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8291B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8291B
CN103188291B CN201110448244.2A CN201110448244A CN103188291B CN 103188291 B CN103188291 B CN 103188291B CN 201110448244 A CN201110448244 A CN 201110448244A CN 103188291 B CN103188291 B CN 1031882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fer
description list
data description
goal syste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82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8291A (zh
Inventor
何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Beijing Found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Beijing Found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Beijing Found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4482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882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88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8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2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数据传输的方法应用在包括有N个数据处理系统的异构系统,包括:获得待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要发送的M个目标系统;获得与所述M个目标系统对应的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至所述M个目标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异构系统指的是相关的多个数据库系统的集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透明访问,每个数据库系统在加入异构系统之前本身已经存在,拥有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异构数据库的各个组成部分由自己的自治性,在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每个数据库系统仍保有自己的应用特性、完整性控制和安全性控制,异构系统的异构性,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异构:异构系统中各个参与的数据库可以分别运行在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单片机或嵌入式系统中;
(2)基础操作系统的异构:异构系统中各个数据库的基础操作系统可以是Unix、WindowsNT、Linux等;
(3)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的异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是相同模型的数据库,比如同为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Oracle、SQLServer等,也可以是不同数据模型的数据库,如关系、模式、层次、网络、面向对象、函数型数据库等共同组成一个异构系统。
在异构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时,一般会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获取待传输数据;
(2)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格式转换,获得目标系统支持的目标数据;
(3)向所述目标系统发送所述目标数据。
然而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1)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并未将数据转换和数据传输过程分开处理,故而存在着每增加一次数据传输,就需要改变系统传输接口结构的技术问题;
(2)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每次数据传输都要改变系统传输接口结构,故而存在着操作繁琐、增加系统负担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异构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时,没有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解耦,所以存在着操作过于繁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在包括有N个数据处理系统的异构系统,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待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要发送的M个目标系统;
获得与所述M个目标系统对应的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
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
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至所述M个目标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要发送的M个目标系统,具体为:
从所述N个数据处理系统中确定M个数据处理系统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要送的M个目标系统,其中M为小于N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待传输数据,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中每个外部操作描述表的数据传输ID串中获得一个与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ID,其中所述数据传输ID串中每个数据传输ID对应一个数据传输描述表;
基于所述M个数据传输ID,获得对应所述M个目标系统中每个目标系统的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其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包含一个数据转换ID;
获得所述M个数据转换ID中每个数据转换ID对应的数据转换表;
基于所述M个数据转换表中每个数据转换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其中,所述M个标准数据中每个标准数据与所述M个目标系统中每个目标系统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给所述M个目标系统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前请求地址是否为空;
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J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前请求地址不为空,向与所述J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传输前请求地址发送传输前请求,其中J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给所述M个目标系统,具体为:
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的存储设备ID是否为空;
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不为空,其中所述L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基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获得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存储设备地址;
向所述L个存储设备地址发送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目标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向所述L个存储设备地址发送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目标数据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后请求地址是否为空;
如果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K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后请求地址不为空,其中所述K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L的整数;
向所述K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K个目标系统发送传输后请求。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给所述M个目标系统,具体为:
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的存储设备ID是否为空;
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为空,其中所述S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从所述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获得S个传输后请求地址;
向所述S个传输后请求地址的每个传输后请求地址发送与所述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S个目标数据。
