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8700B - 一种干扰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扰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8700B
CN103188700B CN201110448187.8A CN201110448187A CN103188700B CN 103188700 B CN103188700 B CN 103188700B CN 201110448187 A CN201110448187 A CN 201110448187A CN 103188700 B CN103188700 B CN 103188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hresholding
default
interference
su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81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8700A (zh
Inventor
王海兵
王东锋
柳斯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4818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887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88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8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扰识别方法,包括:基站根据接收的本小区用户信号,确定各用户所在上行时隙的干扰信号码功率(ISCP)、用户上行误块率(BLER)和上行信号干扰比(SIR);确定满足下述条件的用户为受到强干扰的用户:所在上行时隙ISCP大于预设的ISCP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ISCP持续门限;上行BLER大于预设的BLER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BLER持续门限;上行SIR小于预设的SIR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SIR持续门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干扰识别装置。应用本发明,能够提高强干扰用户识别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干扰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基站(NodeB)的干扰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小区间可能出现严重的同频干扰。目前,主要基于UE上报6A测量报告识别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当UE发现自身接收信号质量严重下降时,形成6A测量报告上报给RNC,RNC接收到6A测量报告后,确定发送报告的UE受到强干扰。
但是,上述干扰识别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当小区间同频干扰严重时,空口链路质量恶化明显,致使在RNC无法收到受到强干扰的用户上报的6A测量报告,而只能收到干扰并不严重的用户上报的6A测量报告,从而导致基于UE上报6A测量的识别强干扰用户的准确率不高。
同时,目前业界只能识别受到强干扰的用户,而无法识别出干扰源用户,只能被动躲避干扰,而无法主动降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NodeB的干扰识别方法,能够提高强干扰用户识别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干扰识别方法,包括:
基站根据接收的本小区用户信号,确定各用户所在上行时隙的干扰信号码功率(ISCP)、用户上行误块率(BLER)和上行信号干扰比(SIR);
基站确定满足下述条件的用户为受到强干扰的用户:
所在上行时隙ISCP大于预设的ISCP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ISCP持续门限;上行BLER大于预设的BLER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BLER持续门限;上行SIR小于预设的SIR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SIR持续门限。
较佳地,在确定出所述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站根据接收的邻小区用户信号,在与所述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同频同时隙的邻小区用户中,确定上行接收信号的码功率(RSCP)大于预设RSCP门限的用户为干扰源用户。
较佳地,所述基站确定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站将确定出的受到强干扰的用户上报给RNC。
较佳地,在确定出所述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站根据接收的邻小区用户信号,在与所述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同频同时隙的邻小区用户中,确定上行接收信号的码功率(RSCP)大于预设RSCP门限的用户为干扰源用户,并将该干扰源用户上报给RNC。
较佳地,所述上行时隙ISCP为ISCP递归值或瞬时值,所述上行BLER为BLER递归值或瞬时值,所述上行SIR为SIR递归值或瞬时值。
较佳地,所述上行RSCP为递归值或瞬时值。
一种干扰识别装置,包括:性能指标计算单元和强干扰用户识别单元;
所述性能指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本小区用户信号,计算各用户所在上行时隙的ISCP、用户上行误块率(BLER)和上行信号干扰比(SIR);
所述强干扰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性能指标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性能指标值,确定满足下述条件的用户为受到强干扰的用户:
所在上行时隙ISCP大于预设的ISCP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ISCP持续门限;上行BLER大于预设的BLER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BLER持续门限;上行SIR小于预设的SIR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SIR持续门限。
较佳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干扰源用户识别单元;
所述干扰源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邻小区用户信号,在与所述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同频同时隙的邻小区用户中,确定上行接收信号的码功率(RSCP)大于预设RSCP门限的用户为干扰源用户。
较佳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强干扰用户识别单元确定出的受到强干扰的用户上报给RNC。
较佳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干扰源用户识别单元;
