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8721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8721B
CN103188721B CN201110448555.9A CN201110448555A CN103188721B CN 103188721 B CN103188721 B CN 103188721B CN 201110448555 A CN201110448555 A CN 201110448555A CN 103188721 B CN103188721 B CN 1031887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network
network equipment
unit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85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8721A (zh
Inventor
杨亮
费宁
曹建农
张慧敏
田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485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8872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7790 priority patent/WO2013097757A1/zh
Priority to EP12862940.9A priority patent/EP2790434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188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721A/zh
Priority to US14/317,671 priority patent/US1007586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8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7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47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nditions of the access network or the infrastructur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单模终端或者多模终端;监测第一网络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后端出口转发的负载流量;当负载流量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路由模式,并选择第二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第二终端为多模终端;将所述业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以便于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转换后,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网络出口总带宽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使得用户在个人带宽满足的条件下,可以帮助其他人进行数据传输,即通过多个设备的多个接口的协同工作,从而提高了多个设备的总吞吐量。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在家庭或者同一个公司、办公场所等场景下,用户的智能终端(比如手机)往往既可以通过WiFi AP连接到互联网,也可以通过蜂窝网络(GPRS/3G/LTE)访问互联网,也可以同时访问自身的WiFi AP和蜂窝网络。
目前WiFi AP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包括有线网络(2M、10M、100M或者1000M)、蜂窝网络(GPRS/3G/LTE)或者其他WiFi AP(对应于Mesh网络),这些网络和智能终端自身的3G/LTE后端的出口相比并不具备绝对优势,所以智能终端即使优先选择WiFi接入并不一定能够保证该智能终端的最大出口带宽,尤其是在有多个智能终端同时接入同一个AP的情况下。
目前,针对如何提升智能终端的出口带宽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采用并行接入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说,每个智能终端(比如多模终端)可以同时启用WiFi和蜂窝接口,根据调度策略灵活选择接入的网络,来传输用户数据,达到充分利用该智能终端所有后端出口带宽。
但是,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实现方式中,并行接入只考虑了智能终端如何利用多个接入网络来实现最大化吞吐量或者实现无缝切换,而没有考虑多个智能终端并行接入的协同工作问题。也就是说,即使某个智能终端使用了并行接入,也只是保证自己能同时使用两个接口(即WiFi和蜂窝接口),但对同一网络内的其他智能终端来说并没有贡献。因此,如何充分使用WiFi AP和蜂窝的后端出口带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网络出口总带宽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单模终端或者多模终端;
监测第一网络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后端出口转发的负载流量;
当所述负载流量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路由模式,并选择第二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第二终端为多模终端;
将所述业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以便于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转换后,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网络中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
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地址和帧格式转换;
将转换后的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第二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为不同类型的网络。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单模终端或者多模终端;
监测单元,用于监控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后端出口转发的负载流量;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负载流量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路由模式;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切换单元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路由模式时,选择第二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第二终端为多模终端;
转发单元,用于将所述业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以便于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转换后,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其中,第二网络与第一网络为不同类型的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络中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
转换单元,用于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地址和帧格式转换;
转发单元,用于将转换后的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第二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为不同类型的网络。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时,如果检测到自身的后端出口转发的负载流量达到预设的负载流量,则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路由模式,选择第二终端作为转发所述业务数据的转发节点,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业务数据后,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地址和帧格式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第二网络设备。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时,如果自身后端出口的负载流量达到预定负载流量值,则可以要求其他终端转发所述业务数据,从而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出口带宽,使得终端在满足自身带宽需求的条件下,既可以传输自身的数据,也可以帮助其他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多个终端的总吞吐量,并且需要多个终端的多个接口协同工作来完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多模终端通过其连接的蜂窝接入点帮助转发其WiFi AP流量为例的拓扑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交互模式下WiFi AP通过多模终端的蜂窝接口转发数据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iFi AP根据转发终端信息灵活调度转发数据流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iFi AP指示多模终端切换为终端模式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在非交互模式下WiFi AP通过多模终端蜂窝接口转发数据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在非交互模式下多模终端切换为终端模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终端为单模终端时,可以接入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当第一终端为多模终端时,可以同时连接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为不同类型的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其中,第一终端可以是一个单模终端,或者一个多模终端;可以是多个单模终端,或者是多个多模终端;也可以是至少包括一个单模终端和一个多模终端,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步骤102:监测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后端出口转发的负载流量;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后端出口,就是再接收到业务数据后,需要转发该业务数据的出口。