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在包括有N个数据处理系统的异构系统,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待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要发送的M个目标系统;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与所述M个目标系统对应的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
转换单元:用于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至所述M个目标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传输数据,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中每个外部操作描述表的数据传输ID串中获得一个与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ID,其中所述数据传输ID串中每个数据传输ID对应一个数据传输描述表;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M个数据传输ID,获得对应所述M个目标系统中每个目标系统的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其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包含一个数据转换ID;
第三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M个数据转换ID中每个数据转换ID对应的数据转换表;
转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M个数据转换表中每个数据转换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其中,所述M个标准数据中每个标准数据与所述M个目标系统中每个目标系统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给所述M个目标系统之前,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前请求地址是否为空;
第二发送单元: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J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前请求地址不为空,向与所述J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传输前请求地址发送传输前请求,其中J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的存储设备ID是否为空;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不为空,其中所述L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基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获得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存储设备地址;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L个存储设备地址发送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目标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向所述L个存储设备地址发送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目标数据之后,判断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后请求地址是否为空;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K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后请求地址不为空,其中所述K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L的整数;
向所述K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K个目标系统发送传输后请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的存储设备ID是否为空;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为空,其中所述S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从所述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获得S个传输后请求地址;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S个传输后请求地址的每个传输后请求地址发送与所述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S个目标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采用了对数据传输各个步骤进行解耦的操作,也就是对数据传输的各个步骤进行分离操作、并且各自定义了相关了处理的技术方案,故而达到了每增加一次数据传输只要改变相应数据传输配置、而不需要改变系统传输接口结构的技术效果;
(2)由于在数据传输时,只需要对应不同的数据传输采用不同的配置、而不需要改变系统传输接口结构的技术方案,故而达到了操作较为简便、减少系统负担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外部操作描述表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将待传输数据转换为标准数据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数据传输描述表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数据转换描述表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确定是否发送传输前请求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向目标系统发送标准数据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存储设备描述表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确定是否发送传输后请求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9,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在包括有N个数据处理系统的异构系统,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得待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要发送的M个目标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要发送的M个目标系统,具体为:
从所述N个数据处理系统中确定M个数据处理系统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要送的M个目标系统,其中M为小于N的整数。
S102:获得与所述M个目标系统对应的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发送数据的目标系统,定义了一个与之对应的外部应用,然后一个外部应有又有外部操作与之对应。另外,采用外部操作描述表对外部操作做出定义。而一个外部操作又包含多种数据传输过程,在一次数据传输中分别定义了(1)接收待传输数据的目标系统(2)数据的转换模式(3)存储目标数据的存储设备的地址。对于这些过程,分别进行了设置。
如图2所示,外部操作描述表中包含如下内容:
操作ID:每一个操作的唯一标识符;
操作名;
数据传输ID串:不同类型的数据对应数据传输ID串中的数据传输ID,比如图片对应“1”、文字对应“2”、视频对应“3”等等;
应用ID:唯一标识与目标系统对应的外部应用。
S103: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
S301:基于所述待传输数据,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中每个外部操作描述表的数据传输ID串中获得一个与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ID,其中所述数据传输ID串中每个数据传输ID对应一个数据传输描述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于上一步获得的外部操作描述表,就可以获得数据传输ID,比如待传输数据为图片,那么数据传输ID为“1”。
S302:基于所述M个数据传输ID,获得对应所述M个目标系统中每个目标系统的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其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包含一个数据转换ID;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于上面获得的数据传输ID,可以选取与这个数据传输ID对应的数据传输描述表,如图4所示,数据传输描述表中定义了如下内容:
传输ID:用于标识数据传输描述表的唯一标识符,所述传输ID和外部操作描述表中的数据传输ID串对应,基于不同的数据传输类型,会有不同的数据传输描述表;
传输名;
传输前请求地址:也就是如果要在传输数据前,向目标系统发送一传输前请求的话,就发送至这个地址;当然,如果不需要发送传输前请求的话,就不需要地址;
数据转换ID:因为这个数据传输是基于异构系统进行数据传输的,不同系统间支持的数据类型不同,故而在将待传输数据发送至目标系统时,需要向将待传输数据转换为目标系统需要的格式,故而要定义一个数据转换描述表来定义数据转换,基于这个数据转换ID就可以找到对应的数据转换描述表;
存储设备ID:定义进行数据传输时,接收数据的存储设备。因为有时候,带传输数据发送至目标系统时,并不需要直接存于目标系统内部,而是存储一存储设备,等目标系统需要的时候再调用。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个存储设备即可以位于目标系统内部、也可以位于目标系统外部,并不限制具体地方,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采用的存储设备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效果等同,都属于本申请发明思想概念的范围内。
