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1059B -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1059B
CN103181059B CN201180051196.1A CN201180051196A CN103181059B CN 103181059 B CN103181059 B CN 103181059B CN 201180051196 A CN201180051196 A CN 201180051196A CN 103181059 B CN103181059 B CN 103181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amount
medium data
decoding
cal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11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1059A (zh
Inventor
金南伦
权相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81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1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1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10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2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 H02J13/0002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by means of mobile telephon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2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 H02J13/0002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involving a local wireless network, e.g. Wi-Fi, ZigBee or Bluetoot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an 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 H04B5/79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3/007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 H03H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resonators or networks
    • H03H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resonators or network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 H03H2003/0414Resonance frequ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6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及该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系统。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方法可包括:获得关于源电子装置和目标电子装置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的信息;获得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功率;基于功率传输效率和获得的功率来产生谐振功率;将产生的谐振功率和多媒体数据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系统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谐振功率传输系统可包括用于发送谐振功率的源电子装置,以及用于接收谐振功率的目标电子装置。谐振功率可(例如)通过磁耦合从源电子装置无线地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
考虑到功率传输效率,当目标电子装置再现多媒体数据时,要提供功率。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
根据一方面,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方法可包括:获得关于源电子装置和目标电子装置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的信息;获得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功率;基于功率传输效率和获得的功率来产生谐振功率;将产生的谐振功率和多媒体数据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
获得功率传输效率信息的步骤可包括:将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及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从目标电子装置接收功率传输效率信息。
获得功率的步骤可包括: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获得与用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的功率的量对应的译码功率;获得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再现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再现功率,其中,响应于对多媒体数据的译码来获得译码功率和再现功率。
可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译码功率和再现功率来确定产生的谐振功率的量。
获得功率的步骤可包括:通过源电子装置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获得与用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的功率的量对应的编码功率;获得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再现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再现功率,其中,响应于对多媒体数据的译码来获得编码功率和再现功率。
可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编码功率、再现功率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确定产生的谐振功率的量。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方法可包括:计算源电子装置和目标电子装置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将关于功率传输效率的信息传输到源电子装置;从源电子装置接收多媒体数据,从源电子装置接收用于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谐振功率;基于接收的谐振功率来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并执行译码的多媒体数据的再现。
计算功率传输效率的步骤可包括:接收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接收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基于接收的校准功率的量及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来计算功率传输效率。
谐振功率的量可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和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而改变。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源电子装置可包括:源控制单元,被配置成获得关于源电子装置和目标电子装置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的信息,以及获得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谐振功率产生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和所述功率来产生谐振功率;源谐振单元,被配置成将产生的谐振功率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多媒体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多媒体数据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
源控制单元可传输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及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
源控制单元可获得与用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的功率的量对应的译码功率,获得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再现的再现功率,并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译码功率、再现功率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确定谐振功率的量。
