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8792B - 随机接入发起、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及主基站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发起、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及主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8792B
CN103188792B CN201110443786.0A CN201110443786A CN103188792B CN 103188792 B CN103188792 B CN 103188792B CN 201110443786 A CN201110443786 A CN 201110443786A CN 103188792 B CN103188792 B CN 1031887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hetic group
group station
notification message
subscrib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37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8792A (zh
Inventor
黄曲芳
曾清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437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8879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7220 priority patent/WO201309765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188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8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随机接入发起的通知方法,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数据传输资源的通知方法以及主基站。所述随机接入发起的通知方法包括:主基站接收来自源设备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向所述源设备发起随机接入。本发明实施例避免了用户设备监听各个基站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令。

Description

随机接入发起、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及主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发起的通知方法、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数据传输资源的通知方法以及主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中,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简称LTE)系统,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CA)技术。载波聚合的意思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简称CC)进行上下行通信,从而支持更高速的数据传输。按照聚合的载波所属的基站划分,载波聚合可以分为基站内部小区聚合,基站间小区聚合等。例如,在LTE系统中,跨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B,简称eNB)的载波聚合(即基站间的小区聚合)是指UE同时使用的成员载波由不同的基站控制。
在跨eNB的载波聚合模式中,如果某一个eNB有下行数据待发送给一个处于上行失步状态的UE,会通过该eNB下的某一个小区(Cel1)向UE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DCCH)指令(PDCCH order),通知UE触发非竞争的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RA)以重新进入上行同步状态,再向UE发送下行数据。
跨eNB的载波聚合中UE同时使用的成员载波由不同的基站控制,而对于参与载波聚合的每个基站的小区中,配置有一个小区用来发送PDCCH order。因此,当该UE在某一个eNB配置给该UE的所有小区上处于上行失步状态,需要UE在该eNB配置的这个小区上监听PDCCH order。
因此,在跨eNB的载波聚合模式中,当有下行数据需要发送且UE处于上行失步状态时,UE需要同时监听各个eNB上的配置的一个小区上的PDCCHorder,因此需要监听很多的小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电量消耗。
在跨eNB的载波聚合模式中,如果UE在一个eNB的所有Cell上都处在上行失步状态时,有上行数据需要向这个eNB发送,UE会先查询出该上行数据所在的逻辑信道对应的eNB下,配置给自己的所有Cell;在这些Cell内选定一个小区,发起竞争RA,以重新进入上行同步状态;再向eNB发送上行数据。如果UE处在上行同步状态,但是没有SR资源或者SR传输达到最大次数时,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UE会通过某个特定的Cell发起竞争RA以获得上行资源;再向eNB发送上行数据。
但是,在上述方案中,由于竞争的RA,其消息1(msg1)中的前导序列码(preambl )是由UE自己选择的,可能会有其它UE在同一时间发送相同的前导序列码,从而造成冲突。因此,上述方案会导致竞争的RA太多,造成RA冲突概率增加,而无谓地消耗系统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随机接入发起的通知方法、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数据传输资源的通知方法及主基站,以实现跨基站载波聚合模式中用户设备在辅基站的所有小区上处于失步状态且有下行数据待发送时,用户设备只需监听主基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令PDCCH order,或者用户设备在辅基站的所有小区上处于失步状态,或者虽处于同步状态但没有调度请求资源或者调度请求次数达到最大次数,且有上行数据待发送时,不会引起竞争的随机接入。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发起的通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主基站接收来自源设备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
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向所述源设备发起随机接入。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主基站接收来自源设备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
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向所述源设备发送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资源的通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主基站接收来自源设备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
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为所述源设备分配传输所述数据的资源。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基站,所述主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源设备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
通知单元,用于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向所述源设备发起随机接入。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基站,所述主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源设备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
通知单元,用于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向所述源设备发送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基站,所述主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源设备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
通知单元,用于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为所述源设备分配传输所述数据的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和主基站避免了用户设备监听跨基站载波聚合模式中各个基站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令,或者防止用户设备发起竞争的随机接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发起的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资源的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是主基站通过第二通知消息向用户设备或者辅基站指示发起随机接入,或者发送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或者分配传输数据的资源以实现传输下行数据或者上行数据,从而避免了用户设备监听参与聚合载波的各个基站eNB上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令PDCCH order,或者防止用户设备发起竞争的随机接入。