步骤103:当负载流量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路由模式,并选择第二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第二终端为多模终端;
步骤104:将所述业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以便于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转换后,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
优选的,当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后端出口的负载流量未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直接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网络(比如WiFi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比如WiFiAP)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该第一终端可以是一个多模终端,也可以是多个多模终端,本实例不作限制)发送的业务数据时,根据自身后端出口的转发负载流量的情况,比如,转发负载流量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出口带宽,选择合适的第二终端(即除第一终端外,与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连接的其他终端),并将接收到的第一终端的业务数据转发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通过与其连接的第二网络(比如蜂窝网络)来转发该业务数据。此时,第二终端和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比如蜂窝接入点)的数据流量既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自身的业务数据,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比如WiFi AP)转发来的业务数据。
也就是说,在WiFi AP侧,WiFi AP的工作模式包括:普通转发模式和路由模式。在普通转发模式中,WiFi AP尝试将所有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发送给自己的下一跳。而在路由模式中,WiFi AP将所有与其连接的多模终端视为潜在的网络出口。WiFi AP根据自身的负载情况和所有多模终端的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作为转发节点,并通过该转发节点转发接收到的业务数据,从而达到了灵活调度所有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的目的。
同理,如果第一网络也可以为蜂窝网络,则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为蜂窝接入点,则第二网络可以为WiFi网络,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WiFi AP。即蜂窝接入点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如果其后端出口的数据流量达到或接近出口带宽,则也可以要求与其连接的第二终端通过连接的WiFi网络帮助自己转发第一终端的业务数据。具体实现与上述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在蜂窝接入点侧,蜂窝接入点的工作模式也包括:普通转发模式和路由模式。在普通转发模式中,蜂窝接入点将所有接口过来的数据发送给自己的下一跳。在路由模式中,蜂窝接入点将所有的多模终端视为潜在的网络出口。蜂窝接入点根据自身的负载情况和所有多模终端的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作为转发节点,灵活调度所有需要传输的数据流。
另外,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其他的蜂窝接入点,比如,家庭基站(Femtocell)或者双模(pico)基站。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为WiFi AP,也就是说,如果蜂窝接入点的出口带宽负载加重,或者出现故障时,可以利用与之连接的多模终端的WiFi接口帮助此蜂窝接入点转发部分业务数据,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
优选的,在路由模式下,将所述业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模式切换指令;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意模式切换的确认消息。
优选的,在业务数据转发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当监测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的负载流量未达到预设负载流量,将第一网络设备当前的路由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关闭转发模式的指令;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意关闭转发模式切换的确认消息;第一网络设备直接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下一跳。
优选的,所述选择第二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在路由模式下,查询除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连接的第一终端外的所有多模终端的负载流量,其中,所述负载流量包括:通过第一网络收发的负载流量、通过第二网络收发的负载流量,接入第二网络的接入类型和当前速率;根据所述负载流量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为第二终端。
另一种情况是,查找除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连接的第一终端外的所有多模终端和在连接时反馈的负载流量;其中,所述在连接时反馈的负载流量,包括:接入时携带的是第二网络的接入类型,支持速率、是否已经为转发结点以及转发流量;
根据所述负载流量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为第二终端,增加所述第二终端的转发延迟。
优选的,为了控制多模终端的转发业务数据的流量,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降低或增加转发业务数据的流量的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降低或增加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响应;按照转发流量调度策略降低或增加向所述第二终端转发业务数据流量。
还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同时连接到不同类型的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接收第一网络中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
步骤202: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地址和帧格式转换;
步骤203:将转换后的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第二网络设备。
优选的,在路由模式下,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的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切换指令;如果根据自身负载流量和配置策略,将当前的终端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同意切换的确认消息。
优选的,在路由模式下,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如果转发业务数据的流量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降低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降低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响应;或者,如果转发业务数据的流量低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增加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增加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响应。
优选的,在路由模式下,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关闭转发模式切换指令;根据所述关闭转发模式切换指令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终端模式;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同意关闭转发模式切换的确认消息。
优选的,在在非路由模式下,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监控并预测第二网络上收发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如果所述数据包与预设数据包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则将当前的终端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