源控制单元可获得与用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的功率的量对应的编码功率,获得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再现的再现功率,并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编码功率、再现功率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确定谐振功率。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目标电子装置可包括:目标控制单元,被配置成计算源电子装置和目标电子装置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以及将关于功率传输效率的信息传输到源电子装置;目标谐振单元,被配置成接收用于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谐振功率;电压转换单元,被配置成从接收的谐振功率产生DC功率;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成从源电子装置接收多媒体数据,使用DC功率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并执行译码的多媒体数据的再现。
目标谐振单元可接收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目标控制单元可基于从源电子装置接收的校准功率的量及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来计算功率传输效率信息。
谐振功率的量可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和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而改变。
其他特征和方面将从下面的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中是清楚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系统的视图。
图2a是示出源电子装置的视图。
图2b是示出图2a的一个译码器和编码器的视图。
图3是示出目标电子装置的视图。
图4a是示出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方法的视图。
图4b是示出电子装置的另一功率供应方法的视图。
图5至图11是示出各种谐振器的视图。
图12是示出图5的用于无线功率传输的谐振器的一个等效电路的视图。
在所有的附图和详细描述中,除非另外描述,否则相同的附图标号应该被理解为指示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为了清楚、说明和方便,可能夸大这些元件的相对尺寸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详细描述,以帮助读者获得对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因此,在此描述的系统、设备和/或方法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可被推荐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描述的操作和/或处理步骤的进行是示例;然而,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和/或步骤之外,操作和/或处理步骤的顺序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顺序,且可进行如本领域已知的改变。此外,为了增加清楚性和简明性,可省略对于公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图1示出了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系统。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传输的功率可以是谐振功率。
如图1所示,功率供应系统可具有源-目标结构,所述源-目标结构包括源和目标。例如,功率供应系统可包括对应于源的源电子装置110和对应于目标的目标电子装置120。
源电子装置110可包括源单元111和源谐振器115。源单元111可被配置成从外部电压供应器接收能量,以产生谐振功率。在一些示例中,源电子装置110还可包括匹配控制器113,以执行谐振频率或阻抗匹配。
源单元111可包括交流(AC)至AC(AC/AC)转换器、AC至直流(DC)(AC/DC)转换器、和/或(DC/AC)逆变器。AC/AC转换器可被配置成将从外部装置输入的AC信号的信号电平调节到期望的电平。AC/DC转换器可通过对从AC/AC转换器输出的AC信号进行整流来输出预定电平的DC电压。DC/AC逆变器可被配置成通过快速地切换从AC/DC转换器输出的DC电压来产生(例如,几兆赫兹(MHz)到几十MHz频带的)AC信号。当然,其他频率的AC功率也是可行的。
匹配控制器113可被配置成设置源谐振器115的谐振带宽和源谐振器115的阻抗匹配频率中的至少一个或者这两个参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匹配控制器113可包括源谐振带宽设置单元和源匹配频率设置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源谐振带宽设置单元可设置源谐振器115的谐振带宽。源匹配频率设置单元可设置源谐振器115的阻抗匹配频率。例如,可基于源谐振器115的谐振带宽的设置或源谐振器115的阻抗匹配频率的设置来确定源谐振器115的Q因子。
源谐振器115可被配置成将电磁能量传输到目标谐振器121。例如,源谐振器115可通过与目标谐振器121的磁耦合101将谐振功率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120。因此,源谐振器115可被配置成在设置的谐振带宽内谐振。
如图所示,目标电子装置120可包括:目标谐振器121;匹配控制器123,用于执行谐振频率或阻抗匹配;目标单元125,用于将接收的谐振功率传输到装置或负载。
目标谐振器121可被配置成从源谐振器115接收电磁能量。目标谐振器121可被配置成在设置的谐振带宽内谐振。
匹配控制器123可设置目标谐振器121的谐振带宽和目标谐振器121的阻抗匹配频率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些示例中,匹配控制器123可包括目标谐振带宽设置单元和目标匹配频率设置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目标谐振带宽设置单元可设置目标谐振器121的谐振带宽。目标匹配频率设置单元可被配置成设置目标谐振器121的阻抗匹配频率。例如,可基于目标谐振器121的谐振带宽的设置或目标谐振器121的阻抗匹配频率的设置来确定目标谐振器121的Q因子。
目标单元125可被配置成将接收的谐振功率传输到负载。目标单元125可包括AC/DC转换器和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可通过对从源谐振器115传输到目标谐振器121的AC信号进行整流来产生DC电压。DC/DC转换器可通过调节DC电压的电压电平来将额定电压供应给装置或负载。
例如,AC/DC转换器可被配置成使用延迟锁定环路的有源整流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源谐振器115和目标谐振器121可被配置成螺旋线圈结构的谐振器、涡旋线圈结构的谐振器、元结构(meta-structured)的谐振器等。
参照图1,控制Q因子的步骤可包括:设置源谐振器115的谐振带宽和目标谐振器121的谐振带宽;以及通过源谐振器115和目标谐振器121之间的磁耦合101将电磁能量从源谐振器115传输到目标谐振器121。在一些示例中,源谐振器115的谐振带宽可被设置成比目标谐振器121的谐振带宽宽或者比目标谐振器121的谐振带宽窄。例如,可通过将源谐振器115的谐振带宽设置成比目标谐振器121的谐振带宽宽或者比目标谐振器121的谐振带宽窄,来保持源谐振器115的BW因子和目标谐振器121的BW因子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对于采用谐振方案的功率供应,谐振带宽可能是重要因素。当Q因子(例如,考虑源谐振器115和目标谐振器121之间的距离的改变、谐振阻抗的改变、阻抗不匹配、反射信号等)是Qt时,Qt可具有与谐振带宽成反比的关系,如等式1所给出的。
[等式1]
Δf f 0 = 1 Qt
= Γ S , D + 1 BW S + 1 BW D
在等式1中,f0表示中心频率,Δf表示带宽的改变,ΓS,D表示源谐振器115和目标谐振器121之间的反射损失,BWS表示源谐振器115的谐振带宽,BWD表示目标谐振器121的谐振带宽。在等式1中,BW因子可指示1/BWS或1/BWD
由于外部因素(例如,源谐振器115和目标谐振器121之间的距离改变、源谐振器115和目标谐振器121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改变等),导致可在源谐振器115和目标谐振器121之间产生阻抗不匹配。阻抗不匹配可直接导致功率传输效率降低。当检测到与被部分反射且返回的传输信号对应的反射波时,匹配控制器113可被配置成确定已经产生阻抗不匹配,并可执行阻抗匹配。匹配控制器113可通过对反射波进行波形分析,经检测谐振点,来改变谐振频率。匹配控制器113可将反射波的波形中具有最小振幅的频率确定为谐振频率。
图1中的源谐振器115和/或目标谐振器121可具有在图5至图11中示出的谐振器结构。
图2a示出了源电子装置200,图3示出了目标电子装置300,源电子装置200和目标电子装置300可一起使用。
参照图2a,源电子装置200可包括源控制单元210、谐振功率产生单元220、源谐振单元230、多媒体数据处理单元240。
源电子装置200可被配置成通过磁耦合将谐振功率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且可将多媒体数据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例如,多媒体数据可包括图像、音频数据、文本数据、文档数据、电视广播信号等。
源控制单元210可获得关于源电子装置200和目标电子装置300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的信息。源控制单元210可获得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300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Pt。例如,关于源电子装置200和目标电子装置300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的信息可通过从目标电子装置300接收计算值而获得。
源控制单元210可被配置成将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例如,可通过磁耦合进行传输。源控制单元210可通过源谐振单元230将校准功率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源控制单元210可将与校准功率相关的信息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源控制单元210可通过数据传输单元向图2a的通信单元247或目标电子装置300通知校准功率的量。
源控制单元210可被配置成获得与用于多媒体数据的译码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Psde。源控制单元210可通过测量为了在多媒体数据处理单元240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而消耗的功率的量来获得功率Psde