在LTE系统中每个子帧内,必须保证同一个小区的所有UE所传输的数据在同一时刻到达eNB,否则就会带来干扰。由于各个UE与eNB的距离各不相同,它们所发送的上行信号经历的传输时延也不同,所以每个UE都必须和eNB维护一个上行传输提前量(Time Alignment,简称TA),如果该TA有效,UE就能传上行数据,如果该TA无效,UE就不能传上行数据。TA是否有效,由定时器(Time alignment timer,简称TAT)来控制。每次eNB发出TA时间调整时,就启动TAT,UE收到TA时间调整命令,也启动TAT,通过这种方式,UE和eNB就能凭借TAT是否超时来判断TA是否有效。如果TA仍然有效,该UE在该eNB的该小区下就处于上行同步状态;如果TA无效,该UE在该eNB的该小区就处于上行失步状态。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发起的通知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的通知方法是针对在跨基站的载波聚合模式中,某一个辅基站内配置给某个UE的所有Cell下该UE都处于上行失步状态,该辅基站有下行数据待发送给该UE的情况下描述的。
在本例中,源设备为辅基站,目的设备为用户设备,所述数据为下行数据。由于辅基站需要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但是由于用户设备处于上行失步状态,因此需要发起随机接入进入同步状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主基站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通知消息可以是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发送的,该第一通知消息包括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指示。
进一步地,所述主基站在接收到第一通知消息时还接收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其中,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可以是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接口的隧道层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封装在一起发送给所述主基站的。或者,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可以显式地包含在第一通知消息中;也可以是通过某些隐式方式指示给主基站。例如,通过第一通知消息的端口号隐式指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所述主基站收到第一通知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一通知消息的端口号映射出对应的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
步骤120,主基站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向所述源设备发起随机接入。
例如,该步骤120可以包括:主基站通过主小区,向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所对应的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辅基站的标识号和PRACH资源指示的第二通知消息。
应当理解的是,主基站选择哪一个小区来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是根据当前主基站内哪一个小区的性能最可靠作为选择的依据。选择出来的性能最可靠的小区作为主小区。具体地为,当用户设备初次与网络建立连接时,用户设备建立第一个连接的小区就自动成为主小区,此后网络侧可以视需求变化为用户设备添加一些辅小区。随着无线环境的变化,原有的主小区可能变得不再可靠,这时网络侧可以把主小区改到另一个比较可靠的辅小区上,此时,辅小区充当为主小区。
在上面描述的内容中,应当可以理解的是,系统在辅基站上预先配置好主基站的地址,以及在用户设备上已配置好用户设备监听主基站的主小区上的PDCCH order。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知消息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令PDCCH order,当用户设备接收到该PDCCH order后,向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获得上行同步,以使用户设备具有上行资源,来传输用户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后返回的确认信息,从而完成数据的传输。即如图1所示,步骤120之后,还可包括步骤130。
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30:用户设备在PRACH资源指示所对应的PRACH资源上,向辅基站的标识号所对应的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获得上行同步。
其中,所述PRACH资源指示和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PRACH资源指示所对应的PRACH资源上,向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所对应的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在用户设备与辅基站完成上行同步后,通过SR资源发起SR获得上行资源,因此辅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给用户设备后,用户设备向辅基站具有上行资源返回确认消息,由此完成该下行数据的传输。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步骤110和步骤120实现了在跨基站的载波聚合模式中,用户设备监听主基站的主小区发送的第二通知消息PDCCH order,由该第二通知消息触发用户设备在PRACH资源发起非竞争的随机接入。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当用户设备在辅基站的所有小区上处于上行失步状态时,原来由各个辅基站发送的PDCCH order现在集中由主基站来发送,从而用户设备只需监听主基站的主小区上的PDCCH order。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不需要在参与载波聚合的各个基站上监听PDCCH order,而只需要监听主基站的主小区上的PDCCH order,从而减少用户不必要的电量消耗。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知方法针对在跨基站的载波聚合模式中,UE内与某个基站对应的逻辑信道上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UE处于上行同步状态,但是没有这个基站对应的SR资源或者SR请求达到最大次数;或者UE在该基站配置给该UE的所有Cell下都处于上行失步状态这些情况来描述。
正常的UE发送上行数据是通过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简称SR)向eNB请求资源,等eNB分配了资源后,UE使用分配了的上行资源传送上行数据来实现的。其中SR使用专用PUCCH资源即SR资源发送。
在本例中,源设备为用户设备,目的设备为辅基站,所述数据为上行数据。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主基站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具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通知消息可以是用户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的,该第一通知消息包括辅基站的标识号。应当理解地是,第一通知消息中可以显式地包含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也可以隐式地包含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比如,所述第一通知消息中可以包含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Radiolink)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通过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可以隐式指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当所述主基站收到包含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后,可以根据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映射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
进一步地,所述主基站在接收第一通知消息时还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可以是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的隧道层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封装在一起发送给所述主基站的。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是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所在的位置来确定的。因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无线资源是由所述主基站分配的,所述主基站可以根据收到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无线资源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
还应当理解的是,用户设备是与主基站保持上行同步,且用户设备具有上行资源,用户设备通过主基站上处于同步状态的一个小区向主基站发送信息。该第一通知消息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SR请求发送,也可以通过介质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例如MAC CE发送。
步骤220,主基站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向所述源设备发送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
例如,该步骤220可以包括:主基站通过X2接口向辅基站的标识号所对应的辅基站发送携带有用户设备的标识号的第二通知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辅基站接收到该第二通知消息后,根据第二通知消息中携带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向用户设备发送随机接入通知消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即如图2所示,步骤220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230和240。
