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7947A - 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和补片橡胶 - Google Patents

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和补片橡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7947A
CN103167947A CN2011800510348A CN201180051034A CN103167947A CN 103167947 A CN103167947 A CN 103167947A CN 2011800510348 A CN2011800510348 A CN 2011800510348A CN 201180051034 A CN201180051034 A CN 201180051034A CN 103167947 A CN103167947 A CN 103167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sticking patch
tire
patch rubber
repa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10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7947B (zh
Inventor
庄山宜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67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7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7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7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3/0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 B29C73/04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using preformed elements
    • B29C73/1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using preformed elements using patches seal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3/0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 B29C73/04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using preformed elements
    • B29C73/06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using preformed elements using plugs sealing in the ho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0/00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882Pa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提高了从轮胎内侧贴附至胎体帘布层的损伤部分的补片橡胶的耐久性、延长了修补后的轮胎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修补时间。该子午线轮胎(1)的修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胎侧部(3)中的胎体帘布层中至少一根帘布层帘线(6a)随着帘布层橡胶一起断裂时,从轮胎的内侧将补片橡胶(10)贴附至胎体帘布层(5a)的损伤部分(7),在补片橡胶(10)中,多个增强元件(11)平行地排列并且被橡胶覆盖。以如下方式贴附补片橡胶:使得增强元件(11)平行于轮胎径向,并且使得多个增强元件(11)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11a、11b、11c)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距轮胎周向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

Description

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和补片橡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和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并且特别地涉及如下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该方法提高了从轮胎内侧贴附至胎体帘布层的损伤部分的补片橡胶的耐久性,并延长了修补后的轮胎的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子午线轮胎、尤其是诸如施工车辆轮胎的超大型轮胎可能由于石块、大的突出物等而遭受侧切,并且胎体帘布层中的帘布层帘线可能随着胎侧部中的帘布层橡胶一起断裂。在某些情况中,断裂还可能到达轮胎内侧的内衬层。
用于修补以这种方式损伤的子午线轮胎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由增强片材构成的补片橡胶,在增强片材中,平行排列的多个增强元件(补片帘线)被橡胶覆盖。补片橡胶被从轮胎内侧用粘合剂贴附至胎体帘布层的帘布层帘线已经断裂所在的损伤部分,使得用补片帘线增强损伤部分。将参照图8说明采用该方法的代表性的传统技术。图8是从轮胎内侧观察到的胎侧部的平面图,其透示出了胎体帘布层5a1和贴附至胎体帘布层的补片橡胶40。轮胎径向用R表示。在胎体帘布层5a1中的多个帘布层帘线6中,一定数量的帘布层帘线6a断裂。注意,帘布层帘线6a在轮胎径向R上从内侧朝向外侧径向地延伸。贴附至损伤区域的矩形补片橡胶40是帘线橡胶覆盖层,在该帘线橡胶覆盖层中,平行排列的多个补片帘线41被橡胶覆盖并被硫化。补片橡胶40以如下方式被贴附至损伤区域:使得补片帘线41与轮胎径向(在图8中,在三根断裂的帘布层帘线中的中间的帘布层帘线延伸所在的方向)平行,并且使得矩形的上边42a和下边42b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利用补片橡胶增强的技术,补片橡胶包括其中多根金属帘线被覆盖在橡胶内的金属帘线橡胶层部分,通过将该部分埋设在胎体帘布层断裂所在的损伤区域内来贴附补片橡胶,使得金属帘线将断裂的帘布层帘线的断裂部分连接。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特开平2-1620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检查时,发明人发现在图8中示出的修补方法中会发生以下问题。在图8中,多个补片帘线41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41a在沿着矩形的下边42b的直线上。补片帘线的切断部(端缘)微弱地附着至周围橡胶。因此,端缘41a在直线上是连续的,使得各补片帘线41的切断部之间的间隔窄。在该情况中,如果在端缘41a中的一个处发生与周围橡胶的分离,则龟裂容易扩展至相邻端缘。结果,在多个端缘41a处发生分离,引起在由补片橡胶40修补过的部分处再次损伤。端缘41a之间的间隔越窄,龟裂越容易扩展,并且直线的长度越长,损伤发生得越早。
在子午线轮胎的情况中,如上所述,帘布层帘线6在轮胎径向R上从内侧朝向外侧径向地延伸。因此,在断裂的帘布层帘线6a中,在轮胎径向上内侧的断裂帘线端缘的轮胎周向上的距离y1短于在轮胎径向上外侧的断裂帘线端缘的轮胎周向上的距离x1。因此,当从增强效果的角度适当地设定补片帘线的上边42a的长度(例如,是距离x1的三倍)时,矩形的下边42b的长度和上边的长度相等,因而从增强效果的角度看尚具有不必要的长度。换言之,在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处,比从增强效果的角度看所必要的还多的端缘位于直线上。
此外,图8中示出的修补方法需要一定量的修补时间以打磨损伤部分的周围并用粘合剂贴附补片橡胶。由于如上所述贴附了比所必须的还要大的补片橡胶,所以不可避免地延长了修补时间。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以及用该方法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该方法提高了从轮胎内侧贴附至胎体帘布层的损伤部分的补片橡胶的耐久性,并且在降低修补时间的同时延长了修补后的轮胎的使用寿命。
注意,利用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被包围在补片橡胶内的金属帘线埋设在断裂的帘布层帘线部分内并且仅用作帘布层帘线的替代。利用金属帘线未获得增强损伤部分的效果,因此增强效果甚至比使用图8中的增强方法更差。
基于以上检查,发明人构想出通过不将补片帘线的端部对齐在直线上来防止由端部的分离引起的补片橡胶的耐久性的降低。此外,不将帘线的内端缘在轮胎径向上对齐在直线上并未牺牲增强效果。
鉴于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概要如下。