优选的,在在非路由模式下,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监测第二网络上收发业务数据的流量;如果所述流量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终端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即多模终端(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支持“终端模式”和“转发模式”。第一网络为WiFi,第二网络为蜂窝网络;在终端模式下,多模终端可以通过WiFi接口接入到互联网访问数据业务,也可以通过蜂窝接口接入到互连网访问数据业务,此时,该多模终端的角色和普通终端没有区别;在转发模式下,是帮其他多模终端转发业务数据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此时多模终端转可以使用WiFi网络帮助转发接收到的第三方(即其他多模终端)的业务数据,也可以使用蜂窝网络帮助转发第三方的数据。另外,根据需要,多模终端还会启动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功能。比如,如果WiFi AP要求多模终端帮其转发数据,则多模终端通过WiFi接口接收到WiFi AP发送的转发业务数据,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地址和帧格式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业务数据通过蜂窝网络的蜂窝接口发送出去。同理,如果蜂窝接入点要求多模终端帮其转发数据,则多模终端通过蜂窝接口接收到蜂窝接入点发送的转发业务数据,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地址和帧格式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业务数据通过WiFi网络的WiFi接口发送出去。另外,多模终端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终端模式”和“转发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模终端和网络设备(比如WiFi AP或蜂窝接入点)之间的数据流量传输,可以包括多模终端发送到对端的数据和从对端返回的数据。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WiFi AP可以将接收到的其他终端的数据转发给多模终端,要求多模终端通过连接的蜂窝网络帮助转发其数据,此时,多模终端和蜂窝接入点的数据流量既可以包括多模终端自身的数据,也可以包括从WiFi AP转发来的其他终端的数据。同理,蜂窝接入点也可以要求多模终端通过连接的WiFi网络帮助自己转发接收到的其他终端的数据。从而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出口带宽,使得终端在满足自身带宽需求的条件下,可以帮助其他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同时也提高了多个终端的总吞吐量,并且多个终端的多个接口协同工作来完成。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31,监测单元32,第一切换单元33,选择单元34和转发单元35,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3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监测单元32,用于监控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后端出口转发的负载流量;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3,用于在负载流量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路由模式;所述选择单元34,用于在所述切换单元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路由模式时,选择第二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第二终端为多模终端;所述转发单元35,用于将所述业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以便于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后,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其中,第二网络与第一网络为不同类型的网络。
优选的,在路由模式下,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发送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转发单元将所述业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之前,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切换指令;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意切换的确认消息。
优选的,在路由模式下,所述选择单元包括:第一查询单元和第一转发节点选择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查询单元,用于查询除第一终端外,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连接的第一终端外的所有多模终端的负载流量;所述第一转发节点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流量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为第二终端。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获取单元和调整单元,其中,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获取第二终端的网络负载信息;所述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动态调整向第二终端转发的业务数据量。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包括:请求发送单元和请求接收单元;或,第三接收单元,第二发送单元和流量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主动查询网络负载信息的请求;
所述请求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包括网络负载信息的响应;
所述第三接收单元,用于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降低或增加转发业务数据的流量的请求;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降低或增加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响应;所述流量控制单元,用于按照转发流量调度策略降低或增加向所述第二终端转发业务数据流量。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切换单元,第三发送单元,第四接收单元和第四发送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在负载流量未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将当前的路由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关闭转发模式切换指令;所述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意关闭转发模式切换的确认消息;所述第四发送单元,用于直接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优选的,在路由模式下,所述选择单元包括:第二查找单元和第二转发节点选择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查找单元,用于查找除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连接的第一终端外的所有多模终端和在连接时反馈的负载流量;所述第二转发节点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流量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为第二终端,增加所述第二终端的转发延迟。
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当负载流量未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直接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下一跳设备。
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可以集成在虚线局域网接入点WiFi AP、蜂窝接入点、家庭基站或双模基站中,也可以独立部署,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所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41,转换单元42和转发单元43,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41,用于接收第一网络中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所述转换单元42,用于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地址和帧格式转换;所述转发单元43,用于将转换后的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第二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为不同类型的网络。
优选的,在路由模式下,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一发送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的之前,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切换指令;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自身负载流量和配置策略,将当前的终端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同意切换的确认消息。
优选的,在路由模式下,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第二发送单元和第三接收单元;和/或,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第三发送单元和第四接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判断转发业务数据的流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降低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请求;所述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降低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响应;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判断转发业务数据的流量是否低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增加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请求;所述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增加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响应。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五接收单元,第二切换单元和第四发送单元,其中,所述第五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关闭转发模式切换指令;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关闭转发模式切换指令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终端模式;所述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同意关闭转发模式切换的确认消息。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预测单元,第三判断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其中,所述预测单元,用于在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之前,监控并预测第二网络上收发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所述数据包与预设数据包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门限;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用于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大于预设门限时,将当前的终端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监测单元,第四判断单元和第四切换单元,其中,所述监测单元,用于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监测第二网络上收发业务数据的流量;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流量是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用于在第四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小于时,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终端模式。