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30:辅基站根据第二通知消息,向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对应的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随机接入资源的随机接入通知消息,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分配的随机接入资源上,向所述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其中,随机接入资源包括例如随机接入码、随机接入时隙和PARCH资源。随机接入通知消息是PDCCH order。即,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所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随机接入资源的随机接入通知消息,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分配的随机接入资源上,向所述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在本实施例中辅基站根据第二通知消息,向UE分配随机接入资源例如随机接入码(即preamble)和随机接入时隙,以及用于承载它们的PARCH资源,避免像现有技术那样由UE自己选择随机接入码,而其他UE也可能发送相同的随机接入码,从而造成冲突以及基站不能辨别该UE的身份。
步骤240,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码和随机接入时隙,在PARCH资源发起随机接入。
用户设备被PDCCH order触发随机接入,用户设备在随机接入时隙在PARCH资源发送随机接入码。如果用户设备是在该基站配置给该用户设备的所有Cell下处于失步状态,用户设备发起RA,以再次获得同步,通过SR资源发起SR获得上行资源,发送上行数据;如果用户设备在该基站配置给该用户设备的所有Cell下处于上行同步状态,但没有SR资源或者SR请求达到最大次数,则发起随机接入,以直接获得上行资源,在其上发送上行数据。
本发明该实施例利用主基站将用户设备需要发送上行数据的要求通过携带有用户设备的标识号的第二通知消息告知辅基站,指示辅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由辅基站触发用户设备发起非竞争的随机接入,避免了像现有技术由用户设备发起竞争的随机接入。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图3所示实施例和图2所示实施例相似,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时,该第一通知消息除了包括辅基站的标识号之外,还可包括资源请求原因。该资源请求原因为UE内与辅基站对应的一个逻辑信道上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UE在辅基站配置给该UE的所有Cell都处于上行失步状态下。因此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知方法针对在跨基站的载波聚合模式中UE在该基站配置给该UE的所有Cell下都处于上行失步状态这个情况来描述。
在本例中,源设备为用户设备,目的设备为辅基站,所述数据为上行数据。
图3所示实施例与图2所示实施例具有相似的步骤。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主基站接收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
应当理解的是,该第一通知消息可以是用户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的,该第一通知消息可以包括辅基站的标识号和资源请求原因。应当理解地是,第一通知消息中可以显式地包含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也可以隐式地包含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比如,所述第一通知消息中可以包含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通过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可以隐式指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当所述主基站收到包含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后,可以根据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映射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
进一步地,所述主基站在接收第一通知消息时还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可以是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的隧道层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封装在一起发送给所述主基站的。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是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所在的位置来确定的;因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无线资源是由所述主基站分配的,所述主基站可以根据收到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无线资源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
还应当理解的是,用户设备是与主基站保持上行同步,且用户设备具有上行资源。
步骤320,主基站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向所述源设备发送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
例如,该该步骤320可以包括:主基站向辅基站的标识号所对应的辅基站发送携带有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资源请求原因的第二通知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辅基站接收到该第二通知消息后,根据第二通知消息中携带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资源请求原因向用户设备发送随机接入通知消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即如图3所示,步骤320之后,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30,辅基站根据第二通知消息携带的资源请求原因为用户设备在该辅基站的所有小区下处于上行失步状态,但有上行数据待发送时,向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对应的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随机接入资源的随机接入通知消息,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分配的随机接入资源上,向所述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分配的随机接入资源包括例如随机接入码preamble、随机接入时隙和PARCH资源;该随机接入通知消息是指令PDCCH order。即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所述资源请求原因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所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随机接入资源的随机接入通知消息,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分配的随机接入资源上,向所述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在本实施例中,辅基站根据资源请求原因向UE分配随机接入码和随机接入时隙,以及用于承载它们的PARCH资源,避免由UE自己选择随机接入码,而其他UE也可能发送相同的码而造成冲突。
步骤340,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码和随机接入时隙,在PARCH资源发起随机接入。
用户设备被随机接入通知消息即PDCCH order触发RA,UE在随机接入时隙在PARCH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码,进入上行同步状态,通过SR资源发起SR获得上行资源,发送上行数据。
本发明该实施例利用主基站将用户设备需要发送上行数据的要求通过携带有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资源请求原因的第二通知消息告知辅基站,指示辅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由辅基站触发用户设备发起非竞争的随机接入,避免了像现有技术由用户设备发起竞争的随机接入。
本发明图2和图3实施例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在用户设备具有向辅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且用户设备在辅基站的所有小区上处于失步状态,或者虽然是处于同步状态但调度请求资源没有或者调度请求次数达到最大次时,可以通过第二通知消息指示辅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来减少UE发起随机接入的机会,特别是减少竞争随机接入的机会,降低系统中随机接入的负荷,从而减少随机接入的冲突概率,提升系统性能。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资源的通知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同图3实施例相似,该第一通知消息除了包括辅基站的标识号之外,还可包括资源请求原因,而在本例中资源请求原因为UE内与辅基站对应的逻辑信道上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UE处于上行同步状态,但是没有这个基站对应的SR资源或者SR请求达到最大次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通知方法针对在跨基站的载波聚合模式中,UE内与某个基站对应的逻辑信道上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UE处于上行同步状态,但是没有这个基站对应的SR资源或者SR请求达到最大次数这个情况来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主基站接收来自源设备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