(1)一种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所述子午线轮胎包括:胎面部;一对胎侧部,其从所述胎面部的两边缘在轮胎径向上向内延伸;胎圈部,其分别从所述胎侧部在轮胎径向上向内延伸;和胎体,其具有至少一个子午线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被帘布层橡胶覆盖的多个帘布层帘线,所述胎体帘布层跨越所述胎圈部、所述胎侧部和所述胎面部环状地延伸,在所述一对胎侧部中的一个胎侧部中,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至少一根帘布层帘线随着帘布层橡胶一起断裂,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轮胎的内侧将补片橡胶贴附至所述胎体帘布层的具有断裂的帘布层帘线的损伤部分,所述补片橡胶包括增强片材,所述增强片材具有平行地排列并且被橡胶覆盖的多个增强元件,其中以如下方式贴附所述补片橡胶:使得所述增强元件平行于轮胎径向,并且使得所述多个增强元件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距轮胎周向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
(2)根据(1)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中,所述增强元件之间的间隔比所述帘布层帘线之间的间隔窄。
(3)根据(1)或(2)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中,所述补片橡胶具有大致梯形形状;并且以如下方式贴附所述补片橡胶:使得在所述补片橡胶的一对平行边之中,长边位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并且短边位于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并且使得所述长边和所述短边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4)根据(1)至(3)中的任一项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中:在从所述轮胎的内侧透视最靠近所述轮胎的内侧的胎体帘布层的所述胎侧部的平面图中,连接断裂的帘布层帘线中的在轮胎周向上分离最远的两根帘布层帘线的四个断裂帘线端缘的区域被限定为损伤区域,并且在轮胎径向上的最外侧边和最内侧边分别是长度为x的上边和长度为y的下边;所述补片橡胶的沿着所述上边的延长线定位的端缘位于与所述上边的中心P距离为(2至4)×(x/2)的位置处;所述补片橡胶的沿着所述下边的延长线定位的端缘位于与所述下边的中心Q距离为(2至4)×(y/2)的位置处;并且所述补片橡胶的沿着线PQ定位的端缘位于与长度为z的线段PQ的中心M距离为(2至4)×(z/2)的位置处。
(5)根据(4)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中,每个增强片材中的所述增强元件与连接所述上边的中心P与所述下边的中心Q的线PQ之间的交叉角度至少为0°并且至多为30°。
(6)根据(1)至(5)中的任一项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中:所述补片橡胶是未硫化橡胶;并且在贴附所述补片橡胶之后,对所述损伤部分进行硫化。
(7)根据(1)至(6)中的任一项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轮胎的外侧沿着所述胎侧部将所述损伤部分周围的胎侧橡胶去除,直到使所述胎体帘布层露出为止;并且从所述轮胎的内侧沿着所述胎侧部将所述损伤部分周围的内衬层橡胶去除,直到使所述胎体帘布层露出为止;随后将所述补片橡胶贴附至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所述损伤部分;并且从所述轮胎的外侧在所述损伤部分周围施加新的胎侧橡胶。
(8)根据(1)至(6)中的任一项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为每一个损伤部分准备两片所述补片橡胶;从所述轮胎的外侧沿着所述胎侧部去除所述损伤部分周围的胎侧橡胶;从所述轮胎的内侧沿着所述胎侧部去除所述损伤部分周围的内衬层橡胶,以使由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露出;并且在所述胎侧橡胶和所述内衬层橡胶被从所述损伤部分除去的位置,以如下方式从所述子午线轮胎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贴附所述补片橡胶:使得两片所述补片橡胶将由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夹在中间并保持由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
(9)根据(8)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中,从所述子午线轮胎的外侧贴附的所述补片橡胶大于从所述子午线轮胎的内侧贴附的所述补片橡胶。
(10)根据(8)或(9)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中,当从所述子午线轮胎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贴附所述补片橡胶时,各所述补片橡胶中的增强元件之一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断裂的帘布层帘线之一的延伸方向一致。
(11)根据(8)至(10)中的任一项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中,所述帘布层帘线与所述补片橡胶中的各所述增强元件之间的交叉角度至少为0°并且至多为30°。
(12)一种利用根据(8)至(11)中的任一项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
(13)一种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其包括:胎面部;一对胎侧部,其从所述胎面部的两边缘在轮胎径向上向内延伸;胎圈部,其分别从所述胎侧部在轮胎径向上向内延伸;和胎体,其具有至少一个子午线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被帘布层橡胶覆盖的多个帘布层帘线,所述胎体帘布层跨越所述胎圈部、所述胎侧部和所述胎面部环状地延伸,其中:在所述一对胎侧部中的一个胎侧部中,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至少一根帘布层帘线随着所述帘布层橡胶一起断裂;补片橡胶从所述轮胎的内侧贴附至所述胎体帘布层的具有断裂的帘布层帘线的损伤部分,所述补片橡胶包括增强片材,所述增强片材具有平行地排列并且被橡胶覆盖的多个增强元件;并且所述补片橡胶被以如下方式贴附:使得所述增强元件平行于轮胎径向,并且使得所述多个增强元件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距轮胎周向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
(14)根据(13)的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增强元件之间的间隔比所述帘布层帘线之间的间隔窄。
(15)根据(13)或(14)的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补片橡胶具有大致梯形形状;并且所述补片橡胶被以如下方式贴附:使得在所述补片橡胶的一对平行边之中,长边位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并且短边位于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并且使得所述长边和所述短边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16)根据(13)至(15)中的任一项的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其中:在从所述轮胎的内侧透视最靠近所述轮胎的内侧的胎体帘布层的所述胎侧部的平面图中,连接断裂的帘布层帘线中的在轮胎周向上分离最远的两根帘布层帘线的四个断裂帘线端缘的区域被限定为损伤区域,并且在轮胎径向上的最外侧边和最内侧边分别是长度为x的上边和长度为y的下边;所述补片橡胶的沿着所述上边的延长线定位的端缘位于与所述上边的中心P距离为(2至4)×(x/2)的位置处;所述补片橡胶的沿着所述下边的延长线定位的端缘位于与所述下边的中心Q距离为(2至4)×(y/2)的位置处;并且所述补片橡胶的沿着线PQ定位的端缘位于与长度为z的线段PQ的中心M距离为(2至4)×(z/2)的位置处。
(17)根据(16)的子午线轮胎,其中,每个增强片材中的所述增强元件与连接所述上边的中心P与所述下边的中心Q的线PQ之间的交叉角度至少为0°并且至多为30°。
(18)一种用于修补子午线轮胎的补片橡胶,所述补片橡胶包括:至少一个增强片材,所述增强片材具有平行地延伸并且被橡胶覆盖的多个增强元件,其中,在所述多个增强元件的端缘中,所述增强元件的在至少一个边上的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距任意直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
(19)根据(18)的补片橡胶,其中,所述增强元件的所述端缘沿着所述补片橡胶的所有边分布。
根据本发明,补片橡胶被以如下方式贴附:使得多个增强元件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距轮胎周向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因此,补片帘线的在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并不在直线上对齐。结果,能够提高从轮胎内侧贴附至胎体帘布层的损伤部分的补片橡胶的耐久性,并且能够延长修补后的轮胎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是如上所述的,所以与如图8所示的矩形补片橡胶相比能够缩短修补时间,这是因为补片橡胶未被贴附至从增强效果的角度看不必要的部分。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半部横截面图;
