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9023B - 便携式温热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温热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9023B
CN103189023B CN201180053441.2A CN201180053441A CN103189023B CN 103189023 B CN103189023 B CN 103189023B CN 201180053441 A CN201180053441 A CN 201180053441A CN 103189023 B CN103189023 B CN 1031890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accommodation section
described main
assembly
por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34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9023A (zh
Inventor
李海诚
白谨宁
朴志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rag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rag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rag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ragem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1/00832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2060642A2/ko
Publication of CN103189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9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9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9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0Containers, covers, furniture or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ical or diagnostic appliances or instruments, e.g. sterile covers
    • A61B50/3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ckaging, protecting, dispensing, collecting or disposing of surgical or diagnostic appliances or instruments
    • A61B50/31Carrying cases or bags, e.g. doctors' ba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2007/0087Hand-held applica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其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后方内侧形成有空间的主体部,该空间能够容纳外部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面的上部把手;容纳用于温热治疗的外部组件的组件容纳部,其另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组件容纳部采用可装卸式结构。所述组件容纳部包括:与所述主体部内部内侧对应的前面板;当与所述主体部结合时构成主体部后端的后面板;与主体部左右两侧面对应,并位于其内部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与所述主体部底面对应,构成底面的底面板。由此,构成一种上方开口型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依据本发明,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的组件。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将所述组件放入主体部内或者将其取出时因受到冲击而损坏。

Description

便携式温热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具体地说,就是涉及一种具有以下优点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可以很方便地将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的组件从主体部空间取出使用后再将其放进去保管,同时,将所述组件放入主体部空间或者将其取出时可以防止其碰撞所述空间内侧壁,从而避免组件因受到冲击而损坏。
背景技术
最早,温热治疗仪产品形状多以提包型为主,但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用户可以躺着接受治疗的寝床型。现在,广泛使用的寝床型温热治疗仪必须固定设置在家庭或者具有较大空间的场所,只能够在特定的位置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用户不可能带着产品随时随地自由使用。
为了克服这种寝床型温热治疗仪的缺点,研发出了一种便携式温热治疗仪,用户可以带着它到任何地方使用,现在已受到广泛青睐。
图1及图2所示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就是本申请人已申请并登记的专利第457272号“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其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内部设置有能够保管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组件11的空间,后面与后盖部20结合,前面与第1辅助主体部30结合的主体部10;与所述主体部10后面结合,能够对放入所述主体部10内的组件11进行保管的后盖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前面结合,外部设置有可输入外部电源的电源插座32,在内部设置有为防止通过所述电源插座32输入的外部电源出现异常以及在输入电源不稳定的状态下使输入电压始终保持稳定而安装有电源供给组件的第1辅助主体部30;能够与所述第1辅助主体部30结合,并安装在与所述电源供给组件相对的内侧面上的控制部,其整体上控制用于温灸器运转的印刷电路板和各个组件。在安装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背面设置了包含有与之对应的显示部的第2 辅助主体部40。另外,所述主体部10的上部设置有把手12,在所述第2辅助主体部40上还设置有保护显示部的前盖部60。