此外,源控制单元210可获得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300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再现的功率Pp。功率Pp可以是为了在目标电子装置300中显示多媒体数据而消耗的功率,或者可以是为了通过扬声器输出多媒体数据而消耗的功率。功率Pp可基于在目标电子装置300中支持的分辨率、包括在目标电子装置300中的扬声器的最大音量等来确定。功率Pp可预先存储在源电子装置200中,或者可通过执行源电子装置200和目标电子装置300之间的初始化调谐而获得。
源控制单元210可被配置成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功率Psde、功率Pp,来确定与从谐振功率产生单元220产生的谐振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Pout。例如,功率Pout可根据等式2确定。
[等式2]
Pout=(Psde+Pp+M)/EST
在等式2中,M指示为了进行除了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之外的其余操作而消耗的功率的量,EST指示源电子装置200和目标电子装置300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M可以是基于现有测试而存储在源电子装置200中的值。
源控制单元210可获得与用于多媒体数据的编码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Psen。源控制单元210可通过测量为了进行多媒体数据的编码而消耗的功率来获得功率Psen。源控制单元210可基于功率传输效率、功率Psen、功率Pp,来确定与从谐振功率产生单元220产生的谐振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Pout。例如,功率Pout可根据等式3确定。
[等式3]
Pout={(Psen×T)+Pp+M}/EST
在等式3中,T指示用于多媒体数据的编码的功率的量与用于多媒体数据的译码的功率的量之比。T可基于现有测试而存储在源电子装置200中。
为了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而消耗的功率Pt的量可实时改变。时间-Pout曲线可被表示为预定曲线,源控制单元210可基于时间-Pout曲线的预定曲线来控制Pout的功率电平。
谐振功率产生单元220可被配置成基于功率传输效率和功率Pt产生谐振功率。谐振功率产生单元220可基于上面讨论的等式2或等式3产生谐振功率。例如,谐振功率可基本上等于在等式2或等式3中确定的功率Pout。在各个实施例中,谐振功率产生单元220可包括变压器221、整流单元223、恒定电压控制单元225、功率转换单元227。
变压器221可被配置成将从外部装置输入的第一频率的AC信号的信号电平调节到期望电平。例如,第一频带可以是(例如)几十赫兹(Hz)。
整流单元223可对从变压器221输出的AC信号进行整流,并可输出DC信号。
恒定电压控制单元225可基于源控制单元210的控制而输出预定电平的DC电压。恒定电压控制单元225可被配置成包括稳压电路,以输出预定电平的DC电压。从恒定电压控制单元225输出的DC电压的电压电平可以是与基于等式2或等式3确定的功率Pout基本上对应的值。
功率转换单元227可被配置成基于在第二频带内的切换脉冲信号将预定电平的DC电压转换成AC功率。因此,功率转换单元227可被配置成包括DC/AC逆变器。例如,第二频带可以是几MHz至几十MHz。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频带可以在从2MHz至20MHz的范围内。DC/AC逆变器可通过将从恒定电压控制单元225输出的DC信号转换成AC信号而产生谐振功率。
例如,DC/AC逆变器可基于在第二频带内的切换脉冲信号将从恒定电压控制单元225输出的预定电平的DC电压转换成AC电压。DC/AC逆变器可包括切换装置,以用于高速切换。例如,当切换脉冲信号为“高”(例如,在其峰值或接近其峰值)时切换装置可导通,当切换脉冲信号为“低”(例如,在其最小值或接近其最小值)时切换装置可断开。
源谐振单元230可(例如)通过磁耦合将产生的谐振功率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源谐振单元230可包括图1的匹配控制器113和源谐振器115。
多媒体数据处理单元240可将多媒体数据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在一些示例中,多媒体数据可从外部装置接收或者可预先存储在多媒体数据处理单元240中。如图所示,多媒体数据处理单元240可包括接口&存储单元241、译码器&编码器243、复用单元&调制单元245、通信单元247。
接口&存储单元241可从外部装置接收多媒体数据,并可将接收的多媒体数据输出到复用单元&调制单元245或译码器&编码器243。接口&存储单元241可存储多媒体数据。存储在接口&存储单元241中的多媒体数据可以以流的形式或以文件的形式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多媒体数据可通过复用单元&调制单元245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存储在接口&存储单元241中的多媒体数据可在译码器&编码器243中被编码,并可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
参照图2a,接口&存储单元241可接收有线电视(TV)广播信号、卫星TV广播信号、DVD播放器动态图像数据、和存储在外部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中的数据来作为输入。
译码器&编码器243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或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例如,译码器&编码器243可对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并可对存储在接口&存储单元241中的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可通过对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来实时获得功率Psde。可通过对存储在接口&存储单元241中的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来获得功率Psen
复用单元&调制单元245可对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数据进行复用或打包,并可将复用或打包的多媒体数据输出到通信单元247。复用单元&调制单元245可对用于与目标电子装置300执行信号传输的信令数据进行复用,或者可将信令数据输出到通信单元247。当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的数据需要调制时,复用单元&调制单元245可对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的数据进行调制。
通信单元247可将从复用单元&调制单元245输出的多媒体数据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通信单元247可利用高速数据传输(例如,GHz速度)、无线局域网(LAN)、短程数据传输等来执行与目标电子装置300的通信。
图2b示出了图2a的译码器&编码器243。
参照图2b,译码器&编码器243可包括对图像数据201进行编码的第一编码器41。译码器&编码器243可包括对音频数据203进行编码的第二编码器51。译码器&编码器243可包括对功率数据205进行编码的第三编码器61。例如,功率数据205可以是对应于从谐振功率产生单元220产生的Pout的值。
从第一编码器41输出的数据可被第一打包器43打包,从第二编码器51输出的数据可被第二打包器53打包,从第三编码器61输出的数据可被第三打包器63打包。从第一打包器43、第二打包器53和第三打包器63输出的各个数据可传输到复用单元&调制单元245,并可被复用。参照图2b,源电子装置200可向目标电子装置300通知当前产生的谐振功率的量。
参照图3,目标电子装置300可包括目标控制单元310、目标谐振单元320、电压转换单元330、多媒体数据处理单元340。
目标控制单元310可计算源电子装置200和目标电子装置300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并可将功率传输效率传输到源电子装置200。目标控制单元310可向源电子装置200、图3的通信单元341或数据传输单元通知功率传输效率。
目标控制单元310可基于从源电子装置实际上接收的校准功率的量及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来计算功率传输效率。例如,功率传输效率可被定义成P_receive/P_transfer,其中,P_receive指示从目标谐振单元320接收的谐振功率的量,P_transfer指示校准功率的量。
目标谐振单元320可通过磁耦合从源电子装置200接收用于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谐振功率。目标谐振单元320还可从源电子装置200接收用于进行除了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之外的其余操作的谐振功率。目标谐振单元320可(例如)通过磁耦合从源电子装置200接收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
从目标谐振单元320接收的谐振功率的量可基于功率传输效率及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功率Pt而实时改变。目标谐振单元320可包括图1的匹配控制器123和目标谐振器121。
电压转换单元330可从接收的谐振功率产生DC功率供应。电压转换单元330可从AC功率获得DC电压,并可将获得的DC电压提供给负载。电压转换单元330可包括被配置成将AC信号转换成DC信号的整流单元331,并可包括调节DC信号的信号电平的DC/DC转换单元333。
多媒体数据处理单元340可从源电子装置200接收多媒体数据。多媒体数据处理单元340可基于从电压转换单元330提供的DC功率供应来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并可再现译码的多媒体数据。例如,多媒体数据的再现可包括视频和/或音频输出。如图所示,多媒体数据处理单元340可包括通信单元341、分用单元&解调单元343、多媒体数据再现单元345、显示器347、音频输出单元349。
通信单元341可从源电子装置200接收多媒体数据,或者可将功率传输效率传输到源电子装置200。通信单元341可通过与源电子装置200通信而执行各种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分用单元&解调单元343可对从源电子装置200接收的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用,或者可对从源电子装置200接收的调制数据进行解调。
