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4356A - 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4356A
CN103164356A CN2011104241802A CN201110424180A CN103164356A CN 103164356 A CN103164356 A CN 103164356A CN 2011104241802 A CN2011104241802 A CN 2011104241802A CN 201110424180 A CN201110424180 A CN 201110424180A CN 103164356 A CN103164356 A CN 103164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plug
order
main frame
dri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241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4356B (zh
Inventor
李江雄
宗阳
朱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241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64356B/zh
Priority to US13/717,337 priority patent/US20130173827A1/en
Publication of CN103164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4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4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4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4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is an input/output inte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1Configuring for operating with peripheral devices; Loading of device drivers
    • G06F9/4413Plug-and-play [Pn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装置及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根据探询命令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发送介质改变命令给主机;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发送介质正常命令给主机,以便插拔式设备与主机进行数据交互。该方案不仅可以改善插拔式设备的兼容性问题,提高了插拔式设备的识别率,而且可以大大缩短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插拔式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现有技术中,当插拔式设备插入通信设备如个人电脑(PC,Personal Computer)时,PC的主机(以下均简称主机)首先会对插拔式设备进行检测识别,若检测识别正常,则主机向驱动装置发送探询命令以探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驱动装置发送介质不存在(no media)命令给主机,此后,主机会继续向驱动装置发送探询命令;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为了保证主机内的其他设备也能准备完毕,此时驱动装置也会向主机发送至少一次no media命令,然后才向主机发送介质正常(media ok)命令,以便后续插拔式设备可以与主机进行数据交互。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的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中,即使驱动装置探询到插拔式设备存在,驱动装置也会先发送多次的no media命令给主机,然后才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以进行后续的操作,所以,现有的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时间都较长;而且,发明人在对插拔式设备兼容性测试的过程中发现,发送no media命令可能会导致兼容性问题,影响插拔式设备的识别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缩短设备的启动时间,提高设备的识别率。
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包括:
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所述探询命令用于查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根据探询命令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发送介质改变(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所述media change命令用于通知主机当前不存在插拔式设备;
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所述media ok命令用于通知主机当前存在插拔式设备,以便插拔式设备与主机进行数据交互。
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包括:
发送探询命令,以触发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所述探询命令用于查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change命令,所述media change命令指示当前不存在插拔式设备;
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ok命令,并与插拔式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所述media ok命令指示当前存在插拔式设备。
一种驱动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所述探询命令用于查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探询命令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处理单元,用于在确定单元确定插拔式设备存在时,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所述media ok命令用于通知主机当前存在插拔式设备,以便插拔式设备与主机进行数据交互;在确定单元确定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发送mediachange命令给主机,所述media change命令用于通知主机当前不存在插拔式设备。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探询命令,以触发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所述探询命令用于查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处理单元,用于在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change命令,所述media change命令指示当前不存在插拔式设备;在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ok命令,并与插拔式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所述media ok命令指示当前存在插拔式设备。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驱动装置和任一种通信设备。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接收到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后,由于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插拔式设备会发送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而不是发送no media命令,所以,可以改善插拔式设备的兼容性问题,提高了设备的识别率;而且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插拔式设备无需多次发送no media命令给主机,而是直接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可以大大缩短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的再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缩短了设备的启动时间,提高了设备的识别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驱动装置、通信设备以及通信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将从插拔式设备的驱动装置(Device)的角度进行描述,为了描述方便,以下将该插拔式设备的驱动装置均简称为驱动装置。其中,该驱动装置具体可以以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形态存在。而插拔式设备则具体可以为USB设备。