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以不定义存储设备,直接将数据发送至目标系统。
传输后请求地址:在将待传输数据发送至目标系统后,可以发送一个传输后请求给目标系统,告知待传输数据已经发出,这个就是传输后请求。而发送目标后请求的地址,就是目标后请求地址。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定义的外部操作描述表和数据传输描述表的内容不限于上面这些内容,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定用的外部操作描述表和数据传输描述表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效果等同,都属于本申请发明思想的概念内。
S303:获得所述M个数据转换ID中每个数据转换ID对应的数据转换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上一步已经获得数据转换ID,故而可以基于该数据转换ID获得与之对应的数据转换表,如图5所示,数据转换描述表包括如下内容:
数据转换ID:也就是前面获得的数据转换ID,基于这个数据转换ID才能获得数据转换描述表;
数据转换名:主要用于描述目标系统需要的数据标准,如(CNML,DAMML);
数据转换类:一般为全路径名,调用时通过反射的方式创建对象。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定义的数据转换描述表也不限于上述内容,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定义的数据转换描述表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效果等同,都属于本申请发明思想的概念范围内。
S304:基于所述M个数据转换表中每个数据转换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其中,所述M个标准数据中每个标准数据与所述M个目标系统中每个目标系统一一对应。
S104: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至所述M个目标系统。
从上面各个步骤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数据传输的各个过程进行分别定义,故而如果想要新增加数据传输,并不需要再改变系统传输接口结构,而只要基于新增加的数据和目标系统来获取对应的数据传输类型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给所述M个目标系统之前,如图6所示,还包括:
S601: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前请求地址是否为空;
S602: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J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前请求地址不为空,向与所述J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传输前请求地址发送传输前请求,其中J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需要给目标系统发送传输前请求,那么必然需要传输前请求地址,故而,在发送传输前请求前,要先判断是否有传输前请求地址,如果包含传输前请求地址才发送,不包含的话,就不用发送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传输前请求的发送时间可以在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目标系统前的任意一个步骤,只要告知目标系统,将要传输数据就行了,并不特定的限制在哪一步。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给所述M个目标系统,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
S701: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的存储设备ID是否为空;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不为空,其中所述L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转向S702;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为空,其中所述S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转向S704;
S702:基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获得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存储设备地址;以及转向S703;
S703:向所述L个存储设备地址发送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目标数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发送至目标系统的数据,不是直接发送给目标系统的,而是先存放于存储设备,如果目标系统需要的时候再调用。在这种情况下,在数据传输描述表中,就会定义一个存储目标数据的存储设备ID。基于这个存储设备ID就可以查找到相应的存储设备描述表,进而获得存储设备的地址和其他信息。如图8所示,存储设备描述表的主要信息包括如下:
存储设备ID:也就是数据传输描述表中定义的存储设备的ID,基于这个存储设备ID才能获得与之对应的存储设备描述表;
存储设备名;
存储设备类型:比如FTP、NFS等;
存储设备位置:比如FTP访问地址、共享目录位置等;
存储访问用户名:有的存储设备需要加密,故而要设置此项,当不用加密时,不用设置;
存储访问密码:和存储访问用户名一样,都是需要加密的时候才设置。
在基于存储设备ID获得存储设备的相关信息后,即可以将目标数据发送至存储设备。
自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定义的存储设备描述表的信息不限于上述内容,主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定义的存储设备描述表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效果等同,都属于本申请发明思想概念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向所述L个存储设备地址发送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目标数据之后,如图9所示,还包括:
S901:判断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后请求地址是否为空;
S902:如果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K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后请求地址不为空,其中所述K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L的整数;
S903:向所述K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K个目标系统发送传输后请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将目标数据发送至存储设备后,还有基于数据传输描表是否定义了传输后请求地址,判断是否要向目标系统发送传输后请求。如果数据传输描述表中定义了传输后请求地址,那么向对应的目标系统发送传输后请求。
S704:从所述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获得S个传输后请求地址;以及转向S705。
S705:向所述S个传输后请求地址的每个传输后请求地址发送与所述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S个目标数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数据传输描述表定义了存储设备ID,但是有些数据传输描述表中,并未定义。这时,就需要将目标数据发送至数据传输描述表定义的传输后请求地址。因为,已经发送数据至传输后请求地址,也就是目标系统已经获得数据了,也就不需要再次向目标系统发送传输后请求告知发送了目标信息。
请参考图10,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在包括有N个数据处理系统的异构系统,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001:用于获得待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要发送的M个目标系统;
第二获得单元1002:用于获得与所述M个目标系统对应的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
转换单元1003:用于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
第一发送单元1004:用于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至所述M个目标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单元1003,具体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传输数据,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中每个外部操作描述表的数据传输ID串中获得一个与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ID,其中所述数据传输ID串中每个数据传输ID对应一个数据传输描述表;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M个数据传输ID,获得对应所述M个目标系统中每个目标系统的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其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包含一个数据转换ID;
第三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M个数据转换ID中每个数据转换ID对应的数据转换表;
转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M个数据转换表中每个数据转换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其中,所述M个标准数据中每个标准数据与所述M个目标系统中每个目标系统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给所述M个目标系统之前,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前请求地址是否为空;
