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6487A - 开关模式电源以及使用其来供电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开关模式电源以及使用其来供电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6487A
CN103166487A CN2012105479371A CN201210547937A CN103166487A CN 103166487 A CN103166487 A CN 103166487A CN 2012105479371 A CN2012105479371 A CN 2012105479371A CN 201210547937 A CN201210547937 A CN 201210547937A CN 103166487 A CN103166487 A CN 103166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voltage level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system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479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6487B (zh
Inventor
郑安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845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72013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66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6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6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64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关模式电源以及使用其来供电的方法。开关模式电源包括:转换单元,所述转换单元用于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变压器,将输入到开关模式电源的交流(AC)电压转换为至少一个直流(DC)电压;以及电压控制器,所述电压控制器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DC电压中,控制要被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控制器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电压控制器包括开关单元,用于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电平低于所述第一电压电平。

Description

开关模式电源以及使用其来供电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1年12月1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1-0135772以及于2012年8月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2-0084581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内容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构思大体上涉及开关模式电源、使用其的供电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开关模式电源(SMPS)可以被用于向电子产品供电。开关模式电源将输入的交流(AC)电压转换为恒定电压,以操作电子产品。当电子产品在一段预定的时间段或更长的时间内处于待机状态下时,电子产品进入省电模式。由于电子产品的一些功能应该即使在节电模式中也进行操作,所以电源的操作并没有完全停止。最近,已经加强了对电子产品的待机功率的规定,以在世界范围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在省电模式下降低电源的功耗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大体构思提供了一种开关模式电源(SMPS),通过使用其来供电的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大体构思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上记录有执行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附加特征和效用的部分将在随后的说明中得到阐述,并且其部分将从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实践而可以被获知。
通过提供图像形成装置的开关模式电源而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特征和效用,所述开关模式电源包括:转换单元,以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变压器,将输入到开关模式电源的交流(AC)电压转换为至少一个直流(DC)电压;以及电压控制器,其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DC电压中,控制要被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控制器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其中,系统控制器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其中,所述电压控制器包括开关单元,用于当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电平低于第一电压电平。
开关单元可以基于从系统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切换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
可以将电压控制器连接到至少一个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以便控制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
电压控制器还可以包括电压稳定器,其包括并联连接到用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的电压调节器,以及连接到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的至少一个电阻器,其中,所述开关单元被连接到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并且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基于从系统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号的电压而被导通或关断的二极管;以及串联连接到二极管的至少一个电阻器。
当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基于从系统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号,开关单元被导通,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根据至少一个电阻器的电阻值,可以确定第二电压电平。
所述至少一个电阻器可以是可变电阻器,并且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从所述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当中确定作为在省电模式中最小化功率消耗的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
第二电压电平可以根据控制信号的电压的电压电平来确定,并且其中,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可以是通过系统控制器的数字-模拟转换器而转换的电压值。
系统控制器可以从由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的电压值中,确定作为用于在省电模式下最小化功率消耗的电压值的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
电压控制器还可以包括:电压稳定器,其包括并联连接到用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的电压调节器,以及连接到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的至少一个电阻器,并且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可以包括基于从系统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号而导通或关断的晶体管。
开关单元可以并联连接到至少一个电阻器,该至少一个电阻器连接在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
当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根据从系统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号,可以导通开关单元,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开关单元可以并联连接到至少一个串联电阻器,该至少一个串联电阻器连接在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和地之间。
当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根据从系统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号,可以关断开关单元,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转换单元可以将输入到开关模式电源的AC电压转换为DC电压,并且然后可以输出DC电压来作为输出电压,并且输出电压可以被输出到包括系统控制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转换单元可以将输入到开关模式电源的AC电压转换为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二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电压控制器控制第一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并且当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可以将第一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为第二电压电平,并且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二输出电压可以分别被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控制器和图像形成单元。
还可以通过提供包括开关模式电源的图像形成装置来实现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他的特征和效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系统控制器,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并且输出控制信号,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处于操作模式或省电模式来控制开关模式电源的切换操作;并且所述开关模式电源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变压器来将输入到其上的交流(AC)电压转换为至少一个直流(DC)电压,以及根据控制信号,将从至少一个DC电压输出到系统控制器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为第一电压电平或者第二电压电平,然后,将切换的输出电压输出到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电平低于第一电压电平。