所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以具体的应用实例来说明。
还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以多模终端通过其连接的蜂窝接入点帮助转发其WiFi AP流量为例的拓扑结构图;在该实施例中,终端A(可以为单模终端,也可以为多模终端)和终端B(为多模终端)都有WiFi接口,并且与第一网络设备(即WiFi AP)C连接,此外终端B通过蜂窝接口与第二网络设备(即蜂窝接入点)D连接。终端B的3G出口地址为10.11.17.24,第一网络设备C的以太网出口地址为175.159.2.197。终端A与第一网络设备C以及终端B与第一网络设备C之间使用802.11数据帧格式通信,终端B与第二网络设备D之间使用蜂窝网络帧格式通信,第一网络设备C与路由器E之间可以使用802.3帧格式通信。蜂窝接入点D与网关F之间也可以使用802.3帧格式通信。
如图5所示,第一网络设备C(WiFi AP)实时监控自身后端出口的转发负载情况(即C与E之间数据流量),在判断其负荷未满的情况下,即,还有空闲的出口带宽,终端A和终端B将数据以802.11帧数据的格式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C,第一网络设备C将相应的802.11帧数据转变成802.3格式数据发送给路由器。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C(WiFi AP)在负荷已满的情况下,没有空闲带宽,则启动将当前的普通转发模式切换为路由模式,并且,通过策略和协商选择第二终端(即多模终端B)作为终端A的转发节点,将终端A发送过来的802.11帧数据转发给多模终端B。
所述多模终端B在接收到所述802.11帧数据后,可以将终端模式(即工作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将来自于IP地址的192.168.1.1的数据包的源地址转换为自身的IP地址10.11.17.24,同时将该802.11帧所包含的TCP或者UDP数据包对应到特定的端口,这样终端A通过终端B发送的数据包对于外网来说就如同从终端B的特定端口发送出去一样。也就是说,对于接收的数据包,只要是从相应的TCP或者UDP端口接收到的,就可以认为是给终端A的数据包,终端B需要做的是将该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转换为192.168.1.1,并且将帧格式转换为802.11帧格式,即第二网络设备B能识别的帧格式。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WiFi AP通过多模终端蜂窝接口转发数据流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交互模式下WiFi AP通过多模终端蜂窝接口转发数据流程;另一种是非交互模式下WiFi AP通过多模终端蜂窝接口转发数据流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交互模式下WiFi AP通过多模终端的蜂窝接口转发数据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WiFi AP初始工作在普通转发模式,将所有从WiFi接口收到的数据通过后端出口发送出去,同时,WiFi AP会实时监控自身后端出口的转发负载情况,当满负荷时,例如监测到自身上下行流量超过门限值(80%的出口带宽)时,WiFi AP切换将当前的普通转发模式的到路由模式。
在路由模式下,WiFi AP需要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作为转发节点,帮助转发其他的终端流量,减轻WiFi AP出口的转发压力。此时,WiFi AP向与之连接的多模终端查询所述多模终端的数据负载流量情况,其中,所述数据负载流量情况可以包括通过蜂窝网络收发的负载流量、通过WiFi网络收发的负载流量、接入蜂窝网络的类型和当前速率等信息作为参考,然后,WiFi AP根据策略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作为转发节点,之后,WiFi AP向选定的转发节点发送切换指令,该转发节点根据自身情况,例如负载流量,本地配置策略等信息,决定是否切换到转发模式,如果决定切换到转发模式,则向发送确认消息给WiFi AP,当WiFiAP收到转发节点同意切换的确认消息后,向所选择终端(即转发节点)转发其他终端的数据流,其具体交互流程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01:第一终端向WiFi AP发送业务数据;第一终端可以是单模终端,也可以是多模终端;该业务数据为需要通过WiFi AP转发的数据;
步骤602:WiFi AP监测自身后端出口网络负载,即上下行的出口流量;
步骤603:判断所述出口流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如果超过,执行步骤604;否则,直接将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至下一跳;结束(图中未示);
步骤604:WiFi AP获取与其连接的其他终端(图中未示)的网络负载信息(可以包括接口容量和负载流量);
具体可以是:WiFi AP向与其连接的其他终端(图中未示)发送网络负载查询指令,其中,与其连接的其他终端不包括与其连接的第一终端;其他终端向WiFi AP发送其网络负载信息(可以包括接口容量和负载流量)。
步骤605:WiFi AP根据所获取的网络负载信息选择负载流量小的第二终端,该第二终端为多模终端;本实施例以第二终端为例,
步骤606:WiFi AP向第二终端发送模式切换指令;
步骤607:第二终端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后,根据自身网的网络负载信息,决定是否进行模式切换,即是否将当前的终端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如果同意切换模式,且执行步骤608;
步骤608:第二终端向WiFiAP发送模式切换的确认消息;
在该步骤中,第二终端可以先当前的终端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再向WiFiAP发送模式切换的确认消息;也可以先向WiFi AP发送模式切换的确认消息,在当前的终端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本实例不作限制。
步骤609:WiFi AP在收到确认消息后,向第二终端转发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
步骤610:第二终端对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进行IP地址和帧格式转换;
步骤611:第二终端将转换后的业务数据通过蜂窝接口发送给蜂窝接入点。
优选的,在上述转发过程,第二终端还转发接收的业务数据时,还可以通过蜂窝接口发送自身的业务数据。
优选的,在上述转发过程,WiFi AP也可以随时或者周期性的要求转发终端(即第二终端)汇报网络流量信息来为数据流进行灵活调度,例如增大或者减少通过第二终端的转发流量等。另外,转发终端(即第二终端)在进行流量转发时,如果发现转发流量超过预设阈值,也可以向WiFi AP反馈,请求降低转发数据流量的请求,当WiFi AP收到此请求时,可以根据策略对数据流进行灵活调度:即降低给第二终端的转发流量。如果第二终端发送要求提高数据转发流量请求,WiFi AP也可以根据策略提高给第二终端的转发流量。其具体的过程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WiFi AP根据转发终端信息灵活调度转发数据流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步骤701:WiFi AP向第二终端发送其他终端(比如第一终端)需要转发的业务数据,其中,第二终端为多模终端;
步骤702:第二终端转发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以及发送自身的业务数据;
步骤703:WiFi AP向第二终端发送终端网络负载信息查询请求;
步骤704:第二终端向WiFiAP反馈网络负载信息;其中,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可以包括接口容量和现有负载。
步骤705:WiFi AP根据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动态控制向第二终端转发的业务数据量;
也就是说,根据网络负载信息可以增加向第二终端转发的业务数据量;也可以根据网络负载信息减小向第二终端转发的业务数据量;还可以停止向第二终端转发业务数据。
步骤706:第二终端继续转发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和发送自身的业务数据;
步骤707:第二终端在监测到其转发业务数据流量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向WiFiAP发送降低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请求;
步骤708:WiFi AP向第二终端发送确认响应;
步骤709:WiFi AP根据所述策略降低向第二终端转发的业务数据流量。
当然,在步骤707至步骤709中,如果第二终端在监测到其转发业务数据流量低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第二终端向WiFi AP发送增加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请求;WiFi AP向第二终端发送确认响应后,WiFi AP根据策略增加向第二终端转发的业务数据流量。其中,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优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当WiFi AP发现自身后端出口负载流量低于预设阈值时,可以将当前的路由模式切换为普通转发模式,此时WiFi AP停止要求转发终端(比如第二终端)为其转发业务数据,并且向正在转发数据的转发终端发送关闭转发模式指令,并指示这些转发终端将该转发终端的单签模式切换为终端模式。当转发终端收到该关闭转发模式指令时,进行确认响应,并且切换为终端模式,即工作在普通终端模式下,只转发自身数据流量,其具体的流程图详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iFi AP指示多模终端切换为终端模式流程图,具体包括:
步骤801:WiFi AP向转发终端(比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本实施例以第二终端为例)发送需要转发的业务数据,其中,第二终端为多模终端;
步骤802:第二终端向蜂窝接入点转发接收的业务数据和自身的业务数据;
步骤803:WiFi AP监测自身后端出口的负载流量是否低于预设阈值,如果低于,执行步骤804;
步骤804:WiFi AP向第二终端发送关闭转发业务数据的指令;即要求第二终端停止转发其业务数据。