多媒体数据再现单元345可对从源电子装置200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并且/或者可再现译码的数据。
显示器347可显示图像数据。例如,显示器347可包括显示面板和/或显示处理器。显示器347可被配置成显示文本数据和/或各种图形数据。
音频输出单元349可输出包括在多媒体数据中的音频数据。例如,音频输出单元349可包括扬声器。
图4a示出了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方法。
参照图4a,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方法可通过图2a的源电子装置200和图3的目标电子装置300来执行。
在操作410中,源电子装置200可将校准功率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
在操作420中,源电子装置200可将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在操作430中,目标电子装置300可计算功率传输效率,并可将功率传输效率传输到源电子装置200。源电子装置200可从目标电子装置300接收功率传输效率。
通过操作410至430,源电子装置200可获得功率传输效率。在一些示例中,可同时执行操作410和操作420。
在操作440中,源电子装置200可获得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300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Pt。在操作450中,源电子装置200可基于功率传输效率和功率Pt而产生谐振功率。
在操作440中,源电子装置200可对将被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的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并可获得与用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Psde。在操作440中,源电子装置200可获得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300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再现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Pp。例如,功率Psde和功率Pp可响应于对多媒体数据的译码而实时获得。
源电子装置200可对将被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的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并可获得与用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Psen。功率Psen和功率Pp可响应于对多媒体数据的编码而实时获得。
在操作460中,源电子装置200可(例如)通过磁耦合将产生的谐振功率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的谐振功率的量可基于功率传输效率、功率Psen和功率Pp而确定。
在操作470中,源电子装置200可将多媒体数据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目标电子装置300可基于接收的谐振功率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并可再现译码的多媒体数据。
在操作480中,源电子装置200和目标电子装置300可通过接收和发送信令信号来执行关于功率传输效率、功耗变化等的信号传输。例如,当在再现多媒体数据的同时仅关闭显示器或者启用静音功能时,目标电子装置300可向源电子装置200通知功耗降低。
在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期间,可周期性地执行操作410至430。因此,可周期性地执行功率供应的校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源电子装置200可从远程控制器接收用于控制目标电子装置300的控制信号,并可将控制信号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例如,当目标电子装置300关闭且目标电子装置300从远程控制器接收打开信号时,源电子装置200可将谐振功率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以打开目标电子装置300。如果在目标电子装置300中包括充电器,则目标电子装置300可从源电子装置200接收控制信号,并可接收谐振功率,因此,目标电子装置300可被打开。
图4b示出了电子装置的另一功率供应方法。
参照图4b,在操作401至403中,源电子装置200可将谐振功率和多媒体数据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300。可同时执行操作401至403。例如,在操作403中传输的多媒体数据可被打包和传输。
如图4b所示,打包的数据可包括(例如)图像包1、图像包2、音频包1、传输的功率的量。传输的功率的量可对应于功率Pout。传输的功率的量可以是基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300中进行图像包1、图像包2、音频包1的译码和再现的功率的量而确定的值。用于处理图像数据的功率的量可基于图像包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而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操作401中传输的谐振功率的大小可基于图像包的特征来调节。
在操作405中,目标电子装置300可向源电子装置200通知通过目标谐振单元320接收的功率的量。因此,源电子装置200可实时监测功率传输效率。
再次参照图1,无线功率传输系统的源谐振器115和/或目标谐振器121可被配置成螺旋线圈结构的谐振器、涡旋线圈结构的谐振器、元结构的谐振器等。
在自然界中发现的许多材料的电磁特性在于它们具有唯一的磁导率或唯一的介电常数。大多数材料通常具有正磁导率或正介电常数。因此,对于这些材料,右手定则可应用于电场、磁场和指向矢量,因此,相应的材料可被称为右手材料(RHM)。
另一方面,具有不是在自然界中通常发现的磁导率或介电常数的材料或者人工设计(或人造)的材料在此可被称为“超材料”。基于相应介电常数或磁导率的符号,超材料可被分类成ε负(ENG)材料、μ负(MNG)材料、双负(DNG)材料、负折射率(NRI)材料、左手(LH)材料等。
磁导率可指示在相应材料中针对给定磁场产生的磁通密度与在真空状态下针对所述给定磁场产生的磁通密度之间的比率。介电常数指示在相应材料中针对给定电场产生的电通密度与在真空状态下针对所述给定电场产生的电通密度之间的比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导率和介电常数可用于确定相应材料在给定频率或给定波长的传播常数。可基于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确定相应材料的电磁特性。根据一方面,超材料可容易地置于谐振状态,而没有明显的材料尺寸改变。对于相对大的波长区域或相对低的频率区域,这可以是实用的。
图5示出了具有二维(2D)结构的谐振器500。
如图所示,具有2D结构的谐振器500可包括传输线、电容器520、匹配器530以及导体541和542。传输线可包括(例如)第一信号传导部分511、第二信号传导部分512及接地传导部分513。
电容器520可串联地插入或另外布置在第一信号传导部分5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512之间,从而电场可被限制在电容器520内。在各种实施方式中,传输线可包括在传输线的上部的至少一个导体,并且还可包括在传输线的下部的至少一个导体。电流可流经设置在传输线的上部的所述至少一个导体,并且设置在传输线的下部的所述至少一个导体可电接地。如图5所示,谐振器500可被配置成具有通常的2D结构。传输线可包括在传输线的上部的第一信号传导部分5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512,并且可包括在传输线的下部的接地传导部分513。如图所示,第一信号传导部分5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512可被设置成面对接地传导部分513,电流流经第一信号传导部分5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5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传导部分511的一端可电连接(即,短接)到导体542,并且第一信号传导部分511的另一端可连接到电容器520。第二信号传导部分512的一端可通过导体541接地,并且第二信号传导部分512的另一端可连接到电容器520。因此,第一信号传导部分511、第二信号传导部分512、接地传导部分513以及导体541和542可彼此连接,从而谐振器500可具有电“闭合环路结构”。如在此使用的术语“闭合环路结构”可包括电闭合的多边形结构,例如,圆形结构、矩形结构等。电容器520可插入到传输线的中间部分中。例如,电容器520可插入到第一信号传导部分5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512之间的空间中。在一些示例中,电容器520可被配置成集总元件、分布式元件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分布式电容器可被配置成分布式元件,并可包括Z字形导线以及在Z字形导线之间具有相对高的介电常数的介电材料。
当电容器520插入到传输线中时,谐振器500可具有如上讨论的超材料的性质。例如,由于电容器520的电容而使谐振器500可具有负磁导率。如果是这样,则谐振器500还可被称为μ负(MNG)谐振器。可应用各种准则来确定电容器520的电容。例如,能够使谐振器500具有超材料的特性的各种准则可包括以下准则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使谐振器500在目标频率具有负磁导率的准则;能够使谐振器500在目标频率具有零阶谐振特性的准则等。
还被称为MNG谐振器500的谐振器500还可具有零阶谐振特性(即,具有当传播常数是“0”时的频率作为谐振频率)。如果谐振器500具有零阶谐振特性,则谐振频率可独立于MNG谐振器500的物理尺寸。此外,通过适当地设计电容器520,MNG谐振器500可在基本上不改变MNG谐振器500的物理尺寸的情况下充分地改变谐振频率。
例如,在近场中,电场可集中于插入到传输线中的电容器520上。因此,由于电容器520使得磁场可在近场中变成主导。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MNG谐振器500可使用集总元件的电容器520而具有相对高的Q因子。因此,可提高功率传输效率。例如,Q因子指示在无线功率传输中欧姆损耗的水平或电抗相对于电阻的比率。无线功率传输的效率可根据Q因子的增加而增加。