第二发送单元: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J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前请求地址不为空,向与所述J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传输前请求地址发送传输前请求,其中J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004,具体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的存储设备ID是否为空;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不为空,其中所述L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基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获得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存储设备地址;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L个存储设备地址发送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目标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004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向所述L个存储设备地址发送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目标数据之后,判断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后请求地址是否为空;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K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后请求地址不为空,其中所述K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L的整数;
向所述K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K个目标系统发送传输后请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004,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的存储设备ID是否为空;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为空,其中所述S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从所述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获得S个传输后请求地址;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S个传输后请求地址的每个传输后请求地址发送与所述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S个目标数据。
由于本申请实施二中的装置为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方法所对应的装置,所以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申请实施二中的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本申请实施二的装置的各种变化形式。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实施一中的方法所使用的装置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采用了对数据传输各个步骤进行解耦的操作,也就是对数据传输的各个步骤进行分离操作、并且各自定义了相关了处理的技术方案,故而达到了每增加一次数据传输只要改变相应数据传输配置、而不需要改变系统传输接口结构的技术效果;
(2)由于在数据传输时,只需要对应不同的数据传输采用不同的配置、而不需要改变系统传输接口结构的技术方案,故而达到了操作较为简便、减少系统负担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在包括有N个数据处理系统的异构系统,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待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要发送的M个目标系统;
获得与所述M个目标系统对应的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
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
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至所述M个目标系统;
所述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要发送的M个目标系统,具体为:
从所述N个数据处理系统中确定M个数据处理系统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要送的M个目标系统,其中M为小于N的整数;
所述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待传输数据,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中每个外部操作描述表的数据传输ID串中获得一个与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ID,其中所述数据传输ID串中每个数据传输ID对应一个数据传输描述表;
基于所述M个数据传输ID,获得对应所述M个目标系统中每个目标系统的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其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包含一个数据转换ID;
获得所述M个数据转换ID中每个数据转换ID对应的数据转换表;
基于所述M个数据转换表中每个数据转换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其中,所述M个标准数据中每个标准数据与所述M个目标系统中每个目标系统一一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给所述M个目标系统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前请求地址是否为空;
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J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前请求地址不为空,向与所述J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传输前请求地址发送传输前请求,其中J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给所述M个目标系统,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的存储设备ID是否为空;
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不为空,其中所述L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基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获得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存储设备地址;
向所述L个存储设备地址发送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目标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L个存储设备地址发送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目标数据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后请求地址是否为空;
如果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K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后请求地址不为空,其中所述K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L的整数;
向所述K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K个目标系统发送传输后请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给所述M个目标系统,具体为:
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的存储设备ID是否为空;
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为空,其中所述S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从所述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获得S个传输后请求地址;
向所述S个传输后请求地址的每个传输后请求地址发送与所述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S个目标数据。
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在包括有N个数据处理系统的异构系统,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待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要发送的M个目标系统;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与所述M个目标系统对应的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
转换单元:用于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至所述M个目标系统;
所述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要发送的M个目标系统,具体为:
从所述N个数据处理系统中确定M个数据处理系统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要送的M个目标系统,其中M为小于N的整数;