所述干扰源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邻小区用户信号,在与所述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同频同时隙的邻小区用户中,确定上行接收信号的码功率(RSCP)大于预设RSCP门限的用户为干扰源用户;
所述上报单元,进一步用于将所述干扰源用户识别单元确定出的干扰源用户上报给RNC。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中,基站根据接收的本小区用户信号,确定各用户所在上行时隙的干扰信号码功率(ISCP)、用户上行误块率(BLER)和上行信号干扰比(SIR),根据该ISCP、BLER和SIR确定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基站将识别出的受到强干扰的用户上报给RNC。这样,在进行干扰用户识别时,由基站根据接收信号确定强干扰用户,从而提高干扰用户识别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在确定出强干扰用户后,基站根据接收的邻小区用户信号,在邻小区中与该强干扰用户同频同时隙的用户中,确定上行接收信号的码功率(RSCP)大于预设RSCP门限的用户为干扰源用户。这样,能够选择出造成同频干扰的邻小区干扰源用户,从而可以依据该干扰源用户进行主动降干扰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干扰识别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干扰识别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手段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用户受到强干扰时,某些性能指标会有所反应,如SIR降低,BLER升高;而如果本小区用户受到的强干扰来自邻区用户,则邻区干扰源用户在本小区也会具有某些特征,如本小区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和邻区干扰源用户所在载频时隙相同,本小区接收到邻区干扰源用户的上行RSCP较高。上述这些信号特征可以由NODEB根据接收的用户信号确定出来,并基于此,进行强干扰用户和干扰源用户的识别。
基于此,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基站根据接收的本小区和邻小区用户信号,确定本小区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和邻小区的干扰源用户。
图1为本发明中干扰识别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基站接收本小区用户信号,计算本小区各用户所在上行时隙的ISCP、用户上行BLER和上行SIR。
步骤102,根据步骤101计算出的性能指标确定受到强干扰的用户。
对于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其所在时隙的干扰水平较高,上行接收信号的差错率较高,而接收信号的信干比则较低。其中,所在时隙的干扰水平具体可以通过用户所在上行时隙的ISCP值来衡量,上行接收信号的差错率可以利用上行BLER来衡量,上行接收信号的信干比即为SIR。基于此,本发明中受到强干扰用户的判决条件如下:
所在上行时隙ISCP高于预设的ISCP门限THIscp,且保持时间大于预设的ISCP持续时间THPeriod1;
上行BLER高于预设的门限THBler,且保持时间大于预设的BLER持续门限THPeriod2;
上行SIR小于预设的SIR门限THSir,且保持时间大于预设的SIR持续门限THPeriod3。
当某本小区用户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确定该用户为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具体基站确定出的受到强干扰用户可能为一个或多个。
在上述判决条件中,用于与相应门限进行比较的性能指标统计值,可以是相应的递归值或瞬时值。其中,具体递归值的计算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方式,递归的参数根据实际需要的平滑要求设定,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用手段,这里就不再赘述。当采用瞬时值时,得出的结论的实时性较强;当采用递归值时,得出的结论平滑性较好,但实时性稍差一些。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另外,上述判决条件中,门限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强干扰用户识别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条件设置过松则误判的概率可能较高,条件设置过严则漏判的概率可能较高,优选地,ISCP门限THIscp可以设置为-90dbm左右,上行BLER门限THBler设置为10%左右,上行Sir门限THSir设置为3db左右,ISCP持续时间THPeriod1、BLER持续门限THPeriod2和SIR持续门限THPeriod3可以设置为相同,具体可以为4s左右。
至此,本发明中最基本的干扰识别方法流程结束。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提高干扰用户识别的准确性,在确定出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后,可以触发相应的处理操作,达到缓解干扰、改善网络性能的目的。目前,缓解干扰的操作在RNC中执行,因此,NodeB可以通过Iub口消息将确定出的受到强干扰的用户上报给RNC,由RNC根据接收的用户信息,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或者,也可以将缓解干扰的处理操作转移到NodeB侧处理,NodeB不需要将受到强干扰的用户上报给RNC。
另外,优选地,本发明在步骤102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识别干扰源用户并上报的处理,从而更主动地降低干扰。具体地:
步骤103,基站根据接收的邻小区用户信号,计算邻小区用户的RSCP,确定干扰源用户。
在TD-SCDMA系统中,同频干扰是主要干扰,因此一般地,干扰源用户与本小区内受到强干扰的用户位于相同载频和相同时隙上;NodeB接收的该干扰源用户的上行RSCP也会较高。基于此,本发明中识别干扰源用户的判决条件为:与识别出的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同频同时隙;且该用户的上行RSCP大于预设的RSCP门限。
其中,预设的RSCP门限应综合考虑干扰源用户识别的准确度和有效性,设置过低则误判的概率可能较高,设置过高则漏判的概率可能较高,优选地,RSCP门限可以设置为-120dbm左右。
这样,基站根据接收的邻小区用户信号,计算邻小区用户的RSCP值,并在与步骤102确定出的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同频同时隙的邻小区用户中,确定上行RSCP大于预设RSCP门限的用户为干扰源用户。其中,如前所述,步骤102确定出的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可能为一个或多个,相应地,本步骤中,针对确定的各个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分别在其同频同时隙的用户中,对应确定出相应的干扰源用户。