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包括: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根据该探询命令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发送mediachange命令给主机,其中,media change命令用于通知主机当前不存在插拔式设备,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其中,media ok命令用于通知主机当前存在插拔式设备,以便插拔式设备与主机进行数据交互。
如图1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101、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当插拔式设备插入主机时,主机会向驱动装置发送一个探询命令,其中,该探询命令用于探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这是因为,当插拔式设备插入主机时,主机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识别到插拔式设备的存在,或者需要经过一些时间才能识别到插拔式设备的存在;比如,可能因为接口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主机无法识别插拔式设备的存在,所以,此时主机需要向驱动装置发送一个探询命令对插拔式设备进行探询,以确认插拔式设备是否已经被识别且可以正常使用。
需说明的是,驱动装置在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之前,还需要先接受主机的检测识别。主机对插拔式设备进行检测识别,主要是对插拔式设备的设备形态进行识别。其中,插拔式设备接入主机后,可以虚拟成多种设备形态,例如当该插拔式设备为USB设备时,可以虚拟成如U盘、USB虚拟串口、USB虚拟网卡、USB虚拟等设备形态,对插拔式设备的检测识别可准确获得其设备形态。
102、根据接收到的探询命令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103,若存在,则执行步骤104;
其中,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的相关方法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103、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向主机发送media change命令,此时还可以返回执行步骤101,即继续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以探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当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驱动装置会向主机发送mediachange命令,表示插拔式设备的设备形态发生改变。
主机在接收到该media change命令后,会继续发送探询命令给驱动装置,以再次确认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其中,为了避免该探询过程的持续时间过长,节省信令流程和提高效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对主机发送探询命令的次数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限定该反复探询的次数为3次,则当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将会返回执行步骤101,即继续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若连续3次探询,插拔式设备均不存在,则流程结束。
其中,通过在实践中所进行的插拔式设备兼容性测试发现,相对于nomedia命令而言,驱动装置向主机发送的media change命令的一次交互过程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因此,若需要达到同等的时间长度,发送media change命令的次数将比发送no media命令的次数要少,所以,与发送no media命令的交互过程相比,发送media change命令将具备更好的兼容性,有利于提高插拔式设备的识别率。
104、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向主机发送media ok命令,以便插拔式设备与主机进行数据交互;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当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存在时,驱动装置可以直接向主机发送mediaok命令,表示插拔式设备已经准备好,可以随时与主机进行数据交互。
主机在接收到该media ok命令后,即可与插拔式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此外,需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此时主机内的其他设备也能准备完毕,以便后续操作能够正常进行,在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之前,还可以发送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以保证主机内的其他设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即在步骤“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发送一次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
由上可知,由于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驱动装置会发送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而不是发送no media命令,所以,可以改善插拔式设备的兼容性问题,提高了插拔式设备的识别率;而且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驱动装置无需多次发送no media命令给主机,而是直接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所以大大缩短了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时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将从主机的角度进行描述。
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包括:发送探询命令,以触发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change命令,其中,media change命令指示当前不存在插拔式设备;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ok命令,并与插拔式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其中,media ok命令指示当前存在插拔式设备。
如图2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201、发送探询命令,以触发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当插拔式设备插入主机时,主机会向驱动装置发送一个探询命令,其中,该探询命令用于探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驱动装置接收到该探询命令后,根据该探询命令确定拔式设备是否存在,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这是因为,当插拔式设备插入主机时,主机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识别到插拔式设备的存在,或者需要经过一些时间才能识别到插拔式设备的存在;比如,可能因为接口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主机无法识别插拔式设备的存在,所以,此时主机需要向驱动装置发送一个探询命令对插拔式设备进行探询,以确认插拔式设备是否可以被识别且可以正常使用。
需说明的是,主机在向插拔式设备发送探询命令之前,还需要先对插拔式设备进行检测识别。主机对插拔式设备进行检测识别,主要是对插拔式设备的设备形态进行识别。其中,插拔式设备接入主机后,可以虚拟成多种设备形态,例如当该插拔式设备为USB设备时,可以虚拟成如U盘、USB虚拟串口、USB虚拟网卡、USB虚拟等设备形态,对插拔式设备的检测识别可准确获得其设备形态。
202、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change命令,确认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此时还可以返回执行步骤201,即继续发送探询命令,以触发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主机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change命令,该media change命令表示插拔式设备的设备形态发生改变。
