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7512A - 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7512A
CN103167512A CN2011104280991A CN201110428099A CN103167512A CN 103167512 A CN103167512 A CN 103167512A CN 2011104280991 A CN2011104280991 A CN 2011104280991A CN 201110428099 A CN201110428099 A CN 201110428099A CN 103167512 A CN103167512 A CN 103167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lination
base station
angle
user
custome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280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7512B (zh
Inventor
杨春霞
叶贤洪
张忠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280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67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67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7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7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7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用以基站天线下倾角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利用垂直空间的自由度进行干扰抑制,提高小区用户性能。其中,所述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包括:基站针对自身覆盖小区内的每一个用户,获得该用户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该用户与自身的距离;所述基站根据预设的至少一个距离阈值,将自身覆盖小区内的用户划分为至少两个用户组;以及针对划分的每一个用户组,确定该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

Description

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使无线信号限制在自己的小区覆盖范围内,并且降低对其他同频小区的干扰,使基站天线向下倾斜一定角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天线下倾技术是利用天线的垂直方向性有效控制干扰和覆盖的重要手段,天线下倾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使小区覆盖范围变小;2)使天线在干扰方向上增益减小,相当于天线在垂直面上去耦增加;3)加强了本覆盖区内的信号强度,既改善了本小区的场强,又增加了抗同频干扰的能力。从而,天线下倾角设置是否合理,将对天线的覆盖产生重要的影响,合理的设置天线下倾角,将对无线基站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基站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但是,目前小区基站天线设置采用固定下倾角,天线垂直方向的波瓣无法有效的规避干扰,从而无法利用垂直空间的自由度来进行干扰抑制,影响了小区用户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用以对基站天线下倾角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利用垂直空间的自由度进行干扰抑制,提高小区用户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包括:
基站针对自身覆盖小区内的每一个用户,获得该用户的位置信息;并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该用户与自身的距离;
所述基站根据预设的至少一个距离阈值,将自身覆盖小区内的用户划分为至少两个用户组;以及
针对划分的每一个用户组,确定该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下倾角调整装置,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针对本装置覆盖小区内的每一个用户,获得该用户的位置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得单元获得的位置信息确定该用户与自身的距离;
划分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至少一个距离阈值,将自身覆盖小区内的用户划分为至少两个用户组;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针对划分单元划分的每一个用户组,确定该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设备,包括上述基站天线下倾角调整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根据用户与基站的距离,将用户划分为多个用户组,针对每一个用户组分别确定该用户组对应的天线下倾角,以此实现了在小区内动态调整天线下倾角,从而达到了利用垂直空间的自由度进行干扰抑制,提高小区用户性能的目的。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下倾角与天线增益的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组划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协作通信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1和基站2通过CoMP技术为用户1和用户2传输数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划分的用户组进行下倾角设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基站天线下倾角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利用垂直空间的自由度进行干扰抑制,提高小区用户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在现有的三维多输入多输出(3D MIMO,3 Dimensions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系统中,天线下倾角为固定设置,天线的下倾角度决定天线波束的覆盖范围。如图1所示,为垂直天线的最大增益处,随着距离向小区中心和边缘的扩展,垂直天线的增益将逐渐减小。从图1中可以看出,下倾角越大,小区之间的干扰越小,但边缘用户性能越差。但是,如果针对每个用户,调节其下倾角,虽然能够使得垂直天线的主瓣指向该用户,但系统的复杂度提升过大。
基于上述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2所示,为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包括:
S201、基站针对自身覆盖小区内的每一个用户,获得该用户的位置信息;
S202、基站根据获得的该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该用户与自身的距离;
S203、基站根据预设的至少一个距离阈值,将自身覆盖小区内的用户划分为至少两个用户组;
S204、基站针对确定出的每一个用户组,确定该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为用户组划分示意图,在同一小区内,根据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用户的分布等因素,对用户划分为多个用户组,具体实施时,可以结合系统复杂度等因素确定用户组的数量,用户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将小区内用户划分为两个用户组为例进行说明。根据每个组中用户的整体性能需求,为每个组确定一个垂直方向上的下倾角。
具体的,基站可以按照如下过程将小区内的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用户组:
步骤一、基站根据自身覆盖小区内的每一个用户的反馈信息,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为了便于描述以(UEindex,i,UEindex,j)记录用户的位置信息,其中,index=1,2,…n,i为用户index位置信息的横坐标,j为用户index位置信息的纵坐标;
步骤二、基站根据获得的用户的位置信息,计算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并按照距离的远近对用户进行排序,针对每一个用户,基站存储其对应的排序序号以及位置信息,以n=10为例,一种可能的存储格式如表1所示:
表1