通过步骤103确定干扰源用户后,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主动降低干扰的处理,例如,可以通过用户切换等使干扰源用户和受到强干扰的用户不再位于同频同时隙上。具体的缓解干扰的处理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用手段,这里就不再赘述。如前所述,目前,缓解干扰的操作在RNC中执行,因此,NodeB可以通过Iub口消息将确定出的干扰源用户上报给RNC,由RNC根据接收的用户信息,执行相应的缓解干扰的处理操作;具体在上报干扰源用户给RNC时,可以与受到强干扰用户的上报操作一起执行,即将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和干扰源用户一起上报给RNC。或者,也可以将缓解干扰的处理操作转移到NodeB侧处理,NodeB不需要将干扰源用户上报给RNC。
至此,本发明中的干扰识别方法流程结束。通过上述干扰识别方法,可以由基站直接根据接收的用户信号确定出受到强干扰的用户,从而避免上报6A测量报告方式中报告丢失而引起的无法识别强干扰用户的问题,提高干扰用户识别的准确性。同时,进一步的,基站还能够识别出干扰源用户上报给RNC,从而使RNC能够针对性采取主动降低干扰的措施,改善抗干扰效果。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实施上述干扰识别方法的干扰识别装置,通常,该装置位于基站中,用于进行干扰识别即上报。
具体地,本发明中的干扰识别装置如图2所示。如图2所示,最基本地,该干扰识别装置包括:性能指标计算单元和强干扰用户识别单元。
其中,性能指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本小区用户信号,计算各用户所在上行时隙的ISCP、用户上行误块率BLER和上行信号干扰比SIR;强干扰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性能指标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性能指标值,确定受到强干扰的用户。这里,强干扰用户识别单元按照步骤102中的方式进行强干扰用户的识别。
进一步地,干扰识别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干扰源用户识别单元,从而能够识别出干扰源用户。
具体地,干扰源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邻小区用户信号,计算邻小区用户的上行RSCP,并根据强干扰用户识别单元识别出的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在与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同频同时隙的邻小区用户中,确定上行接收信号的码功率RSCP大于预设RSCP门限的用户为干扰源用户。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上报单元,用于将强干扰用户识别单元确定出的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和干扰源用户识别单元确定出的干扰源用户上报给RNC。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干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基站根据接收的本小区用户信号,确定各用户所在上行时隙的干扰信号码功率(ISCP)、用户上行误块率(BLER)和上行信号干扰比(SIR);
基站确定满足下述条件的用户为受到强干扰的用户:
所在上行时隙ISCP大于预设的ISCP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ISCP持续门限;和,上行BLER大于预设的BLER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BLER持续门限;和,上行SIR小于预设的SIR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SIR持续门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出所述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站根据接收的邻小区用户信号,在与所述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同频同时隙的邻小区用户中,确定上行接收信号的码功率(RSCP)大于预设RSCP门限的用户为干扰源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站将确定出的受到强干扰的用户上报给RN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出所述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站根据接收的邻小区用户信号,在与所述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同频同时隙的邻小区用户中,确定上行接收信号的码功率(RSCP)大于预设RSCP门限的用户为干扰源用户,并将该干扰源用户上报给RNC。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时隙ISCP为ISCP递归值或瞬时值,所述上行BLER为BLER递归值或瞬时值,所述上行SIR为SIR递归值或瞬时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RSCP为递归值或瞬时值。
7.一种干扰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性能指标计算单元和强干扰用户识别单元;
所述性能指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本小区用户信号,计算各用户所在上行时隙的ISCP、用户上行误块率(BLER)和上行信号干扰比(SIR);
所述强干扰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性能指标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性能指标值,确定满足下述条件的用户为受到强干扰的用户:
所在上行时隙ISCP大于预设的ISCP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ISCP持续门限;和,上行BLER大于预设的BLER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BLER持续门限;和,上行SIR小于预设的SIR门限,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SIR持续门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干扰源用户识别单元;
所述干扰源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邻小区用户信号,在与所述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同频同时隙的邻小区用户中,确定上行接收信号的码功率(RSCP)大于预设RSCP门限的用户为干扰源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强干扰用户识别单元确定出的受到强干扰的用户上报给RNC。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干扰源用户识别单元;
所述干扰源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邻小区用户信号,在与所述受到强干扰的用户同频同时隙的邻小区用户中,确定上行接收信号的码功率(RSCP)大于预设RSCP门限的用户为干扰源用户;
所述上报单元,进一步用于将所述干扰源用户识别单元确定出的干扰源用户上报给RNC。
