 2294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