MNG谐振器500可包括用于阻抗匹配的匹配器530。例如,匹配器530可被配置成适当地确定并调节MNG谐振器500的磁场的强度。根据该构造,电流可经由连接器流入MNG谐振器500,或者可经由连接器从MNG谐振器500流出。连接器可连接到接地传导部分513或匹配器530。在一些示例中,功率可通过耦合来传输,而不使用连接器与接地传导部分513或匹配器530之间的物理连接。
如图5所示,匹配器530可布置在由谐振器500的环路结构形成的环路内。匹配器530可通过改变匹配器530的物理形状来调节谐振器500的阻抗。例如,匹配器530可包括布置在与接地传导部分513分开距离h的位置的用于阻抗匹配的导体531。可通过调节距离h改变谐振器500的阻抗。
在一些示例中,可设置控制器来控制匹配器530,控制器产生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到匹配器530,使得匹配器改变其物理形状,从而可调节谐振器的阻抗。例如,匹配器530的导体531和接地传导部分513之间的距离h可基于控制信号增加或减小。控制器可基于各种因素产生控制信号。
例如,如图5所示,匹配器530可被配置成无源元件(诸如导体5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匹配器530可被配置成有源元件(诸如二极管、晶体管等)。如果有源元件包括在匹配器530中,则可基于由控制器产生的控制信号驱动有源元件,并且可基于控制信号调节谐振器500的阻抗。例如,当有源元件是包括在匹配器530中的二极管时,可根据所述二极管是处于导通状态还是处于截止状态来调节谐振器500的阻抗。
在一些示例中,还可将磁芯设置成穿过MNG谐振器500。磁芯可执行增加功率传输距离的功能。
图6示出了具有三维(3D)结构的谐振器600。
参照图6,具有3D结构的谐振器600可包括传输线和电容器620。传输线可包括第一信号传导部分611、第二信号传导部分612及接地传导部分613。例如,电容器620可串联地插入在传输线的第一信号传导部分6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612之间,从而电场可被限制在电容器620内。
如图6所示,谐振器600可具有通常的3D结构。传输线可包括在谐振器600的上部的第一信号传导部分6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612,并且可包括在谐振器600的下部的接地传导部分613。第一信号传导部分6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612可被设置成面对接地传导部分613。在该布置方式中,电流可沿x方向流过第一信号传导部分6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612。由于该电流,可沿-y方向形成磁场H(W)。然而,将认识到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沿相反方向(例如,+y方向)形成磁场H(W)。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传导部分611的一端可电连接(即,短接)到导体642,并且第一信号传导部分611的另一端可连接到电容器620。第二信号传导部分612的一端可通过导体641接地,并且第二信号传导部分612的另一端可连接到电容器620。因此,第一信号传导部分611、第二信号传导部分612、接地传导部分613以及导体641和642可彼此连接,由此谐振器600可具有电闭合环路结构。如图6所示,电容器620可插入或另外布置在第一信号传导部分6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612之间。例如,电容器620可插入在第一信号传导部分6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612之间的空间中。电容器620可包括(例如)集总元件、分布式元件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有分布式元件的形状的分布式电容器可包括Z字形导线以及布置在Z字形导线之间的具有相对高的介电常数的介电材料。
在一些示例中,当电容器620插入到传输线中时,谐振器600可具有如上讨论的超材料的性质。
例如,当插入的电容器是集总元件时,谐振器600可具有超材料的特性。当谐振器600通过适当地调节电容器620的电容而具有负磁导率时,谐振器600还可被称为MNG谐振器。可应用各种准则来确定电容器620的电容。例如,所述各种准则可包括以下准则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使谐振器600具有超材料的特性的准则;能够使谐振器600在目标频率具有负磁导率的准则;能够使谐振器600在目标频率具有零阶谐振特性的准则等。基于上述准则中的至少一个准则,可确定电容器620的电容。
还被称为MNG谐振器600的谐振器600可具有零阶谐振特性(即,具有当传播常数是“0”时的频率作为谐振频率)。如果谐振器600具有零阶谐振特性,则谐振频率可独立于MNG谐振器600的物理尺寸。因此,通过适当地设计电容器620,MNG谐振器600可在基本上不改变MNG谐振器600的物理尺寸的情况下充分地改变谐振频率。
参照图6的MNG谐振器600,在近场中,电场可集中于插入到传输线中的电容器620上。因此,由于电容器620使得磁场可在近场中变成主导。并且,由于具有零阶谐振特性的MNG谐振器600可具有类似于磁偶极子的特性,所以磁场可在近场中变成主导。由于电容器620的插入而形成的相对小量的电场可集中于电容器620上,因此,磁场可变得进一步主导。
此外,MNG谐振器600可包括用于阻抗匹配的匹配器630。匹配器630可被配置成适当地调节MNG谐振器600的磁场的强度。可通过匹配器630确定MNG谐振器600的阻抗。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流可经由连接器640流入MNG谐振器600,或可经由连接器640从MNG谐振器600流出。连接器640可连接到接地传导部分613或匹配器630。
如图6所示,匹配器630可布置在由谐振器600的环路结构形成的环路内。匹配器630可被配置成通过改变匹配器630的物理形状来调节谐振器600的阻抗。例如,匹配器630可包括位于与接地传导部分613分开距离h的位置的用于阻抗匹配的导体631。可通过调节距离h改变谐振器600的阻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提供控制器来控制匹配器630。在这种情况下,匹配器630可基于由控制器产生的控制信号而改变匹配器630的物理形状。例如,匹配器630的导体631和接地传导部分613之间的距离h可基于控制信号增加或减小。因此,可改变匹配器630的物理形状,从而可调节谐振器600的阻抗。可使用各种方案来调节匹配器630的导体631和接地传导部分613之间的距离h。例如,多个导体可包括在匹配器630中,并且可通过适应性地激活所述多个导体中的一个来调节距离h。可选地或另外地,可通过上下调节导体631的物理位置来调节距离h。例如,可基于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距离h。控制器可使用各种因素产生控制信号。如图6所示,例如,匹配器630可被配置成无源元件(诸如导体6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匹配器630可被配置成有源元件(诸如二极管、晶体管等)。当有源元件包括在匹配器630中时,可基于由控制器产生的控制信号驱动有源元件,并且可基于控制信号调节谐振器600的阻抗。例如,如果有源元件是包括在匹配器630中的二极管,则可根据所述二极管是处于导通状态还是处于截止状态来调节谐振器600的阻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将磁芯设置成穿过被配置成MNG谐振器的谐振器600。磁芯可执行增加功率传输距离的功能。
图7示出了被配置成大型(bulkytype)的用于无线功率传输的谐振器700。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大型”可表示以整体形式连接至少两个部件的无缝连接。
参照图7,第一信号传导部分711和导体742可一体地形成,而不是被单独制造,从而彼此连接。类似地,第二信号传导部分712和导体741也可被一体地制造。
当第二信号传导部分712和导体741被单独制造然后彼此连接时,由于接缝750可产生传导损耗。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信号传导部分712和导体741可不使用单独的接缝而彼此连接(即,彼此无缝连接)。因此,可减少由接缝750导致的传导损耗。例如,第二信号传导部分712和接地传导部分713可被无缝且一体地制造。类似地,第一信号传导部分711、导体742及接地传导部分713可被无缝且一体地制造。
可提供如这里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类似构造的匹配器730。图8示出了被配置成中空型的用于无线功率传输的谐振器800。
参照图8,谐振器800的第一信号传导部分811、第二信号传导部分812、接地传导部分813以及导体841和842中的每一个被配置成中空型结构。如在此使用的术语“中空型”表示可包括内部空间为空的构造。
对于给定的谐振频率,有效电流可被建模成:仅流入第一信号传导部分811的一部分(而非第一信号传导部分811的全部)、第二信号传导部分812的一部分(而非第二信号传导部分812的全部)、接地传导部分813的一部分(而非接地传导部分813的全部)以及导体841和842的一部分(而非导体841和842的全部)。当第一信号传导部分811、第二信号传导部分812、接地传导部分813以及导体841和842中的每一个的深度明显比在给定的谐振频率的相应趋肤深度更深时,其可能是无效的。然而,在一些示例中,明显更深的深度可能增加谐振器800的重量或制造成本。
因此,对于给定的谐振频率,可基于第一信号传导部分811、第二信号传导部分812、接地传导部分813以及导体841和842中的每一个的相应趋肤深度,来适当地确定第一信号传导部分811、第二信号传导部分812、接地传导部分813以及导体841和842中的每一个的深度。当第一信号传导部分811、第二信号传导部分812、接地传导部分813以及导体841和842中的每一个具有比相应趋肤深度更深的适当深度时,谐振器800可变轻,并且还可降低谐振器800的制造成本。
例如,如图8所示,第二信号传导部分812的深度(如在由圆指示的放大视图区域860中所进一步示出的)可被确定为“d”mm,并且d可根据来确定。这里,f表示频率,μ表示磁导率,σ表示导体常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第一信号传导部分811、第二信号传导部分812、接地传导部分813以及导体841和842由铜制成且它们可具有5.8×107西门子/米(S·m-1)的传导率时,针对10kHz的谐振频率,趋肤深度可以是大约0.6mm,针对100MHz的谐振频率,趋肤深度可以是大约0.006mm。可提供如这里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类似构造的电容器820和匹配器830。
图9示出了使用平行薄片的用于无线功率传输的谐振器900。
参照图9,平行薄片可应用于包括在谐振器900中的第一信号传导部分9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912中的每一个。
第一信号传导部分9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912中的每一个可能不是理想导体,因此可能具有固有电阻。由于该电阻导致可能产生欧姆损耗。欧姆损耗可减小Q因子并且还降低耦合效应。