CN201110448187.8A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干扰识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188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8187.8A CN103188700B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干扰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8187.8A CN103188700B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干扰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8700A CN103188700A (zh) 2013-07-03
CN103188700B true CN103188700B (zh) 2015-11-04

Family

ID=48679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48187.8A Active CN103188700B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干扰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887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8111B (zh) * 2013-12-12 2017-12-0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干扰告警的方法和系统
CN103874101B (zh) * 2014-03-14 2017-04-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td‑scdma网络同频干扰的方法、基站及rnc
CN111865840B (zh) * 2019-04-26 2024-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9202A (zh) * 2006-02-14 2006-07-26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测试移动通信系统间干扰影响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1345558A (zh) * 2007-07-09 2009-01-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上行外环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56279A (zh) * 2009-11-06 2011-05-11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行功率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9202A (zh) * 2006-02-14 2006-07-26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测试移动通信系统间干扰影响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1345558A (zh) * 2007-07-09 2009-01-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上行外环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56279A (zh) * 2009-11-06 2011-05-11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行功率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8700A (zh)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5393B2 (en) Outer loop link adaptation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202573B (zh) 一种智能直放站及其参数自动调整方法
CN102307370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切换测量控制方法
US8160633B2 (en) Transmitted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103281143A (zh) 一种基于双门限能量检测的选择式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RU2009125017A (ru) Снижение тока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цепях с rx разнесением
CN101335539A (zh) 用户间同信道干扰抑制的方法及其基站
CN103327505B (zh) 物理小区标识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1127540B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188700B (zh) 一种干扰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2104895B (zh) 一种针对系统干扰共存的动态仿真方法及装置
CN102165826B (zh) 健壮寻呼指示符检测
CN103874181A (zh) 一种为终端分配下行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3209472A (zh) 一种进行协作调度小区间上行干扰协调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87275B (zh) 一种基于cdma系统的下行方向邻区干扰的测量方法
CN101448309B (zh) 一种支持muros技术的下行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369586A (zh) 一种处理基站上行外部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62466B (zh) 一种提高反向数据速率的系统及方法
CN103200624A (zh) 自适应上行增强方法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2098720A (zh)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边缘用户判别方法
EP2782406A2 (en) Wireless station and transmission power determination method
CN103596216A (zh) 小区容量可提升能力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324100B (zh) 一种检测电台导致的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CN102868496B (zh) 空分复用后链路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3118370B (zh) 动态控制邻区干扰的方法和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