步骤805:第二终端向WiFi AP发送转发模式已关闭的确认信息;
步骤806:第二终端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终端模式。
其中,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交互模式下,WiFi AP选择转发终端(或转发节点)转发业务数据流的调度策略主要包括:
由于WiFi AP可以随时查询多模终端的动态信息,例如多模终端的蜂窝侧和WLAN侧的网络出口带宽,实时网络负载流量,业务流类型,RTT,当前信号质量和传输速率等,所以WiFi AP可以综合这些信息为需要转发的数据流选择合适的转发节点。
WiFi AP可以选择负载轻的终端作为转发节点,也可以选择速率高的终端作为转发节点,还可以综合考虑速率和负载,选择利用率低的终端作为转发节点。例如,当WiFi AP查询到某多模终端1采用HSPA+(2x2MIMO),速率为11.5Mbit/s,当前流量为3Mbit/s;终端2采用1xEV-DO Rev A,速率为1.8Mbit/s,当前流量为0.4Mbit/s;则三个设备的使用率分别为26%,22%,则转发流将会被分配给终端2。
同样,在进行转发流量调度时,WiFiAP可以根据查询到的多模终端的各种信息,确定此多模终端的转发能力后,最终确定需要此终端转发数据流的流量大小,并对转发数据流进行调度。例如,WiFi AP可以将优先级高的业务数据流,调度给转发能力强的终端转发,以优先保证优先级高的业务数据的转发。
此外,在非交互模式下,多模终端除了在接入到WiFi AP时可以向WiFi AP发送自身的蜂窝网络接入类型等转发能力信息以外,在其他时刻多模终端无法与WiFi AP进行转发能力方面的消息交互。
在多模终端接入到WiFi AP时,多模终端向WiFi AP汇报蜂窝网络接口的基本信息,比如蜂窝网络类型和支持速率等。非交互模式可以减少WiFiAP和多模终端的消息交互开销。不过由于终端和WiFi AP之间在通信过程中无法进行动态信息的交互,所以,非交互模式下,WiFi AP对每条数据流的调度和转发节点的选择可能没有交互模式下的精确。
也就是说,非交互模式下,WiFi AP会实时监控后端出口流量,在出口流量满负荷的情况下,WiFi AP会将当前的普通转发模式切换到路由模式。此时,WiFi AP根据与其连接的多模终端在连接时反馈的流量信息和WiFi的数据流量等信息,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作为转发节点,并且增加这些多模终端的转发延迟。多模终端初始工作在普通终端模式,通过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访问数据,同时监控并预测WiFi侧的数据包RTT,如果RTT和预测值SRTT的差值超过一定门限,例如配置为50%,则终端将当前的普通工作模式切换到转发模式,其中,SRTT的估算方法可以参考RFC 79的定义:SRTT[i]=(1-a)*SRTT[i-1]+a*RTT 0<a<1;此处通常a取1/8。该过程的具体流程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在非交互模式下WiFi AP通过多模终端蜂窝接口转发数据流程图,包括步骤:
步骤901:第一终端向WiFi AP发送业务数据;该业务数据为通过WiFi AP转发的数据;
步骤902:WiFi AP监测自身后端出口的网络负载(即数据流量);
步骤903:判断所述网络负载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如果超过,即数据流量满负荷,执行步骤904;否则,直接将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至下一跳;结束(图中未示);
步骤904:WiFi AP将当前的普通转发模式切换为在路由模式,并根据与其连接的多模终端在连接时反馈的负载流量信息,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称为第二终端,即多模终端)作为转发节点,并增加转发节点的转发延迟;
步骤905:WiFi AP监测第二终端的RTT,如果RTT和预测值SRTT的差值超过一定门限,则执行步骤906,否则,继续保持监测状态(图中未示);
步骤906:WiFi AP向第二终端转发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
步骤907:第二终端对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进行IP地址和帧格式转换;
步骤908:第二终端将转换后的业务数据通过蜂窝接口发送给蜂窝接入点。
优选的,第二终端在转发模式下,监控从WiFi接口上收发的流量,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该流量低于预定阀值(例如流量为0),第二终端将其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到终端模式,此时第二终端可以根据调度策略通过WiFi AP转发自身流量,并且继续监控WiFi接口数据包的RTT,具体流程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非交互模式下多模终端切换为终端模式流程图,包括:
步骤1001:WiFi AP向第二终端发送其他终端(比如第一终端)需要转发的业务数据,其中第二终端为多模终端;
步骤1002:第二终端向蜂窝接入点转发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以及发送自身的业务数据;
步骤1003:WiFi AP监测自身后端出口的负载流量,发现系统处于非满负荷运作;
步骤1004:WiFi AP停止向其他终端(比如第二终端)转发业务数据;
步骤1005:第二终端监测到自身后端的出口负载流量(即WiFi侧数据转发流量,RTT包),发现WiFi侧的数据转发流量接近于零;
步骤1006:第二终端将其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终端模式;
步骤1007:第二终端向WiFi AP发送部分数据,要求WiFi AP转发该部分数据;
步骤1008:第二终端继续监测自身后端的出口负载流量。
优选的,在非交互模式下的实施例中,WiFi AP会根据各个终端接入时携带的是蜂窝网络接入类型,支持速率和是否已经为转发结点以及转发流量等信息来选择候选转发节点(即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当确定候选转发节点时,WiFi AP会逐渐延长那些还没有工作在转发模式的终端的数据转发的时延,最后,也可以停止为这些转发节点转发数据。以为了让这些候选转发节点能够切换到转发模式。
同时,WiFi AP会监控这些接入终端的RSSI%和流量,如果在RSSI%大于60(配置值),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流量为0的情况下(根据IEEE 802.11标准,RSSI的值应该在1-255之间,但是不同厂家设置的最大值不同,比如CISCO采用100,所以一般采用相对值:RSSI%=(RSSI×100)/RSSI Max),WiFi AP认为转发节点是因为该多模终端发现RTT变大之后,主动切换到转发模式,此时该节点被选择为转发节点。
如果WiFi AP同时发现有多个终端切换到转发模式,则可以依照蜂窝接口性能高低(此处是指LTE,HSPA,UMTS,EDGE,GPRS)选择优先转发节点,灵活调度转发数据流。
WiFi AP可以根据数据流业务类型,QoS需求和流量大小,结合多模终端转发能力进行转发数据流调度选择,每个数据流可以由源,目的IP地址和源、目的端口来进行标识。
在非交互模式,WiFi AP只能知道多模终端在WiFi侧的流量,包括转发流量和自身流量,但是无法知道各个多模终端实际总流量,因为多模终端还会通过蜂窝接口传输自身数据。因此,多模终端在转发数据时的总流量定义为WiFi AP侧测量到的流量的两倍(配置值)。WiFi AP根据多模终端蜂窝接口的速率高低以及流量预测,确定此终端的转发能力,最终确定需要此终端转发数据流的流量大小。WiFi AP可以将高优先级的业务数据流,调度给转发能力强的终端转发,以优先保证高优先级业务。
实施例二:
本发明主要考虑在多连接网络中通过一种网络转发另外一种网络的数据流量,实施例一提出的方案为通过蜂窝网络转发WiFi网络的数据。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此,比还可以通过WiFi网络转发蜂窝网络的流量等。
如果蜂窝接入点(比如Femtocell或者pico小基站等)的出口带宽负载加重,或者出现故障时,可以利用与之连接的多模终端的WiFi接口帮助此蜂窝接入点转发部分数据,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
多模终端可以为其连接的蜂窝接入点转发其他与此蜂窝接入点连接终端的数据流。比如,如果多模终端B作为转发节点,工作在转发模式,为蜂窝接入点转发被转发终端C的数据流。
蜂窝接入点通过蜂窝链路收到被转发终端C的流量时,如果决定使用路由模式将此流量通过转发终端B转发出去,则将被转发终端C的流量通过蜂窝链路发送给转发终端B,转发终端B再通过WiFi链路将此转发流量转发出去。后续转发终端B也可以通过此路径从数据网接收被转发终端C的数据后,再转发给被转发终端C。
与通过多模终端B的蜂窝接口转发与之连接的WiFi AP的其他终端数据方法类似,通过多模终端B的WiFi接口转发蜂窝侧数据也可以包括交互模式和非交互模式。
在交互模式下,当蜂窝接入点需要选择转发节点帮其转发数据时,会向多模终端查询,多模终端会反馈自己接入的WiFi AP接口的网络状况,包括当前速率,WiFi侧负载流量,接入WiFi AP使用的安全算法等。蜂窝接入点收到这些信息后,会决策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作为转发节点,同时向这些转发节点发送切换到转发模式请求,当收到这些转发节点的接受响应后,蜂窝接入点会根据策略选择合适的数据流给转发节点进行转发。在转发过程中,转发节点和蜂窝接入点之间可以实时或者周期性的进行交互,帮助蜂窝接入点灵活的进行转发节点选择和转发流量调度。
在非交互模式下,由于蜂窝接入点只在接入时知道多模终端的转发能力,而且主要是静态信息,比如当多模终端B在接入蜂窝接入点时,将自己的WiFi能力,如支持的空口速率,接入WiFi AP的安全信息,SSID,BSSID等,告知蜂窝接入点,说明自己的转发能力,使得蜂窝接入点在需要选择转发节点时进行选择。与WiFi AP做法类似,当蜂窝接入点切换到路由模式时,延缓甚至停止转发节点的流量,让转发节点感知到需要切换到转发模式。而当蜂窝接入点发现某些多模终端的流量持续一段时间为零时,可以将这些节点作为转发节点进行数据转发。
根据现有3GPP协议的定义和实现,由于蜂窝接入点比WiFi AP可以获得空口信息和用户信息更多,所以蜂窝接入点在选择转发节点和进行转发流量调度时,可以使用的信息更多,方法更加灵活,除了使用实施例一中的一些策略进行调度时,还可以使用一些新的策略。例如,在选择调度蜂窝流量时,蜂窝接入点可以根据用户的属性和优先级来选择调度转发流量,例如根据金银铜牌用户属性,优先调度金牌用户的流量作为转发流量优先保证高优先级用户的数据业务正常访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单模终端或者多模终端;
监测第一网络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后端出口转发的负载流量;
当所述负载流量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路由模式,并选择第二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第二终端为多模终端;
将所述业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以便于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转换后,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为不同类型的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路由模式下,将所述业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模式切换指令;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意模式切换的确认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路由模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负载流量未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将当前的路由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