图2左侧包含图1中的胎侧部3的胎体5中的损伤部分的放大图,右侧包含从轮胎内侧观察到的损伤部分的图,用虚线示出了贴附有补片橡胶10的胎体帘布层的损伤部分7,和在修补期间新施加的胎侧橡胶部分33的轮胎外表面处的界线;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修补子午线轮胎的代表性方法,其中(a)示出了子午线轮胎1已经在胎侧部3处受到侧切并且胎体帘布层5a已经断裂的状态,(b)示出了已经从轮胎外侧除去损伤部分7周围的胎侧橡胶部分30直到胎体帘布层露出的状态,(c)示出了已经从轮胎内侧除去损伤部分7周围的内衬层橡胶部分31直到胎体帘布层露出的状态,(d)示出了已经从轮胎外侧将新的胎侧橡胶部分33施加在损伤部分7周围的状态,和(e)示出了与新的内衬层橡胶部分34一体的补片橡胶10已经被贴附至损伤部分7的状态;
图4透示出了在轮胎内部在胎侧部中的最靠近轮胎内侧的胎体帘布层5a1和贴附至胎体帘布层的补片橡胶10,其中尽管帘布层帘线6和补片帘线11被橡胶覆盖,仍用实线示出帘布层帘线6并且用虚线示出补片帘线11以示出帘布层帘线6与补片帘线11之间的关系;
图5是仅示出了图4中的I-I横截面图内的补片橡胶10的图;
图6是示出了补片橡胶10相对于损伤区域8的尺寸的模式图;
图7示出了可以用在本发明中的大体上是梯形形状的补片橡胶,其中(a)是具有曲线顶点的梯形,(b)是顶点和一对平行边是曲线的梯形,并且(c)是顶点和除了一对平行边以外的两个边是曲线的梯形;
图8,与图4类似,是从轮胎内侧观察到的胎侧部的平面图,透示出了利用用于修补子午线轮胎的传统方法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的胎体帘布层5a1和贴附至胎体帘布层的补片橡胶10;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补片橡胶的平面图,用虚线示出了定位在增强片材50内的增强元件51的模式;
图10是利用用作本发明的示例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的宽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图(半部图);
图11(a)是示出了可以在本发明的修补方法中使用的补片橡胶的示例的平面图,并且图11(b)是沿图11(a)中的J-J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2(a)至图12(e)是图10中的子午线轮胎中的损伤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作本发明的示例的修补方法的步骤;
图13是补片橡胶的平面图,示出了适合用于损伤区域的补片橡胶的尺寸等;以及
图14(a)示出了比较例20中的补片橡胶的形状,并且图14(b)至图14(e)示出了实施例21至24中的补片橡胶的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注意,作为常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元件,并且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的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经受了本发明的修补方法的子午线轮胎1具有:胎面部2(仅示出了轮胎半部中的);一对胎侧部3(仅示出了一个),其从胎面部2的任一边缘在轮胎径向上向内延伸;胎圈部4(仅示出了一个),其分别从胎侧部3在轮胎径向上向内延伸;和胎体5,其具有至少一个子午线胎体帘布层5a(图1中是一个),子午线胎体帘布层5a跨越胎圈部4、胎侧部3和胎面部2环状地延伸。胎体帘布层5a是帘布层橡胶覆盖多根帘布层帘线6的帘线橡胶覆盖层。钢、有机纤维等是帘线材料的示例。帘布层帘线6以相对于轮胎周向的70°与90°之间的角度配置。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等是用于帘布层橡胶的材料的示例,并且硬度(在下文中的JIS-A硬度(JIS-K-6253))近似从40到80。
在一个胎侧部3中,当胎体帘布层5a中的至少一根帘布层帘线6a(图4中为三根)随着帘布层橡胶一起断裂时,采用本发明的修补方法。将与效果一起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修补方法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
首先,将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修补方法。图3(a)示出了子午线轮胎1已经在一个胎侧部3处受到侧切并且胎体帘布层5a断裂的状态。在图3(a)中,切口已经到达轮胎内部的内衬层。附图标记7表示胎体帘布层的损伤部分。
首先,进行从轮胎外侧除去损伤部分7周围的胎侧橡胶部分30直到胎体帘布层5a露出的步骤。在多个帘布层的情况中,进行除去直到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帘布层露出。可以例如利用开槽器进行胎侧橡胶部分30的除去,并且可以在胎体帘布层5a即将露出之前通过打磨等进行修整。图3(b)示出了除去之后的状态。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等是用于胎侧橡胶的材料的示例。硬度近似从30至70,并且胎侧橡胶比帘布层橡胶软。
接下来,进行从轮胎内侧除去损伤部分7周围的内衬层橡胶部分31直到胎体帘布层5a露出的步骤。在多个帘布层的情况中,进行除去直到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内侧帘布层露出。可以与胎侧橡胶部分30的除去类似地进行内衬层橡胶部分31的除去。随后,为了在内衬层橡胶部分31的除去之后的向露出表面贴附补片橡胶10,优选地通过打磨进行修整以便在表面上形成适当的凸凹。图3(c)示出了除去后的状态。高气密性的丁基橡胶是用于内衬层的材料的示例,并且内衬层比胎侧橡胶更软。
接下来,进行将新的胎侧橡胶部分33从轮胎外侧施加到损伤部分7周围的步骤。新的胎侧橡胶部分33是未硫化的软橡胶,并且可以例如用刮铲扩展,以便填充损伤部分7和胎侧部。图3(d)示出了施加后的状态。新的胎侧橡胶部分33优选地与修补前的材料相同。
接下来,进行将补片橡胶10从轮胎内侧贴附至胎体帘布层的损伤部分7的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补片橡胶10预先与新的内衬层橡胶部分34一体化并且利用粘合剂等将它们贴附至损伤部分7。新的内衬层橡胶部分34优选地是与修补前相同的丁基橡胶。图3(e)示出了补片橡胶10的贴附之后的状态。可以在补片橡胶10的贴附之后从轮胎外侧施加新的胎侧橡胶部分33。如本实施方式中一样,通过在贴附补片橡胶10之前去除损伤部分7周围的橡胶,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将补片橡胶10贴附至胎体帘布层5a。
如图4和图5所示,补片橡胶10由增强片材10a构成,增强片材10a是帘线橡胶覆盖层,在帘线橡胶覆盖层中用橡胶覆盖平行排列的多个增强元件11。注意,在本发明中,“平行排列的多个增强元件”并非将增强元件限制成严格数学意义上的平行,而是意味着增强元件在相同方向上延伸。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等是用于覆盖增强元件的橡胶的材料的示例。硬度近似从40至80,并且特别地,橡胶优选地与在胎体帘布层中使用的橡胶相同。只要它们是增强损伤部分的元件,增强元件11就不受限制,并且不仅可以是捻合帘线而且可以是单丝或多条非捻合丝。增强元件11的优选的示例是帘线直径在0.4mm和1.5mm之间的极细尼龙帘线。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相对于断裂伸长率x(%)的x/3至2x/3(%)的伸长率的平均弹性模量。拉伸弹性模量例如为5GPa并且优选地在3.0GPa和7.0GPa之间。增强元件11优选地比帘布层帘线细。这是因为,如果使用与帘布层帘线相同的材料和直径,则增强元件承担太多拉伸力,容易引起端缘分离。
补片橡胶10未被埋设在损伤部分7内,而是作为从轮胎内侧贴附的增强片材以便覆盖整个损伤部分7(图2中右侧)。因此,补片橡胶10呈现为平坦片材。
在贴附之前,补片橡胶10优选地是未硫化橡胶,并且在贴附补片橡胶10的步骤之后,优选地对损伤部分7进行硫化。通过利用未硫化的橡胶,补片橡胶10能够被精确地贴附至损伤部分的表面,接着被硫化以防止在损伤部分周围留有气泡。此外,即使贴附预硫化的补片橡胶,也需要对损伤部分进行硫化,以使新施加的胎侧橡胶部分33等硫化。因此,预硫化补片橡胶不是优选的,因为补片橡胶10将最终被硫化超过所必要的程度。
图2的左侧示出以该方式修补的子午线轮胎中的修补后的部分的放大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右侧和图4中所示,补片橡胶10具有梯形形状。补片橡胶10被贴附成使得:在补片橡胶10的一对平行边12a和12b中,长边12a位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短边12b位于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并且长边12a和短边12b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在图4中,用R表示轮胎径向。在具有梯形形状的补片橡胶10中,增强元件11被配置成在垂直于长边12a和短边12b的方向上延伸。因此,补片橡胶10被以使得增强元件11平行于轮胎径向R(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三根断裂帘布层帘线6a中的中间帘布层帘线延伸所在的方向)的方式贴附。