  排序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用户标识   UE1   UE2   UE4   UE6   UE7   UE5   UE3   UE10   UE8   UE9
  横坐标   UE1,i   UE2,i   UE4,i   UE6,i   UE7,i   UE5,i   UE3,i   UE10,i   UE8,i   UE9,i
  纵坐标   UE1,j   UE2,j   UE4,j   UE6,j   UE7,j   UE5,j   UE3,j   UE10,j   UE8,j   UE9,j
步骤三、根据预设的至少一个阈值,将表1中的用户按照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划分为至少两个组,以划分为两组为例,若将本小区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划分为两组时,预设阈值可以按照如下方法确定:选择在3D MIMO情况下,采用固定下倾角时,垂直天线的主瓣指向处、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作为距离阈值。即图1所示的垂直天线最大增益处,该处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作为距离阈值。
步骤四,按照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将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不超过该距离阈值的用户划分为一个组,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称之为中心用户组,将距离超过该距离阈值的用户划分为一个组,为例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称之为边缘用户组。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划分出的两个用户组,分别为这两个用户组设置适当的下倾角,以调整系统整体性能。
具体实施时,在步骤S204中,可以按照如下步骤为每个用户组确定其对应的下倾角:
步骤一、确定该用户组内的每一个用户对应的子下倾角;
具体的,以θtilte表示该用户对应的子下倾角,则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该用户对应的子下倾角:
Figure BDA0000122200530000051
其中:hBS表示基站的高度;hMS表示预设的用户高度;d表示基站与该用户之间的距离。其中,可以但不限于预设用户高度为1.5米。
步骤二、针对确定出的每一个子下倾角,依次确定选择该子下倾角时,该用户组对应的天线增益总和;
对于每个用户来说,天线增益总和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水平方向天线增益:
Figure BDA0000122200530000052
其中,Am可以根据带宽的不同设置为指定值,例如,Am=25dB;
垂直方向天线增益:
Figure BDA0000122200530000053
SLAV=20dB;
天线增益总和:
Figure BDA0000122200530000054
步骤三、将天线增益总和最大时对应的子下倾角,确定为该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
具体的,应用轮询算法,分别利用每个用户对应的子下倾角作为该用户所在用户组的下倾角,计算该用户组内每个用户的天线增益,将能够使该用户组天线增益总和最大的子下倾角,确定为该用户组的下倾角。
通过上述过程,既动态地选择了下倾角,又将每个用户组的下倾角固定,能够在系统复杂度和系统性能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
在长期演进(LTE,Long Time Evolution)以及LTE的演进版本(LTE-A,LTE-Advanced)系统中,小区边缘用户性能将会极大地影响业务质量和用户的体验,小区边缘用户性能的提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折中:1)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上行)是否以消耗终端功率为代价;2)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是否以牺牲非小区边缘用户性能(如小区总吞吐量和小区平均吞吐量)为代价;3)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是否以牺牲切换质量为代价。协作多点传输(CoMP,Coordinative Multiple Point)技术是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改善用户体验的有效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多个小区以协作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以达到减少小区边缘干扰、提高小区边缘频谱效率、增加有效覆盖等目的。协作多点传输技术主要用在小区边缘部分,采用了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的区域称为协作通信区域,涉及的小区基站称为协作基站,如图4所示,阴影部分为协作通信区域。
定义Hij为第i个基站为第j个用户服务,如图5所示,基站1和基站2通过CoMP技术为用户1和用户2传输数据,基站1和基站2互为彼此的协作基站。多点(Site)多用户(Multi-User)传输模式可以认为是一种MU-CoMP模式,其综合信道传输模式为:
H = H 11 H 12 H 21 H 22
上述传输矩阵的列向量之间的信道可分行构成了是否可以多用户传输的基础。
若针对小区边缘用户,采用CoMP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区之间干扰,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边缘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时,可以考虑当前该边缘用户组的接收能量,以及协作小区边缘用户组的干扰,通过协作方式进行选择,从而达到降低整个系统的干扰、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将基站覆盖小区内的用户划分为多个用户组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确定边缘用户组:将预设的距离阈值中最大的一个距离阈值作为边缘阈值,将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超过该边缘阈值的用户所在的用户组确定为边缘用户组。以将基站覆盖小区内的用户划分为两个用户组为例,如图6所示,为基于下倾角协作的多基站协作的结构示意图。基站1和基站2在确定边缘用户组的下倾角时,通过两个基站之间的信息交互确定。
具体的,基站针对确定出的边缘用户组,根据步骤S204中确定出该边缘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边缘用户组的用户性能,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针对确定出的边缘用户组,基站确定期待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期待下倾角范围;
步骤二、基站将该边缘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和该期待下倾角范围通知给协作基站。
较佳地,上述步骤一中,基站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确定期待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期待下倾角范围:
步骤1、基站接收协作基站发送的、该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
步骤2、基站根据自身的边缘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确定该下倾角对应的信号能量;
具体的,在确定出了下倾角之后,可以根据波束能量分布确定到达用户的信号能量。
步骤3、基站根据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确定该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该下倾角时对自身的干扰信号能量;
步骤4、根据确定出的波束信号能量和干扰信号能量,确定自身的边缘用户组的信干噪比值;
步骤5、基站分别根据预设的信干噪比值的上门限值和下门限值,确定期待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期待下倾角范围。
具体的,根据信干噪比=信号能量/干扰信号能量,能够计算出本小区用户的信干噪比值,通过设置用户信干噪比值的上门限值和下门限值,可以确定出期待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的范围值。
具体实施中,在确定出期待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期待下倾角的范围之后,基站通过X2接口将自身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和期待下倾角范围通知给协作基站,协作基站在接收到该基站发送的、该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和期待下倾角范围之后,根据自身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和该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确定自身的边缘用户组的信干噪比,并结合接收到的期待下倾角范围调整自身的边缘用户使用的下倾角。