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关闭转发模式的指令;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意关闭转发模式的确认消息;
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路由模式下,所述选择第二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包括:
查询除第一终端外,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连接的所有多模终端的负载流量;
根据所述负载流量选择负载流量小的多模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选择负载流量小的多模终端为第二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多模终端的负载流量包括:通过第一网络收发的负载流量、通过第二网络收发的负载流量、接入第二网络的接入类型和当前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获取第二终端的网络负载信息;
根据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动态调整向第二终端转发的业务数据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终端的网络负载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主动查询网络负载信息的请求;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包括网络负载信息的响应;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直接发送的降低或增加转发业务数据的流量的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同意降低或增加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响应;按照转发流量调度策略降低或增加向所述第二终端转发业务数据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路由模式下,所述选择第二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包括:
查找除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连接的第一终端外的所有多模终端和在连接时反馈的负载流量;
根据所述负载流量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为第二终端,增加所述第二终端的转发延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连接时反馈的负载流量包括:接入时携带的第二网络的接入类型、支持速率、是否已经为转发节点以及转发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8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后端出口的负载流量未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直接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8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WiFiAP,第二网络设备为蜂窝接入点、家庭基站或双模基站;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蜂窝接入点、家庭基站或双模基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WiFiAP。
12.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模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网络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后端出口转发的负载流量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接收所述第一网络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其中,所述业务数据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的其他终端的数据;
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地址和帧格式转换;
将转换后的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第二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为不同类型的网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处于路由模式下,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模式切换指令;
根据自身负载流量和配置策略,将当前的终端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同意模式切换的确认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处于路由模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如果转发业务数据的流量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降低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降低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响应;或者
如果转发业务数据的流量低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增加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增加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响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处于路由模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关闭转发模式的指令;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同意关闭转发模式的确认消息;
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终端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处于路由模式下,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控并预测第一网络上收发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如果所述数据包与预设数据包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则将当前的终端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监测第一网络上收发业务数据的流量;
如果所述流量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终端模式。
1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中,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单模终端或者多模终端;
监测单元,用于监控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后端出口转发的负载流量;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负载流量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路由模式;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切换单元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路由模式时,选择第二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第二终端为多模终端;
转发单元,用于将所述业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以便于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转换后,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其中,第二网络与第一网络为不同类型的网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路由模式下,还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转发单元将所述业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之前,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模式切换指令;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意模式切换的确认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路由模式下,所述选择单元包括:
第一查询单元,用于查询除第一终端外,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连接的第一终端外的所有多模终端的负载流量;
第一转发节点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流量选择负载流量小的多模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选择负载流量小的多模终端为第二终端。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获取第二终端的网络负载信息;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动态调整向第二终端转发的业务数据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请求发送单元和请求接收单元;或,第三接收单元,第二发送单元和流量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主动查询网络负载信息的请求;
所述请求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包括网络负载信息的响应;
所述第三接收单元,用于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降低或增加转发业务数据的流量的请求;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降低或增加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响应;