现在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归因于上述增强元件11的配置、补片橡胶10的形状和补片橡胶10的贴附方式,增强元件11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被分布在梯形上的图4中左侧的端缘211a、短边12b上的端缘12b和图4中右侧的端缘11c中。结果,端缘11a、端缘11b和端缘11c被定位成在距离用X表示的轮胎周向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因此,如图8所示,增强元件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11a、11b和11c未全部排列在直线上。在该情况中,端缘11a和端缘11c以比端缘11b的间隔宽的方式配置,并且即使在这些端缘处形成龟裂,与形成在端缘11b的龟裂相比,该龟裂也不太容易扩展。此外,即使在端缘11b处形成龟裂,龟裂也不容易扩展至端缘11a或端缘11c。因此,能够提高补片橡胶10的耐久性并且能够延长修补后的轮胎1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帘布层帘线6径向延伸,所以损伤部分7呈倒置梯形形状。因此,以与倒置梯形相同的方式贴附具有相同形状的补片橡胶10,允许补片橡胶10以从增强效果的角度看必要且充分的方式贴附。因此,与图8相比能够降低修补时间,因为无需贴附不必要地大的补片橡胶。
如图4中所示,增强元件11之间的间隔优选地比帘布层帘线之间的间隔窄。这是为了使增强元件11能够可靠地增强损伤部分7。在具有1.2mm帘线直径的5GPa尼龙帘线的情况中,植入的补片帘线的数量优选地在2.5根帘线/cm和5.8根帘线/cm之间,其中更优选的是在3.3根帘线/cm和5.0根帘线/cm之间。这些范围是可选的,因为至少2.5根帘线/cm就得到更可靠的增强效果,并且至多5.8根帘线/cm更可靠地得到防止分离的效果。
鉴于增强元件11平行地排列,帘布层帘线6径向地延伸。因此,除了三根断裂帘布层帘线6a中的中间的帘布层帘线以外,增强元件11全部都不平行于这些帘布层帘线。因为获得了强烈的增强效果,该构造比同样径向地配置增强元件11更优选。注意,将在下面参照图6进一步说明增强元件与帘布层帘线之间的交叉关系。
如图5所示,从增强效果的角度看,补片橡胶10优选地由多层增强片材10a形成。当具有1.2mm芯直径的尼龙帘线被用作增强元件11时,从增强效果的角度看,优选地设置近似四层至六层。
接下来,将参照图6说明被贴附的补片橡胶10的合适的尺寸。关注于断裂的帘布层帘线6a,现在更精确地限定损伤部分7。如图3(a)所示,损伤部分7是指帘布层帘线和帘布层橡胶在胎体帘布层5a中断裂所在的空洞。另一方面,关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断裂的帘布层帘线6a,在从轮胎内侧透视胎体帘布层5a(在多个帘布层的情况中,是最靠近轮胎内侧的胎体帘布层5a1)的胎侧部3的平面图中,将断裂的帘布层帘线6a中的在轮胎周向上分离最远的两根帘布层帘线6a1和6a2的四个断裂的帘线端缘21、22、24和23连接的区域被限定为损伤区域8。损伤区域6的轮胎径向上的最外侧边和最内侧边被分别限定为上边25(长度x)和下边26(长度y)。补片橡胶10的被沿着上边25的延长线定位的端缘13a和13b优选地在距上边25的中心P为(2至4)×(x/2)的距离处。在图6中,用P’表示距中心P为2×(x/2)的距离处的位置,并且用于P’’表示4×(x/2)的距离处的位置。因此,端缘13a和13b被定位在P’和P’’之间。类似地,补片橡胶10的被沿着下边26的延长线定位的端缘14a和14b优选地在距下边26的中心Q为(2至4)×(y/2)的距离处。在图6中,用Q’表示距中心Q为2×(y/2)的距离处的位置,并且用Q’’表示4×(y/2)的距离处的位置。因此,端缘14a和14b被定位在Q’与Q’’之间。此外,补片橡胶10的被沿着线PQ定位的端缘15a和15b在距线段PQ(长度z)的中心M为(2至4)×(z/2)的距离处。在图6中,用A表示距中心M为2×(z/2)的距离处的位置,并且用B表示4×(z/2)的距离处的位置。因此,端缘15a和15b被定位在A和B之间。用于上述位置的两倍或更多的倍数允许损伤区域8的更可靠的增强,而贴附超过四倍的大补片橡胶不会获得进一步的增强效果,反而由于不必要区域的修补而导致增加修补时间。因此,优选地贴附具有损失区域8的二至四倍尺寸的补片橡胶。
接下来,下面参照图6进一步说明增强元件11和帘布层帘线6之间的交叉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强元件11和将上边25的中心P与下边26的中心Q连接的线PQ之间的交叉角度θ优选地为至少0°并且至多30°。当损伤的帘布层帘线6a的数量为奇数时,如图6所示,线PQ在断裂的帘布层帘线6a中的中间帘布层帘线的方向上延伸。当数量为偶数时,线PQ在中间的两个帘布层帘线之间的中心线的方向上延伸。图4示出θ=0°的情况。与帘布层帘线平行地配置增强元件不是优选的,因为增强元件会承受太多拉伸力。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增强元件几乎与所有帘布层帘线都不平行。因此,甚至当θ=0°时,通过帘布层帘线与增强元件之间的交叉效果也得到了充分的增强效果。另一方面,如果θ超过30°,则交错效果减少,因此至多30°的角度是优选的。
当补片橡胶10通过层叠多个增强片材10a而形成时,在每个增强片材中的增强元件11的交叉角度θ均优选为至少0°并且至多30°。在该情况中,增强片材优选地例如相对于线PQ在相反方向上连续地倾斜,即,﹢15°、-15°、﹢15°……。可选地,可以重复﹢15°、0°、-15°的模式。注意,在贴附至损伤部分和硫化之前,各层中的增强元件以上面的角度关系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修补方法可以施用于任意子午线轮胎,当被应用至超大型轮胎时仍有效,其中超大型轮胎例如为施工车辆轮胎,其容易遭受大的侧切并且每个轮胎的成本高。
(实施方式2: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贴附梯形补片橡胶10的示例,然而代替完美的梯形,补片橡胶10也可以是顶点与边稍微圆形化的大致梯形形状。图7(a)至图7(c)示出了示例。除此之外,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3:其他修补方法)
本发明中使用的补片橡胶不限于大致梯形形状。只要在补片橡胶中增强元件的边缘沿着所有边定位,补片橡胶能够被配置成使得:增强元件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不排列在直线上,则补片橡胶可以是任何形状并且可以以任何方式贴附。
(实施方式4: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
实施方式4是用以上示出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1。图1是该子午线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半部横截面图。由于大部分已经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省略了进一步的说明。然而附图标记32表示设置于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带束32由一个或多个帘线橡胶覆盖层制成。帘线的示例是钢帘线或有机纤维帘线。
在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1中,补片橡胶以如下方式被贴附:使得增强元件11平行于轮胎径向R,并且使得多个增强元件11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距轮胎周向线X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除此之外,修补后的轮胎的修补后的部分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一样。
(实施方式5:补片橡胶)
实施方式5是用于修补子午线轮胎并且能够被有利地用在以上的修补方法和修补后的轮胎中的补片橡胶10(图4)。补片橡胶10具有至少一层增强片材10a,增强片材10a具有平行地延伸并且被橡胶覆盖的多个增强元件11。在增强元件11的端缘中,在增强元件至少一边上的端缘11a、11b和11c被定位成距离任意直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端缘11a、端缘11b和端缘11c距离任意假想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根据该结构,当将补片橡胶10贴附至损伤部分时,增强元件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能够以不在直线上的方式配置,并且能够施用本发明的修补方法。
可选地,补片橡胶可以如图9所示。图9(a)中的补片橡胶50具有正方形增强片材50a,该增强片材50a具有与各边形成45°角度并且平行延伸的多个增强元件51。因此,在各增强元件51中的端缘中,增强元件的在图下部的端缘52a和52b距离任意假想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并不都相同。图9(b)中的补片橡胶50具有矩形增强片材50a,其中长边之一向外呈弧形,增强片材50a具有与短边平行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增强元件51。同样在该情况中,增强元件的在图下部的端缘52距离任意假想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并不都相同。图9(c)中的补片橡胶50具有矩形增强片材50a,其中两个长边向外呈弧形,增强片材50a具有与短边平行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增强元件51。该情况是更加优选的,因为不仅增强元件的在图下部的端缘52距离任意假想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并不都相同,而且在图上部的端缘也距离任意假想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并不都相同。
注意,在这些补片橡胶中,其中增强元件的端缘分布遍及所有边的图4中的补片橡胶10和图9(a)中的补片橡胶50是优选的,因为这些补片橡胶使得能够易于避免将补片橡胶贴附至从增强效果的角度看不必要的部分,由此缩短了修补时间。此外,增加了用于贴附至损伤部分的自由度。