通过将平行薄片应用于第一信号传导部分9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912中的每一个,可减小欧姆损耗,并且可增加Q因子和耦合效应。参照由圆指示的放大视图部分970,当应用平行薄片时,第一信号传导部分9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912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多条导线。所述多条导线可被平行地设置,并且可在第一信号传导部分9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912中的每一个的端部被电连接(即,被短接)。
当平行薄片应用于第一信号传导部分911和第二信号传导部分912中的每一个时,所述多条导线可被平行地设置。因此,导线上的电阻之和可减小。因此,可减小电阻损耗,并且可增加Q因子和耦合效应。
可提供如这里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类似构造的布置在接地传导部分913之上的电容器920和匹配器930。图10示出了包括分布式电容器的用于无线功率传输的谐振器1000。
参照图10,包括在谐振器1000中的电容器1020被配置成用于无线功率传输。作为集总元件的电容器可具有相对高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已提出各种方案来减小包含在集总元件的电容器中的ESR。根据实施例,通过使用作为分布式元件的电容器1020,可减小ESR。如将认识到的,由ESR导致的损耗可降低Q因子和耦合效应。
如图10所示,电容器1020可被配置成具有Z字形结构的导线。
在一些示例中,通过采用作为分布式元件的电容器1020,可减小由于ESR而导致的损耗。另外,通过设置作为集总元件的多个电容器,可减小由于ESR而导致的损耗。由于作为集总元件的所述多个电容器中的每一个的电阻通过并联连接而减小,因此作为集总元件的并联连接的电容器的有效电阻也可减小,由此可减小由于ESR而导致的损耗。例如,在一些示例中,通过采用均为1pF的10个电容器而不是使用10pF的单个电容器,可减小由于ESR而导致的损耗。
图11a示出了在以图5的2D结构设置的谐振器500中使用的匹配器530的一个实施例,图11b示出了在以图6的3D结构设置的谐振器600中使用的匹配器630的一个示例。
图11a示出了包括匹配器530的2D谐振器的一部分,图11b示出了包括匹配器630的图6的3D谐振器的一部分。
参照图11a,匹配器530可包括导体531、导体532及导体533。导体532和导体533可连接到接地传导部分513和导体531。可基于导体531和接地传导部分513之间的距离h来确定2D谐振器的阻抗。可通过控制器控制导体531和接地传导部分513之间的距离h。可使用各种方案来调节导体531和接地传导部分513之间的距离h。例如,所述各种方案可包括以下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适应性地激活导体531、导体532及导体533中的一个来调节距离h的方案;上下调节导体531的物理位置的方案等。
参照图11b,匹配器630可包括导体631、导体632、导体633以及导体641和642。导体632和导体633可连接到接地传导部分613和导体631。此外,导体641和642可连接到接地传导部分613。可基于导体631和接地传导部分613之间的距离h来确定3D谐振器的阻抗。例如,可通过控制器控制导体631和接地传导部分613之间的距离h。与包括在2D结构的谐振器中的匹配器530类似,在包括在3D结构的谐振器中的匹配器630中,可使用各种方案来调节导体631和接地传导部分613之间的距离h。例如,所述各种方案可包括以下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适应性地激活导体631、导体632及导体633中的一个来调节距离h的方案;上下调节导体631的物理位置的方案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匹配器可包括有源元件。因此,使用有源元件调节谐振器的阻抗的方案可与上面描述的方案类似。例如,可通过使用有源元件改变流过匹配器的电流的路径来调节谐振器的阻抗。
图12示出了图5的用于无线功率传输的谐振器500的一个等效电路。
图5的用于无线功率传输的谐振器500可被建模成图12的等效电路。在图12中描绘的等效电路中,LR表示功率传输线的电感,CL表示以集总元件的形式插入到功率传输线的中间的电容器520的电容,CR表示图5的功率传输和/或接地之间的电容。
在一些示例中,谐振器500可具有零阶谐振特性。例如,当传播常数是“0”时,谐振器500可被假设成具有谐振频率ωMZR。谐振频率ωMZR可由等式4表示。
[等式4]
ω MZR = 1 L R C L
在等式4中,MZR表示μ零谐振器。
参照等式4,谐振器500的谐振频率ωMZR可通过LR/CL来确定。谐振器500的物理尺寸和谐振频率ωMZR可彼此独立。由于物理尺寸彼此独立,所以谐振器500的物理尺寸可充分减小。
根据各个实施例,可基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使用的功率的量来传输谐振功率,因此,可减少功率损耗。可精确地计算从源电子装置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的谐振功率的量。
可使用硬件组件和软件组件来实现在此描述的单元。例如,可使用一个或多个通用或专用计算机(例如,诸如处理器、控制器和算术逻辑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现场可编程阵列、可编程逻辑单元、微处理器或能够以定义的方式响应并执行指令的任何其他装置)来实现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可运行操作系统(OS)以及在OS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软件应用。处理装置还可响应于软件的执行来访问、存储、操纵、处理及创建数据。为了简洁的目的,对于处理装置的描述使用单数;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处理装置可包括多个处理元件及多种类型的处理元件。例如,处理装置可包括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器和控制器。另外,不同的处理配置是可行的,诸如并行处理器。
软件可包括用于独立或共同地指导或配置处理装置以进行期望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段、指令或它们的某种组合。可在任何类型的机器、组件、物理或虚拟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装置中永久或暂时地实现软件和数据,或者在能够向处理装置提供指令或数据或者能够被处理装置解释的传播信号波中永久或暂时地实现软件和数据。软件还可分布在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中,从而以分布式方式存储和执行软件。具体地说,软件和数据可被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存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包括能够存储之后可被计算机系统或处理装置读取的数据的任何数据存储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光学数据存储装置。此外,实施例所属领域的编程技术人员可基于并使用在此提供的附图的流程图和框图以及它们的相应描述来容易地解释用于实现在此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功能程序、代码及代码段。
已经在上面描述了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可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如果按不同的顺序执行所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在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被其他组件或它们的等同物替代或补充,则可实现合适的结果。因此,其他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关于源电子装置和目标电子装置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的信息;
基于源电子装置对多媒体数据的译码来计算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功率;
基于功率传输效率和计算的功率来产生谐振功率;
将多媒体数据和产生的谐振功率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
其中,功率传输效率基于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及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被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功率传输效率信息的步骤包括:
将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及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
从目标电子装置接收功率传输效率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计算功率的步骤包括:
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
获得与用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的功率的量对应的译码功率;
获得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再现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再现功率,
其中,响应于对多媒体数据的译码来获得译码功率和再现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译码功率和再现功率来确定产生的谐振功率的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计算功率的步骤包括:
通过源电子装置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
获得与用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的功率的量对应的编码功率;
获得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再现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再现功率,
其中,响应于对多媒体数据的译码来获得编码功率和再现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编码功率、再现功率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确定产生的谐振功率的量。