当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开关模式电源可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开关模式电源可以包括:电压稳定器,以通过使用并联连接到用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的电压调节器来稳定输出电压;以及连接在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个电阻器;以及包括并联连接到至少一个电阻器的晶体管的开关单元,其中,当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基于控制信号,开关单元导通晶体管,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开关模式电源可以包括:电压稳定器,以通过使用并联连接到用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的电压调节器来稳定输出电压;以及连接在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和地之间的至少一个电阻器;以及包括并联连接到至少一个电阻器的晶体管的开关单元,其中,当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基于控制信号,开关单元关断晶体管,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开关模式电源可以包括:电压稳定器,以通过使用并联连接到用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的电压调节器来稳定输出电压;以及连接在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个电阻器;以及开关单元,其包括连接到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的二极管,以及串联连接到二极管的电阻器。其中,开关单元连接到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并且其中当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基于控制信号,开关单元导通二极管,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还可以通过提供使用开关模式电源来向图像形成装置提供电源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他的特征和效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变压器来将输入到开关模式电源的交流(AC)电压转换为至少一个直流(DC)电压;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的系统控制器接收控制信号,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是处于操作模式或者处于省电模式来控制开关模式电源的切换操作;基于控制信号,将从至少一个DC电压中的输出到系统控制器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为第一电压电平或者第二电压电平,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电平低于第一电压电平;将切换的输出电压输出到系统控制器。
当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输出电平的切换可以包括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使用电压调节器和至少一个串联电阻器来稳定输出电压,其中,电压调节器被并联连接到用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串联电阻器被连接在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其中,对电压电平的切换包括通过使用并联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串联电阻器的晶体管来切换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并且当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基于控制信号,导通晶体管,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使用电压调节器以及至少一个串联电阻器来稳定输出电压,其中,电压调节器被并联连接到用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串联电阻器被连接在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和地之间,其中,对电压电平的切换包括通过使用并联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串联电阻器的晶体管来切换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并且当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基于控制信号,关断晶体管,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使用电压调节器以及至少一个串联电阻器来稳定输出电压,其中,电压调节器被并联连接到用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串联电阻器被连接在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和地之间,其中,对电压电平的切换包括通过使用连接到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的二极管,以及串联连接到二极管的电阻器来切换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并且当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基于控制信号,关断二极管,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还可以通过提供在其上实现有用于通过使用开关模式电源来执行向图像形成装置供电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来来实现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他的特征和效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变压器来将输入到开关模式电源的交流(AC)电压转换为至少一个直流(DC)电压;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的系统控制器接收控制信号,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是处于操作模式或者处于省电模式来控制开关模式电源的切换操作;基于控制信号,将从至少一个DC电压中的输出到系统控制器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为第一电压电平或者第二电压电平,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电平低于第一电压电平;将切换的输出电压输出到系统控制器。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所附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上述和其他的特征和效用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通过参考所附附图,从以下对于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这些和其他的特征和效用将变得显而易见和更加容易被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开关模式电源(SMPS)的框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压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大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压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3是是根据本发明大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压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电压控制器的SMPS的电路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大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电压控制器的SMPS的电路图;
图4C是根据本发明大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电压控制器的SMPS的电路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SMPS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以及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通过使用SMPS来向图像形成装置供电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发明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在整个附图中,相似的标号表示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以解释本发明的总体构思。
图1是根据本发明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开关模式电源(SMPS)100的框图。参照图1,SMPS 100包括转换单元110和电压控制器120。电压控制器120包括开关单元130。
图1示出与当前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SMPS 100的选定的主要组件。然而,图1的SMPS 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的通用组件。
图1的SMPS 100是可使用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一种类型的电源,但是其不限于此。因此,SMPS 100可用于将电源提供给,例如,图像读取装置、多功能外围设备(MFP)、个人计算机(PC)、传真器、电视机(TV)等。
使用SMPS 100来向其供电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可以包括:系统控制器210,其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整体操作;以及图像形成单元220,其形成图像。
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变压器,转换单元110将输入到SMPS 100的AC电压转换为至少一个DC电压。换句话说,转换单元110对AC电压进行整流。整流后的电压被进行开关变换处理,并且被输入到所述至少一个变压器,然后被转换为至少一个DC电压。
更具体地,转换单元110可以包括:整流装置(未示出),其对AC电压进行整流,以及平滑单元(未示出),用以平滑整流的电压。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实施例,整流装置可以是使用一个或多个二极管的电桥电路,并且平滑装置可以是电容器,但本发明的大体构思不限于此。
转换单元110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控制开关变换动作的开关控制器(未示出)以将整流的电压施加到变压器。根据当前的示例性实施例,开关控制器可以是脉冲宽度调制(PWM)集成电路(IC),但是其不限于此。
转换单元110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变压器(未示出),以将经开关变换的电压转换为SMPS 100的输出电压。通过使用线圈感应,变压器可以将电能从一个电路传递到另一个电路。因此,在变压器中,可以将施加到初级线圈的电能传递到次级线圈。
基于线圈绕组比,变压器可以将初级线圈电压转化为次级线圈电压。因此,基于由变压器产生的第二线圈电压,SMPS 100施加电压,以操作图像形成装置200。如上所述,从SMPS 100输出的电压被施加到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元件,从而操作图像形成装置200。
包括将单个电压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200的SMPS 100的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被称为“单输出”,并且包括将多个电压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200的SMPS 100的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被称为“多输出”。
在多输出中,可以调整关于变压器的线圈绕组形式,以将初级线圈电压转换为多个次级线圈电压。否则,多个变压器可以根据在其上的绕组线圈的多个倍数,来将相同的初级线圈电压转换为多个次级线圈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转换单元110可以根据单输出或多输出来输出至少一个DC电压,并且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变压器来输出至少一个DC电压。
在下文中,假定多输出指示输出两个DC电压,但本发明的大体构思不限于此。
参考图1,对于单输出,通过使用变压器,转换单元110可以输出DC电压。例如,转换单元110可以输出24V的DC电压。
因此,SMPS 100将24V的DC电压施加到图像形成装置200,以允许图像形成装置200通过使用24V的DC电压来形成图像,并且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操作。例如,图像形成装置200可以被提供有24V,并且通过使用DC/DC转换器来将24V转换为用于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元件的DC电压,并且将DC电压施加到元件上。当利用3.3V来驱动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总体操作的系统控制器210时,图像形成装置200可以通过使用DC/DC变换器来将24V转换为3.3V,并且将3.3V施加到系统控制器210。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对于多输出,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变压器,转换单元110可以输出多个DC电压。例如,转换单元110可以输出5V和24V的DC电压。因此,SMPS 100将5V和24V的DC电压施加到图像形成装置200。
根据当前的示例性实施例,5V的DC电压可用于驱动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整体操作的系统控制器210,并且24V的DC电压可被用来驱动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220。
可以假定,对于多输出,施加到系统控制器210来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整体操作的电压是第一输出电压,并且施加到图像形成单元220以形成图像的电压是第二输出电压。