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1包括:带有上部把手12的主体部10;位于其前面,用户可以对温热治疗仪进行操作的显示部60;设置在主体部侧面的电源插座32;设置在主体部后方的后盖部20;在所述主体部内划分空间的隔板13。因此,现有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1在通过所述隔板13划分的空间内置有温热治疗用温灸器等组件11,并将其通过后盖部20的搭扣锁定装置21与主体部10结合,从而可对所述温热治疗用温灸器等组件11进行保管。这实际上是在所述主体部10内形成组件的容纳空间,并使主体部与容纳空间构成一体。
但是,其缺点在于:所述容纳空间位于主体部内,放入或取出组件时,用户必须将手伸入主体部内。如果所述空间较小,用户的手伸不进去,抓住其中的组件就很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将便携式温热治疗仪的前部抬高,待组件从存放空间滑出。
另外,所述现有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通过一侧与主体部10后面通过合叶方式结合、另一侧通过带有搭扣锁定装置21的后盖部20开闭,并通过隔板13上下划分的主体部10,这样需要从主体部的后方内侧空间部的深处内保管或取出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的组件,因此不仅会给用户带来麻烦及不便,而且当向主体部的空间放入并取出组件时,或者携带时在主体部的空间内保管的组件移动,并碰撞所述空间的内侧壁,所造成的冲击会对组件造成损坏。
发明的详细说明
技术课题
如上所述,现有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尽管有其优点,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因此,当务之急是要通过技术改进克服其缺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其可以很方便地将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的组件放入主体部空间保管或者将其取出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即使是在携带时也能够防止保管在所述主体部空间的组件移动,从而避免因受到冲击而损坏组件。
解决课题的方法
依据本发明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面带有用户操作功能的显示部;使外部温灸器与主体部的外侧面联接的电源插座;位于主体部上面,方便用户携带的上部把手;位于主体部后方内侧容纳外部组件的空间。所述主体部与组件容纳部另行设置,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组件容纳部采用可装卸式结构,所述组件容纳部包括:与所述主体部内部内侧对应的前面板;当与所述主体部结合时构成主体部后端的后面板;与主体部的左右两侧面对应,并位于其内部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与所述主体部底面对应,构成底面的底面板。
依据本发明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包括:在后方内侧形成有空间的主体部,该空间容纳外部组件;容纳用于温热治疗的外部组件的组件容纳部,其另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组件容纳部采用可装卸式结构。所述组件容纳部包括:当与所述主体部结合时覆盖所述主体部空间的后面板;与所述主体部的左右两侧面相对应,并位于其内部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与所述主体部底面对应,构成底面的底面板;与所述后面板相对的前面板。
优选地,依据本发明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主体部的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的高度相比于所述前面板及后面板低。
另外,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组件容纳部在形成曲面的后面板上设置有把手。
另外,优选地,本发明中,为了确保所述组件容纳部能够稳定而简便地以可装卸方式结合,在所述主体部后方内侧的内部空间采用轨道式、滑轮式或者辊轴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进行设置。
另外,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组件容纳部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及所述主体部两侧面设置有第1引导构件,在所述底面板的底面及所述主体部的底面也设置有第2引导构件。
另外,优选地,依据本发明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包括将所述组件容纳部的内部划分为几个区间的隔板,所述隔板与前面板和后面板及底面板构成一体。如果考虑多种保管的效率性以及用户使用的方便性,所述隔板也可以不与前述几个部件构成一体,而是采用组装式结构。
另外,本发明中,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将其内部划分为几个区间。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引导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末端插入其中并进行滑动的第3引导槽。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将保管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组件的组件容纳部设计成抽屉式,可以将组件从主体部的空间取出使用然后再放入其中保管。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使用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组件的简便性,而且构成组件容纳部的左、右侧板相比于前、后面板低,当将所述组件放入主体部的空间或者将其取出时,就不会碰撞空间的内侧壁,从而可以防止组件因受到冲击而损坏。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显示位于现有便携式温热治疗仪第2辅助主体部前面的显示部与前盖部结合关系的概略图;