(实施方式6: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
当如以上修补方法那样补片橡胶仅被从轮胎内侧贴附以增强胎体的损伤部分时,如果对于损伤部分的增强强度有疑问,特别是和三根或更多连续帘布层帘线断裂时一样损伤部分大时,那么存在着在到达期望磨损寿命之前修补后的部分再次经受损伤的风险。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用该修补方法获得充分的强度,必须贴附相对于胎体的损伤部分够大的补片橡胶,由此使得必须除去在胎体的损伤部分周围大面积的橡胶,并且必须使用大量的覆盖橡胶来覆盖补片橡胶。因而也能够料想到修补时间和材料成本上的大量增加。由于修补后的部分的刚性可能小于周边部分,所以存在着在刚性不同的位置处开始发生新损伤的风险,其中刚性不同的位置例如在补片橡胶中的增强元件的端缘和断裂的帘布层帘线的端缘。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修补充气轮胎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修补由损伤的胎体引起的对轮胎的损伤时获得充分的增强强度,允许轮胎直到磨损寿命结束都能够被使用,并且能够缩短修补时间。
获得以上目的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是用于修补如下子午线轮胎的方法,该子午线轮胎包括:胎面部;一对胎侧部,其从胎面部的任一边缘在轮胎径向上向内延伸;胎圈部,其分别从胎侧部在轮胎径向上向内延伸;和胎体,其具有至少一个子午线胎体帘布层,胎体帘布层具有被帘布层橡胶覆盖的多根帘布层帘线,胎体帘布层跨越胎圈部、胎侧部和胎面部环状地延伸,胎体帘布层中的至少一根帘布层帘线在胎侧部之一处随着帘布层橡胶一起断裂。为具有断裂的帘布层帘线的胎体帘布层中的每一个损伤部分制备两片补片橡胶,该两片补片橡胶各包括平行地排列且被橡胶覆盖的多个增强元件。沿着胎侧部从轮胎外侧在损伤部分周围将胎侧橡胶除去。沿着胎侧部从轮胎内侧在损伤部分周围将内衬层橡胶除去以露出由于胎体帘布层中的断裂而形成的端缘。在胎侧橡胶和内衬层橡胶被从损伤部分除去的位置,以如下方式分别从子午线轮胎的内侧和外侧贴附补片橡胶:使得增强元件与轮胎径向平行,并且使得多个增强元件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距轮胎周向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补片橡胶将由胎体帘布层中的断裂而形成的端缘夹在中间并保持。
在用该方法修补后的轮胎中,由胎体帘布层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被夹在两个补片橡胶之间。因此,与仅贴附一个补片橡胶至胎体帘布层的断裂部分的修补方法相比,提高了增强强度,由此允许轮胎直到到达期望的磨损寿命都能够被使用,而修补后的部分不会再次经受损伤。此外,由于用补片橡胶得到了充分的增强强度,所以即使当损伤部分与三根或更多连续帘布层帘线断裂时一样大时,可靠的修补也是可能的。在不像传统方式做的一样增加补片橡胶的尺寸的情况下,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增强强度。因此增强区域(补片橡胶的尺寸)能够被保持最小,因此降低了修补时间和材料成本。此外,由于修补后的部分的刚性能够被制得等同于周边部分的刚性,所以不会在补片橡胶中的增强元件的端缘处或者在由帘布层帘线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处开始产生损伤。另外,通过以使得增强元件平行于轮胎径向并且使得多个增强元件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距轮胎周向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的方式贴附补片橡胶,扩宽了端缘之间的间隔。因此,即使在端缘开始龟裂,龟裂也不容易扩展至相邻的端缘。因此,能够提高补片橡胶的耐久性并能够延长修补后的轮胎的使用寿命。
在该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中,被从轮胎外侧贴附的补片橡胶优选地大于被从轮胎内侧贴附的补片橡胶。
在该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中,当分别从轮胎内侧和外侧贴附补片橡胶时,各补片橡胶中的增强元件之一的延伸方向优选地与断裂的帘布层帘线之一的延伸方向一致。
此外,在该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中,帘布层帘线与补片橡胶中的增强元件之间的交叉角度为至少0°并且至多30°。
现在将详细地说明基于以上结构和附图的实施方式6。
在图10中,附图标记101表示作为利用用作本实施方式的示例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的充气轮胎(在下文中称作轮胎)。轮胎具有由至少一层胎体帘布层111a形成的从胎圈部103跨越胎侧部105延伸至胎面部107的胎体111,胎体帘布层111a具有被覆盖在帘布层橡胶内的多个帘布层帘线109。用于帘布层帘线109的材料可以是钢、有机纤维等,并且不限于这些示例。用于帘布层橡胶的材料可以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等。橡胶的硬度可以被设定为近似从40至80。这里,将说明用于修补已经经受侧切引起了胎体帘布层111a中的三根帘线断裂的轮胎1中的损伤部分的方法。
图11示出了可以用作本实施方式的修补方法中的增强帘线层的补片橡胶的示例。如图11所示,补片橡胶113由至少一层的增强片材113a构成,这里是八层,增强片材113a是多个增强元件115平行地排列并且被橡胶覆盖的帘线橡胶增强层。这里,补片橡胶的平面形状是梯形,并且增强元件115的部分或全部端缘被配置成不是横向排列。增强元件115的数量可以随断裂的帘布层帘线等的数量根据需要修改。用于覆盖增强元件115的橡胶的材料可以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等。橡胶硬度被设定为近似从40至80,并且特别地,橡胶等同于胎体帘布层111a中使用的橡胶。增强元件115可以是钢帘线或有机纤维帘线。在有机纤维材料的情况中,帘线可以是预定数量的捻合丝束、单丝、或者是多条未捻合的丝。
为了利用这样的补片橡胶113修补图12(a)示出的损伤部分117,首先,如图12(b)和图12(c)所示,在损伤部分117中,在尽可能不使胎体帘布层111a的帘线露出的情况下,通过从轮胎内侧和外侧打磨等而将在内侧和外侧邻接胎体11的胎侧橡胶部分121和内衬层橡胶部分122去除,使得由胎体帘布层111a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119露出。
接下来,如图12(d)和图12(e)所示,从轮胎内侧和外侧将补片橡胶113贴附至损伤部分117中的各个凹口123内,各个凹口123是通过在尽可能不使胎体帘布层111a的帘线露出的情况下去除胎侧橡胶部分121和内衬层橡胶部分122而形成的。这两个补片橡胶113被以将胎体帘布层111a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119夹在中间的方式贴附。在这一点上,补片橡胶113被以如下方式贴附:使得各补片橡胶113中的增强元件115之一的延伸方向与断裂的帘布层帘线109之一的延伸方向一致。换言之,以使得增强元件115与轮胎径向平行的方式贴附。另外,补片橡胶被以如下方式贴附:使得多个增强元件115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距轮胎周向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结果,扩宽了端缘之间的间隔,使得即使在端缘开始龟裂,龟裂也不易发展至相邻端缘。因此,能够提高补片橡胶113的耐久性并且能够延长修补后的轮胎101的使用寿命。
随后,在贴附的补片橡胶113的上面施加未硫化的新的胎侧橡胶部分125和新的内衬层橡胶部分126,这两个部分可以是与除去的橡胶121和122相同的材料。在施加之后,使新的胎侧橡胶部分125和新的内衬层橡胶部分126硫化。贴附前的补片橡胶113也优选地由未硫化橡胶制成,并且随着新的胎侧橡胶部分125和新的内衬层橡胶部分126的硫化一起被硫化。原因在于,如果补片橡胶113被预硫化,则存在他们由于新的胎侧橡胶部分125和新的内衬层橡胶部分126的硫化而被过度地硫化的风险。此外,利用贴附至轮胎前未硫化的补片橡胶113,允许补片橡胶113被精确地贴附至轮胎,因此防止形成或进入气泡。
在利用该方法修补后的轮胎中,由胎体帘布层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被夹在两个补片橡胶之间。因此,与仅将一个补片橡胶贴附至胎体帘布层的断裂部分的传统修补方法相比,显著地提高了增强强度,由此允许轮胎能够使用直到到达期望的磨损寿命,而修补后的部分不会再次经受损伤。此外,由于利用补片橡胶113得到了充分的加强强度,所以即使当损伤部分和三根或更多连续帘布层帘线断裂时一样大时,可靠的修补也是可能的。在不像传统方式做的一样增加补片橡胶的尺寸的情况下,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增强强度。因此增强区域(补片橡胶113的大小)能够被保持到最小,因而降低了修补时间和材料成本。此外,由于修补后的部分的刚性能够被制得等同于周边部分的刚性,所以不会在补片橡胶113中的增强元件115的端缘处或者在由帘布层帘线109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119处开始产生损伤。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对于补片橡胶113采用梯形形状的原因如下。如图13所示,由帘布层帘线109中的断裂产生的损伤区域127(用斜线表示的区域)可以被限定为如下部分:该部分由两个最外侧断裂帘布层帘线109a和109b以及周向线L1和L2限定,当多个帘布层帘线9断裂时,周向线L1和L2分别从断裂形成的端缘119中的轮胎径向最外侧端缘119a和轮胎径向最内侧端缘119b横过。损伤区域127大体上是梯形,并且贴附类似形状的补片橡胶113允许补片橡胶113的尺寸能够在保证期望增强效果的情况下被最小化。