如上所述,对于单输出或多输出,转换单元110能够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变压器来输出至少一个DC电压。
从至少一个DC电压中,电压控制器120控制要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换言之,电压控制器120确定要施加到系统控制器210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而且,电压控制器120控制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以输出恒定的和稳定的输出电压。
例如,如果SMPS 100被设置为将第一电压电平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然后当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大于第一电压电平时,电压控制器120降低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以使其等于第一电压电平,并且当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低于第一电压电平时,增加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以使其等于第一电压电平。
更具体地,根据作为所述至少一个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电压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电压控制器120控制将要提供给光电耦合器(未示出)的电流量。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单元被串联连接到电压控制器120,电压控制器120被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并且光电耦合器的光接收单元被连接到开关控制器,开关控制器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以控制初级线圈的电压的开关变换动作。因此,通过基于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控制经由光电耦合器而反馈到所述至少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电流量,电压控制器120可以保持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为恒定。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电压控制器120可以包括,例如,电压调节器,但本发明的大体构思不限于此。例如,电压控制器120可以通过使用电压调节器来控制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以使其保持在恒定的电平。
当在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开关单元130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低于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二电压电平。因此,根据开关单元130的操作,电压控制器120输出其电压电平等于第一电压电平或第二电压电平的输出电压。例如,当通过开关单元130,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被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时,电压控制器120控制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以输出第二电压电平的恒定电压。
省电模式指示在其中,仅仅图像形成装置200的一些元件被激活的状态。例如,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中,则仅仅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系统控制器210可正常工作,并且电源没有被提供给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其他元件。
因此,在省电模式下,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在预定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内不执行任何操作,则SMPS 100进行控制,以不将电源提供给图像形成装置200的除了系统控制器210之外的所有元素,从而降低了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功耗。省电模式也可以被称为睡眠模式。
与此相反,操作模式指示,在其中,图像形成装置200执行例如形成图像或者待机以执行操作的操作的状态。换句话说,在操作模式下,图像形成装置200执行操作,或者待机以在图像形成装置200接收到指示执行操作的信号后,立即执行操作。
因此,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中,则将电源提供给图像形成装置200中的所有元件,包括系统控制器210,并且图像形成装置的所有的元件都正常操作。
在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SMPS 100中,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下时,通过使用开关装置等,SMPS 100控制电源仅仅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10,而不提供给包括图像形成单元220的其他元件,但是其不限于此。
例如,相对于多输出,SMPS 100切断给图像形成单元220的24V的电源电压,使得SMPS 100仅仅将5V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
在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SMPS 100中,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是要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输出电压被切换到低于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二电压电平。因此,在省电模式中,SMPS 100控制将比在操作模式中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电压更低的电压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
换句话说,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时,第一电压电平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时,第二电压电平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
例如,相对于单输出,第一电压电平可以是24V,并且第二电压电平可以是21.6V。因此,SMPS 100在操作模式中将24V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并且在省电模式下,将较低的21.6V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
因此,与当SMPS 100在操作模式和省电模式下都输出24V相比,因为SMPS 100在省电模式中输出比在工作模式下SMPS 100的输出电压的更低的21.6V,所以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功耗可降低约5%。
此外,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将从SMPS 100提供的电压通过使用DC/DC转换器转换为例如,3.3V的电压,以驱动系统控制器210时,DC/DC转换器接收21.6V而不是24V,并且将21.6V转换至3.3V。因此,电压转换引起的功率损耗可以通过改进DC/DC转换器的转换效率而降低。
相对于多输出,要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第一输出电压的第一电压电平与第二电压电平可以分别为5V和4V。因此,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中时,SMPS 100输出5V至系统控制器210,并且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电源节省模式时,输出较低的4V到系统控制器210。
相对于多输出,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变压器所产生的DC电压中,阻止在省电模式下不使用的DC电压,从而降低了功耗。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SMPS 100可以将要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输出电压减小到比在操作模式中更低的电压,从而更有效地在图像形成装置200中降低功耗。
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输出的输出电压的第二电压电平可以是允许在省电模式下操作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最小电压电平。因此,第二电压电平可以降低到与最小电压电平相等,从而最小化在省电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功率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从系统控制器210接收的控制信号,开关单元130可以切换要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
系统控制器210将控制信号发送到开关单元130,以根据控制信号来导通和/或关断开关单元130。因此,要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被切换到第一电压电平或第二电压电平。
例如,在从系统控制器210接收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的控制信号之后,开关单元130可以被导通,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另外,在从系统控制器210接收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的控制信号之后,开关单元130可以被关断,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从省电模式切换回操作模式,则开关单元130可以从系统控制器210接收表示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操作模式的控制信号,并且可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二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一电压电平。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时,SMPS 100向系统控制器210输出比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时更低的输出电压。
因此,根据当前实施例的SMPS 100不仅仅阻止在省电模式下没有使用的DC电压,而且将要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输出电压减小到在省电模式中用于操作图像形成装置200所需的最小电压电平,从而更有效地降低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功率消耗。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压控制器120的电路图。参照图2A,电压控制器120包括开关单元130和电压稳定器140。开关单元130包括晶体管1301和电阻器A 1302。电压稳定器140包括电压调节器1401、第一电阻器1402、第二电阻器1403、和第三电阻器1404。开关单元130可以进一步包括输入端1303,以接收表示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的信号。电压稳定器140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将输出电压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输出端1405。
图2A示出了与当前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电压控制器120的选定组件。然而,电压控制器120还可以包括其他的通用组件。
此外,基于参考图1的上述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图2A的电路的操作原理将变得显而易见,因此在此将不对其进行描述。
电压控制器120包括开关单元130和电压稳定器140,并且输出使用开关单元130和电压稳定器140来控制的输出电压。
电压稳定器140被连接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并且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控制为保持在恒定的电平。参照图2A,电压稳定器140包括电压调节器1401、第一电阻器1402、第二电阻器1403、和第三电阻器1404。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电压调节器1401可以是三端器件,并且并联地连接到输出端子1405。电压调节器1401的其他两个端子,即,阴极和阳极之间流动的电流量根据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的电压值而变化。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压调节器1401可以被体现装置,TL431,但是其不限于此,并且其可以被实施为各种其他装置,例如,运算放大器。