从而,具体实施中,基站在确定自身的边缘用户组的下倾角时,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基站接收协作基站发送的、期待自身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期待下倾角范围;并
根据该期待下倾角范围调整自身的边缘用户组的下倾角。
具体实施中,该基站在接收到协作基站发送的、期待自身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期待下倾角之后,如果自身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在该期待下倾角范围之内,则针对边缘用户组的下倾角设置完毕,否则,将重新执行步骤1~步骤5,继续对自身的边缘用户组的下倾角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协作基站可以为多个。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下倾角信息交互的基站协作传输示意图。各基站根据本覆盖小区内的用户与自身的距离将用户划分为至少两个组,并分别为每个用户组确定其对应的下倾角,以基站将自身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划分为2组为例,基站为某一用户组设置的下倾角为下倾角1,为另一用户组设置的下倾角为下倾角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下倾角确定方法,在确定边缘用户组的下倾角时,由于基站之间只需要交互下倾角信息,信息量比软频率复用中交互用户的资源块占用要小很多,同时,基站还可以根据自身以及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的下倾角信息,对边缘用户组内的不同用户占用的资源块进行分配,从而通过下倾角的调整,减小了小区间的相互干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基站下倾角确定装置和基站设备,由于该装置和基站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基站下倾角确定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和基站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基站下倾角确定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下倾角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获得单元701,用于针对本装置覆盖小区内的每一个用户,获得该用户的位置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702,用于根据获得单元701获得的位置信息确定该用户与本装置的距离;
划分单元703,用于根据预设的至少一个距离阈值,将本装置覆盖小区内的用户划分为至少两个用户组;
第二确定单元704,用于针对划分单元703划分的每一个用户组,确定该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
较佳地,第二确定单元704,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分别确定该用户组内的每一个用户对应的子下倾角;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确定出的每一个子下倾角,依次确定选择该子下倾角时,该用户组对应的天线增益总和;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将天线增益总和最大时对应的子下倾角,确定为该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
其中,第一确定子单元,可以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每一个用户对应的子下倾角:其中:θtilte表示该用户对应的子下倾角;hBS表示本装置的高度;hMS表示预设的用户高度;d表示本装置与该用户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中,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最大距离阈值为边缘阈值,并将与本装置的距离超过该边缘阈值的用户所在的用户组确定为边缘用户组;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所述边缘用户组,确定期待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第一期待下倾角范围;
通知单元,用于将边缘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和第一期待下倾角范围通知给协作基站。
具体实施中,第四确定单元,可以包括:
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协作基站发送的、该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
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自身的边缘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确定该下倾角对应的信号能量;
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确定该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该下倾角时对自身的干扰信号能量;
第六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信号能量和干扰信号能量,确定自身的边缘用户组的信干噪比值;
第七确定子单元,用于分别根据预设的信干噪比值的上门限值和下门限值,确定期待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第一期待下倾角范围。
具体实施中,基站下倾角确定装置,还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协作基站发送的、期待本装置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第二期待下倾角范围;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二下倾角范围调整本装置的边缘用户组的下倾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下倾角确定装置可以设置在基站设备中,由基站设备确定划分出的各用户组的下倾角。需要说明的是,将上述基站下倾角确定装置设置在基站设备中只是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将上述基站下倾角确定装置设置在其它网络设备中,当然也可以设置在新增设备中。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根据用户与基站的距离,将用户划分为多个用户组,针对每一个用户组分别确定该用户组对应的天线下倾角,以此实现了在小区内动态调整天线下倾角,从而达到了利用垂直空间的自由度进行干扰抑制,提高小区用户性能的目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针对自身覆盖小区内的每一个用户,获得该用户的位置信息;并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该用户与自身的距离;
所述基站根据预设的至少一个距离阈值,将自身覆盖小区内的用户划分为至少两个用户组;以及
针对划分的每一个用户组,确定该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该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具体包括:
分别确定该用户组内的每一个用户对应的子下倾角;
针对确定出的每一个子下倾角,依次确定选择该子下倾角时,该用户组对应的天线增益总和;
将天线增益总和最大时对应的子下倾角,确定为该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每一个用户对应的子下倾角:
θ tilte = arctan ( h BS - h MS d ) , 其中:
θtilte表示该用户对应的子下倾角;
hBS表示基站的高度;
hMS表示预设的用户高度;
d表示基站与该用户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最大距离阈值为边缘阈值,将与自身的距离超过该边缘阈值的用户所在的用户组确定为边缘用户组;
针对所述边缘用户组,所述基站确定期待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第一期待下倾角范围;并
将所述边缘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和所述第一期待下倾角范围通知给所述协作基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期待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第一期待下倾角范围,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协作基站发送的、所述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