图2是对现有便携式温热治疗仪主体部和与之结合的后盖部进行说明的概略斜视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理想实施例的整体斜视图;
图4是显示将本发明理想实施例的抽屉式组件容纳部从主体部抽出状态的整体斜视图及选取要部放大的剖面图;
图5是图4所示本发明理想实施例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图4所示本发明理想实施例结构的仰视图;
图7是显示将本发明另一理想实施例的抽屉式组件容纳部从主体部抽出状态的整体斜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是,附图仅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并不意味着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仅限定于此。
图3是显示本发明理想实施例的整体斜视图,图4是显示将本发明理想实施例的抽屉式组件容纳部从主体部抽出状态的整体斜视图及选取要部放大的剖面图。
依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100的技术特征在于:主体部110与组件容纳部120另行设置,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可以自由地装卸于所述主体部110内部。
所述主体部110取消了现有技术中说明的后盖部20和隔板13,构成一个完全空洞的内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内部空间是指,位于主体部110中央及后方其内部形成内部空洞的部分,是组件容纳部120能够进入的空间区域。
所述组件容纳部120与所述主体部110完全另行设置,以装卸式结构结合于所述主体部110,其本身包括能够容纳组件(外部电导子、连接电线及衬垫等)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件容纳部120本身带有能够容纳用于温热治疗仪的各种组件的空间,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包括:与主体部110内部内侧对应的前面板121;当与主体部110结合时构成主体部110后端的话后面板122;与主体部110的左右两侧对应,并位于其内部的左侧板123和右侧板124;与主体部110底面对应,构成底面的底面板125。因此,所述组件容纳部120没有上面板,其上方成打开的上方开口型。另外,其通过所述前面板121、后面板122、左侧板123和右侧板124以及底面板125形成一个上方开口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容纳温热治疗仪的各种组件。
优选地,为了能够更加方便地将温热治疗仪组件放入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内或者将其取出,将所述左侧板123和所述右侧板124的高度设置得比所述前面板121及后面板122的高度更低。其原因在于,当所述前面板121紧贴主体部110内侧装配时,它位于主体部110内部前面,为了防止所述组件直接与所述主体部110内部前面碰撞,就必须确保其位置尽可能高。另外,当所述组件容纳部120紧贴所述主体部110时,所述后面板122实际上就构成了所述主体部110的后部,因此,就必须确保其高度与所述主体部110后面开放部完全一致。所以,综合考虑到以上各种条件,所述左侧板123和所述右侧板124的高度就应当比所述前面板121及后面板122更低。
优选地,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在构成曲面的后面板122上设置有把手128(参照图6)。这主要是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加容易地将所述组件容纳部120从主体部110抽出或者将其推入。如图6所示,所述把手128位于后面板122下侧并上下贯通。
另外,所述组件容纳部120位于所述主体部110内,以装卸式结构与其结合。为此,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可以采用轨道式、滑轮式或者辊轴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0后方内侧的内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附图中全都采用了轨道式作为一个理想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优选地,为了使所述组件容纳部120能够更加简便而稳定地与所述主体部110结合,在所述左侧板123和右侧板124及所述主体部110的两侧面设置有第1引导构件。另外,在所述组件容纳部120的底面板125底面及所述主体部110底面也设置有第2引导构件。
依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100,为了使所述组件容纳部120能够通过抽屉方式插入主体部110的内部空间或者将其抽出,组件容纳部120的底面板125和左、右侧板123、124不完全紧贴主体部110的内侧面,而是稍微留有一定的间隔。但是,如果单纯只考虑设置间隔,当将组件容纳部120插入主体部110或者将其抽出时,任意一侧都会与主体部110的内侧面接触,从而使组件容纳部120不容易插入主体部110或者将其抽出。
所述第1引导构件包括:沿所述组件容纳部120的左侧板123和右侧板124的长度方向在外侧面上形成凹槽状的第1引导槽141;突出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0的两内侧面的第1引导突部143,其对应着所述第1引导槽141沿长度方向形成,朝着内侧面形成。另外,所述第2引导构件包括:沿长度方向突出设置在所述组件容纳部120的底面板125下侧的第2引导突部145;沿长度方向在所述主体部110的底面115形状凹槽状的第2引导槽147。
所述第1引导构件的第1引导槽141和第1引导突部143虽然相互对应,但是,它们(即,凹凸)也可以相互反向设置。例如:所述左侧板123和右侧板124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在外侧面突出设置的引导突部,所述主体部110包括在其两内侧面上形成凹槽状的引导槽。另外,所述第2引导构件的第2引导槽147和第2引导突部145虽然相互对应结合,但是,它们也可以相互反向设置。例如:所述组件容纳部120的底面板125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在外侧面形成凹槽状的引导槽,所述主体部110包括在其内侧面上突出设置的引导突部。
因此,对于依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100来说,当将所述组件容纳部120插入主体部110内或者将其抽出时,位于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左右侧的第1引导槽141就会与位于所述主体部110两内侧的第1引导突部143咬合并沿长度方向滑动。另外,位于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底面的第2引导突部145会与位于所述空间部112底面的第2引导槽147咬合并沿长度方向滑动。因此,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完全可以在主体部110内移动,并不会在所述主体部110内向一侧偏斜或者晃动,可以非常顺利地插入或者抽出。