主机在接收到该media change命令后,确定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此时还可以继续发送探询命令给驱动装置,以再次确认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其中,为了避免该探询过程的持续时间过长,节省信令流程和提高效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对主机发送探询命令的次数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限定该反复探询的次数为3次,则当接收到驱动装置返回的media change命令时,将会返回执行步骤201,即继续发送的探询命令,若连续3次探询,接收到的均为media change命令,则流程结束。
其中,通过插拔式设备兼容性测试发现,相对于no media命令而言,驱动装置向主机发送的media change命令的一次交互过程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因此,若需要达到同等的时间长度,发送media change命令的次数将比发送no media命令的次数要少,所以,与发送no media命令的交互过程相比,发送media change命令将具备更好的兼容性,有利于提高插拔式设备的识别率。
203、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ok命令,确定插拔式设备存在,并与插拔式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主机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ok命令,该media ok命令表示插拔式设备已经准备好,可以随时与主机进行数据交互。
主机在接收到该media ok命令后,确定插拔式设备存在,即可与插拔式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由上可知,由于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主机会接收到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change命令,而不是no media命令,所以,可以改善插拔式设备的兼容性问题,提高了插拔式设备的识别率;而且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主机也无需多次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no media命令,而是直接接收media ok命令即可,所以大大缩短了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时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将结合插拔式设备的驱动装置和主机共同描述本发明方案,为了描述方便,以下将该插拔式设备的驱动装置均简称为驱动装置。其中,该驱动装置具体可以以USB CDROM形态存在。而插拔式设备则具体可以为USB设备,为了描述方便,以下均以插拔式设备具体为USB设备为例进行描述。
如图3所示,该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的流程具体可以如下:
301、当USB设备插入主机时,主机发送探询命令给驱动装置,其中,该探询命令用于探询USB设备是否存在。
需说明的是,主机在向驱动装置发送探询命令之前,还可以先对USB设备进行检测识别。其中,驱动装置以带ROM功能的USB启动后,主机与驱动装置间通过硬件信号变化,完成USB设备的检测识别过程,在USB设备的检测识别正常之后,主机才发送探询命令给驱动装置。其中,主机对USB设备进行检测识别,主要是对USB设备的设备形态进行识别,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02、驱动装置收到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后,确定USB设备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303,若存在,则执行步骤304;
其中,驱动装置确定USB设备是否存在的相关方法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03、当USB设备不存在时,驱动装置向主机发送media change命令,并返回执行步骤301,即主机继续发送探询命令给驱动装置,以再次确认USB设备是否存在。
其中,为了避免该探询过程的持续时间过长,节省信令流程和提高效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对主机发送探询命令的次数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限定该反复探询的次数为3次,则当驱动装置确定USB设备不存在时,主机将会继续发送探询命令给驱动装置,若连续3次探询,USB设备均不存在,则流程结束。
304、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驱动装置直接向主机发送media ok命令,表示USB设备已经准备好,可以随时与主机进行数据交互。
305、主机在接收到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ok命令后,即可与USB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此外,需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此时主机内的其他设备也能准备完毕,以便后续操作能够正常进行,驱动装置在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即步骤304)之前,还可以发送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以保证主机内的其他设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由上可知,由于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驱动装置会发送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而不是发送no media命令,所以,可以改善插拔式设备的兼容性问题,提高了插拔式设备的识别率;而且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驱动装置无需多次发送no media命令给主机,而是直接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所以大大缩短了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时间。
实施例四
为了更好地实施以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装置,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插拔式设备的驱动装置(即Device,简称为驱动装置),如图4所示,该驱动装置具体可以包括接收单元401、确定单元402和处理单元403。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其中,探询命令用于查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确定单元402,用于根据接收单元401接收到的探询命令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处理单元403,用于在确定单元402确定到插拔式设备存在时,发送mediaok命令给主机,以便插拔式设备与主机进行数据交互;在确定单元402确定到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发送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其中,media ok命令用于通知主机当前存在插拔式设备,media change命令用于通知主机当前不存在插拔式设备。
此外,处理单元403,还用于在发送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之后,触发接收单元401继续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
需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此时主机内的其他设备也能准备完毕,以便后续操作能够正常进行,处理单元403在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之前,还可以发送一次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以保证主机内的其他设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即:
处理单元403,还可以用于确定单元402确定到插拔式设备存在时,发送一次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然后再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
需说明的是,由于插拔式设备接入主机后,可以虚拟成多种设备形态,例如,当该插拔式设备为USB设备时,可以虚拟成如U盘、USB虚拟串口、USB虚拟网卡、USB虚拟等设备形态,所以,为了确定插拔式设备的设备形态,在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之前,驱动装置还可以接受主机的检测识别,以准确获取插拔式设备的设备形态。即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接受单元404;
接受单元404,用于接受主机的检测识别,以获得插拔式设备启动时的设备形态。