7.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计算源电子装置和目标电子装置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
将关于功率传输效率的信息传输到源电子装置;
从源电子装置接收多媒体数据和用于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谐振功率;
基于接收的谐振功率来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并执行译码的多媒体数据的再现,
其中,功率传输效率基于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及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被计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计算功率传输效率的步骤包括:
接收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
接收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
基于接收的校准功率的量及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来计算功率传输效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谐振功率的量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和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而改变。
10.一种源电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源控制单元,被配置成获得关于源电子装置和目标电子装置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的信息,以及基于源电子装置对多媒体数据的译码来计算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
谐振功率产生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和计算的功率来产生谐振功率;
源谐振单元,被配置成将产生的谐振功率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
多媒体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多媒体数据传输到目标电子装置,
其中,功率传输效率基于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及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被计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源控制单元传输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及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源控制单元获得与用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的功率的量对应的译码功率,获得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再现的再现功率,并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译码功率、再现功率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确定谐振功率的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源控制单元获得与用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的功率的量对应的编码功率,获得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再现的再现功率,并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编码功率、再现功率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确定谐振功率。
14.一种目标电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目标控制单元,被配置成计算源电子装置和目标电子装置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以及将关于功率传输效率的信息传输到源电子装置;
目标谐振单元,被配置成接收用于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谐振功率;
电压转换单元,被配置成从接收的谐振功率产生DC功率;
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成从源电子装置接收多媒体数据,使用DC功率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译码,并执行译码的多媒体数据的再现,
其中,功率传输效率基于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及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被计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目标谐振单元接收用于进行功率供应的校准的校准功率;
目标控制单元基于从源电子装置接收的校准功率的量及与校准功率的量相关的信息来计算功率传输效率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谐振功率的量基于功率传输效率信息和与用于在目标电子装置中进行多媒体数据的译码和再现的功率的量对应的功率而改变。
CN201180051196.1A 2010-09-10 2011-08-31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1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88677A KR101748309B1 (ko) 2010-09-10 2010-09-10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기기의 전력 공급 시스템
KR10-2010-0088677 2010-09-10
PCT/KR2011/006445 WO2012033300A2 (en) 2010-09-10 2011-08-31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of electronic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1059A CN103181059A (zh) 2013-06-26
CN103181059B true CN103181059B (zh) 2016-05-04

Family

ID=45807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119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1059B (zh) 2010-09-10 2011-08-31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09504B2 (zh)
EP (1) EP2614577B1 (zh)
JP (1) JP5855658B2 (zh)
KR (1) KR101748309B1 (zh)
CN (1) CN103181059B (zh)
WO (1) WO201203330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39350B1 (ko) * 2009-07-06 2014-09-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및 상기 시스템을 위한 공진기
US9106269B2 (en) 2010-12-08 2015-08-11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power supply
JP6001563B2 (ja) 2011-02-07 2016-10-05 アクセス ビジネス グループ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で通信を提供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1296507B2 (en) * 2017-07-07 2022-04-05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mart dim fuse: electrical load flexibility controller using sub-circuit voltage modulation and load sensing
TWI657635B (zh) * 2018-03-30 2019-04-21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接收器雙解碼電路以及使用其之無線充電接收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566A (zh) * 2002-11-12 2004-06-02 ������������ʽ���� 电磁耦合特性调整方法、供电装置和非接触型供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3780A (ja) * 2001-10-30 2003-05-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非接触電力供給装置
US20040158878A1 (en) * 2003-02-07 2004-08-12 Viresh Ratnakar Power scalable digital video decoding
WO2005002233A1 (en) * 2003-06-27 2005-01-0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encoding for handheld apparatuses
US20050075146A1 (en) 2003-10-07 2005-04-07 Kridner Jason 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wireless inter-component audio transmission