所述基站根据自身的边缘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确定该下倾角对应的信号能量;以及
根据所述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确定所述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该下倾角时对自身的干扰信号能量;并
根据所述信号能量和所述干扰信号能量,确定自身的边缘用户组的信干噪比值;
所述基站分别根据预设的信干噪比值的上门限值和下门限值,确定期待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第一期待下倾角范围。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协作基站发送的、期待自身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第二期待下倾角范围;并
根据所述第二期待下倾角范围调整自身的边缘用户组的下倾角。
7.一种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针对本装置覆盖小区内的每一个用户,获得该用户的位置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得单元获得的位置信息确定该用户与本装置的距离;
划分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至少一个距离阈值,将本装置覆盖小区内的用户划分为至少两个用户组;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所述划分单元划分的每一个用户组,确定该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分别确定该用户组内的每一个用户对应的子下倾角;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确定出的每一个子下倾角,依次确定选择该子下倾角时,该用户组对应的天线增益总和;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将天线增益总和最大时对应的子下倾角,确定为该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每一个用户对应的子下倾角:
θ tilte = arctan ( h BS - h MS d ) , 其中:
θtilte表示该用户对应的子下倾角;
hBS表示本装置的高度;
hMS表示预设的用户高度;
d表示本装置与该用户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最大距离阈值为边缘阈值,并将与本装置的距离超过该边缘阈值的用户所在的用户组确定为边缘用户组;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所述边缘用户组,确定期待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第一期待下倾角范围;
通知单元,用于将所述边缘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和所述第一期待下倾角范围通知给所述协作基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单元,包括:
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协作基站发送的、所述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
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自身的边缘用户组对应的下倾角,确定该下倾角对应的信号能量;
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下倾角,确定所述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该下倾角时对自身的干扰信号能量;
第六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能量和干扰信号能量,确定自身的边缘用户组的信干噪比值;
第七确定子单元,用于分别根据预设的信干噪比值的上门限值和下门限值,确定期待协作基站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第一期待下倾角范围。
12.如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协作基站发送的、期待本装置的边缘用户组使用的第二期待下倾角范围;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下倾角范围调整本装置的边缘用户组的下倾角。
13.一种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1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
CN201110428099.1A 2011-12-19 2011-12-19 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Active CN103167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8099.1A CN103167512B (zh) 2011-12-19 2011-12-19 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8099.1A CN103167512B (zh) 2011-12-19 2011-12-19 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7512A true CN103167512A (zh) 2013-06-19
CN103167512B CN103167512B (zh) 2015-11-25

Family

ID=48590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28099.1A Active CN103167512B (zh) 2011-12-19 2011-12-19 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67512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3014A (zh) * 2014-01-06 2014-04-30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智能天线系统的新型波束赋形实现方法
CN103997391A (zh) * 2014-04-24 2014-08-2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的信息交互及反馈方法
WO2014180449A1 (zh) * 2013-12-13 2014-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的预编码系统和方法
CN104283597A (zh) * 2013-11-25 2015-01-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波束赋形方法及设备
CN105393470A (zh) * 2013-08-08 2016-03-09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电子下倾角调节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358208A (zh) * 2016-10-08 2017-01-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扇区评价方法及扇区评价装置
CN106470437A (zh) * 2015-08-19 2017-03-0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频混合组网下的干扰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6851665A (zh) * 2015-12-07 2017-06-13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天线的下倾角调整方法和基站
CN107104285A (zh) * 2017-03-01 2017-08-29 广州银禾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5g基站3d‑mimo天线垂直下倾角值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5347921A (zh) * 2021-05-14 2022-11-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面向低空的5g小区副瓣覆盖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07066A2 (en) * 2001-08-18 2003-05-02 Motorola, Inc. Minimisation of interference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1208966A (zh) * 2005-04-01 2008-06-25 昂达博思公司 用于协调无线基站的覆盖与容量的系统和方法
EP2264913A1 (en) * 2009-06-15 2010-12-22 Alcatel Lucent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s