至少有一个电阻器可以被连接在输出端子1405和相对于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的地之间。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电阻器1402被连接在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和输出端子1405之间,并且第二电阻器1403和第三电阻器1404被连接在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和地之间。
根据连接到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的第一电阻器1402至第三电阻器1404的操作,来确定要通过输出端子1405输出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例如,当SMPS 100被确定为输出第一电压电平的输出电压时,则可以以经由输出端子1405从SMPS 100输出的输出电压可以等于第一电压电平的方式,来确定第一电阻器1402至第三电阻器1404的电阻值。因此,电压调节器1401控制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与第一电压电平相等。
根据从系统控制器210接收的控制信号,开关单元130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一电压电平或第二电压电平。参照图2A,开关单元130可以包括晶体管1301和电阻器A 1302。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晶体管1301可以是NPN型晶体管或者是PNP型晶体管。在当前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开关单元130使用双极结型晶体管(BJT)来作为开关器件,但本发明的大体构思不限于此,并且场效应晶体管(FET)或半导体开关也可以被用来作为开关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开关单元130通过输入端子1303从系统控制器210接收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指示图像形成装置200是处于操作模式或者是处于省电模式。
根据控制信号,开关单元130的晶体管1301被导通和/或关断。在这种情况下,晶体管1301可以是NPN型晶体管或PNP型晶体管。当经由输入端子1303输入到其上的控制信号为逻辑高时,NPN型晶体管被导通,并且当经由输入端子1303输入到其上的控制信号为逻辑低时,PNP型晶体管被导通。
因此,当开关单元130使用NPN型晶体管时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可以与当开关单元130使用PNP型晶体管时的相反。例如,如果输入到使用NPN型晶体管的开关单元130的控制信号在操作模式下为逻辑低,并且在省电模式下为逻辑高,则输入到使用PNP型晶体管的开关单元130的控制信号在操作模式下为逻辑高,并且在省电模式下为逻辑低。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晶体管1301可以并联连接到在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和输出端子1405之间连接的至少一个电阻器。
参考图2A,包括晶体管1301和电阻器A 1302的开关单元130被并联连接到在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和输出端子1405之间连接的第一电阻器1402。
如果开关单元130接收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下的控制信号(即,当使用NPN型晶体管时,控制信号为逻辑高;当使用PNP型晶体管时控制信号为逻辑低),则晶体管1301被导通。
当晶体管1301导通时,电流流过电阻器A 1302。然后,第一电阻器1402和电阻器A 1302变为并行连接。因此,在输出端子1405和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之间的总电阻值降低,并且从输出端子1405流到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的电流量增加。因此,通过输出端子1405输出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被降低。
如上所述,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基于控制信号来导通和/或关断晶体管1301,从而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低于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二电压电平。
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则开关单元130接收指示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的控制信号(当使用NPN型晶体管时控制信号为逻辑低,当使用PNP型晶体管时控制信号为逻辑高),则晶体管1301被关断。当晶体管1301被关断时,没有电流流过电阻器A 1302,并且因此,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二电压电平被切换回第一电压电平。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晶体管1301被导通,并且开关单元130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换句话说,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下时,SMPS 100输出其电压电平低于操作模式的输出电压。因此,SMPS 100可以输出在省电模式下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00所需的最小电压电平来作为输出电压。因此,根据当前的示例性实施例的SMPS 100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图像形成装置200中的功耗。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压控制器120的电路图。除了开关单元130的结构之外,图2B中示出的电压控制器120与图2A中示出的电压控制器120相同。参照图2B,开关单元130包括晶体管1304。与图2A的开关单元130相比,图2B的开关单元130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晶体管1304可以被并联连接到在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和地之间连接的至少一个电阻器。
参考图2B,包括晶体管1304的开关单元130被并联连接到在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和地之间的第三电阻器1404。
根据当前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果开关单元130接收指示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的控制信号,(即,当晶体管1304是NPN型晶体管时,控制信号为逻辑高,并且当晶体管1304是PNP型晶体管时,控制信号为逻辑低),则晶体管1304导通。当晶体管1304导通时,流过第三电阻器1404的电流被旁路到晶体管1304,并且没有电流流过第三电阻器1404。
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则开关单元130接收指示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的控制信号(当晶体管1304是NPN型晶体管时,控制信号为逻辑低,并且当晶体管1304是PNP型晶体管时控制信号为逻辑高),则晶体管1304被关断。与操作模式中不同,当晶体管1304被关断时,没有电流流过晶体管1304,并且电流流过第三电阻器1404。因此,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的电压电平增加。因此,在省电模式下通过输出端子1405输出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低于在操作模式下的电压电平。
如上所述,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根据控制信号,晶体管1304被关断,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低于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二电压电平。
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则开关单元130接收到指示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操作模式的控制信号,因此,晶体管1304导通,从而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二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一电压电平。
根据当前的示例性实施例,晶体管1404被并联连接到第三电阻器1304,但是晶体管1304也可以并联连接到在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和地之间连接的第二电阻器1403。当晶体管1304并联连接到第二电阻器1403时,开关单元130也可以执行与当晶体管1304并联连接到第三电阻器1404时相同的操作。
虽然图2B示出作为PNP型晶体管的晶体管1304,但是晶体管1304也可以是NPN型晶体管。当使用NPN型晶体管时的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可以与当使用PNP型晶体管时的逻辑状态相反。
例如,如果被提供给使用PNP型晶体管的开关单元130的控制信号在操作模式中为逻辑低,并且在省电模式下为逻辑高,则提供给使用NPN型晶体管的开关单元130的控制信号可以在操作模式下为逻辑高,并且可以在省电模式下为逻辑低。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压控制器120的电路图。图3中示出的电压控制器120与图2A和2B中所示出的开关单元130不同地切换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
参考图3,电压控制器120包括开关单元130和电压稳定器140。图3的电压控制器120对应于图2A和2B的电压控制器120,并且图3的开关单元130和电压稳定器140分别对应于图2A和2B的开关单元130和电压稳定器140。
参考图3,开关单元130包括二极管1305和电阻器B 1306,并且电压稳定器140包括电压调节器1401、第一电阻器1402、和第二电阻器1403。此外,开关单元130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从系统控制器210接收控制信号的输入端子1303,并且电压稳定器140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将输出电压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输出端子1405。
类似于图2A和图2B的电压控制器120,图3的电压控制器120输出由开关单元130和电压稳定器140调整的输出电压。
类似于图2A和图2B的电压稳定器140,图3的电压稳定器140被连接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并且控制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以保持恒定。上面关于图2A和2B中的电压稳定器140的描述也可以应用于图3的电压稳定器140。
图3的开关单元130与图2的开关单元130不同地切换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图3的开关单元130包括二极管1305和电阻器B 1306。
在图3中,二极管1305被连接到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并且电阻器B 1306被串联连接到二极管1305。因此,通过输入端子1303,基于从系统控制器210接收的控制信号,二极管1305被导通和/或关断。
如果二极管1305的阳极的电压高于二极管1305的阴极的电压,则二极管1305被导通,并且电流在正向方向上流动。因此,当经由输入端1303接收的控制信号为逻辑高时,图3中示出的二极管1305被导通,并且当经由输入端子1303接收的控制信号为逻辑低时,二极管1305被关断。
根据当前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则开关单元130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器210的逻辑高信号,并且其被导通。另一方面,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下,则开关单元130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器210的逻辑低信号,并且其被关断。
如果在省电模式下,开关单元130被导通,则电流流过二极管1305和与二极管1305串联连接的电阻器B 1306,并且流过开关单元130的电流被供给到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
在电压稳定器140中,从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到地的电流量是恒定的。因此,如果电流从开关单元130流入到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中,则流过电压稳定器140的第一电阻器1402的电流量减少。