优选地,依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100包括将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内部划分为几个区间的隔板130。通过所述隔板130对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内部进行分割,从而对能够放入其内部的组件进行区分,并安全保管。所述隔板130既可以以垂直于所述组件容纳部120长度方向的方式设置,也可以平行设置于长度方向。如果所述隔板130以垂直于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时,虽然具有可以依次放入组件进行保管的优点,但是放入或者取出组件也比较麻烦。另外,如果将所述隔板130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时,虽然不能设置太多的隔板130,但是它可以沿左右两侧分割空间,方便放入或者取出组件。如果想要分隔出更多的空间,就可以沿长度方向设置1个隔板130,在左右两侧设置多个辅助隔板(未图示)。图4中显示了将所述隔板130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示例,所述隔板130与前面板121和后面板122及底面板125构成一体,如果考虑多样保管的效率性及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可以不将所述隔板130设置成一体型,而采用组装式结构。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温热治疗仪除了具有上述结构之外,还可以追加设置多种构件。
例如:还可以在隔板130两侧面设置限界线132,所述限界线132可以作为限定放入组件容纳部120内保管组件高度的指示线,这是因为,如果将高于所述限界线132的组件放入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并向主体部110内推入,所述组件就会碰撞主体部110且不能顺利推进,而且也不容易取出。因此,必须事先察看所有组件是否高出所述限界线132的指示线,然后再放入所述组件容纳部120。
另外,可以在所述隔板130的两侧面和所述左侧板123及右侧板124的两侧面设置阻移部134,所述阻移部134采用具有弹力的材质构成,其作用就是阻止放入所述隔板130和左、右侧板123、124之间的组件移动。如图5所示,虽然所述阻移部134大多设置成一种突出部的形状,但是也可以设置成突出的带状(未图示)。另外,也可以不用设置多个突出部而只设置一个或者两个突出部,通过它就可以阻止放入组件容纳部120内的组件移动,从而防止移动产生的冲击损坏组件。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虽然对突出部进行了说明,但并不意味着仅限定于此,所述组件容纳部120的内部空间形状也可以根据容纳组件的形状设计。
另外,如上所述,便携式温热治疗仪100的组件容纳部120内设置有一种组件,即外部电导子。这时,外部电导子以连接在外部电导子上的电线缠绕在一起的状态下被容纳,因此很难对外部电导子进行固定。另外,由于电源线与外部电导子连接构成一体,因此对其处理也比较困难。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将外部电导子与电源线分开结合,只将外部电导子放入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电源线,即电线放入设置在主体部110下侧的电源线空间内,在这个空间配置有卷轴状电源线。在这里,虽然未图示,但是外部电导子电源线具有电线部和设置在电线部一端与所述外部电导子连接的连接部。在这里,电线部的另一端与电源供给部(即,电源开关)连接。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外部电导子的一侧可以设置与所述连接部对应的连接器或者端子。所述外部电导子电源线至少应当设置一个以上。
另外,所述外部电导子电源线成卷轴状配置于主体部110下侧内部空间,因此很方便对现有电线进行管理。另外,由于电线管理更加方便,因此也就更容易将外部电导子放入组件容纳部120内。另外,当用户使用外部电导子时,只需抓住主体部110下侧的外部电导子电源线抽出需要的长度即可。另外,利用专门的按钮或者再次用力一拉就可以使外部电导子电源线复位。因此,用户更方便对电线进行管理。
另外,依据本实施例的组件容纳部120可以自动与主体部110分离或安装。
即,例如:在主体部110内侧设置有凹部或者凸部,在所述组件容纳部120上也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凸部或者凹部,当通过它将所述组件容纳部120推入主体部110内侧装配时,所述主体部110的凹部/凸部就会与所述组件容纳部120的凸部/凹部结合,这样,就可以防止组件容纳部120与主体部110脱离。当然,也可以在主体部110内部及外部设置固定装置(例如:挂钩,磁铁或者前述凹凸模式)。
另外,为了实现组件容纳部120的自动分离,也可以在所述组件容纳部120与主体部110之间设置弹性构件(例如:弹簧、弹性球等)。这样,当固定装置受到外力作用而打开时,组件容纳部120就会在弹性构件的弹力作用下而自动打开。另外,如果在组件容纳部120和主体部110之间设置磁铁装置,可以通过另行开关改变主体部110的磁铁极性,将所述组件容纳部120推出,从而使组件容纳部120自动打开。
依据本发明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100可以按如下方法使用。
用户抓住所述主体部110的上部把手113将便携式温热治疗仪100放在需要的位置后,在外部电源与主体部110的电源插座114连接的状态下,打开(on)显示部111的电源,使便携式温热治疗仪100保持初始状态。然后,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所述显示部111输入适合自身的使用条件。也可以将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的组件从所述主体部110取出,与所述显示部111的连接器(未图示)连接后,再输入使用条件。输入条件与通常情况相同,包括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组件的温度范围和治疗时间的设定。
不过,所述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的组件放进插入主体部110后方内侧的组件容纳部120内保管,如果抓住组件容纳部120的把手128向外拉,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就会像抽屉一样从主体部110拉出,从而很容易将保管在组件容纳部120内的组件取出使用。在这里,如前面实例所述,组件容纳部120也可以自动打开。在这种情况下,左、右侧板123、124高度比前、后面板121、122低,当取出组件时,组件就不会碰撞左、右侧板123、124。