所述转换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传输数据,从所述M个外部操作描述表中每个外部操作描述表的数据传输ID串中获得一个与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ID,其中所述数据传输ID串中每个数据传输ID对应一个数据传输描述表;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M个数据传输ID,获得对应所述M个目标系统中每个目标系统的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其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包含一个数据转换ID;
第三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M个数据转换ID中每个数据转换ID对应的数据转换表;
转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M个数据转换表中每个数据转换表,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换为M个标准数据,其中,所述M个标准数据中每个标准数据与所述M个目标系统中每个目标系统一一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M个标准数据发送给所述M个目标系统之前,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前请求地址是否为空;
第二发送单元: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J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前请求地址不为空,向与所述J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传输前请求地址发送传输前请求,其中J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的存储设备ID是否为空;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不为空,其中所述L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基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获得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存储设备地址;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L个存储设备地址发送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目标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向所述L个存储设备地址发送与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L个目标数据之后,判断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后请求地址是否为空;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所述L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K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传输后请求地址不为空,其中所述K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L的整数;
向所述K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K个目标系统发送传输后请求。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判断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的存储设备ID是否为空;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如果所述M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有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存储设备ID为空,其中所述S为大于等于零但小于等于M的整数;
从所述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获得S个传输后请求地址;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S个传输后请求地址的每个传输后请求地址发送与所述S个数据传输描述表中的每个数据传输描述表对应的S个目标数据。
CN201110448244.2A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8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8244.2A CN103188291B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8244.2A CN103188291B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8291A CN103188291A (zh) 2013-07-03
CN103188291B true CN103188291B (zh) 2016-01-13

Family

ID=48679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482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8291B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882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455A (zh) * 2014-10-14 2015-01-07 税友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783918A (zh) * 2016-08-31 2018-03-09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9597B1 (en) * 1998-06-05 2006-05-02 I2 Technologies U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collabor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enterprises
CN100499462C (zh) * 2006-12-22 2009-06-1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应用系统间数据交换的统一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1957865A (zh) * 2010-10-27 2011-01-26 杭州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系统间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
CN102148862A (zh) * 2011-01-27 2011-08-10 北京宏德信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异构信息系统互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8291A (zh)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0112B (zh) 一种集成轻量级区块链的节点操作系统及数据更新的方法
EP303663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virtual device resource accessible by an application
CN105933376A (zh) 一种数据操作方法,服务器及存储系统
CN103838770A (zh) 一种数据逻辑分区的方法和系统
CN110413845B (zh) 基于物联网操作系统的资源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1797091A (zh) 数据库中数据查询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388351A (zh) 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515731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88291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94846B (zh) 一种基于ip头信息的共享接入管理算法及系统
EP2517408A2 (en) Fault tolerant and scalable load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CN114244654B (zh) 一种url的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724143A (zh) 发送物联网数据的方法和物联网网关
CN108989270A (zh) 认证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04571934A (zh) 一种内存访问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605301A (zh) 一种进行多节点事务处理的集群系统及请求消息分发方法
CN104284297B (zh) 一种资源迁移的方法、装置
CN103092951A (zh) 一种基于信息展现层的通用数据交换方法及系统
CN104239222B (zh) 一种内存访问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9218406B (zh) 一种面向智慧城市的跨域协作服务方法
CN101378540B (zh) 号码可携带业务实现方法、系统及号码可携带数据库
CN103870471A (zh) 二度好友查询系统、方法与装置
CN115277707A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1420352B (zh) 一种结构化p2p网络中键值转移的方法和系统
CN106709060A (zh)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