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定位减压治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颈椎定位减压治疗系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牵引设备中的颈椎定位减压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颈椎牵引或颈椎减压治疗是保守治疗颈椎病的最优选择方案。颈椎牵引或减压的难点在于寻找合适的受力支撑点。所谓的“合适”的条件只要是指能够固定头部,在受到牵引力时,牵引力可以无损的传递至人体。现有设计中某些设计是利用带子、支架之类的托住下巴,将脖子往上拉,主受力点在病人的颞颌区。这些方法易引起病人的强烈痛感,并有可能导致医源性颞颌损伤,而且痛感一产生即带动肌肉紧张,影响治疗效果,或有的患者无法坚持治疗。并且现有治疗手段中牵引治疗与药物治疗是独立分开的,不但治疗效果无法叠加,而且加长了治疗时间,很是不便。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科学、适用不同体型病人、颞颌部支撑间距可调、头部颈部枕垫软化设计、角度定位牵引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的颈椎定位减压治疗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椎定位减压治疗系统,它包括牵引床、牵引控制柜和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底板、角度调节板、滑动板、颞颌部支撑、颈部中药垫、头部软枕垫、限位块、伸缩臂、电加热板和前端安装有拉力传感器连接杆的拉力传感器;其中,所述固定底板固定在所述牵引床上端面的前部,所述角度调节板的后部与所述固定底板的后部铰接,所述滑动板以可前后滑动的方式卡设在所述角度调节板上;所述滑动板的上端面后部设置有所述电加热板、安装在所述电加热板上方的所述颈部中药垫和两个左右方向的调节槽,两个所述调节槽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电加热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颈部中药垫安装在所述电加热板上方;两个所述调节槽内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颞颌部支撑,两个所述颞颌部支撑的底部之间安装有拉伸状态的复位弹簧;所述头部软枕垫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上;所述拉力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滑动板内,所述拉力传感器连接杆穿过所述滑动板的前侧壁上的通孔之后设置在所述牵引控制柜的牵引装置上;所述角度调节板上设置有开口向前的滑槽,所述伸缩臂的后端插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伸缩臂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牵引控制柜的升降机构上;所述颈部中药垫包括药囊和填装在所述药囊内的药材。
基于上述,所述牵引控制柜的升降机构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之间设置有调角连接件、调角块和牵引带;所述调角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牵引控制柜的升降机构上,所述调角块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调角连接件的下端和所述伸缩臂的前端,所述牵引带的一端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连接杆,所述牵引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调角连接件后连接到所述牵引控制柜内的牵引装置上。
基于上述,所述滑动板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枕垫凹槽,所述枕垫凹槽的左右两槽壁上分别安装有固定片,所述头部软枕垫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头部软枕垫设置在所述枕垫凹槽内,所述固定片插设在所述固定孔中;所述头部软枕垫的上端面高于所述滑动板的上端面。
基于上述,所述角度调节板上设置有两个开口向前的滑槽,所述伸缩臂的后端包括两个插入部,两个所述插入部对应插设在两个所述滑槽内。
基于上述,所述滑动板内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中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角度调节板的上端面上。
基于上述,所述滑动板内开设有传感器槽,所述传感器槽的前槽壁与所述滑动板的前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通孔;所述拉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槽内,所述拉力传感器连接杆穿过所述通孔后固定到所述拉力传感器上,并且不接触所述通孔。
基于上述,所述电加热板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上的下层导热板、设置在所述下层导热板上方的上层导热板、设置在所述上层导热板与所述下层导热板之间的电热丝。
基于上述,两个所述颞颌部支撑顶端对应所述颈部中药垫的两侧分别有颞颌部凹弧。
基于上述,所述调节槽下方设置有弹簧槽,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槽内。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具体地说,本发明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实现角度定位牵引治疗的目的;将两个颞颌部支撑分别设置在两个左右方向的调节槽内,并在两个颞颌部支撑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拉伸状态的复位弹簧,实现了颞颌部支撑间距可调、适用不同体型病人的目的;通过设置颈部中药垫和头部软枕垫达到了头部颈部枕垫软化的目的;在颈部中药垫中设置有药囊以及加热系统,实现了角度定位牵引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的效果。该颈椎定位减压治疗系统具有设计科学、能角度定位牵引治疗、适用不同体型病人、颞颌部支撑间距可调、头部颈部枕垫软化设计、角度定位牵引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角度调节机构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角度调节机构中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颈部中药垫与电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牵引床;2.牵引控制柜;3.角度调节机构;4.固定底板;5.角度调节板;6.滑动板;7.颞颌部支撑;8.颈部中药垫;9.头部软枕垫;10.限位块;11.伸缩臂;12.拉力传感器;13.调节槽;14.下层导热板;15.上层导热板;16.电热丝;17.药囊;18.枕垫凹槽;19.固定片;20.固定孔;21.滑槽;22.限位凹槽;23.传感器槽;24.调角连接件;25.调角块;26.牵引带;27.拉力传感器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颈椎定位减压治疗系统,它包括牵引床1、牵引控制柜2和角度调节机构3,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角度调节机构3包括固定底板4、角度调节板5、滑动板6、颞颌部支撑7、颈部中药垫8、头部软枕垫9、限位块10、伸缩臂11、电加热板和前端安装有拉力传感器连接杆27的拉力传感器12;