所述流量控制单元,用于按照转发流量调度策略降低或增加向所述第二终端转发业务数据流量。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在负载流量未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将当前的路由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关闭转发模式切换指令;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意关闭转发模式切换的确认消息;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直接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路由模式下,所述选择单元包括:
第二查找单元,用于查找除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连接的第一终端外的所有多模终端和在连接时反馈的负载流量;
第二转发节点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流量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转发节点,所述选择合适的多模终端为第二终端,增加所述第二终端的转发延迟。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当负载流量未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直接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2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模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当第一网络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后端出口转发的负载流量达到预设负载流量时,接收所述第一网络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其中,所述业务数据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的其他终端的数据;
转换单元,用于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地址和帧格式转换;
转发单元,用于将转换后的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网络中第二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为不同类型的网络。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处于路由模式下,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之前,还接收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切换指令;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自身负载流量和配置策略,将当前的终端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同意切换的确认消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处于路由模式下,还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第二发送单元和第三接收单元;和/或,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第三发送单元和第四接收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判断转发业务数据的流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降低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请求;
所述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降低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响应;或者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判断转发业务数据的流量是否低于第二预设阈值;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增加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请求;
所述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增加转发业务数据流量的响应。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关闭转发模式的指令;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同意关闭转发模式的确认消息;
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终端模式。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测单元,用于在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的业务数据之前,监控并预测第一网络上收发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数据包与预设数据包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门限;
第三切换单元,用于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大于预设门限时,将当前的终端模式切换为转发模式。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在转发业务数据的过程中,监测第一网络上收发业务数据的流量;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流量是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
第四切换单元,用于在第四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小于时,将当前的转发模式切换为终端模式。
CN201110448555.9A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87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8555.9A CN103188721B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2/087790 WO2013097757A1 (zh) 2011-12-28 2012-12-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12862940.9A EP2790434B1 (en) 2011-12-28 2012-12-28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4/317,671 US10075869B2 (en) 2011-12-28 2014-06-2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8555.9A CN103188721B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8721A CN103188721A (zh) 2013-07-03
CN103188721B true CN103188721B (zh) 2017-08-04

Family

ID=48679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4855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8721B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5869B2 (zh)
EP (1) EP2790434B1 (zh)
CN (1) CN103188721B (zh)
WO (1) WO20130977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6229B (zh) 2013-09-16 2017-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链路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292067B2 (en) * 2013-11-25 2019-05-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llaborative scheduling of last hop cellular traffic
CN104703222B (zh) * 2013-12-10 2018-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路由器
CN104135406B (zh) * 2014-08-01 2017-10-03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数据传送方法及装置
CN104301933B (zh) * 2014-10-17 2017-09-05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一种无线自组网中用于计算带宽和分配带宽的方法
EP3031194B1 (en) * 2014-10-30 2019-03-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grated cellular system with wi-fi-fallback
US9661530B2 (en) * 2014-12-12 2017-05-23 Apple Inc. Data traffic bearer selection based on backhaul statistics
CN104869595A (zh) * 2015-05-04 2015-08-2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142234A (zh) * 2015-08-12 2015-12-09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网络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06506434B (zh) * 2015-09-07 2019-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592559B (zh) * 2016-02-16 2019-06-07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基站调度业务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48096B (zh) * 2016-05-30 2019-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服务器、多媒体信息服务发送方法及发送系统
CN108733614A (zh) * 2017-04-13 2018-11-02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9495929B (zh) 2017-09-12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移动边缘计算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9996301B (zh) * 2017-12-29 2021-02-12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整网信道资源的智能调度方法及接入控制器和服务器