CN102217141A (zh) * 2008-11-14 2011-10-12 夏普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和基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07066A2 (en) * 2001-08-18 2003-05-02 Motorola, Inc. Minimisation of interference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1208966A (zh) * 2005-04-01 2008-06-25 昂达博思公司 用于协调无线基站的覆盖与容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2217141A (zh) * 2008-11-14 2011-10-12 夏普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和基站装置
EP2264913A1 (en) * 2009-06-15 2010-12-22 Alcatel Lucent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N HUANG: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ntenna Calibration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ystem",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 2010-SPRING),2010IEEE 71ST》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3470B (zh) * 2013-08-08 2018-11-02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电子下倾角调节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393470A (zh) * 2013-08-08 2016-03-09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电子下倾角调节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283597A (zh) * 2013-11-25 2015-01-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波束赋形方法及设备
WO2014180449A1 (zh) * 2013-12-13 2014-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的预编码系统和方法
US10069545B2 (en) 2013-12-13 2018-09-04 Zte Corporation Pre-coding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interference alignment
CN103763014B (zh) * 2014-01-06 2017-08-0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智能天线系统的新型波束赋形实现方法
CN103763014A (zh) * 2014-01-06 2014-04-30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智能天线系统的新型波束赋形实现方法
CN103997391B (zh) * 2014-04-24 2018-02-2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的信息交互及反馈方法
CN103997391A (zh) * 2014-04-24 2014-08-2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的信息交互及反馈方法
CN106470437A (zh) * 2015-08-19 2017-03-0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频混合组网下的干扰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6470437B (zh) * 2015-08-19 2019-09-1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频混合组网下的干扰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6851665A (zh) * 2015-12-07 2017-06-13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天线的下倾角调整方法和基站
CN106358208A (zh) * 2016-10-08 2017-01-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扇区评价方法及扇区评价装置
CN106358208B (zh) * 2016-10-08 2019-10-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扇区评价方法及扇区评价装置
CN107104285A (zh) * 2017-03-01 2017-08-29 广州银禾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5g基站3d‑mimo天线垂直下倾角值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5347921A (zh) * 2021-05-14 2022-11-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面向低空的5g小区副瓣覆盖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7512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7512B (zh) 基站天线下倾角确定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CN105359424B (zh) 全维度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下倾角选择
CN101668295B (zh) 通信系统中支持协作传输的资源复用方法及系统
CN102075223B (zh) 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发射天线位置布局的方法
CN102378205B (zh) 微小区创建方法及基站
EP2897302B1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through distributed antenna array system and array system
CN104779986B (zh) 3d-mimo系统中应用三维波束赋形的多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
CN101959204B (zh) 分布式站点的布设方法及装置
CN101690296A (zh) 用于监视信号并且基于监视结果选择和/或使用通信频段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69539A (zh) 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67507B (zh) 一种小区分裂方法、装置及基站设备
CN101690343A (zh) 基于位置信息来选择通信频段的方法和装置
US20090252094A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2832455A (zh) 天线阵列和天线装置
CN104320169B (zh) 多用户3d‑mimo系统中三维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CN103384162A (zh) 用于无线通信装置中设定多个天线的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1990217B (zh) 一种发送上行导频时隙干扰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746729A (zh) 分布式mimo系统基站侧天线位置优化方法
CN103313251A (zh) 一种基于势博弈理论的多小区协作资源分配方法
CN103973352B (zh) 宏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下行异构网络的干扰抑制方法
CN103326765A (zh) 一种双流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CN101908915B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3491639A (zh) 一种多点协作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CN104158634A (zh) 异构网协作多点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1472287B (zh) 基于智能天线技术的通信系统组网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