应当理解的是,该第一通知消息可以是用户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的,该第一通知消息包括辅基站的标识号和资源请求原因。应当理解地是,第一通知消息中可以显式地包含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也可以隐式地包含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比如,所述第一通知消息中可以包含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通过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可以隐式指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当所述主基站收到包含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后,可以根据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映射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
进一步地,所述主基站在接收该第一通知消息时还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是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的隧道层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封装在一起发送给所述主基站的。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是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所在的位置来确定的;因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无线资源是由所述主基站分配的,所述主基站可以根据收到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无线资源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
步骤420,主基站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向所述源设备分配传输该数据的资源。
例如,该步骤420可以包括:主基站向辅基站的标识号所对应的辅基站发送携带有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资源请求原因的第二通知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辅基站接收到该第二通知消息后,根据第二通知消息中携带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资源请求原因向用户设备直接分配传输数据的资源。即如图4所示,步骤420之后,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30,辅基站根据该资源请求原因,向用户设备标识对应的用户设备,直接分配上行资源;即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资源请求原因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对应的用户设备分配上行资源,以在所述用户设备和辅基站之间传输数据。
因此,本发明该实施例同图2实施例相比,在具有资源请求原因的情况下,辅基站可以更加简单地对处于同步状态,但没有SR资源或SR请求达到最大次数的跨基站的载波聚合模式下的用户设备进行上行资源分配,用户设备无需再发起非竞争的RA发送SR获得上行资源。
本发明该实施例利用主基站将用户设备需要发送上行数据的要求通过携带有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资源请求原因的第二通知消息告知辅基站,指示辅基站向用户设备直接分配传输数据的资源。由辅基站直接分配传输数据的资源,防止了像现有技术由用户设备发起竞争的随机接入。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主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主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来自源设备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
通知单元52,用于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向所述源设备发起随机接入。
其中,接收单元51可以为接收机,通知单元52可以为发射机。
当所述源设备为辅基站,所述目的设备为用户设备时,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指示。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单元51,还用于接收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其中,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是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接口的隧道层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封装在一起发送给所述主基站的。或者,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可以显式地包含在第一通知消息中;也可以是通过某些隐式方式指示给主基站。例如,通过第一通知消息的端口号隐式指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所述主基站收到第一通知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一通知消息的端口号映射出对应的所述辅基站标识。。
所述通知单元52,进一步用于通过主小区,向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所对应的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PRACH资源指示和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的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应当理解的是,主基站选择哪一个小区来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是根据当前主基站内哪一个小区的性能最可靠作为选择的依据。选择出来的性能最可靠的小区作为主小区。具体地为,当用户设备初次与网络建立连接时,用户设备建立第一个连接的小区就自动成为主小区,此后网络侧可以视需求变化为用户设备添加一些辅小区。随着无线环境的变化,原有的主小区可能变得不再可靠,这时网络侧可以把主小区改到另一个比较可靠的辅小区上,此时,辅小区充当为主小区。
所述PRACH资源指示和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PRACH资源指示所对应的PRACH资源上,向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所对应的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知消息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令PDCCH order,当用户设备接收到该PDCCH order后,向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获得上行同步,以使用户设备具有上行资源,来传输用户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后返回的确认信息,从而完成下行数据的传输。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主基站通过接收单元和通知单元,由通知单元通过主小区向用户设备发送PDCCH order,实现了在跨基站的载波聚合模式中,用户设备只需监听主基站的主小区发送的第二通知消息PDCCH order,由该第二通知消息触发用户设备在PRACH资源发起非竞争的随机接入。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不需要在参与载波聚合的各个基站上监听PDCCH order来实现建立完成数据传输所需的资源,而只需要监听主基站的主小区上的PDCCH order即可来实现建立完成数据传输所需的资源,从而减少用户不必要的电量消耗。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主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主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61,用于接收来自源设备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
通知单元62,用于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向所述源设备发送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
其中,接收单元61可以为接收机,通知单元62可以为发射机。
当所述源设备为用户设备,所述目的设备为辅基站时,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包括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
应当理解地是,第一通知消息中可以显式地包含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也可以隐式地包含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比如,所述第一通知消息中可以包含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通过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可以隐式指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当所述主基站收到包含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后,可以根据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映射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单元61,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是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的隧道层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封装在一起发送给所述主基站的。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是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所在的位置来确定的。因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无线资源是由所述主基站分配的,主基站可以根据收到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无线资源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