在这一点上,被从轮胎内侧贴附的补片橡胶113的尺寸优选地为损伤区域127的尺寸的2至4倍,使得在由帘布层帘线109断裂形成的端缘119和补片橡胶113的周缘之间形成重叠区域129(图13中由麻点部分表示)。补片橡胶113更优选地与损伤区域127对齐使得均匀地形成重叠区域129。另一方面,被从轮胎外侧贴附的补片橡胶113的尺寸优选地为损伤区域127的尺寸的1.1至4倍,使得在由帘布层帘线109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119与补片橡胶113的外周之间形成重叠区域129。补片橡胶113更优选地与损伤区域127对齐,使得均匀地形成重叠区域129。结果,两个相对的补片橡胶113能够将帘布层帘线109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119可靠地保持,由此允许补片橡胶113可靠地提高增强强度。如果外侧补片橡胶113的尺寸小于损伤区域127的尺寸的两倍,或者如果内侧补片橡胶113的尺寸小于损伤区域127的尺寸的1.1倍,则补片橡胶113不能以充分的强度保持帘布层帘线109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119。相反,如果内侧或外侧补片橡胶113的尺寸超过损伤区域127的尺寸的四倍,则不仅增强强度太大,而且修补时间也增加了。
还优选的是,从轮胎101的外侧贴附的补片橡胶113大于从轮胎101的内侧贴附的补片橡胶113。原因在于,因为从外侧贴附的补片橡胶113比从内侧贴附的补片橡胶113具有更大的增强效果,并且尺寸上的差异允许补片橡胶113的扭矩减小。
补片橡胶113中的增强元件115之间的间隔d优选地比帘布层帘线109之间的间隔D更窄,使得允许补片橡胶113有效地增强损伤部分。
当贴附补片橡胶113时,优选地以如下方式布置补片橡胶113:使得各补片橡胶113中的增强元件115之一的延伸方向与断裂的帘布层帘线109之一(特别地,最靠近补片橡胶113的帘布层中的帘布层帘线109)的延伸方向一致。结果,能够抑制帘布层帘线109与增强元件115之间的帘线间的剪切变形。
在对径向配置的帘布层帘线109造成的损伤的修补期间,补片橡胶113中的增强元件优选地配置成以0°和±30°之间的角度与帘布层帘线109的延伸方向交叉。这里提到的交叉角度是增强元件115与修补后的帘布层帘线109中的中央帘布层帘线109的延伸方向之间的交叉角度,或者在修补偶数数量的帘布层帘线109的情况中,是增强元件115与修补后的帘布层帘线109中的两个中央帘布层帘线109的中心线之间的交叉角度。在构成各补片橡胶113的增强片材113a之间,增强元件115与帘布层帘线109之间的交叉角度可以是变化的。从胎圈部到仅帘布层帘线被损伤的碰撞部,贴附的补片橡胶中的增强元件的延伸方向可以在相对于帘布层帘线的延伸方向的0°至±30°的范围内,其中0°是尽可能优选的。
实施例
(评价1)
接下来,为了进一步示出本发明的效果,将在下面说明施用了根据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修补方法的比较性评价。
(实施例1)
非公路用子午线轮胎(ORR46/90R57)安装在满足JATMA规格的轮辋上,并且在700kPa内压和63t负载的条件下以8km/h的速度行驶3000小时。随后,如图3(a)和图4所示,进行侧切以使得胎体帘布层中的三根帘线断裂。
胎体帘布层数量:1
帘布层帘线:具有4.2mm的芯直径的钢帘线
用于帘布层橡胶的材料:天然橡胶
利用图3中示出的步骤施加补片橡胶。接着对损伤部分进行硫化,产生了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
用于补片橡胶的材料:天然橡胶(硫化橡胶)
补片帘线:具有1.2mm的芯直径的尼龙帘线
每层植入的帘线的数量:4/cm
补片橡胶由三层增强片材形成,其中每个片材中θ=0°。
关于损伤区域和补片橡胶的尺寸,就图6中说明而言,损伤区域如下:上边的长度x=25mm,下边的长度y=23mm,并且线PQ的高度z=100mm。相比之下,补片橡胶的尺寸如下:附图标记13a与13b之间的长度=75mm,附图标记14a与14b之间的长度=46mm,并且附图标记AB之间的长度=200mm。因此,端缘在3×(x/2)、2×(y/2)和2×(z/2)的位置处。
(损伤部分的耐久性评价)
使修补后的轮胎再次行驶,并且测量了直到在补片橡胶中的增强元件的端缘开始发生损伤为止的行驶时间。行驶时间越长,补片橡胶的耐久性越高。表1示出结果。
(修补时间)
测量出直到硫化之前的用于修补的时间。表1示出结果。
(比较例1)
除了通过贴附如图8中所示的矩形补片橡胶修补轮胎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试验。长边的长度与实施例1的梯形中的一对平行边中的长边的长度相同。
(实施例2、比较例2)
除了贴附之前的补片橡胶是由未硫化橡胶制成以外,在与实施例1和比较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实施例3至实施例5)
除了补片橡胶的形状如图7(a)、图7(b)和图7(c)所示以外,在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注意,在图7中,沿着长边的两个顶点是具有3mm的曲率半径的曲线,并且沿着短边的三个顶点是具有6mm的曲率半径的曲线。此外,在图7(b)中,长边和短边是各自具有200mm和100mm的曲率半径的曲线,并且在图7(c)中,除了一对平行边以外的两个边是具有100mm的曲率半径的曲线。
(实施例6至实施例8)
除了在所有的三层的增强元件中如表1所示地改变θ以外,在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实施例9至12)
除了如表1所示地改变补片橡胶的尺寸以外,在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表1
表1示出在利用实施例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轮胎中,与利用比较例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轮胎相比,补片橡胶具有高的耐久性,并且修补时间短。
(评价2)
接下来,如下面所述,对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轮胎的试样进行了性能评价。实施例21至实施例24以及比较例20中使用的轮胎均是非公路用子午线轮胎(ORR46/90R57)。
在实施例21至实施例24以及比较例20中使用的子午线轮胎中,胎侧部受到使三根帘布层帘线断裂的侧切,并且损伤部分没有不同。采用的修补方法是:在实施例21至24中,分别从轮胎的内侧和外侧贴附相同形状的补片橡胶,并且在比较例20中从轮胎的外侧贴附补片橡胶。用图14(a)表示用于比较例20的补片橡胶的形状、用图14(b)表示用于实施例21的补片橡胶的形状、用图14(c)表示用于实施例22的补片橡胶的形状用图14(d)表示用于实施例23的补片橡胶的形状以及用图14(e)表示用于实施例24的补片橡胶的形状。在以形成均匀重叠区域并且使得增强元件平行于断裂帘布层帘线之一的方式贴附的所有补片橡胶中,使用了三个增强片材层。
实施例21至实施例24以及比较例的修补后的轮胎被分别安装至轮辋、安装于车辆并且以正规负载和正规内压下在普通路面上使用。结果,实施例21至实施例24的轮胎全部被使用到到达磨损寿命为止,即,直到滑线可见为止,而在修补后的位置处没有损伤。使用的小时,对于实施例21是2500小时,对于实施例22是2400小时,对于实施例23是2600小时,并且对于实施例24是2500小时。比较例20的轮胎的修补后的部分在使用1000小时之后、在轮胎完全磨损之前,在增强帘线的端缘处开始经受损伤。对于比较例20,用于打磨和橡胶的贴附的修补需要80分钟,而对于实施例21至24,时间被缩短至45分钟。
如以上评价结果所示,利用实施例21至实施例24的修补方法的修补允许轮胎的使用直到达到磨损寿命为止并且缩短了修补时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从轮胎的内侧贴附至胎体帘布层的损伤部分的补片橡胶的耐久性,并且能够延长修补后的轮胎的使用寿命。因为补片橡胶未贴附至从增强效果的角度看不必要的部分,所以还能缩短修补时间。
附图标记列表
1:  子午线轮胎
2:  胎面部
3:  胎侧部
4:  胎圈部
5:  胎体
5a: 胎体帘布层
6:  帘布层帘线
6a: 断裂的帘布层帘线
7:  损伤部分
8:  损伤区域
10: 补片橡胶
10a:增强片材
11: 增强元件
11a、11b、11c: 增强元件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
30:   损伤部分周围的胎侧橡胶部分
31:   损伤部分周围的内衬层橡胶部分
32:   带束
33:   新的胎侧橡胶部分
34:   新的内衬层橡胶部分
101:  子午线轮胎
103:  胎圈部
105:  胎侧部
107:  胎面部
109:  帘布层帘线
111:  胎体
111a: 胎体帘布层
113:  补片橡胶
113a: 增强片材
115:  增强元件
117:  损伤部分
119:  帘布层帘线端缘
121:  损伤部分周围的胎侧橡胶部分
122:  损伤部分周围的内衬层橡胶部分
123:  凹口
125:  新的胎侧橡胶部分
126:  新的内衬层橡胶部分
127:  损伤区域
129:  重叠区域

Claims (19)

1.一种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所述子午线轮胎包括:胎面部;一对胎侧部,其从所述胎面部的两边缘在轮胎径向上向内延伸;胎圈部,其分别从所述胎侧部在轮胎径向上向内延伸;和胎体,其具有至少一个子午线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被帘布层橡胶覆盖的多个帘布层帘线,所述胎体帘布层跨越所述胎圈部、所述胎侧部和所述胎面部环状地延伸,在所述一对胎侧部中的一个胎侧部中,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至少一根帘布层帘线随着帘布层橡胶一起断裂,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轮胎的内侧将补片橡胶贴附至所述胎体帘布层的具有断裂的帘布层帘线的损伤部分,所述补片橡胶包括增强片材,所述增强片材具有平行地排列并且被橡胶覆盖的多个增强元件,其中