CN108513326A (zh) * 2018-03-15 2018-09-07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385341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182560B (zh) * 2019-12-27 2023-08-08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扩展方法、无线网络系统、智能终端及路由器
CN113630732B (zh) * 2020-05-07 2022-07-2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通信方法、终端、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395745B (zh) * 2021-05-13 2022-1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入Mesh网络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363929B (zh) * 2021-12-28 2023-10-13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配置方法与装置、网络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248A (zh) * 2006-07-25 2008-01-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及其数据转发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5954A1 (en) 2000-03-29 2001-12-27 Cheng Vernon S. Digital cordless telephone home network
EP1514385A1 (en) * 2002-05-31 2005-03-16 Nokia Corporation A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a cellular network
KR100486541B1 (ko) 2002-11-07 2005-05-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데이터 호 다중 접속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05119977A1 (en) * 2004-06-04 2005-12-15 Ntt Docomo, Inc. Adaptive forwarding system operable in a repeater and router mode
CN101427599A (zh) * 2005-01-14 2009-05-06 哈瓦公司 移动电话voip/蜂窝无缝漫游切换控制器
US7715312B2 (en) * 2005-04-25 2010-05-11 Verizon Services Cor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intain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levels for data transmissions
US8335164B2 (en) * 2005-11-02 2012-12-18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route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using a metric based on radio and traffic load
US7720021B1 (en) * 2006-03-30 2010-05-18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ting up a call to a mobile station via another mobile station
US20080247346A1 (en) 2006-12-29 2008-10-09 Noki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node with multiple access support
CN101652968A (zh) * 2007-01-31 2010-02-17 先进技术控股公司 混合有线和无线通用接入网
EP2071775A1 (en) * 2007-12-13 2009-06-17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Data access
CN101483888B (zh) * 2008-01-07 2013-06-1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中继站和无线接入系统
US8116735B2 (en) * 2008-02-28 2012-02-14 Simo Holding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telephone roaming
CN101360339B (zh) * 2008-09-28 2012-04-25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融合时分同步码分多址蜂窝网与自组网的接入控制方法
CN101778114B (zh) 2010-01-26 2012-09-05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流媒体业务多路并行传输方法
US8614964B1 (en) * 2011-05-18 2013-12-24 Sprint Spectrum L.P. Specification of forward-link rate control based on neighbor load
US8509787B2 (en) * 2011-07-07 2013-08-13 Cygnus Broadband, Inc. Communications base station with decision function for distributing traffic across multiple backhaul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248A (zh) * 2006-07-25 2008-01-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及其数据转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34306A1 (en) 2014-11-13
CN103188721A (zh) 2013-07-03
US10075869B2 (en) 2018-09-11
EP2790434A4 (en) 2015-03-25
EP2790434A1 (en) 2014-10-15
WO2013097757A1 (zh) 2013-07-04
EP2790434B1 (en) 2019-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872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626596B (zh) 一种生成业务分流策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4473129B2 (ja) 制御されたwtruピア・ツー・ピア通信を有する無線通信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1754384B1 (en) Wireless station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
CA2734138C (en) Traffic management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networks
EP3018934B1 (en) Network offloa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30043773A1 (en) Multilink wireless access scheme for multi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mobile networks
JP4414395B2 (ja) ローカル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利用可能帯域幅の変動への適応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Lee et al. An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fast and reliable handoff in IP-based 3G wireless networks
CN103442380B (zh) 一种智能传输链路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EP1880522A1 (en) A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data communication
JP2007501542A (ja) ワイヤレスデバイスのためのbss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CN102695291A (zh) 多网接入系统和多模无线终端
CN105262624B (zh)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异构配电通信网络架构
WO2014161487A1 (zh) 网络选择策略下发及网络选择方法和设备
CN106879031B (zh) 一种基于双收单发的多通道无线Mesh网络资源协商方法
Roy et al. Always best-connected QoS integration model for the WLAN, WiMAX heterogeneous network
CN105284150A (zh) 业务分流方法、控制网元、网关路由器及用户面实体
CN104105152B (zh) 一种业务迁移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WO2014110964A1 (zh) 一种进行网络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20090279521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management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S20070109992A1 (en) Indirect command pathways between an end point device and a target access point via a secondary access point
Vandenberghe et al. A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building automation
Wright Maintaining QoS during handover among multiple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ies
Rym et al. Load balancing policy for vertical handover between 3G/WiMA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