当完成上述准备步骤后,用户就可以利用所述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的组件对自己的身体特定部位进行温热治疗。在这里,由于所述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的组件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就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通常情况下,该技术领域包括温灸器。当用户结束使用便携式温热治疗仪100时,关闭(off)所述电源开关,将所述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的组件与所述连接器分离,然后,再将外部电源与所述电源插座114断开。
然后,用户再将所述具有温热治疗功能的组件重新放入组件容纳部120,并将组件容纳部120像抽屉那样插入主体部110内保管。对于所述组件容纳部120来说,在位于自身两侧面的第1引导槽141与主体部的第1引导突部143相互咬合,并且设置在自身底面的第2引导突部147与位于主体部的第2引导槽145相互咬合的状态下彼此相互结合,能够像抽屉那样毫无晃动地顺利移动,从而能够轻松地将其插入所述主体部110内或者将其拉出。
图7是显示将本发明另一理想实施例的抽屉式组件容纳部从主体部抽出状态的整体斜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另一理想实施例即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在主体部110内至少设置有一个隔板150,在隔板150上设置有左侧板123和右侧板124末端可以插入并滑动的第3引导槽151,第3引导槽151比左侧板123及右侧板124的突出端部的端面更加凹陷,并沿组件容纳部120推入及拉出的方向延长。隔板150也可以设置成多层结构,但是,如图所示,为了将空间部112划分为上部空间部112a和下部空间部112b,最好只设置一层。上部空间部112a直接容纳外部组件,下部空间部112b插入组件容纳部120。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另一理想实施例即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将隔板130安装在组件容纳部120上构成的本发明理想实施例不同,除了是将隔板150安装在主体部110内这一点差异之外,其余部分都与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相同。
在上述说明中,虽然对依据本发明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所叙述的是本发明最理想的实施形态。因此,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另外,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相关的变更以及修改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上方开口型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
包括:后方内侧形成有空间的主体部(110),该空间容纳外部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0)上面的上部把手(113);容纳用于温热治疗的外部组件的组件容纳部(120),其另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10),
所述主体部(110)与组件容纳部(120)采用可装卸式结构,
在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形成的空间中包含将其内部划分为左右区间的隔板(130),
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包括:为了与所述主体部(110)结合时构成主体部(110)后端而具有与所述主体部(110)的后面开放部一致高度的构成曲面的后面板(122);与主体部的左右两侧面对应,并位于其内部的左侧板(123)和右侧板(124);与所述主体部底面对应,构成底面的底面板(125),
在所述底面板(125)下侧沿长度方向突出设置有第2引导突部(145),在所述主体部(110)的底面(115)沿长度方向以凹槽形式设置有第2引导槽(147)。
2.一种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
包括:后方内侧形成有空间的主体部(110),该空间容纳外部组件;容纳用于温热治疗的外部组件的组件容纳部(120),其另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
所述主体部(110)与组件容纳部(120)采用可装卸式结构,
在所述主体部(110)形成的空间中包含将其内部分割成上部空间部(112a)和下部空间部(112b)的隔板(150),所述上部空间部(112a)直接容纳外部组件,所述下部空间部(112b)插入组件容纳部(120),
为了与所述主体部(110)结合时构成所述主体部(110)的后部,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包括:覆盖所述上部空间部(112a)和所述下部空间部(112b)的构成曲面的后面板(122);与所述主体部(110)的左右两侧面对应,并位于其内部的左侧板(123)和右侧板(124);与所述主体部(110)底面对应,并构成底面的底面板(125);在所述底面板(125)下侧沿长度方向突出设置有第2引导突部(145),在所述主体部(110)的底面(115)沿长度方向以凹槽形式设置有第2引导槽(147)。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件容纳部的左侧板(123)与右侧板(124)的高度相比于组件容纳部(120)其前面板(121)及后面板(122)低。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件容纳部(120)在形成曲面的后面板(122)上设置有把手(128)。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组件容纳部(120)的左侧板(123)和右侧板(124)长度方向设置于外侧面的第1引导槽(141)或者第1引导突部;在所述主体部(110)的两内侧面上对应于所述第1引导槽(141)或者第1引导突部沿长度方向朝着内侧面形成的引导突部或者引导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130)在其两侧面和所述左侧板(123)及右侧板(124)的内侧面还设置有阻移部(134)。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