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固定底板4固定在所述牵引床1上端面的前部,所述角度调节板5的后部与所述固定底板4的后部铰接,所述滑动板6以可前后滑动的方式卡设在所述角度调节板5上。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在牵引治疗过程中,铰接方式便于调节病人颈椎牵引角度;可前后滑动的方式便于将病人的颈部牵引。
如图3所示,所述滑动板6的上端面后部设置有所述电加热板和两个左右方向的调节槽13,两个所述调节槽13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电加热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颈部中药垫8安装在所述电加热板上方;两个所述调节槽13内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颞颌部支撑7;两个所述颞颌部支撑7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拉伸状态的复位弹簧。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适合颈部粗细不同的病人,使病人躺下时,利用颈部压力将两个所述颞颌部支撑7分别向左右两侧自然压开,既可以使颈部两侧受压减小,又可以实现牵引治疗中对颞颌部的卡位作用。所述复位弹簧既可以拉动所述颞颌部支撑7卡住病人颈部,又可以在病人起身后拉动所述颞颌部支撑7复位。
如图2所示,所述头部软枕垫9设置在所述滑动板6上,所述头部软枕垫9可采用海绵等常用软质枕垫制作。当病人躺下时,头部枕在所述头部软枕垫9上非常舒适。
如图3所示,所述拉力传感器12固定在所述滑动板6内,所述拉力传感器连接杆27穿过所述滑动板6的前侧壁上的通孔之后设置在所述牵引控制柜2的牵引装置上。治疗过程中,所述牵引控制柜2的升降机构带动所述拉力传感器连接杆运动,使所述拉力传感器12带动所述滑动板6向前滑动,进而使牵引力作用在病人病变的颈椎部位,以起到角度定位牵引治疗的作用。并且所述拉力传感器12将拉力大小信号即时发送给计算机或工控机,便于计算机或工控机根据设定的牵引治疗方案自动控制牵引力度。
如图2所示,所述角度调节板5上设置有开口向前的滑槽,所述伸缩臂11的后端插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伸缩臂11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牵引控制柜2的升降机构上。在牵引治疗过程中,所述伸缩臂11主要起调节牵引力角度的作用。
如图5所示,所述颈部中药垫8包括药囊和填装在所述药囊内的药材,所述电加热板对所述药囊17起到加热的作用。所述药囊17填装所述药材后形成软质颈枕,使病人颈部枕着舒服。所述药囊17上设置有可封闭开口,便于装填和更换所述药材。
如图1所示,所述牵引控制柜2的升降机构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3之间设置有调角连接件24、调角块25和牵引带26;所述调角连接件24安装在所述牵引控制柜2的升降机构上,所述调角块25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调角连接件24的下端和所述伸缩臂11的前端,所述调角块25两端铰接的方式确保了所述伸缩臂11与所述牵引带26保持平行。所述牵引带26的一端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连接杆27,所述牵引带2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调角连接件24后连接到所述牵引控制柜2内的牵引装置上。所述调角连接件24通过上下运动,完成角度调整后,所述牵引控制柜2内的牵引装置通过所述牵引带26带动所述拉力传感器连接杆27,实现牵引动作。
所述牵引床1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扶手。
如图3所示,所述滑动板6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枕垫凹槽18,所述枕垫凹槽18的左右两槽壁上分别安装有固定片19,所述头部软枕垫9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固定孔20;所述头部软枕垫9设置在所述枕垫凹槽18内,所述固定片19插设在所述固定孔20中。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使所述头部软枕垫9便于安装固定,防止滑落,并且便于更换清洗。所述头部软枕垫9的上端面高于所述滑动板6的上端面,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保证所述头部软枕垫9与所述颈部中药垫8的配合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使病人感觉舒适,并且降低了所述滑动板6的高度,减少了体积,降低了成本。
两个所述颞颌部支撑7顶端对应所述颈部中药垫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颞颌部凹弧。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符合人体工程学,使病人躺下时颞颌部舒适,并便于将两个所述颞颌部支撑7分别向左右两侧自然张开。
如图4所示,所述角度调节板5上设置有一个开口向前的滑槽21,所述伸缩臂11的后端设置在所述滑槽21内。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在牵引治疗过程中,便于所述伸缩臂21跟随所述牵引控制柜2的升降机构的运动而同步调整其伸出长度。所述伸缩臂11的前端可设计为L型或其它适合形状,便于与所述牵引控制柜2的升降机构配合。
如图3、图4所示,所述滑动板6内开设有限位凹槽22,所述限位凹槽22中设有所述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固定在所述角度调节板5的上端面上。在牵引治疗过程中,所述滑动板6在所述角度调节板5上前后移动,是通过所述限位凹槽22在所述限位块10上前后移动实现的。所述限位凹槽22的前后长度比所述限位块10的前后长度多2CM左右,既能保证所述限位块10运动,又能对运动起定量限制作用,以免拉伤病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10上设置有一块固定压板,用于将所述限位块10卡在所述限位凹槽22中,防止其脱落,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限位块10与所述固定压板制作为一体。
如图3所示,所述滑动板6内开设有传感器槽23,所述传感器槽23的前槽壁与所述滑动板6的前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通孔;所述拉力传感器12固定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槽23内,所述拉力传感器连接杆27穿过所述通孔固定到所述拉力传感器12上,并且不接触所述通孔。在牵引治疗过程中,所述拉力传感器12可以测出牵引力的大小。所述拉力传感器连接杆不接触所述通孔,是为了保证准确测量牵引力的大小。
所述电加热板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板6上的下层导热板14、设置在所述下层导热板14上方的上层导热板15、设置在所述上层导热板15与所述下层导热板14之间的电热丝16。其中,所述电热丝16设置在所述上层导热板15与所述下层导热板14之间,既保证了对所述药囊17的加热,又避免了因所述电热丝16直接接触而烧坏所述药囊17和所述滑动板6的情况。所述药囊17与所述上层导热板15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和更换所述药囊17。
所述调节槽13下方设置有弹簧槽,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槽内。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板上设置有两个开口向前的滑槽,所述伸缩臂的后端包括两个插入部,两个所述插入部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滑槽内。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