以如下方式贴附所述补片橡胶:使得所述增强元件平行于轮胎径向,并且使得所述多个增强元件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距轮胎周向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元件之间的间隔比所述帘布层帘线之间的间隔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片橡胶具有大致梯形形状;并且
以如下方式贴附所述补片橡胶:使得在所述补片橡胶的一对平行边之中,长边位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并且短边位于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并且使得所述长边和所述短边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轮胎的内侧透视最靠近所述轮胎的内侧的胎体帘布层的所述胎侧部的平面图中,连接断裂的帘布层帘线中的在轮胎周向上分离最远的两根帘布层帘线的四个断裂帘线端缘的区域被限定为损伤区域,并且在轮胎径向上的最外侧边和最内侧边分别是长度为x的上边和长度为y的下边;
所述补片橡胶的沿着所述上边的延长线定位的端缘位于与所述上边的中心P距离为(2至4)×(x/2)的位置处;
所述补片橡胶的沿着所述下边的延长线定位的端缘位于与所述下边的中心Q距离为(2至4)×(y/2)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补片橡胶的沿着线PQ定位的端缘位于与长度为z的线段PQ的中心M距离为(2至4)×(z/2)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增强片材中的所述增强元件与连接所述上边的中心P与所述下边的中心Q的线PQ之间的交叉角度至少为0°并且至多为3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片橡胶是未硫化橡胶;并且
在贴附所述补片橡胶之后,对所述损伤部分进行硫化。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轮胎的外侧沿着所述胎侧部将所述损伤部分周围的胎侧橡胶去除,直到使所述胎体帘布层露出为止;并且
从所述轮胎的内侧沿着所述胎侧部将所述损伤部分周围的内衬层橡胶去除,直到使所述胎体帘布层露出为止;随后
将所述补片橡胶贴附至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所述损伤部分;并且
从所述轮胎的外侧在所述损伤部分周围施加新的胎侧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为每一个损伤部分准备两片所述补片橡胶;
从所述轮胎的外侧沿着所述胎侧部去除所述损伤部分周围的胎侧橡胶;
从所述轮胎的内侧沿着所述胎侧部去除所述损伤部分周围的内衬层橡胶,以使由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露出;并且
在所述胎侧橡胶和所述内衬层橡胶被从所述损伤部分除去的位置,以如下方式从所述子午线轮胎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贴附所述补片橡胶:使得两片所述补片橡胶将由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夹在中间并保持由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断裂形成的端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子午线轮胎的外侧贴附的所述补片橡胶大于从所述子午线轮胎的内侧贴附的所述补片橡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子午线轮胎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贴附所述补片橡胶时,各所述补片橡胶中的增强元件之一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断裂的帘布层帘线之一的延伸方向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布层帘线与所述补片橡胶中的各所述增强元件之间的交叉角度至少为0°并且至多为30°。
12.一种利用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
13.一种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其包括:胎面部;一对胎侧部,其从所述胎面部的两边缘在轮胎径向上向内延伸;胎圈部,其分别从所述胎侧部在轮胎径向上向内延伸;和胎体,其具有至少一个子午线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被帘布层橡胶覆盖的多个帘布层帘线,所述胎体帘布层跨越所述胎圈部、所述胎侧部和所述胎面部环状地延伸,其中:
在所述一对胎侧部中的一个胎侧部中,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至少一根帘布层帘线随着所述帘布层橡胶一起断裂;
补片橡胶从所述轮胎的内侧贴附至所述胎体帘布层的具有断裂的帘布层帘线的损伤部分,所述补片橡胶包括增强片材,所述增强片材具有平行地排列并且被橡胶覆盖的多个增强元件;并且
所述补片橡胶被以如下方式贴附:使得所述增强元件平行于轮胎径向,并且使得所述多个增强元件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距轮胎周向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元件之间的间隔比所述帘布层帘线之间的间隔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片橡胶具有大致梯形形状;并且
所述补片橡胶被以如下方式贴附:使得在所述补片橡胶的一对平行边之中,长边位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并且短边位于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并且使得所述长边和所述短边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轮胎的内侧透视最靠近所述轮胎的内侧的胎体帘布层的所述胎侧部的平面图中,连接断裂的帘布层帘线中的在轮胎周向上分离最远的两根帘布层帘线的四个断裂帘线端缘的区域被限定为损伤区域,并且在轮胎径向上的最外侧边和最内侧边分别是长度为x的上边和长度为y的下边;
所述补片橡胶的沿着所述上边的延长线定位的端缘位于与所述上边的中心P距离为(2至4)×(x/2)的位置处;
所述补片橡胶的沿着所述下边的延长线定位的端缘位于与所述下边的中心Q距离为(2至4)×(y/2)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补片橡胶的沿着线PQ定位的端缘位于与长度为z的线段PQ的中心M距离为(2至4)×(z/2)的位置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每个增强片材中的所述增强元件与连接所述上边的中心P与所述下边的中心Q的线PQ之间的交叉角度至少为0°并且至多为30°。
18.一种用于修补子午线轮胎的补片橡胶,所述补片橡胶包括:
至少一个增强片材,所述增强片材具有平行地延伸并且被橡胶覆盖的多个增强元件,其中,
在所述多个增强元件的端缘中,所述增强元件的在至少一个边上的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距任意直线的垂直方向距离彼此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补片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元件的所述端缘沿着所述补片橡胶的所有边分布。
CN201180051034.8A 2010-10-22 2011-10-24 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和补片橡胶 Active CN1031679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7818 2010-10-22
JP2010237818 2010-10-22
JP2010239510 2010-10-26
JP2010-239510 2010-10-26
PCT/JP2011/005941 WO2012053226A1 (ja) 2010-10-22 2011-10-24 ラジアルタイヤの修理方法、修理済みラジアルタイヤおよびパッチラバ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7947A true CN103167947A (zh) 2013-06-19
CN103167947B CN103167947B (zh) 2015-08-05

Family

ID=45974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1034.8A Active CN103167947B (zh) 2010-10-22 2011-10-24 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和补片橡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6529B2 (zh)
JP (1) JP5657017B2 (zh)
CN (1) CN103167947B (zh)
AU (1) AU2011319290B2 (zh)
CA (1) CA2815468C (zh)
RU (1) RU2522533C1 (zh)