为了与所述用于温热治疗的外部组件中的外部电导子电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内侧设置至少一个以卷轴状缠绕的外部电导子电源线,所述外部电导子电源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器,另一端与电源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温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板(150)上设置有所述左侧板(123)和所述右侧板(124)末端能够插入并滑动的第3引导槽(151)。
CN201180053441.2A 2010-11-05 2011-11-03 便携式温热治疗仪 Active CN1031890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00109737 2010-11-05
KR10-2010-0109737 2010-11-05
KR1020110113505A KR101391496B1 (ko) 2010-11-05 2011-11-02 휴대용 온열치료기
KR10-2011-0113505 2011-11-02
PCT/KR2011/008328 WO2012060642A2 (ko) 2010-11-05 2011-11-03 휴대용 온열치료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9023A CN103189023A (zh) 2013-07-03
CN103189023B true CN103189023B (zh) 2015-08-19

Family

ID=46266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3441.2A Active CN103189023B (zh) 2010-11-05 2011-11-03 便携式温热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391496B1 (zh)
CN (1) CN103189023B (zh)
TR (1) TR201305047T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0391U (zh) * 1990-10-21 1991-07-10 刘国祥 多功能冷效应脑保仪
CN2392516Y (zh) * 1999-10-13 2000-08-23 荣成市石岛兆强新材料有限公司 头部降温装置
CN1636532A (zh) * 2004-01-05 2005-07-13 喜来健医疗器株式会社 便携式温热治疗器
EP1817998A1 (de) * 2006-02-02 2007-08-15 CRP Automationstechnik AG Flüssigkeitsbehältereingabevorrichtung zum Aufnehmen und Entleeren eines Flüssigkeitsbehälters sowie Kabine mit einer derartigen Flüssigkeitsbehältereingabe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98622Y1 (ko) 1997-08-31 2000-10-02 윤종용 금전등록기의 휴대용 서랍장치
FR2808675B1 (fr) * 2000-05-09 2004-02-06 Drager Medizintechnik Gmbh Appareil de thermotherapie a surface de repos extensible
KR100462057B1 (ko) 2003-01-23 2004-12-29 박형배 휴대형 피엘시교육용 제어시뮬레이터
CN2665840Y (zh) * 2003-10-23 2004-12-22 冯炜纲 便携式流动多媒体远程教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0391U (zh) * 1990-10-21 1991-07-10 刘国祥 多功能冷效应脑保仪
CN2392516Y (zh) * 1999-10-13 2000-08-23 荣成市石岛兆强新材料有限公司 头部降温装置
CN1636532A (zh) * 2004-01-05 2005-07-13 喜来健医疗器株式会社 便携式温热治疗器
EP1817998A1 (de) * 2006-02-02 2007-08-15 CRP Automationstechnik AG Flüssigkeitsbehältereingabevorrichtung zum Aufnehmen und Entleeren eines Flüssigkeitsbehälters sowie Kabine mit einer derartigen Flüssigkeitsbehältereingabe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048495A (ko) 2012-05-15
KR101391496B1 (ko) 2014-05-07
TR201305047T1 (tr) 2014-03-21
CN103189023A (zh)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0990A (zh) 设有发光和电力系统的提包
CN202682394U (zh) 具分离式接电装置的抽拉门消毒碗柜
TR201515325A2 (tr) Bir Elektronik Cihaz Tutucusu İçin Elektrik Kontektörü
US11083262B2 (en) Wearable storage case opening and closing based on press buckle
CN103189023B (zh) 便携式温热治疗仪
USD652213S1 (en) Portable case for monitor storage and use
CN203813294U (zh) 一种中压开关柜联锁装置
CN201491054U (zh) 防止用户热插拔客户识别模块卡的装置
CN107734417A (zh) Tws耳机的胶囊式充电贮存盒
CN207328311U (zh) 用于车辆的终端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3788381U (zh) 一种显示装置外壳及显示装置
CN104242406B (zh) 具有嵌入式电源变换接口的电池及电源变换输出插件
CN206490252U (zh) 一种防止插头意外滑落的插座
CN209233095U (zh) 一种可移动式墙上插座
CN205649655U (zh) 一种带有可抽拉绕线器的智能电子药箱
CN209644922U (zh) 一种便携式x光射线机
CN202178477U (zh) 可收纳的排插
CN206238940U (zh) 一种婴幼儿跌落保护装置
CN202731490U (zh) 一种箱包锁
CN206163936U (zh) 一种机架式电源收纳箱
CN207545474U (zh) 一种便捷式药盒
CN205405697U (zh) 一种用于自助贩售机的柜门结构
CN205790781U (zh) 电器设备
CN203580821U (zh) 一种车载摆件
CN202857177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开口封堵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