根据当前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阻器1402和第二电阻器1403具有固定的电阻值。因此,第一电阻器1402的电压量降低,并且通过输出端子1405输出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也降低。如上所述,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下时通过输出端1405输出的输出电压比在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下时的更低。
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基于从系统控制器210接收的控制信号,开关单元130导通二极管1305,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低于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二电压电平。
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中时,开关单元130从系统控制器210接收逻辑低信号来作为控制信号,并且关断二极管1305,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二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一电压电平。
因此,根据电阻器B 1306的电阻值和经由输入端子1303输入的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来确定当二极管1305被导通和/或关断时所切换的第二电压电平的输出电压。因此,用于在省电模式下最小化功率消耗的第二电压电平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器B 1306的电阻值或者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来确定。
例如,如果电阻器B 1306的电阻值增加,供给到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的电流量减小。因此,第一电阻器1402的两端的电压降的量被减少,并且在省电模式下的电压输出的第二电压电平增加。相反,如果电阻器B 1306的电阻值减少,则提供给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的电流量增加。因此,第一电阻器1402的两端的电压降的量增加,并且在省电模式下第二电压电平的电压输出增加。
因此,系统控制器210可以确定作为在省电模式下用于最小化功率消耗的电阻值的电阻器B 1306的电阻值。根据所确定的电阻值所获得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可以是第二电压电平。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系统控制器210可以通过使用可以改变其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来变化电阻器B 1306的电阻值。
作为另一示例,用于在省电模式下最小化功率消耗的第二电压电平可以通过改变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来确定。
如果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增加,则提供到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的电流量增加。因此,第一电阻器1402的两端的电压降的量增加,并且在省电模式下输出的第二电压电平的输出电压降低。在另一方面,如果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降低,则提供给电压调节器1401的参考电压端子的电流量减少。因此,第一电阻器1402的两端的电压降的量减少,并且在省电模式下输出的第二电压电平的输出电压增加。
因此,系统控制器210可以从被设置为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的电压值之中,确定作为在省电模式下用以最小化功率消耗的电压值的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所确定的电压电平可以是第二电压电平。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系统控制器210可以通过使用系统控制器210的数字-模拟转换器来变化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换言之,通过将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设置为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的电压值,系统控制器210可以模拟地改变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
因此,系统控制器210可以从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的电压值中,确定作为在省电模式下用以最小化功率消耗的电压值的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并且可以将确定的电压电平确定为第二电压电平。
因此,通过允许系统控制器210变化开关单元130的电阻值,或者输入到开关单元130的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例的SMPS 100可以确定第二电压电平,以最小化在省电模式下在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功率消耗。
例如,通过使用DC/DC转换器,图像形成装置200可以将第二电压电平转换为用于驱动系统控制器210所需要的电压值,并且可以将转换的电压值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10。通过使用系统控制器210,图像形成装置200可以确定开关单元130的电阻值,以在省电模式下最小化功率消耗,并且SMPS100根据所确定的电阻值来将第二电压电平输出作为输出电压。因此,图像形成装置200可以在省电模式中最小化功耗,其包括根据DC/DC转换器的转换的功率损耗。也就是说,根据当前的示例性实施例的SMPS 100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
图4A至图4C是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电压控制器120的SMPS 100的电路图。参照图4A至4C,SMPS 100包括转换单元110和电压控制器120。在图4A到4C中示出的转换单元110和电压控制器120分别与图1的转换单元110和电压控制器120相同,并且因此在此不对其再进行描述。
特别地,图4A示出了在其中,SMPS 100仅仅向图像形成装置200输出一个输出电压的单输出。参照图4A,SMPS 100包括转换单元110和电压控制器120,并且转换单元110包括:整流装置420、平滑装置430、开关控制器440、变压器450、以及光电耦合器460。电压控制器120可以包括输入端子470,其接收指示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的控制信号。转换单元110还可以包括用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480。
如上参照图1所述,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变压器450,转换单元110将施加到SMPS 100的AC电压410转换为至少一个DC电压。
整流装置420对施加到转换单元110的AC电压410进行整流。例如,整流装置420可以体现为基于二极管的电桥电路,但是其不限于此。
平滑装置430使整流的电压平滑化。例如,平滑装置430可以是电容器,但是其不限于此。
开关控制器440控制开关变换动作,以将整流的电压施加到变压器450。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开关控制器440可以实现为脉冲宽度调制集成电路(PWM IC),但是其不限于此。
通过使用整流的电压,图4A的变压器450将通过开关控制器440控制的初级线圈电压转换为次级线圈电压。参照图4A,一个转换的电压从变压器450输出。例如,图4A的变压器450可以输出24V的DC电压。可以假设,图4A的变压器450输出24V的DC电压。
如上所述,参照图1中,电压控制器120可以控制DC电压,以维持恒定和稳定的电压电平,使得SMPS 100可以输出恒定和稳定的输出电压。因此,输出终端480可以将24V的恒定和稳定的输出电压施加到图像形成装置200。
更具体地,根据作为变压器450的次级线圈电压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电压控制器120调整要被提供给光电耦合器460的电流量。因此,虽然图中未示出,光电耦合器460的发光单元被连接到电压控制器120,电压控制器120要连接到变压器450的次级线圈,并且光电耦合器460的光接收单元被连接到开关控制器440,开关控制器440连接到变压器450的初级线圈,以控制变压器450的初级线圈的电压的开关变换动作。因此,电压控制器120可以控制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以使其保持在恒定的电平。
相对于单输出,图像形成装置200形成图像,并且通过采用24V的输出电压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整体操作。然而,如果即使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SMPS 100仍连续地将24V施加到图像形成装置200,则会发生不必要的功率消耗,从而增加了功率损耗。因此,功率效率将会降低。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电压控制器120经由输入端子470来接收控制信号,并且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低于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二电压电平。
换句话说,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SMPS 100可以将输出电压从24V减小至21.6V。因此,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下时,SMPS 100没有将不必要的电源施加到图像形成装置200,从而增加了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功率效率。
图4B示出在其中,SMPS 100将多个输出电压施加到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多输出。参照图4B,SMPS 100包括转换单元110和电压控制器120。转换单元110包括整流装置420、平滑装置430、开关控制器440、变压器450、以及光电耦合器460。电压控制器120可以包括输入端子470,以接收指示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的控制信号。变换单元110可进一步包括用于输出电压到系统控制器210的第一输出端480,以及用于输出电压到图像形成单元220的第二输出端子490。
图4B的整流装置420、平滑装置430、开关控制器440、和光电耦合器460分别与图4A的整流装置420、平滑装置430、开关控制器440、以及光电耦合器460相同,并且因此不再次对其进行描述。
图4A的变压器450将初级线圈电压转换为次级线圈电压,而图4B的变压器450将初级线圈电压转换为两个次级线圈电压。通过调节变压器450的线圈绕组形式,图4B的变压器450可以将初级线圈电压转换为多个次级线圈电压。例如,图4B的变压器450可以输出2个DC电压,例如,24V和5V来作为多个次级线圈电压。可以假定,图4B的变压器450输出24V和5V的两个DC电压。
相对于多输出,24V可以被用来驱动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220,并且5V可被用来驱动系统控制器210,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总体操作。可以假定,多输出可以包括作为第一输出电压的、施加到系统控制器210的电压,以及作为第二输出电压的、施加到图像形成单元220的电压。
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则SMPS 100通过第一输出端子480向系统控制器210输出第一输出电压,即,5V的输出电压,并且通过第二输出端子490向图像形成单元220输出第二输出电压,即,24V的输出电压。
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则SMPS 100断开将变压器450的次级线圈连接到第二输出端子490的开关,以切断来自次级线圈的电压。因此,SMPS 100可以防止在省电模式下将24V施加到图像形成单元220。
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则电压控制器120通过输入端子470接收控制信号,将要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第一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低于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二电压电平。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下,电压控制器120将第一输出电压从5V切换到4V,并且通过第一输出端子480将4V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
因此,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时,SMPS 100仅仅将第一输出电压,即,4V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在省电模式下,图像形成装置200阻止第二输出电压,即,24V,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220,从而降低了功耗。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SMPS 100可以将第一输出电压从5V切换到4V,并且将低于在操作模式的输出电压施加到系统控制器210,从而更有效地降低了功耗。