WO2005050637A1 (en) * 2003-11-18 2005-06-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alculating required energy
US20050151511A1 (en) * 2004-01-14 2005-07-14 Intel Corporation Transferring power between devices in a personal area network
JP4315913B2 (ja) * 2005-01-13 2009-08-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送信装置
JP4442517B2 (ja) * 2005-06-07 2010-03-31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及び自律移動装置用給電システム
US8320903B2 (en) * 2005-09-07 2012-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multiple types of base st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2007336788A (ja) * 2006-06-19 2007-12-2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給電装置、及び受電装置
US9582060B2 (en) * 2006-08-31 2017-02-28 Advanced Silicon Technologies Llc Battery-powered device with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based on an application profile data
US9129741B2 (en) * 2006-09-14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JPWO2009041119A1 (ja) * 2007-09-27 2011-01-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表示装置基板、液晶表示ユニット、表示システム、アンテナ装置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基板の製造方法
JP5169208B2 (ja) * 2007-12-21 2013-03-27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スピーカ装置
US8129864B2 (en) * 2008-01-07 2012-03-06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Inductive power supply with duty cycle control
JP4544339B2 (ja) * 2008-04-28 2010-09-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電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4725604B2 (ja) * 2008-06-25 2011-07-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送電制御装置、送電装置、受電制御装置、受電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111042B2 (en) * 2008-08-05 2012-02-07 Broadcom Corporation Integrated wireless resonant power charging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20100045114A1 (en) * 2008-08-20 2010-02-25 Sample Alanson P Adap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JP5258521B2 (ja) * 2008-11-14 2013-08-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給電システム
US8427100B2 (en) * 2009-02-06 2013-04-23 Broadcom Corporation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20100225270A1 (en) * 2009-03-08 2010-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chargeable devices
US8244311B2 (en) * 2009-12-29 2012-08-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ime-related power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566A (zh) * 2002-11-12 2004-06-02 ������������ʽ���� 电磁耦合特性调整方法、供电装置和非接触型供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14577A2 (en) 2013-07-17
JP2013537392A (ja) 2013-09-30
CN103181059A (zh) 2013-06-26
WO2012033300A3 (en) 2012-05-10
WO2012033300A2 (en) 2012-03-15
JP5855658B2 (ja) 2016-02-09
US9009504B2 (en) 2015-04-14
EP2614577A4 (en) 2016-04-27
KR101748309B1 (ko) 2017-06-16
US20120066524A1 (en) 2012-03-15
EP2614577B1 (en) 2018-11-07
KR20120026661A (ko) 2012-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1294B (zh) 具有延迟锁定环路的有源整流器,包括有源整流器的无线电力接收设备
CN103181059B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功率供应系统
Agbiny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103460617B (zh)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和用于控制无线电力发送和无线电力接收的方法
CN103069687B (zh) 使用多个频带发送谐振功率的无线电力发送器以及方法
CN103314505B (zh) 无线功率传输系统及控制谐振功率的发送和接收的方法
CN102971940A (zh) 在谐振电能传输系统中跟踪谐振阻抗的方法和设备
CN102696166B (zh) 利用近场聚焦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
Li et al. A novel WPT system based on dual transmitters and dual receivers for high power applications: Analysi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US9711968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US8674557B2 (en) Resonance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KR102042662B1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에서의 통신 전력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3283118A (zh) 用于降低开关损耗的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的无线电力接收器
US20110241612A1 (en) Wireless Charging Set
CN102656771B (zh)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
US9847675B2 (en) Power receiving device and power feeding system
Arkhangelski et al. Control and restrictions of a hybrid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connected to the grid: A battery and supercapacitor storage case
Wang et al. Extended efficiency control method for WPT systems in smart grid under loose coupling extremes
CN102299570A (zh) 无线传输系统
Montilla-DJesus et al. Optimal power transmission of offshore wind power using a VSC-HVdc interconnection
Sudarshan et al. Isolated DC-DC power converters for simultaneous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 batteries: research review, design, high-frequency transformer testing, power quality concerns, and future
Radi et al. Control Configurations for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the Low Voltage Substation by Using Hybrid Transformer
Sun et al. SPWM Inverter Control for Wireless Constant Current and Voltage Charging
CN103069688B (zh) 基于电力传输效率的谐振功率传输系统
US20210203188A1 (en)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and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electric power from a power source to a device via a single-wire electric w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