WO (1) WO20120532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5837A (zh) * 2015-07-21 2015-10-21 朱学良 一种子午线轮胎硬伤修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46529B2 (en) 2010-10-22 2018-08-1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pairing radial tire, repaired radial tire, and patch rubber
JP5837851B2 (ja) * 2012-04-24 2015-12-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内面への電子部品取付構造
CN103847113B (zh) * 2012-11-30 2016-08-31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内胎的成品外胎的胎里露线修补方法
EP3470215B1 (en) * 2016-06-09 2021-08-1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repair method
JP6946143B2 (ja) * 2017-10-17 2021-10-0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修理パッチ、修理パッチの成形方法、複合材の修理方法及び成形治具
CN114755257B (zh) * 2022-04-21 2023-08-08 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电子辐照胎体帘布预交联的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79901A2 (en) * 1987-01-21 1988-08-31 R.F.P. S.r.l. Ricostruzione Fascia Prestampata Trapezoidal shaped patch rubbers to repair broken metallic plies of tubeless or tube type radial ply ti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42202A (fr) * 1962-09-15 1963-11-08 Michelin & Cie Perfectionnements à la réparation des enveloppes de pneumatiques
US3133585A (en) * 1962-11-05 1964-05-19 Us Rubber Co Tire repair patch
US4333508A (en) * 1981-06-01 1982-06-08 Dirocco Jobbie Tire repair patch for sidewall and bead repairs
ATE88668T1 (de) * 1988-07-27 1993-05-15 Rfp Srl Traperfoermiges pflaster fuer die reparatur von schaeden der metallischen kordfaeden an den seitenwaenden von radialen reifen mit oder ohne schlauch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US6247514B1 (en) * 1994-12-20 2001-06-1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s with high strength reinforcement
JPH08244124A (ja) 1995-03-10 1996-09-24 Bridgestone Corp チューブレス空気入りタイヤ修理用パッチ
DE29610697U1 (de) * 1996-06-18 1996-09-19 Stahlgruber Gruber & Co Otto Reparaturpflaster für Luftreifen
JPH1110746A (ja) * 1997-06-27 1999-01-19 Bridgestone Corp ラジアルタイヤの修理方法
US20100258237A1 (en) * 2007-11-09 2010-10-14 Bailey Rodney R Repair patch for radial tires
EP2296865A4 (en) * 2008-06-27 2013-05-29 Michelin Rech Tech INTEGRATED TIRE TIRE REPAIR
EP2318201B1 (en) * 2008-06-27 2019-05-22 Compagnie Géné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atch having reinforcements with staggered ends
JP5498489B2 (ja) * 2008-06-30 2014-05-21 ミシュラン ルシェルシュ エ テクニーク ソシエテ アノニム タイヤへの不連続係合部を備えたパッチ
US10046529B2 (en) 2010-10-22 2018-08-1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pairing radial tire, repaired radial tire, and patch rubb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79901A2 (en) * 1987-01-21 1988-08-31 R.F.P. S.r.l. Ricostruzione Fascia Prestampata Trapezoidal shaped patch rubbers to repair broken metallic plies of tubeless or tube type radial ply tir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5837A (zh) * 2015-07-21 2015-10-21 朱学良 一种子午线轮胎硬伤修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57017B2 (ja) 2015-01-21
JPWO2012053226A1 (ja) 2014-02-24
RU2522533C1 (ru) 2014-07-20
AU2011319290A1 (en) 2013-05-02
CA2815468A1 (en) 2012-04-26
CA2815468C (en) 2015-12-22
US20130220503A1 (en) 2013-08-29
US10046529B2 (en) 2018-08-14
CN103167947B (zh) 2015-08-05
AU2011319290B2 (en) 2015-03-12
WO2012053226A1 (ja) 201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7947B (zh) 子午线轮胎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子午线轮胎和补片橡胶
KR101741063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AU2012218857B2 (en) Rubber patch for repairing radial tires, method for repairing radial tires using same, and repaired radial tire
US20130299052A1 (en) Pneumatic tire
US20100084069A1 (en) Heavy duty tire
US8714219B2 (en) Integrated tire section repair
JP200812674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308782B2 (en) Pneumatic tire having turn-up pad
CN102149534B (zh) 集成的增强补片
JP200701563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AU2010330021B2 (en) Tire bead for a heavy civil engineering vehicle
CN103153649A (zh) 航空器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CN113905907B (zh) 具有优化的胎侧以及由两个工作胎冠层和周向增强元件层构成的胎冠增强件的轮胎
CN102076511B (zh) 用于轮胎修复的损坏增强件的端部准备
US20130146202A1 (en) Tire Bead for Heavy Civil Engineering Vehicle
JP6660254B2 (ja) タイヤの修理方法および修理済みタイヤ
JP200323140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0002394A1 (en) Patching having discontinuous engagement to the tire
CN113950421B (zh) 具有由两个工作胎冠层构成的胎冠增强件和优化的胎侧的轮胎
CN113905910B (zh) 具有由两个工作胎冠层构成的胎冠增强件和优化的胎侧的轮胎
US20160167451A1 (en) Rim/tire interface structure
JP6805544B2 (ja) 更生タイヤ
JP200519377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