因此,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中,则SMPS 100将第一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在省电模式下用于操作图像形成装置200所需要的最小电压电平,并且将最小电压电平施加到图像形成装置200来作为第一输出电压,从而最大化了电源效率。
图4C示出了在其中,通过使用多个变压器,SMPS 100向图像形成装置200输出多个输出电压的多输出。参照图4C,SMPS 100包括变换单元110和电压控制器120。转换单元110包括整流装置420、平滑装置430、第一开关控制器4401、第二开关控制器4402、第一变压器4501、第二变压器4502、第一光电耦合器4601、以及第二光电耦合器4602。电压控制器120可以包括输入端子470,以接收指示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状态的控制信号。变换单元110可进一步包括输出电压到系统控制器210的第一输出端子480,以及输出电压到图像形成单元220的第二输出端490。
图4C的整流装置420和平滑装置430分别与图4A的整流装置420和平滑装置430相同,并且因此不在此再次对其进行描述。
参考图4C,不同于图4A和4B,转换单元110使用两个变压器4501和4502来将初级线圈电压转换为两个次级线圈电压。因此,转换单元110包括第一开关控制器4401、第二开关控制器4402、第一变压器4501、第二变压器4502、第一光电耦合器4601、和第二光电电耦合器4602。
根据在其上的绕组线圈的匝数,第一变压器4501和第二变压器4502中的每一个将初级线圈电压转换为次级线圈电压。换句话说,第一变压器4501和第二变压器4502将相同的初级线圈电压分别转换为两个次级线圈电压,例如,两个DC电压,因此,转换单元110可以输出两个DC电压。从第一变压器4501输出的DC电压被用作要施加到系统控制器210的第一输出电压。例如,第一变压器4501可以输出5V的DC电压。可以假定,第一变压器4501输出5V的DC电压。
电压控制器120控制从所述第一变压器4501输出的DC电压的电压电平,然后输出所控制的DC电压来作为第一输出电压。
更具体而言,根据第一变压器4501的次级线圈电压的电压电平,电压控制器120调节要被提供给第一光电耦合器4601的电流量。因此,虽然未示出,第一光电耦合器4601的发光单元被连接到电压控制器120,电压控制器120要被连接到第一变压器4501的次级线圈,并且第一光电耦合器4601的光接收单元被连接到第一开关控制器4401,第一开关控制器4401连接到第一变压器4501的初级线圈,以控制第一变压器4501的初级线圈电压的开关变换动作。因此,电压控制器120可控制第一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以使其保持在恒定的电平。
使用从第二变压器4502输出的DC电压来作为要施加到图像形成单元220的第二输出电压。例如,变压器4502可以输出24V的DC电压。可以假定,第二变压器4502输出24V的DC电压。
要被提供给第二光电耦合器4602的电流量根据从第二变压器4502输出的DC电压的电压电平来调整。第二开关控制器4402被连接到第二光电耦合器4602的光接收单元,以控制第二变压器4502的初级线圈的电压的开关变换动作。开关装置可以被连接在向第二开关控制器4402施加电源电压Vcc的VCC端子和第二开关控制器4402之间。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可以断开开关装置。因此,可以以防止SMPS 100输出第二输出电压。
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时,SMPS 100经由连接到第一变压器450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子480,向系统控制器210输出5V的第一输出电压,并且经由连接到第二变压器4502的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490,向图像形成单元220输出24V的第二输出电压。
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如上所述,SMPS 100断开连接到第二开关控制器的开关装置,以阻止第二输出电压。而且,电压控制器120经由输入端子470接收控制信号,并且将要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第一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低于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二电压电平。
因此,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时,SMPS 100阻止24V的第二输出电压被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220,并且输出低于5V的4V的第一输出电压,其中,所述5V被输出作为在操作模式中的第一输出电压。
如上所述,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SMPS 100输出比操作模式的电压电平更低的电压电平的第一输出电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省电模式的电源效率。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SMPS 100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框图。参照图5,图像形成装置200包括:SMPS 100、系统控制器210、图像形成单元220、传真单元230、传输执行单元240、通信接口单元250、用户接口单元260、以及存储单元270。
图5示出了与当前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所选择的主要组件。然而,图像形成装置200可进一步包括其他的通用组件。
由于SMPS 100执行与以上参照图1至图4所描述的SMPS 100相同的操作,所以相对于图1至4的描述也可以应用到图5的SMPS 100。
参考图5,SMPS 100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变压器,将输入到其中的AC电压转换为至少一个DC电压;基于从系统控制器210接收的控制信号,从所述至少一个DC电压中,将要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为第一电压电平或切换为低于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二电压电平;并且然后向系统控制器210输出切换的输出电压。
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SMPS 100将要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相对于单输出,SMPS 100可以在操作模式中输出,例如,24V来作为输出电压。从SMPS 100输出的输出电压,即,24V可以通过使用DC/DC转换器(未示出)而被转换为将在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每个元件中使用的电压,并且然后,可以将其施加到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每个元件。因此,如果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则SMPS 100输出低于在操作模式中的输出电压,以减少不必要的功耗。因此,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被从24V切换到21.6V,并且然后,21.6V被输出作为输出电压。
相对于多输出,SMPS 100可以在操作模式中输出,例如,5V和24V。24V可以被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图像形成单元220中形成图像。将24V不仅仅施加到图像形成单元220,而且还施加到执行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各种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其他元件。5V可以被用于驱动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整个系统的系统控制器210。
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SMPS 100阻止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220的24V。另外,SMPS 100将要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5V切换为4V。因此,SMPS 100可以将在省电模式下操作图像形成装置200所需的最小电压施加到图像形成装置200,从而提高了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电源效率。
系统控制器210可以利用SMPS 100的输出电压(即,在多输出的情况下的5V的第一输出电压)来进行操作,并且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SMPS 100的切换操作。
因此,当图像形成装置200处于省电模式时,基于从系统控制器210接收的控制信号,SMPS 100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为低于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二电压电平。
因此,不管是单输出或者是多输出,SMPS 100可以向系统控制器210输出第一电压电平的输出电压,其比在操作模式中输出的第二电压电平的输出电压更低,从而最小化在图像形成装置200中的功率消耗。
图像形成单元220可以利用SMPS 100的输出电压(即,在多输出的情况下为24V的第二输出电压)来进行操作,并执行用于形成与打印数据对应的图像的操作。
根据图像形成装置200的传真功能,传真单元230执行对应于传真数据的传真传输。
传输执行单元240将文件传输到外部设备,例如,服务器、移动存储介质、或计算机系统。
通信接口单元250执行根据图像形成装置200的通信功能的数据传输。通信接口单元250的示例包括: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的调制解调器、访问网络的网络模块、通用串行总线(USB)、和用于形成与移动存储介质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主机模块。
用户接口单元260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并且显示信息,以使得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查看。用户接口单元260的示例可以包括装配有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各种输入/输出(I/O)装置,例如,显示面板、鼠标、键盘、触摸屏、显示器、扬声器等,但是其并不限定于此。
存储单元270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操作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打印数据、扫描数据、传真数据等等。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通过使用SMPS来向图像形成装置供电的方法的流程图。图6的方法包括通过图1至图5中所示的SMPS 100和图像形成装置200顺序执行的操作。因此,虽然这里没有描述,参照图1至5的有关SMPS 100和图像形成装置200的上面描述也可以应用到图6的方法。
在操作601中,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变压器,转换单元110将输入到SMPS100的AC电压转换为至少一个DC电压。
在操作602中,开关单元130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整体操作的系统控制器210接收控制信号,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200是处于操作模式或处于省电模式来控制SMPS 100的切换操作。
在操作603中,基于控制信号,从所述至少一个DC电压中,开关单元130将要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一电压电平或者切换到比所述第一电压电平低的第二电压电平。
在操作604中,SMPS 100将切换输出电压施加到系统控制器210。
因此,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SMPS 100可以将第二电压电平输出作为要被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10的输出电压,其低于在操作模式中输出的第一电压电平。
例如,相对于单输出,如果SMPS 100在工作模式下输出单输出电压,例如,24V,则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输出电压被切换到21.6V。
相对于多输出,在操作模式中,SMPS 100将24V和5V分别施加到图像形成单元220和系统控制器210。当图像形成装置200进入省电模式时,SMPS 100阻止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220的24V,将5V切换为4V,并且将4V施加到系统控制器210。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在省电模式下,SMPS100可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为系统所需的最小电压电平,从而最小化了功率消耗,并且最大化了电源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一个或者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当包括SMPS的图像形成装置处于省电模式时,SMPS最小化输出电压,从而最小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功率消耗。因此,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效率可以得到改善。