所述通知单元62,进一步用于向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所对应的辅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的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所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随机接入资源的随机接入通知消息,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分配的随机接入资源上,向所述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当所述第一通知消息还包括资源请求原因时,资源请求原因为UE在该基站配置给该UE的所有Cell下都处于上行失步状态,所述通知单元62,进一步用于向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所对应的辅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所述资源请求原因的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在此情况下,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所述资源请求原因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所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随机接入资源的随机接入通知消息,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分配的随机接入资源上,向所述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利用本实施例主基站通过接收单元和通知单元,在跨基站的载波聚合模式中,UE内与某个基站对应的逻辑信道上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UE处于上行同步状态,但是没有这个基站对应的SR资源或者SR请求达到最大次数;或者UE在该基站配置给该UE的所有Cell下都处于上行失步状态这情况下;主基站的通知单元向辅基站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由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或者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资源请求原因指示辅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从而辅基站接收到主基站的该第二通知消息后,根据第二通知消息中携带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向用户设备发送随机接入通知消息PDCCH order,使得用户设备发起随机接入,以完成上行数据传输,防止了用户设备发起竞争的随机接入。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主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主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来自源设备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有待传输给目的设备的数据。
通知单元72,用于向所述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目的设备为所述源设备分配传输所述数据的资源。
其中,接收单元71可以为接收机,通知单元72可以为发射机。
当所述源设备为用户设备,所述目的设备为辅基站时,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包括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和资源请求原因。
应当理解地是,第一通知消息中可以显式地包含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也可以隐式地包含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比如,所述第一通知消息中可以包含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通过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可以隐式指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当所述主基站收到包含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后,可以根据待传输给所述辅基站的数据的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映射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单元71,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是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的隧道层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封装在一起发送给所述主基站的。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是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所在的位置来确定的。因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无线资源是由所述主基站分配的,所述主基站可以根据收到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无线资源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
所述通知单元72,进一步用于向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所对应的辅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所述资源请求原因的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当所述资源请求原因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辅基站的所有小区上处于同步状态,但没有调度资源或调度请求达到最大次数时,
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所述资源请求原因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对应的用户设备分配上行资源,以在所述用户设备和辅基站之间传输数据。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主基站,通过接收单元和通知单元,在跨基站的载波聚合模式中,UE内与某个基站对应的逻辑信道上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UE处于上行同步状态,但是没有这个基站对应的SR资源或者SR请求达到最大次数这种情况下;主基站通过通知单元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后,由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资源请求原因,指示辅基站向用户设备分配传输数据的资源,以使得完成上行数据传输。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同图5实施例相比,在具有资源请求原因的情况下,通知单元可以更加简单地对处于同步状态,但没有SR资源或SR请求达到最大次数的跨基站的载波聚合模式下的用户设备,通知辅基站进行上行资源分配,用户设备无需再发起非竞争的RA发送SR获得上行资源。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主基站,通过接收单元和通知单元,可以避免用户设备监听防止发起竞争的随机接入,降低系统中随机接入的负荷,从而减少随机接入的冲突概率,提升系统性能。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随机接入发起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主基站接收来自辅基站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辅基站有待传输给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指示;
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其中,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包括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和所述PRACH资源指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和所述PRACH资源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PRACH资源指示所对应的PRACH资源上向所述辅基站标识号对应的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接入发起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机接入发起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是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接口的隧道层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封装在一起发送给所述主基站的;或者,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包含在所述第一通知消息中;或者,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通过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端口号指示给所述主基站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机接入发起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基站向目的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包括:
所述主基站通过主小区,向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所对应的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PRACH资源指示和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的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机接入发起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RACH资源指示和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PRACH资源指示所对应的PRACH资源上,向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所对应的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6.一种主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辅基站的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指示所述辅基站有待传输给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指示;
通知单元,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其中,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包括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和所述PRACH资源指示,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和所述PRACH资源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PRACH资源指示所对应的PRACH资源上向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对应的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是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接口的隧道层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封装在一起发送给所述主基站的;或者,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包含在所述第一通知消息中;或者,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通过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端口号指示给所述主基站的。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主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单元,进一步用于通过主小区,向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号所对应的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PRACH资源指示和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的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PRACH资源指示和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PRACH资源指示所对应的PRACH资源上,向所述辅基站的标识号所对应的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CN201110443786.0A 2011-12-27 2011-12-27 随机接入发起、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及主基站 Active CN103188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3786.0A CN103188792B (zh) 2011-12-27 随机接入发起、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及主基站
PCT/CN2012/087220 WO2013097656A1 (zh) 2011-12-27 2012-12-22 随机接入发起、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及主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3786.0A CN103188792B (zh) 2011-12-27 随机接入发起、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及主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8792A CN103188792A (zh) 2013-07-03
CN103188792B true CN103188792B (zh) 2016-12-14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1534A1 (en) * 2007-10-19 2009-04-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on contetion based access at handover failure
CN101669388A (zh) * 2007-04-25 2010-03-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协议
CN102036411A (zh) * 2010-12-02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23516A (zh) * 2011-03-31 2011-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个上行定时提前量的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9388A (zh) * 2007-04-25 2010-03-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协议
WO2009051534A1 (en) * 2007-10-19 2009-04-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on contetion based access at handover failure
CN102036411A (zh) * 2010-12-02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23516A (zh) * 2011-03-31 2011-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个上行定时提前量的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7690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462998B (zh) 用于随机接入的基站、用户设备和方法
CN103718637B (zh) 控制辅助小区上的随机接入故障
US8705467B2 (en) Cross-carrier preamble responses
CN104770032B (zh) 双连接模式下的资源请求方法及终端、主基站和辅基站
CN106416115A (zh) 用于机器类型通信的用户设备和演进节点b以及随机接入方法
CN105979576A (zh) 辅助定时提前量的获取方法和设备
CN107926004A (zh) 用于执行载波间d2d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06026A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其装置
US10791501B2 (en) Anchor base station, slave cell and user equipment
CN11046329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侧链路同步信号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03037441A (zh) 一种确定上行载波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TW201834482A (zh) 處理暫時用戶端能力的裝置及方法
CN105474731A (zh)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RU2687162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точка доступа и станция
CN109587767A (zh) 按需系统信息请求响应、接收方法及装置、基站、用户设备
CN109587766A (zh) 按需系统信息请求响应、接收方法及装置、基站、用户设备
CN104303554B (zh) 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50312938A1 (en) Mtc rach procedure
CN105308884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995986B (zh)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方法
CN106817776A (zh) 基站及用户设备的随机接入方法
CN103188792B (zh) 随机接入发起、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及主基站
CN110233714B (zh) 一种lte前导分配方法和装置
WO2013097656A1 (zh) 随机接入发起、随机接入资源的通知方法及主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