其中,该驱动装置具体可以以USB CDROM形态存在。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处理单元403会发送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而不是发送no media命令,所以,可以改善插拔式设备的兼容性问题,提高了插拔式设备的识别率;而且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处理单元403无需多次发送no media命令给主机,而是直接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所以可以大大缩短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时间。
实施例五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可以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机。,参阅图6,该通信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发送单元501和处理单元502。
发送单元501,用于发送探询命令,以触发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其中,该探询命令用于查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处理单元502,用于在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change命令,其中,media change命令指示当前不存在插拔式设备;在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ok命令,并与插拔式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其中,media ok命令指示当前存在插拔式设备。
此外,处理单元502,还用于在接收到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change命令之后,触发发送单元501继续发送探询命令,以探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需说明的是,由于当插拔式设备接入主机后,可以虚拟成多种设备形态,例如当该插拔式设备为USB设备时,可以虚拟成如U盘、USB虚拟串口、USB虚拟网卡、USB虚拟等设备形态,所以,为了确定插拔式设备的设备形态,在发送探询命令之前,还可以对插拔式设备进行检测识别,以获取插拔式设备的设备形态。即,如图7所示,该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了识别单元503。
识别单元503,用于对插拔式设备进行检测识别,以获得插拔式设备启动时的设备形态。
则此时,发送单元501,具体用在识别单元503对插拔式设备进行检测识别之后,发送探询命令给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处理单元502会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change命令,而不是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no media命令,所以,可以改善插拔式设备的兼容性问题,提高了插拔式设备的识别率;而且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处理单元502无需多次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no media命令,而是直接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media ok命令,所以可以大大缩短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时间。
实施例六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具体可以包括驱动装置和通信设备。
其中,该通信系统的驱动装置具体可参见实施例4中的描述,该通信系统的通信设备具体可参见实施例5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通信设备具体可以为主机,例如,参见图8,该通信系统具体可以包括驱动装置601和主机602;
驱动装置601,用于接收主机602发送的探询命令,根据探询命令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发送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602;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602;
主机602,用于发送探询命令给驱动装置601,以触发驱动装置601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601发送的mediachange命令,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601发送的media ok命令,并与插拔式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以下将以对该通信系统的执行流程作简略地说明,如下:
步骤1、当插拔式设备插入主机602时,主机602发送探询命令给驱动装置601,其中,该探询命令用于探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需说明的是,主机602在向驱动装置601发送探询命令之前,还需要先对插拔式设备进行检测识别。其中,主机602与驱动装置601间可以通过硬件信号变化,完成插拔式设备的检测识别过程。其中,主机602对插拔式设备进行检测识别,主要是对插拔式设备的设备形态进行识别,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驱动装置601接收到主机602发送的探询命令后,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3,若存在,则执行步骤4;
其中,驱动装置确定USB设备是否存在的相关方法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当USB设备不存在时,驱动装置601向主机602发送media change命令,并可以返回执行步骤1,即主机602继续发送探询命令给驱动装置601,以再次确认USB设备是否存在。
步骤4、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驱动装置601直接向主机602发送mediaok命令,表示USB设备已经准备好,可以随时与主机602进行数据交互。
步骤5、主机602在接收到驱动装置601发送的media ok命令后,即可与USB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此外,需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此时主机602内的其他设备也能准备完毕,以便后续操作能够正常进行,在驱动装置601发送media ok命令给主机602(即步骤4)之前,还可以发送media change命令给主机,以保证主机602内的其他设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以上各个设备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驱动装置可以向作为主机的通信设备发送media change命令,而不是发送no media命令,所以,可以改善插拔式设备的兼容性问题,提高了插拔式设备的识别率;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驱动装置无需多次发送no media命令给作为主机的通信设备,而是直接发送media ok命令给通信设备,所以可以大大缩短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时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装置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所述探询命令用于查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根据所述探询命令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发送介质改变命令给主机,所述介质改变命令用于通知主机当前不存在插拔式设备;
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发送介质正常命令给主机,所述介质正常命令用于通知主机当前存在插拔式设备,以便插拔式设备与主机进行数据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之前,还包括:
接受主机的检测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介质正常media ok命令给主机之前,还包括:
发送一次介质改变命令给主机。
4.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探询命令,以触发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所述探询命令用于查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当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介质改变命令,所述介质改变命令指示当前不存在插拔式设备;
当插拔式设备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介质正常命令,并与插拔式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介质正常命令指示当前存在插拔式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探询命令之前,还包括:
对插拔式设备进行检测识别。
6.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主机发送的探询命令,所述探询命令用于查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探询命令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插拔式设备存在时,发送介质正常命令给主机,所述介质正常命令用于通知主机当前存在插拔式设备,以便插拔式设备与主机进行数据交互;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发送介质改变命令给主机,所述介质改变命令用于通知主机当前不存在插拔式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受单元;
所述接受单元,用于接受主机的检测识别。
8.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探询命令,以触发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所述探询命令用于查询插拔式设备是否存在;
处理单元,用于在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不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介质改变命令,所述介质改变命令指示当前不存在插拔式设备;在驱动装置确定插拔式设备存在时,接收驱动装置发送的介质正常命令,并与插拔式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介质正常命令指示当前存在插拔式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识别单元;
所述识别单元,用于对插拔式设备进行检测识别。
1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至7所述的任一种驱动装置和权利要求8至9所述的任一种通信设备。
CN201110424180.2A 2011-12-16 2011-12-16 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3164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4180.2A CN103164356B (zh) 2011-12-16 2011-12-16 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3/717,337 US20130173827A1 (en) 2011-12-16 2012-12-17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tarting plug-in type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4180.2A CN103164356B (zh) 2011-12-16 2011-12-16 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4356A true CN103164356A (zh) 2013-06-19
CN103164356B CN103164356B (zh) 2016-08-24

Family

ID=48587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24180.2A Active CN103164356B (zh) 2011-12-16 2011-12-16 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73827A1 (zh)
CN (1) CN10316435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19396A1 (en) * 2001-08-22 2003-03-06 General Atomics Wireless device attachment and detachment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30056051A1 (en) * 2001-09-20 2003-03-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universal serial bus device to a host computer system
CN1591371A (zh) * 2003-08-27 2005-03-09 凌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插拔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92402B (en) * 1997-10-22 2000-06-01 Hitachi Ltd Method for using audio and video machine and audio and video machine system
US8244211B2 (en) * 2008-02-07 2012-08-14 Inflexis Llc Mobile electronic secur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19396A1 (en) * 2001-08-22 2003-03-06 General Atomics Wireless device attachment and detachment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30056051A1 (en) * 2001-09-20 2003-03-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universal serial bus device to a host computer system
CN1591371A (zh) * 2003-08-27 2005-03-09 凌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插拔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4356B (zh) 2016-08-24
US20130173827A1 (en) 201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5373B2 (en) Hot swappable device and method
CN103401726A (zh) 网络路径探测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4216840B (zh) 一种usb设置和对外部设备进行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EP2858267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patch cord connection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patch cord connection
US908179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recognizing operating system by USB device
CN104639370A (zh) 一种通过带外管理获取系统pci-e设备信息的方法
CN102521186A (zh) 一种USB Key及其与终端进行通信的方法
CN108809617B (zh) 一种时延补偿方法及终端
CN103530066A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83575A (zh) 处理器故障的诊断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240971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081910B2 (en) Methods and structure for fast context switching among a plurality of expanders in a serial attached SCSI domain
CN112260366B (zh) 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和充电器
CN102801575B (zh) 环回检测方法及装置
TW201029410A (en)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4125218A (zh) 一种设备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US20150097550A1 (en) Cable detection in a pin constrained connector
CN105279110B (zh) 一种usb设备识别主机系统的方法及usb设备
CN116582471B (zh) Pcie设备、pcie数据捕获系统和服务器
CN112860606A (zh) 一种接口转换装置及设备
CN103164356A (zh) 一种插拔式设备的启动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727421B (zh) Usb存储设备及其接口电路
CN10545122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523221A (zh) 数据报文的检测方法及网络安全检测设备
CN105389233A (zh) 双系统状态参数存储方法、第一系统及双系统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