本发明的大体构思还可以体现为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传输介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是可存储其后能够由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的任何数据存储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例子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学数据存储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还可以分布在网络耦合的计算机系统上,以使得计算机可读代码以分布式的方式存储和执行。计算机可读传输介质可以传输载波或信号(例如,通过因特网的有线或无线数据传输)。此外,用于完成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功能程序、代码、和代码段可以容易地由本发明的大体构思所属的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大体构思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其中,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定义。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开关模式电源,所述开关模式电源包括:
转换单元,所述转换单元用于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变压器,将输入到开关模式电源的交流(AC)电压转换为至少一个直流(DC)电压;以及
电压控制器,所述电压控制器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DC电压中,控制要被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控制器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
其中,所述电压控制器包括开关单元,用于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从第一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电平低于所述第一电压电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所述电压控制器进一步包括电压稳定器,所述电压稳定器包括并联连接到用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的电压调节器,以及连接到所述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的至少一个电阻器,
其中,所述开关单元被连接到所述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并且
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基于从所述系统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号的电压而被导通或关断的二极管;以及
串联连接到所述二极管的至少一个电阻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其中,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基于从所述系统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号,开关单元被导通,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其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阻器的电阻值,确定第二电压电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阻器是可变电阻器,并且
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从所述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当中确定作为在省电模式中最小化功率消耗的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的电阻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电平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的电压的电压电平来确定,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是通过所述系统控制器的数字-模拟转换器而转换的电压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从由所述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的电压值中,确定作为用于在省电模式下最小化功率消耗的电压值的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所述电压控制器进一步包括:电压稳定器,所述电压稳定器包括并联连接到用于输出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的电压调节器,以及连接到所述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的至少一个电阻器,并且
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基于从所述系统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号而导通或关断的晶体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并联连接到至少一个电阻器,该至少一个电阻器连接在所述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其中,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根据从所述系统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号,导通开关单元,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其中,开关单元并联连接到至少一个串联电阻器,该至少一个串联电阻器连接在所述电压调节器的参考电压端子和地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其中,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入省电模式时,根据从所述系统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号,关断开关单元,以将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到第二电压电平。
13.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系统控制器,所述系统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并且用于输出控制信号,以根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是处于操作模式或者是处于省电模式来控制所述开关模式电源的切换操作。
14.一种通过使用开关模式电源来向图像形成装置供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变压器来将输入到所述开关模式电源的交流(AC)电压转换为至少一个直流(DC)电压;
从控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的系统控制器接收控制信号,以根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是处于操作模式或者是处于省电模式来控制所述开关模式电源的切换操作;
基于控制信号,从所述至少一个DC电压中,将要输出到系统控制器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切换为第一电压电平或者第二电压电平,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电平低于第一电压电平;以及
将切换的输出电压输出到所述系统控制器。
CN201210547937.1A 2011-12-15 2012-12-17 开关模式电源以及使用其来供电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664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10135772 2011-12-15
KR10-2011-0135772 2011-12-15
KR10-2012-0084581 2012-08-01
KR1020120084581A KR101972013B1 (ko) 2011-12-15 2012-08-01 화상형성장치용 스위칭 모드 전원공급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하여 전원을 공급하는 방법 및 화상형성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6487A true CN103166487A (zh) 2013-06-19
CN103166487B CN103166487B (zh) 2017-05-24

Family

ID=47458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479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66487B (zh) 2011-12-15 2012-12-17 开关模式电源以及使用其来供电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72309B2 (zh)
EP (1) EP2605388B1 (zh)
JP (1) JP2013126373A (zh)
CN (1) CN10316648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8936A (zh) * 2014-12-12 2015-04-22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输入过压保护电路
CN104754162A (zh) * 2013-12-25 2015-07-01 佳能株式会社 使用用于控制电力供给的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33602A (zh) * 2014-04-25 2016-12-14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供给装置、ac适配器、ac充电器、电子设备和电力供给系统
CN107251395A (zh) * 2015-02-23 2017-10-13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供给装置、ac适配器、ac充电器、电子设备和电力供给系统
CN107408891A (zh) * 2015-02-23 2017-11-28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供给装置、ac适配器、ac充电器、电子设备和电力供给系统
CN110557035A (zh) * 2018-05-31 2019-12-10 通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同步整流器及其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03429A1 (de) * 2014-02-26 2015-08-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edundierbare Eingangsschaltung, Eingangsschaltungseinheit mit mindestens einer Eingangsschal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Eingangsschaltungseinheit
JP6515549B2 (ja) * 2015-01-22 2019-05-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出力電源装置
TWI666674B (zh) * 2018-07-12 2019-07-21 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電子斷路器的電源供應設備及其控制方法
US10826403B1 (en) * 2019-09-10 2020-11-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ctive Y-rated capacitor control options for common-mod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reduction
US20210203231A1 (en) * 2019-12-31 2021-07-01 Viza Electronics Pte. Ltd. Low-power mode for power supply with two-stage drive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0720A (en) * 1999-01-18 2000-12-1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unit utilizing a voltage dropping circuit
US20030214820A1 (en) * 2002-03-20 2003-11-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CN1209866C (zh) * 2001-03-26 2005-07-0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开关电源装置和使用该开关电源装置的电子装置
WO2007038649A2 (en) * 2005-09-26 2007-04-05 Hitek Power Corporation Power supply with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s
US20090189582A1 (en) * 2008-01-28 2009-07-30 Hitachi, Lt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621256A (zh) * 2009-06-10 2010-01-0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具省电机制的电源系统
US20110013431A1 (en) * 2009-07-17 2011-01-20 Delta Electronics, Inc Switching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and power sypply using same
US20110255311A1 (en) * 2010-04-20 2011-10-20 Wei-Chan Hsu Flyback converter system and feedback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50906B1 (ko) * 2002-10-21 2007-08-22 페어차일드코리아반도체 주식회사 저전력 구동을 위한 스위칭 모드 파워 서플라이
US7505287B1 (en) * 2005-11-10 2009-03-17 Iwatt Inc. On-time control for constant current mode in a flyback power supply
TWI387194B (zh) * 2009-08-14 2013-02-21 Richpower Microelectronics 減少返馳式電源轉換器之待機功耗的裝置及方法
US8451628B2 (en) * 2010-04-01 2013-05-28 Analog Devices, Inc. Switching converter systems with isolating digital feedback loops
JP5574846B2 (ja) * 2010-06-22 2014-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JP5683241B2 (ja) * 2010-12-06 2015-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85589B2 (en) * 2011-11-15 2016-07-05 Apple Inc. Management of common mode noise frequencies i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0720A (en) * 1999-01-18 2000-12-1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unit utilizing a voltage dropping circuit
CN1209866C (zh) * 2001-03-26 2005-07-0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开关电源装置和使用该开关电源装置的电子装置
US20030214820A1 (en) * 2002-03-20 2003-11-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WO2007038649A2 (en) * 2005-09-26 2007-04-05 Hitek Power Corporation Power supply with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s
US20090189582A1 (en) * 2008-01-28 2009-07-30 Hitachi, Lt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621256A (zh) * 2009-06-10 2010-01-0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具省电机制的电源系统
US20110013431A1 (en) * 2009-07-17 2011-01-20 Delta Electronics, Inc Switching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and power sypply using same
US20110255311A1 (en) * 2010-04-20 2011-10-20 Wei-Chan Hsu Flyback converter system and feedback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TW201138284A (en) * 2010-04-20 2011-11-01 Neoenergy Microelectronics Inc Flyback converter system and feedback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4162A (zh) * 2013-12-25 2015-07-01 佳能株式会社 使用用于控制电力供给的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0099189A (zh) * 2013-12-25 2019-08-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10312708B2 (en) 2014-04-25 2019-06-04 Rohm Co., Ltd. Power supply device, AC adapter, AC charger,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6233602A (zh) * 2014-04-25 2016-12-14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供给装置、ac适配器、ac充电器、电子设备和电力供给系统
CN104538936A (zh) * 2014-12-12 2015-04-22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输入过压保护电路
CN107251395A (zh) * 2015-02-23 2017-10-13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供给装置、ac适配器、ac充电器、电子设备和电力供给系统
CN107251395B (zh) * 2015-02-23 2019-05-28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供给装置、ac适配器、ac充电器、电子设备和电力供给系统
TWI663823B (zh) * 2015-02-23 2019-06-21 日商羅姆股份有限公司 Power supply device, AC adapter, AC charger,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TWI663822B (zh) * 2015-02-23 2019-06-21 日商羅姆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供給裝置、交流轉換器、交流充電器、電子機器及電力供給系統
US10333412B2 (en) 2015-02-23 2019-06-25 Rohm Co., Ltd. Power delivery device, AC adapter, AC charger,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ower delivery system
CN107408891A (zh) * 2015-02-23 2017-11-28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供给装置、ac适配器、ac充电器、电子设备和电力供给系统
CN107408891B (zh) * 2015-02-23 2019-09-17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供给装置、ac适配器、ac充电器、电子设备和电力供给系统
US10536080B2 (en) 2015-02-23 2020-01-14 Rohm Co., Ltd. Power delivery device, AC adapter, AC charger,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ower delivery system, each capable of controlling output voltage value and available output current value
CN110557035A (zh) * 2018-05-31 2019-12-10 通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源转换器的二次侧的同步整流器及其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05388B1 (en) 2020-12-30
US20130155737A1 (en) 2013-06-20
JP2013126373A (ja) 2013-06-24
US9172309B2 (en) 2015-10-27
CN103166487B (zh) 2017-05-24
EP2605388A3 (en) 2017-11-08
EP2605388A2 (en)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6487A (zh) 开关模式电源以及使用其来供电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US11824396B2 (en)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US6980446B2 (en) Circuit for starting power source apparatus
KR100281529B1 (ko) 유니버설 시리얼 버스 디바이스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전원 공급 제어 회로
US882417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andby power reduction of a flyback power converter
KR100692567B1 (ko) 스위칭모드 전원공급장치 및 절전모드 구현방법
US7199649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US10354570B2 (en) High-power power supply for use with display devices and associated display device
US8013477B2 (en) Power system having a power saving mechanism
US9065342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332827A (zh) 具省电机制的电源转换器及电源转换方法
EP2418762A2 (en)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5307305B (zh) 一种led电源控制装置及电视机
CN104284039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KR100887095B1 (ko) 시퀀스를 개선한 통합 전원 장치
CN103683461A (zh) 电源切换系统及其方法
US20230283172A1 (en) Resonant tank circuit, wide voltage input/output power supp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972013B1 (ko) 화상형성장치용 스위칭 모드 전원공급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하여 전원을 공급하는 방법 및 화상형성장치
US20130235634A1 (en) Improved Voltage Regulation Apparatus
CN217388544U (zh) 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US20230179104A1 (en) Isolated switching regulators with smart power supply and the method thereof
CN217159550U (zh) 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4172377B (zh) 具有电压输出调变的电源转换器
US11658581B1 (en) Power converter with adjustable output voltage
US9036374B2 (en)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4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Aisi Printing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PRINTING SOLU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Aisi Printing Solution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8

Address after: Texas, USA

Patentee afte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L.P.

Address before: Han Guojingjidao

Patentee before: S-PRINTING SOLUTIO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